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网络学院)5-2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指导书林予松编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包含计算机应用、数据通信原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和管理等学科的前导课程。
基本要求:通过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章节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习指导*第一章概述4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发展过程和具体分类,掌握因特网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以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2学时理解物理层的相关概念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熟悉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理解数字传输系统和宽带接入技术,会利用香农定理进行计算。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6学时理解并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三个基本问题,点对点协议PPP以及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和以太网,掌握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第一章概述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以及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功能。
2、理解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掌握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原理及特点,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5、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以及利用率,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6、理解计算机网络五层协议体系结构参考模型,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相关概念。
二、本章重点、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2.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以及对等方式(P2P方式)的特点与区别;3.因特网核心部分中的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4.为什么要对网络进行分层;5.TCP/IP五层协议体系中各层的特点及功能;6.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等重要概念。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胡亮等编著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络(第⼆版)胡亮等编著第五章习题及答案复习指南:本章共有5.1-5.7七节内容,没有在考试之外的。
5.1-5.2,⽤时25min。
5.3-5.4,⽤时90min。
5.5,⽤时30min。
5.6,⽤时60min。
5.7,⽤时35min。
参考上课⽤时,可推测重点章节为5.3,5.4,5.6。
推荐看PPT。
5.5,5.7掌握概念。
5.1,5.2简单了解。
课后习题:5.1 通讯⼦⽹的最⾼层是哪⼀层?5.2 ⽹络层的两个主要功能是什么?5.3 在OSI模型中,⽹络层提供了哪两种服务?5.4 ⾯向连接的⽹络服务完成⼀次传输需要哪⼏个过程?5.5 说明⾯向连接的服务和⾯向⽆连接的服务的优缺点。
5.6 说明为什么在⽹络中各个结点对虚电路进⾏独⽴编号。
5.7 第三层交换机与传统的路由器相⽐有哪些优点?5.8 路由选择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5.9 什么是⾮适应性路由选择?什么是适应性路由选择?5.10 什么是拥塞?拥塞产⽣的原因是什么?拥塞对系统有什么影响?5.11 拥塞控制的⽅法有哪些?5.12 在流量控制中,如果采⽤数据报⽅式⼯作,容易产⽣什么样的死锁?如果采⽤虚电路的⽅式⼯作,容易产⽣什么样的死锁?5.13 常⽤的计算最短路径的⽅法有哪两种?5.14 ⽐较距离向量路由和链状状态路由?OSPF属于哪类路由协议?BGP协议属于哪类协议?习题参考答案:5.1 通讯⼦⽹的最⾼层是哪⼀层?⽹络层是通讯⼦⽹的最⾼层,也是主机和通讯⼦⽹的接⼝。
5.2 ⽹络层的两个主要功能是什么?交换和路由。
交换是在两个或者多个设备之间建⽴临时链接,使没有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两个或者多个设备之间能够通信。
路由是选择从⼀点到另⼀点发送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5.3 在OSI模型中,⽹络层提供了哪两种服务?OSI: ⾯向连接的⽹络服务(CONS)和⾯向⽆连接的⽹络服务(CLNS)。
TCP/IP: ⾯向⽆连接的⽹络服务(CLNS)。
5.4 ⾯向连接的⽹络服务完成⼀次传输需要哪⼏个过程?发送者发送⼀个连接请求包,接收者使⽤⼀个连接确认包进⾏确认,发送者传输数据,发送者发送⼀个连接终⽌请求包,接收者使⽤⼀个连接终⽌包进⾏确认。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五)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五)(总分:83.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6,分数:26.00)1.一个主机有两个IP地址,一个地址是192.168.11.25,另一个地址可能是______。
∙ A.192.168.11.0∙ B.192.168.11.26∙ C.192.168.13.25∙ D.192.168.11.24(分数:1.00)A.B.C. √D.解析:如果一个主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说明这个主机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逻辑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刻一个合法的IP地址只能分配给一个主机,否则就会引起IP地址的冲突。
IP地址192.168.11.25属于C类IP地址,所以A、B、D同属于一个逻辑网络,只有C的网络号不同,表示在不同的逻辑网络。
2.CIDR技术的作用是______。
∙ A.把小的网络汇聚成大的超网∙ B.把大的网络划分成小的子网∙ C.解决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D.由多个主机共享同一个网络地址(分数:1.00)A. √B.C.D.解析:CIDR是一种将网络归并的技术,CIDR技术的作用是把小的网络汇聚成大的超网。
