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琦-2013-11-14-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接种方法研究

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接种方法研究

, 而且已经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发展对运用菌根技术解决中药 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菌根生物技术 属于绿色生物技术, 在增加植物抗性的同时不会引 入外援污染物, 有助于保证中药质量, 而且菌根菌剂 的生产简单、 易推广, 运用菌根生物技术解决中药栽 培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丛枝菌根的研究现状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观察到微生物与植物
(寄主植物, 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 那就 >/QM N03IM) 是互惠共生 ( GHMH0KQG) 。5%%# 年 RS3I@ 提出了” 菌根 (24F/SS>KT3Q) ” 这一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真菌和植物的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 7 $ 7 $%; $""% 7 "$ 7 $8
[.] 无有效办法 。
$ 不同培养方法和条件对药用植物接 种 "# 真菌的影响
$%& 药用植物 "# 真菌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质 由于 !" 真菌属专性活体寄生真菌, 尚无方法 进行无寄主纯培养, 为攻克这一难题很多研究机构 和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精力的对 !" 真菌生活史 ( +)54 和培养条件 ( %&01)7)&0 &5 %6+76’4) 进行研究, 并 ()87&’$) [DG H DI] 且不断有新的 !" 真菌方法报道 。从培养基 质的不同上可将 !" 真菌的培养方法分为: 盆栽法、 培养基培养法、 溶液培养法、 汽雾培养法四种。也有 人结合寄主不同提出更细致的分类方法, 例如杨晓 红等结合研究成果着重从十个不同的层面对丛枝菌 根真菌 ( !" 真菌) 的培养方法研究做了较为系统的 介绍与评述, 总结 !" 菌根的十种培养方法为: 盆栽 培 养 法( -&7 %6+76’4 ) , 培 养 基 培 养 法( "41)6# ,静 止 营 养 液 培 养 法 ( J487)0, ($1’&<&0)% %6+76’4) ,营养流动液培养法 ( C67’)7)&0 5+&K %6+76’4) , %6+76’4) 汽雾培养法 ( !4’&<&0)% %6+76’4D) , !" 真菌与植物根 器官的双重无菌培养法 (?6/+ /L40)% %6+76’48)玻璃珠 分室培养法 (A+/88 M4/18 8<+)7 : %&#</’7#407 %6+76’4)汽 雾培 养 法 ( !4’&<&0)% %6+76’4 )离 体 无 菌 纯 培 养 ( N0 , O)7’& /L40)% %6+76’4) !" 真菌与 J) BP?C! 转型根的 双重单胞无菌培养法 ( ?6/+ #&0&/L40)% %6+76’4 &5 !" [DQ] 。该分类方 560,) K)7( J) B: ?C! 7’/085&’#41 ’&&7) 法虽然很细致但各方法之间存在交叉, 对于指导药 用植物培养不适合, 故在本文仍沿用传统的 G 种分 类。 药用植物接种菌根的培养目的是选择 !" 真菌 培养方法的根本依据, 对于不同目的往往需要不同 的培养方法 (表 D) , 例如杨晓红等用垂直平板定时 转动培养法对菌丝生长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培养基 上生长的营养菌丝较少分枝, 培养基转动前后生长 的菌丝之间有明显的折点。定时转动所形成的众多 折点将延伸菌丝分成若干个节段, 使形成的菌丝面 局限在易观察的小范围内, 从而为诱导菌丝定向生

黄璐琦副司长到河北省涉县调研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黄璐琦副司长到河北省涉县调研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黄璐琦副司长到河北省涉县调研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佚名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3(35)5
【摘要】5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黄璐琦、办公室副主任赵明
到涉县调研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黄璐琦副司长一行认真听取了涉县卫生局关于涉县野生中药材分布情况及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普查小组的野
外作业情况。

黄璐琦副司长对河北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指出,
本次中药资源普查主要任务是调查野生药材及栽培药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资源变化趋势等,进一步摸清家底,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为加快卫生发展模式和产业机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黄璐琦副司长强调,在野外样方选择和布置上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合理布局,进一步规范野外数据采集工作。

