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水稻的吸肥规律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水稻施肥技术与实践案例分析
施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施肥时期
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要掌握适时施肥。例如,在分蘖期和拔节 期需要提前施肥,促进分蘖和壮杆。
病虫害防治
施肥后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以防止病 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施肥量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来 确定。一般来说,每亩施用氮肥10-15公 斤,磷肥5-8公斤,钾肥8-12公斤。
探索新型高效施肥技术和方法
开发新型高效施肥技术和方法
针对现有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如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未来研究需要积极探 索新型高效施肥技术和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施肥工艺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未来研究可以借助这些现 代科技手段对施肥工艺进行改进,实现精准施肥和智能化管理。
小、分蘖少。
磷
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提高水稻的 抗逆性,缺乏磷元素会导致植株矮 小、分蘖少。
钾
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和光合作用, 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和抗逆性,缺乏 钾元素会导致叶片黄化、易倒伏。
02
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氮的吸收规律
氮素吸收量
水稻一生中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不同生育期对 氮素的吸收量有所不同。
氮素吸收高峰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分蘗期,二是孕 穗期。
氮素吸收与生长
氮素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元素,缺氮会导致水稻生长缓 慢、分蘗少、粒数减少。
磷的吸收规律
01
02
03
磷素吸收量
水稻一生中吸收的磷素也 主要来自土壤,不同生育 期对磷素的吸收量也有所 不同。
水稻土的名词解释
水稻土的名词解释水稻土是指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类型,它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土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稻土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一、水稻土的特征水稻土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 含水性高:水稻是半水生植物,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求很高。
因此,水稻土的水分容量要相对较高,能够提供充足的水分供水稻吸收。
2. 含氮量高:水稻土往往富含有机质和氮源,能够满足水稻对氮素的需求。
这是因为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素的需求相对较高。
3. 富含养分:水稻土的矿质质地富含养分,如磷、钾、钙等。
这些养分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4. 适合根系生长:水稻的根系较为发达,因此水稻土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以适应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
二、水稻土的形成机制水稻土的形成是长期自然作用的结果,形成机制涉及多种因素:1. 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地貌等地理环境对水稻土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能提供适宜的水稻生长条件。
2. 水文条件:水稻自然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
湿地、河流、湖泊等水文条件促进了水稻土的形成。
3. 植被覆盖:水稻土的形成也与植被覆盖有密切关系。
植被能够固定土壤,提供有机质以及维持土壤水分。
4. 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在土壤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养分,促进土壤物质转化,从而改善水稻土质。
三、水稻土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水稻土的质地、结构和养分含量等特性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影响:1. 影响生长发育:水稻土的肥力和透水性将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充足的养分和适度的湿润条件能够促进水稻健康生长。
2. 影响产量和品质:水稻土的肥力和氮素含量对稻谷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
高养分含量的水稻土通常能够促进增产和提高稻谷品质。
3. 影响土壤生态系统:水稻土的特性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
水稻土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土壤水分的保持。
水稻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动态研究
28 .2 2 o. 85 o 1 oo 5 o 0.
62 0. 4 0
3 53 . 2 29 .
o. 96 o 3 .5
O 85 .
O 45 . O. 42
2 9 .9 3 05 . 2 2 .2 1 6 .7 0 6 .2 1 9 .5
黑龙 江 省八 五。农 场 在高产 创建 调查 研究 的基 础上 , 断改 进高 产 方 案 , 找 差 距 , 究 各项 理 论 不 寻 研 指标 , 使水 稻 产量 不 断 提 高 , 未 突破 高产 指 标 , 虽 但 也增 加 了应对 自然灾 害 的能 力 , 在 高 产 创 建 的活 并 动中, 摸索 出水稻 各生 育时 期养 分 吸收动 态规 律 , 为
育 1 l的各生 育 时期 植 株 养 分 含量 研 究 分 析 ( 3 见表
1, ) 4年来 植株 内的 N、 、 含量 的变 化 所遵 循 的规 PK
栽后 植株 体 内 的含 K率 急剧 上 升 , 在拔 节 期 达最 大 值, 然后 下 降 , 抽 穗期 后 在 植 株 茎 叶 平稳 , 可 以 至 也 看 出 K 主要存 在 于茎 叶 中, 叶 中含 K率 是 子粒 中 茎 的 5 4 9 3倍 ; .~ . 低温 年茎 叶 中 的含 K 率 比例最 高 。 株 体 内含 N 量变 化也 很 明显 , 其规 律 为 正 常年 份 移 栽 后含 N 率 下 降较 快 , 抽 穗 后 下 降 减缓 , 温 年 至 低
通 过 水 稻 穗 重 型 品 种 在 不 同 年 际 间 的 不 同 生 育
1 8 1 8 2 l O 8 1 3
表 2 水 稻 穗 重 型 品 种 不 同 生 育 时 期 植 株 养 分 测 定 结 果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1.养分吸收量
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氢、氧、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氯等17种营养元素,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水稻一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主要是根据收获物中的含量来计算的。