3.CIDR地址块192.168.10.0/20所包含的IP地址范围是192.168.0.0~192.168.15.255。
与地址192.16.0.19/28同属于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______。
∙ A.192.16.0.17∙ B.192.16.0.31∙ C.192.16.0.15∙ D.192.16.0.14(分数:1.00)A. √B.C.D.解析:CIDR地址由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CIDR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
网络前缀的长度为20位,主机号为12位,因此192.168.0.0/20地址块中的地址数为212个。
其中,当主机号为全0时,取最小地址,即为192.168.0.0。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对电路交换,当t=s 时,链路建立;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C+(k-1)p/C+kd<s+x/C+kd 时,(k-1)p/C<s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p=√hx/(k-1)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 。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计算机网络(第5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Andrew 编著.ppt

谢谢你的观赏
2019-6-26 13
光纤的工作原理
低折射率 高折射率 (包层) (纤芯)
光线在纤芯中传输的方式是不断地全反射
谢谢你的观赏
2019-6-26 14
输入脉冲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输出脉冲
输入脉冲
谢谢你的观赏
单模光纤
P79定义
输出脉冲
2019-6-26 15
正交(orthogonal)。
谢谢你的观赏
2019-6-26 31
码片序列的正交关系
• 令向量 S 表示站 S 的码片向量,令 T 表示其他任何站的码 片向量。
• 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 S 和T 的规一化内积 (inner product)都是 0:
举例
S T
1 m
m i1
双绞线
卫星
光纤
同轴电缆
地面微波
海事 调幅 无线电 无线电
调频 移动 无线电 无线电
电视
波段
LF
谢谢你的观赏
MF HF VHF UHF SHF EHF THF
2019-6-26 16
2.3.1 电磁频谱(续)
• 用户喜欢光纤的原因(香农定理分析) • 三种扩频技术: 1、跳频扩频:每秒几百次速率变频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Andrew 编著
谢谢你的观赏
信息技术学院 主讲:吴晓刚 副教授 2015年9月·北校区
2019-6-26 1
第 2 章 物理层
谢谢你的观赏
2019-6-26 2
第 2 章 物理层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 无线传输 2.4 通信卫星 2.5 数字调制与多路复用 2.6 公共电话交换网络 2.7 移动电话系统 2.8 有线电视 2.9 本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1.数据通信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答:数据通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5个阶段:建立物理连接:建立通信线路的连接;建立逻辑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通信双方建立同步联系,相互核对地址;数据传输;传送通信数据;断开逻辑连接;双方通过通信控制信息确认此次通信结束;断开物理连接:通信结束,切断物理链接通道。
2.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数字信号。
答:数据(Data):传递(携带)信息的实体。
信息(Information):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信号(Signal):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3. 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有何不同?答:模拟通信系统是在模拟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需要经过调制和解调;数字通信系统是在数字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需要经过编码和解码。
4. 举出现实生活中单工及双工通信的例子答:单工是指数据单向传输,如无线电广播。
半双工是指数据可以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例如对讲机。
全双工是指数据可以双向同时传输,例如电话。
5.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信号直接在信道上传送。
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到几百MHz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6.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同步通信要求接收端与发送端在时间基准上一致,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
而异步通信时不要求接收端时钟和发送端时钟同步。
发送端发送完一个字节后,可经过任意长的时间间隔再发送下一个字节。
得同步通信的传输速率较异步通信更快,但系统需要在首发两端保持同步,因此一般比异步通信更为复杂。
同时,异步通信为使接收端正确识别数据,开销较大。
7. 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三种传输介质的特点?答:双绞线:组装密度高、节省空间,安装容易,平衡传输,抗干扰性一般,连接距离短,,价格便宜。
网络学院试题2答案

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_ 分数:_______________说明:共五类题型,填空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综合分析题,请你按照试题的序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纸上,答错、不答或答案不清晰的均为0分。
多选题少答、多答、不答或答案不清晰的均为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ISDN有两种接口,分别是BRI或者基本速率接口和PRI或者基群速率接口,分别对应的D通道的速率为16Kbps和64Kbps。
2. 传统以太网上使用的链路控制机制是CSMA/CD,它的全称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监测。
3. ADSL的全称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上行速率最大可达1 Mbps,下行速率最大可达8 Mbps,传输的媒介采用___电话线__。
