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等课程游戏化培训三人完整版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
6月21日,本报刊发了江苏徐州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很多幼儿教师提出疑问: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及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
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
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
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
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
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
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
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
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
计。我们应基于儿童视角,将美术集体活动通过多种 方式,让其具有游戏化,更适宜儿童去参与和表现。
(二)游戏化美术活动提升幼儿多方面能力 幼儿审美表现与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在愉悦的游 戏化活动中,儿童浸润于多感官、多通道的艺术体验 中,更加完整地理解作品内涵。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也进一步发展,游戏化的设置给了幼儿空间,敢于大 胆表达、表现。游戏化的体验让同伴间交流合作,共 同探索和相互欣赏,彼此学习和共同创作,增进了同 伴间的默契配合,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游戏化美术活动促进教师思维改变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课程实施让游戏化的美术 活动成为常态,教师会将其中的游戏精神充分运用到 美术集体活动中去,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观念。游戏 化的设计让教师更加关注儿童视角,关注儿童在活动 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在集体活 动中开展游戏化的设计使教师不再畏难,每一个美术 课题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设计策略,给教师提供了设计 的路径。教师更好地把握了美术集体活动的关键性经 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发展的需求,才能有效开展有 趣味、有意义的活动。
一、游戏化美术活动设计与实践的问题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游戏化美术活动的实 践差强人意 在教师的心目中,游戏化已经不是新鲜的词汇, 一直以来集体活动都会强调用游戏化的方式来贴近幼 儿的年龄特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利用宝 贵的时间让幼儿获得关键性经验。然而事实是,美术 集体活动常常耗时长,活动效率也不高,有的美术欣 赏活动不能有效把握关键性经验而做过多的讨论,偏 离重点,让集体活动变成幼儿被动接受知识、概念的
二、什么是游戏化的美术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边霞教授在描述学前儿童美术活 动过程的特点中说:“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存在, 他们与周围世界的接触是多种感官并用的过程,他们 在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和摸一摸的过程中,对事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及教师专业能力
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观察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 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主要依据。 师范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观察; 使用购买的课程,长期以来导致忽视观察; 大量的时间付出让一些教师选择无视观察。
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 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 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 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 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
课程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有别于小学教师的重要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指活动设计能力、主题或单元设计能力、年级整体课程设计能力、
环境设计的能力、计划能力。 课程设计意味着幼儿园课程不只是买来的教材,还应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的完善性
设计。甚至是幼儿园教师自己根据幼儿实际的需要进行的创造性设计。
艺术能力与专业能力
艺术能力是人生的基本素养 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 幼儿教师的艺术能力应以现实的工作需要为基准 艺术能力不能代替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
观察能力 作品分析能力 谈话能力 课程设计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 评价能力
观察能力
观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 程设计的依据。
教师的专业性与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 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园教师必需专业化。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虞永平)课件ppt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
01.
幼儿园课程建设思路
02.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案例
03.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展望 04.
总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05.