省中医药管理局、邯郸市卫生局和涉县有关领导陪同调研。

【总页数】1页(P766-766)
【关键词】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河北省;调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发展模式;野生
药材;县卫生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
【相关文献】
1.黄璐琦给中药资源“号脉” [J], 余玮
2.黄璐琦:给中药资源“号脉” [J], 吴志菲
3.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陕西省项目综合调研评估与督导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J],
4.黄璐琦:给中药资源"号脉" [J], 吴志菲
5.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专家组到河北涉县检查工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黄璐琦张瑞贤(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摘要目的:对“道地药材”的生物学内涵、形成的生物学原理及研究时具有的生物学问题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

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居群遗传学和居群生态学的方法进行阐述。

结果:通过对“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指出“道”是生物学上的“居群”,它的形成是由基因型和生境饰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数量、空间、遗传和药效等特征。

结论:对目前已在开展的“道地药材”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道地药材;生物学道地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是一个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

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了药材的货真质优,得到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

它的产生是以实践经验为依据,经得起临床的考验,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这些研究无论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或是现代科学手段,也无论是引种栽培、成分分析或提高临床疗效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应该说,在几千种中药当中,道地药材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部分,但距离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还相差甚远,还没有对中药学术的振兴产生重大影响[1],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从药材(除矿物药)来源于生物这一本质出发进行阐述。

作者现仅从理论上谈谈个人的认识。

在本文的讨论中,仅以生物药道地药材为内容(以下简称“道”),不涉及矿物药和合成药及生物药的加工、销售对其道地性的影响。

1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内涵药材(除矿物药)来源于生物,都有着生物的内涵。

生物是由基因(gene)、细胞(cell)、器官(organ)、有机体(organism)、居群(popu1ation)、群落(community)等6个主要的生物层组成的,这一多层次结构模式被称为“生物学谱”(bio1ogica1 spectrum)[2]。

每一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科学问题,有相应的研究方法,如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其方法,人们在认识生物时都是从其所处的层次逐渐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药材研究也不例外,如在药材的鉴定上,就有细胞层次的鉴定显微鉴定,器官层次的鉴定性状鉴定及有机体层次的鉴定基原鉴定。

道地药材标准应有全新思路

道地药材标准应有全新思路

道地药材标准应有全新思路如何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在中药界有个共识,就是以道地药材为标准。

道地药材也是历代医家控制和评价中药品质的独特而综合的“金标准”。

在今天,道地药材仍在辨别药材真伪、控制中药质量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但作为标准的道地药材,又应该建立怎样的标准呢?在日前武汉举行的中国中药标准化战略与产学研合作发展论坛上,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有关“道地药材标准的构建”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

黄璐琦提出了一个对道地药材标准构建的全新思路。

黄璐琦认为,应从遗传和环境的角度,利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等技术对道地药材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体系。

道地药材鉴别及评价标准——展现独特的优良品质我国常用中药材有 500 种,其中道地药材有 200 种,用量占到 80% 。

黄璐琦指出,道地药材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特定地域,品质优良、疗效确切。

建立道地药材的标准,首先是要建立道地药材的鉴别及其评价标准。

这个评价标准应包括原植物性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和遗传特性四个方面。

黄璐琦领导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已开展了 50 多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研究人员发现,在药材性状方面,道地药材以连珠状、长圆柱形居多,根与茎多垂直生长;非道地药材根茎较粗大,团块状居多。

从显微组织看,道地药材的皮层发达,木质部较小,导管较稀疏,木纤维束较少;而非道地药材的木质部较发达,导管层状切向排列,木纤维束较多,与导管相间排列。

另外,在化学成分上道地与非道地药材差异也很大,比如,道地药材苍术的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苍术,而且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配比关系。

道地与非道地药材在遗传上也有显著差异性。

这些特性广泛适用于道地药材,可为道地药材的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营养需求、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该学科涉及到有机化学、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对于解决药用植物生产中的问题,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药用植物的生理生化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从而为药物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药用植物的营养需求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用植物的养分需要,从而提供科学的养分管理策略;药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而提供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策略。

-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来宁夏农科院调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来宁夏农科院调研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9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来宁夏农科院调研。

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刘常青,自治区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组长赵捷等陪同调研。

在宁夏农林科学院芦花台现代农业科研基地,黄璐琦调研了生物中心承担的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课题“药用苦枸杞品种选育研究”的进展情况,问询了苦枸杞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遗传关系分子鉴定、扦插及组培快繁育苗、引种后表型变化分析等研究工作进展。

在听取了课题组成员汇报后,黄璐琦对课题研究进展表示了肯定,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给予了指导。

