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重点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5533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8.png)
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的措施及建议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更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确保诊疗质量。
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优势病种的种类及数量
优势病种种类:肺癌、肝癌、胃癌、结直 肠癌、乳腺癌等
优势病种数量:共计50种
优势病种的特点及现状
优势病种是指具有明显疗效和优势的疾病种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可以 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优势病种包括多种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 经系统疾病等。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优势病种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 显著的疗效。
XX公司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 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
结分析报告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优势病种介绍
02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03
临床疗效总结
04
诊疗方案分析
05
未来展望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优势病种介绍
优势病种的选择标准
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代表性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成熟,疗效显著 病种覆盖面广,具有推广价值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及卫生需求
优势病种优化方案
![优势病种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645a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4.png)
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引言优势病种指的是在医疗服务中具有较大数量和占比的几种常见疾病。
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优势病种的优化管理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优势病种优化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 优势病种分析在优势病种优化方案的制定之前,首先需要对优势病种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病种的发病率、治疗过程、费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哪些病种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2. 制定优化目标基于对优势病种的分析结果,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优化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实施性。
例如,可以以减少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治疗成功率等为优化目标。
3. 制定优化方案制定优化方案是优势病种优化的核心环节。
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案来实施优化:a. 优化流程通过对优势病种的治疗流程进行再设计和优化,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患者的等待时间。
例如,引入预约挂号和分诊制度,合理安排检查和手术时间,提前准备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
b. 提供规范化指南制定并宣传优势病种的规范化治疗指南,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诊疗方案和操作流程。
这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误诊率和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规范化指南也可以作为医务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c. 引入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优势病种优化方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引入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医疗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病历信息的共享、医疗过程的监控和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
这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d. 加强团队合作优势病种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
医务人员间的良好沟通和团队合作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团队合作、建立团队责任制和协调机制,可以提高整个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4. 实施优化方案实施优化方案需要全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首先,需要培训医务人员,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优化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500ffbcd126fff6050b82.png)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针灸推拿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
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
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
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局部,30min qd 〈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qd〈5〉颈椎病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
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
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意。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2013年项痹病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2013年项痹病中医优化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10181d4431b90d6c85c712.png)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优化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根据1994-6-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1)发病特点:急性或缓慢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颈肩部酸痛、头晕头痛、一侧颈项不适等先兆。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诱因:病发多有诱因,每因劳倦、感寒而诱发。
(3)临床表现特点:以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等为主症。
