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合集下载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传和地极移动。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

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地方时间差异,不同经度的地点有不同的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4)地球的形状形成椭球体;(5)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发生变化;(6)形成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地球公转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称为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

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

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

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地球自转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同时,地球运动时,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轨道面(黄赤交角),这影响着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法制度和计时制度。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一)地球表面是太阳辐射和太阳能转化的主要场所。

(二)地球表面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两相或三相界面。

(三)地球表面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以及各种地貌形态。

(四)地球表层具有复杂的、高速度和高强度的物质、能量交换、转化和循环过程。

(五)地球表层存在着复杂的强烈的内部分异过程。

(六)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使地壳发生变位与变形的机械运动,经常涉及更深的构造圈。

(一)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构造运动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二)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1.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2. 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升降运动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一)水平构造丹霞地貌(二)倾斜构造单面山(三)褶皱构造背斜、向斜(四)断裂构造节理、断层第四节火山与地震一、火山(一)火山的类型与分布1. 火山类型一一是裂隙式喷发,多在大洋中,是海底扩张的原因之一; 二是中心式或管状喷发,三种,1夏威夷型或宁静式;之喷发熔岩没有火山碎屑;2培雷型或爆炸式。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清华中学地理组闫晓霞一、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弄清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2、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义;;3、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以及时区的划分,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4、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原因和偏移规律;并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过程与方法:1、通过惯性十字坐标和球面曲线坐标差异图,探究得出沿地表水平方向运动物体发生偏移的原因及规律2、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认识晨线、昏线,并尝试画出地球侧视图与基地俯视图中的晨昏线。

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读昼、夜半球图,得出地球自转形成经度时差并用此图说明相关问题,从而初步掌握用图形辅助空间思维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感受探索自然规律的乐趣。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1、昼夜交替2、地方时和区时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以及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特点与判断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判断四、教学方法1、利用教具地球仪演示,让学生来理解昼与夜的形成、昼夜交替以及地方时的产生。

2、充分运用课本插图、板图,运用导学法和分析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晨昏线的特点、时区的划分以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3、用综合分析、归纳推导,将课文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

五、课型新课六、课时两课时七、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为什么20XX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通用12篇)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通用12篇)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通用12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同学的探究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同学猎取学习学问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首先,要让同学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

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

然后,引导同学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最终,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教学建议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

要求同学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把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削减的规律。

最终,老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建议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缘由。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同学观看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消失,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老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同学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建议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教学课件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教学课件

2、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自转
昼夜温差不 至于过大
有利于生命有机 体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人类作息
3、晨昏线
(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 昼半球
夜半球
(2)晨/昏线判断
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 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动动手
实验准备:投影仪、地球仪
实验过程: 打开投影仪,让光线水平照 射地球仪,调整地球仪的位 置,让地球仪完全处于投影 仪的光照之中。逆时针转动 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 变化。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成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只能照亮地 球表面的一半
(2)对水流的影响
知识体系 昼夜交替
原因 周期 晨昏线
自转的 意义
时差
地方时 区时 日期变更线
地转偏向力
课堂练习
1 当太阳直射在120ºE经线上,121ºE 的地方
时是( B)
A. 12时
B. 12时4分
C. 11时56分 D. 12时15分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 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 (西五区区时)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 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回 答以下两题。
规律: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
难点
地方时的计算 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利用经度差,确定时差(经度差:同号 相减,异号相加)(时差=经度差÷15〫 /h)或者(时差=经度差×4分钟/1〫)
小试牛刀
已知 120˚E 地方时为 7日 22:00,求125˚E 和165˚E 的地方时?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自转及其意义地球绕地轴进行自西向东的旋转称为地球自转。

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观察,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为1日,但对于不同的参照物,1日的时长略有差别。

若以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1日时长为23时56分4秒,称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内地球绕地轴旋转360度。

若以太阳为参照点,1日时长为24时,称太阳日,也是我们在地球上感受到的一天变化。

一个太阳日内,地球绕地轴旋转略大于360度(即360°59′)。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太阳日)。

地球的自转将造成昼夜更替,形成“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形成地方时和时差。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同一纬度位置较东的地区能较早看到太阳的升起。