该课题针对当前枸杞品种缺失传统味“苦”药用性状的问题,与黄璐琦团队联合攻关,开展苦枸杞引种驯化、快速繁育、配套栽培、“味苦”关联组分解析、药效综合评价等研究工作,旨在建立苦枸杞“资源引选-种苗繁育-配套栽培-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助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黄璐琦调研指导,开拓了生物中心科技人员的研究思路,明确了今后重点攻关方向,为课题高水平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周慧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来我院调研文/院生物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专家来宁夏农科院开展学术交流文/院生物中心9月1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袁媛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张重义教授应邀到宁夏农科院开展学术交流,分别作了题为“优质药材品质形成分子机理”和“克服中药材连作障碍研究的思考”的学术报告。

生物中心全体科技人员,以及院枸杞科学所、林草所相关科技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会上,袁媛研究员从药材基因型、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阐述了影响优质药材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张重义教授以中药材地黄连作障碍为例,从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组、植物免疫响应等方面探讨了中药材连作障碍形成机制以及解决连作障碍的技术方案。

香山会议第510次-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香山会议第510次-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香山科学会议第510次学术讨论会综述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是大自然和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珍贵宝藏,几千年的积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基础保障。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量不断增大,加之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面临巨大的压力。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逐渐得以解析,通过挖掘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相关元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对植物中现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实现药用植物的定向遗传育种,通过培育高产目标活性成分的药用植物,能有效降低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的提取成本并缓解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压力。

同时,利用生物系统整合优化在微生物体内重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模块,可以实现珍稀活性成分的异源高效合成,为单一成分中药以及中药提取物生产提供原料,缓解其对中医临床用药以及中药资源的压力。

2014年11月11~1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主题为“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第510次学术讨论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陈晓亚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杨胜利研究员、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学礼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1)药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研究;(2)合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思路;(3)合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生产中的应用等中心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黄璐琦研究员作了题为“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主题评述报告,结合正在开展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认真阐述了中药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药资源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他指出“供不应求”是导致目前中药原料市场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压力,急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改善。

黄璐琦博士生导师简介

黄璐琦博士生导师简介

黄璐琦博士生导师简介黄璐琦,男,1968年3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学与分子生药学。

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曾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兼任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2、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情况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药资源/2014.1-2017.12/300万/No.81325023/主持人;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丹参酮类化合物中下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2011.01-2013.12/33万/No.81072990/主持人;3)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基于我国自主卫星遥感数据的中药资源监测及服务/2010.01-2012.12/800万/主持人;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我国代表性区域特色中药资源保护利用/2012.01-2015.12/5300万/主持人;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遗传与环境的道地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示范研究/2012.01-2015.12/414万/主持人;6)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2013.01-2015.12/2700万/No.2060302/主持人。

3、近年来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或教材(限5篇)1)《Molecular Pharmacognosy》/Springer 出版社/2012年/主编.2)Modular pathway engineering of diterpenoid synthases and the mevalonicacid pathway for miltiradiene produc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2,134:3234-3241/通讯作者,IF: 10.667.3)CYP76AH1 catalyzes turnover of miltiradiene in tanshinones biosynthesisand enables heterologous production of ferruginol in yeast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3, 110(29):12108-12113/通讯作者,IF: 9.737.4)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production ofginsenosides/《Metabolic Engineering》/2013(20):146–156/通讯作者,IF:8.258.5) A Functional Genomics Approach to Tanshinone biosynthesis providesstereochemical insights/《Organic Letters》/2009,11(22):5170-5173/通讯作者,IF:5.424、近年来获厅级以上奖励情况1)2011年/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2)2008年/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3)2014年/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5、指导研究生情况1999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已培养86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热烈庆祝《世界中医药》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编委黄璐琦教授被评