幼儿园课程建设理 念
分析不足的原因
缺乏系统规划
课程内容单一
教学方法不当
缺乏创新性 和前瞻性
提出改进的建议
重视幼儿的 兴趣和需要
建立科学的 教育理念
构建多元化 的课程体系
提高教师的 专业素养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综合性: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跨学科整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个性化: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总结幼儿园课程建 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结成功的经验
课程建设应关注幼儿的兴 趣和需要
课程内容应注重生活化和 情境化
课程实施应注重游戏化和 体验式
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化和 多元化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 实践案例
某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案例
背景介绍:该幼儿园位于某市,拥有200名左右的学生和20名左右的教师
课程设置:该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 有详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该幼儿园注重游戏化教学和情境教学,通过互动、体验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掌 握知识和技能
成果展示:该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秀,多次获得市、区级奖项
某幼儿园的游戏化学习案例
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 引入游戏化学习理念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得理念与思路》
幼儿园课程建设得理念与思路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虞永平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我想与大家讲一下关于课程建设得思路。
大家都会想:怎么会说这个题目,而不就是讲课程游戏化呢?我刚才讲过,无论就是不就是课程游戏化项目,您做得事情就就是这些。
做这件事情,也就就是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到底什么就是最重要得?最重要得就就是贯穿着游戏得精神。
我不大明白,教育厅关于游戏化得培训好像很多次,到现在项目组得幼儿园还在问:课程游戏化到底就是什么?还不明白,我不知道就是我们真得没说明白,还就是没有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就就是课程建设项目,就就是为了让我们得幼儿园课程,今天得课程能够不断完善,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那么如何好?就在于发现问题,所以今天呢我想就这个问题与在座得谈一下自己得想法。
在这之前,我先说我们怎么理解来理解幼儿园得课程。
我们大家觉得这个太科普了,但就是我还就是要说。
我也想过,幼儿园课程得定义有很多,说起来有二三十个,今天我用了一个给大家瞧起来既熟悉又陌生得定义,一定在哪里瞧过这句话,但就是被我改掉了。
原来在《纲要》与《指南》里面,这个定义不就是幼儿园课程,叫“幼儿园教育活动”。
那我为什么把它改成课程呢?在座得有得老师有得园长可能参与或讨论,在《纲要》出来之前,有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上面不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叫《幼儿园课程标志》。
当初定就是这么理解得,后来这个名字改掉了,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认为,幼儿园里面用“课程”不大合适,怕大家误解,怕造成“小学化”,因为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大家知道幼儿园得课与小学得课就是不一样得。
虽然拿掉了“课程”这个词,那这个文件里面有没有课程得意思呢?幼儿园教育活动得意思就就是课程得意思,这两个定义就是想通得,所以今天我用这个定义来与大家讲。
《指南》与前面得《规程》里面都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就是有目得、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得多种形式得教育过程。
2021虞永平等课程游戏化培训三人完整版
2021虞永平等课程游戏化培训三人完整版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而是要全面推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质量提高的工程1.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向前推进。
以往我们相当多的幼儿园习惯于用现成的课程方案,课程建设工作没有纳入幼儿园工作日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意味着我们不能拿一个买来的本子教到底,而是要进行适合园本化的改造。
2.同时是一个质量提升工程。
课程游戏化与指南不冲突,就是落实指南的一项工作。
3.是一个综合进程,比较复杂,不是改改教案就完了。
综合性表现在是课程建设工程,强调适宜性,每个幼儿园都要进行课程改造和完善,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根本问题。
大家都在重新设立目标,课程目标需要根据现实现实状况,分解指南目标,寻找相应的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实现游戏化。
课程观念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的课程实践也是一个优化过程,观念形成和实践是同时进行的。
幼儿园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直接决定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成效。
要在这上面下功夫,这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需要持续进行的。
让环境更适合孩子,都能转化为孩子的经验,促进孩子的发展。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现在,制约我们的可能不是资源,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
如果没有伴随课程游戏化进行的教师专业培训,那么就很难完成。
不仅仅是做课程方案,更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自身发展。
是一个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衡量指标是孩子的发展。
课程方案的改造,资源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努力,促进幼儿发展。
六个支架包括了这些内容,不是改方案,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目标。
对于前一阶段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确定了未来项目工作的重点:帮扶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在实施中有哪些重要问题要强调和解决,方案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因园治宜的。
