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告诉我们什么(20200924162322)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探索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学会从化石中获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否通过观察和推理从化石中获取信息,并理解其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化石标本及图片。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

3. 相关科普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块鱼化石并问学生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慢慢引导他们了解化石的定义,并与现代生物进行比较。

2. 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教师解析化石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

3. 化石的种类及重要性(2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化石标本,并介绍其特点和重要性。

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观察和推理,明白化石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科学信息。

4. 学生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化石标本、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要求学生观察化石标本,尝试辨认其种类和特征,并尝试从中获取科学信息。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到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在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中,学生也深刻体验到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环节使学生亲身参与,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然而,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有一些对化石种类和特征的理解较为肤浅。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下一次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普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化石的发现和应用。

化石告诉我们……

化石告诉我们……

化石告诉我们……作者:徐双华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10年第02期在博物馆里,你也许见到过动、植物的化石。

那么,关于化石你知道多少呢?比如说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的作用是什么,世界上有名的化石有哪些,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化石等等。

想知道吗?现在就听听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吧!化石的形成动、植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球深处。

由于这里的压力相当大,温度很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

而动、植物身上的坚硬部分——骨骼以及贝壳等慢慢变为地层中像岩石一样坚硬的物质,动、植物身上如皮毛、叶子等的柔软部分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

这种伴随地层的形成而形成的留有原动、植物印迹的石头,就叫做化石。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也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

依据这些“特别文字”,人们就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如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龙鱼的化石,但龙鱼是2亿多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因此就可以证明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在2亿多年前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化石真的完全被石化了吗?很久以前,人们在磨象牙化石时,偶然发现有类似于动物皮毛被烧着的气味,便开始怀疑化石也许不是真的都被石化了,有的或多或少可能保存着生命有机体残余。

20世纪50年代后期,古生物学家开始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化石,他们看到一些骨骼以及牙齿化石中有保存相当好的有机物——胶原纤维,甚至还在一些海洋动物化石中观察到了细胞。

走进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我们可以看到四周墙壁以及地面上铺砌着许多五光十色的天然大理石。

大理石上有大量自然生成的花纹,有圆形的,也有条形的,有的像树木的年轮,有的像水中的波纹。

最初,对于大理石上出现的自然花纹,人们认为它只是一种普通岩石上的独特的结构,与生物无关。

后来,人们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竟然发现了生物细胞。

经过分析,它是七八亿年以前一种水生藻类的遗体。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及反思)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及反思)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及反思光明小学邢维刚说课一、教材分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是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二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

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化石,是经过地质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

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它们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也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因此我们对进化的探究就从研究化石开始。

二、学情分析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本课是第一课时。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教师应巧妙引导,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知道化石是进化的证据。

教学中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化石实物,将有关化石的一些基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拓展研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三、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化石作用的有关资料。

·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以及化石的分类。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制作化石模型。

2.知识与技能·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

·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

·知道化石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腔棘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 一,也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活化石。 曾经被认为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 灭绝,但是1938年开始被人类陆 续发现踪影,从此腔棘鱼便被称 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
马尾,木贼属植物,马 尾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植 物,通过孢子繁育下一 代而不是种子。
马蹄蟹(Horseshoe Crab )其实并非真正的螃蟹,而 是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 宽大的盘状身躯,细长的针 状尾巴。它们的祖先可追溯 回寒武纪时期,但一直要到 侏罗纪时期,才发展出马蹄 的外型。虽然现今仍存有五 种马蹄蟹,但从後白垩纪时 期开始,它们就较不常见。
• 三叶虫是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 物,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 出现,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 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 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 生命力极强的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 ,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 米,有的只有2毫米。背壳纵分为三部分, 因此名为三叶虫。
麝雉,生活在南美 洲热带地区,长有 羽冠。麝雉的每个 翅膀上生来都长有 两只爪子,用于攀 登,三周后,这两 只爪子消失。麝雉 嗉囊极大,分为两 部分,用于贮存和 消化海芋属植物有 弹性的叶子,那是 它主要的食物来源。 由于麝雉身体里散 发出一种浓烈的霉 味,因此才称作麝 雉。
•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 个因素是基本的: •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 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 ,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 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 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 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 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 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 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 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 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 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 到现在,成为稀世之宝。 银杏树分雌雄,雄的银杏树,只长雄性的花,雌的银杏树, 只长雌性的花,受精后才会结出圆圆的果实,一般称为白果。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现在浙江 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 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树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并与雪松、南洋杉、 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 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 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 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 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 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 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 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 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 化石”。
白鳍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也称为白暨 豚、白鳍,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 中国长江中下流域,具长吻,身体呈纺锤形,全身 皮肤裸露无毛,喜欢群居,性情温顺谨慎,视听器 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白鳍豚是恒温动 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至20世 纪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2002年估计已 不足50头,白鳍豚不仅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 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 《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小学科学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20222023学年科学五升六暑假衔接课

