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级别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1、城市: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P1)。

城镇:比镇或镇大,且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称为城镇。

中心地:城市化地区中没有建制的地方,人口不少于 1.5万。

2、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积聚经济: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3、逆城市化: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边缘地区迁移的过程。

再城市化:在逆城市化发展到某一程度后,由于城市更新等措施,城市中心再次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中央区域人口数量回升。

4、城市职能: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或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5、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例。

6、位序-规模法: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7、生长极理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地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以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点就是具有成长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8、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9、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是以钢筋混土为主的人造下垫面,有反辐射和热辐射,可使气温增高,因此城市平均气温一般比郊区高0.5-1℃,冬季平均气温高1-2℃,这种现象称城市热岛效应。

10、尘盖:与热岛有关的另一种现象就是有大量微小粒子悬浮于城市上空,呈盖子形状,称为尘盖。

城市等级发展讲义

城市等级发展讲义

城市等级发展讲义简介城市等级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涵盖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并反映出城市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讲义将详细介绍城市等级的概念、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城市等级。

一、城市等级的概念城市等级是指衡量城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发展水平以及影响力的指标体系。

它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等级的评价指标衡量城市等级的评价指标通常包括一系列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常见的定量指标包括城市GDP、人均收入、城市人口规模、教育水平等;常见的定性指标包括城市文化底蕴、环境质量、社会治理等。

三、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城市等级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的GDP、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经济指标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同时,城市的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等也会对城市等级产生重要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城市等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社会治理能力等都会对城市等级产生影响。

此外,城市的社会福利、教育水平、医疗服务等社会指标也是评价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

3.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评价城市等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产业发展、艺术活动举办等都会对城市等级产生影响。

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力的城市往往更受人们喜爱,也更具吸引力。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之一。

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绿化率、空气质量等都会对城市等级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拥有良好环境的城市往往更具吸引力,也更有利于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提升城市等级的途径想要提升城市等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以下是一些建议:1.发展经济: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很全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很全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陕西省旅游设计院城市规划所(Zeki)目录一、总则 (2)二、城市和城市化 (2)三、城市规划概述 (3)四、城市规划编制 (5)1、发展战略 (5)2、城市人口 (5)3、城市用地 (6)4、城市总体布局 (8)5、居住区规划 (10)6、城市道路交通 (10)7、城市给水工程 (11)8、城市排水工程 (12)9、城市电力工程 (13)10、城市通信工程 (13)11、城市供热工程 (14)12、城市燃气工程 (14)13、城市绿地系统 (14)14、城市环境保护 (15)15、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16)16、城市防灾 (17)17、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17)五、城市规划管理 (18)一、总则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1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市经济学名词解释

城市经济学名词解释

城市经济学名词解释城市经济学名词解释1.城市管理: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2.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3.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5.城市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管理体制范围很广,包括社区的政治管理、财税金融等经济管理以及科教、文化、卫生等管理体制;狭义的城市管理体制则主要是指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主导指挥部门——城市社区行政管理机构体系。

6.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机构的行政领导体制。

7.市行政地位:指城市在国家的行政区划级别中所处的等级和行政隶属关系。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分为四个行政层次,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8.市行政管理体制: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1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9.城市政府职能:城市政府肩负的职责和功能后城市政府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基本作用。

10.市政执行: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

%11.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城市等级体系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城市等级体系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城市等级体系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对城市等级体系的概述。

本文将介绍城市等级体系的定义、分类标准以及其意义和作用。

此外,还将探讨城市等级体系的发展与变迁,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如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内容:第二部分将对城市等级体系进行概述,包括定义、分类标准以及意义和作用;第三部分将详细解释一级、二级和三级城市,包括它们的定义和特征;第四部分将探讨城市等级体系的发展与变迁,包括历史演变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当代城市等级体系的趋势预测;最后,第五部分将总结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解释城市等级体系,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概念常见问题的答案。

通过文章,读者将了解到什么是城市等级体系、如何进行分类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扮演的角色。