而各地的时刻又要参照太阳的位置,因此同一时刻经度不同的地区时刻不同,而地方时就是指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为了解决地方时不同带来的不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将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同时,人们还设定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日界线,与180度经线大致重合,但并非完全重合),用来作为日期的分界线。

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和西侧的东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上东十二区要比西十二区早一天,东十二区是世界上时间最早的地方。

二、地球公转及其意义地球按其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

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共365天6时9分10秒。

而我们常用的周期是回归年(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北回归线的间隔),共365天5时48分46秒。

由于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间存在23°26′的黄赤交角,因此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发生变化,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它对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因此本节知识是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由于地球运动具有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空间智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景——设疑——探究——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演示,画图等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生动化。

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已初步具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故在教学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分组讨论,进行有效教学。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的'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2.理解晨昏线的地理意义3.学会晨昏线的判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地理实验的探究以及相互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汇报探究成果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

计算公式:
未知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 经度差 × 4分钟/1°
东加西减 经度差 同减异加
±
时区和区时:
180
o
172.5oW
15 W 22.5 W o 7.5 Wo Nhomakorabeao
0o
7.5 E
o
15 E
o
22.5 E
o
120 E
o
172.5 E
o 180 o
西 十 二 区
西 一 区
中 时 区
东 一 区
东 八 区
时间东加西减
东 十 二 区
区时计算公式:
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时区差 练习:
25°E
4:00 A =?
±
东加西减 同减异加
105°E B(区时9:00)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1.日界线大致与180度经 线一致。 2.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 应减一天 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 应加一天
东 十 二 区
A.12月4时 B.12月23时 C.11日20时 D.13月20时 )
2、当“神六”升空之际,全球处于10月12日的经度范围是 ( A
A.15°W向东至180° C.15°E向东至180°
B.15°W向西至180° D.0°向东至180°
GM17培养基 /shiji/peiyangji/M210-03.html GM17培养基
西 十 二 区
172.5°E
180° 172.5°W
2005年10月12日9:00(北京时间),“神州”六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驶向浩瀚的宇宙空间。 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神州”六号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增强了中华民族 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为之欢欣 鼓舞。老张在美国纽约(西五区)观看“神六” 发射的现象直播,此时当地时间是( C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3篇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3篇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1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

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课型是新课。

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

说教材: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何突破难点成了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学生已习得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

2.能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3.能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

2.通过自己绘制时区分布图,学会寻找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3.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清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学会从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虽然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借用李家清教授论文里的句子)。

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地方时。

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由于受年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

(临时改为:对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区分不好。

以致出错。

)(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与“早”的概念容易混淆。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啥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啥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啥主要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本身以地轴为旋转轴中心旋转。

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分为恒星日、太阳日和太阴日,其真正周期是一恒星日;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公转是地球以太阳为中心进行绕转。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轨道,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会发生变化,地球于每年 1 月初经过近日点,7 月初经过远日点;地球公转的周期由于参考点不同分为恒星年和回归年,其真正周期是恒星年;太阳公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与线速度,日地距离变化造成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的变化,地球离太阳近时,受太阳的引力大,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快,远离太阳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变慢。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交替与时差、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个自然带的划分等。

解读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要着重要意义。

本条要求中的行为动词用“说明”,表明对本条要求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

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进行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

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的自转和绕日的公转,并且对运动做了简化处理,如地球的公转就是围绕太阳的运转,教师在教学中不用详细讲述。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真运动和视运动的不同,要加以区别。

一般在讲运动规律的时候参照真运动,如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讲人们看到的一些运动现象的时候参照视运动,如人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转偏向 3、地方时
一、昼夜交替
1、昼夜形成条件: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 的球体
2、昼夜交替意义:制约人类生活起居; 维持地表温度稳定
3、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读 昏线
晨昏圈
夜半球
昼半球
N
晨线
晨线
自转方向
昏线
晨线
S
同一纬度 昼夜长短相同 昏线
南温带
南寒带 (长冬无夏)
有极昼极夜
23°26′N 无极昼极夜
23°26′S
有极昼极夜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昼夜长短
高度变化
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太阳高度、正午、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12:00)
正午太 阳高度
西
太阳高度



[问题]
1.在图中指出正午太阳的位置。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2.图中哪几个点位于晨昏线上?在这几个点上的太阳高度各是多少?
往北白昼越长 往北白昼越短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短 往南白昼越长
日期
3月21日至6月22日 6月22日至9月23日 9月23日至12月22日 12月22日至3月21日
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赤道上的 昼夜情况
昼渐长 夜渐短
[知识结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