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500kg,要吸收氮素(N)7~16kg,五氧化二磷(P2O5)4~8kg,氧化钾(K2O)10~25kg,N:P2O5:K2O=1:0.5:0.5。
应当指出,这些数字未包括根系外渗量和成熟体内营养元素淋失量。
所以,水稻吸收总量应高于此值。
同一产量水平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差别很大,这与地区、产量水平、水稻品种、栽培水平等因素有关。
2.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水稻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因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双季稻生育期短,特别是大田营养生长期的缩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移栽后不久就重叠。
即在大田出生分蘖的同时开始穗分化,又在穗分化过程中进入分蘖盛期,因而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突出的吸肥高峰;单季稻在移栽后2~3周及7~9周形成两个吸肥高峰。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速度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其后有速度降低的趋势。
在各种养分中,以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约20d达到最大值;硅的吸收达到最大值较晚。
- 1 -。
旱作水稻营养吸收特性的研究
U sn ta ( n u giutrl nvri 。He i 3 3 ) Yi ge I o A h i r lu a U iesy A c t f gr6 e2
Ab血 譬 t T e c aa trs c frc  ̄ sr iS nto e 苣 c h h rceit so e i i ob i g n,p op ou n oa su i I ut a o 惴 n r h s h rs a d p tsim n d y c li t n vi n e t td n e h f rn iv siae u d rte diee t g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O2 3 ( )4 9 7 ,7 2O ,0 4 :6 —40 4 4
J u n lo n u g iut rlS in e o r a fA h iA r l a ce c s c u
旱 作 水 稻 营 养 吸 收 特 性 的 研 究
提 高分 蘖肥 比例 来增加 齐穗后 根 中氮 、 、 的含 量 , 磷 钾 并提 高产 量 。
关键 词
水稻 ; 作 ; 膜 ; 草 ; 养吸 收 旱 覆 盖 营
¥1 5l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0 1 6 1 (0 2 o —06 0 57— 6 l 20 ) 4 49— 2
i r e n h s h r si la e a d ro n t g na d p o p o u e v n o t,a d c tn tsim tn o c f rh a o n s s n on to p a su i s ' f r at e dmS.Rie s a muc e f o n e  ̄ i e e c t w l r e ai l n rae rlt ey ic ,sd v e
杂交水稻氮钾素吸收积累特性及氮素营养诊断
K。生 产 上 宜 推 荐 最 高 施 N 肥 和 经 济 施 K 肥 。各 生 育期 的 叶 片 干 重 随 施 N 量 的 提 高 而 增 加 。 在 分 蘖 期 和 苞 分 化 期 , 鞘干重也随施 N量的提高而增加 , 从减数分裂期起 , 鞘重和穗重都与施 N量呈 抛物线型相关 。 茎 但 茎
杂 交水 稻 氮 钾 素 吸收 积 累 特 性及 氮 素 营 养诊 断
姜 照伟 ,李 小 萍 ,赵 雅 静 , 李 义珍
( 福建 省农 业 科 学 院 水 稻 研 究 所 ,福 建 福州 3 0材 料 ,研 究 了 杂交 水 稻 氮 钾 素 吸 收 积 累 特 性 及 氮 素 营 养 诊 断 。结 果 表 明 ,N、K 养 分 吸 收
福 建 农业 学报 2 ( ) 8 2 5 ,0 1 6 5 :5 ~8 9 2 1
F j a o r a f A rc l r l ce cs u inJ u n l g i t a i e o u u S n
文 章 编 号 :1 0 — 0 8 ( 0 1 0 — 8 2 8 0 8 3 4 2 1 ) 5 5 —0
a o pto a c um u a i f , a d bs r i n nd a c l ton o N n K2O nd t s u e o f f r iie a plc ton r t . W ih t nc e s d a he q ar r ot o e tlz r p ia i a e t he i r a e
关 键 词 :杂 交 稻 ;氮 ;钾 ;吸 收 积 累 ;氮 素 营 养 诊 断
中 图分 类 号 :S 5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N/ s r t n a dAc u lto n Nu rto fHy rd Rie P Ab o p i n c mua in a d N tiin o b i c o
淮北地区偏大穗型中粳水稻养分吸收特性
水稻 品种 ; 偏 大稳 型水稻 品种每 生产 l O O O  ̄ 稻谷所 吸收 的 N、 P和 K, 超 高产水稻 分别为 2 2 . 9 7 k g 、 7 . 6 6 k g 和2 5 . 7 1 k g ,
后进行 干湿交替灌溉 , 其余 时间保持 浅水层 。抽 穗期为 8月 3 0日左右 , 1 O月 2 0  ̄2 5日收割 。 1 . 2 取样与 测定 方法 分别于移栽 期 、 有效 分蘖 临界 叶龄 期 ( N—n ) 、 拔 节期 、 抽 穗期和成熟期 ( 收获前 1 d ) , 每 品种 的两 类 型 田块 按梅 花 形取样法取 5个样本 , 以1 O穴为 1 个样本 , 每样本分 解为绿 叶、 枯 叶、 茎、 鞘和穗 ( 抽穗 以后) , 测定 干物质重 , 分别 用凯 氏 定 N法 、 钒钼黄 比色法和火焰 分光 光度法测 定植株 中的 N、 P 、 K 含量 [ 1 。干物质重乘 以 N、 P 、 K含量 为 N、 P、 K 吸收总
稳数 型水稻品种 为 2 5 . 3 O k g 、 8 . 0 4 k g和 2 8 . 8 4 k g , 偏 大穗 型
子苗( 每穴茎蘖数 5 ~6 个) 。基肥 : 厩 杂肥 5 0 0 0 k g / h m ̄ ( N 、
P 2 05 、 l ( 2 0含量 分别 为 0 . 5 、 0 . 5 和 0 . 4 ) , 1 2 5 k g / h mz
大稳 型水稻品种产 量( 1 0 . 9 7 t / h m2 ) 极显 著高 于穗数 型水 稻
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各国重视培育和生产的农作物。
其发展离不开土壤生态系统的支持,而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基础,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一、土壤微生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 益生菌益生菌是对植物、动物或人类有益的菌类,对水稻生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
比如根瘤菌能为水稻提供固氮作用,大肠杆菌可以释放出细菌素,增加植物的抗性。
很多的益生菌有着明显的促生长、促产生和促进植物免疫能力,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其他微生物水稻根际土壤中还有其他种微生物如放线菌、真菌、隐花植物等。
这些微生物都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有机质分解、矿物质转化、植物营养代谢等,能够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
例如,放线菌能够供应溶解磷酸盐等元素,有助于提高水稻磷的利用率,真菌还可产生生长物质如生长素、吲唑等,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二、微生物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水稻吸收养分一般是通过根系进行的,而根际土壤微生物可以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从而影响水稻的养分吸收。
1. 磷素吸收大多数微生物对于磷的利用效率要高于水稻,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磷来源主要来自于有机磷酸盐。
微生物对于有机磷酸盐的分解和矿化可以使磷素变得更容易吸收,从而提高水稻的磷利用率。