热烈庆祝《世界中医药》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编委黄璐琦教授被评
实 验过 程 中, 均采 取 此方 法。发根 农杆 菌 1 6 0 1 ,
[ 8 ] 张来 , 罗正伟 , 张显 强 , 等. 发根农杆 菌 R i 质粒 的特征及 其应用 [ J ] . 安徽农业科学 , 2 0 1 0 , 3 8 ( 1 5 ) : 8 1 8 3 — 8 1 8 5 .
究 通过 P C R检测 A 4中 R i 质粒 T — D N A 的生根 基 因
飞蓟宾含 量 的 测定 [ J ] . 中 国 中药 杂 志, 2 0 1 4 , 3 9 ( 1 1 ) : 2 0 0 5 ~
2 01 0 .
[ 1 1 ] 唐浩国 , 单方 方, 魏晓霞 , 等. 牡丹 叶总黄酮抑 菌活性研 究[ J ] .
[ 6 ] 谭超 , 孙志 良, 周可炎, 等.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及镇 静抑菌作用研 究[ J ] .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 0 0 3 ( 4 ) : 3 - 5 . [ 7 ] Hu a n g Y, S u C Y, K u o H J , e t a 1 . A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mu l t i p l e - g e n e c o —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v i a h a i r y r o o t i n d u c t i o n[ J ] . A p p l Mi c r o b i o t
时珍国医国药 , 2 0 0 9, 2 0 ( 6 ): 1 3 5 5 — 1 3 5 7 .
已整合进入黄花败酱 发根基 因组中 , 在发根扩大培 养 中, 在液体 M S 培养基 p H值为 6 时中加入 4 0 L 蔗糖时最适合发根的扩大培养 。最终测得黄花败酱

院士回应“中医毁于中药”呼吁建检测体系确保品质

院士回应“中医毁于中药”呼吁建检测体系确保品质

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好 .发展好。 在演 讲一 开始 ,黄 璐 琦院 士还 提到 在 全 国
是 中药材 的质量要 引起大家 的关注 。
解读
鲁湾
:际上 已经没有原来的药效成分 ,
而且 中药历 来讲 究 原 产地 ,
注 》也认 为:诸 药 所 生, 皆有
说 法 在 业 内 已 经 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传 了 很

祖先 药方 中的中药。名字还是那 为各地 所处地理环境复 杂,水土 含量 超 标。 前 不久 岷 县 “ 毒当 个名 字,其 中的药物成分 已经不 :气候 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同,因此 归” 事件 就 闹得 沸沸 扬 扬 中
同了。过 去的中药材大都是野 生 药物本身质量 ,也就是 治疗作 用 药材 在 加 工运 输环 节 也暴 露 出 的,现在 的 中药材像 种庄稼一样 有显著差异 。如在我 国分布很 广 许 多问题 ,如 炮 制 环 节的 马路 被 大规模 种植 。为了提 高产量追 的 白头翁,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暴 晒 ,硫 磺 熏 蒸; 包装 环 节 的 求最 大经济效益 ,大量使 用化肥 的作 用, 就有 1 6 种不 同的来源 , 无 规 范 滥 包 装 , 无 标 识 ; 贮 存 和 激 素 ,如 有 润肺 止 咳作 用的 差异很 大。再如使 用很广的大黄 流 转环 节 的 霉 变生 虫 ,掺 假 造
境界 .药王孙 思邈 在 《千金 翼 方 》中更明确指 出:用药必依土 久, 现 在 见 诸 于 公 开 媒 体 国 称为 “ 道 地 药材 ” 中 药 材 的 地。现 在 ,不分 东西 南 北到 处 家权 威人 士的 疾 呼,可见 中 “ 道 地 说 ” 是指 一种 药材 是 在 特 播 种 药材 ,药材 原 来的 有 用成

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开启中医药振兴新征程——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教授

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开启中医药振兴新征程——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教授

黄 璐 琦 院 士
稀 有野 生 巾药 资 源 的遥 感 动 态 监 测 ,形 成 了五 种 资 源 保 护 模 式 。
建 立了中药材 鉴别新方法 。“高特 异性聚合酶 链式反应技 术鉴别中药材 乌梢蛇 真伪的方 法”荣获 中国专利
优 秀奖 ,取得 r显著 的社会 及经 济效益 ,被 2010年版 中国 药典 收载 ,这 是分 子鉴别方法 首次收载于国家
工作至今 ,现 为中国 中医科 学院 常务副院长 ,首席研 究员 ,中药资源 中心主 任 ,全 国中约资源 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 导组组 长 ,科技部重 点领域 中药资源创新 团队负责
人 ,部局 共建道 地药材国家重 点实验室 (培育基地 )负责人 ,曾任 国家 973计划项
日首 席 科 学 家 。
运 用 分 子 生 药 学 指 导 中药 的 生 产 实 践 ?
黄院 士 :l995年 ,我 在 中国 中药杂志 》上 发表 了一篇论 文 ,提 出 了分 子生 药学 的概念 。生物科 学是现 代生命科 学的共 同语言 和基础 ,分子 生药学是生药学 与分子生物学 的结合 ,它将分 子生物学技 术引入到药材 的
解决 了中药资源基础数 据缺乏 的问题 ,为中药 产业相关发展规划政 策的制定提供基 础数据服务 。建立的中药 资
源动态 监测信息 和技 术服务体 系,解 决 了行业 内没 有统一的信息服 务网络问题 ,可 在宏观层掌握 我国 中药材 的
产量 、流通 量 .价格和 质量等变化趋势 。建设的 中药材 种子种苗保 护和保存体 系,有助于促进 中药材质量 问题
在 源 头 上 解 决 ,促 进 珍 稀 、濒 危 、 道 地 药 材 的 繁育 和 保 护 ,服 务 中 药材 生 产 。

