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空间2018.1009
回眸2018 年中国农产品市场
![回眸2018 年中国农产品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b1a2238c7e21af45b207a8cc.png)
回眸2018 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第50期1.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信息平台上线2 月 5 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信息平台和“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行。
该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经农业部授权,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承办和运行维护。
平台构架以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为基础,深度整合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板块信息系统。
3. 首颗农业高分观测卫星成功发射6 月 2 日,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国内第一颗搭载了能有效辨别作物类型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将大幅提高农业对地监测能力,加速推进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和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4.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6 月7 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 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由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中国农民丰收节秉持“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
5. 国务院提出振兴中国奶业,明确奶业振兴时间表!6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围绕奶源基地建设、乳制品加工流通、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消费引导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为奶业指明了发展路径。
《意见》明确到 2025 年奶业要实现“全面振兴” ,2020 年我国的奶源自给率要保持在 70% 以上。
6.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发布6 月 26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提出力争 3 ~ 5 年,我国农业品牌化水平显著提高,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消费者信任度、溢价能力明显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作用明显增强。
中国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演变进程分析
![中国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演变进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27837327284b73f2425018.png)
中国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演变进程分析摘要:公元前8世纪之前,中国农业产业分布分散,总体上呈均匀分布状态,基本上没有产业集聚。
至公元12世纪,农业产业集聚开始得到发展,但直到1840年,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还很低,且农业产业布局呈小面状分布特点。
至1949年,虽然农业产业集聚度仍不高,但农业产业布局开始呈现出典型的面状分布特点。
到1980年,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布局仍呈现出典型的面状分布特点。
1981年以来,农业产业集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也开始出现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虽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开始出现一些分散倾向,但农业产业集聚仍是主流,面状分布的农业产业布局特点没有根本改变。
关键词:中国;农业产业;产业集聚;产业融合;产业布局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以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演变为依据,可以概括地将中国历史上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演变进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四个时期:第一阶段,旧中国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它又可细分为公元1840年以前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经济时期和公元1840年至公元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时期;第二阶段,新中国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它也可细分为公元1949年至公元1980年和公元1981年至今两个时期。
1 旧中国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旧中国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变化,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分界点,之前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之后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
这两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特点。
1.1 1840年以前的中国农业产业空间布局1.1.1 公元前8世纪之前公元前22世纪以前,中国农业处于原始农业萌芽期。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中华民族就开始了农耕和畜牧业生产,黄河流域是当时中国最早、最大的农业生产中心,那时的农业是使用由石、骨、木等制作的简陋的生产工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农业生产力极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青铜农具,生产工具由石器时代过渡到金属时代,进入传统农业的形成期。
农业的生活空间功能
![农业的生活空间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c9310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3.png)
农业的生活空间功能一、农村生产性空间的功能1、耕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民生产农作物的主要场所。
农村地区的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等农作物,是农村经济的命脉。
耕地在农村生产空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种植农作物需要土地、水源和气候等条件的支持,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养殖场:养殖场是农村生产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饲养畜禽。
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养殖场通常设有养殖舍、饲料加工厂、兽药库等设施,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养殖场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的膳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3、果园:果园是农村生产空间中用于种植果树的场所,种植水果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果园通常设有果树和果园管理设施,如灌溉系统、施肥设施、防治病虫害设施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条件,保障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品质。
4、渔场:渔场是农村生产空间中用于养殖水产的场所,包括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
渔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和就业机会,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农业机械园:农业机械园是农村生产空间中用于存放和维修农业机械的场所,包括农业机械仓库、维修厂、加油站等设施。