目标1.学会观察儿童,不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规定。
这项工作复杂,不是一次两次培训就能掌握的。
观察是为了理解孩子,解读孩子,并且根据孩子的表现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
2024年度虞永平学前教育学课件
实践案例分享
例如,在数学活动中,可以设计“小猫钓鱼”的游戏,让幼儿通过钓鱼的方式感知数量关系和数的概念;在语言 活动中,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这些实 践案例证明了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24/2/3
14
04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6
02
儿童发展与教育原则
2024/2/3
7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
01
02
03
04
生理发展
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 顺序和速度,以及生理机能的
变化。
认知发展
儿童感知、注意、记忆、思维 、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
展。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儿童情绪情感的表达、调控及 与他人的交往、互动能力的发
展。
个性发展
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园本培训,针对教师实际需求设计培训课程,确保培训效果。
2024/2/3
21
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及激励机制
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应明确发展目标、 阶段任务和具体措施,引导教师有计 划地进行自我提升。
幼儿园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 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教师缓解工作 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 方面,如设立奖励制度、提供晋升机 会、给予荣誉称号等,以激发教师的 积极性和创造力。
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幼 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 学习效果和兴趣。
探究式教学法
引导幼儿通过自主观察、操作和实 验等方式探究知识,培养幼儿的探 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024/2/3
13
游戏化教学理念及实践案例分享
游戏化教学理念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承德路幼儿园方正丽卢暑珠一、研究的背景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游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游戏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确定游戏在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自从课程游戏化提出后,教育局对幼儿园课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强调全面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注重游戏的协调融合,充分体现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实现游戏与教育的高度结合。
为幼儿智力发育与思维开发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同时,也为每位幼儿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促使幼儿的个性与能力和谐发展,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活思维。
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对于游戏化的教学机制与策略探索还远远不够。
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模式的研究。
其包括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游戏以及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幼儿的发展.把课程游戏化当做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及需要。
我园是一所以“民间游戏"为特色的幼儿园,多年来一直注重游戏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民间游戏的收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等方面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幼儿园有不少老师在多年的幼儿游戏活动组织形成各自个性化的教育特征和教学风格,部分教师在市级教学评优和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户外自主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环境创设支持性策略
户外自主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环境创设支持性策略摘要:现如今,幼儿园的建设在加快发展,户外自主游戏是儿童在户外自然场域中,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需求自然发生的,能带给幼儿快乐体验的自主活动,可以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表象,创造性地反映生活,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幼儿的游戏扩展至户外自然生态场域,充分利用自然物,引发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然生成,充分彰显自然性,可以让幼儿的游戏更为开放、自主,呈现多元创造性空间,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扩展幼儿创造思维,丰富幼儿想象力。
关键词:户外自主游戏;幼儿深度学习;环境创设支持性;策略引言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频繁地使用游戏教学环节。
当前幼儿园逐渐开始关注的热点内容就是户外自主游戏。
每个幼儿园都开始不断地摸索和运用户外自主游戏。
这样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幼儿逐渐地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知识掌握的水平、社交能力以及思维创造的多种优点。
当前,已经逐渐地开始广泛地应用户外自主游戏。
1重要性深度学习是幼儿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以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探究、理解的学习方式,同时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高级思维的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过渡,让孩子获得有意义的学习成长过程。