此外,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竞争吸收磷素的方式,间接影响水稻对磷素的吸收。
2. 氮素吸收水稻吸收氮素是必要的,微生物能够对固氮菌和腐生菌进行助长作用。
好氧细菌对于有机氮的分解和转化也有积极的影响。
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氨基酸、氨等营养物质,还通过无机盐需要的相反反应来解放出氮素,这也提高了水稻氮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其他养分。
3. 其他养分吸收除了磷素和氮素的吸收之外,微生物还可以影响水稻的其他营养物质吸收,例如钾、铁、锰等元素。
微生物参与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矿物质转化过程,释放出大量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可以提高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性。
水稻施肥量及比例您知道吗?水稻要如何施肥?
水稻施肥量及比例您知道吗?水稻要如何施肥?您知道水稻施肥量及比例吗?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
为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告诉您水稻要如何施肥。
一、水稻需肥特性每生产500千克稻谷和稻草时,水稻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量是:氮(n)7.5一12.0千克,五氧化二磷4.05-6.5千克,氧化钾9.15-19.10千克,其三者的比例是2:1:2-4左右。
不同的品种、季节和土壤及施肥水平和产量高低,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也有差别。
杂交稻需肥量明显高于常规稻。
二、水稻吸肥规律水稻各生育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不同,并受品种、施肥、灌溉等栽培条件的影响,自苗期至拔节期,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都达到吸收总量的50%。
由于中稻生育期长,一般存在2个吸肥高峰,分别在分蘖期和幼穗分长后期,而早、晚稻只出现一个吸肥高峰期,早稻的高峰期出现得比晚稻早,早稻在栽后10天左右,晚稻20天左右。
杂交稻在分蘖期至孕穗期这一阶段是三要素吸收的高峰期,约占总吸收量的60%一70%。
三、水稻施肥要点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
2、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
底肥占总肥量的70%(氮肥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
3、底肥一道清施肥法。
整田时将全部肥料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且肥源充足。
4、测土配方施肥法。
测土配方施肥是为了协调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土壤肥力与作物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使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必需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适当配比以及采用相应肥料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
水稻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提高
水稻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提高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稻生长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本文将从水稻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提高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方式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其中包括氮、磷、钾等多种元素。
这些养分主要通过水稻根系吸收,并在植株内部进行转化与利用。
具体来说,水稻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土壤养分吸收:水稻将根系向土壤内伸展,在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元素,并通过根系的转运进入植株。
2、种子养分利用:水稻种子含有丰富的养分,如蛋白质、磷、脂肪等,这些养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被利用,促进植株生长。
3、生物氮固定:水稻根际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元素,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4、施肥养分利用:适当的施肥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刺激植株生长,但是如果施肥不当会导致养分的损失或者浪费,降低养分利用效率。
二、影响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因素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的效率与外部环境、土壤条件、施肥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下是影响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1、幼苗质量:水稻幼苗的健康程度对植株后期的生长发育具有关键影响,因为健康的幼苗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养分。
同时,灌浆期的水稻养分利用效率也同样重要。
2、土壤条件:土壤的理化特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土壤pH、缺氧严重以及盐碱化都会影响水稻的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3、施肥方式:不同的施肥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养分利用效应。
施用有机肥、控释肥等可替代化肥,这些方法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4、气候环境:气候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呈现多样性,例如土壤温度和气温、日照时间、降雨量等都会影响水稻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三、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方法1、科学合理施肥: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是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对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h m 和 1 3 2 7 4 . 5 k g h m_ 。不 同母质 类型水 稻土对 双季稻 养分 吸收特性 的影 响不 同。第 四纪红土 、板页 岩及河流 沉积 物处 理双季 稻氮 素总吸 收量 较高 ,石灰 岩不利 于水稻对 磷素 的吸收 。相关性 分析 表明,早 稻氮素 吸收量 、 吸钾量 与早
作物 学报
A C T A A G R O N O MI C A S I N I C A 2 0 1 3 , 3 9 ( 5 ) : 8 9 6 — 9 0 4
ht t p: / / www. c hi na c r op s . o r g / z wxb /
I S SN 0 49 6 — 3 4 90 ; CODEN TS HP A9
Upt a ke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o ubl e - Cr o ppi ng Ri c e
