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学业质量 检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达标检测(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达标检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3180b490c69ec3d4bb7538.png)
人教版选修3-3 第八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其中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7—9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1.如图所示,用一根竖直放置的弹簧连接一个汽缸的活塞,使汽缸悬空而静止。
若不计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汽缸导热性能良好,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大气压强增大,则活塞将上升B.若大气压强减小,则活塞将上升C.若气温降低,则汽缸将上升D.若气温升高,则汽缸将上升2.如图所示,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箭头所示的方向发生状态变化的过程,则该气体压强变化情况是( )A.从状态c到状态d,压强减小B.从状态d到状态e,压强增大C.从状态e到状态a,压强增大D.从状态a到状态b,压强不变3.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增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D.当分子间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4.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初态(p 0、V 0、T 0)先经等压变化使温度上升到32T 0,再经等容变化使压强减小到12p 0,则气体最后状态的参量为( )A.12p 0、V 0、32T 0 B.12p 0、32V 0、34T 0 C.12p 0、V 0、34T 0D.12p 0、32V 0、T 05.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V 图线,若其状态由A →B →C →A,且A →B 等容,B →C 等压,C →A 等温,则气体在A 、B 、C 三个状态时( )A.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n A =n B =n C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 A >v B >v CC.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F A >F B ,F B =F CD.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N A >N B ,N C >N A6.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如图所示(打气时如图甲,抽气时如图乙),其筒内体积为V 0,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V 的容器相连接,气筒和容器内的空气压强为p 0,已知气筒和容器导热性能良好,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时,活塞工作n 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 )A.np0,1np0B.nV0V p0,V0nVp0C.(1+V0V )n p0,(1+V0V)n p0D.(1+nV0V )p0,(VV+V0)n p0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内外壁都光滑的汽缸,汽缸的质量为M,汽缸内有一质量为m(m<M)的活塞,密封一部分理想气体,汽缸处于静止状态。
高中物理选修3-3(人教版)习题:第八章 章末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3(人教版)习题:第八章 章末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490ceb9f3f90f76c61bda.png)
章末质量评估(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 )A .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 .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C .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D .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解析:纸片燃烧时,罐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将罐压在皮肤上后,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再改变,温度降低时,由pV T=C (恒量)知封闭气体压强减小,罐紧紧“吸”在皮肤上,B 选项正确.答案:B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发生变化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不可能不变B.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减小C.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不变D.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增大解析: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分子总数不变,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小;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根据气体的压强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可判知A 、C 、D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答案:B3.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朝下浸入水中,在某一深度恰好能保持静止.如果水面上方大气压突然降低一些,玻璃管在水中的运动情况是( )A.加速上升,直到玻璃管一部分露出水面B.加速下降,直到水底C.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至某一深度平衡D.仍然静止解析:上方大气压突然降低,玻璃管中的气体体积增大,将管中的水挤出一部分而上升,上升过程中压强进一步减小,管内气体进一步膨胀,继续加速上升,直到玻璃管一部分露出水面,A正确.答案:A4.下面的表格是某地区1~7月份气温与气压的对照表: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况几乎不变B.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减弱了C.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地面的撞击次数增多了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次数减少了解析:由表中数据知,7月份与1月份相比,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温度升高使气体分子热运动更加剧烈,空气分子与地面撞击一次对地面的冲量增大,而压强减小,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的冲量减小.所以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的撞击次数减少了,因而只有D项正确.答案:D5.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装置.如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变化.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 ℃,A、D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可知,A、D及有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分别为( )A.20 ℃、80 ℃、64 ℃B.20 ℃、80 ℃、68 ℃C.80 ℃、20 ℃、32 ℃D.80 ℃、20 ℃、34 ℃解析:由热胀冷缩原理可知A点为80 ℃,D点为20 ℃,由题意可知,每格表示4 ℃,则有色水柱下端表示32 ℃,选C.答案:C6.已知湖水深度为20 m ,湖底水温为4 ℃,水面温度为17 ℃,大气压强为1.0×105Pa.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取g =10 m/s 2,ρ水=1.0×103kg/m 3)( )A .12.8倍B .8.5倍C .3.1倍D .2.1倍解析:湖底压强大约为p 0+ρ水gh ,即3个大气压,由气体状态方程得3p 0V 14+273=p 0V 217+273,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3.1倍,选项C 正确.答案:C7.用活塞式抽气机抽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从玻璃瓶中抽气,第一次抽气后,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到原来的45,要使容器内剩余气体的压强减为原来的256625,抽气次数应为( )A.2次B.3次C.4次D.5次解析:设玻璃瓶的容积是V ,抽气机的容积是V 0, 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V =45p (V +V 0),V 0=14V ,设抽n 次后,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256625,由玻意耳定律,可得抽一次时:pV =p 1(V +V 0),p 1=45p ,抽两次时:p 1V =p 2(V +V 0),得p 2=⎝ ⎛⎭⎪⎫452p , 抽n 次时:p n =⎝ ⎛⎭⎪⎫45np ,令p n =256625p , 则n =4. 答案:C8.如图所示,活塞质量为m ,缸套质量为M ,通过弹簧吊放在地上,气缸内封住一定质量的空气,缸套与活塞无摩擦,活塞截面积为S ,大气压强为p 0,则( )。
最新人教版选修3-3高中物理同步检测卷八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3高中物理同步检测卷八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a413c10a6f524ccbf8521.png)
高中同步检测卷(八)第八单元热力第二定律和能与可持续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热力定律表明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 )A.有的只遵守热力第一定律B.有的只遵守热力第二定律.有的既不遵守热力第一定律,也不遵守热力第二定律D.所有的都遵守热力第一、第二定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不可能的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是因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成另一种形式.根据热力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从单一热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3.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4.下列关于热力第二定律微观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微观的角度看,热力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D.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会减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高技的不断发展,绝对零度是可以达到的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从单一热吸取热量,并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6.对于一定质量的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每次碰撞对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压强一定增大B.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增多,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绝热压缩一定质量的想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压强一定增大D.一定质量的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时,体积增大,熵减小7.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D.“温室效应”使得土壤酸8.关于气体向真空中扩散的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越少,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B.气体分子越多,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分布越均匀,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目越大D.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时,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9.下列现象属于能量耗散的有( )A.利用水能发电转为电能B.电能通过灯泡中的电阻丝转为光能.电池的能转为电能D.火炉把房子烤暖10.