农业机械园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农村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6、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示范基地是农村生产空间中用于示范和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场所,为农民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展示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农村生活性空间的功能1、居住空间:居住空间是农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农村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农村居住空间主要包括农户房屋、村民小区、农民集镇等建筑物和设施,为农民提供了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居住环境。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6f50c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0.png)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8.03.23•【字号】•【施行日期】2018.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农业(农牧、渔业)局、厅属有关单位:现将《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农业厅2018年3月23日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要求,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引导农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依据《农业部关于启动2018年农业质量年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8〕7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标准提升为引领,以品牌培育为路径,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增强农业发展动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18年,初步形成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全面提升河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供给结构更趋合理、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57%以上,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率先依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开展追溯工作。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2018年广西农业生产情况
![2018年广西农业生产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4132567b524de518974b7d84.png)
2018年广西农业生产情况一、农业生产稳中有升2018年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14.4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是近6年来的最高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865.19亿元,比上年增长6.4%;林业增加值283.87亿元,增长6.5%;畜牧业增加值522.73亿元,增长2.7%;渔业增加值349.17亿元,增长5. 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95.05亿元,增长7.8%。
二、大宗农产品收成稳定。
(一)粮食稳定。
2018年广西粮食总产量1373万吨,增长0.2%;在全国31个省(区)中,广西粮食总产量和面积均居第17位。
其中,早稻总产量470. 5万吨,增长0.1%;晚稻总产量451.4万吨,下降0.3%(2017年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二)甘蔗生产有所恢复。
随着“双高基地”建设的推进,全区甘蔗产量7274.99万吨,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甘蔗种植面积8 91.45千公顷,增长1.8%,终止了2013年来的调减下降趋势。
(三)蔬菜生产偏好。
全区蔬菜产量3400万吨,增长5.4%,增速与上年持平。
蔬菜播种面积1457千公顷,同比增长4.1%。
(四)园林水果快速发展。
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927.75万吨,增长13.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其中柑橘类增长23.1%,火龙果增57.9%,百香果增25.3%,猕猴桃增41.1%,荔枝增20.8%,龙眼增14%,芒果增7.4%。
(五)生猪出栏量增加。
全年生猪出栏3465.78万头,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猪牛羊禽肉增长1.6%,其中猪肉增长3.5%。
三、当前应引起关注的问题及建议2019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关键时期,因此,开局尤显重要。
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空间利用率高增加农作物产量
![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空间利用率高增加农作物产量](https://img.taocdn.com/s3/m/c1fbe1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e.png)
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空间利用率高增加农作物产量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Vertical Farming)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中垂直堆叠种植层次,有效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进而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探讨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对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影响。
一、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原理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是在垂直空间中通过多层独立的种植面建设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点:1. 垂直堆叠:通过将种植面层层堆叠,形成垂直空间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环境控制:每个种植面都可以独立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3. 高效照明:采用LED光源进行照明,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和光谱,确保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
4. 水循环系统:运用循环灌溉系统,实现水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特点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地面种植方式具备以下特点:1. 空间利用率高:通过垂直堆叠的方式,将种植面积最大化,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无季节限制:室内种植环境的控制,使得植物的生长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可以实现全年无间断的生产。
3. 节水环保:采用循环灌溉系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且不需要农药、化肥等农药,对环境友好。
4. 生产安全:室内种植环境的控制可以实现无害虫、无病菌的种植状态,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应用对农作物产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农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2. 增加生长周期:由于室内种植环境的控制,农作物生长周期可以适当缩短,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3. 提高产量稳定性:室内种植环境的控制可以防止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增加产量的稳定性。
4. 多品种种植: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空间利用率高,可以实现多品种的种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多样化。
2018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2018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十大生态农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f58c62352d380eb62946d66.png)
2018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作者: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9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自2014年以来,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启动了13个涵盖不同主导产业类型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提升了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让农民吃上了“生态饭”。