YU Ti a n. Yi , ,P ANG Hua n— Ch e n g1 , T ANG Ha i . Mi n g3 YANG Gu a n g. Li 3 LI Yu— Yi 。 XI AO Xi a o — Pi ng ,
产量 及氮 、 磷、 钾养 分 吸收特性 的 比较研 究 。 结果 表 明,不 同母 质类 型水稻 土对早稻 稻谷 产量及双 季稻稻 谷总产量 ( 早
稻+ 晚稻) 的影 响极显 著( 尸 < 0 . 0 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 晚稻稻谷 产量 的影响 不显著 ( P > 0 . 0 5 ) 。其 中第 四纪 红土 和河流沉 积物母 质发 育 的
Abs t r a c t :P a r e n t ma t e r i a l s o f p a d d y s o i l s a r e v a r i o u s i n d o u b l e — c r o p p i n g p a d d y ie f l d s o f Hu n a n P r o v i n c e .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t h e e fe c t s o f p a d d y s o i l s f r o m d i fe r e n t p a r e n t ma t e r i a l s o n y i e l d a n d n u t r i e n t u p t a k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o u b l e . c r o p p i n g r i c e wi l l p r o —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r a t i o n a l r e g i o n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h i g h y i e l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d o u b l e — c r o p p i n g r i c e i n Hu n a n P r o v i n c e . Yi e l d a n d n u t r i e n t u p t a k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o u b l e — c r o p p i n g r i c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u s i n g p a d d y s o i l s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p a r e n t ma t e r i a l s i n a 7 - y e a r
水稻的特点和与用途
水稻的特点和与用途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一种主要用于食用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的特点以及它的各种用途。
一、水稻的特点:1.生长习性:水稻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较短,一般在3-6个月左右。
它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湿润的土壤环境来生长。
2.水生植物:水稻是一种水生植物,植株通常生长在水中,一般需要20-50厘米的浅水稻田来种植。
这是与其他作物最大的区别之一3.叶片形态:水稻的叶片为长条形,绿色且有光泽。
叶片垂直排列方便吸收阳光,有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4.茎高:水稻的茎细长而直立,高度在60-120厘米之间,不能抵挡风吹和雨水冲击。
5.根系发达:水稻的根系发达,可以向土壤深处生长,吸收养分和水分。
6.繁殖方式:水稻主要通过种子来繁殖,种子被植入土壤中,经过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可以顺利发芽生长。
二、水稻的用途:2.动物饲料:水稻秸秆和稻草可以用作动物饲料,在畜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稻草丰富的纤维和饲养动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元素,对于维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有重要作用。
3.工业原料:水稻还可以提供一些工业原料。
稻谷中的稻壳和稻糠富含纤维,可以作为制造纸、造纸产业以及生物质能源的原料。
稻壳还可以被用来制作炭粉和活性炭等产品。
4.药材:水稻的种子和芽叶中富含一些营养物质和抗氧化剂,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它们可以用于制备一些中药和保健品,具有抗氧化、抗炎症、解毒等作用。
5.环境保护:水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可以耐受高温、寒冷、盐碱等环境条件。
因此,水稻在环境修复和土壤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水稻进行河流、湖泊等水体的除磷和净化可以改善水质。
综上所述,水稻是一种生长期较短、水生植物。
它的特点包括生长习性、水生特性、叶片形态、茎高、根系发达等。
水稻的用途包括提供人类主食、动物饲料、工业原料、药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不同肥料品种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广 西农业科学
20 09年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0卷第 3期
・2 5 ・ 7
不 同肥料 品种对 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 的影响
梁建聪 , 学军 , 容 郭云 霞
( 州 市环 境 保 护 监 测 站 ,广 西柳 州 柳 5 50 ) 4 0 1
摘要 : 利用盆栽试验方法 , 研究几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肥料对水稻生长及N、 、 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 PK 表明 , 当氮肥用 量为 N 10 g g 5 m / i时各处理水稻的实粒重较大。对于不同的有机无 机复混肥处理 , k 以猪粪+ 秸秆有机 无机复混肥处理产量较高 , 平均实粒 重为1. g盆。 7 4 / 随着N 6 素用量的增加 , 稻的空瘪率也在不断上升 , 水 而谷 牵 比不断 下降。水稻植株的吸氮量及吸磷量随着施氮量 的增加而增加 , 而水稻植株 的吸钾量则不断降低 , 水稻秸秆N、 、 吸收 PK 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 均达到1 %显著水平 , 中N、 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 、 及P K 其 P N K 、 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 肥料处理 ; 有机无机复混肥 ; 水稻生长 ; 养分吸收 ; 产量
LA G Ja — o g R N u -u , U u - i I N in c n , O G X e jn G O Y n x a
( vrn na ntrn tt no iz o t iz o En io me tl Mo i i gSai fLuh uCi o o y,Lu h u,Gu n x 4 0 1 hn ) a g i 5 0 ,C ia 5
水稻形态结构
水稻形态结构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水稻植株呈直立生长,整体形态结构包括根系、茎、叶和穗。
一、根系水稻的根系主要分为两部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的根系主要负责供应水分和养分,地下部分的根系则负责固定植株和吸收水分和养分。
水稻的根系呈纺锤形,长而细,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吸水能力。
二、茎水稻的茎是直立的,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抗倒伏能力。
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植株,使叶片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并将光合产物输送到其他部位。
水稻的茎分为主茎和分蘖茎,主茎生长势较强,分蘖茎则是从主茎的叶腋处分枝而来。