深度学习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在游戏中深度学习、向高阶思维发展、构建新体验的重要学习途径。
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创设适当的自主游戏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主动获得新的体验,探索周围的环境和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新的环境中。
这对儿童更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目标意识,在儿童游戏中寻找新的教育增长点,学会有目的地观察,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有效促进儿童深度学习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户外自主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环境创设支持性策略2.1自然深化情节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的不同,儿童对角色的认知和感受也不同。
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研究PPT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9月) 1、收集资料,学习并理解相关理论,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 。 2、课题组教师进行开展课程游戏化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探讨。 3、电脑制定研究方案和具体计划。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内容选编(电脑打印稿) 朱 红 李 菊 邹 萍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0月-12月) 实践研究方案,注意积累、收集资料 幼儿课程游戏化活动内容精选(电脑打印稿) 朱 红 李 菊 邹 萍 李梦玉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月--7月) 1、做好阶段小结工作,观察调整研究计划 2、举行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 区域展示: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区域观摩评比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 看到了孩子的快乐、教师的进步,我们的孩子会创造了,会 求知了,会学习了。我们也结合本园实际,依据幼儿发展特 点,分大、中、小班构建了一系列的幼儿活动设计,并对幼 儿开展游戏进行了归纳,实施课程游戏化。 1、预期研究成果:小、中、大年龄段课程游戏化调查报 告。 2、阶段成果:农村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分大、中、小 年级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化课程。 3、最终成果:全面开展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让幼儿 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
二、 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1、课程的内涵: “玩中学,学中玩”是游戏化课程理念的概括,其内涵有三: (1)教育中体现为“寓教于乐”。一切能引发幼儿愉悦探究的实验、 操作、交流、娱乐等自主活动的内容与行为都属于游戏化课程的范畴。 (2)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途径。 (3)将玩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我们开展生活化、游戏化的农村幼儿园课题研究,就是要改变现行新教材的 幼儿生活经验的倾向。课程游戏化是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 题,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相当的明确。 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作用、内聚作用。 通过课程游戏化的生成实施,为教师创设一个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研究 环境,引发教师善于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教学素材。在发掘乡土课程资源,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幼儿发展需要的主题,为各个主题实施也提供 了丰富的教学材料。
学习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有感
学习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有感近期,我学些了虞永平教授对于课程游戏化的一系列看法,这让我对课程、游戏以及课程游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课程游戏化是我省从全面提高少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少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一开始,我经常诱惑,课程游戏化是什么从前仿佛未曾听闻,此刻也没有看法。
经过对虞永平教授有关文章的拜读,此刻也总算有所利润。
第一,我认识到课程游戏化的企图是提高少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打破口,是为了让少儿园课程更切近少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易学习特色,更切近少儿的生活,更切近少儿的兴趣和需要。
课程游戏化不是少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独一的路径,课程生活化、课程经验化、课程过程化、课程情境化等也是可选择的路径,但课程游戏化更合适目前广大少儿园教师的认知水平。
那课程游戏化的本质终究是什么我想并不是是让我们用游戏去代替其余课程活动,也不是把全部的活动都以游戏的形式展开。
游戏的精神应当是:自由的、自主的、创建的、欢乐的。
我们应当在保证少儿的基本游戏活动的同时,可以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浸透到课程活动中,包含少儿的一日生活、集体教课活动、地区活动等等。
我们经常说每个少儿心中都有颗游戏的种子,游戏也是最受少儿喜欢的形式。
假如能将课程游戏化,势必使得课程更为丰富、饱满、风趣,也可能更切近少儿的心里,更促进他们投入到活动中,进而激发少儿的兴趣。
《3-6 岁小孩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理解少儿的学习方式和特色。
少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平时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爱游戏和生活的独到价值,创建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知足少儿经过直接感知、本质操作和亲自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孩子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经验的过程,是孩子本质上的学习过程。