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c88c03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3.png)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3.21•【文号】农办渔〔2018〕25号•【施行日期】2018.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18〕25号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我部2018年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渔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根据《农业部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渔发〔2017〕25号)(下称“创建通知”),我部决定2018年继续组织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数量今年在全国继续高标准创建30个左右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二、创建标准各地要严格按照“创建通知”规定标准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活动,不得将低于创建标准的稻渔综合种养单位申报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各地在考核创建成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核心示范区建设。
核心示范区是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核心关键部分,各申报单位要在核心示范区集成、展示、应用稻渔综合种养先进技术模式,达到“有干头、有看头、有说头”,使之成为可观、可学、可复制的典型示范带动模式。
三、申报材料申报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需提交以下材料:(一)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推荐函。
包括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考核意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评分表。
(二)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申报表(附件1)。
(三)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申报书(附件2)。
上述材料须于9月28日前报送至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四、有关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切实做好示范区创建工作。
要积极引导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参与创建活动,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争取各级政府对此项工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f33170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b.png)
2018 年第 3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56科研◎农业科学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农业种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当今社会,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迅猛发展,位于国际前列地位。
巫溪县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对全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加入WTO 之后该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水稻种植产业在技术和收成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篇文章将对重庆市水稻种植的发展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根据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水稻是四大农作物的大头,其发展状况对实现粮食安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向外界学习新经验、新技术,巫溪县的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水稻产量也大幅度提升。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趋势非常明显,人们的精神和物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存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此,加大对巫溪水稻种植产业的研究势在必行。
1 巫溪县水稻生产、销售等现状根据相关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巫溪县水稻种植无论在种植面积、单产量亦或是总产量方面,均位于全市较后位置。
目前,巫溪县在销售过程中,除了小量销售本地稻米,大量引入了许多外地品种,其中包括湖北、陕西、安岳等地区。
巫溪县目前销售的稻米有外调和本地工厂加工的袋装米,从市外引进的产品价格优廉、质量有保证,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巫溪本地生产的高档稻米价格较为昂贵,其销量较中档类型的稻米销量少。
另外,由于巫溪县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我县可生产不同档次的稻米,满足大众的需求。
2 巫溪县水稻种植现存问题分析从过去的发展状况来看,巫溪县水稻种植业虽然得到了极大地改进,销量较高。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该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1 旱地、冷浸田较多,水稻产量较低巫溪县的地形特征以山丘为主,气候较为干旱。
2018年桂林农业生产进度分析第四十六期
![2018年桂林农业生产进度分析第四十六期](https://img.taocdn.com/s3/m/cdba82a683d049649b6658cb.png)
2018年桂林市农业生产进度分析(第四十六期)一、农业生产进度(冬种)情况:据农情统计,截至11月22日,全市已完成冬种面积191.53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7.83万亩,同比减少3.92%。
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09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0.18万亩,同比减少2.87%(其中冬小麦0.99万亩、豆类作物2.68万亩、马铃薯2.18万亩、其他0.24万亩);油菜面积15.4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3万亩,同比增加4.25%;冬种蔬菜66.61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69万亩,同比减少3.88%;其他冬种面积103.38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5.59万亩,同比减少5.41%。
二、秋冬菜开发进度情况:全市计划种植秋冬菜面积143.84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10.25万亩,同比减少6.65%,其中计划种植无公害秋冬菜123.16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8.61万亩,同比减少6.53%。
截至11月22日,全市已种秋冬菜140.03万亩,包括叶菜类45.82万亩,茄果类20.11万亩,瓜类6.94万亩,豆类12.30万亩,根菜类23.14万亩,水生类11.18万亩,薯芋类2.25万亩,其他28.29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81万亩,同比减少1.97%,已种无公害秋冬菜总计118.08万亩,占已种秋冬菜的84.32%。
三、秋收情况:全市9月初陆续开始秋收,截至目前,秋收总量为263.45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0.2万亩,同比减少10.28%。
其中中稻52.97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4.33万亩;晚稻140.51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0.29万亩;玉米18.07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4.61万亩;大豆13.13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1万亩;红薯28.0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25万亩;花生10.7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33万亩。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https://img.taocdn.com/s3/m/4a4b0fe3050876323012122c.png)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法规类别】农副产品粮食管理【发文字号】农办计[2018]31号【发布部门】602406024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日期】2018.09.12【实施日期】2018.09.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农办计[2018]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按照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以及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四部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通知》,近期农业农村部集中调度了各地“两区”划定进展情况,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重点选取河北、内蒙古、江苏、湖南、重庆、西藏、甘肃、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开展了实地专项督导检查。
