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第四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的环节在生产过程,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因此企业要非常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本节介绍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生产现场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生产现场质量,是指生产现场在加强工艺管理,搞好技术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产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就是现场的制造质量。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制造质量的管理。

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需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努力。

1.操作人员的因素生产过程需要人去操作,由于操作误差影响制造质量的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悉;不遵守操作规程等。

为了保证现场制造质量,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2.机器设备的因素机器设备是保证制造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人员、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恒定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以机器能力来考核的。

机器能力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

现场对机器设备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出现异常因素,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靠。

3.原材料的因素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产品制造质量起着主导作用。

原材料质量如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就会产生质量波动。

控制原材料因素,应加强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同时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及外协件的供应厂家。

4.工艺方法的因素工艺方法对制造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2)现场是否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已制定的工艺方法;(3)计量器具本身的精度和能否正确使用,也对制造质量有重要影响。

为此,应严肃工艺纪律,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定位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工装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好周期检定工作。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是一种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和考核的制度和办法。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下面是一份针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供参考。

一、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1.质量目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内外标准和客户需求的要求。

2.组织机构:设立质量管理部门,由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质量管理责任: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改进质量管理制度,并指导企业各部门执行。

各部门负责执行监督下发的任务,并保证任务完成质量。

4.质量管理程序:建立质量管理流程,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四个环节。

5.过程控制: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设备设施管理和人员培训,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6.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包括过程检测和最终检验两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7.不合格品处理:建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时处理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和改进措施制定,减少不良品率。

二、考核办法1.考核指标:以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包括不良品率、合格品率、一次合格率、客户投诉率等。

2.考核内容:对各生产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样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环节进行整改和改进。

对不良品、不符合要求的工序和操作进行追究责任,追踪整改情况。

3.考核周期:按照季度、半年和年度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和晋升调整。

4.考核评价:根据考核指标得分,进行排名和评价。

设立优秀质量管理团队,对优秀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

5.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作为改进和提升的依据,对不良品率高的工序和操作进行重点跟踪和改进,对质量管理团队进行培训和提升。

以上是一份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的简要内容,具体制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考核的实施,企业可以不断完善生产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4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4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一、导言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制定并实施科学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1. 目标导向(1)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2)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3)持续改进生产过程质量。

2. 管理责任(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并明确各岗位职责;(2)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文件,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要求;(3)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评估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3. 生产过程控制(1)建立生产过程监控机制,确保生产过程稳定;(2)设立关键控制点,并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3)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及时纠正和预防问题。

4. 质量培训与教育(1)建立员工培训制度,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定期组织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3)建立质量学习平台,促进知识分享和交流。

5. 数据分析与改进(1)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2)以数据为基础,进行过程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3)实施改进措施,并跟踪效果。

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考核办法1. 质量目标考核通过设立质量目标,进行周期性的质量目标考核,包括合格率、不良品率、客户投诉率等指标,评估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考核结果体现在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中。

2. 质量管理责任考核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和目标,进行质量管理责任考核。

通过考核岗位内部的责任划分和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评估质量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3. 生产过程控制考核通过监控关键控制点和异常处理情况,评估生产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考核结果用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4. 培训与教育考核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评估员工的培训参与情况、考试成绩等,评估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效果。

5. 数据分析与改进考核通过评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估数据分析和改进工作的效果。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是企业用以规范和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的一套制度体系,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本文将以____字为范围,阐述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引言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企业能够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环节都能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1. 理念和目标: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量理念和目标,如追求零缺陷、提高质量效益等,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共同追求卓越的质量。

2. 组织架构:企业应建立适应自身规模和特点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管理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

3. 人员要求:企业应制定相关的人员素质要求,如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经验和知识背景,生产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质量培训等。

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 生产计划与调度:企业应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与调度制度,确保生产任务能够按时完成,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临时性调整带来的质量风险。

2. 设备管理: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选型、验收、维护、保养和更替等,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不影响生产过程的质量。

3. 原材料管理:企业应建立原材料管理制度,包括对原材料的采购、接收、入库、领用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

4. 生产控制:企业应建立生产控制制度,明确各项生产指标的要求和控制方法,如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记录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检验与测试:企业应建立检验与测试制度,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和测试方法、标准和频次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6. 不合格品管理: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包括不合格品的识别、隔离、处置和记录等,以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保证产品的合格性。

7. 过程改进与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过程改进与持续改进制度,鼓励员工参与到改进活动中,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和实施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和包装等环节。