(4)病因病机特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年老体衰、劳倦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通,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项痹。
其病表实为多见,急症期以风、寒、湿等标实症状突出。
(5)实验室检查:X片、CT征象或磁共振检查可见生理曲度改变或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影像学改变。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07》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0.302。
(1)诊断依据:①一般无外伤史,多因职业、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
②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③患侧常有颈部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2)诊断原则: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③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④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⑤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b6482c4028915f814dc27e.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多篇)(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芒硝30g花椒20g五倍子20g元胡20g苍术15g侧柏叶15g冰片5g艾叶3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97f8f59ec3d5bbfd0a74c0.png)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2013年—2015年)2013年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2013年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例,其中腰腿痛例,股骨颈骨折例,急性腰扭伤例,现总结如下:在所收治的病例中中医参与率达到100%,所有病例中未出现无效病例原有的以西医治疗为主的疾病在加入了中医治疗后效果非常明显。
急性腰扭伤以往西医认为是小关节突紊乱,以牵引、局部封闭、神经沮滞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用中医手法治疗后立竿见影辅以推拿,中频,电针等疾病痊愈很快。
骨伤科病人,受外伤卧床以后,以往西医均给予止血药物,临床观察此举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我们常规对卧床患者应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如用西药对老年患者又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我们应用中成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同时在受伤后1-3周应用伤科接骨片三片/次,3次/日,接骨七厘片, 1.5/次,3次/日,全年无一例血栓形成患者。
腰腿痛的患者单纯的西医以骶疗,手术为主,但通过观察发现手术后有大部分患者疼痛仍然存在,现在改变观念不轻易手术,以系统保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主要治疗,效果比单一的西医治疗明显。
方药以“腰舒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腰舒汤”药用桑寄生10g、狗脊10g、党参10g、当归10g、熟地黄10g、丹参10g、川牛膝10g、全蝎3g(研末吞服)制川乌10g存在问题:1.由于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见效快,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中医方药煎服繁锁,中医治疗见效相对较慢不容易让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很多患者都是在看西医无效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中医。
2.在确定常规病诊疗常规中医病种时,没有充分考虑病源情况,运行1年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坏死病例在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并不常见。
3、无专科实验室及专科研究人员,因此没有专科人员搞科研课题,学术论文论著少。
4、中医为我国传统医学,师承及家传现象明显;中医学习周期长、见效慢,年轻人不愿学习中医,在人才建设方面较吃力。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2aa761558f5f61fb6366616.png)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为了发挥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在解决疑难杂症和难治性疾病等方面技术优势,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根据我们中医科自身形成的特色即三个特色中医专科,具有一定的医疗资源、技术优势和成功经验,特制定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1、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异病同治)诊疗方案疗效优势:这两个病种比较常见,尤其是病情较重和病情较长的,一般治疗效果较差。
由戴维生主任担任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6年来临床治疗1500多例。
方案中主要采取用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直接穴位或痛点注射,不仅能迅速有效地改善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和粘连状况,使病情缓解或临床治愈,而且复发率较底,复治仍然有效。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颈椎退行性变,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因此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消除局部气血淤阻,局部用药是最佳的途径,适当剂量是疗效的关键。
我们多年对1000余例颈椎病的治疗经验证明,该诊疗方案不仅疗效好、复发少,而且安全。
具体治疗方案是:用5号或7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10-14毫升和1.5-2 毫升利多卡因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或痛点向内侧45度角注射,3-5天一次,一般4-6次,有明显的效果或临床痊愈。
2、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使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而出现上述临床症状。
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为治则。
中西医结合62病种(2013年版)
![中西医结合62病种(201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89c3234b73f242326c5f05.png)
