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思想】这首酬报诗,在感触出身,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落的气愤中化沉郁为通畅,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豪放的胸怀和奋斗向上的精神。

】【内容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 " 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如何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芜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好像弃置在道旁同样。

写出了作者长远被贬的难过和气愤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谈谈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 " 闻笛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故友,表达诗人对故人已逝的沉痛; " 烂柯人 " ,用“王质烂柯”的典故写出回乡所见,既示意自已被贬离京太久,又表现了世事的变迁,人事俱非,仿佛隔世的心情。

3.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答案示例:化用典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对光阴流逝、人事变迁的叹息,充满无穷沉痛迷惘之情。

4.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答案:诗人运用比喻、对照的修辞,以 " 沉舟 "" 病树 " 作为反衬并自喻,描述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活力的情形;暗含出身凄凉却依旧充满高昂精神,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豪放胸襟,这两句感情由以前的伤感低落转变成大方激动,示意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势必代替往事物的真理。

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意思对即可)5.尾联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如何的感情?答案:“长精神”向友人表示态度,既是对友人关心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以此收束全诗,点明酬赠题意,不单表现了诗人从头投入生活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激励,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成效。

九年级必背古诗上册

九年级必背古诗上册

九年级必背古诗上册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赏析。

咱先看前面这几句哈。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你看这酒多贵呀,酒杯都是金的,酒一斗就得十千钱,盘子里的美食那也价值万钱呢,这就是在说这是超级豪华的酒宴。

可下一句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人却放下酒杯和筷子吃不下了,拔出剑来四处看,心里特别迷茫。

就好比你面前摆着满汉全席,你却愁得不想吃,为啥呢?后面就给你答案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想渡过黄河吧,结果黄河全被冰给堵住了,想要登上太行山,山上全是雪。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路上全是障碍,根本走不通,这就是在说他人生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呀。

不过呢,他又想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姜子牙没遇到周文王之前就在溪边钓鱼呢,伊尹在被重用之前还梦到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呢。

这就是说他虽然现在倒霉,但还是有希望像这些古人一样遇到机会的。

“多歧路,今安在?”这就是在感叹,人生的岔路太多了,我到底该走哪条路呢?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就霸气了。

他说总有一天我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这就是一种特别积极向上的态度,虽然现在难,但是以后肯定行。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你看这诗人多惨,在巴山楚水这些偏僻又凄凉的地方,一待就是二十三年啊,就像被抛弃了一样。

这就好比你被扔到一个特别偏远的地方,一待就是好多年,心里肯定特别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可太有名了。

你看啊,沉船旁边还有很多船在航行,病树前面有好多健康的树正茁壮成长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1、《观刈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 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 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惭愧、内疚和 自责。
2、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为我们描 绘了哪两幅生活场景?试用简洁的 语言加以概括。
• 农忙时节,农家全家上阵抢收小麦的图景; 一个没有了土地的农妇捡拾麦穗充饥并哭 诉的情景。(或:举家忙碌;凄凉拾穗。)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首诗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托物言志的写法。 •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 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感。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 “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 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 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 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 也不会改变,赞颂了梅花虽遭摧残 但仍保持坚贞高洁的品格。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上片美 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色。
• 答: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梨花刚 刚开放,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 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 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在茂 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浣溪沙 宋 苏轼 •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卜算子 咏梅 •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大意】
• 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梅花在那里寂寞的 开放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 那里孤独地忧愁。再加上遭受到风和雨的 摧残。梅花本无意思苦苦地争求春天,完 全听凭群芳妒忌。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 被车轮辗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 样。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1. 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 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3. 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抑郁之情,但在悲愤中不失豪迈气概,仍怀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 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解析。

1. 首联。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你看啊,戍楼上的更鼓响起来了,这鼓一敲啊,就像一道禁令,路上的行人都不能走了。

为啥呢?因为这是在打仗的时候,到处都要戒备森严。

这时候呢,秋天的边境上,一只大雁孤孤单单地叫着。

这大雁多可怜啊,就像那些离乡背井的人一样,而且它的叫声在这安静又紧张的氛围里,显得特别凄凉,让人听了心里直发毛。

2. 颔联。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这天啊,从今夜开始就进入白露节气了。

白露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有点凉了,露水也开始变得白白的。

可是诗人说“月是故乡明”,这就很有意思啦。

你想啊,月亮其实到处都是一样的亮,但是在诗人眼里,故乡的月亮就是最亮的。

这就好比我们出去旅游,吃了很多山珍海味,可还是觉得妈妈做的菜最好吃一样。

诗人这是想家想疯了,心里觉得故乡啥都好,连月亮都比别的地方亮呢。

3. 颈联。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诗人说自己的弟弟们啊,都分散在各地。

因为战争嘛,大家都流离失所的。

这时候家都没了,想问问弟弟们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该去哪里问。

这多悲哀啊,亲人都联系不上,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得没影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聚在一起。