地轴倾向不变
的 回

教学设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设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地转偏向等概念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并能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1、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2、掌握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及地方时、时区和区时之间的有关换算3、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1.5课时教学方法:PPT,课堂讨论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关系2、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昼夜交替由太阳直射点引入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地球,半个地球被照射到半个地球照射不到介绍昼半球、夜半球。

1、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结论:恒星日23h56'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恒星日总是比真太阳日要短一些。

这是因为地球离恒星非常遥远,远到从恒星上看来,地球似乎是不动的,地球的公转轨道相对于如此遥远的距离已变作一个点了。

从这些遥远天体来的光线是平行的,无论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哪一点,某地子午面两次对向某星的时间间隔都没有变化。

比较起来,太阳离地球却近多了,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自西向东移动,一昼夜差不多移动1度。

对于某地子午面来说,当完成一个恒星日后,由于太阳已经移动,地球自转也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必须再转过一个角度,太阳才再次过这个子午面,既完成了一个太阳日。

二、地方时1、经线和纬线的介绍2、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参考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选3篇)

参考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选3篇)

参考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选3篇)参考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篇1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了解昼夜交替的缘由及其意义,地方时、区时的应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及其意义。

2、同学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缘由及其规律,四季及五带的划分。

3、通过让同学分析缘由、总结规律、验证结论等培育各种力量。

4、通过对地球运动的主要地理意义的学习,使同学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两节教材内容阐述了地球运动的主要地理意义。

与老教材相比,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被表述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被表述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这样做更具科学性,由于无论是昼夜交替或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等等,都不是单纯的自转或公转的结果,而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合结果。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讲了三个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与老教材相比,少了“对地球外形的影响”。

这反映出新教材重视“有用性”的意图。

由于与前三个意义比较,后者的有用性明显偏低。

在叙述“昼夜交替”时,新教材增补了用太阳高度来描述各地的昼夜状态,使“昼夜”与“太阳高度”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昼夜状态的说明,也有利于同学对太阳高度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对于“时间”,新教材增加了不少内容,充分体现了“应用性”特点。

教材首先明确了地方时的概念,接着指出访用地方时的缺陷,从而自然引出“区时”,最终介绍了各国的一些特殊计时的方法,使同学全面了解“区时”的使用,以适应社会。

而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则删除了理论分析,只介绍偏转规律,这完全符合高一同学的认知规律。

对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避开了泛泛而谈,增加了“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的实例,更加贴近生活。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从大的方面看,增加了“五带的划分”,这是地球表面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内容特别重要,且放在这里也比较自然。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新老教材无大的差别。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面。
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球运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影响蒸发、降水和径流 等环节。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 和蒸发量。
纬度差异
不同纬度地区的温度和风速差异,影响水循环的 各个环节。
水资源分布及利用
分布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水 资源量差异较大。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由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降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具有突 发性和破坏性。
地球运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震活动与板块运动
01
地震活动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地震活动
的主要驱动力。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02
地球运动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又与自然灾害的
发生密切相关。
地形地貌与自然灾害
地球形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大气环流和气 候分布产生影响,例如赤道地区温 度高、气压低,而两极地区温度低 、气压高。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昼夜交替与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分布产生 影响,进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大气环流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使大气在北半球 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天体系统的引力作用、辐射作用等对 地球的运动和形态产生影响,如潮汐 现象、地震等。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围绕太 阳公转,同时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0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
定义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 时间里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从 而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开课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开课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章:地球自转1.1 地球自转的概念解释地球自转的含义,即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现象。

强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 地球自转的周期说明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解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极地地区最慢。

1.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探讨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地转偏向力。

解释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的影响,即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

第二章:地球公转2.1 地球公转的概念解释地球公转的含义,即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强调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2.2 地球公转的周期说明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365天。

解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接近近日点时最快,接近远日点时最慢。

2.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探讨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即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变化。

解释地球公转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即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长短变化。

第三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1 地球运动与地球上物体运动的关系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地转偏向力和地球引力。

强调地球运动对航海、航空等交通运输的影响。

3.2 地球运动与昼夜更替的关系解释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产生。

强调地球公转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3.3 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解释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变化。