截至7月底,全国已划定“两区”2.11亿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1.77亿亩;已启动“两区”划定的县(场)有1783个,占承担划定任务县(场)的65%;已开展外业调绘的县(场)916个,基本完成划定任务的县(场)共482个(名单见附件),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黑龙江三江平原、四川都江堰灌区和河南省驻马店市已整体连片完成划定。
总体看,各地对“两区”划定工作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或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到人。
农业发展三区三园建设
![农业发展三区三园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88fa01950e2524de4187e51.png)
农业发展三区三园建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三区三园的具体含义烟火色百家号08-03是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三区三园”进行了权威介绍。
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种植作物:稻谷、小麦、玉米。
面积9亿亩,其中6亿亩用于稻麦生产。
水稻生产功能区面积是亿亩,主要区域是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优势区。
小麦生产功能区亿亩,其中水稻和小麦复种区6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北及西南优势区。
玉米生产功能区亿亩,其中小麦和玉米复种区亿亩,主要范围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黄淮海地区以及汾河和渭河流域。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主要农产品: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
面积亿亩,其中8000万亩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叠。
大豆生产保护区1亿亩,其中含小麦和大豆复种区2000万亩,区域分布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
棉花生产保护区3500万亩,主要区域为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产区。
油菜籽生产保护区7000万亩,其中含水稻和油菜籽复种区6000万亩,主要在长江流域。
糖料蔗生产保护区1500万亩,重点分布在广西、云南。
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1800万亩,地点是以海南、云南、广东。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农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
该区可以开发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产业,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也大力提倡。
现代农业产业园所谓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具有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的农业园区。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开展2018年绿色循环优质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开展2018年绿色循环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ae3f00b1a0116c175e0e4824.png)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开展2018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建设的通知【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农业资金【发文字号】农办财[2018]71号【发布部门】60240财政部【发布日期】2018.08.05【实施日期】2018.08.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开展2018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建设的通知(农办财〔2018〕71号)各有关省、自治区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财政厅,广东省农垦总局: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有关部署要求,为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建设。
经县(市、区)申请、省级遴选、部级审查,决定批准河北省内丘县等32个县(市、区)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
为指导各地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确保政策项目有效落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举措。
各有关省(自治区)及广东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各省)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的通知》(农财发〔2018〕22号)精神,准确把握实施要点,聚焦果菜茶等特色主导产品生产,延伸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高、农民收入高、消费者广泛认可,真正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真正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思路融入到项目管理实践中去,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益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方向2018年中央财政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补助资金已经下达,其中分配给贫困县的要落实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要求,体现带贫减贫效果。
沈丘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沈丘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eae617e671fe910ef12df8f6.png)
河南农业2018年第5期(上)NONG YE ZONG HENG农业纵横然种植同一品种、同一管理措施,产量差异一般都在25 kg/667 m 2以上,高的多达150 kg/667 m 2。
因此,提升耕地地力,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
(三)打造高标准粮田,力争旱涝保丰收自2012年以来,沈丘县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建设要求,围绕“保粮田面积、保粮食产量、保粮农收益”,力争到2020年建成6万hm 2的高标准粮田,从而稳住耕地、稳住粮食产量,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目前,全县已建设完善的2万多hm 2高标准粮50 成先进技600~700 kg/667 m 2的高产水平,个别地块创造了700 kg/667 m 2以上的高产水平,与大田种植相比,产量提高了100~200 kg/667 m 2。
四、保障提升的潜力(一)完善农技服务体系,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完善农技、农机、植保等农业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是确保粮食持续高产的重要手段。
据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研究证明,每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作物增长率一般在6%以上。
因此,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使新技术、新成果迅速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所在。
(二)实行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基础的农业。
一系列农机具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沈丘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添了后劲。
小麦基本上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但是,也存在农机农艺不协调问题。
如麦播整地机械,当前普遍使用的旋耕机,且大多没有配套镇压装置,旋过的地块,达不到高产小麦上虚下实的整地标准要求。
而大多数农户,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在播种前对旋过的地不进行耙压,种麦时宜出现深播弱苗问题,影响小麦壮苗早发。
(三)建立防灾减灾体系,保障粮食高产稳产沈丘县地处黄淮平原,在粮食生产中,旱、涝、风、雹、霜等气象灾害和突发性病害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粮食高产稳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数读: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成就
![数读: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f36644f314791711cd79175f.png)
数读: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成就作者:杨勇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期2018 年,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稳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2018 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着眼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9.3 亿亩。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8200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000 万亩,农机深松深翻整地超过1.5 亿亩。
