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朗读者董卿第四期观后感
朗读者董卿第四期观后感《朗读者》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纲制作人,以“朗读打动人心”为口号,每期邀请一位富有经历的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或不期而遇的平凡素人,通过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
朗读者董卿第四期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
朗读者第四期李亚鹏观后感一:- 01 -乐乐姐姐是一个极忙极忙的大忙人,忙到我提要求要她一周看一次我的公众号她都没有做到。
可是在我去看《朗读者》的那天,她竟然在后台给我留言了!而且留了好几条!所以今天我特意来写读后感,谢谢她老人家的关注以及在路上的我的牛肉们。
- 02 -本来心里也没有想过一定要争取机会,可是我跟我妈妈说我要去的时候,她对我说“呵呵”,我这个人最讨厌我在乎的人“呵呵”我,所以我就想,最好还是去看个一两场的让妈妈惊讶吧。
- 03 -上一次离京就是在几天前的中午,一场没有预兆的大雪,虽不曾留着我的人,却留着了我的心。
2月26日,这是一个周末,它与往常都不一样,我并没有多激动,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在未来的小时里经历什么,我实在想不出,我短浅的见识真的使我想不出。
自18日看完第一期,我一遍一遍的读着朱生豪先生的书信,羡慕宋清如。
我单曲循环着胡德夫先生的匆匆,想学老祖宗。
我不断回忆着许渊冲先生的情书,也想热泪盈眶。
我是个吃肉喝酒的粗人,但也一直被主流文化中好的部分教化着,所以不至于太愚昧无知。
能参加《朗读者》第七期节目的录制。
其实有很多人问我,我是怎么报名的,原因很简单,我又帅气又有才,只需要报出吴彦祖这个名字,毫无疑问就选我了呀我也不明,大概是幸运。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综艺节目,就成功的打入了中央一套,还同北京最顶级的几所大学的研究生们坐在一起,是我自己从未想到的,只能用一句无心插柳柳成阴。
南六环上的五维凤凰演播厅其实是人烟稀少的,除了我们这些准备入场的观众,没有其他的人和车了原来并不是在多繁华的地段,原来这样一档好节目是在这里酝酿的。
如果说以前,有人问我,电视是什么,我可能会说,电视就是电视啊,还能是什么,可是我没有想到过完了参加录制那天后,我会说:电视是一门集拍摄与剪辑于一体的艺术。
第四期朗读者观后感(精选3篇)
让知识带有温度。
第四期朗读者观后感(精选3篇)第四期朗读者观后感(精选3篇)《朗读者》是一个能让人找回感人记忆的节目,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消遣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心情感染力。
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第四期朗读者观后感”,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第四期朗读者观后感(篇1)“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由于许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同学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不,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这段作为《朗读者》的开场白,击在了每位观众的心里。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呈现生命。
将值得敬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善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这是这档节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处。
重点放在挖掘人的百态——每位嘉宾带来的不是干巴巴的选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实写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为“朗读者”,那让谁来朗诵就显得尤为重要。
节目的嘉宾设置没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采纳“明星+素人”这样荤素搭配的奇妙结合。
在2月18日第一期节目中,明星阵容包括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闻名翻译大师许渊冲,还有鲜花夫妇周小林殷洁,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这样的一般人。
在节目设置中,更是看出了节目组的独具匠心。
每一期设置一个主题,配上的阐释,再选择相关联的嘉宾和朗读的作品。
第一期的主题定为“遇见”,每位嘉宾都结合自己的故事选取最触动自己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
还设置了开场曲的演奏和结尾的弹唱。
此番专心在综艺节目中实在是少见。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央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第四期朗读者观后感(篇2)朗读者是秦玥飞,耶鲁高校毕业生。
2022年8月他选择了去湖南,落脚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当了一名村官。
六年了,他现在的工资只有1700元。
现场有人提问他,去农村有没有感觉大材小用?他说:“我也不觉得我是一个大才,由于我在农村这样一个宽阔天地里,它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这个小才,可以有了大用。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5篇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5篇日前,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播出,获得了观众的一致点赞。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朗读者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曾是节目《艺术人生》导演之一的刘欣,在央视工作了11年,他一直在文化类节目领域深耕。
“我一直希望把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东西传递下来。
”带着这样的念头,刘欣以总导演的身份策划了《朗读者》这样一档节目。
对于《朗读者》的走红,刘欣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节目为观众打开了斑斓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类共通的,它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另一方面,随着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级,文化类综艺确实迎来了“突围”的时机。
刘欣认为,“吃腻了火锅的观众,面对突然端来的一盘豌豆芽,会觉得是一种调剂和补充”。
一档节目的成功,离不开背后充分的准备。
董卿首次担任制片人,邀请了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担任文学顾问。
节目从酝酿到完成,耗时整整1年,这在讲究“速成”的综艺领域算是很长的筹备时间了。
在《朗读者》另一位导演田梅眼里,董卿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每次的台本,都是他们凌晨4点收工,接着早上9点开工,反复打磨出来的。
田梅还称,在节目制作时,董卿“不愿顺应市场,而是跟着自己的心走”。
作为一档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气氛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且在舞台设计上董卿坚持拒绝“晚会范儿”,理由是不想让外在的修饰盖过内容本身。
两位总导演刘欣、田梅认为,“真诚”是《朗读者》最大的特点,“现在的节目真的太多了,你真不真诚,观众一眼就看出来了”。
而这样的态度,也能以“非市场化手段”打动嘉宾。