4. IP地址192.168.0.1/255.255.255.252,请指出:该IP地址的网络地址为192.168.0.0,广播地址为192.168.0.3,可以作为主机配置的IP 为192.168.0.1和192.168.0.2,这种配置常常用于两台路由器之间点对点的互连。
5. 在网络的可靠性设计中,通常需要着重考虑三方面的因素,来构建网络的可靠运行。
它用户投资,设备或链路可靠性和关键业务可靠性。
6. 为了解决IPv4地址紧张,同时可以保护内部网络地址不为外部网络知晓的技术是:NAT 或者地址转换技术。
7. 在进行帧中继协议配置时,如果一台路由器和帧中继交换机相连,这台路由器应该被指定为 DTE 或者数据终端设备。
8. 在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中,链路层被定义成两个子层,分别是 LLC或者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 MAC或者媒体接入控制子层。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 CSMA/CD网络中,所有主机都可独占网络带宽(✗)2. 对于第三层交换技术:说它是路由器,因为它可操作在网络协议的第三层,是一种路由理解设备并可起到路由决定的作用;说它是交换机,是因为它的速度极快,几乎达到第二层交换的速度。
1-5-2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三)邮电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网址:
CHINANET 是中国最大的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它是 中国电信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于1995年5月正式 向社会开放。CHINANET 是Internet在中国的一部分,它采用 TCP/IP协议结构,通过高速数字专线与国际Internet相连。在国 内,CHINANET充分发挥国家公用网络的骨干作用与其它三大互联 网中国金桥信息网GB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和中国科技 网CSTNET互联,目前连接速度已超过100M。
您在使用中受益匪浅。
*Internet接入的服务。 CHINANET以现代化的中国电信为 基础,凡是电信网(分组网,DDN网,电话网)通达的城市均可
通过CHINANET接入Internet,享用Internet服务。 CHINANET的
服务包括:Internet接入服务,代为用户申请IP地址和域名, 出租路由器和配套传输设备,提供域名备份服务,技术服务和 应用培训。
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 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 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 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1989年9月,国家计委组织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 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
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目标是在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三个单位间建设高速互联网络, 以及建立一个超级计算中心。 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 (CASNET,连接了中关村地区三十多个研究所及三里河 中科院院部)、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和北京大学校 园网(PUNET)全部完成建设。
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注:网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网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 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网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其实是一台专用计算机,用来在互连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一般讨论的互连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互连网络。
5.3 试简单说明IP、ARP、RARP和ICMP协议的作用。
答:IP:网际协议,TCP/IP 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 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 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 地址。
ICMP: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 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 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 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 商业网络。
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 网络。
2021/3/10
因特网的意义
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 大的变革。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课件
邢芳 主讲
2021/3/10
1
江西财经大学 软件学院
大纲要求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二)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2.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3. ISO/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
(host)。
2021/3/10
请注意名词“结点”
“结点”的英文名词是 node。 虽然 node 有时也可译为“节点”,但这
是指像天线上的驻波的节点,这种节点 很像竹竿上的“节”。 在网络中的 node 的标准译名是“结点” 而不是“节点”。 但数据结构的树(tree)中的 node 应当译 为“节点”。
2021/3/10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 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 这里的 M 是 106。
2021/3/10
常见的错是混淆了两种速率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 (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课后答案

,
求D对p的导数,令其为零。解出
1-12从差错控制、时延和资源共享3个方面分析,分组交换为什么要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进行传输?