关于空调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冷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制暖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冷暖空调机不论是制冷还是制暖时,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在研究性习的过程中,同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论上讲是可行的( )A.改进热机的生产工艺,总有一天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下.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D.将房屋顶盖上太阳能板,可直接用太阳能解决照明和热水问题12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P中充满气体,Q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 )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B.气体分子势能减小,内能增加.气体分子势能增大,压强可能不变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的颗粒越大,某时刻撞击它的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B.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导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自发地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中D.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值和单位.)14.(10分)在风力资丰富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设计建一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其单机的额定功率为600 W通过实验测得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从图示资料可知:当平均风速大于________/时就可以发电,当平均风速达到________/时达到额定功率.气象资料显示:河西走廊常年平均风速为v=12 /,则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年发电量约为________W·15.(12分)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1)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二氧硫地面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二氧硫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二氧硫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说明其由.(2)用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新能?主要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16(13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量迅猛增长,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越越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目前已占整个污染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研制开发的太阳能汽车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所研制的太阳能汽车,它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为电能,再利用电动机驱动的一种新型汽车.设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上的辐射功率为7 W在晴朗的天气里,太阳能电池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160 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2 A的电流,请你求出:(1)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2)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180 N,则在1 内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米?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号:65430115] 解析:选D热力第一、第二定律是热力的基本定律,对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成立,D项正确,A、B、项错误.2.[导号:65430116] 解析:选D机械能可以全部转为内能,故A错;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热力第二定律,故B错;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如果不是自发地,是可以进行的,故错;从单一热吸收热量全部用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从单一热吸收热量全部变为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其他的变,是可能的,故D项对.3.[导号:65430117] 解析:选D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但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有的粉尘、一氧碳、二氧硫等污染了大气.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应大力推广,故答案应选D4.[导号:65430118] 解析:选A热力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A对;从热力第二定律的微观本质看,一切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大量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B、错;任何自然过程总是朝着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也就是熵增加的方向进行,故D错.所以选A5.[导号:65430119] 解析:选BD绝对零度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只能趋近,A错误;由热力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B正确;由开尔文表述可知错误;由克劳修斯表述可知D正确.6.[导号:65430120] 解析:选对于一定质量的想气体,温度升高,如果气体体积增大,压强不一定增大,A错;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增多,如果对外放热,气体的内能可能减小,B错;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D错.只有对.7.[导号:65430121] 解析:选B“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碳的含量,它的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等,故B、选项正确.8.[导号:65430122] 解析:选AD气体分子向真空中扩散时,分子越少,分子全部分布于原状态下即全部回到原状态的概率越大,分子越多,分子全部分布于原状态下即全部回到原状态的概率越小,则A正确、B错误.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的概率最大,即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最多,并且这一宏观态的无序性最强,、D正确.9.[导号:65430123] 解析:选D能量耗散是指其他形式的能转为内能,最终流散在周围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现象,能够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能不能称为能量耗散.本题中的电能、光能都可以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如用光作能的手表等.只有当用电灯照明时的光能被墙壁吸收之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才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但本题没有指明该光能用做什么,故不能算能量耗散.火炉把房子烤暖后使燃料的能转成内能并流散在周围的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属于能量耗散.10.[导号:65430124] 解析:选AB空调机制冷,压缩机消耗电能是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空调机制暖时,消耗电能,使发热装置发热,热量从发热的高温物体传递到房间内.11.[导号:65430125] 解析:选D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A项错误;绝对零度不可达到,B项错误;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不会与空气自动分离,项错误;太阳能可以发电和进行加热,D项正确.12.[导号:65430126] 解析:选D据热力第二定律知,自然界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D项正确.容器内气体自由膨胀,气体与外界之间不做功也没有热交换,故气体的内能不变,A项不正确.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气体体积变时,气体分子势能可认为不变,B、项也不正确.13.[导号:65430127] 解析:选AD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B错误;压缩机做功,使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中,选项错误.14.[导号:65430128] 解析:由题图可知,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功率,起点处纵坐标为零,横坐标在2~3之间,所以当平均风速大于2 /时,就有电功率输出,就能发电.再由图线可知,在风速达到14 /时,电功率稳定,所以此时达到额定功率.风速v=12 /时,对应电功率为530 W,应用W=P公式,将据代入求解整可得W=464×106W·答案:2 14 464×10615.[导号:65430129] 解析:(1)不可取,因为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2)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石燃料,其资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有又会造成温室效应.毒气体等严重污染大气,进而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O2第一,可以用水作为原料制取氢燃料;其次,氢燃料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易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答案:见解析16.[导号:65430130] 解析:(1)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P=UI=160 V×12 A=1 920 W(2)由P=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7、8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课堂作业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7、8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课堂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796c6fed1f34693daef3ec9.png)
第七、八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江苏徐州市2016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关于下列图象的描述和判断正确的是( C )A.甲图说明分子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甲图说明分子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减小C.乙图说明气体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产生的D.乙图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解析:分子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A、B错;乙图说明气体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撞击器壁产生的,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2.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在显微镜下既能看到水分子也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且水分子不停地撞击炭粒B.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所说的分子热运动C.越小的炭粒,运动越明显D.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就是由许许多多静止不动的水分子组成的解析:水分子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故A错。
据布朗运动的含义知道B错误,C 正确、水分子不是静止不动的,D错。
3.有一压力锅,锅盖上的排气孔截面积约为7.0×10-6m2,限压阀重为0.7N。
使用该压力锅煮水杀菌,根据下列水的沸点与气压关系的表格,分析可知压力锅内的最高水温约为(大气压强为1.01×105Pa)( C )C .122℃D .124℃解析:限压阀产生的压强p 1=F S =0.77.0×10-6Pa =105Pa ,锅内压强为p =p 1+p 0=2.01×105Pa ,由表中对应的温度,可知选C 正确。