当下,艺人参加真人秀综艺的片酬水涨船高是公认的事实,但田梅称,《朗读者》在邀请嘉宾时更多是靠情怀而非其他,“更何况,很多人是花钱都请不来的。
有一些我们特别想邀请的嘉宾,比如马云,我们为请他铺垫很久了,马云很愿意过来。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2《朗读者》中的每一个朗读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在他们敞开心扉的娓娓叙述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跃然而出。
朗读者第四期个人观后感5篇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今日我们全班同学和班主任在教室里观看了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并且还是第一期呢!它的主题是,遇见。
董卿亲自去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等等等等。
最终寻找到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
其中第一期就出现了七位嘉宾。
他们分别是知恩图报的濮存昕,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才华横溢的商业大鳄柳传志,相亲相爱的周小林,殷洁夫妇,世界小姐张梓琳和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她和她的团队在阿富汗每一天最多接生四十多名新生婴儿,并且无一伤亡,有的人会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技术高超就行了。
可是当时的阿富汗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
并且你根本就不会明白什么时候会被从天而降的炮火“临幸”,或是在睡觉时被孕妇的呻吟声惊醒。
而她和她的团队们却在那里坚持了数十曰,他们真的太伟大了!生命不会因沉默而沉沦,却会因阅读而闪亮。
静下心来聆听心海的涛声,不必在乎咬音嚼字,不必在乎抑扬顿挫,只要随心而读。
我想这应当就是朗读者的含义吧!#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2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
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
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
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
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
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
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
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优秀6篇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优秀6篇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篇一每一期,节目都有如“遇见”“选择”等主题,选择合适的朗读者并匹配好内容是引发共鸣的保障。
从效果看,《朗读者》有好反响,或许和找到了不少有阅历和感染力的嘉宾有关。
徐静蕾和已过世的奶奶有着割不断的感情,当她朗读史铁生《奶奶的星星》的片段时,很多观众落泪;“世界小姐”张梓琳朗读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献给自己10个月大的女儿,她那“愿女儿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期许打动荧屏前的无数妈妈……在《朗读者》策划之初,节目组就意识到单纯依靠专业朗读这样“曲高和寡”的方式来吸引大众显然行不通。
他们寻找到的高而不“冷”的表现语言,拿刘欣的话来说,是“以文字为介质,以情感为窗口”。
把文字和人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那些原本看上去深奥的文字,自然就拥有了柔软的质地。
而文化大咖、商业精英之外,平凡如你我的“素人”的加盟。
这也让节目区别于常规的朗诵类节目。
“素人”嘉宾杨乃斌在第二期亮相,儿时他就失去了部分听力,在妈妈的陪伴下走过了小学、初中甚至大学。
从朗读优劣的角度看,杨乃斌在朗读冰心的《不为什么》过程中吐字并不标准,但导演田梅有时候,节目组也会碰到让他们都觉得意外的嘉宾。
如第一期的翻译家许渊冲,邀请他时更多考虑的是他的成就值得书写,但到了录制现场,老人家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被激发了出来,他的激情四射触动了观众的泪腺。
“这是我们事先没料到的,这样的嘉宾,对一档节目来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田梅感慨。
央视网朗读者第四期礼物观后感篇二央视综合频道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首播,首次担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团队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节目,看到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她与团队高兴地欢呼起来,并将欢呼声通过总导演田梅的微信发到了媒体群里。
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记者的群访,回答大家关注的话题。
是什么契机,想到要制作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对于这个问题,董卿回答说: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对文学很感兴趣,而且对人也感兴趣,《朗读者》其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精选6篇)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精选6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
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
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没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视三套、于7点半进行的重播,感悟颇深。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知名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文化领域的嘉宾,还有无国界医生、为妻子许下一个鲜花山谷的丈夫、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等人。
他们所处不同行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梦想。
节目中,有董卿对嘉宾的采访,有嘉宾带着不同口音的朗读,扎扎实实地呈现出、如她给节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这档节目跟《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之前爆红的《见字如面》气质相仿,豆瓣评分高达9.3。
“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温文尔雅地给了大家一碗文化鸡汤。
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由衷感慨:“我当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
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