答:(1)若报文太大在传输中出现差错的概率大,并且一旦出现差错可能要重传整个报文,而划分为小的分组,该分组出现差错的概率减小了,并且一次仅需要重传一个分组。(2)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可以减小储存转发的时延。(3)太大的报文占用链路太长,不利于资源共享,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减小的资源共享的粒度,提高整个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例如如一台计算机在传输大的文件时,而另一台计算机通过同一链路可以上网浏览网页,而无需等待文件传输结束。
1-13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解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利用率
1-14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2)数据长度为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解答: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解答: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第二阶段——逐步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版)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版)第一章介绍1.1 网络基础概念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1.2 网络的分类1.1.3 互联网的概念与发展1.2 网络硬件与软件1.2.1 网络硬件设备1.2.2 网络软件技术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2.1 OSI参考模型2.1.1 OSI参考模型的介绍2.1.2 OSI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协议 2.2 TCP/IP参考模型2.2.1 TCP/IP参考模型的介绍2.2.2 TCP/IP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协议第三章网络传输技术3.1 数据传输基础3.1.1 数据的表示与编码3.1.2 数据传输的方式与介质3.2 传输控制协议(TCP)3.2.1 TCP的基本原理3.2.2 TCP的特性与可靠传输机制3.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3.3.1 UDP的基本原理3.3.2 UDP的特性与应用场景第四章网络互联与路由4.1 网络互连设备4.1.1 集线器4.1.2 交换机4.1.3 路由器4.2 路由选择与转发算法4.2.1 路由选择协议4.2.2 路由转发与数据包处理第五章网络安全与管理5.1 网络安全基础5.1.1 网络安全的发展和重要性 5.1.2 常见的网络威胁与攻击方式 5.2 网络安全策略与控制5.2.1 防火墙与安全策略5.2.2 入侵检测与防御5.3 网络管理与监控5.3.1 网络性能监控和故障排除 5.3.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第六章网络应用与服务6.1 网络应用基础6.1.1 HTTP协议及web应用6.1.2 电子邮件与邮件传输协议 6.2 网络服务与应用6.2.1 域名系统(DNS)6.2.2 文件传输协议(FTP)6.2.3 远程登录协议(SSH)第七章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7.1 无线网络基础7.1.1 无线网络的分类与特点7.1.2 无线接入技术7.2 移动通信技术7.2.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7.2.2 第二、三、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附件:本文档附带的相关资料、案例分析和练习题等内容,请查看附件部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5版)

习题10
01
11.1网络 安全的现状 与重要性
02
11.2防火 墙技术
03
11.3网络 加密技术
04
11.4数字 证书和数字 签名
06
11.6网络 防病毒技术来自0511.5入侵 检测技术
小结
11.7网络安全技术 的发展前景
习题11
12.1云计算及其发 展
12.2主流的云计算 技术
4 1.4计算机网
络的分类和拓 扑结构
5
1.5计算机网 络的应用
1.6三大网络介绍 1.7标准化组织
小结 习题1
01
2.1数据通 信的基本概 念
02
2.2传输介 质的主要特 性和应用
03
2.3无线通 信技术
04
2.4数据交 换技术
06
2.6数据编 码技术
05
2.5数据传 输技术
小结 2.7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5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技术
基础知识
应用
网络
第章
计算机
实验
第版
技术
章 技术
配置
网络
习题
结构
小结
计算机
网络
路由器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共13章,前12章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局域 网、网络互连技术、Internet基础知识、Internet接入技术、Internet的应用、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net、网 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以及云计算与物联网,最后1章为实验部分。为了让读者能够及时地检查学习效果,巩固所 学知识,每章最后还附有丰富的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5版).ppt

加密密钥是公开的,但不能用它来解密,即
DPKB (EPKB ( X )) X
(7-5)
2019-10-31
感谢你的阅读 21
公钥算法的特点(续)
加密和解密的运算可以对调,即
EPKB (DSKB ( X )) DSKB (EPKB ( X )) X (7-6)
在计算机上可容易地产生成对的 PK 和 SK。 从已知的 PK 实际上不可能推导出 SK,即从
PK 到 SK 是“计算上不可能的”。 加密和解密算法都是公开的。
2019-10-31
感谢你的阅读 22
公钥密码体制
B 的公钥 PKB
B 的私钥 SKB
A 加密
E 运算 密文Y 明文 X 加密算法
因特网
解密
B
密文Y D 运算 解密算法 明文 X
2019-10-31
感谢你的阅读 23
7.3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必须保证以下三点:
(1) 报文鉴别——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 报文的签名;
(2) 报文的完整性——发送者事后不能抵赖 对报文的签名;
(3) 不可否认——接收者不能伪造对报文的 签名。
现在已有多种实现各种数字签名的方法。 但采用公钥算法更容易实现。
2019-10-31
感谢你的阅读 24
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更改信息和拒 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
2019-10-31
感谢你的阅读
5
对网络的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截获 被动攻击
中断
篡改 主动攻击
伪造
2019-10-31
网络学院考试试题及答案

网络学院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分类?A. 局域网B. 广域网C. 互联网D. 蓝牙网络答案:D2.在计算机网络中,TCP/IP协议是指哪两个协议的组合?A. TCP和UDPB. IP和HTTPC. TCP和IPD. FTP和HTTP答案:C3.以下哪项不是网络安全常见的攻击方式?A. DDOS攻击B. SQL注入C. 蓝牙攻击D. 木马病毒答案:C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中,HTTP是指超文本传输协议,它使用____作为默认端口号。
答案:802.____是是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允许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交换。
答案:蓝牙三、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什么是IP地址,并说明IP地址的分类。
答: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互联网上设备的唯一标识,用于在网络中准确定位设备的位置。
IP地址被分为IPv4和IPv6两个版本。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表示为四个由句点分隔的十进制数(例如:192.168.0.1)。
IPv4地址分为A、B、C、D、E五类,不同类别的IP地址可以支持的主机数量和网络范围不同。
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采用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表示。
2.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
答: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包括:- 防火墙: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过滤网络流量来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 密码策略:强密码的使用可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要求、定期更换密码、禁止使用常见密码等。
- 数据加密: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可以防止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被未经授权的访问。
- 安全补丁和更新: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网络设备的安全补丁和更新,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数据可以预防数据丢失和被勒索软件攻击。
-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避免点击钓鱼邮件、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等。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版)全套2024新版

电子邮件服务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
由邮件用户代理、邮件传输代理和邮件投递代理组成。
电子邮件的传输协议
SMTP、POP3和IMAP4。SMTP用于发送邮件,POP3和IMAP4用 于接收邮件。
电子邮件的格式
包括信封和内容两部分。信封部分包含邮件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信息 ,内容部分包含邮件的正文和附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端口的概念
用于标识应用程序的进程,实现多路复用和分用。
TCP协议
TCP的特点
面向连接、可靠传输、基于字节流。
TCP的连接建立过程
三次握手,包括SYN、SYN+ACK和ACK报 文段的交换。
TCP的连接释放过程
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
四次挥手,包括FIN、ACK、FIN+ACK和 ACK报文段的交换。
07
应用层技术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
应用层的功能
提供用户与网络应用之间的接口,实现网络应用的各种服务。
应用层协议
HTTP、FTP、SMTP、DNS等,定义了网络应用之间通信的规 则和格式。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应用层通常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 响应请求并提供服务。
DNS服务
要点一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01
数据通信系统由信源、信宿、信道和噪声源等基本要素组成。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02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二进制序
列。
数据通信方式
03
数据通信方式包括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等。