三、叶水稻的叶片呈长条形,叶尖呈尖锐状。
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为植株提供养分。
水稻的叶片排列成两列,交替生长,叶片之间形成扇形。
每个叶片的叶柄连接到茎上,使叶片能够有效地接受阳光照射。
四、穗水稻的穗是植株的生殖器官,产生水稻籽粒。
穗一般生长在水稻茎的顶端,由许多小穗组成。
小穗是水稻的花序,每个小穗上有许多花粒。
水稻的花粒呈卵形,通常有两个颖壳包裹着。
花粒在授粉后逐渐发育成水稻籽粒。
总结:水稻的形态结构包括根系、茎、叶和穗。
根系负责吸水和吸收养分,茎起支撑作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穗产生水稻籽粒。
这些结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水稻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了解水稻的形态结构对于种植和栽培水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
同时,对于研究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育种也具有重要价值。
水稻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
适 时 、适 度 揭 棚 和 床 面 适 度 落 干 进
1)提 高施 肥技 术 。提倡 结 合 行 “ 炼苗 ”和培育壮秧 。插 秧前要
整 地 , 增 施 有 机 肥 ,进 行 秸 秆 还 深翻与浅耙 结合 ,提高 整地质量并
根 区 土 壤 有 特殊 的 氧 化 一 还 原 田或 种 植 绿肥 ;控 制 氮 肥 总 量 ,
心较单 季稻提前 ,但 施肥量却相对
较少 。
对 缺 锌 敏感 ,易 患 “ 缩 苗
病 ” 。 缺 锌 土壤 多为 石 灰 性 水 稻
土 、滨海盐土 区水稻 土和低洼 沼泽 是水稻植 株的物 质组成 和光合作用 这样做既有利 于植株养分 向籽粒汇 区水稻 土 ,其 中尤 以冬麦茬稻 和早 的重要原 料 ,通过水 的蒸 腾作用可 聚 ,又可 防止 叶片和根 系早 衰 ;收 0 天断 水 ,以便 于茬 口安 稻更 易缺乏 ;过量施 用磷肥也会诱 调节植株体 温 、改善 生长环境 ,防 获前5~1 “ 灌 排和 田问作业。 导缺锌 。增施有机肥 、合理施 用磷 止低温 冻害和抑制杂 草生长 。 3)加强 综合 管理 。在 科学 施 肥可 以防止缺锌 ;锌 肥作基肥 土施 水 拔 高 儿 ,落 干 长 根 儿 ” 生 动 说 明 了水分 状况与作 物生长的关 系 ,对 肥 、灌水 的同时 ,还要做好 播前选 或 叶 面喷 施 可 以矫 正 缺 锌 。 水 稻是吸收硅最 多的作物 。硅 水 稻 水分 管理 具 有 重 要 的指 导意 种 、晒种 ,对 种子消毒 和催 芽。黑 龙江等地 的大 棚寒稻育秧 ,要通过 能促进水 稻呼吸 和根 系生长 ,提高 义 ,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 光合作 用效率 ,健 壮茎秆 ,增 强抗 倒 、抗 病能力 ,对 高产水稻尤 其要
杂交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
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
幼苗期是指秧田期内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
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
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
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
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在一定面积内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
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
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
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
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
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
稻麦轮作模式下晚稻养分吸收和分配特点的研究
稻麦轮作模式下晚稻养分吸收和分配特点的研究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嘉兴市南湖区稻麦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稻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稻麦轮作模式下晚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施肥能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氮、磷主要存在于子粒中,而86.51%~91.69%的钾被秸秆吸收。施肥会降低子粒中氮的分配率,磷、钾则有所提高。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中氮肥、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52.3%、51.7%,而磷肥仅为 6.2%,每百公斤子粒消耗的氮肥为1.67~2.31 kg,磷肥为0.39~0.48 kg,钾肥为1.58~2.19 kg。关键词:稻麦轮作;晚稻;养分吸收和分配;肥料利用率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in Late Rice under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Abstract: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s on late rice nutrient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under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in Nanhu district of Jiax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ogen was the main factor in rice production. Fertilization could promote plant for N, P, K absorption; N and P were mainly in grain, while K(86.51%~91.69%) was mainly in stalk. N distribution in the grain reduced wit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but P and K would increase. The N and K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ere 52.3% and 51.7%, thus the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as only 6.2% in the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 Meanwhile, the amount of N, P and K that every 100 kg grain need were 1.67~2.31 kg, 0.39~0.48 kg and 1.58~2.19 kg.Key words: rice-wheat rotation; late rice; nutrient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io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科学施肥必须符合水稻施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等条件。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在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分配影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1-9],但对于晚稻特别是稻麦轮作下晚稻肥料利用研究较少[10-12]。