4. 尾联。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诗人想给弟弟们写信,可是呢,信常常寄不到。

为啥寄不到呢?因为战争还没停啊。

这就像我们现在发个快递,结果快递公司说因为打仗了,路都不通,没法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就更绝望了,想联系亲人都不行,只能在这月夜思念着他们,真是可怜巴巴的。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一、解析。

1. 首联。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诗人说贾谊啊,被贬官到这儿来住了三年。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学习初中的古我们不应该还停留在背诵阶段,我们应该学会赏析古诗。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一)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部编九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20首

部编九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20首

九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20首1.鹧鸪天·送人北宋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赏析: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作者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赏析:这首诗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3.登岳阳楼南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赏析: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诗的颔联“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4.踏莎行北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最新资料推荐------------------------------------------------------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九年级上册诗词20首一、豪放词 1、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

风雨也罢、晴天也罢,我都无所谓。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

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

1 / 17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

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

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

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 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 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 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 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 恰相符合。
诵读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 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 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 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 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 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 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 十分真切。
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1、商山早行
温庭筠
关于作者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 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诗与 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 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 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 称“温韦”。
诵读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 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 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 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 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 依恋。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 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 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 “好收吾骨”作结。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 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 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简明地写出了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运用了拟人方法;写女子登楼远眺盼归人而不得的失望、怅惘之情)肠断白苹洲。

(最能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表现女主人公盼望心上人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地荒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塞下风景之异;描写边塞荒凉萧条景象;表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思乡但不能归家;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现征人的矛盾心理——思念家乡又因战功未立无法回家;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塞外天寒地冻),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现将军征夫愤懑之情;表达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战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表现作者壮志难酬)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以孙权自喻,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狂气)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心不已;)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集中表达诗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现诗人不服老,仍希望得到重用,为国建功立业;写出作者为国御敌雄心壮志;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辛弃疾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表现作者面对依旧景物,而人事改变),欲语泪先流。

(以泪代语述说不幸;表明哀伤的原因和程度)(叙述了诗人哀伤的原因,充分表现哀伤程度之深;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汇总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汇总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行路难(其一)》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愤懑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仕途的阻塞,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

3.该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在苦闷彷徨中奋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诗中曲折地表达出诗人遭受政敌打击而长期被贬异地的抑郁不平的心情,但诗人并未沉沦于此,而是笔锋一转,表现出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变式提问: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相结合。

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示例:“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谪居他乡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在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和崔颢的《黄鹤楼》中“此地空余黄鹤楼”都运用了“空”字,请简要分析两个“空”字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空”字是“徒然”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一、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赏析■一、《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主题】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与孤独寂寞的内心情感。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由盼望到失望最终绝望。

)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我认为“独”字,是独自之意,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寂寞之情。

2、简要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移情于景,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

“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运用拟人,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对思念之情。

“悠悠”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也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孤独失望之情。

3、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二、《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初三语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语文学习注重的是知识积累,只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学习好这门课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古诗词三首九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九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九年级上册在九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中,有三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以下是这三首诗词的原文及简要赏析:1.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巫山巫峡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玉露凋伤枫树林、江间波浪兼天涌等景象,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壮美。

同时,诗人通过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等句,抒发了客居他乡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原草生命力顽强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诗中以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等句,展现了草木生长的自然规律。

同时,诗人以送别王孙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依恋。

3. 李白《将进酒》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主张珍惜当下,尽情享受人生。

诗中以黄河之水天上来、高堂明镜悲白发等句,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诗人通过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句,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豪放,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这三首诗词分别展现了秋天的壮美、生命的坚韧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是九年级上册古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物形象?
①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②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
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
②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3.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
③战事紧张,戒备森严。如“长烟落日孤城闭”。
表达了词人思乡之情。
八、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长烟|落日|孤城闭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பைடு நூலகம்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六、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5.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以至最后的失望肠断。(6分)
6.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仍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
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绪从词中哪两个细节
中可以读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
氛。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8、说说“遣冯唐”典故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
A“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3、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4、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用意是要像孙郎(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
“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选择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感觉方面)
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
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些都极勇猛、雄健;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3.本词中“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的塞下之声让你联
想到什么?
边塞之声让我们联想到边塞的荒凉、战事吃紧的肃杀以
及入夜后悠悠羌管声中流露出的乡恋之情、归心似箭的
感伤之意。
4、词中“异”景异在哪里?
“异”:①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塞下奇异的声音。如“四面边声连角起”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五、《武陵春》
1、“风住尘香花已尽”暗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如散发着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用落红满地,抒春愁满怀,情景交融。
2、“载不动许多愁”好在哪里?
运用新奇的比喻写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七、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
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⑶词中既实写眼前景,又虚写心中情,用景物来表现、衬托人物的心理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⑷全词点明主旨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
⑸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的感情?(包含了倚楼人思念、等待、渴盼、失望等复杂的情感。)
二、《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九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
⑴词中“独”字写出思妇的孤单身影,一个“倚”字写了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更有信心不足之意。
⑵写等待时间之长的短语是过尽千帆,“皆不是”又表现其失望之甚,等待之苦。刻画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的词句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
艰苦。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
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