”说的多好啊,喜欢董卿大气知性、端庄睿智的主持风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赞叹!其实这些大多是非专业朗读者,随着音乐舒缓起伏、情绪的逐渐酝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加之观众用心倾听,聚精会神的眼神交汇、甚至很多人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致使掌声不时响起,收到台上台下互动和鸣的效果。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300字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300字【1】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作为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传统文学作家,麦家曾凭借谍战小说《暗算》摘得中国传统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由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曾一度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的狂潮。
虽然麦家凭借作品在业界和读者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内敛,极少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
此次,在《朗读者》节目中,麦家是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
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件,字里行间,不但有麦家对儿子的叮咛嘱咐、有对生活感悟的分享、对人生的探讨、也有不吝表达的切切爱子之心。
茅奖作者也曾头疼儿子的青春期周六播出的《朗读者》以“选择”作为主题。
而麦家关于“选择”的故事,关于自己当时正处在叛逆青春期的儿子。
“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难弄的一面。
面对这种有问题的青春,父母应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忍耐还是放任?”以父亲的身份,麦家分享了自己与儿子的点滴。
采访中,麦家说:“我的儿子青春期可以说是特别的作、特别的叛逆。
”麦家直言,青春期来了就是“鬼敲门”,高中开始,儿子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三年全部待在家里,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
对于儿子,麦家无数次想放弃,因为忍无可忍,但是最后又无可奈何。
“我们始终不放弃,每天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但很多老师上了几天后就劝我,麦家,还是算了。
”儿子气走了家庭教师,麦家却仍然不放弃寻求让孩子可以继续接受教育的途径,甚至一度自己掏钱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只是为了让儿子和同龄人在一起,然而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但麦家一直未停止对儿子的陪伴,他说:“年轻人,或者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
朗读者观后感 400字(共12篇)
朗读者观后感 400字〔共12篇〕篇1:朗读者观后感 400字今天健身的时候把《朗读者》第四期看完了,让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前国家队女排姑娘赵蕊蕊的那句“比你的腿更痛的是你的心”,在她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她在和梦想说再见。
「朦朦胧胧的,有个姑娘站在十字路口,四处张望,离她不远处,另一个她渐渐地走向远方,她望着她,却不知道那是不是她,她想上前去看看,却不能挪动丝毫。
」“我一直没敢睁开眼睛,因为我觉得,只要我不睁开眼睛,这就是一个梦,一个噩梦。
”运发动的黄金生涯可能就那么几年,但他们为此付出的可能是从几岁时就夜以继日的努力,汗水,而且最后换来的是一个充满伤痛的身体,可是又有谁懊悔过呢?倪萍的《姥姥语录》里写着“一个人受多大的罪,就享多大的福”,人生是很公平的,小富即安是一生,大富大贵也是一生,但这两种人所承受的必定不同,人生的路到底走哪一条,到底怎么走,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走过,就别懊悔,懊悔了,就再给自己一次时机,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懊悔的时机的。
很期待蕊蕊的新书,还记得许渊冲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你活了多长时间,而是你记住了多长时间”,趁着我们还有记忆的时候,把它们写下来,以此证明,我来过,我记得。
篇2:朗读者观后感 400字今日我们全班同学和班主任在教室里观看了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并且还是第一期呢!它的主题是,遇见。
董卿亲自去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等等等等。
最终寻找到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
其中第一期就出现了七位嘉宾。
他们分别是知恩图报的濮存昕,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才华横溢的商业大鳄柳传志,相亲相爱的周小林,殷洁夫妇,世界小姐张梓琳和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她和她的团队在阿富汗每一天最多接生四十多名新生婴儿,并且无一伤亡,有的人会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技术高超就行了。
可是当时的阿富汗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
【优质文档】朗读者第4期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朗读者第4期观后感朗读者第4期大家看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朗读者第4期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学习!朗读者观后感第4期一《朗读者》中的每一个朗读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在他们敞开心扉的娓娓叙述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跃然而出。
在他们充满深情的朗声诵读中,传播着广博高雅的文化内涵,让听众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从而产生发自心底的共鸣与感动,激起人们沉寂已久的对知识的汲取与渴求。
《朗读者》其新颖的创意在于把文字和阅读者通过阅读的方式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是人与文字的和谐统一。
一个朗读者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部作品;而朗读者所诵读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都是朗读者最真挚的心声和最切身的感悟。
首期推出的朗读者之一许渊冲,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翻译家,至今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多年,特别是古诗翻译,世界称奇,号称“诗译英法唯一人”。
他能做到英汉、法汉互译,成为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
至今96岁了还在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且立下豪言壮语,一百岁完成莎士比亚全部著作的翻译工作。
在谈到翻译林徽因的诗《别丢掉》时,还引出了老人的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当时为了喜欢一个女同学才翻译这首诗送给她的,但是,直到50年以后才收到这位女同学的回信。
老人说起来曾经的美好往事也是动情的热泪盈眶,不禁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这样的朗读者,这样的故事,就是《朗读者》馈赠给观众的饕殄大餐,面对老人活到老干到老的铮铮誓言和未泯情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只争朝夕地工作,不发奋努力地修身养性?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敬佩他的同时被其深深地感染,定会思考自己的路怎样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朗读者来自社会各界,有知名学者、文艺名流、企业家,也有普普通通的民众。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一部优秀的、成功的影片,不仅仅在于给人们以视觉的享受,或是动人故事情感的呈现,或是历史的重现,更多的是给人一种思考,一种认识领域的感悟,也就是一种关乎人类生存的哲学般的思考。