4.(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6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如图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两次不同体积下的等容变化图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a 点对应的气体分子密集程度大于b 点对应的气体分子密集程度B .a 点对应的气体状态其体积等于b 点对应的气体体积C .由状态a 沿直线ab 到状态b ,气体经历的是等容过程D .气体在状态a 时p a V a T a 的值大于气体在状态b 时p b V b T b的值 解析:由pV T=C ,a 点对应的气体状态其体积小于b 点对应的气体体积,故a 点对应的气体分子密集程度大于b 点对应的气体分子密集程度,故A 正确,B 错误;由状态a 沿直线ab 到状态b ,气体经历的是等温过程,故C 错误;气体在状态a 时p a V a T a的值等于气体在状态b 时p b V b T b的值,故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8章第1-2节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8章第1-2节检测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6a35d103d8ce2f016623b3.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8章第1-2节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初态(p0、V0、T0)先经等压变化使温度上升到32T0,再经等容变化使压强减小到12p0,则气体最后状态为()A.12p0、V0、32T0B.12p0、32V0、34T0 C.12p0、V0、34T0D.12p0、32V0、T02.两端封闭玻璃管水平放置,一段水银把管内同种气体分成两部分,V左>V右,如图所示.当温度为t1时,水银柱静止不动,现把两边都加热到t2,则管内水银柱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静止D.无法判断3.高空实验火箭起飞前,仪器舱内气体的压强p0=1个大气压,温度t0=27 ℃。
在火箭竖直向上飞行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g,仪器舱内水银气压计示数p=0.6p0,已知仪器舱是密封的,那么,这段过程中舱内温度是()A.16.2 ℃B.32.4℃C.87 ℃D.–93 ℃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有一个是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从状态a等温压缩到状态b的过程,这个图像是()A.B.C.D.5.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竖直放置且开口向上,管内由两段长度相同的水银柱封闭了两部分体积相同的空气柱.向管内缓慢加入少许水银后,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变化分别为Δp1和Δp2,体积减少分别为ΔV1和ΔV2.则()A.Δp1<Δp2B.Δp1>Δp2C.ΔV1<ΔV2D.ΔV1>ΔV26.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气体实验定律实验”,分别得到如下四幅图象(如图所示).则如下的有关他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甲研究的是查理定律,则他作的图象可能是图aB.若乙研究的是玻意耳定律,则他作的图象是图bC.若丙研究的是查理定律,则他作的图象可能是图cD.若丁研究的是盖−吕萨克定律,则他作的图象是图d二、多选题7.如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等压变化的是()A.B.C.D.8.如图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的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A、B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B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AV、BV,压强变化量为A p、B p,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A F、B F,则()A .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B .A B V V <C .A B p p >D .A B F F =9.如图所示,玻璃管A 和B 同样粗细,A 的上端封闭,两管下端用橡皮管连通,两管中水银柱高度差为h ,若将B 管慢慢地提起,则( )A .A 管内空气柱将变长B .A 管内空气柱将变短C .两管内水银柱高度差将增大D .两管内水银柱高度差将减小三、填空题1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如图所示.则a→b 过程中,气体体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压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c 过程中,气体体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压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c→a 过程中,气体内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体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四、解答题11.如图所示,圆柱形的气缸上部有小挡板,可以阻止活塞滑离气缸,气缸内部的高度为d,质量不计的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开始时活塞离底部高度为23 d,温度为t1=27 °C ,外界大气压强为p0=1 atm ,现对气体缓缓加热,求:(1)当气体温度升高到t2=127 o C时,活塞升高了多少?(2)当气体温度升高到t3=357 o C时,缸内气体的压强.12.已知竖直玻璃管总长为h,第一次向管内缓慢地添加一定质量的水银,水银添加完时,气柱长度变为34h.第二次再取与第一次相同质量的水银缓慢地添加在管内,整个过程水银未溢出玻璃管,外界大气压强保持不变.①求第二次水银添加完时气柱的长度.②若第二次水银添加完后,把玻璃管在竖直面内以底部为轴缓慢的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º.求此时气柱长度.(水银未溢出玻璃管)参考答案1.B 【详解】 由盖·吕萨克定律11V C T = 可知:温度上升到032T 时体积增大到032V ,由查理定律1212p p T T =可知:压强减小到012p 时,温度变成034T ,故最后的状态为:012p 、032V 、034T ,选项B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理想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搞清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并要注意正确掌握气体实验定律的表达式并能准确应用. 2.C 【解析】先假定水银柱没有移动,则两部分气体均可以视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等容变化,则由可知,两部分气体压强变化相同,故水银柱仍旧保持静止.思路分析:欲判定水银柱是否移动,关键看两部分气体对水银柱的压力是否依旧平衡.以两部分气体为研究对象,在假定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看他们的压强如何变化. 试题点评:本道题要和力学平衡相结合,同时也使用假设的方法. 3.C 【解析】由于仪器舱是密闭的,被密封的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是等容变化,符合查理定律。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3fc3e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b.png)
最新⼈教版⾼中物理选修3-3第⼋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教版⾼中物理选修3-3第⼋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章⽓体1 ⽓体的等温变化A 级抓基础1.⼀定质量的⽓体,压强为3 atm ,保持温度不变,当压强减⼩了2 atm ,体积变化了4 L ,则该⽓体原来的体积为( )A.43 L B .2 L C.83L D .3 L 解析:设原来的体积为V ,则3V =(3-2)(V +4),得V =2 L.答案:B2.⼀个⽓泡由湖⾯下20 m 深处缓慢上升到湖⾯下10 m 深处,它的体积约变为原来体积的( )A .3倍B .2倍C .1.5倍D .0.7倍解析:⽓泡缓慢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体等温变化,湖⾯下20 m 处,⽔的压强约为2个标准⼤⽓压(1个标准⼤⽓压相当于10 m⽔产⽣的压强),故p 1=3 atm ,p 2=2 atm ,由p 1V 1=p 2V 2,得:V 2V 1=p 1p 2=3 atm 2 atm=1.5,故C 项正确.答案:C3.(多选)⼀位质量为60 kg 的同学为了表演“轻功”,他⽤打⽓筒给4只相同的⽓球充以相等质量的空⽓(可视为理想⽓体),然后将这4只⽓球以相同的⽅式放在⽔平⽊板上,在⽓球的上⽅放置⼀轻质塑料板,如图所⽰.在这位同学慢慢站上轻质塑料板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球内⽓体温度可视为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内⽓体压强变⼤B .球内⽓体压强变⼩C .球内⽓体体积变⼤D .球内⽓体体积变⼩解析:⽓球被压后,⽓压变⼤,根据玻意⽿定律公式pV =C ,故体积缩⼩,即A 、D 正确,B 、C 错误.答案:AD4.如图所⽰,活塞的质量为m,缸套的质量为M,通过弹簧吊在天花板上,汽缸内封住⼀定质量的⽓体,缸套和活塞间⽆摩擦,活塞⾯积为S,⼤⽓压强为p0,则封闭⽓体的压强为()A.p=p0+MgS B.p=p0+(M+m)gSC.p=p0-MgS D.p=mgS解析:以缸套为研究对象,有pS+Mg=p0S,所以封闭⽓体的压强p=p0-MgS,故应选C.对于活塞封闭⽓体类问题压强的求法,灵活选取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答案:C5.如图所⽰,竖直放置的U形管,左端开⼝,右端封闭,管内有a、b两段⽔银柱,将A、B两段空⽓柱封闭在管内.已知⽔银柱a 长h1为10 cm,⽔银柱b两个液⾯间的⾼度差h2为5 cm,⼤⽓压强为75 cmHg,则空⽓柱A、B的压强分别是多少?解析:设管的横截⾯积为S,选a的下端为参考液⾯,它受向下的压⼒为(p A+p h1)S,受向上的⼤⽓压⼒为p0S,由于系统处于静⽌状态,则(p A+p h1)S=p0S,所以p A=p0-p h1=(75-10)cmHg=65 cmHg,再选b的左下端为参考液⾯,由连通器原理知:液柱h2的上表⾯处的压强等于p B,则(p B+p h2)S=p A S,所以p B=p A-p h2=(65-5)cmHg=60 cmHg.答案:65 cmHg60 cmHgB级提能⼒6.各种卡通形状的氢⽓球,受到孩⼦们的喜欢,特别是年幼的⼩孩,⼩孩⼀不⼩⼼松⼿,氢⽓球会飞向天空,上升到⼀定⾼度会胀破,是因为()A.球内氢⽓温度升⾼B.球内氢⽓压强增⼤C.球外空⽓压强减⼩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球上升时,由于⾼空处空⽓稀薄,球外⽓体的压强减⼩,球内⽓体要膨胀,到⼀定程度时,⽓球就会胀破.答案:C7.已知两端开⼝的“”型管,且⽔平部分⾜够长,⼀开始如图所⽰,若将玻璃管稍微上提⼀点,或稍微下降⼀点时,被封闭的空⽓柱的长度分别会()A.变⼤;变⼩B.变⼤;不变C.不变;不变D.不变;变⼤解析:上提时空⽓柱压强不变,空⽓柱的长度不变;下降时空⽓柱压强变⼩,空⽓柱长度变⼤,所以D选项正确.答案:D8.(多选)在室内,将装有5 atm的6 L⽓体的容器的阀门打开后,从容器中逸出的⽓体相当于(设室内⼤⽓压强p0=1 atm)() A.5 atm,3 L B.1 atm,24 LC.5 atm,4.8 L D.1 atm,30 L解析:当⽓体从阀门跑出时,温度不变,所以p1V1=p2V2,当p2=1 atm时,得V2=30 L,逸出⽓体30 L-6 L=24 L,B正确.据p2(V2-V1)=p1V1′得V1′=4.8 L,所以逸出的⽓体相当于5 atm下的4.8 L⽓体,C正确.故应选B、C.答案:BC9.如图所⽰,⼀试管开⼝朝下插⼊盛⽔的⼴⼝瓶中,在某⼀深度静⽌时,管内有⼀定的空⽓.若向⼴⼝瓶中缓慢倒⼊⼀些⽔,则试管将()A.加速上浮B.加速下沉C.保持静⽌D.以原静⽌位置为平衡位置上下振动解析:题图中试管在⽔下某深度处于静⽌状态,浮⼒(等于排开⽔的重⼒)与试管重⼒相平衡.当试管中空⽓压强稍⼤些,即试管稍下移或向⼴⼝瓶中加⽔时,试管内的空⽓被压缩,浮⼒将减⼩,试管将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空⽓所受压强越来越⼤,浮⼒越来越⼩,试管将加速下沉.答案:B10.如图所⽰,两端开⼝的U形玻璃管两边粗细不同,粗管横截⾯积是细管的2倍.管中装⼊⽔银,两管中⽔银⾯与管⼝距离均为12 cm,⼤⽓压强为p0=75 cmHg.现将粗管管⼝封闭,然后将细管管⼝⽤⼀活塞封闭并将活塞缓慢推⼊管中,直⾄两管中⽔银⾯⾼度差达6 cm为⽌,求活塞下移的距离(假设环境温度不变).解析:设粗管中⽓体为⽓体1.细管中⽓体为⽓体2.对粗管中⽓体1:有p0L1=p1L1′右侧液⾯上升h1,左侧液⾯下降h2,有S1h1=S2h2,h1+h2=6 cm,得h1=2 cm,h2=4 cmL1′=L1-h1解得:p1=90 cmHg对细管中⽓体2:有p0L1=p2L2′p2=p1+Δh解得:L2′=9.375 cm因为h=L1+h2-L2′解得:h=6.625 cm答案:6.625 cm11.(2016·海南卷)如图,密闭⽓缸两侧与⼀U形管的两端相连,⽓缸壁导热;U形管内盛有密度为ρ=7.5×102kg/m3的液体.⼀活塞将⽓缸分成左、右两个⽓室,开始时,左⽓室的体积是右⽓室的体积的⼀半,⽓体的压强均为p0=4.5×103Pa.外界温度保持不变.缓慢向右拉活塞使U形管两侧液⾯的⾼度差h=40 cm,求此时左、右两⽓室的体积之⽐.取重⼒加速度⼤⼩g=10 m/s2,U形管中⽓体的体积和活塞拉杆的体积忽略不计.解析:设初始状态时⽓缸左⽓室的体积为V01,右⽓室的体积为V02;当活塞⾄⽓缸中某位置时,左、右⽓室的压强分别为p1、p2,体积分别为V1、V2,由玻意⽿定律,得p0V01=p1V1①p0V02=p2V2②依题意有V01+V02=V1+V2③由⼒的平衡条件,有p2-p1=ρgh,④联⽴①②③④式,并代⼊题给数据,得2V21+3V01V1-9V201=0,⑤由此解得V1=32V01(另⼀解不合题意,舍去)⑥由③⑥式和题给条件,得V1∶V2=1∶1.答案:1∶1第⼋章⽓体2 ⽓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A 级抓基础1.⼀定质量的⽓体,压强保持不变,下列过程可以实现的是()A.温度升⾼,体积增⼤B.温度升⾼,体积减⼩C.温度不变,体积增⼤D.