教与学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但要重视的应当是孩子的学习过程,少儿参加的研究、操作、交往、体验、表达都是少儿在学习过程中亲自经历的过程,这些过程不是一味地听任少儿去玩,去过分的自由甚至是放纵的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而是合时地、有度地进行,这就是经验指向。
虞永平:学习游戏化
虞永平:学习游戏化虞永平是一位教育创新家和研究游戏化专家。
他以其对游戏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而闻名,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趣而有效的研究方式。
游戏化教育的定义虞永平将游戏化教育定义为将游戏元素和原则应用于教育环境中的过程。
通过将教学与游戏结合,学生能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研究目标。
游戏化教育的优势虞永平认为,游戏化教育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首先,游戏化教育提供了一个积极和有趣的研究环境。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娱乐和激励的方式,因此通过将游戏元素引入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游戏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沉浸感。
通过与游戏互动,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游戏化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许多游戏都包含竞技和合作的要素,这样学生可以在游戏中竞争、协作,培养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虞永平还指出,游戏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并通过思考、实践和尝试来找到解决方案,这种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化教育的实践方法虞永平提出了一些游戏化教育的实践方法,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目标的游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这些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设计。
其次,教师可以在游戏化教学中引入竞争和合作要素。
通过竞争,学生可以互相鼓励,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虞永平提倡在游戏化教学中使用即时反馈和奖励机制,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游戏之外进行延伸研究,例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讨论和分享游戏经验等。
游戏化教育的前景虞永平对游戏化教育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他相信,游戏化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虞永平在推广游戏化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要求
推荐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要求展开全文在之前的推文中,园园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虞永平教授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分享,从学习幼儿园课程园本化过程、理解幼儿园课程、学习改造和完善课程方案,到之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游戏化意图、游戏化的本质意义、课程游戏化的需要等。
今天,让我们最后跟着虞永平教授的分享,一起学习课程游戏化中有哪些基本要素?什么是我们最核心的追求?在游戏化课程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评价标准呢?游戏的基本要素空间和兴趣是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必须关注的两个要素。
空间要素,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象的情境,要有分工可以分担和扮演角色,有材料可以让孩子去自由的表现角色的行为,有规则的、能够协调不同角色的行为,孩子之间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处理他们的问题。
还一个就是有兴趣,他可以持续发展情节和行为,孩子可以自由地去创造,去发展他们的情节。
有的幼儿园经常表演活动,为什么表演后来孩子没兴趣了呢,因为老师让别的小朋友看着,不对的话就纠正他们。
一个剧目表演到最后孩子们觉得没劲了,里面增加台词增加动作的这是允许的,只有这样孩子的表演才有利于发挥他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刚说了一句和台词不一样的就有人去纠正他就没意思了,要给他空间和想象。
高水平游戏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无论是十五分钟还是一个小时,孩子们都能高度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时间不是关键,投入、专注的高度参与才是关键。
如何才能做到投入、专注?幼儿感兴趣,适合他。
儿童相互分配角色,在游戏中扮演合适的角色,是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不是每次都是老师去分配角色,即使有存在异议,也不会出现行为问题,不会出现相互之间殴打、辱骂这些行为问题。
儿童可以通过协商和妥协去解决问题,协商的过程通常都是时间短,并且能达成一致。
幼儿协商不来怎么办?两个人站在那里,是不合适的。
我们希望孩子协商的时间也可以长一点,逐步缩短,最后可以很快达成一致。
我们要避免老师做“法官”,跟幼儿说这个不合适,这没有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能力。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虞永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让幼儿园课程有趣一点
有趣的学习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 规律和学习特点,要研究儿童,努力使 活动游戏化、趣味化
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儿童能获得新经验, 能面临问题和挑战,能动员多种感官, 能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
儿童的有趣、有效的学习与教师的体力 消耗不一定成正比,但与教师的脑力消 耗一定成正比
不能把学习和玩绝对地对立起来,玩和 学习是相互关联的,因时间、情境及材 料这种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过多介入的游戏难以落实游戏精神 ,难以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
游戏、课程与儿童发展