中西医结合62病种(2013年版)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芥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饮=香薷散+金银花、连翘香薷散中豆朴添,祛暑解表功效坚,化滞疏中调脾胃,感寒伤湿此方功。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症—滋阴解表—葳蕤汤葳蕤用白薇,豆鼓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暴咳、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嗽,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燥热伤肺证—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桑杏汤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鼓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4)凉燥伤肺证—轻宣凉燥润肺止咳—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清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3、慢性支气管炎:(久咳)(1)实证:(1)风寒犯肺证—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2)风热犯肺证—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浊阻肺证—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蒹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服,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4)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5)寒饮伏肺证—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解表镯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2)虚证:(1)肺气虚证—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肺汤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补肺益气兼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7cd598a417866fb94a8e3a.png)
××××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模板及书写要求一、定义1、中医定义2、西医定义定义书写要求 :简单概述中医、西医对本病种的定义。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2、诊断要点3、中医鉴别诊断(二西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2、诊断要点3、西医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书写要求 :1、诊断标准的选择要求公认、先进、可行、易推广应用。
以医学行业标准或国内外各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为准, 可以直接采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也可以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文献所采用的标准 , 但要注明出处。
2、诊断标准也可根据权威标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修订 ,必须写明诊断依据的出处和诊断要点。
3、简单写出需鉴别的病种和要点。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证型 1:名称1、临床表现(1 中医临床表现(2 西医临床表现2、中西医结合治疗(1 中药治疗治法 :方药 (包括院内制剂:方药加减 :书写要求 :根据不同症状 ,写出加减目的和加减的药物。
中成药 :(2 西医治疗书写要求 :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 , 写出西医针对本证型参与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3 其他非药物治疗书写要求 :写出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书写要求 :总结近 3 年以来的临床病例 , 用数据结合相关科研、论文等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评估 , 指出其临床疗效 , 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上、降低费用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上、降低并发症上、减少患者痛苦上等方面的优势。
要将我院在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 , 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二证型 2(三证型 3(四证型 4(五证型 5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一难点分析书写要求 :对本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进行客观分析 , 提出的难点符合临床实际 ,针对性强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有解决的可能性。
(二解决措施书写要求 :根据难点 , 结合科室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提出本病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详细、可行的具体措施。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系列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d6d604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4c.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系列郑惠芳辨证治疗痛经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郑惠芳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叶青目录一、方案制定时间与编写人员 (1)二、方案内容 (1)(一)病证名 (1)(二)诊断标准 (1)(三)辨证分型 (2)(四)治则治法 (3)(五)方药组成与加减原则 (3)(五)疗程 (5)(六)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5)(七)诊疗方案的适用推广对象 (6)三、制定方案的依据(资料来源) (6)(一)郑惠芳主任医师对对痛经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6)(二)参考文献 (7)四、名老中医签字认可: (7)郑惠芳辨证治疗痛经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一、方案制定时间与编写人员制定时间:2013年7月编写人员:名老中医:郑惠芳主任医师;传承工作室成员:叶青、张建伟、刘卉、张萌等。
二、方案内容(一)病证名1.中医病证名:痛经2.西医病名(国际ICD~10编码):原发性痛经(N94.4)、继发性痛经(N94.5)(二)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标准制定)痛经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标准制定)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痛经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1)原发性痛经①病史疼痛一般发生在初潮几个月后,也有发生在初潮后2~3年内,多发生在未婚未育妇女。
注意发病前后是否有精神刺激或肽类药物服用史,注意询问有无生殖器器质性病变以排除继发性痛经。
②临床表现腹痛:一般于初潮后数月出现,也有发生在初潮后2~3年的年青妇女;疼痛的时间可于月经前1~2天即开始,或月经第1~2天,月经量多时疼痛最甚;部分患者月经干净后发生;疼痛的特点是呈阵发性下腹部绞痛、胀痛、坠痛,并放射到腰骶部及阴道、肛门,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十小时甚至1~2天,经血外流通畅后疼痛即逐渐缓解;腹痛剧烈时,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发凉、甚至晕厥等症状。
2013年诊疗方案优化说明
![2013年诊疗方案优化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ace47f504a1b0717fd5dd28.png)
2013年诊疗方案优化说明
2012年我科将急性咳嗽作为我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临床路径实施试点病种,制定了更加切合临床实际和临床路径的诊疗方案,2013年的诊疗方案较2012年有所改进,具体详述如下:
咳喘,虽肺脾肾三脏同病,但以肺之气变为中心,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是也。
盖肺位居高,号称华盖,主气而外合皮毛,上通喉咙,开窍于鼻,与天气相通,为呼吸之门户,内贯心脉,以行气血,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故有“肺主一身之大气”之说。
然肺合大肠,其气以下降为顺,协助脏气以下行,故以肃降为其要,若因受邪于皮毛或吸之于鼻窍,无论风燥痰热,均能造成肺气不利,治节失常,肃降受阻肺气郁遏,气逆而上,则喘作矣。
当是之时,积热于肺火动痰生,风痰上壅,天气闭塞,宣降不宜升,以肃降肺气最为重要。
盖肺气得降,则喘自平矣!
1。
2013优势病种优化方案
![2013优势病种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687baef5335a8103d2200a.png)