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推进国家南繁基地建设,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26.8 万亩、核心区5.3 万亩。
强化政策支持,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启动实施稻谷补贴,将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
统筹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棉油糖、果菜鱼、肉蛋奶等供应充足。
增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 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 亿元2018 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着眼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业质量年行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装备支撑,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创新创业。
调减非优势区水稻800 多万亩、玉米400 多万亩,粮改饲面积达到1430 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 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比上年提高近3 个百分点。
农村“双创”蓬勃发展,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超过780 万人,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 万名,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3 :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 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 亿元,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产品网络销售额接近3000 亿元。
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https://img.taocdn.com/s3/m/dae907e671fe910ef12df8e3.png)
·33·种业资讯 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等国家下达新疆2018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26亿余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新疆2018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26.529亿元。
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工程涉及全区13个地州的87个县(市、区),计划新建35千伏变电站34座,容量357兆伏安;改造35千伏变电站17座,容量156兆伏安;新建35千伏线路753千米,改造35千伏线路67千米;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4218千米;新建和改建低压线路4314千米。
2018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用于提高贫困地区、守边护边地区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加快全区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进程。
(湖南日报)农业部: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农业部召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第五次会议。
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农业面源是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农业突出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深刻认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艰巨性和系统性,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会议指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会议强调,要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抓协同推进,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打造平台、合力推进。
二要抓模式引路,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参观可学习的典型模式,由点到面,纵深推进。
三要抓工作落地,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抓落实,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抓监测评价,开展以省、县为单位的年度评价试点,推进以农业投入品强度、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源减排、耕地环境质量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际效果监测。
(农民日报)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的目标已定:将产量稳定在12 000亿斤以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地区
园地及其他用 地区
生态保育
养殖等设施农 业
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 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耕地、 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河湖水体区
湿地保护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 面,滩地,生长芦苇的土地
园地及其他用地区 河湖水体区 生产服务区
农业种 植单元
耕地 园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水域 农村居民点
农林区
农业种 植单元
强制性 指标
基本农田区面积 耕地区面积 林地区面积
园地及其他用地 区面积
河湖水体区面积 生产服务区面积
特色产业
引导性 指标
强制性 指标
粮食产能 农用地规 模经营比
重
耕地等别质量 配建设施
石、泥结碎石; 道路两侧结合景观地段,500m内设置临时停车区,
便于观光停留; 加强道路两侧的生态连通性,按一定间距布置过路
管道,偏于生物通过。
02 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建筑系统
住宅建筑采用较高标准的外墙保温板,高于国际5cm 的常规标准;
建设标准; 划分农业生产空间管控单元,确定管控指标体系; 提出配套设施、交通设施、产业发展、耕地保护等的具体管控要求,为下一
步先行区非建设用地控规编制提供依据和支撑。
1.4 技术路线
全面摸排
政策解读
定规模、定模式、 定功能
01 项目概况
定布局 定管制要求
建体系 定标准
气候 用地情况
水资源 耕地质量 地质灾害
01 项目概况
深入分析现状情况; 借鉴相关先进经验; 明确三生空间对应关系,确定农业生产空间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提出先行区农业生产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实施策略; 合理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用地布局,确定各类用地规模; 明确农业生产空间的景观、交通、建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系统和相应
打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辐射 力强的公共场地,场地距中心区距离不超过 500M,便于居民及游客歇息,;
健身设施宜结合绿地设置户外健身场地,可 设置篮球、排球及小型球场、室外器械场地、 慢跑道等。
02 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基础设施
节水灌溉 可采用滴灌施肥、带式微日贡施肥、环绕滴灌施肥、灌溉自动控制、随
人口 产业
“十九大” 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发展趋势
其他
论证分析
先 行 区 发 展 需 求
产 业上 发位 展规 案划 例要 研求 究
类 似 区 域 案 例 研 究
落实新 区总规
落实生 态规划
建制 立定 指相 标关 体要 系求
02 基础研究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衔接 政策要求与发展趋势解析
02 研究基础
生活 空间
生产 空间
生态 空间
生活空间与承载和保障人居有关,是以提 供人类居住、消费、休闲和娱乐等为主 导功能的区域
农
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空
业
间,包括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村
生
生活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
产
主导功能的区域。
空
间
生态空间与自然本底有关,是以提供生态 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在调 节、维持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重 要作用
耕作层厚度 平均容积率 水质达标率
河道宽度 农田林网密度 滨河绿带宽度
引导性 指标
主导功能 人口规模 功能配比 粮食产能 品牌农产
品 景观风貌
控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工作内容
02 基础研究
案例研究
体系研究
具体指标
.
西 咸
杨 凌
天 府
. . .
..