第三条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质量风险。

第四条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要根据公司情况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第五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原材料采购管理第六条本企业采购原材料要从正规渠道采购,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第七条采购部门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建立供应商档案,并定期进行复评和考核。

第八条采购部门要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并及时将检验结果通知供应商。

第九条采购部门要建立原材料验收记录,包括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等信息。

第十条若发现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进行退货或换货处理。

第三章生产加工管理第十一条生产车间要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和任务。

第十二条生产车间要制定详细的加工工艺,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并进行工艺改进。

第十三条生产车间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第十四条生产车间要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能够追溯到每个生产环节并记录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生产车间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章质量检验管理第十六条质量检验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质量检验部门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八条质量检验部门要进行现场监督,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质量检验部门要建立检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等信息。

第二十条质量问题要及时通知生产车间,并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制定。

第五章包装和装运管理第二十一条包装部门要制定包装工艺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包装符合质量要求。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范本(3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范本(3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范本第一条目的确保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改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第二条范围原料投入生产经加工至成品第三条实施单位质检部人员及有关单位第四条实施要点1.操作人员应确实依照生产工艺进行操作,在每一批第一袋加工完成后,必须经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各班长还应实施随机检查。

2.质检人员应确实依据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严禁进入下道工序。

3.质检科人员应巡回抽验,并做好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4.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记录防止再发生。

第五条考核办法1.质检科派人巡回抽检,根据检验结果,对各工序给予评价并考核,明确落实责任班组或责任人。

评价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

按工艺生产要求进行操作,产品质量稳定。

乙级。

基本按工艺生产要求进行操作,产品质量较为稳定。

丙级。

没有按工艺生产要求进行操作,产品质量不稳定。

2.根据评价结果,对严格按生产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产品质量稳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没有按生产工艺规程操作,产品质量不稳定,要追究其责任,分析原因,给予通报批评和经济惩罚。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生产车间质量工作考核办法一、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____分)检查是否按时、按质、按量的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一项不合格扣____分。

二、生产工艺的执行情况(____分)是否执行本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如不合格本项不得分。

三、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____分)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有无违反操作规程现象,如有一项不合格扣____分。

四、管理制度与标准的执行情况(____分)各项管理制度和执行标准是否落实,有无违犯现象,发现一处不合格扣____分。

五、设备管理执行情况(____分)是否按计划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检查设备运行记录,如一项不合格扣____分。

六、卫生管理执行情况(____分)车间设备、环境、生产达标及个人卫生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卫生常识教育,是否及时落实,发现一处不合格扣____分。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措施如果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增加返工而产生的额外成本的增加,更会遭致客户投诉,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损害公司的名誉,下面整理了一些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欢迎大家参考!一、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是指从市场调查开始,经过产品开发设计,产品工艺准备,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控制、检验、包装入库到销售、服务等一系列过程。

即构思、生产理想的产品,将产品推向社会,向用户提供使用价值。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衡量生产过程优劣的标准是:高产、优质、低耗。

也可以说是多快好省,其量化的指标体现在投入产出率。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力求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对我们来讲,就是以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满足公司品质要求的产品。

要实现生产过程的这个目标,一是各个生产要素,人、财、物、信息等在质和量上满足生产产品的需要,这是组织好生产过程的前提基础条件。

因此,生产管理必须从基础条件入手。

二是要使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处于最佳的结合状态,按照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组成一个彼此联系的、密切协作的、有序的、效率高的完整体系。

要保证最佳的结合状态,其中具有丰富的管理内涵,它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运用计划、组织、控制的职能得以实施和实现。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就是实现符合性质量,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标准。

经检验符合标准的是合格品,不符合标准的是次品或废品。

检验产品是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共同的任务,当然更是QC人员的职责。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1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不讲规矩不成方圆”。

企业的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实际上是从管理标准中分离出来的,是管理标准的一部分。

技术标准主要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半成品标准、产成品标准、包装标准、检验标准等。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是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公司应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以规范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要求和责任分工,提高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二、制度内容1.质量目标确立质量目标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

公司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质量目标,并明确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要求。

质量目标应具体、可量化,并与公司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2.质量责任制为了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公司应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质量责任制要求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活动,追踪质量指标,及时进行分析和问题解决,以及持续改进。

3.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公司应制定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包括生产计划、作业指导书、装备状态监控、现场巡检等,确保产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加工和生产。

此外,公司应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和工艺参数的稳定可控性。

4.质量保证制度质量保证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和供应商评价等。

对于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公司应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追溯,以确保类似质量问题不再发生。