2013年宣城市中医院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及总结本科制定的两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颈椎病、腰腿痛,经上一阶段实施,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诊疗过程进一步规范,中医特色更加突出,中医中药使用率较前提高。
现将两大优势病种的诊疗质量情况汇总如下:但此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部分地方与临床实际应用不符,经科内方案评估小组讨论,对方案进一步优化如下:颈椎病:1.在治疗过程中,神经根型经牵引针灸、中药辩证治疗后,疗效满意。
2.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根据症状加用以下药物:伴失眠者:刺五加,夜交藤,伴胸闷不舒者:枳壳,柴胡,厚朴。
伴头痛头晕者:天麻,钩藤,半夏,伴情绪抑郁者:合欢花,萱草,玫瑰花。
总结及优化: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但复发率较高,常需反复治疗。
导致复发率较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体位性损伤。
颈部肌肉,因头部频繁地旋转、低头活动,容易引起疲劳。
头颅和颈部的正确体位对控制全身姿态、保持头颈部活动平衡,显得十分重要。
人们日常很多工作须采取头前屈、两上肢前屈外展90度以下的范围内活动,时间久了,必然影响颈项肩部肌肉的动态或静态平衡。
中医学认为,中老年患者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加之长期伏案低头工作,久劳伤筋。
因此,在治疗中及结束后,我们采用针对性强的运动辅助疗法,让患者进行自我操作,防止和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以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提高体力。
因此在原诊疗方案中增加了运动辅助疗法。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症状均可缓解,但病情易反复,部分病人易复发,究其原因为:1患者在急性期因疼痛较剧烈,床上运动较少,血液循环差,局部脉络不通。
2患者长期卧床及佩戴腰围,致使腰背肌力量减弱。
优化: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保证效果的必要手段。
一般来说,疼痛能耐受后应在床上做肢抬高训练。
疼痛缓解后应逐步减少腰围佩戴时间并循序渐进地进行腰背肌力量训练。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ebc41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0e.png)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一、感冒。
1. 病症特点。
咱都知道感冒这事儿太常见啦。
一般就是突然感觉鼻子不得劲儿,要么流鼻涕,要么堵得慌;喉咙也开始痒痒的,还可能疼;再加上脑袋晕乎乎的,浑身没劲儿,就像被抽走了精气神儿一样。
有时候还怕冷或者怕热呢,体温也可能跟着凑热闹,一下子就升高了。
2. 中医辩证分型。
风寒感冒:这种就像是被冷风吹了,身体打了个冷战然后就感冒了。
主要表现是怕冷特别明显,流清鼻涕,就像清水似的,而且痰也是白色稀的,舌头颜色淡,舌苔薄白。
风热感冒:这就好比身体里着了小火苗。
人会感觉发热比较厉害,怕风,流黄鼻涕,痰也是黄色黏稠的,舌尖红,舌苔薄黄。
3. 中医诊疗方法。
中药治疗。
风寒感冒:咱就用点麻黄汤或者荆防败毒散之类的方剂。
麻黄汤就像给身体派去一群小战士,麻黄把毛孔打开,让寒气出去;桂枝来给身体加把劲儿,让气血流通起来;杏仁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药性。
荆防败毒散也是个好东西,荆芥、防风就像防风墙一样,挡住外来的风寒邪气,其他的药一起把体内的邪气赶走。
风热感冒:银翘散就特别合适。
金银花、连翘就像灭火队,专门扑灭身体里的那股热邪。
薄荷清凉解热,牛蒡子、桔梗清热利咽,让喉咙舒服点儿,再加上竹叶、芦根清热生津,防止热邪把身体里的水分都烤干了。
针灸推拿。
针灸:如果是风寒感冒,可以在大椎穴、风池穴、合谷穴这些地方扎针。
大椎穴就像身体的一个小开关,扎一下能把阳气激发出来,驱赶寒气;风池穴是风邪爱聚集的地方,扎针能把风邪赶跑;合谷穴是个万能穴,对缓解感冒的各种不舒服都有帮助。
风热感冒的话,可以加上曲池穴,这个穴能清热泻火。
推拿:用手指在太阳穴、印堂穴这些地方轻轻按摩。
从印堂往上推到发际线,反复做几次,能让脑袋轻松不少。
再揉揉风池穴,捏捏肩井穴,让身体放松放松,促进气血循环,这样感冒也好得快些。
4. 饮食起居调护。
饮食方面:风寒感冒的时候,喝点热乎乎的生姜红糖水,就像给身体内部点了个小火炉,暖呼呼的。
风热感冒就喝点绿豆汤、吃点梨,清清火。
2013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2013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93c42e6e2bd960591c6779e.png)
2013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1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 编码:BNF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1 )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 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 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专家手册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部分
![专家手册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1f2bcea0d1f34693daef3eca.png)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手册(2013年版)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部分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分)说明:1.对3.1.1进行检查时,要求设置的5个一级临床科室必须独立设置。
2.检查病历时要由专家从病案信息库中随机抽取,不得由医院提供(下同)。
3.对指标3.2进行检查评估时,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临床科室中抽取2个临床科室,其中从内科系统临床科室和其他科室各抽1个(不含已抽取确定为检查对象的重点专科),共2个科室。
对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每项指标的实际得分。
4.对指标3.3.1—3.3.4项进行检查评估时,由专家在临床科室中随机抽取2个科室,其中从内科系统临床科室和其他科室各抽1个(不含已抽取确定为检查对象的重点专科)进行检查。
对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每项指标的实际得分。
5.对指标3.3.5进行检查时,由专家在制定了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的手术病历中随机抽查。
6.对指标3.9.3进行检查评估时,由医院提供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名单和设立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并从设立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中随机抽取2个科室实地考查。
7.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指经药监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8.处方情况评价方法:查看评审前一年度报表,并抽查评审当月某天的处方。
如该天处方比例远低于该年度的处方比例,则再抽查另外一天的处方以进一步核实。
中成药和西药在一张处方中的按中药处方计算,计算时应分别计入中药处方数和处方总数。
9.在对临床科室进行检查时,备选科室不包括“治未病”科和重症医学科。
10.抽查病历,不特指的,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均可。
临床科室建设检查记录表(诊疗方案及应用)451.对指标3.3.4进行检查,查阅评审前3年资料时,如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尚未正式印发相关病种诊疗方案,则检查科室对本院自行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的资料。
中医诊疗方案优化是指对诊疗方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模板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df9b54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9.png)
模板一:此为肾病科模板,存在不足之处,已加批注,请各科室参考。
其中红色加粗字体为固定格式。
注意:同一个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字体、格式、排版需统一规范。