交 建生 公 基 通 筑态 共 础 系 系景 设 设 统 统观 施 施
02 基础研究
02 基础研究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衔接 政策要求与发展趋势解析
• 气候 • 用地情况 • 水资源 • 耕地质量 • 地质灾害 • 人口 • 产业
2.2 现状分析
2.2.1 气候
02 基础研究
先行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春旱、夏涝、秋燥、冬干”之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3.5 ℃,平均降雨量55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71天,日照2678.9 h, 平均风速2.9 m/s。
全年平均气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温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均最高温 4 7 13 22 27 32 32 31 27
21
13
6
32
(℃)
日均最低温 -5 -2 4
11 17 21 23
22 17
11
4
-2
-5
(℃)
平均降水总 6 10 15 31 50 82 204 162 63
服 健 公农灌排 务 身 共业溉水 设 设 场设设设 施 施 地施施施
. . . .
.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交通系统
农林区村级道路可配置为双向两车道,道路宽度不 小于6米,应设置自行车道,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 间应设置绿化分隔带;
农林区内机耕路设置为有会车区的单车道; 田间道、生产路控制在3m以内,材料选用水泥、条
如何有效 管控?
如何精准 管控?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3 农业生产空间管控体系研究
案例借鉴
城市
管控体系
具体做法
广州市
杭州市
成都市 西咸新
区
建立了“行政区-功能单 元-规划管理单元”3个层 次的管控体系
根据不同用地管制类型, 实施不同的控制指标。如 在农田保护区中构建农田 保护率、保护面积和水土 流失率等特色控制指标
在耕地中建设林网、块状林区,作为田园生 态景观的生态板块和生态廊道,农林区内整 体绿化率大于95%;
严格控制防护林带的宽度,农林区内干道两 侧林带宽度不小于60m,机耕路两侧林带可 灵活设置。
02 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宜分散布置,保证就近可达与 均好性,平均辐射区域控制在300M内;
农业生产空间
(非建设用地)
为什么要开展农业生产空间的管控体系研究? 建设用地的管控措施和手段相对比较成熟,但对非建设用地的 管控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农业生产空间从本质上说属于非建 设用地,所以借鉴先进城市和地区对非建设用地管控的实践经 验,对先行区农业生产空间管控体系进行研究。
02 基础研究
如何实施 管控?
平均建筑密度不超过26%; 公共建筑提高建设的质量效率,降低能源和资源消
耗,实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02 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生态景观
农业空间内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绿地系统,包 括农田、林地、湿地、水体等,形成块状、 带状与环状相结合的绿化网络,;
01 项目概况
山东新旧动能 转换重大工程
实施规划
携河 发展 规划
总体 规划
土地利 用总体 规划
...
综合交 通规划
生态空 间规划
绿色市 政规划
......
公服设 施规划
生态
农业生
生态
景观
产空间
水系
生态 湿地
绿地 系统
......
专题支撑 专项规划
控规
城市 设计
修建性详 细规划
....
1.3 工作要求
36
20
8
651
量(mm)
2.2 现状分析
2.2.2 用地情况
耕地
现状耕地448平方公里,占比61.18%; 主要分布于太平、孙耿、回河以及大桥、崔寨的 北部。
单位:公顷
02 基础研究
2.2 现状分析
2.2.2 用地情况
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313平方公里,占比42.69%; 主要分布于太平、孙耿、济阳、回河以及大桥北 部、崔寨西部。
参考控规图则,通过控制 图则的方式,明确了用地 性质、可兼容用地性质、 建设用地控制等指标体系
从三方面五项内容建立了 “三类五项”指标管理体 系
对非建设用地管控体系设立定量、定性、定位的专项控制要求, 三个层级划分与总规层级相衔接,并与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和权 限划分一致。行政区以乡级行政区为单元,功能单元对生活居 住、生态休闲、农业设施等制定管控规则,规划管理单元分解 落实功能区单元所提指标要求,并衔接控规单元汇总各规划管 理单元成果。
总规层面,控制土地用地和面积指标,建立控制与保护的指标 体系,对生态保护区,建立绿化(地)率、生物多样性等控制 指标;对农田保护区建立保护面积、农田保护率、水土流失率 等控制指标
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水体控制面积、生产绿地控制面积、生 态绿地控制面积、公园绿地控制面积、防护绿地控制面积、建 设用地控制、可兼容用地性质
02 基础研究
耕地区
粮食种植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 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 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滩涂。
基本农田区
高产良田
耕地中具有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土地,具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 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