全国政协常委黄璐琦抗疫一线 发挥中医药更好救治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黄璐琦抗疫一线 发挥中医药更好救治作用

是逆行者,也是首批援鄂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

2月20日,已经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率队驻守武汉的第27天。

黄璐琦带领的这支医疗队,是第一个进入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是第一个接管重病区的中医医疗队,也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第一个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医疗队。

这些个“第一”,对黄璐琦来说,沉甸甸的。

“到疫情一线去,是职责和使命”黄璐琦率队出征那天,是大年初一。

这一天,原本也是他和家人团聚的日子。

得知儿子将要逆行武汉,84岁的老母亲很是焦虑。

“妈,您放心,他会照顾好自己的,您这样焦虑,会给他造成心理负担。

他是您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儿子,他的职责必须要这样做。

”这条让黄璐琦哽咽的短信,是姐姐发去宽慰母亲的,但却也说出了黄璐琦的心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其实早在1月20日,黄璐琦就主持召开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疫情防控专题会议,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求院属各医疗机构加强防控措施和科研攻关,以发挥中医药优势,全面开展防控工作。

中医药防控疫情有什么优势?从一组数据中我们可见一斑。

据史书记载,公元369年至1644年,中国发生过95次瘟疫大流行,但从未因瘟疫造成像中世纪的欧洲鼠疫流行那样人口锐减约5000万的情况。

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其实SARS时期,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所以这次疫情,我们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应‘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指示,也要在临床上去使用和调整中医药诊疗方案,从而和全国的医护同道一起阻击疫情。

”黄璐琦强调。

没有调研,写不出好提案。

同样的,黄璐琦也认为,不去一线,不深入到患者中间,也不能科学地就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向国家建言献策,更谈不上让中医药的优势得到发挥了。

记者了解到,此次身赴“疫”线,身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黄璐琦带领团队制定并多次优化了中医诊疗方案。

黄璐琦用中医思维问诊中医药发展?

黄璐琦用中医思维问诊中医药发展?

黄璐琦用中医思维问诊中医药发展?作者:刘喜梅来源:《商业文化》2019年第26期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政协委员及药学科学家,黄璐琦去了很多地方,调研了很多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向大会提交了几件提案。

这些提案建议,全部跟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创新发展有关。

黄璐琦说,他的责任和使命就在于———善继岐黄。

“作为中国本土首位获得诺奖的自然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员带领团队将青蒿素研制成功,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特有的医药卫生资源,是推动医药科技原始创新的源泉。

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科学家进行青蒿素科研攻关时,美国专家也进行了相应的动物试验。

只是,美国专家在狗身上的试验发现,蒿乙醚具有较大的神经毒性,故而放弃了相关试验,这也让中国拥有了因为青蒿素的发现而获得诺奖的机会。

”3月7日,在医卫界45组、46组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为发言代表之一,向与会者分享了青蒿素背后的这个故事。

同时,他也用药学科学家的身份,解释了“用西医标准评价中药”的局限性。

临床疗效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什么青蒿素用在狗身上会有较大的神经毒性,而用在人身上却能够治疗疟疾呢?黄璐琦的答案,是因为动物和人拥有不同的代谢酶。

“因为体内拥有的代谢酶不同,虽然蒿乙醚用在动物身上有较大的神经毒性,但是用在人身上则完全安全。

屠呦呦老师是受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启示,用低温萃取的方法最终将青蒿素成功研制。

