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手册【考试大纲+历年真题】(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 3-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生理学

第一单元绪论

考点一、机体的内环境

1.体液

体液是机体内所有含有化学物质成分的液体的总称。

2.内环境及其稳态

(1)内环境的概念: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稳态是指机体能通过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考点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反射来调节机体的活动,控制机体的能量活动等。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生成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循环的途径来调节机体功能活动。

2.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

(1)正反馈:正反馈是指被控制的部分发出信息给控制部分,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2)负反馈:负反馈是指被控制的部分发出信息给控制部分,最终使受控部分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点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表2-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考点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①静息电位是指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②细胞的静息电位与K+平衡电位有关。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①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足够强的刺激时,细胞膜发生一次可变动并且传播对的电位波动。

②细胞受到一个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电压门控钠通道开放,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超过膜对K+的通透性。Na+迅速大量内流,以致膜内负电位因正电荷的增加而迅速消除,进而出现正电位。

2.兴奋的触发与兴奋性:兴奋的触发;兴奋性及其周期变化;局部电位

(1)兴奋的触发

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2)兴奋性及其周期变化

兴奋性是指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可以发生电位变化的能力。周期变化可分为:绝对不应

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3)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是指细胞在接受低幅度的电刺激时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及其特点

(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发生的电位变化,可经过细胞膜向远处传播,表现为整个动作电位的传播。

(2)兴奋传导的特点

①双向性;②绝缘性;③安全性;④不衰减性;⑤相对不疲劳性;⑥对结构和功能完整的依赖性。

考点三、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响因素

(1)兴奋传递

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到运动神经末梢→末梢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Ca2+进入轴突末梢内→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与终板膜上的N2型胆碱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增大→出现Na+内流和K+外流→使终板膜去极化。

(2)影响因素

神经递质合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消除。

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

(1)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和肌纤维收缩相联系起来的耦联机制。

(2)收缩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动作电位通过横管传至肌细胞深处→激活肌浆网终末池膜上的Ca2+释放通道→释放Ca2+,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使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肌质网钙泵可回收和再蓄积Ca2+,肌细胞舒张。

第三单元血液

考点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1.血量、血液的组成与血细胞比容

血量是指全身的血液总量。人类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统称为血细胞。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血液的理化特性

(1)血液比重: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

(2)血液的黏度:全血的相对黏度(相对于水的黏度)为4~5,血浆的相对黏度为1.6~2.4。

(3)血浆渗透压:血浆是含复杂溶质的水溶液。血浆渗透压由所含两部分溶质构成。由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4)血液酸碱度: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波动范围极小。

考点二、血细胞及其功能

1.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为(4.0~5.5)×1012/L,女性较少,为(3.5~5.0)×1012/L。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中央薄,周边厚。

(2)生理特性和功能

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和悬浮稳定性是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3)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

铁和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合成红细胞DNA必须有维生素B12和叶酸作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助因子。

(4)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雄激素主要对于红细胞生成进行调节。

2.白细胞生理: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

成年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109/L(4000~10000/μL)。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这三类白细胞的百分比。

(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渗出、游走、趋化、吞噬及分泌是白细胞主要的生理特性。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消化及免疫反应,抵抗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

3.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1)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300)×109/L。

(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