本次通过田间肥效试验,分析探讨了稻麦轮作下氮、磷、钾肥配施对晚稻养分吸收、分配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区稻麦轮作下晚稻合理施肥和肥料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试验地设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大星村,供试品种为中熟晚粳秀水114。试验前土壤pH 6.0,有机质含量为35.90 g/kg,全氮含量为2.19 g/kg,速效磷含量为26.50 mg/kg,速效钾含量为101.00 mg/kg。供试肥料统一用单质化肥,其中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 14%),钾肥为氯化钾(含K2O 60%)。1.2 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肥(CK);②施磷、钾肥,不施氮肥(PK);③施氮、钾肥,不施磷肥(NK);④施氮、磷肥,不施钾肥(NP);⑤氮、磷、钾肥配施(NPK)。氮肥施用量为450.00 kg/hm2,磷肥为187.50 kg/hm2,钾肥为150.00 kg/hm2。25%氮肥作苗肥、30%氮肥作蘖肥、20%氮肥作壮秆肥、25%氮肥作穗肥,磷肥全部作苗肥,钾肥全部作穗肥。试验小区面积均为24 m2,设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于2010年6月13日进行直播,播种量为43.50 kg/hm2,11月18日各小区单收单晒,单独核产。1.3 样品测试与数据处理在水稻收获前,随机抽取20茬水稻,齐泥割下脱粒后,样品送至嘉兴市土壤肥料测试中心检测。土壤理化和植株样品检测按常规方法[13],植株样品采用H2SO4-H2O2消煮,全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磷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全钾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本研究部分相关参数计算方法如下[9,14]:缺氮区的相对产量=缺氮区产量/氮磷钾配施区产量×100%;缺氮的相对吸氮量=缺氮区吸氮量/氮磷钾配施区吸氮量×100%;氮肥利用率=(施氮区作物吸氮总量-缺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每百公斤子粒消耗的氮素吸收量=(子粒产量×子粒氮素含量+茎叶产量×茎叶氮素含量)/子粒产量×100。同理可计算磷、钾肥吸收利用等参数。试验数据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著性用Duncan新复极差法检验(P<0.05)。2 结果与分析2.1 施肥对干物质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水稻子粒、秸秆干物质量比约为1∶1,各处理的子粒、秸秆及地上部干物质总量变化趋势一致,均以NPK处理最高,PK最低,CK次低。从缺素区相对产量看,PK处理减产幅度比较大,仅为NPK产量的66.4%,而只缺磷、钾肥时,仅减产1.1%~2.1%。从氮肥效应来看,施氮处理(NK、NPK、NP)与缺氮处理(CK、PK)间子粒、秸秆干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在增施磷钾肥后,子粒、秸秆干物质量均略微减少。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施用氮肥增产效果较好,而磷肥、钾肥增产效果甚微,甚至会出现产量下降的情况。2.2 施肥对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处理对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子粒、秸秆氮含量最低值分别出现在CK、PK处理,增施氮肥后,氮含量均有所提高且秸秆氮含量提高幅度大于子粒,缺氮处理与施氮各处理子粒、秸秆氮含量差异显著。均衡施肥情况下即NPK处理子粒、秸秆氮含量最高,分别比CK处理高出2.3、4.2 g/kg,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子粒磷含量以CK、NK处理最低,秸秆磷含量则以NPK处理最低,而均以PK处理最高,分别为3.3、1.5 g/kg。各处理间子粒含磷量差异不明显,NPK、PK处理秸秆含磷量分别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从钾含量来看,子粒钾含量远低于秸秆钾含量,子粒和秸秆的含钾量最低值分别是CK和NP处理,最高值分别为NK、NPK和NK处理,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2.3 对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由表3可知,CK、PK处理子粒、秸秆吸氮总量较低,增施氮肥能明显促进水稻对氮的吸收,施氮处理与缺氮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中以NPK配施处理吸氮能力最强,子粒、秸秆吸氮总量分别达到121.73、86.3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显著。从氮分配率来看,子粒吸氮占地上部分总吸氮量的58.49%~69.66%,秸秆占30.34%~41.51%,施氮处理含氮比例与CK、PK处理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增施氮肥后,子粒含氮比例降低,秸秆中则明显增加。从磷总吸收量来看,NK、NPK、NP处理与CK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施肥特别是NPK配施能显著提高磷含量,子粒、秸秆吸磷量分别以NPK、NP处理最高,为27.05 kg/hm2、11.57 kg/hm2。从磷分配率来看,子粒含磷占65.30%~74.84%,秸秆含磷量为25.16%~34.70%,NPK配施与其他各处理差异达显著,施肥效应表现为子粒吸收磷能力增强,秸秆吸收磷能力降低。从钾总吸收量来看,PK处理钾总吸收量较低,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这主要由于PK处理产量较低。CK处理子粒、秸秆和地上部钾总吸收量分别为9.95、109.82、119.77 kg/hm2,均与NK、NPK、NP处理差异显著,缺钾区即NP处理子粒、秸秆含钾量远低于NK、NPK,且差异均显著。从钾的分配率来看,钾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含量占86.51%~91.69%,子粒中仅占8.31%~13.49%,CK处理子粒、秸秆钾含量比例与其他各处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肥对钾含量比例影响与磷含量一致。2.4 对肥料利用的影响由表4可知,缺磷的相对吸磷量最高,达95.49%,其次为相对吸钾量、相对吸氮量。用差值法即施肥区作物养分吸收量减去缺素区作物养分吸收量作为作物从肥料中吸收的养分量来计算肥料利用率。当季肥料利用率顺序为N>K>P,氮、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2.3%和51.7%,磷肥仅为6.2%。分析每100 kg子粒消耗的肥料可知,氮肥为1.67~2.31 kg,磷肥为0.39~0.48 kg,钾肥为1.58~2.19 kg。3 小结与讨论1)与NPK配施处理相比,缺氮、磷、钾肥各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66.4%、97.9%和98.9%,说明氮肥增产效应要大于磷钾肥,氮肥是限制该地区晚稻产量的主要因子,这与王伟妮等[3],赵营等[5]研究结果一致。PK处理产量略低于CK处理,这可能因为本试验地长期实行麦稻轮作,大小麦施磷、钾肥量较大,土壤中磷、钾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丁能飞等[11]认为在嘉兴平湖市集约化稻田,施磷肥对当地水稻产量并无明显增产效果,主要由于土壤磷含量较高。2)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了植株氮、钾含量,NPK处理子粒、秸秆中氮、钾含量均较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秸秆磷含量以NPK处理最低,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各处理子粒中磷含量差异不显著,可能仍与土壤速效磷较高有关[11]。3)宇万太等[2]研究表明,从水稻总吸收量来看,施肥能明显促进水稻对NPK的吸收,氮、磷主要存在子粒中,钾则主要集中在秸秆中,本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与CK相比,施肥后子粒吸收氮比例减少,秸秆中氮比例则增加;磷钾则在子粒中比例增加,秸秆中比例减少。