物理层接口与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专业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属系部:信息与软件工程系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系2012年02月05日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1)二、课程目标 (1)三、课程设计 (2)1. 教学设计 (2)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2)3. 课程考核 (6)4. 教学环境及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教师队伍 (7)6. 教材选用 (8)四、实施建议 (8)《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普及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相关技术,学会组网、建网等技术,满足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岗位需求。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体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严谨求实、善于钻研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开拓精神。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网络传输介质制作及选取方法。
●熟练掌握简单局域网的组建与配置。
●熟练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熟练掌握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3)知识目标●理解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分层原则。
●掌握局域网标准、以及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理解子网划分的原则。
●掌握路由器的配置原理三、课程设计1. 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按照职业课程模式,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设计整合课程内容,基于生产过程按序展示教学内容,边学边练。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第五章第五章传输层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本路由器中的老路由表在计算中不被 使用。
(a)一个子网(b)自A,I,H,K的输入和J的新路由选择表
18
无穷计算问题
算法的缺陷:对好消息反应迅速,对坏消 息反应迟钝;
无穷计算问题
19
水平分裂算法
工作过程与距离向量算法相同,区别在于到X的距离 不向真正通向X的邻居结点报告,使得坏消息传播的 也快。(上图中C告诉B它到A的距离为无穷大) 虽然广泛使用,但有时候会失败。
1
1
1
1
2
2
1
小结
最优化原则
路由算法的目的是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静态路由算法
最短路径路由算法 洪泛算法 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
动态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将自己对全网拓扑结构的认识告诉给邻居 无穷计算问题,水平分裂算法 将自己对邻居的认识洪泛给全网
路由算法应具有的特性
4
路由算法分类
路由算法分类
非自适应算法,静态路由算法
非自适应算法不根据实测或估计的网络的当前通 信量和拓扑结构来作路由选择。从I到J的所有路 由对于所有的J和I是事先脱线地计算好的,在网 络启动时就下载到路由器中。这一过程又是也被 称为静态路由选择。 自适应算法根据拓扑结构,通常还有通信量的变 化来改变其路由选择。自适应算法由于其获取信 息方式的不同,改变路由选择条件不同,用于进 行优化的参数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序号循环使用会混淆,解决办法:使用32位序号; 路由器崩溃后,序号重置; 序号出错; 第二、三问题的解决办法:增加年龄(age)域,每秒钟 年龄减1,为零则丢弃。 链路状态包到达后,延迟一段时间,并与其它已到达的来 自同一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包比较序号,丢弃重复包,保留 新包; 25 链路状态包需要应答;
(3)将所有学习到的内容封装成一个包;
23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4)将这个包发送给所有其它路由器;
基本思想:洪泛链路状态包,为控制洪泛,每个包 包含一个序号,每次发送新包时加1。路由器记录 信息对(源路由器,序号),当一个链路状态包到 达时,若是新的,则分发;若是重复的,则丢弃; 若序号比路由器记录中的最大序号小,则认为过时 而丢弃; 改进
36
移动用户的路由转发过程
当一个包发给移动用户时,首先被转发到用 户的家乡局域网; 该包到达用户的家乡局域网后,被家乡代理 接收,家乡代理查询移动用户的新位置和与 其对应的外部代理的地址; 家乡代理采用隧道技术,将收到的包作为净 荷封装到一个新包中,发给外部代理; 家乡代理告诉发送方,发给移动用户的后续 包作为净荷封装成包直接发给外部代理; 外部代理收到包后,将净荷作为数据链路帧 发给移动用户;
自适应算法,动态路由算法
5
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 如果路由器 J 在路由器 I 到 K 的最优路由上,那么从 J 到 K 的最优路由会落在同一路由上。 汇集树(sink tree) 从所有的源结点到一个给定的目的结点的最优路由的 集合形成了一个以目的结点为根的树,称为汇集树;
路由器为选择路由而占用的内存、CPU时间和
网络带宽增大。
分级路由
分而治之的思想;
根据需要,将路由器分成区域(regions)、
聚类(clusters)、区(zones)和组 (groups)… (如图)
分级路由带来的问题
路由表中的路由不一定是最优路由。
分级路由的不足
到任一另外的区只能经过一个路由出去。
13
(a)用kb/s表示线路载荷的子网
(b)用分组/s表示通信量和路由选择矩阵
14
采用了平均分组长度为800位的上图所示网络的分析,反向通信量 (BA,CB等)与正向通信量相同
1/ = 800 bits 根据排队论,平均延迟 T = 1/ (C )
15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
登录外部代理的过程
移动用户进入一个新区域时,必须首先向外部 代理注册
外部代理定期广播声明自己的存在和地址的包,新 到达的移动主机接收该信息;若移动用户未能收到 该信息,则移动主机广播包,询问外部代理的地址; 移动主机向外部代理注册,告知其家乡地址、目前 的数据链路层地址和一些安全信息; 外部代理与移动主机的家乡代理联系,告知移动主 机的目前位置、自己的网络地址和一些安全信息; 家乡代理检查安全信息,通过,则给外部代理确认; 外部代理收到确认后,在登记表中加入一项,并通 知移动主机注册成功。
31
分级路由
32
分级路由
选择分级的数目 有N个路由器的子网的最优级数为ln N,其中 每个路由器需要的表项总数为eln N.