温度不变,体积减⼩解析:⼀定质量的⽓体,压强保持不变时,其体积和热⼒学温度成正⽐,则温度升⾼,体积增⼤;温度降低,体积减⼩;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发⽣变化,故A 正确.答案:A2.对于⼀定质量的⽓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到原来的⼆倍,则⽓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是()A.⽓体的摄⽒温度升⾼到原来的⼆倍B.⽓体的热⼒学温度升⾼到原来的⼆倍C.⽓体的摄⽒温度降为原来的⼀半D.⽓体的热⼒学温度降为原来的⼀半解析:⼀定质量的⽓体体积不变时,压强与热⼒学温度成正⽐,即p 1T 1=p 2T 2,得T 2=p 2T 1p 1=2T 1,B 正确. 答案:B3.贮⽓罐内的某种⽓体,在密封的条件下,温度从13 ℃上升到52 ℃,则⽓体的压强()A.升⾼为原来的4倍B.降低为原来的14C.降低为原来的2225D.升⾼为原来的2522解析:⽓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p 1p 2=T 1T 2得p 2p 1=T 2T 1=273+52273+13=2522答案:D4.(多选)⼀定质量的理想⽓体在等压变化中体积增⼤了12,若⽓体原来温度是27 ℃,则温度的变化是()A.升⾼到450 KB.升⾼了150 ℃C.升⾼到40.5 ℃D.升⾼到450 ℃解析:⽓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V 1V 2=T 1T 2得V 1V 1+12V 1=273+27T 2,T 2=450 K ,ΔT =(450-300)K =150 K =150 ℃,故A 、B 对.答案:AB5.如图为0.3 mol 的某种⽓体的压强和温度关系的pt 图线,p 0表⽰1个标准⼤⽓压,则在状态B 时⽓体的体积为()A.5.6 LB.3.2 LC.1.2 LD.8.4 L解析:此⽓体在0 ℃时,压强为标准⼤⽓压,所以它的体积应为22.4×0.3 L =6.72 L.根据图线所⽰,从p 0到A 状态,⽓体是等容变化,A 状态的体积为6.72 L ,温度为(127+273)K =400 K.从A 状态到B 状态为等压变化,B 状态的温度为(227+273)K =500 K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V A T A =V B T B,得V B =V A T B T A =6.72×500400L =8.4 L. 答案:D6.⽤易拉罐盛装碳酸饮料⾮常卫⽣和⽅便,但如果剧烈碰撞或严重受热会导致爆炸.我们通常⽤的可乐易拉罐容积V =355 mL.假设在室温(17 ℃)罐内装有0.9V 的饮料,剩余空间充满CO 2⽓体,⽓体压强为1 atm.若易拉罐承受的压强为1.2 atm ,则保存温度不能超过多少?解析:取CO 2⽓体为研究对象,则:初态:p 1=1 atm ,T 1=(273+17) K =290 K.末态:p 2=1.2 atm ,T 2=未知量.⽓体发⽣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p 2p 1=T 2T 1得:T 2=p 2p 1T 1=1.2×2901K =348 K , t =(348-273)℃=75 ℃.答案:75 ℃7.⼀个密封的钢管内装有空⽓,在温度为20 ℃时,压强为1 atm ,若温度上升到80 ℃,管内空⽓的压强约为()A.4 atmB.14atm C.1.2 atm D.56atm 解析:由p 1p 2=T 1T 2得:1p 2=273+20273+80, p 2≈1.2 atm.答案:C8.⼀定质量的⽓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由0 ℃升⾼到10 ℃时,其压强的增量为Δp 1,当它由100 ℃升⾼到110 ℃时,所增压强Δp 2,则Δp 1与Δp 2之⽐是()A.10∶1B.373∶273C.1∶1D.383∶283解析:由查理定律得Δp =p TΔT ,⼀定质量的⽓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Δp ΔT=恒量,温度由0 ℃升⾼到10 ℃和由100 ℃升⾼到110 ℃,ΔT =10 K 相同,故压强的增量Δp 1=Δp 2,C 项正确.答案:C9.如图所⽰,某同学⽤封有⽓体的玻璃管来测绝对零度,当容器⽔温是30刻度线时,空⽓柱长度为30 cm ;当⽔温是90刻度线时,空⽓柱的长度是36 cm ,则该同学测得的绝对零度相当于刻度线()A.-273B.-270C.-268D.-271解析:当⽔温为30刻度线时,V 1=30S ;当⽔温为90刻度线时,V 2=36S ,设T =t 刻线+x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1t 1+x =V 2t 2+x,即30S 30刻线+x =36S 90刻线+x,解得x =270刻线,故绝对零度相当于-270刻度,故选B.答案:B10.(多选)如图所⽰,⼀定质量的空⽓被⽔银封闭在静置于竖直平⾯的U 形玻璃管内,右管上端开⼝且⾜够长,右管内⽔银⾯⽐左管内⽔银⾯⾼h ,能使h 变⼤的原因是()A.环境温度升⾼B.⼤⽓压强升⾼C.沿管壁向右管内加⽔银D.U 形玻璃管⾃由下落解析:对左管被封⽓体:p =p 0+p h ,由pV T=k ,可知当温度T 升⾼,⼤⽓压p 0不变时,h 增加,故A 正确;⼤⽓压升⾼,h 减⼩,B 错;向右管加⽔银时,由温度T 不变,p 0不变,V 变⼩,p 增⼤,即h 变⼤,C 正确;U 形管⾃由下落,⽔银完全失重,⽓体体积增加,h 变⼤,D 正确.答案:ACD11.如图所⽰,上端开⼝的圆柱形⽓缸竖直放置,截⾯积为5× 10-3 m 2,⼀定质量的⽓体被质量为2.0 kg 的光滑活塞封闭在⽓缸内,其压强为 Pa (⼤⽓压强取1.01×105 Pa ,g 取10 m/s 2).若从初温27 ℃开始加热⽓体,使活塞离⽓缸底部的⾼度由0.50 m 缓慢地变为0.51 m ,则此时⽓体的温度为℃.解析:p 1=F S =mg S =2×105×10-3Pa =0.04×105 Pa ,所以p =p 1+p 0=0.04×105 Pa +1.01×105 Pa =1.05×105 Pa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1T 1=V 2T 2,即0.5S 273+27=0.51S 273+t,所以t =33 ℃. 答案:1.05×105 3312.容积为2 L 的烧瓶,在压强为1.0×105 Pa 时,⽤塞⼦塞住,此时温度为27 ℃,当把它加热到127 ℃时,塞⼦被打开了,稍过⼀会⼉,重新把盖⼦塞好,停⽌加热并使它逐渐降温到27 ℃,求:(1)塞⼦打开前的最⼤压强;(2)27 ℃时剩余空⽓的压强.解析:塞⼦打开前,瓶内⽓体的状态变化为等容变化.塞⼦打开后,瓶内有部分⽓体会逸出,此后应选择瓶中剩余⽓体为研究对象,再利⽤查理定律求解.(1)塞⼦打开前,选瓶中⽓体为研究对象初态:p 1=1.0×105 Pa ,T 1=(273+27)K =300 K.末态:p 2=?,T 2=(273+127)K =400 K.由查理定律,可得p 2=T 2×p 1T 1=400×1.0×105300Pa ≈1.33×105Pa.(2)塞⼦塞紧后,选瓶中剩余⽓体为研究对象.初态:p ′1=1.0×105Pa ,T ′1=400 K.末态:p ′2=?T ′2=300 K.由查理定律,可得p ′2=T ′2×p ′1T ′1=300×1.0×105400 Pa =0.75×105Pa.答案:(1)1.33×105Pa (2)0.75×105Pa第⼋章⽓体3 理想⽓体的状态⽅程第⼀课时理想⽓体的状态⽅程A 级抓基础1.(多选)对⼀定质量的理想⽓体( )A .若保持⽓体的温度不变,则当⽓体的压强减⼩时,⽓体的体积⼀定会增⼤B .若保持⽓体的压强不变,则当⽓体的温度减⼩时,⽓体的体积⼀定会增⼤C .若保持⽓体的体积不变,则当⽓体的温度减⼩时,⽓体的压强⼀定会增⼤D .若保持⽓体的温度和压强都不变,则⽓体的体积⼀定不变解析:⽓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变化时,⾄少有两个同时参与变化,故D 对;T 不变时,由pV =恒量知,A 对;p 不变时,由V T=恒量知,B 错;V 不变时,由p T=恒量知,C 错.答案:AD2.关于理想⽓体的状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定质量的理想⽓体,当压强不变⽽温度由100 ℃上升到200 ℃时,其体积增⼤为原来的2倍B.⽓体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时,⼀定满⾜⽅程p 1V 1T 1=p 2V 2T 2C.⼀定质量的理想⽓体体积增⼤到原来的4倍,可能是压强减半,热⼒学温度加倍D.⼀定质量的理想⽓体压强增⼤到原来的4倍,可能是体积加倍,热⼒学温度减半解析:⼀定质量的理想⽓体压强不变,体积与热⼒学温度成正⽐,温度由100 ℃上升到200 ℃时,体积增⼤为原来的1.27倍,故A 错误;理想⽓体状态⽅程成⽴的条件为质量不变,B 项缺条件,故错误;由理想⽓体状态⽅程pV T=恒量可知,C 正确,D 错误. 答案:C3.⼀定质量的⽓体,从初态(p 0、V 0、T 0)先经等压变化使温度上升到32T 0,再经等容变化使压强减⼩到12p 0,则⽓体最后状态为() A.12p 0、V 0、32T 0 B.12p 0、32V 0、34T 0 C.12p 0、V 0、34T 0 D.12p 0、32V 0、T 0 解析:在等压过程中,V ∝T ,有V 0T 0=V 33T 02,V 3=32V 0,再经过⼀个等容过程,有p 032T 0=p 02T 3,T 3=34T 0,所以B 正确. 答案:B4.(多选)⼀定质量的理想⽓体,初始状态为p 、V 、T ,经过⼀系列状态变化后,压强仍为p ,则下列过程中可以实现的是()A.先等温膨胀,再等容降温B.先等温压缩,再等容降温C.先等容升温,再等温压缩D.先等容降温,再等温压缩解析:根据理想⽓体的状态⽅程pV T=C ,若经过等温膨胀,则T 不变,V 增加,p 减⼩,再等容降温,则V 不变,T 降低,p 减⼩,最后压强p 肯定不是原来值,A 错;同理可以确定C 也错,正确选项为B 、D.答案:BD5.氧⽓瓶的容积是40 L ,其中氧⽓的压强是130 atm ,规定瓶内氧⽓压强降到10 atm 时就要重新充氧,有⼀个车间,每天需要⽤1 atm 的氧⽓400 L ,这瓶氧⽓能⽤⼏天?(假定温度不变)解析:⽤如图所⽰的⽅框图表⽰思路.由V1→V2:p1V1=p2V2,V2=p1V1p2=130×4010L=520 L,由p2(V2-V1)=p3V3,V3=p2(V2-V1)p3=10×4801L=4 800 L,则V3400 L=12天.答案:12天B级提能⼒6.如图所⽰是⼀定质量的某种⽓体状态变化的pV图象,⽓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体分⼦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是()A.⼀直保持不变B.⼀直增⼤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解析:由题图象可知,p A V A=p B V B,T A=T B,则A、B在同⼀等温线上.由于离原点越远的等温线温度越⾼,所以A状态到B状态温度应先升后降,故分⼦平均速率先增⼤后减⼩.答案:D7.下图表⽰⼀定质量的理想⽓体,从状态1出发经过状态2和3,最终⼜回到状态1.那么,在如下pT图象中,反映了上述循环过程的是()解析:由图知:1到2压强不变,2到3体积不变,3到1温度不变.由四个选项中知B正确.答案:B8.(多选)⼀定质量的理想⽓体经历如图所⽰的⼀系列过程,ab、bc、cd和da这四段过程在p-T图上都是直线段,ab和cd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bc垂直于ab,由图可以判断()A.ab过程中⽓体体积不断减⼩B.bc过程中⽓体体积不断减⼩C.cd过程中⽓体体积不断增⼤D.da过程中⽓体体积不断增⼤解析:由p-T图线的特点可知a、b在同⼀条等容线上,过程中体积不变,故A错;c、d在同⼀条等容线上,过程中体积不变,故C错;在p-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越⼤与之对应的体积越⼩,因此b→c 的过程体积减⼩,同理d→a的过程体积增⼤,故B、D 均正确.答案:BD9.密封的体积为2 L的理想⽓体,压强为2 atm,温度为27 ℃.加热后,压强和体积各增加20%,则它的最后温度是W.解析:根据理想⽓体状态⽅程,有p1V1 T1=p2V2 T2,即2×2300=2×2(1+20%)2T2,得T2=432 K.答案:432 K10.(汽缸类问题)如图所⽰,汽缸长为L=1 m,固定在⽔平⾯上,汽缸中有横截⾯积为S=100 cm2的光滑活塞,活塞封闭了⼀定质量的理想⽓体,当温度为t=27 ℃,⼤⽓压强为p0=1×105 Pa时,⽓柱长度为l=90 cm,汽缸和活塞的厚度均可忽略不计.(1)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将活塞缓慢拉⾄汽缸右端⼝,此时⽔平拉⼒F的⼤⼩是多少?(2)如果汽缸内⽓体温度缓慢升⾼,使活塞移⾄汽缸右端⼝时,⽓体温度为多少摄⽒度?解析:(1)设活塞到达缸⼝时,被封闭⽓体压强为p1,则p1S=p0S-F由玻意⽿定律得:p0lS=p1LS解得:F=100 N(2)温度缓慢升⾼时,⽓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lS 300 K=LS 273 K+t′解得:t′≈60.3 ℃.答案:(1)100 N(2)60.3 ℃第⼋章⽓体3 理想⽓体的状态⽅程第⼆课时理想⽓体状态⽅程的综合应⽤A级抓基础1.空⽓压缩机的储⽓罐中储有1.0 atm的空⽓6.0 L,现再充⼊1.0 atm的空⽓9.0 L.设充⽓过程为等温过程,空⽓可看作理想⽓体,则充⽓后储⽓罐中⽓体压强为()A.2.5 atm B.2.0 atmC.1.5 atm D.1.0 atm解析:取全部⽓体为研究对象,由p1V1+p2V2=pV1得p=2.5 atm,。
人教版-有答案-物理选修3-3单元质量评估(二)(第八章)
![人教版-有答案-物理选修3-3单元质量评估(二)(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e0e6712676eeaeaad0f33015.png)
人教版物理选修3-3单元质量评估(二)(第八章)一、选择题。