同时,希望能够展示城市等级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引发读者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化发展的深思。

2. 城市等级体系概述2.1 城市等级的定义城市等级是根据城市的经济、人口、地理位置和行政级别等综合因素进行划分和分类的一种体系。

它反映了城市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区分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并为城市规划、发展和管理提供依据。

2.2 城市等级分类标准城市等级体系采用多维度指标对各城市进行分类,常见的标准包括:a) 人口规模:根据城市常住人口数量来划分,一般将大型城市划分为一级城市,中型城市划分为二级城市,小型城市划分为三级城市。

b) 经济实力:按照GDP总量或者人均GDP 划分,通常经济较发达且产业结构较为完善的城市被认定为高等级。

c) 地理位置:基于区域和国际战略位置来进行判断。

比如接近港口、边境或者重要交通枢纽的城市可能被认定为高等级。

d) 行政级别:按照国家行政层面确定。

省会或者直辖市一般被划分为一级城市,县级或者地级市划分为二级城市。

2.3 城市等级的意义和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对于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最新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11cody】

最新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11cody】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一)1、城市: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特殊聚落,具有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有高度密集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系统。

2、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二)1、大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2、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3、中心县:简单地说即中心城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

(三)1、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2、中心位置:位于区域中央,则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

这种有利的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新的交通线,促使城市的发展。

3、重心位置:中心位置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区几何中心,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地区的重心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重心位置。

在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也具有和重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

4、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

避免与中心城镇的竞争冲突,而具有好于一般次中心的发展表现。

5、门户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

6、实体转运: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如水运转为铁路运输。

7、商业性转运:主要指商品所有权的改变。

8、政治性转运:主要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这时需要付关税。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是如下:
1、超大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

2、巨大城市:500-1000万人口。

3、特大城市:300-500万人口。

4、大城市:100-300万人口。

5、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

6、小城市:20-50万人口。

7、微型城市:5-20万人口。

8、城区人口5万以上,才有基本的生活服务业。

9、城区人口20万以上,才有较好的生活服务业。

10、城区人口50万以上,才有较发达的生活服务业。

11、城区人口100万以上,才有较好的产业服务业。

12、城区人口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

13、城区人口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容易建成全国性大都市。

14、城区人口500万以上,才能有较发达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业,容易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15、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才会有较发达的全球化公共服务业,容易建成全球化大都市。

中国城建史名词解释

中国城建史名词解释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都: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无曰邑。

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

城:“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国: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

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书上解释为:“或”字的“口”,指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

市井: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城市:筑城以卫军,筑廓以守民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点的居民点。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

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

(泉州1、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

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

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内城、厥城。

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2、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街巷制:沿用里坊制的方格网街道,并把坊内的街改造成以东西向的巷,形成沿横列的巷道排列住宅的居住区组织形式。

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

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6.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4.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等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等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等级一、知识讲解1、城市等级的划分:①划分标准:一般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②城市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①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②城市的服务范围:到城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的分布范围就是该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二、同步训练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并且其辐射范围跨越了县(区)界和省级行政区界,即⑤是服务范围大、服务等级高的机构,最有可能为博物馆,故B项正确。

③的服务范围直接受到了县(区)界的限制,故可能是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应为①④⑥其中之一。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江苏省将形成以沿江、沿东陇海线为横轴,沿海、沿大运河为纵轴,轴线上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两纵”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

下图为江苏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位于沿运河城镇轴的省辖市有( )A. 徐州、淮安、南通B. 宿迁、扬州、镇江C. 盐城、淮安、镇江D. 徐州、宿迁、扬州3.“两横两纵”城镇体系发展方向为( )①推动区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打造江海一体的高端生产服务业集聚区②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大规模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③强化现代化港口的要素集聚功能,深化与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协同④建设贯通南北、辐射带动苏中苏北腹地的特色产业带A.①—沿运河城镇轴B.②—沿海城镇轴C.③—沿江城市群D.④—沿东陇海城镇轴[解析] 2.D 3.B 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位于沿运河城镇轴的省辖市有徐州、宿迁、扬州。