相比于《朗读者》,《梅兰芳》虽然同样展示了战争背景,展示了一种不被世俗接受的恋情关系,但是整体的思想性似乎逊色不少。
爱情的主题可以渗透很多对人性的思考与反省,而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情。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表现出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反抗,虽然故事环节的设计有争议,但是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对现实的报复。
对于《海角七号》中的友子会爱上男主角这点,剧情给的有些牵强,就因为她的工作完成不了,所以爱上了那个在她看来有点拽的男人?挺莫名奇妙的。
用一封信描述了一个日本男人对一传统台湾女人的爱恋与愧疚,虽然爱情的过程是美好的,可是,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又将是多么艰难的旅程呢?本片到底是要倾诉恋情中的美好感觉,还是要为那不负责的懦弱男人减轻情感的负罪感呢?问题的深刻性是需要细心的挖掘与动情的感悟,没有思想性的影片、或没有深刻寓意的影片终究是难以获得全球共鸣的。
《朗读者》承载了太多的思考与对人生意义的探寻,真实的剖分了男人的性心理与女性的感情观;以Hunna与Michael相差20岁的忘年恋(不能算是姐弟恋了)为主线,贯穿着对纳粹集中营的审判来凸显人类的自私与尊严、无知与善良的冲突。
影片以一个较为常见的情景开场,为女人准备了早饭后,男人开始工作,而女人抱怨着难以走入男人的内心世界,这恰好的暗示了男主人公尘封的情感世界。
镜头回到了Schmitz Michael15岁那年夏季的雨天,与36岁的Hunna相遇,虽然不是一个诗意的场景,但这确是一个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情景。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通用范文三篇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通用范文三篇朗读者这个节目带给我们的启发特别多,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呢?有没有想过为它写一篇观后感,这样可以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你知道怎么写吗?以下是职场和大家分享的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通用范文三篇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送你的参阅。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通用范文1一档名为《朗读者》的节目火了,引起的网络热议也多了,作为一名热心观众,我想在这里谈谈我对这档节目的一些看法。
我是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偶然能借着“积累作文素材”的幌子让自己的心灵放飞一下,而《朗读者》就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我喜欢节目中一个又一个让人潸然泪下又让人莞尔一笑的小访谈,乐于倾听沾满尘世烟火的记忆里毫发毕现的真实经历,热衷于用双眼去窥探人性中鲜为人知的光芒。
有人说这档节目中朗读者的故事的吸引力盖过了朗读者本身所朗读的内容,造成了文学的忽略和贫瘠。
但是我想说,不可否认的是,故事确实引人入胜,局部朗读者的朗读水准也确实不孚众望,但至少像我这样的欣赏者并没有忽略朗读者所朗读的文学本身。
相反,我觉得正是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小故事,才引起了观众内心的普遍共鸣。
更何况,这些小故事能赋予观众“抛砖引玉”的感觉,能激活观众更多更深层的精神需求。
“最好的电影不是你说了一个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观众心里激起了什么。
你不要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没有人在看你,他们是在看自己。
”导演李安说得好,我们在艺术中能更好地“看自己”。
智能手机正在把这个时代变得膨胀起来。
当太多人都在膨胀的时候,有多少人能沉潜自己,真正地去读一本书,去感受生活在文字里鲜活的角色,体验其中描绘的时代色彩?《朗读者》只是变换一种形式,通过个人故事里裹挟着的情感让听众去领悟文学作品里潜藏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由这些真实故事所引发的我们的考虑也升华了这档节目的核心价值。
它唤醒人们内心沉睡的柔软,呼唤脑海中历历在目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场景。
董卿说,“主题词选择的标准,首先是它的情感张力。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5篇600字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5篇600字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迎来第四期的播出,这一期的主题词是〝礼物〞.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朗读者第四期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地球是宇宙的礼物;花草是自然的礼物.倪萍的礼物是陪伴她的观众,李亚鹏的礼物是女儿,胡玮炜的礼物是用单车点亮城市,单霁翔的礼物是守护故宫,赵蕊蕊的礼物是女排时期拼搏的日子,赵家和老师的礼物是让更多孩子看到希望.本周六20:00 央视一套 ,本周日_:30 央视综艺,与董卿一同〝卿〞听那些〝礼物〞.《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2《朗读者》开播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党媒齐发声点赞.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朗读者》力求让喧嚣忙碌的现代人在‘悦读’经典中,感受美好与诗意.〞光明日报也给予了好评,〝节目不仅仅是传递文字的温度,还巧妙地将人的故事融入其中.〞新华社则两次发全国通电点评道,〝《朗读者》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多是以读.说的形式进行传承的.〞〝《朗读者》让观众进一步看到首次担当节目制作人董卿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除了传统媒体的好评外,《朗读者》也颇受新媒体的关注.节目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5分,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连续两小时总榜第一,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热评之下,《朗读者》已引来学术界的关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发文点评:〝满电视都在明星玩游戏,央视这《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家里人都兴致勃勃地边听边看边议论.董卿团队看来成了央视有意推出的文化品牌,节目也体现了人们对央视平台.《朗读者》证明着文化类节目未必‘冷’,央视文化综艺的集结今年有新突破.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3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一前一后,两个有关读书的电视节目在荧屏和朋友圈同时搅起了一股热潮,那些难得一见.堪称殊荣的标签也随即贴在了节目的名字上,这是对节目制作者的褒扬,也是对当下收视环境的批判.不可否认,《见字如面》《朗读者》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交叠之后产生的聚光:既有依然需要明星名人的光环效应,也有相对克制.