小学科学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20222023学年科学五升六暑假衔接课

小学科学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20222023学年科学五升六暑假衔接课化石是地球上生物演化历史的重要证据,也是小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小学科学的第9课中,我们学习了化石,并了解了化石对我们了解地球生物演化历史的重要性。

那么,化石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呢?化石是古代动植物遗骸或痕迹在地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石头。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关于地球上生物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

首先,化石告诉我们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化石了解到地球上存在过的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由于地质时间的漫长,许多已经灭绝了的物种的化石被保存下来。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地球演化历史的不同时期,有哪些生物在地球上生活过,并得出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信息。

通过对化石的比较,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演化规律。

化石的研究揭示了生物在演化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变化。

其次,化石告诉我们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已经存在了数亿年的历史,而我们人类只是出现在地球历史的很晚期。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历程。

例如,通过研究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我们可以知道在不同时期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的变化情况,进而推断出地球上的环境变化。

化石的发现也揭示了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其他动物的演化历史。

化石记录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为我们了解地球和生命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化石还告诉我们有关地球的古气候和古环境。

化石是古生物在地层中的遗骸或痕迹,它们通常与地层的形成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气候、地理环境等信息。

例如,通过鱼类的化石可以得知当时的水域环境,而通过古植物的化石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条件。

化石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地球环境,还可以为我们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提供参考。

最后,化石告诉我们遗传和进化的规律。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进化规律。

三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三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有些生物还是 老样子? 变生科
化物学 不与家 大远们 。古发 的现 生, 物现 很在 相的 似一 ,些
当一个物种长期处于适合其生存的 环境中时,是不会有太大种群进化 的。 或者它们已经进化到完全适应它们 周围的环境了,不需要再进化了。
困惑三: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出现变化?
1、将黏土擀平。 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黏土上, 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 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 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 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底 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 每一块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 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 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 中特殊文字。就要“读懂” 这些文字,并不是那么容易。 人们对各种化石及生命进化 感到困惑已有数百年。
渡渡鸟,或作嘟嘟鸟,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 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 不会飞的鸟。它是一种巨型鸟类,体长100~110 厘米,和火鸡的大小差不多。这种鸟在被人类发 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 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 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因为生物的出现是经过数亿 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 等的进化而来的,地球环境一 直改变,任何一种生物也都在 进化中适应着,如果这一物种 全都没有适应,那就会从地球 上永远消失了。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 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 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困惑五:为什么有些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 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
科学家们发现,海豚和非洲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 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介绍化石的概念和特点。

2. 讨论化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对于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开场游戏: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化石的寻找和挖掘过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游戏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2. 收集学生对化石重要性的理解和观点。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2. 掌握不同类型的化石形成方式。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讲解化石形成的必备条件和各种因素。

2. 介绍不同类型的化石形成方式:解释不同类型的化石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因素,模拟化石形成的过程。

2. 观察和分析: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化石样本,分析其形成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积极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不同类型化石形成方式的解释和分析。

第三章:化石的种类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的化石及其特点。

2. 学会区分和识别不同种类的化石。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种类的化石:讲解化石的分类和各种类型的特点。

2. 学会区分和识别不同种类的化石:学习观察化石的细节和特征。

教学活动:1. 化石展览: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样本,介绍其特点。

2. 化石鉴定游戏: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尝试鉴定未知化石的种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化石展览的积极程度和展示效果。

2. 收集学生对不同种类的化石特点的描述和鉴定结果。

第四章:化石的挖掘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

2. 掌握化石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讲解化石挖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化石保护的方法和意义: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和保护化石。