这一方面说明了青蒿已经拥有了至少2000多年的人用历史;另一方面则说明了重视临床疗效,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黄璐琦坦言,如果按照西药或者国际天然药物的研究模式和要求,过多强调药物成分和作用机制,而对临床即药物的人用历史重视不够,我国可能也会与青蒿素失之交臂。

“所以,我们呼吁,中药的审评审批理念需要调整,既要遵循药品研发评价和注册管理的客观规律,又要兼顾中药特点和中医临床用药实际。

黄璐琦 研精覃思中医路

黄璐琦 研精覃思中医路

黄璐琦研精覃思中医路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3年第16期2013年夏时的安徽天柱山,雄奇灵秀,瑰丽壮观。

清晨薄雾弥漫,一队旅人伴着盈盈露珠、啾啾鸟鸣集结山下,不像游客那般轻松随意,而是避开人群来到偏离景区的主峰北麓。

神情中透出几分庄重的他们,一丝不苟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小波,快把准备好的防虫咬鞋套发给大家。

”一位戴米白色草帽、背户外双肩包的男子,一边凭借丰富的专业技能组织大家,一边清晰介绍道,“这是我学生时代在云南西双版纳采药时积累下的经验。

”很快,全队人穿上及膝白色鞋套,有了统一标识,原来是支“采药的队伍”。

整理行囊,一行人跟着向导训练有素地向山里走去。

这位眼光敏锐、思维缜密的说话人就是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市青联副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资源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黄璐琦。

此番天柱山之行,便是他带队进行实地普查。

华灯初上,晚风习习。

黄璐琦利用两次出差调研之间的短暂空闲,在位于北京东直门附近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一身蓝色的休闲衫,黑色西裤,显得整洁精神。

从创建新兴学科“分子生药学”到主持全国普查工作;从主持中药研究所工作到组建中药资源中心,在不足20平米、陈设朴素的办公室里,他与记者对坐而谈,话题从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开始。

中药资源普查使命义不容辞建国以来,我国共开展过三次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1960至1962年第一次以普查常用中药为主;1969至1973年第二次,调查收集各地的中草药资料;1983至1987年第三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

如今,原有数据已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弄清中药资源数量成为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对此,黄璐琦饱含焦虑地谈起中药材市场的现状:“近年来几乎所有中药材价格都在上涨,而且有的品种幅度惊人。

比如三七,1960年代至1990年代,每公斤价格都恒定在六七十元人民币,现在则高达四五百元。

黄璐琦,心印滇西

黄璐琦,心印滇西

黄璐琦,心印滇西
徐亚静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14(000)015
【摘要】怒山山脉、云岭山脉、中甸大雪山山脉延宕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澜沧江、金沙江由北而南贯穿其中。

复杂多样的气候、高低悬殊的地貌,造就了迪庆垂直分布、立体多样的植物王国。

山间峡谷种粮不易,却是中草药的天堂。

7月7日,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走进云南迪庆。

活动组委会特别组织了一支中药专家小分队,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带队,深入迪庆寻访药农,在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也亲眼见证了那一段恢复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滇西故事。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徐亚静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35
【相关文献】
1.黄璐琦院士: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 [J],
2.全国政协常委黄璐琦:抗疫一线发挥中医药更好救治作用 [J], 白静
3.黄璐琦:中医药瑰宝焕发新光彩 [J],
4.黄璐琦:中医药瑰宝焕发新光彩 [J],
5.黄璐琦:给中药资源"号脉" [J], 吴志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璐琦 给中药资源“号脉”

黄璐琦 给中药资源“号脉”


落座,工作人员泡上一杯茶,碧绿色很快成了杯中的主色调,蜷曲的叶子舒展着,缕缕茉莉般的清香
黄璐琦 给中药资源“号脉”
文 本刊记者 余玮
否就是“伏道”?黄璐琦通过梳理艾叶道地沿革,考证“伏道”地名,同时结合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地所得资料,得出“复道”一词首次出现于宋代苏颂《本草图经》,历代沿用,但所指均不甚清楚,至《本草纲目》始出现“汤阴”与黄璐琦在野外收集中药
时代弄潮“ 青年”
PRESENCE
风采在野外工作的队员达到上万名。

现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发现2个新属25个新物种,汇总得到1.3万多种药用资源的黄璐琦(中)在安徽天柱山实地调查中药资源
想学建筑的他被调剂到了中药专业,“这就是上天安排的,药,都是民生很大的一块,与老百姓都息息相关。