强调地球运动对农业生产、旅游业等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实例分析4.1 地球自转的实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

强调地球自转对航海、航空等交通运输的影响。

4.2 地球公转的实例分析分析地球公转对昼夜更替的影响,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强调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如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思考5.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总结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教学建议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

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导入新课〗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教学〗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

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方时的产生
1. 地方时 因地球自转,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要先见到日出。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就是地方时。
2. 时区和区时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24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叫区时.
3.特殊的计时方法
印度的半时区时间、朝鲜的东部时区时间、我国的北京时 间、美国的多时区时间(东部时间、中部时间、西部时间)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有阳光直射
热带Βιβλιοθήκη 无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无 极 昼 极 夜
有极昼极夜
1.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太阳直射点就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照射的点 B.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C. 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北京时间为12点 D. 地球表面,每一地区都有机会接受到太阳光线的直射
A. 不可能重合
B. 只有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
C. 每天都重合一次 D. 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才能重合
3.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其主要原因是: ( B )
A. 地球不停的自转
B.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C. 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66034′的夹角
D. 地球不停的公转
二、地方时的产生
沿CD向D运动,其方向向
南 偏移(南或北),发生上
M
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
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3)图中AB为 晨 线(晨或昏)。图中D点大约再过 11 小时日 落。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A
B
C
D
2.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改变气流和水流的方向
地表物体偏转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实际观察:漓江解放桥、雉山桥、虞山桥附近河段的情况?
7.某军舰在西经20°、南纬28°的海面上,沿经线方向发射导弹, 射程1000千米,导弹可能落在: ( A) D








昼夜长短 变化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
2. 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2)气候四季
春季:3、4、5月 秋季:9、10、11月
夏季:6、7、8月 冬季:12、1、2月
3.五带的划分
无阳光直射
北寒带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最长,北极圈内极昼 昼夜平分 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北半球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6月 22日
夏至
昼最长 夜最短
昼最短 夜最长
冬至
12月 22日
昼夜平分 秋分
9月23日
昼夜长短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总是从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_ 向 南北两侧 递减。
H=90º--|φ-δ|
桂林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春分、秋分日 H=90º-| 25°17′-0º|= 夏至日 H=90º-| 25°17′-23º26´|= 冬至日 H=90º-| 25°17′+23º26´ |=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 自转
地球 公转





夏至日时地球上哪些地区的正午太阳高 度可达最大值?(是北半球还是北回归线以 北?为什么?)冬至日呢?春秋分日呢?
太阳高度变化
H=90º--|φ-δ|
(H为正午太阳高度, 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
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同侧)取正值,冬半年(异侧)取 负值。)
北京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日 H=90º-|39º54´-0º|=50º06´ 夏至日 H=90º-|39º54´-23º26´|=73º32´ 冬至日 H=90º-|39º54´-(-23º26´)|=26º40´
(1)飞机飞行了___1_1____小时。
(2)内江市的经度为 _1_0_5_°___E_。 (3)飞机途经的国家有美国、__加__拿__大___、__俄__罗___斯__、__蒙___古____和
中国。
(4)如起飞时费城的区时为10月1日8时,那么降落时内江的时间
(北京时间)为__1_0_月__2_日___8_时_____。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夜晨 昼
半 球
昏 线
半 球
1. 地球的晨昏线
晨昏线 北极
南极 晨昏线
2. 太阳高度
3. 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太阳日)
N
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确的是: ( A )
A. 昼夜的更替 B. 昼和夜的形成
C. 四季的更替 D. 五带的形成
2.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B )
A. 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 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 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 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28°S 20°W
20°W
28°S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纬度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秋分 冬至
9月23日 12月22日
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经过5分
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CD )
A. 12月29日12时5分
B. 12月30日11时55分
C. 12月30日12时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5、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 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 四川省内江市(29.5°N)降落。回答:
1. 地方时 因地球自转,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要先见到日出。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就是地方时。
2. 时区和区时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24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叫区时.
特别注意:东十二区、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2. 当北纬40度的昼和夜等长时,说明正值的时期是( D ) A. 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C. 夏至日 D. 春分日或秋分日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
A
为0度,地方时为8点的点 M。 [延伸]10点、4点、2点呢?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