Johnson(1999):自由游戏或自发游 戏期间经常生成课程。幼儿园的游戏几 乎与课程是同义语。老师们安排空间、 时间和材料,以让儿童能积极地参与游 戏,从而获得对每一位儿童都有益的经 历和活动。它的目的是在自然性的环境 下为全体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游戏既 是一种学习媒介,也是一种适合于发展 的实践。
(六)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通过项 目建设,丰富课程游戏化的途径与方 式,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 、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 断改善能力等,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 的教师团队,普遍提升幼儿园课程游 戏化实施水平。
再谈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虞永平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课程改革项目,更是一个质量工程,也是推进《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落实的重要举措。
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另搞一套课程体系,不是倡导课程的一统化,而是对现有课程的优化和完善,是倡导《指南》理念指导下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化。
项目不是要把所有项目幼儿园规范在一条线上来,而是鼓励不同的幼儿园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朝着《指南》指引的方向,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扇面。
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的精神理解不断深入,各项工作落实逐步到位,大部分项目园呈现了积极向上的面貌,一些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改变,尤其是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过于强调集体教学、过于在意教师用书、过于在意一致化行动等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课程游戏化项目稳步推进。
更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全面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形成了改革创新的良好局面。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幼儿园对《指南》学习不够深入,对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不够明晰,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要求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
在此我想重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仅仅围绕这些基本要求,结合自己幼儿园课程的实际,尤其是结合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
一、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课程游戏化的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园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与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一致的,也是陈鹤琴等老一辈教育先驱倡导的。
项目建设幼儿园要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学习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学习世界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新进展和新动向,根据自己的实际,切实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身体力行。
虞永平教授对于“课程游戏化”的四点建议
虞永平教授对于“课程游戏化”的四点建议近期,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申报答辩现场,对于一些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言论和实践做法,以及一些冠名“课程游戏化”的会议和活动提出的观点,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接受专访时表示,课程游戏化是践行科学理念的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很多幼儿园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不少县区全面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
但在实践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课程改革不能跑偏了。
问题一:创设环境到底为了什么?记者: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推进,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园,虽然不是项目园,也在学习一些改革做法,如改造室内外环境,重视资源的利用,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是否适宜,却说不清楚,这种现象您怎么看?虞永平: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是课程游戏化绕不开的坎。
课程游戏化不只是关注班上有没有区域,场地有没有活动,课程资源有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
这些只是课程游戏化的外在条件,没有理念支撑的外在条件很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产生持续的和有效的活动,更不能转化为儿童的经验和发展。
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要有目标意识,项目的目标不只是环境改造,更核心的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落实和儿童的发展。
站在这个高度上,我们才能去检验和衡量自己的课程改革是否到位,环境创设是否到位,活动组织是否到位。
不能为了环境而去创设环境,考虑了儿童需要和兴趣的环境就不会百园一面,就能融入当地的条件和资源,就能落实《指南》的理念和目标。
观念的转变有一个过程,有些幼儿园跟着别的幼儿园改造了环境,虽然观念上没有完全转化,但从孩子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上看到了课程游戏化带来的改变,我们期待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
问题二:老师没讲就是儿童没学?记者:一些幼儿园虽然在倡导课程游戏化,但是教师却仍然放不下讲解和说理,经常不恰当地介入干扰孩子的游戏,唯恐孩子不会,原因何在?虞永平:儿童的发展是衡量课程游戏化的根本,儿童的发展源于儿童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而是要全面推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质量提高的工程1.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向前推进。