不以煽情爆料为看点的制作理念;既有对人生价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对纸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绎.这些成功的因素也再一次证明文学不朽,文字不朽.无论穿越怎样的时间空间,无论历经怎样的社会变迁,那些或久远.或晚近的文字还是会和心灵很近,滋润人心,温暖生命.然而,观赏追光下的电视读书节目,赞誉其为清流的同时,至少还有几个需要强调的背景.一是清流也未能免俗.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各类综艺花活轮番上演,观众已经审美疲劳,厌倦之情溢于言表.所谓综艺清流正是相对于这些〝浊流〞而言的.在一圈低级趣味.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估观众智商.大量抄袭复制的综艺节目的反衬下,传递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的电视读书节目自然鹤立鸡群,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不过,清流也未能免俗,名人依然是看点,深广的舞台.绚烂的灯光依然不可或缺.二是电视读书对阅读的重启,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显而易见,《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种节目的核心内容,是传统电视读书节目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嬗变,是对读书的重启,是一种文字在其他平台上的再生.可是,正如现代媒介批判经典《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所说,影像要求造成视觉冲击,要求有更多的画面.或者说,电视这种媒介的天然属性,本身就很难给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只能是一种碎片化的,感官冲击强烈的叙事.比如,《见字如面》也好,《朗读者》也罢,都在——读,这种读,是有声音的读,是有情感的读,也是有选择的读,选择语速.选择重音.选择声调,等等.这是节目的亮点,可能也是和正常读书最大的不同.比如,电视节目节奏的推进是线性的,而读书则是可以跳跃的,甚至是可以停驻的.反复的.回旋的.比如读信,我不知道怎样的声音可以读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样的心情才能读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应该怎么表达,〝我的良心就是你〞应该怎么寻找重音.可是我知道,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每个人的体验可能都不一样.如果把电视和读书比作两个人,那么,电视读书节目就是电视在亲吻读书.只是,如钱钟书先生所说: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所以,像一些乐观者预计得那样,指望一两个电视节目来激发起国民的阅读风潮,改变目前的阅读现状,拯救日渐稀薄的读书,实在是一种天真的乐观.阅读的几乎带有宿命的衰落,远非一时一事所能改变.再者,读书被现代媒介裹挟的固然是走在时代潮流中的尴尬,但媒介的弊端却不是影响国民阅读水平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谈到中国令人尴尬的国民阅读现状,有一组被经常引用的数据:中国年人均读书4.58本,和韩国的_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相比,相距甚远.这些国家,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都属于发达国家了,其国内的媒体不可谓不发达,其市场化.娱乐化的倾向,相比于国内来,不说高到哪里去,至少也不会低.实际上,国内的许多娱乐性综艺节目正是借鉴自这些发达国家的文娱市场.但是,为何他们在一种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生态中,仍然能保持高水平的国民阅读状态.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中国古语说仓廪实知礼节,同时,从现代人类世界的国民阅读经验看来,也可以说一个,仓廪实而知诗书.良好的国民阅读习惯固然跟文化心理.公共文化服务有关,但另一个更具决定性的.因素却是人.阅读是需要时间和闲暇的,若一国民众还处在一种大范围的疲于奔命状态,为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殚精竭虑,要求他们多花些时间读书,终究显得强人所难.反过来,那些表现出很高国民阅读水平的国家,无不是经济条件较好.财富分配较佳的地方.人的生存境况与国民阅读之间,虽说不上严格的充分必要关系,但至少也是非常强的因果关系.电视读书节目于国民阅读习惯的塑造固然有益,但根本之策仍是在电视之外,在宣教之外.欲解读书之愁,需解人民之困.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4继春节期间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爆全国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热情后,2月_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均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董卿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在第一期节目中,还特别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从头到尾弹奏《朗读者》主旋律,成为一大亮点.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经典歌曲《匆匆》,充满了意境.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上经典音乐艺术的组合,《朗读者》首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董卿当制作人的开门红.压轴出场的是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董卿在现场与许先生娓娓互动,许渊冲道出了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已为中外文化传输做出杰出贡献的许渊冲老人,近百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用年轻人的心态努力工作,感动了观众.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5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无数的告别也构成了人生百态.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告别〞为主题词,邀请到著名作家王蒙.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微博女王〞姚晨.影视演员李立群.维和英雄.音乐剧译配程何等嘉宾,诉说着他们生命中不同的〝告别〞.曹文轩讲述最深的爱:真正让人难过的是来不及的告别.著名作家曹文轩作为〝告别〞主题这一期的嘉宾,将他和父亲的真实经历融入到了自己的思想和笔触中.在他朗读半自传式的作品《草房子》时,虽然文中没有明显地提及告别,但从这个他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故事里,观众分明感受到了告别在他的生命里留下的痕迹.十四岁那年,曹文轩得了病.在得知自己可能要离开世界时,他在脑海里描绘了无数次和家人告别的场景,那时会有多么难过.在生病的那段时间,父亲背着曹文轩四处求医,终于在一个权威的医生的诊断下,确诊所谓的〝绝症〞只是淋巴结核,一切都会好起来,父亲当场又是泪流满面.这是他人生中一次〝虚拟的告别〞,让曹文轩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死,理解了爱.然而他与父亲〝真实的告别〞,并没有提前想象,就那样来了.那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一通家人的电话,从电话里得知父亲突发心脏病,想与他说说话.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叮嘱他:〝我会好起来的,你不急着往家赶,你写你的东西.〞又过了半个小时,曹文轩拉开门正要回家,接到了电话.那边一片哭声:〝爸爸他走了.〞〝人家都说,文轩是个大孝子〞这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这一次〝真实的告别〞让他痛彻心扉.父亲的离去并不是分别,而是诀别.那些真正让人难过的,不是告别,而是来不及的告别.曹文轩说:〝文学千百年来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节目播出后,有网友留言道,〝这一期的主题击中我的泪点,趁亲人还在,好好尽孝,珍惜眼前人〞.〝曹文轩老师代表了我的青春年华.《朗读者》是一个能让人找回感人记忆的节目.〞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5篇600字。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朗读者第四期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朗读者第四期朗读者第四期一:朗读者第四期直播了解朗读者本身的故事,他们带来的一段段文字,却可以细细品读。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本周末,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将迎来第四期的播出,这一期的主题词是“礼物”。