这与王伟妮等[3]研究得出氮比例变化规律一致,而磷钾则相反,而胡泓等[4]认为施钾肥能促进磷向穗部积累,吴春艳等[12]认为合理配施肥料可增加作物养分吸收总量,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迁移。4)试验结果表明每百公斤子粒消耗的氮肥为1.67~2.31 kg,磷肥为0.39~0.48 kg,钾肥为1.58~2.19 kg。NPK配施处理中氮肥、钾肥当季利用率远高于磷肥,磷利用率仅为 6.2%,显然较低[15]。表明土壤磷较丰富,基本能满足当季晚稻生产所需。这意味着大部分磷肥残留在农田中,随径流迁移的磷将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应适当控制磷肥施用量[16]。参考文献:[1] 叶全宝,张洪程,魏海燕,等.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研究[J].作物学报,2005,31(11):1422-1428.[2] 宇万太,马强,周桦,等.不同施肥模式对下辽河平原水稻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养分收支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7,26(9):1350-1354.[3] 王伟妮,李小坤,鲁剑巍,等.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6):710-714.[4] 胡泓,王光火.施钾条件下杂交水稻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特点[J].土壤通报,20p [8] 杨利,甘曦,余延丰,等. 江汉平原稻区中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380-2383.[9] 张洪艳,陶光灿,余珺,等. 淮河平原旱稻-小麦两熟制的土壤氮磷钾供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肥料需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6):31-38.[10] 周涯,修芬连,石建尧,等. 低磷胁迫对…浙粳22‟等8个晚粳稻品种苗期性状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0, 22(6):818-823.[11] 丁能飞,郭彬,林义成,等. 集约化稻田养分均衡调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3):349-353.[12] 吴春艳,唐旭,陈义,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粳稻…浙粳22‟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1):132-137.[13]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14] 陈新平,张福锁. 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2006,22(4):36-39.[15] 闫湘,金继运,何萍,等.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2):450-459.[16] 曹志洪,林先贵.太湖流域土-水间的物质交换与水环境质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与土壤养分吸收机制
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与土壤养分吸收机制杂交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的特性对于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养分吸收机制,对于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根系结构、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养分吸收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杂交水稻的生长特性。
根系结构是影响杂交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杂交水稻的根系比传统水稻更为发达。
杂交水稻的根系系统通常包括主根、侧根和须根等多个部分。
这种特殊的根系结构使得杂交水稻具有更强的根系扩展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在种植过程中,适当的根系营养管理对于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至关重要。
除了根系结构外,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特性也对其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特性包括根系呼吸、分泌物排放和水分调节等方面。
根系呼吸是根系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杂交水稻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
杂交水稻的根系呼吸率较高,这意味着其对能量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此外,杂交水稻根系分泌物的排放也是其生长特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根系分泌物中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可以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因此,了解杂交水稻根系生理特性对于合理调控其生长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养分吸收机制是影响杂交水稻生长的关键环节。
土壤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这些元素对于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营养作用。
杂交水稻的根系具有更强的养分吸收能力,这与其根系结构以及生理特性密切相关。
其中,土壤中氮素的吸收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对于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根系通过老化壁的氮素有效吸收,这一过程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控制。
此外,杂交水稻对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机制也值得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的根系生理与土壤养分吸收机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杂交水稻的根系结构、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养分吸收机制,能够为其高产稳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水稻怎样吸收养分 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doc
水稻怎样吸收养分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水稻所获得的养分大部分是通过根系的吸收获得的,根部营养使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与保证。
那么水稻是怎么通过根吸收养分的呢,水稻吸收养分又有怎样的规律?水稻怎样吸收养分一、根部吸收养分的过程1、通过交换吸附将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所谓交换吸附是指根部细胞表面的正负离子(主要是细胞呼吸形成的CO2和H2O生成H2CO3再解离出的H+和HCO3-)与土壤中的正负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土壤中的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的过程。