以往我们相当多的幼儿园习惯于用现成的课程方案,课程建设工作没有纳入幼儿园工作日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意味着我们不能拿一个买来的本子教到底,而是要进行适合园本化的改造。
2.同时是一个质量提升工程。
课程游戏化与指南不冲突,就是落实指南的一项工作。
3.是一个综合进程,比较复杂,不是改改教案就完了。
综合性表现在是课程建设工程,强调适宜性,每个幼儿园都要进行课程改造和完善,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根本问题。
大家都在重新设立目标,课程目标需要根据现实现实状况,分解指南目标,寻找相应的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实现游戏化。
课程观念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的课程实践也是一个优化过程,观念形成和实践是同时进行的。
幼儿园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直接决定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成效。
要在这上面下功夫,这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需要持续进行的。
让环境更适合孩子,都能转化为孩子的经验,促进孩子的发展。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现在,制约我们的可能不是资源,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
如果没有伴随课程游戏化进行的教师专业培训,那么就很难完成。
不仅仅是做课程方案,更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自身发展。
是一个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衡量指标是孩子的发展。
课程方案的改造,资源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努力,促进幼儿发展。
六个支架包括了这些内容,不是改方案,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目标。
对于前一阶段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确定了未来项目工作的重点:帮扶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在实施中有哪些重要问题要强调和解决,方案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因园治宜的。
目标1.学会观察儿童,不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规定。
这项工作复杂,不是一次两次培训就能掌握的。
观察是为了理解孩子,解读孩子,并且根据孩子的表现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
教师感觉不能把握的原因是:教师往往不能把孩子的典型行为和指南联结,对指南的把握和分解不足,指南里的一条目标,有时能分解出好几条典型行为特征,要观察更要深度学习指南,把握目标和行为特征。
要有观察的意识,掌握观察的方法。
观察是教师每日的重要工作。
教师和孩子要有效互动,不是时时刻刻都要互动,观察也是一种隐形互动。
教师往往没有找到互动的合理理由。
根据观察,科学解读与理解儿童行为,科学评价儿童的发展,创造适宜的驾驭环境和条件。
经过观察,是可以理解孩子行为的,知道他们的兴趣取向,需要。
是我们做出教育判断的前提。
我们的反思是基于实践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升反思意识。
要求:观察幼儿活动过程,用便捷的方式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学习特点与过程。
不用那么多文字,可以用表格和符号等简洁的方法。
可以用照片结合文字进行记录和分析。
仅有素材是不够的,素材需要被整理。
持续捕捉并记录个体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解读并发现儿童自身某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尝试对儿童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回应。
教研活动要来自于实施,可以来自与记忆或观察记录,而不是空谈。
教研活动要为改进教学服务。
其实讨论观察记录,在教研活动中一起学习抓住基本事实,进行练习。
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不断改进我们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2.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改造现行课程方案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造使之园本化。
园本化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适合本园孩子的需要。
要发现原有课程方案里的不足,教师要有基本的反思能力和对照能力,将幼儿当前表现和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对照。
基于幼儿学习和发展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并作出适宜性调整。
如果能找到不对称,就能有效地进行调整。
课程要建立在本园孩子的现实生活之上。
关注游戏和生活队幼儿发展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融进多样化的材料,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确立适宜目标。
课程是动态的,现有的固定文本一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宜。
审议和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给予幼儿更多自发活动机会,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生活等各类活动科学组合的一日后活动流程,避免无序化、随意化和单一化。
例如各个幼儿园都在保证绿地面积,但是绿地变成了绿篱,孩子进不去,仅仅有观赏价值,是为成人服务而不是为孩子。
环境中要有获得经验的机会,它不是操场,而是孩子日常活动的场地。
很多幼儿园在减少水泥地,让孩子更有兴趣在户外活动,内容更多样,时间更充分。
审议和优化室内外环境。
教师要因地制宜。
资源要分层,教室内的资源不分层,一次性投放,并不能供给幼儿丰富的经验。
注意课程内的丰富性和重复性。
有些地方活动很多,但是目标重复。
亲近大自然是目标,但是大自然在哪里,大自然包括哪些?要把目标落实到内容。
资源不仅用于储备,要落实到运用,如何用何时用,如何搭配。
例如一个农村幼儿园,当地利用山上的树枝,孩子玩的蛮好。
当孩子举着树枝跑来跑去目的在哪里?除了安全隐患之外,孩子不拿树枝也可以跑,负重不用拿树枝,所以缺乏辅助资源,就很难提升和扩展经验。
提供了绳子,孩子就能用树枝搭很大的房子。
要有工具性材料、粘合性材料,这样孩子才能再基本材料之上展开丰富的活动。
辅助材料的提供,是活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性。
审议和优化活动的指导策略。
注重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投入性、创造性。
投入是一种我们期待的重要状态。
如何让孩子投入,很重要的是老师的策略。
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3.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关注生活是重要的教育理念。