本期节目中,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倪萍将登上《朗读者》的舞台,与董卿首次同框,讲述多年为子求医的心路历程。
淡出娱乐圈多年的李亚鹏重回公众视野,分享他的教育观点及陪伴女儿成长的故事。
此外,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前女排名将赵蕊蕊等也将在本期节目中亮相。
倪萍为儿子求医退出舞台回顾多年心路历程倪萍曾是一代人的春晚回忆,她的声音陪伴大家度过了13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是无数观众心目中的“女神”。
然而在2004年,倪萍4个月大的儿子被诊断出一种罕见的疾病,如果不治疗,他的眼睛就会慢慢看不见,甚至会死亡。
倪萍为了儿子赴美求医,退出央视的舞台。
2014年,倪萍又重回央视舞台,对倪萍来说,守候她的观众是失散多年的“礼物”。
倪萍为何回归?重新站在舞台上的她有何感受?在舞台下的倪萍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种种心路历程,倪萍都将在《朗读者》中对董卿和盘托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两代央视一姐同台惺惺相惜,董卿称对倪萍充满敬佩之情,倪萍也称赞董卿说“为她骄傲”,两人同框是何种画风?节目播出便可一睹究竟。
父爱如山李亚鹏大方分享教育心得知名演员李亚鹏,本期节目也走进了《朗读者》的现场。
他是《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青春偶像,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大侠,他是一位商人,更是一位父亲。
对他来说,女儿李嫣是上天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女儿的到来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十几年时间,嫣儿撕掉了唇颚裂儿童的标签,成长为了一个阳光自信的女孩儿。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父亲的李亚鹏都做了些什么?为何令董卿发出“如果拼爹的话,嫣儿赢了”的赞叹?李亚鹏坦言,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教育真的是有方法的,但如果缺少了爱,一切方法都是教条。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00字左右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00字左右《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
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00字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1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
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
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
《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的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
“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2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
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没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视三套、于7点半进行的重播,感悟颇深。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知名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文化领域的嘉宾,还有无国界医生、为妻子许下一个鲜花山谷的丈夫、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等人。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前言《朗读者》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文化节目,通过介绍和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和文学魅力。
本期观看了《朗读者》第四期节目,以下是对这期节目的观后感。
节目内容本期《朗读者》延续了前三期的模式,邀请到了几位知名的嘉宾朗读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刘涛朗读余华的《活着》的片段。
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历经种种困苦和挣扎后,坚强地活下去的故事。
刘涛的朗读充满了感情,她通过娓娓动听的声音,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引人入胜。
她用深情的朗读唤起了观众的共鸣,让人思考生命的可贵和坚持的重要。
除了刘涛的朗读,节目还请来了陈赫、何炅和范冰冰等嘉宾,他们分别朗读了鲁迅的《阿Q正传》、郭敬明的《小时代》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作品。
每个嘉宾通过个人的朗读风格和表演能力,将原著中的情感和意境传递给观众,让人深受触动。
此外,节目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环节——名人自选阅读。
每期节目中,会请来一个知名的公众人物分享他们个人喜爱的经典作品。
本期节目中,我们有幸听到了作家韩寒对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朗读。
韩寒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考与启发观看《朗读者》第四期,我不仅享受到了嘉宾们优秀的朗读功底,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朗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文字的咀嚼和表达,朗读者能够将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传递给听众。
他们的声音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从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朗读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调和表演能力,才能将作品中的情感真实地呈现出来。
在节目中,嘉宾们的朗读让我深感他们对作品的热爱和理解,也让我对朗读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欣赏。
此外,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人生意义。
每个经典作品背后都蕴含着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珍品,更是生活的智慧。