5.质量培训和意识质量培训和意识是提高生产过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公司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

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对象,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6.质量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

公司应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等环节,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改进。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九大法则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九大法则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九大法则01一个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产量、效率、进度而不考虑或忽略了产品质量的要求02两个兼顾兼顾生产成本和效率,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两个HHow—告知相关人员具体的作业方法或按照什么标准要求作业;How much—告知相关人员具体的生产数量.03【三现主义】: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确认与问题有关的“现物”;弄清楚问题的具体“现象”;【三按定理】:严格按照图纸、工艺、标准的要求组织实施生产活动。

【三自原则】:自己检查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自己做好相应的区分标识。

【三不原则】不生产不合格品;不传递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

【三分析原则】分析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分析问题可能涉及到的环节。

【三检原则】A:自己检查自己生产的产品;上下工序互检;管理人员抽检; B:首件检验、定期检验、条件变更检验。

【三定原则】对人(定岗、定人、定编);对物(定物、定置、定量)。

【三不违】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反操作规程;不违章指挥。

【三确认】确认使用的物料;确认使用的设备;确认操作环境。

04四不放过原则发生质量问题时:1-原因不清楚不放过;2-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3-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4-相关人员不教育不放过。

四不毁坏原则1-不毁坏产品质量;2-不毁坏生产设备;3-不毁坏生产环境;4-不毁坏生产物料。

【四比对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不论是作业人员,还是各级生产管理人员,都要不定期将生产的产品与要求进行比对,以确认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1-将生产的产品与图纸进行比对;2-将生产的产品与样品进行比对;3-将生产的产品与标准进行比对;4-将生产的产品与计划进行比对。

05过程质量管理必须搞清楚的5个WWho—明确具体的分工(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任务);Why—告知做事的依据;What—告知需要做的具体事项;When—告知在什么时候生产什么产品;Where—告知在什么地点生产(取用)什么产品。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质量目标制定:制定清晰的质量目标,并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和认同。

2. 设计控制: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 材料管理: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4. 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工艺参数、设备状态、人员操作等方面,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5. 检测与测试:建立完善的检测与测试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测试。

6. 不良品管理:对不良品进行分类、追踪和处理,确保不良品不流入市场。

7. 废品处理:对废品进行分类、分拣和处理,确保废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8. 报告与分析:建立报告与分析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考核办法包括以下内容:
1. 定期考核:定期进行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各项指标的达成情况。

2. 抽检考核:进行抽检,对符合抽检标准的产品进行考核,评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不良品考核: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进行考核,评估不良率的控制情况。

4. 废品考核:对废品的处理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废品处理的效率和环保程度。

5. 数据分析考核:对质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 客户满意度考核:通过客户调研或反馈等方式,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考核,评估产品质量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上述考核办法,可以有效监控和管理生产过程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

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

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质量管理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品牌形象以及消费者满意度。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我们需要遵循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不产生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本文将对这三个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探讨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

1. 不产生不良品不产生不良品是质量管理的第一原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源头上控制产品的质量。

具体来说,不产生不良品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优质产品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确保产品的设计过程具有高度的质量意识。

在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2) 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从而降低不良品的产生率。

在优化生产工艺中,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实施精益生产等方法。

(3) 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质量控制系统包括质量检验、质量管理、质量反馈等环节。

通过质量控制系统,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的不合格部分,防止不良品进入市场。

2. 不接收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是质量管理的第二原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具体来说,不接收不良品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供应商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源头,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控制供应商的质量。

在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时,我们需要制定供应商评估标准、建立供应商合作协议,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监督。

(2) 进行入厂质检入厂质检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进行检验,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不良品,并防止其进入生产流程。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1.设立质量目标和指标:企业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立合理的质量目标和指标,如产品合格率、不良品率等。

通过设立目标和指标,可以明确质量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符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规范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3.工艺管理: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工艺文件和工艺流程控制方案,并建立起完善的工艺管理体系。

通过控制工艺流程,可以减少工艺变异,提高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

4.设备管理: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同时,应定期进行设备检验和校准,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原材料管理: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供应商评价和认证制度,选择优质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同时,应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要求。

通过严格的原材料管理,可以避免因原材料问题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6.过程控制:企业应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控制,通过监控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质量特性,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通过过程控制,可以减少变异,提高产品的符合率和合格率。

7.检验和测试: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检验和测试方法,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

对于不合格品,应进行分析和追溯,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通过检验和测试,可以提升产品质量,避免不良品流入市场。