六年级科学《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六年级科学《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10'
三、拓展活动: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制作化石模型。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做过石膏模型,因此这个活动的难度不大,耗时也不会太多,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这个动手的机会。
教材中介绍的是制作恐龙骨骼化石模型的方法:
a)做模具。先揉出一长截橡皮泥,使它成为大约l厘米厚的扁平状的表面光滑的状态。将恐龙骨骼复印图盖在橡皮泥上,用针扎点描出恐龙骨骼的轮廓,然后揭开复印纸,用铅笔等工具细致刻画恐龙骨骼的细部。最后用纸板围出5厘米深的长方形外框,再在橡皮泥上刷些肥皂水(以利脱模)。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10'
一、认识化石。
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教9币最好能为学生提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片。在观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还是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10'
二、了解化石的成因。
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教师应先请学生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课件补充纠正。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想一想,化石会保存在哪种地层中——是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
b)注模。浇入调好的石膏液体,大约1~2厘米。
c)脱模。待石膏充分干燥后取下橡皮泥,恐龙骨骼化石的模型就做好了。
10'
四、探究化石的作用。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科学家会怎样研究化石,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时间。除了教材中展示的恐龙头骨化石,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一些化石资料让学生试作分析。3.情感Leabharlann 度与价值观: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重点
本课在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化石的成因

苏教版科学六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参考资料

苏教版科学六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参考资料

苏教版科学六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参考资料教材分析:化石,是通过地质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

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致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它们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也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因此我们对进化的探究就从研究化石开始。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化石。

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化石有哪些种类。

教材出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化石照片。

其中,三叶虫、琥珀、硅化木、植物化石、鱼虾化石属于古生物遗体的化石;鸟的羽毛化石属于古生物遗物的化石。

第二部分:认识化石成因。

教材以四幅图片说明了化石的成因,并安排了一个拓展活动:制作化石的石膏模型。

第三部分:了解化石的作用。

教材中科学家研究恐龙化石的照片意在提醒学生:化石会向我们展现差不多绝灭的生物或现存物种的远古形貌。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利用已有知识与体会探究化石的成因。

•通过观看、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制作化石模型。

科学知识•明白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

•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明白化石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味问题。

教学重难点:本课在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化石的成因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化石实物或模型、课件、石膏粉、肥皂水。

学生预备:毛笔、牛奶盒或饮料瓶、贝壳(或植物、鱼骨、硬币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化石。

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教师最好能为学生提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片。

在观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依旧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了解化石的成因。

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6.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 ”本来 不是两 件事。 姑且拿 写字做 例来说 。小儿 学写字 ,最初 是描红 ,其次 是写印 本,再 其次是 临帖。 这些方 法都是 借旁人 所写的 字做榜 样,逐 渐养成 手腕筋 肉的习 惯。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5.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 ,其中 园亭、 花木、 湖山、 风月, 件件都 了然于 心,可 是我不 能把它 画出来 。我何 以不能 把它画 出来呢 ?因为 我不能 动手, 不能像 支配筋 肉一样 任意活 动。
• (4)岩石的侵蚀和崩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化石的种类
• 实体化石:动、植物遗体的全部或绝大部 分,有观赏、研究价值。
• 铸模化石:是印痕化石。
• 遗迹化石:动、植物的爬迹、足迹等,如 粪便、蛋等。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消失的生物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六年级下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共9张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内容
六下第三单元进化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的成因。
2、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3、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2、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3、制作化石模型。
4、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1、导入:谈话:我们从恐龙的化石中了解了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化石。我们先来看一看几张图片。
2、出示各种化石图片或实物。
3、你认识这是哪些生物的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根据学生汇报老师补充介绍。
4.小结: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二、认识化石的形成及被发现的过程。
1、阅读书本资料了解长颈鹿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假设。
2.学生发表意见。
3、小组讨论赞成哪一种解释,并各自说出理由。
谈话:对于长颈鹿长颈的原因科学家们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你能说说你的解释?
2、找一找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讲述:这两种解释都是科学家提出来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曾经在历史上引起过争论。你赞成哪一种呢?说说理由。
4.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可见化石是多么的珍贵。
四、认识化石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人们对化石的困惑。
1、学生讨论为什么把地层比作是一本书,把化石比作书中的特பைடு நூலகம்文字?
2、小组汇报
3、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的五个困惑。
(1)为什么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2)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老样子?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剖析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剖析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 老样子?
银杏俗称白果,公孙树。 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 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 于绝种,唯有中国自然 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 保存下来。所以,科学 家称它为“活化石”, “植物界的熊猫”。
银杏树树高大挺拔, 寿命绵长。无病虫害, 适应性强。抗烟尘、抗 火灾、抗有毒气体。银 杏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 观赏树种(松、柏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有发达的大 脑,是一种聪明而有智慧的动物,它有“回声定位”和 声纳等特殊功能。由于数量稀少且为中国特有,被人们 称为“水中大熊猫”。
据报道,80年代初有400多头,80年代中期减至300来头, 1990年调查时有200来头,至1993年为130余头,而到 1995年已不足100头,被列为世界级的濒危动物。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 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全 身是宝。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 老样子?
蟑螂, 体扁平,黑褐色。
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 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 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亿万年来它 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 越来越顽强,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
为什么它们会消失?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 老样子?
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 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 “国际保护鸟”。它过去曾广泛生活在我国、 朝鲜、日本和前苏联远东地区。现在在其他国 家早已绝迹,日本只剩下笼中饲养的3只,我国 的朱鹮也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81年,人们才在 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当时曾 轰动世界。经过悉心保护,数量正在增加。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老 样子?