通过朗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社会和生命的真谛。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600字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600字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将于2月18日起每周六黄金时间,CCTV-1和CCTV-3播出。
那么《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600字一: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引爆了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讨论,也让担任嘉宾的董卿再次火了。
日前,央视推出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该节目本周六(2月18日)起将在CCTV-1、CCTV-3黄金时段联合播出。
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从日前的发布会现场播放的节目片段看,《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讲话的个人感受。
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目前,节目已经邀请到了不少嘉宾参与朗读,包括濮存昕、许渊冲、斯琴高娃、王学圻等。
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
比如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在节目中会给女儿读出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600字二:推动人心相互靠近与《中国诗词大会》相似,《朗读者》也是央视倾力打造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
这一次,“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给大家调制了一碗“文化鸡汤”。
谈起节目的制作初衷,董卿说,她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2年,已经到了去做一档自己真正喜爱的节目的时候,“再加上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吧,因为我本身对文学的确是很感兴趣,《朗读者》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250字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250字朗读者第四期250字【1】孩子是上天送给父母的礼物。
第一位朗读者李亚鹏朗读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并谨以此篇文章,献给自己的父亲。
创业是社会价值送给商业价值的礼物。
第二位朗读者,共享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朗读的是苏童的《自行车之歌》。
长者是命运送给子女的礼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第三位朗读者,胜了自己命运的多戕倪萍战,朗读的自己写的《姥姥语录》中的篇章。
故宫是历史送给国家的礼物。
第四位朗读者是故宫的看门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单霁翔朗读的是《至大无外》。
荣耀是坚持送给苦难的礼物。
第五位朗读者是赵蕊蕊,顺利地完成了从排球运动员到作家的`华丽转身。
她朗读的文章是毕淑敏的《握紧你的右手》。
感谢是受助送给仁爱的礼物。
第六位朗读者,本应是座上宾的赵家和教授,却在5年前去世。
但他的仁爱依然留存世间。
曾接受过赵家和教授资助的学生为他献上了汪国真的《让我怎样感谢你》。
无论是朗读还是阅读,都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也是自己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250字【2】央视综合频道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首播,首次担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团队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节目,看到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她与团队高兴地欢呼起来,并将欢呼声通过总导演田梅的微信发到了媒体群里。
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记者的群访,回答大家关注的话题。
是什么契机,想到要制作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对于这个问题,董卿回答说:"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对文学很感兴趣,而且对人也感兴趣,《朗读者》其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受到好评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来了?董卿认为,这是风向标,让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还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娱乐化氛围很重的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怎么突围?董卿回答说:"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大的环境有所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那些美好的礼物,我们不能轻易丢弃。
欢迎阅读本人整理的朗读者.礼物观后感。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下文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
孩子是上天送给父母的礼物。
第一位朗读者李亚鹏朗读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并谨以此篇文章,献给自己的父亲。
创业是社会价值送给商业价值的礼物。
第二位朗读者,共享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朗读的是苏童的《自行车之歌》。
长者是命运送给子女的礼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第三位朗读者,胜了自己命运的多戕倪萍战,朗读的自己写的《姥姥语录》中的篇章。
故宫是历史送给国家的礼物。
第四位朗读者是故宫的看门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单霁翔朗读的是《至大无外》。
荣耀是坚持送给苦难的礼物。
第五位朗读者是赵蕊蕊,顺利地完成了从排球运动员到作家的华丽转身。
她朗读的文章是毕淑敏的《握紧你的右手》。
感谢是受助送给仁爱的礼物。
第六位朗读者,本应是座上宾的赵家和教授,却在5年前去世。
但他的仁爱依然留存世间。
曾接受过赵家和教授资助的学生为他献上了汪国真的《让我怎样感谢你》。
无论是朗读还是阅读,都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也是自己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今天健身的时候把《朗读者》第四期看完了,让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前国家队女排姑娘赵蕊蕊的那句"比你的腿更痛的是你的心",在她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她在和梦想说再见。
「朦朦胧胧的,有个姑娘站在十字路口,四处张望,离她不远处,另一个她慢慢地走向远方,她望着她,却不知道那是不是她,她想上前去看看,却不能移动丝毫。
」"我一直没敢睁开眼睛,因为我觉得,只要我不睁开眼睛,这就是一个梦,一个噩梦。
"
运动员的黄金生涯可能就那么几年,但他们为此付出的可能是从几岁时就夜以继日的努力,汗水,而且最后换来的是一个充满伤痛的身体,可是又有谁后悔过呢?