1. 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体积是指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当气体膨胀时,气体的分子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D.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的重力产生的,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2. 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f(v)表示v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百分率,所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 I、T II、T III,则()A.T I>T II>T IIIB.T III>T II>T IC.T II>T I,T II>T IIID.T I=T II=T III3. 竖直倒立的U形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下,如图所示,用水银柱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假设在玻璃管的D处钻一小孔,则玻璃管内被封闭的气体压强p和气体体积V变化的情况为()A.p,V都不变B.V减小,p增大C.V增大,p减小D.无法确定4. 喷雾器装了药液后,上方空气的体积是1.5L,然后用打气简缓慢地向药液上方打气,如图所示.打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每次打进1atm的空气250cm3,要使喷雾器里的压强达到四个标准大气压,则打气筒应打的次数是()A.15B.18C.20D.255.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C,它的体积的增加量()A.相同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成正比例地增大6. 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气缸分隔成两部分,K与气缸的接触是光滑的,隔板K 用销钉固定,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b,a的体积大于b 的体积.现拔去销钉(不漏气),当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时()A.a的体积小于b的体积B.a的体积等于b的体积C.在相同时间内两边与隔板碰撞的分子数相同D.a的温度比b的温度高7. 如图所示,在p−T坐标系中的a、b两点,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设气体在状态a时的体积为V a,密度为ρa,在状态b时的体积为V b,密度为ρb,则()A.V a>V b,ρa>ρbB.V a<V b,ρa<ρbC.V a>V b,ρa<ρbD.V a<V b,ρa>ρb二、多选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edc11ad80eb6294dc886c49.png)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东营市2013~2014学年高三检测)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 )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答案:C解析:布朗运动本身并不是分子运动,因此A错;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各个分子的动能不同,B错;气体分子平均距离较远,所以分子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C正确;由于无规则的热运动,每个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D错。
2.关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甲说:“这个压强就是地面每平方米面积的上方整个大气柱的压力,它等于该气柱的重力。
”乙说:“这个压强是由地面附近那些做无规则运动的空气分子对每平方米地面的碰撞造成的。
”丙说:“这个压强既与地面上方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有关,又与地面附近的温度有关。
”你认为( )A.只有甲的说法正确B.只有乙的说法正确C.只有丙的说法正确D.三种说法都有道理答案:A解析:容器内气体压强,是由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大量气体分子的频繁碰撞而产生的持续、均匀的压力引起的,它既与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有关,又与环境温度有关;而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是地面每平方米面积的上方整个大气柱的重力引起的。
3.如图所示,天平右盘放砝码,左盘是一个水银气压计,玻璃管固定在支架上,天平已调节平衡,若大气压强增大,则( )A .天平失去平衡,左盘下降B .天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C .天平仍平衡D .无法判定天平是否平衡答案:B解析:大气压增大,水银槽中的水银被压入试管中,水银槽中的水银质量减小,天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B 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 (2).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 (2).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9a63c50453610661fd9f406.png)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2·潍坊城区高二检测)某种油剂的密度为8×102kg/m3,若不慎将0.8kg这种油剂漏到湖水中并形成单分子油膜,则湖面受污染面积约为( )A.10-3m2B.107cm2C.10km2D.10-10m2答案:C解析:根据m=ρ·SD得湖面受污染面积S=mρD=0.88×102×10-10m2=107m2=10km2,故选C。
2.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堵住,往下压活塞,越往下压越费力,主要原因是因为往下压活塞时( )A.空气分子间的引力变小B.空气分子间的斥力变大C.空气与活塞分子间的斥力变大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活塞碰撞次数变多答案:D解析:气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故A、B、C错,下压活塞费力,是因一定质量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分子密度增大,空气分子对活塞在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增多,D正确。
3.(吉林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天平右盘放砝码,左盘是一个水银气压计,玻璃管固定在支架上,天平已调节平衡,若大气压强增大,则( )A.天平失去平衡,左盘下降B.天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C.天平仍平衡D.无法判定天平是否平衡答案:B解析:大气压增大,水银槽中的水银被压入试管中,水银槽中的水银质量减小,天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B项正确。
而试管中的水银作用在支架上。
4.下图是某一微粒的布朗运动路线图。
若t=0时刻它在O点,然后每隔5s记录一次微粒位置(依次为a、b、c、d、e、f),最后将各位置按顺序连接而得到此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卷(八)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卷(八)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fc319ba58da0116d174911.png)
高中同步测试卷(八)第八单元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热力学定律表明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 )A.有的只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B.有的只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C.有的既不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D.所有的都遵守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不可能的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是因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3.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4.下列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微观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微观的角度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C.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D.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会减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绝对零度是可以达到的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C.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6.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每次碰撞对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压强一定增大B.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绝热压缩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压强一定增大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时,体积增大,熵减小7.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C.“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D.“温室效应”使得土壤酸化8.关于气体向真空中扩散的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数越少,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B.气体分子数越多,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C.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分布越均匀,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越大D.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时,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9.下列现象属于能量耗散的有( )A.利用水能发电转化为电能B.电能通过灯泡中的电阻丝转化为光能C.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火炉把房子烤暖10.关于空调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冷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制暖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C.冷暖空调机不论是制冷还是制暖时,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A.改进热机的生产工艺,总有一天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下C.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D.将房屋顶盖上太阳能板,可直接用太阳能来解决照明和热水问题12.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体,Q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 )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B.气体分子势能减小,内能增加C.气体分子势能增大,压强可能不变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的颗粒越大,某时刻撞击它的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B.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导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C.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自发地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中D.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0分)在风力资源丰富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设计建一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其单机的额定功率为600 kW.通过实验测得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从图示资料可知:当平均风速大于________m/s时就可以发电,当平均风速达到________m/s时达到额定功率.气象资料显示:河西走廊常年平均风速为v=12 m/s,则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年发电量约为________kW·h.15.(12分)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1)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硫地面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二氧化硫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说明其理由.(2)用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新能源?主要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16.(13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迅猛增长,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目前已占整个污染源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研制开发的太阳能汽车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所研制的太阳能汽车,它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动机来驱动的一种新型汽车.设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上的辐射功率为7 kW.