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苏教版 (2)

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苏教版 (2)

课后拓展:收集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资料
选择一个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合理解释:
有 那么容易了。人们由化石产生的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
困惑一:为什么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科学家发现,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 在了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老样子 ?
科学家发现,现在的一些生 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 化不大
困惑三: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出现变化?
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关于化石, 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
认 识 什 么 是 化 石
化石是在地层岩 石中保存的几百 万年以前生物的 残骸或遗迹,如 骨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谈话:在地壳中,岩石可以根据年代分成一层一层的,化石分 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 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可是要“读懂”这些文字,就没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说学情
少数学生平时通过各种渠道(课外阅读、博物馆观察等)对化 石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化石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吸引力的新 鲜事物。他们对生命进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是 学习的内动力。并且经过三年多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较完善 的实验技能和较强的逻辑思维。

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能证实什么?

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能证实什么?

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化石能证实什么?进化论最好的证据来自化石研究,这种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

一位现代著名动物学家表述过:“虽然生物学其它分支的研究,能够引导人们去猜想所有动物之间的联系。

但是,进化论最重要的证据却是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即各类化石以及它们在相应的地层和年代的位置的发现,这给现代进化论提供了主要的事实证据”。

⑴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化石究竟给谁提供了证据?是进化论?或是给圣经关于创造及世界性洪水的记载?其实,在达尔文之前,化石与进化观点毫无关系,直到《物种起源》得到承认,古生物学界在新观念的启示下,才对它作出了全面的思考。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进化论一跃为科学界正统观念,于是,每发现一块化石都要与之作相适应的解释,作别的解释都被视为异端邪说。

化石和进化理论:如果我们先考虑化石陈列将会与进化论相吻合,这会帮助我们解决争端。

我们可以假设进化论终于被古生物学之外的方法证实。

这么来看化石,我们就会期待以下的发现:1、最简单的生物应该在地质年代的最底层、最古老的岩石里发现,当我们穿过不同的岩层走向近代时,就应该看到生物机体变得越来越复杂。

2、化石连接环应该被发现,它们是今天广泛存在的联结者,如鱼和象之间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之中间状态。

而且,当我们来到近代岩层,就会发现类人猿的清楚证据。

3、当然,我们也希望发现岩层正如地质年代表所安排的顺序:年代越久远的在最底层,年代越近则越在上层。

化石和圣经记载:现在,让我们再假设圣经关于地球早年历史的记载是真实的描写,那会在化石里发现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圣经所记载的地球早年发生的事。

圣经创世记第一章告诉我们:首先,上帝创造了地球及覆盖其上的水;然后,他创造了白天与黑夜,并将水分为上下。

这时,水仍然覆盖着地球,但已经有了天空和穹苍,还可能有大气层之上的另一层水与蒸汽的天幕。

这一层对调节地球的气候起着极大作用:它能阻挡由太阳发出的灼热的光线,当光线由地球反射回来时,它又能捕获它们。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说课稿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说课稿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化石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种类、化石所蕴含的信息等。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化石的认识还比较有限。

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听说过化石,但对于化石的形成、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化石来推断古代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认识常见的化石类型,如恐龙化石、植物化石等。

(3)学会通过化石来推断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模型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如何通过化石来获取古代生物的信息。

2、教学难点(1)理解化石所反映的生物进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想象能力,根据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生活环境。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等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