倪萍的《姥姥语录》里写着"一个人受多大的罪,就享多大的福",人生是很公平的,小富即安是一生,大富大贵也是一生,但这两种人所承受的必定不同,人生的路到底走
哪一条,到底怎么走,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走过,就别后悔,后悔了,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后悔的机会的。
很期待蕊蕊的新书,还记得许渊冲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你活了多长时间,而是你记住了多长时间",趁着我们还有记忆的时候,把它们写下来,以此证明,我来过,我记得。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文化类节目受追捧,使得央视也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央视,真人秀时代的落后者,出现在央视平台上的真人秀显得那么水土不服,以至于灿星《了不起的挑战》播出一季后就换了平台。
此番《朗读者》开播,并且挤掉了《星光大道》的排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几近全面沦陷的央视综艺,在娱乐化浪潮中前后失据的央视综艺,似乎明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找准了与平台调性相契合的节目类型。
凭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综艺林立的山头,央视顺利安营扎寨。
对《朗读者》,央视也给出了极大的平台礼遇,节目在中央一套和三套周六日晚八点黄金档播出,开播当晚《新闻联播》特意作了节目预告推介。
天时地利之外,《朗读者》成事更有人和。
这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节目。
作为央视一姐,董卿并不高调,13年主持央视春晚的经历,敌不过《中国诗词大会》上仿佛
是信手拈来的吟诵为她在社交网络吸的粉。
腹有诗书气自华,媒体似乎发掘出一个新的董卿,争相献上赞美之词。
杨澜之后,中国电视荧屏上要论知性、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董卿确是独一份。
这样的主持人,与《朗读者》的节目气质是契合的,二者互相成就。
董卿也把自己的文化趣味带进了节目中,《朗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过去一年准备的结果,也不是之前一年在美国学习的结果,它是二十年的积淀。
”
话虽如此,《朗读者》的诞生之路亦不乏坎坷。
策划一年多,即使有董卿和央视的背书,找冠名商、拉赞助还是一样难。
文化类节目要怎么做得抓人?这是横在节目制作方和广告商面前的难题。
文化类节目的呈现出口有限,汉字书写、诗歌吟诵、成语接龙、国学典故、猜灯谜等形式几乎已被穷尽;而若不包含竞技、PK元素的话,则节目形式又将更为简单。
《朗读者》以“朗读”为切入口,它很像一个读书沙龙,董卿是知性的女主人。
国外有作家朗读自己作品的传统,巴黎街头,随意走进一家书店,里面就可能有一个作家,在面对听众朗读自己的新书。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的最后就是作家朗读的镜头,《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兴致来时也会自己读一段。
与《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一样,朗读是一种颇雅的文化活动,但其实并不是作者的特权。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首期的主题是“遇见”,邀请了许渊冲、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鲜花山谷夫妇、无国界医生蒋励等六组嘉宾来作朗读和分享。
有明星有企业家有学者有素人,嘉宾类型丰富又有层次感。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和意义。
”濮存昕带着小时候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故事而来,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来感谢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荣国威医生。
别人对你的帮助,不是理所应当;在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不要事不关己。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
”之后上场的是无国界医生蒋励,中国版“姜暮烟”,她远赴阿富汗进行医疗救助。
从炮火中走来的蒋励和她的同行者们,共同朗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obDylan的《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ginthewind”),美国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阿甘正传》中珍妮在舞会上演唱的歌曲。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出现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柳林婚礼上的致辞。
致辞写得很好,“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
幽默开场,勉励他们“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强大的心脏去面对未来”。
带着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这是企业家的另一面。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成都的鲜花山谷夫妇,一千两百亩花田是爱的承诺,结婚26年还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
他们为观众带来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世界小姐张梓琳刚刚生下女儿,她朗读的是作家刘瑜写给自己女儿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年轻妈妈非常动情。
96岁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压轴登场。
现场朗诵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别丢掉》,动情处热泪盈眶。
他是“诗译英法唯一人”,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所有作品。
董卿为了烘托,问场下观众:“床前明月光都会背,怎么翻?哪个英文好点的跟我说你敢翻?”许老可爱极了,忙不迭地接茬“这个不难翻的”,然后开始解释,场上场下笑声一片。
许老桃李满天下,节目的最后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朗读他翻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