在晴朗的天气里,太阳能电池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160 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2 A的电流,请你求出:(1)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2)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180 N,则在1 min内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米?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5430115] 解析:选D.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对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成立,D项正确,A、B、C项错误.2.[导学号:65430116] 解析:选D.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故A错;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B错;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如果不是自发地,是可以进行的,故C错;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变为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其他的变化,是可能的,故D项对.3.[导学号:65430117] 解析:选D.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但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有的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了大气.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应大力推广,故答案应选D.4.[导学号:65430118] 解析:选A.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A对;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本质看,一切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大量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B、C错;任何自然过程总是朝着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也就是熵增加的方向进行,故D错.所以选A.5.[导学号:65430119] 解析:选BD.绝对零度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只能趋近,A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B正确;由开尔文表述可知C错误;由克劳修斯表述可知D正确.6.[导学号:65430120] 解析:选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如果气体体积增大,压强不一定增大,A错;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如果对外放热,气体的内能可能减小,B错;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D错.只有C 对.7.[导学号:65430121] 解析:选BC.“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它的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等,故B、C选项正确.8.[导学号:65430122] 解析:选ACD.气体分子向真空中扩散时,分子数越少,分子全部分布于原状态下即全部回到原状态的概率越大,分子数越多,分子全部分布于原状态下即全部回到原状态的概率越小,则A正确、B错误.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的概率最大,即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最多,并且这一宏观态的无序性最强,C、D正确.9.[导学号:65430123] 解析:选D.能量耗散是指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最终流散在周围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现象,能够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能不能称为能量耗散.本题中的电能、光能都可以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如用光作能源的手表等.只有当用电灯照明时的光能被墙壁吸收之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才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但本题没有指明该光能用来做什么,故不能算能量耗散.火炉把房子烤暖后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并流散在周围的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属于能量耗散.10.[导学号:65430124] 解析:选AB.空调机制冷,压缩机消耗电能是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空调机制暖时,消耗电能,使发热装置发热,热量从发热的高温物体传递到房间内.11.[导学号:65430125] 解析:选D.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A项错误;绝对零度不可达到,B项错误;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不会与空气自动分离,C项错误;太阳能可以发电和进行加热,D项正确.12.[导学号:65430126] 解析:选 D.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自然界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D项正确.容器内气体自由膨胀,气体与外界之间不做功也没有热交换,故气体的内能不变,A项不正确.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气体体积变化时,气体分子势能可认为不变,B、C项也不正确.13.[导学号:65430127] 解析:选AD.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B 错误;压缩机做功,使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中,选项C 错误.14.[导学号:65430128] 解析:由题图可知,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功率,起点处纵坐标为零,横坐标在2~3之间,所以当平均风速大于2 m/s 时,就有电功率输出,就能发电.再由图线可知,在风速达到14 m/s 时,电功率稳定,所以此时达到额定功率.风速v =12 m/s 时,对应电功率为530 kW ,应用W =Pt 公式,将数据代入求解整理可得W =4.64×106kW ·h.答案:2 14 4.64×10615.[导学号:65430129] 解析:(1)不可取,因为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2)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等严重污染大气,进而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CO 2又会造成温室效应.第一,可以用水作为原料来制取氢燃料;其次,氢燃料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易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答案:见解析16.[导学号:65430130] 解析:(1)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 P =UI =160 V ×12 A =1 920 W.(2)由P =W t得 W 电=Pt =1 920 W ×60 s =115 200 J由题意W 机=W 电η=115 200 J ×75 %=86 400 J又由W =Fs 得汽车行驶的距离s =W 机F =86 400180m =480 m. 答案:(1)1 920 W (2)480 m。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fa1ddda941ea76e58fa047f.png)
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012·潍坊城区高二检测)某种油剂的密度为8×102kg/m3,若不慎将0.8kg这种油剂漏到湖水中并形成单分子油膜,则湖面受污染面积约为()
A.10-3m2B.107cm2
C.10km2D.10-10m2
答案:C
解析:根据m=ρ·SD得湖面受污染面积
S=m
ρD=
0.8
8×102×10-10
m2=107m2=10km2,故选C。
2.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堵住,往下压活塞,越往下压越费力,主要原因是因为往下压活塞时()
A.空气分子间的引力变小
B.空气分子间的斥力变大
C.空气与活塞分子间的斥力变大
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活塞碰撞次数变多。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3-3高中物理同步检测卷八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3-3高中物理同步检测卷八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95013ac5da50e2524d7fe2.png)
高中同步检测卷(八)第八单元热力第二定律和能与可持续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热力定律表明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 )A.有的只遵守热力第一定律B.有的只遵守热力第二定律.有的既不遵守热力第一定律,也不遵守热力第二定律D.所有的都遵守热力第一、第二定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不可能的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是因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成另一种形式.根据热力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从单一热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3.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4.下列关于热力第二定律微观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微观的角度看,热力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D.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会减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高技的不断发展,绝对零度是可以达到的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从单一热吸取热量,并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6.对于一定质量的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每次碰撞对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压强一定增大B.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增多,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绝热压缩一定质量的想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压强一定增大D.一定质量的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时,体积增大,熵减小7.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D.“温室效应”使得土壤酸8.关于气体向真空中扩散的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越少,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B.气体分子越多,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分布越均匀,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目越大D.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时,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9.下列现象属于能量耗散的有( )A.利用水能发电转为电能B.电能通过灯泡中的电阻丝转为光能.电池的能转为电能D.火炉把房子烤暖10.关于空调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冷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制暖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冷暖空调机不论是制冷还是制暖时,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在研究性习的过程中,同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论上讲是可行的( )A.改进热机的生产工艺,总有一天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下.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D.将房屋顶盖上太阳能板,可直接用太阳能解决照明和热水问题12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P中充满气体,Q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 )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B.气体分子势能减小,内能增加.