33
移动主机的路由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将数据包转发给移动主机,网络必 须首先要找到移动的主机。
网络结构示意图
一个连着多个LAN,多个MAN和无线蜂窝单元的WAN
测量路径长度的方法
7
Dijkstra算法
每个结点用从源结点沿已知最佳路径到本结点的距
离来标注,标注分为临时性标注和永久性标注; 初始时,所有结点都为临时性标注,标注为无穷大; 将源结点标注为0,且为永久性标注,并令其为工作 结点; 检查与工作结点相邻的临时性结点,若该结点到工 作结点的距离与工作结点的标注之和小于该结点的 标注,则用新计算得到的和重新标注该结点; 在整个图中查找具有最小值的临时性标注结点,将 其变为永久性结点,并成为下一轮检查的工作结点; 重复第四、五步,直到目的结点成为工作结点;
路由算法的目的是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6
(a)一个子网 (b)路由器B的汇集树
最短路径路由算法(Shortest Path Routing)
属于静态路由算法 基本思想
构建子网的拓扑图,图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 个路由器,每条弧代表一条通信线路。为了 选择两个路由器间的路由,算法在图中找出 最短路径。 结点数量 地理距离 传输延迟 距离、信道带宽等参数的加权函数
解决措施
10
选择性泛洪算法(selective flooding)
泛洪法的一种改进。将进来的每个包仅发送 到与正确方向接近的线路上。 路由器和线路的资源过于浪费,实际很少直 接采用; 具有极好的健壮性,可用于军事应用; 作为衡量标准评价其它路由算法。
11
应用情况
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Flow-Based Routing)
属于动态路由算法,也称BellmanFord路由算法和Ford-Fulkerson算法, 最初用于ARPANET,被RIP协议采用。
16
基本思想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表,表中给出了到每个目的地 的已知最佳距离和线路,并通过与相邻路由器交换 距离信息来更新表; 以子网中其它路由器为表的索引,表项包括两部分: 到达目的结点的最佳输出线路,和到达目的结点所 需时间或距离; 每隔一段时间,路由器向所有邻居结点发送它到每 个目的结点的距离表,同时它也接收每个邻居结点 发来的距离表; 邻居结点X发来的表中,X到路由器i的距离为Xi,本 路由器到X的距离为m,则路由器经过X到i的距离为 Xi + m。根据不同邻居发来的信息,计算Xi + m,并 取最小值,更新本路由器的路由表;
34
移动主机路由基本概念
移动用户(mobile users):包括位置发生变 化,通过固定方式或移动方式与网络连接的两 类用户; 家乡位置(home location):所有用户都有 一个永久的家乡位置,用一个地址来标识; 外部代理(foreign agent):每个区域(一个 LAN或一个 wireless cell)有一个或多个 外部代理,它们记录正在访问该区域的移动用 户; 家乡代理(home agent):每个区域有一个家 乡代理,负责记录家乡在该区域,但是目前正 35 在访问其它区域的用户。
属于静态路由算法 基本思想
既考虑拓扑结构,又兼顾网络负荷;
前提:每对结点间平均数据流是相对稳定和
可预测的; 根据网络带宽和平均流量,可得出平均包延 迟,因此路由选择问题归结为找产生网络最 小延迟的路由选择算法。 提前离线(off-line)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需要预知的信息
网络拓扑结构; 通信量矩阵Fij; 线路带宽矩阵Cij; 路由算法(可能是临时的)。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发现邻居结点,并学习它们的网络地址;
路由器启动后,通过发送HELLO包发现邻居结点; 两个或多个路由器连在一个LAN时,引入人工结点; 如下图。
21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测量到每个邻居结点的延迟或开销;
一种直接的方法是:发送一个要对方立即响应的 ECHO包,来回时间除以2即为延迟。 包以发送方的标识符开头,后面是序号、年龄和 一个邻居结点列表; 列表中对应每个邻居结点,都有发送方到它们的 延迟或开销;(如下图) 链路状态包定期创建或发生重大事件时创建。
37
1、分组被送入移动主机的本地地址
3、将外部代理地址传送给发送者 4、随后的分组被直接传送到外部代理 2、分组被转发到外部代理处
移动用户的分组路由选择
逆向路径转发
(a) 一个子网 (b) 一个生成树 (c) 由逆向路径转发构造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