城市等级

城市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人口规模,我国城市等级共分4级。

2、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又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3、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相互距离越远,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职能越多。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相互距离越近,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少,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职能越少。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4、一般来说,同一等级的城市分布比较均匀,区域内的居民在选择同一等级的城市来寻求服务时,会选择距离最近的城市。

在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5、荷兰圩田:居民点分为3级,并分别有相应的人口规模。

设计时高一级居民点尽量设置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方便圩田上的居民。

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城市管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城市管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城管管理学名词解释1.城市管理: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2.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3.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5.城市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管理体制范围很广,包括社区的政治管理、财税金融等经济管理以及科教、文化、卫生等管理体制;狭义的城市管理体制则主要是指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主导指挥部门——城市社区行政管理机构体系。

6.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机构的行政领导体制。

7.市行政地位:指城市在国家的行政区划级别中所处的等级和行政隶属关系。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分为四个行政层次,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8.市行政管理体制: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9.城市政府职能:城市政府肩负的职责和功能后城市政府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基本作用。

10.市政执行: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

% 11.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城市级别定义

城市级别定义

一线城市是指1992年允许合资试点的五个特区、六大城市;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台北、澳门、重庆、广州。

二线城市是指1999年扩大合资试点的省会、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二线城市:沈阳、武汉、郑州、杭州、南京、福州、长沙、济南、成都、深圳、青岛、大连、厦门、苏州、温州、宁波。

三线城市是指有战略意义的大中城市------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三线城市:哈尔滨、长春、石家庄、太原、合肥、西安、南昌、南宁、海口、贵阳、昆明、东莞、拉萨、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西宁、淄博、台州。

四类城市:地级城市及人口过100万的县级市。

---------------------------------中国城市的等级划分一线强北京上海香港一线广州深圳天津重庆二线城市二线强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都属于区域中心城市)杭州济南(经济发达、副省级)青岛大连宁波(三个经济发达的计划单列市)苏州无锡(最发达的两个非省会地级市)二线中哈尔滨长春(剩下的两个副省级城市)厦门(计划单列市、规模小所以只能是二线中)佛山东莞(两个制造业经济强市)合肥郑州长沙福州石家庄(经济发展较好的五个非副省级省会城市)乌鲁木齐昆明(国家重点发展的边疆国际化城市)二线弱兰州南昌贵阳南宁太原呼和浩特(六个实力相当的省会城市)常州(老牌发达城市)唐山(环渤海重工业大城市)准二线烟台(环渤海重要港口、经济强市)泉州(闽南经济中心城市)包头(重工业大城市)徐州(淮海经济区核心)南通(新兴的经济强市)邯郸(钢铁及棉纺工业城市)温州(重要的经济城市)三线城市三线强银川西宁海口淮安扬州洛阳潍坊淄博绍兴台州大庆鞍山中山珠海汕头泰安吉林柳州三线中拉萨保定秦皇岛沧州鄂尔多斯东营威海济宁临沂德州滨州湖州嘉兴金华泰州镇江盐城桂林惠州湛江江门茂名株洲岳阳衡阳宝鸡咸阳宜昌襄樊开封许昌平顶山赣州九江芜湖绵阳齐齐哈尔牡丹江抚顺枣庄三线弱本溪丹东辽阳锦州营口葫芦岛承德廊坊邢台张家口连云港大同榆林延安天水克拉玛依喀什石河子南阳濮阳安阳焦作新乡日照聊城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安丽水衢州荆州宿迁安庆景德镇新余湘潭常德郴州漳州清远揭阳梅州肇庆玉林北海德阳宜宾遵义大理四线城市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邯郸、景德镇、赣州、吉林、包头、大同、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遵义、漳州、株洲、潮州,柳州五线城市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重点旅游城市:池州、承德、保定、丹东、开封、泰安、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盘锦、阜新、朝阳、铁岭、南平、九江、宜昌、襄阳、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以上城市共有113个,其他城市均为第六级。

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的名词解释

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的名词解释

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的名词解释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