8.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和教育,使员工熟悉质量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减少操作失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9.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和流程,通过不断审查、分析和改进,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应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纳和落实。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一、前言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检验和管理的一种体系化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必需要求具备的一个管理体系。

其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掌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充足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构成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包括质量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每个部门的职责和职能都应当明确。

2.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质量掌控计划、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结果分析和评价方法、质量记录管理、质量证明和检测等质量管理制度文件。

3.质量管理程序:包括生产计划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工艺掌控、原材料采购和检验、产品检验和质量掌控等。

4.质量管理工具:包括品质管理七大工具、SPC统计过程掌控、FMEA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质量管理工具箱等。

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以下步骤:1.建立质量保证组织机构:该组织段的职责包括订立质量管理制度、监督各业务部门的质量管理、订立质量改进计划、对整体质量管理的策划和监督、订立年度质量管理计划与计划的监督与评估等。

2.订立质量手册:也就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集。

企业为了保证质量一致性和规范性,需要依据产品特点进行编写和订立。

其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

3.订立质量检查计划:检查计划有助于保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不会被疏忽或耽搁。

计划中需要包括每个环节的检查内容、方法、检查人员的要求等。

4.执行质量管理工具:品质管理七大工具包括直方图、散点图、统计图、掌控图、Pareto图、因果图、流程图等,通过执行这些工具,企业可以进一步排出质量问题和弱项,提高质量。

5.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的贯彻执行。

企业需要了解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确保质量管理符合国家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四、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改进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监督和改进,以及订立实在的管理规定。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质量管理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需求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需要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水平。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质量管理方法,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一种基础性的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检测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缺陷,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的主要步骤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制定检测方法、采集样本、进行检测和纠正缺陷。

通过质量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二、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一种全面性的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质量保证的主要步骤包括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培训和持续改进。

通过质量保证,企业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找出导致产品缺陷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六西格玛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减少变异性来提高质量水平,从而降低成本并增加客户满意度。

四、质量功能展开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和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质量功能展开的主要步骤包括识别关键特性、制定质量目标、设计产品和过程、验证和控制。

通过质量功能展开,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一种强调全员责任和参与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认为质量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责任,而是每个员工的责任。

全员参与的主要措施包括质量培训、激励机制、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

通过全员参与,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水平。

总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确保公司的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三、主要内容及要求3.1 产品设计阶段(1)制定详细的产品设计规范,明确产品性能指标和技术要求。

(2)严格按照产品设计规范进行产品设计,确保设计符合客户需求,并能满足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3)建立产品设计审核制度,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变更控制,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影响评估。

3.2 供应链管理(1)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供应商的质量能力和信誉度。

(2)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的及时性。

(3)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入库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要求。

(4)建立不合格原材料处理制度,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追溯。

3.3 生产过程控制(1)建立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2)严格执行生产过程记录,保留相关记录以便追溯。

(3)建立过程异常管理制度,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防止不良品发生。

(4)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4 产品检验与测试(1)建立完善的检验与测试方案,包括检验和测试的方法、设备及标准规范。

(2)严格按照检验和测试方案进行产品的检验与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建立不良品的处理和追溯制度,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处理和记录。

3.5 不合格品处理(1)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

(2)对不合格品进行溯源调查,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对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估,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建立不合格品的统计分析制度,从根本上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3.6 售后服务(1)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咨询。

(2)对客户的投诉进行分类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九大法则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九大法则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九大法则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

为了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过程,企业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法则。

本文将介绍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九大法则,以指导企业实现优质产品的生产。

第一法则: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一个成功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的基础上。

通过设定具体、可度量的目标,企业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借此激励员工不断努力提升质量水平。

第二法则: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所有生产环节都能符合质量要求。

这包括制定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控制计划以及质量审查和改进的流程等。

第三法则: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员工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他们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他们学习和创新,不断改进生产过程。

第四法则: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

第五法则: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合作伙伴对于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应该与优秀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和流程,共同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

第六法则:执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测试质量检验和测试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测试流程,确保所有产品都经过合格的检验和测试,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第七法则:实施及时的质量反馈和改进措施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和改进机制,及时掌握产品质量问题和客户反馈,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过程,企业才能实现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

第八法则: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合作和高效沟通。

企业应该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内部协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共同推动产品质量的改进。

如何做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如何做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如何做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做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规划与策划:明确产品或作业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策略。

包括确定质量指标和标准,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检测点。

2.设计与开发:在产品或作业的设计与开发阶段,要充分考虑质量要求,并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确保产品或作业的质量可控和可靠。