气体分子势能增大,压强可能不变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的颗粒越大,某时刻撞击它的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B.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导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自发地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中D.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值和单位.)14.(10分)在风力资丰富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设计建一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其单机的额定功率为600 W通过实验测得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从图示资料可知:当平均风速大于________/时就可以发电,当平均风速达到________/时达到额定功率.气象资料显示:河西走廊常年平均风速为v=12 /,则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年发电量约为________W·15.(12分)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1)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二氧硫地面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二氧硫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二氧硫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说明其由.(2)用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新能?主要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16(13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量迅猛增长,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越越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目前已占整个污染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研制开发的太阳能汽车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所研制的太阳能汽车,它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为电能,再利用电动机驱动的一种新型汽车.设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上的辐射功率为7 W在晴朗的天气里,太阳能电池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160 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2 A的电流,请你求出:(1)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2)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180 N,则在1 内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米?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号:65430115] 解析:选D热力第一、第二定律是热力的基本定律,对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成立,D项正确,A、B、项错误.2.[导号:65430116] 解析:选D机械能可以全部转为内能,故A错;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热力第二定律,故B错;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如果不是自发地,是可以进行的,故错;从单一热吸收热量全部用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从单一热吸收热量全部变为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其他的变,是可能的,故D项对.3.[导号:65430117] 解析:选D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但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有的粉尘、一氧碳、二氧硫等污染了大气.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应大力推广,故答案应选D4.[导号:65430118] 解析:选A热力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A对;从热力第二定律的微观本质看,一切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大量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B、错;任何自然过程总是朝着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也就是熵增加的方向进行,故D错.所以选A5.[导号:65430119] 解析:选BD绝对零度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只能趋近,A错误;由热力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B正确;由开尔文表述可知错误;由克劳修斯表述可知D正确.6.[导号:65430120] 解析:选对于一定质量的想气体,温度升高,如果气体体积增大,压强不一定增大,A错;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增多,如果对外放热,气体的内能可能减小,B错;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D错.只有对.7.[导号:65430121] 解析:选B“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碳的含量,它的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等,故B、选项正确.8.[导号:65430122] 解析:选AD气体分子向真空中扩散时,分子越少,分子全部分布于原状态下即全部回到原状态的概率越大,分子越多,分子全部分布于原状态下即全部回到原状态的概率越小,则A正确、B错误.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的概率最大,即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最多,并且这一宏观态的无序性最强,、D正确.9.[导号:65430123] 解析:选D能量耗散是指其他形式的能转为内能,最终流散在周围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现象,能够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能不能称为能量耗散.本题中的电能、光能都可以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如用光作能的手表等.只有当用电灯照明时的光能被墙壁吸收之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才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但本题没有指明该光能用做什么,故不能算能量耗散.火炉把房子烤暖后使燃料的能转成内能并流散在周围的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属于能量耗散.10.[导号:65430124] 解析:选AB空调机制冷,压缩机消耗电能是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空调机制暖时,消耗电能,使发热装置发热,热量从发热的高温物体传递到房间内.11.[导号:65430125] 解析:选D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A项错误;绝对零度不可达到,B项错误;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不会与空气自动分离,项错误;太阳能可以发电和进行加热,D项正确.12.[导号:65430126] 解析:选D据热力第二定律知,自然界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D项正确.容器内气体自由膨胀,气体与外界之间不做功也没有热交换,故气体的内能不变,A项不正确.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气体体积变时,气体分子势能可认为不变,B、项也不正确.13.[导号:65430127] 解析:选AD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B错误;压缩机做功,使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中,选项错误.14.[导号:65430128] 解析:由题图可知,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功率,起点处纵坐标为零,横坐标在2~3之间,所以当平均风速大于2 /时,就有电功率输出,就能发电.再由图线可知,在风速达到14 /时,电功率稳定,所以此时达到额定功率.风速v=12 /时,对应电功率为530 W,应用W=P公式,将据代入求解整可得W=464×106W·答案:2 14 464×10615.[导号:65430129] 解析:(1)不可取,因为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2)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石燃料,其资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等严重污染大气,进而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O又会造成温室效应.2第一,可以用水作为原料制取氢燃料;其次,氢燃料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易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答案:见解析16.[导号:65430130] 解析:(1)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P=UI=160 V×12 A=1 920 W(2)由P=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b3356df81c758f5f71f671e.png)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七、八章综合能力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2·潍坊城区高二检测)某种油剂的密度为8×102kg/m3,若不慎将0.8kg这种油剂漏到湖水中并形成单分子油膜,则湖面受污染面积约为()A.10-3m2B.107cm2C.10km2D.10-10m2答案:C解析:根据m=ρ·SD得湖面受污染面积S=mρD=0.88×102×10-10m2=107m2=10km2,故选C。
2.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堵住,往下压活塞,越往下压越费力,主要原因是因为往下压活塞时()A.空气分子间的引力变小B.空气分子间的斥力变大C.空气与活塞分子间的斥力变大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活塞碰撞次数变多答案:D解析:气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故A、B、C错,下压活塞费力,是因一定质量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分子密度增大,空气分子对活塞在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增多,D正确。
3.(吉林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天平右盘放砝码,左盘是一个水银气压计,玻璃管固定在支架上,天平已调节平衡,若大气压强增大,则()A.天平失去平衡,左盘下降B.天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C.天平仍平衡D.无法判定天平是否平衡答案:B解析:大气压增大,水银槽中的水银被压入试管中,水银槽中的水银质量减小,天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B项正确。
而试管中的水银作用在支架上。
4.下图是某一微粒的布朗运动路线图。
若t=0时刻它在O点,然后每隔5s记录一次微粒位置(依次为a、b、c、d、e、f),最后将各位置按顺序连接而得到此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过关检测(一).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过关检测(一).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f939f7a192e45361166f508.png)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第八章过关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作用力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解析:根据压强的定义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减小,选项C错误;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但温度降低有可能气体的压强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A2.如图所示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
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A.温度降低,压强增大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解析:外界温度降低,若被封闭气体体积不变,根据=C知:压强减小,液柱上升,内外液柱高度差变大,若外界大气压升高也可能使液柱上升,选项A正确;由=C可知,当T增大V减小,则p一定增大,而液柱上升,说明外界大气压增大,选项B、C错误;被封闭气体温度不变,液柱升高,气体体积减小,由pV=C可知气体压强增大,则外界压强一定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A3.压力锅示意图有一压力锅,锅盖上的排气孔截面积约为7.0×10-6 m2,限压阀重为0.7 N。