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通过质外体途径进入根部内部,质外体是指水稻体内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所构成的允许矿物质、水分和气体自由扩散的非细胞质开放性连续体系。
离子经质外体运送至内皮层时,由于有凯氏带的存在,离子(和水分)最终必须经共质体途径才能到达根部内部或导管。
这使得根系能够通过共质体的主动转运及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控制离子的运转,共质体是指植物体内细胞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和内质网等膜系统相联而成的连续体,溶质经共质体的运输以主动运输为主。
3、离子进入导管离子经共质体途径最终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进入导管。
二、影响水稻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1、土壤温度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根系吸收矿物质的速率下降。
高温(如超过40℃)使酶钝化,影响根部代谢,也使细胞透性加大而引起矿物质被动外流。
温度过低,代谢减弱,主动吸收慢,细胞质粘性也增大,离子进入困难。
同时,土壤中离子扩散速率降低。
2、土壤通气状况根部吸收矿物质与呼吸作用密切有关。
土壤通气好,增强呼吸作用和ATP的供应,促进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
3、土壤溶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根部吸收离子的量也随之增加。
但当土壤浓度高出此范围时,根部吸收离子的速率就不再与土壤浓度有密切关系。
此乃根细胞膜上的传递蛋白数量有限所致。
而且,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水势降低,还可能造成根系吸水困难。
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等。
水稻铵吸收
水稻铵吸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吸收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铵是水稻吸收的重要养分之一。
铵是水稻吸收的主要氮源之一。
在土壤中,铵以氨态的形式存在,可以被水稻根系吸收并转化为氮元素,供水稻生长所需。
水稻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铵,然后通过根系的输送系统将铵离子输送到水稻的各个部位。
水稻对铵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水稻对铵的吸收能力较高,而对硝态氮的吸收能力较低。
这是因为水稻根系具有高亲和力的铵吸收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铵。
而对硝态氮的吸收则需要经过多个转化步骤,相对较为耗能。
铵吸收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铵是水稻生长所需的主要氮源之一,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适量的铵供应可以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的光合产物积累。
这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的养分吸收和转运能力,还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过量的铵供应对水稻的生长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浓度的铵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过量的铵还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提高水稻对铵的吸收利用效率,农业生产中常常采取一些措施。
如合理施肥,选择适宜的氮肥种类和施肥时间,控制氮肥的用量和浓度,以避免过量供应。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良土壤性质,增加土壤对铵的保持力和供应能力,提高水稻对铵的吸收效率。
水稻铵吸收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利用铵肥,提高水稻对铵的吸收利用效率,对于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粮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水稻时,应该注意合理施肥,科学管理,以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1.养分吸收量
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氢、氧、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氯等17种营养元素,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水稻一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主要是根据收获物中的含量来计算的。
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500kg,要吸收氮素(N)7~16kg,五氧化二磷(P2O5)4~8kg,氧化钾(K2O)10~25kg,N: P2O5: K2O =1:0.5:0.5。
应当指出,这些数字未包括根系外渗量和成熟体内营养元素淋失量。
所以,水稻吸收总量应高于此值。
同一产量水平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差别很大,这与地区、产量水平、水稻品种、栽培水平等因素有关。
2.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水稻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因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双季稻生育期短,特别是大田营养生长期的缩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移栽后不久就重叠。
即在大田出生分蘖的同时开始穗分化,又在穗分化过程中进入分蘖盛期,因而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突出的吸肥高峰;单季稻在移栽后2~3周及7~9周形成两个吸肥高峰。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速度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其后有速度降低的趋势。
在各种养分中,以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约20d达到最大值;硅的吸收达到最大值较晚。
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素较早,到穗分化前已达到总吸收量的80%。
钾肥以穗分化至出穗开花期吸收最多,约占全量的60%,出穗开花以后停止吸收。
磷的吸收较氮、钾稍晚。
总之,各种类型的水稻,在抽穗前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已占总吸收量的大部分,所以应重视各种肥料的早期供应。
3.水稻的吸肥规律
水稻的吸肥规律与其整个生育期三个生长中心相适应。
分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是大量生根、生叶、分蘖,需要较多的氮素来形成氮化物。
这段时期的营养生理特点,以氮代谢为主,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对氮的需求量大于磷、钾的吸收量。
从穗开始分化到抽穗期,以茎的伸长、穗的形成为生长发育的中心,此阶段的营养特点是前期碳、氮代谢旺盛,后期碳的代谢逐渐占优势,则吸收较多的氮肥长叶、长茎和幼穗分化,又要积累大量的碳
水化合物,供出穗后向穗部转运,所以对氮、磷、钾吸收都较多。
抽穗后,茎叶和根的生长基本停止,植株生长中心转向籽粒的形成,其营养特点是以碳素代谢为主,制造积累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向籽粒中转运贮藏,所以对磷钾的吸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