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XX 年)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肾风(TCD编码:BNS140)(二)西医病名:IgA肾病(ICD编码:N02.8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尿中泡沫增多,或尿血(包括镜下红细胞尿),或眼睑、足跑浮肿,或腰酸、腰痛,或眩晕耳鸣;舌淡红,或舌红,或舌体胖、边有齿痕,或舌暗,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苔薄白或薄白腻;脉细,或弦细,或兼微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一肾脏病学分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
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患病时间超过3个月;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血尿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常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
(二)证候诊断1.基本证候(1)气阴两虚证主症:泡沫尿(尿检蛋白)或尿血(尿检镜下红细胞增多)。
次症:腰酸、乏力、口干、目涩、手足心热,眼睑或足跑浮肿,夜尿多。
舌脉:脉细或兼微数,苔薄、舌红,舌体胖,舌边有齿痕。
(2)脉络瘀阻证主症:①血尿(包括镜下红细胞尿),腰部刺痛,或久病(反复迁延不愈病程1年以上);②肾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禊闭塞、塌陷、僵硬、毛细血管有微血栓样物质形成,毛细血管扩张与瘀血、肾小血管血栓形成,肾小球缺血样改变,肾小球球囊粘连、疤痕,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次症:①面色焦黑,肌肤甲错,皮肤赤丝红缕,蟹爪纹络;②甲皱微循环郁滞,血黏度增高、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增高。
舌脉:脉涩,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
(3)风湿内扰证主症:泡沫尿(尿蛋白)或尿血(肉眼或镜下红细胞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0g o次症:①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眩晕、水肿;②辅助检查、实验室及肾病理:血压、血肌酊、尿蛋白等从原先稳定水平出现变动、升高;肾病理出现肾小球系膜细胞或内皮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或节段性毛细血管褛纤维素样坏死、细胞性新月体形成及/或足突广泛融合。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7acacf192e45361166f54e.png)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面瘫)面神经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面瘫)面神经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2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51例,完成51例,平均住院日2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电针,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中药薰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临床路径的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98%,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推拿使用率80%,中药薰洗使用率78%,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治疗51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45例(88%),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48例(94.1%)。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51例患者中,症状改善51例(100%),体征改善51例(100%),;临床痊愈43例(84.3%),好转8例(15.7%)。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面神经分级标准分为6等级,Ⅰ级:正常,Ⅵ级:完全麻痹。
每个等级有测量面神经运动部位的具体内容。
测量抬眉及口角的运动幅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再将这些结果转换成6等级。
Ⅰ级:面部运动功能正常,没有无力及联带运动。
Ⅱ级:面部运动功能仅有轻度不对称,可能有轻度的联带运动。
Ⅲ级:有明显的不对称及明显的继发性缺陷(即并发症),但是额部有运动,额部运动的出现表示神经功能没有完全变性。
Ⅳ级:明显不对称,没有额部运动,面部无力伴有毁容性联带运动或集团性运动。
Ⅴ级:面部仅有轻微的运动,额部没有运动,面部功能没有恢复到出现继发性缺陷。
Ⅵ级:患面部没有任何的运动或肌张力消失。
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西医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书写要求: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写出西医针对本证型参与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3其他非药物治疗
书写要求:写出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
书写要求:总结近3年以来的临床病例,用数据结合相关科研、论文等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评估,指出其临床疗效,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上、降低费用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上、降低并发症上、减少患者痛苦上等方面的优势。要将我院在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二证型2
………………
(三证型3
………………
(四证型4
………………
(五证型5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难点分析
书写要求:对本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的难点符合临床实际,针对性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有解决的可能性。(二解决措施
书写要求:根据难点,结合科室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本病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详细、可行的具体措施。
××××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模板及书写要求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2、西医定义
定义书写要求:简单概述中医、西医对本病种的定义。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中医鉴别诊断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书写要求:
1、诊断标准的选择要求公认、先进、可行、易推广应用。以医学行业标准或国内外各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为准,可以直接采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也可以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文献所采用的标准,但要注明出处。
2、诊断标准也可根据权威标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必须写明诊断依据的出处和诊断要点。
3、简单写出需鉴别的病种和要点。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证型1:名称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
(2西医临床表现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
方药(包括院内制剂:
方药加减:
书写要求:根据不同症状,写出加减目的和加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