使用该压力锅煮水杀菌,根据下列水的沸点与气压关系的表格,分析可知压力锅内的最高水温约为(大气压强为 1.01×105Pa)()p(×105Pa )1.011.431.541.631.73t(℃)100110112114116p(×105Pa )1.821.912.012.122.21t(℃)118120122124126A.100 ℃B.112 ℃C.122 ℃D.124 ℃解析:限压阀产生的压强p1=-Pa=105 Pa,锅内压强为p=p1+p0=2.01×105 Pa,由表中对应的温度,可知选项C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学业质量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20·吉林省吉化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是医院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示意图,在输液过程中(A)A.A瓶中的药液先用完B.B瓶中的药液先用完C.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逐渐减小D.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解析:药液从B瓶中流下,封闭气体体积增大,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知,气体压强减小,A 瓶中空气将A瓶中药液压入B瓶补充,使B瓶液面保持不变,直到A瓶液体全部流入B瓶,所以A 瓶液体先用完,故A正确,B错误;A瓶瓶口处压强和大气压相等,但液面下降,液体产生压强减小,因此封闭气体压强增大,故C错误,D错误。
2.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状态①的温度高于状态②的温度B.气体分子在高温状态时的平均速率大于低温状态时的平均速率C.不计分子势能,气体在状态①时具有的内能较大D.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运动的动能都增大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状态②的温度大于状态①的温度,A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选项B正确,C错误;温度升高时,个别分子的动能可能减小,D错误。
3.(2020·山东省淄川中学高二下学期段考)用打气筒将压强为1 atm空气打进自行车胎内,如果打气筒容积ΔV=500 cm3,轮胎容积V=3 L,原来压强p=1.5 atm。
现要使轮胎内压强变为p′=4 atm,问用这个打气筒要打气几次(设打气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变)(C) A.5次B.10次C.15次D.20次解析:打气N次后,空气压强达到4标准大气压,打入的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为NΔV。
根据玻意耳定律pV+p0NΔV=4p0V,解得N=15次故选C。
4.已知两端开口的“”型管,且水平部分足够长,一开始如右图所示,若将玻璃管稍微上提一点,或稍微下降一点时,被封闭的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会如何变化(D)A.变大;变小B.变大;不变C.不变;不变D.不变;变大解析:上提时空气柱压强不变,空气柱的长度不变;下降时空气柱压强变小,空气柱长度变大,所以D选项正确。
5.如图所示,元宵佳节,室外经常悬挂红灯笼烘托喜庆的气氛,若忽略空气分子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强不变,当点燃灯笼里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灯笼内的空气(A)A.分子总数减少B.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C.压强不变,体积增大D.单位时间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增大解析:蜡烛燃烧后,灯笼内温度升高,部分气体分子将从灯笼内部跑到外部,所以灯笼内分子总数减少,故A正确;灯笼内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B错误;灯笼始终与大气连通,压强不变,灯笼内气体体积也不变,故C错误;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与单位面积分子对器壁碰撞的平均作用力增大,而气体压强不变,所以单位时间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减少,故D错误。
6.(2020·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一导热性良好的气缸内用活塞封住一定量的气体(不计活塞与缸壁摩擦),当温度升高时,改变的量有(B)A.活塞高度h B.气缸体高度HC.气体压强p D.弹簧长度L解析:气体做等压变化,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所以气缸距地面高度H减小。
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系列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A.a→b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B.b→c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C.c→a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变小D.c→a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不变解析:由图知a→b为等温膨胀过程,b→c为等压收缩过程,c→a为等容升压过程,所以A、D选项正确。
8.(2020·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足够长U型管内分别由水银封有L1、L2两部分气体,则下列陈述中正确是(AD)A.只对L1加热,则h减小,气柱L2长度不变B.只对L1加热,则h减小,气柱L2长度减小C.若在右管中注入一些水银,L1将增大D.使L1、L2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则L1增大、h减小解析:只对L1加热,假设体积不变,则压强增大,所以L1增大、h减小,气柱L2长度不变,因为此部分气体做等温变化,故A正确B错误;若在右管中注入一些水银,L1的压强增大,根据玻意耳定律得L1将减小,故C错误;使L1、L2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假设气体体积不变,L1的压强增大,L2压强不变,则L1增大、h减小,故D正确。
9.(2020·河北唐山模拟)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内外壁光滑的汽缸,汽缸质量为M,汽缸内有一质量为m的活塞,已知M>m。
活塞密封一部分理想气体。
现对汽缸施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时,如图甲所示,汽缸的加速度为a1,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若用同样大小的力F水平向左推活塞,如图乙所示,汽缸的加速度为a2,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2,体积为V2。
设密封气体的质量和温度均不变,则(ACD)A.a1=a2B.a1<a2C.p1<p2D.V1>V2解析:对汽缸与活塞组成的整体,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1=a2。
对题图甲,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有p0S-p1S=ma1;对题图乙,以汽缸为研究对象,有p2S-p0S=Ma2;由以上两式可得p1<p2。
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1V1=p2V2,则V1>V2。
故选项ACD正确。
10.如图所示,在柱形容器中装有部分水,容器上方有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
容器水面浮有一个木块和一个一端封闭、开口向下的玻璃管,玻璃管中有部分空气,系统稳定时,玻璃管内空气柱在管外水面上方的长度为a,空气柱在管外水面下方的长度为b,水面上方木块的高度为c,水面下方木块的高度为d。
现在活塞上方施加竖直向下且缓缓增大的力F,使活塞下降一小段距离(未碰及玻璃管和木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d和b都不变B.只有b减小C .只有a 减小D .a 和c 都减小解析:活塞下降一小段距离,则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对于木块露出的部分决定于上、下压强差,故c 、d 不变;对于玻璃管,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不变,b 不变,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增大,又b 不变,故a 减小,A 、C 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15分。
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11.(7分)如图所示为一种测定“肺活量”(标准大气压下人一次呼出气体的体积)的装置,A 为开口薄壁圆筒,排尽其中的空气,倒扣在水中。
测量时,被测者尽力吸尽空气,再通过B 管用力将气体吹入A 中,使A 浮起。
设整个过程中呼出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1)呼出气体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__不变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设圆筒A 的横截面积为S ,大气压强为p 0,水的密度为ρ,桶底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 ,桶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Δh ,被测者的“肺活量”,即V 0=__(p 0+ρg Δh )(h +Δh )S p 0__。
解析:(1)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因为气体温度不变,所以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2)设A 中气体压强为p ,该部分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为V 0,由于整个过程中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0V 0=pV ,即p 0V 0=(p 0+ρg Δh )(h +Δh )S被测者的肺活量V 0=(p 0+ρg Δh )(h +Δh )S p 012.(8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遵循的规律。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D__。
A .实验前应将注射器的空气完全排出B .空气柱体积变化应尽可能的快些C .空气柱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减小D .作出p -1V 的图象可以直观反映出p 与V 的关系(2)为了探究气体在不同温度时发生等温变化是否遵循相同的规律,他们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的p -V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气体的温度大小关系为T 1__>__T 2(选填“<”“=”或“>”)。
(3)另一小组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V -1p 图线如图丙所示,若他们的实验操作无误,造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实验时未考虑注射器前端与橡皮帽连接处的气体__。
解析:(1)注射器内应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故A 错误;实验操作时应缓慢移动活塞,空气柱的体积随压强增大而减小,B 、C 错误;p -1V 的图象是直线,能直观反映出p 与V 的关系,D 正确。
(2)由图线乙可看出T 1>T 2(3)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实验时未考虑注射器前端与橡皮帽连接处的气体体积。
三、论述·计算题(共4小题,共45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2020·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壁光滑,长为L ,底面直径为D ,其右端中心处开有一圆孔;质量为m 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容器内,器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容器内壁自由滑动,其质量、厚度均不计,开始时气体温度为300 K,活塞与容器底部相距23L ,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p 0,求温度为480 K 时气体的压强。
答案:1615p 0解析:开始加热时,在活塞移动的过程中,气体做等压变化。
设活塞缓慢移动到容器最右端时,气体末态温度为T 1,V 1=πD 2L 4,初态温度T 0=300 K,V 0=πD 2L 6。
由盖·吕萨克定律知V 0T 0=V 1T 1,解得T 1=450 K 活塞移至最右端后,气体做等容变化,已知T 1=450 K,p 1=p 0,T 2=480 K 。
由查理定律知p 1T 1=p 2T 2,则p 2=1615p 0 14.(11分)如图所示蹦蹦球是一种儿童健身玩具,小明同学在17 ℃的室内对蹦蹦球充气,已知球的体积约为2 L,充气前的气压为1 atm,充气筒每次充入1atm 0.2 L 的气体,忽略蹦蹦球体积变化及充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求:(1)充气多少次可以让气体压强增大至3 atm 。
(2)室外温度达到了-13 ℃,将(1)中充完气的蹦蹦球拿到室外后,压强将变为多少(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20 (2)2.7 atm解析:(1)设充气n 次可以让气体压强增大至3 a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