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的名词解释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的名词解释城市管理学名词解释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

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3、市民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21、土地利用规划是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历史基础与现状的特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活动。

22、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3、土地储备制度是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

24、城市成长管理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对城市空间成长的管理行为。

25、城市经济功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

26、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2019城市管理学名词解释都在这里了

2019城市管理学名词解释都在这里了

三、名词解释1、市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2、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3、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

4、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5、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6、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7、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8、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

9、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10、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11、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2、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

13、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城市等级划分知识点总结

城市等级划分知识点总结

城市等级划分知识点总结1. 城市等级划分的背景和意义城市等级划分是一种用于衡量和评估城市发展水平和功能特征的方法。

通过对城市的人口、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城市规划、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

城市等级划分的意义在于:•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不同等级的城市在规划上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划分城市等级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资源配置提供指导:不同等级的城市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通过城市等级划分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发展战略提供方向:城市等级划分可以帮助城市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

2. 城市等级划分的方法和指标城市等级划分的方法和指标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人口规模和密度: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人口规模和密度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是城市的命脉,城市等级的划分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等密切相关。

•文化和教育水平:文化和教育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高等级城市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等级的划分与城市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程度密切相关。

•环境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高等级城市往往具有良好的环境质量。

3. 城市等级划分的案例分析3.1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城市等级划分主要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其中,特大城市是指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大城市是指人口在100-1000万之间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人口在50-100万之间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人口在10-50万之间的城市。

3.2 国际城市等级划分国际上的城市等级划分方式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而有所不同。

大都市区名词解释

大都市区名词解释

大都市区名词解释大都市一般指在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处于比较重要地位的城市。

它是联系各个地区,以及国家或地区间贸易,经济,金融等行业的重要城市,通常这些城市也拥有比较发达的物流、交通系统以及部分国家的政府机构。

城市的等级可以根据国家的不同标准来确定,主要有四级: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

特大型城市是指拥有非常高的人口密度,总体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它们有着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有大量现代建筑,以及完善的政府机构,吸引着大量专业人才。

一般来说,这些城市具有非常多样的文化,现在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不可缺少。

常见的特大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

大型城市指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发展程度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它们有着完善的交通和物流系统,各种商业网络,完善的现代化建筑,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常见的大型城市有天津、重庆、武汉、西安等。

中型城市指拥有较低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城市,它们有着相对较发达的物流和交通系统,以及部分政府机构,同时有少量的现代建筑,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

常见的中型城市有青岛、大连、南京、杭州、郑州、济南等。

小型城市指拥有较低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城市,它们在物流和交通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上不太完善,文化内涵也比较单一。

常见的小型城市有温州、洛阳、上饶、徐州、常州等。

大都市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它可以为更多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国家的强大。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有利于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可谓是一种“双赢”的场景。

综上所述,大都市是联系各个地区,以及国家或地区间贸易,经济,金融等行业的重要城市,不仅拥有比较发达的物流与交通系统,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对国家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期待未来大都市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省级市
副省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名之一,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副部级,副职为正厅级。

副省级市与一般城市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副省级市政府已经拥有了省级政府的权限。

副省级市与其他地级市或地级行政区一起纳入各省的直接管辖之下,没有被单列,截至2011年7月31日,中国设有15个副省级
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其中,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青岛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深圳市是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就是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的非省级行政中心副省级城市。

计划单列市全称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是省级单位对所辖大城市下放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但是,计划单列市仍保留省辖市的行政地位,继续接受省级行政机构的领导。

对省辖大城市的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内容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邮电、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商品购销和分配调拨,能源及主要物资分配
省会
(政府驻地)。

中国的省会为国家一级行政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并不称作省会。

自治区的行政驻地通常称首府,在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有时也被称为省会;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不称省会,直接称为政府所在地、驻地或制所。

地级市
在中国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或自治州一级的建制市。

1983年正式将市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

地级市一般都设区。

地级市属于市级
截止2011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级区划数共332个,其中284个地级市(包括15个副省级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