3.供应链管理:确保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生产或作业过程控制:通过建立良好的生产或作业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要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或作业过程到成品检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5.员工培训与激励: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提高其技能水平和素质。

通过培训、奖惩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操作和控制。

6.持续改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审核、纠正措施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或作业的质量水平。

从不断改进中学习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点:1.引入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引入科学管理方法,如质量控制图、PDCA循环、6σ等工具和方法,对生产或作业过程进行差异分析和改进。

2.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解决问题,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3.强化风险管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4.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建立客户反馈及投诉处理机制,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积极解决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5.严格执行标准和规程:建立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规程,确保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杜绝违规操作和非法行为。

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可以全面提高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一、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整体流程和关键措施。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良好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企业能够提供稳定、可靠、高质量的产品,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

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的整体流程1.质量计划:在生产过程开始之前,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案等。

质量计划应该与相关部门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所有人都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

2.质量控制点的设立: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定质量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应该能够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原材料进货、生产过程参数控制、产品成品检测等。

3.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根据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点的要求,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

这包括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程序,培训员工,完善质量记录等。

4.实时监控和反馈: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和反馈系统,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跟踪和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持续稳定和优化。

5.持续改进:根据监控结果和反馈信息,进行持续改进。

通过分析和评估数据,找出潜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能够不断提升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四、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的关键措施1.合理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选择具有良好质量控制体系和可靠供应能力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控。

2.严格的原材料采购控制: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精细化的生产参数控制:根据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参数控制方案。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参数,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六要素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六要素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六要素一、人员管理人员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人员管理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1. 人员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2. 人员考核:建立人员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激励优秀员工,帮助不足员工改进。

3. 工作态度培养:培养员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质量意识,让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二、设备管理设备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因此,设备管理也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设备选型: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性能稳定、精度高的设备。

2.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设备更新:及时更新老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物料管理物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物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因此,物料管理也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1. 物料验收:对进厂的物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物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2. 物料存储:合理规划物料存储区域,保持物料存储环境的干燥、通风和清洁,防止物料损坏或污染。

3. 物料追溯:建立物料追溯体系,对物料进行追溯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四、方法管理方法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等。

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方法管理也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1.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要求,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

2. 工艺参数控制:制定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和调整方法,确保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工艺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环境管理环境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环境管理也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
1、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各类有形产品具有各自的使用要求,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总体来说,应具六个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不可能六个方面并存。

A、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的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B、寿命:指产品将能使用的期限。

C、可信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D、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E、安全性: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人身伤亡。

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特性。

F、经济性:指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所有活动。

也可做以下解释:
A、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总称;首要任务是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使之贯彻执行。

B、质量管理工作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来进行。

C、为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

D、质量管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它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压铸件的质量与检验方法
1、压铸件质量
压铸件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

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份、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

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的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或企业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成员之一,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铸件质量标准有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和功能质量标准。

3、铸件缺陷
铸件缺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铸件缺陷是指铸件质量特征没达到分等标准(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铸件生产厂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狭义的铸件缺陷是铸件中可检测出的包括在GB 5611-85铸造名词术语标准中的全部名目。

铸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合格品、返修品、废品三类。

铸件废品率P是铸件废品总量(内、外废)占合格品量W及内废量W1和外废量W2之和的百分比。

铸件缺陷率是有缺陷铸件数量与生产总量之比的百分数。

缺陷率通常大于废品率。

铸件缺陷数用计件表示。

4、铸件缺陷的检查方法
铸件缺陷检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外观检查;
化学分析检查;
力学性能检测;
低倍检验(宏观检验);
金相检查;
无损检查。

5、提高产品质量意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柱,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三、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
A、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

B、严格执行工艺记录,搞好均衡生产和文明生产。

C、做好原材料、压铸件的技术检验工作。

D、建立质量信息系统,做好产品质量记录、统计、分析和反馈。

E、实行工序质量控制,特别是关键、重点工序的质量控制。

F、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

G、严格执行设备保养制度,正确使用设备、模具,保证生产质量。

2、做好技术检验工作
⑴检查方法分类
按工艺阶段分:预先检查、首件检查、中间检查、最后检查;
按检查数量分:全数检查、抽样检查;
按检查人员分:专业检查、自检、互检;
按检查性质分:外观检查、理化检查。

原材料进厂的检查是属于预先检查。

某压铸厂对压铸件采用每生产100-200件检查一次,巡查每天四次,或全检三种方式进行。

⑵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一般是在某些工序之前或之后、在产品发生责任变化、质量容易波动的工序等进行检查。