时代弄潮“ 青年”后,一支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在他身边迅速形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深化传统医学务实合作 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深化传统医学务实合作 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特别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深化传统医学务实合作 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1年7月30日上午,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在南昌举行,论坛分别围绕“传统医学与人类健康”“传统医学与产业发展”“传统医学教育交流合作”“传统医学物质科学研究”等主题,加强传统医药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传统医学领域互学互鉴,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议题达成广泛共识。

在“传统医学与人类健康”分论坛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以“深化传统医学务实合作,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题,指出中医药作为护佑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传承的传统医学,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再一次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国内外疫情防控贡献了重要力量。

黄璐琦表示,中医药在我们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医药法,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它已经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争中,中医药发挥着它的优势和作用。

中医药全程参与了此次我们国家新冠疫情的防治,参与率达到了91.5 %,有效率达到了90 %。

同时,黄璐琦还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一带一路”部分国家开展的系列合作项目,指出传统医药是“一带一路”互学互鉴的重要载体,希望借鉴这些国际合作经验,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等
领域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蛋白质等含氮
温度
物质的合成。
大气
CO2倍增条件下,糖 槭叶片的防御性化
合物(单宁)含量
大大增加。
普遍认为菌根真菌的侵 染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 物的积累。
35
次生代谢生理生态主要研究领域
次生代谢物在植物生育期、不同器官中 的分布和含量。
药用植物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 生理生化代谢途径。
有利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 生态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探寻调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的机 理和方法。
36
6
2013-11-14
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调控
栽培技术调控
次生代谢产物
灌溉采收等:收获期 适当干旱可以提高丹 参中丹参酮的含量。
栽培 技术调控
• 良种选育 • 合理施肥 • 灌溉排水 • 种植密度 • 合理采收加工
30
5
2013-11-14
三、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
31
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
• 包括简单酚类、 醌类和黄酮类等。
酚类
生物 碱类
• 生物碱是起源于 氨基酸的一类含 有氮原子的化合 物。
• 萜类和甾类化合物 是以异戊二烯为基 本单位构成的一类 化合物
萜类 甾类
其他
• 其他包括胺类、 非蛋白质氨基酸、 生氰苷、多炔、 有机酸等
2013-11-14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一、概述 二、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 三、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 四、逆境生理生态
2
一、概述
概念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借鉴 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研究和阐明药用植物生命过程中的 生理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的 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立足于植物生 理生态学的基础理论,重点阐述生 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理变化,特别 是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生理生化反 映的影响和机制。
• 非道地药材:根茎较 粗大,呈结节状或团 块状居多
45
苍术根茎横切面图
A茅苍术(江苏金坛) B南苍术(湖北罗田)C北苍术(内蒙古克旗)
1木栓层 2 石细胞群 3皮层 4 油室 5草酸钙针晶6韧皮部 7形成层 8木质部 9木纤维

46
化学成分适应性
化学成分适应性
第二主成分 (17%)
7
6
5
4 B
3
A
三七专用菌剂
三七菌根化苗的生产
23
三七专用菌剂的生产——田间原位菌剂扩繁
2012中国药学会三等奖 24
4
2013-11-14
形成了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土壤综合治理思路
养分缺乏 或失衡
物理性质 改变
病虫害 自毒物质
重金属 农残污染
药用植物和土壤一体,土壤各个生态系统浑然一体
25
开展了中药材土壤恶化的“辨证论治”
19
20
直播的生产模式抗病性好
传统三七采用“1+2”的两段式栽 培,移栽三七根系差,易发病害
三七直播(不移栽)栽培,根系 好,抗病性强
修剪等农艺措施改变产量
现场示范抹芽技术要领
修剪、抹芽后的丰产植株
未抹芽的多徒长条植株
21
22
菌根栽培优势明显
三七苗成活率、 药材生物量, 折干率、皂苷 含量均有显著 提高。
1900
思辨和描 述阶段
受控实验
利用仪器或控制设施有意识的控制自 然过程条件,模拟自然现象进行生理生态学 的实验。 植物气孔的开张、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温度、矿物质对光 合作用的影响。
7
形成与发展
至今
1950
实验方法阶 段
2000
理论方法和 综合方法阶 段
1900
现代植物生理生 态学发展阶段
K0
1.30±0.133c
0.95±0.479b
全钾和可溶性蛋白比较 52
苍术低钾胁迫下化学成分的变化
归一化百分含量(%)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0.500 0.000
挥发油组分归一化百分含量柱状图
CK K1 K2 K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21 22 组分
对病原微生物的 防御作用
34
不同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 积累的影响
北沙参、川贝母 、阳春砂等在砂 土中有利于次生
代谢物积累
干旱胁迫的薄荷 叶中,萜类物质 浓度升高,水分 较多时薄荷油的
含量则下降。
温 度 土壤
水分 大 气
光照
次生 代谢
生物
生于阳坡的金银花中
绿原酸的含量高于阴