关注幼儿的生活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从书目的知识转向孩子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
生活及多样化的活动,才是儿童不断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要充分理解纲要、指南中的生活意识,理解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能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
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通过观察发现契机,利用契机生成课程,实现教育目的。
生活才有了教育的价值。
一日生活中的很多很多都属于教育的价值实现。
寻找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契机。
使生活活动不仅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求,而且能够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对幼儿在园生活的环境进行分析,以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审视、完善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为幼儿提供安全、稳定、有序的一日生活环境。
深度研究幼儿园生活环境,不是随意创设,是变动的。
孩子的生活环境与幼儿当前的需要和行动有关。
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活动的需求出发,加强对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在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鼓励价值积极配合和支持幼儿园课程资源收集和利用的活动。
鼓励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孩子获得动手体验的机会。
让孩子能投入到生活中去。
在张雪门、陈鹤琴的论著中发现中国道路和中国自信。
1、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过程。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实现的,要根据需要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方式进行。
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不同的活动形式对孩子有不同的发展价值,要根据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不要鼓励进行。
重点是打破集体教学为主的活动形式,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确保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合理开展各类有喜欢的。
将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支持幼儿建构、探索、阅读等活动。
要鼓励幼儿自发的有喜欢的。
注重以幼儿自己的经验发生的游戏,游戏的场景、情节、角色、材料的使用、规则等由幼儿自己决定。
观察幼儿在自发游戏中获得的经验。
不要用单一领域经验来观察幼儿的游戏。
2、和家庭建立双向互惠的关系家长的认识需要转变,要引导家长认识指南、理解指南。
明确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尊重平等合作为基本原则。
了解当代父母的真实需求,主动发起对话,谋求家园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一致性。
运用多少渠道分享幼儿在园及在家的发展状况,实现信息互通和措施同质。
创设多种机会让父母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和实施中。
有的幼儿园开发家长志愿者工作,加强家园沟通,要研究如何加强家长志愿者的作用。
网络平台不仅仅要向家长发指令,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沟通,形成共同策略,要围绕指南的基本精神,通过网络平台让老师和孩子共同理解指南。
让家长知道社会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些信息明显是愚弄家长、损害孩子的发展。
教师要树立指南的地位,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学指南。
指南是家园合作的基础。
前提是教师对指南要深度理解。
指南颁布四周年了,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
请家长参与课程审议工作,提供资源,理解课程目标。
这些任务不是额外的任务,是教育厅原有任务的深化和具体化。
是落实指南、实现教育厅课程改革目标的具体行动。
王海英儿童本位的区域环境设计与教师支持策略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研究,是政策、投入等研究。
但是为了达成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我们也在做七个方面的政策支持研究。
同时关注同伴小团体和学习过程。
课程游戏化如何支持儿童本位思想的实现,树立儿童主体地位。
环境创设不是一个最终目标,而是更新改变师生关系,更新课程文化。
核心词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儿童本位的环境到底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会出现什么障碍。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反儿童表现在反儿童的成人中心的大环境下,如何认识区域环境的儿童本位立场。
用儿童本位的眼镜如何透视幼儿园环境:1环境创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吗?2、环境设计邀请幼儿的参与吗?3、环境布置支持幼儿的需要吗?4、环境评价追踪幼儿的反应吗?作为环境的主人,不仅要享用环境,更要参与创意设计和实施。
我们要把创意表征出来,进行布置,满足幼儿的需要。
以成人为本位表征出来的环境并不一定适合儿童的需要。
教师对环境什么时候做加法做减法,很多时候并没有去聆听儿童主张。
A谁的环境?教师-模板-儿童,教师一手创意出来的环境,认为符合孩子需要的环境,区域标记:谁的创意,谁的审美?谁的设计?谁的需要?用孩子的第一反应来观看环境。
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文字,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图片的色彩造型细节。
进行环境评价时,关注孩子的图像眼睛,而不是文字。
图像呈现的过程中,是不是唤起孩子的积极参与的经验。
为什么不能邀请孩子参与区域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教师和孩子一起进行环境的创设,反应儿童审美,儿童创意,例如这个森林墙壁的创设,隐藏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和创造。
孩子在这里看到、想象了很多,有很多孩子自己的故事。
孩子在创作过程中实现“我们”感,实现对环境的认同。
从儿童生活中来,由儿童参与。
这样的环境让孩子有更加深刻的认同感、依恋感,产生自我效能感。
孩子不是现成环境的享用者。
在我们的探索过程中,如何理解儿童本位的环境?幼儿喜欢的,满足幼儿各种需要的,符合身心发展特点的……这些过于笼统,需要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