某压铸厂铸件质量检查点如下:压铸—检查—去水口、披锋—检查—机加工—抛光—整形—检查。

⑶某公司压铸过程质量检查工作指引(锌合金压铸)
A检验依据:
压铸件(已确认)的样板、客户提供的样板;
产品质量检查指引;
压铸件的技术文件;
产品抽样计划使用方法。

B首件检查:
产品新投产或重新投产;
产品新投产时,应按照标准样板或有关技术文件检验,并核发生产指令;
首件检查数量不少于6件,如有要求的则要进行试装、试烤油漆或测量尺寸;
如工件要喷透明油漆及光黑油的应试喷油;
试拷油漆的数量不少于12件,其他试验数量不少于6件;
结果记录于<<巡机记录报告>>上,并注明“首件检查”字样。

C巡回检查:
每2小时内对各机位至少巡查一次,抽查数量不少于10件。

如对产品质量有怀疑应加严检查。

结果记录于<<巡机记录报告>>。

D工序完成后检查:
F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品质异常的问题,应及时填写<<品质异常处理单>>,并按照“纠正措施程序”处理。

3、工序质量控制工作规程
实行工序质量控制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一项工作。

介绍某公司的工序质量控制工作规程。

A 材料接收:依照<<材料接收管理规程>>进行。

B 作业点检:作业前,根据各工位的<<点检表>>中的项目进行点检及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班长及负责人,采取相应措施。

C 生产、记录:各工序操作人员依照<<工序质量控制手册>>、<<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书>>进行作业,并填写日报表及相关记录。

D 物流:执照“先进先出”原则管理材料及产品出库。

按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程>>进行管理。

E 质量改进:通过对生产质量情况及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出品质改善对策。

F 不合格品处理:依照<<品质异常管理规程>>进行。

G 当出现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必要时报告科长、由科长做出处理指示。

H 日报表:各工位将本班工作内容、事项记录在日报表内。

4、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部分) ⑴调查表法
调查表也叫统计分析表,将铸件按名称、缺陷种类与个数、铸件数量列表统计。

它是整理数据和粗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

统计分析表如下:
⑵控制图法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不合格品数的控制图,又称pn 图。

是每隔一段时间从工序中抽样来研究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图形。

通常抽查的样组要多于25组,每组铸件数要相同且多于100个。

⑶排列图法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图。

影响产品质量因素很多,而主要因素往往只是少数几项,排列图能有效地找出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只有抓住这几个少数因素,就提供了解决质量问题的捷径。

⑷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又称鱼刺图或树枝图),将引起铸件缺陷原因分为4M 和1E ,就是人、机、工艺、材料和环境五个大原因。

每个大原因再细化出中原因,中原因又分出小原因。

大原因:工艺、材料、压铸机、操作者、环境。

中原因(以工艺为例):浇注系统设计、金属液充填方式,压铸工艺参数设置(如压力、速度、温度、时间等)。

小原因(以影响模具温度为例):生产速度、压铸件尺寸与形状、模具结构、模具材料、冷却水道尺寸和位置、冷却介质流量及种类、脱模剂状况、其他(温室等)。

罗列出小原因后,要分析和找出哪些是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

然后集中力量,针对这些主要原因的
问题,在生产中加以解决。

5、 质量控制参考案例 ⑴、质量控制
生产轿车铝合金缸体与变速箱壳体压铸件,用HD2-BS 牌号铝合金生产,回炉料投放比为30%-50%,铝液温度为650℃。

操作者 压铸机 环境 材料 工艺(大原因)
中原因 小原因 技术熟练程度 责任心 标准操作
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A 铸件质量检查:
①化学成分检测:原材料进厂和生产中的铝合金液都取样检验;
②零件尺寸及外观检查:零件铸孔通过标准测棒测试;外观尺寸和孔位通过三坐标测量仪测量。

③零件内部缺陷检查:采用每天抽检1-2件进行解剖检查,如果超过标准,则按批次增加抽检数量和频次。

④对于经过工艺高干调整、模具修改或原材料变更后生产的零件,要进行试切加工,并增加抽检频次。

B 模具方面的影响:对于模具除考虑其材料、加工、热处理之外,浇注系统要呈封闭式设计,利用水冷等措施使缸体模温控制在180-280℃之间,使变速箱壳体模温控制在120-270℃范围。

同时,脱模剂的喷涂工艺要掌握好。

⑵质量改进
对缸体一次压检合格率低的情况进行质量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