高温却有利于生物
17
“稻草(松毛)+地膜”的双覆盖盖膜生产方式,可有效防治三七苗期早霜伤害,大幅减少
出苗期浇水量(可少交4次水),提早出苗时间7-10天,并提高出苗整齐率。
18
3
传统三七用杉树枝条、秸秆等做荫棚优势明显
2013-11-14
三七小拱棚栽培优势明显
小拱棚透气性好 ,可进行光 照调节,三七长势良好,且病 害少。
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发展 多层次发展 实验仪器快速发展
思辨和描 述阶段
• 精确测定代谢和微循环变化 • 植物生长模型 • 1975年,奥地利学者拉夏埃尔编著的
《植物生理生态学》出版,宣告了这门
学科的正式形成。
8
形成与发展
内容
20072009
•黄璐琦、郭兰萍《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 •黄璐琦、郭兰萍《中药资源生态学》
组织和细胞培养 技术调控
• 外植体的调控 • 培养基的调控 • 培养环境的调
控 • 诱导子的调控
作用 • 前体和抑制剂
的调控作用
基因工程 技术调控
• 转基因器官培养 • 关键酶基因调控 • 反义核酸技术 • RNA干扰技术 • 转录因子调控
种植密度:丹参最佳 种植密度与丹参酮含 量和每亩产量密切相 关。
合理施肥:生物菌肥, 如AM菌根共生可以促 进丹酚酸类次生代谢 物的积累。
37
38
组培调控
生物或非生物诱导子诱导或 处理培养物调控丹参毛状根
39
关键酶基因调控
SmDXR 基因对于丹参酮 类物质生物合成具有重 要的正向调节作用,过 表达SmDXR 基因显著提 高了丹参中二萜丹参酮 类成分的含量。
51
苍术对低钾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编号 株高(cm) 根长(cm) 根茎粗(cm)
叶片数 分枝数 须根数 地上鲜重(g/株) 地上干重(g/株) 地下鲜重(g/株) 地下干重(g/株)
CK 30.83±7.17a 22.07±4.26a 3.67±0.88a 129.67±81.61a 12.33±6.77a 99.67±46.18a 33.93±15.82a 8.45±3.93a 69.56±40.07a 16.10±10.44a
2
1
0
-3
-2
-1
-1 0
1
2
-2 第一主成分(60%)
苍术6个主要组分的主成分
分析结果(A道地药材、B非
道地药材)。
苍术6个主要组分的聚类分析
47
4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道地药材的逆境效应
2013-11-14 低钾胁迫的观察实验
49
50
低钾胁迫的受控
control
K1
K2
K3
control
K1
K2
K3
正常组CK(K 1.3mmol/L); 低钾组K1(K 0.9mmol/L); 低钾组K2(K 0.5mmol/L); 无钾组K0(K 0)
12
2
2013-11-14
学科特点
在个体水平研究生态因子影响药用植物的生 理现象
用生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生态学问题 产量和质量并重 重视次生代谢与调控机理 以道地药材为核心,研究道地药材形成的生
理生态学机制 在药用植物野生抚育与栽培生产过程中,注
重生态效益
13
重点任务
研究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
治则治法 病人/病 有故无殒 上工治未病 扶正祛邪
综合治理 重金属 土壤养护 养分平衡
26
形成土壤综合修复关键技术
被推荐为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
菌根真菌繁育技术
AM菌根真菌单分离技术
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接种技术
中药材自毒作用评估技术
中药材土壤重金属化学修复技术
中药材平衡施肥技术 中药材重金属的风险评估技术 中药材退化土壤的综合修复技术
基因表达 次生代谢产物
对照 野生 过表达1 2 3 4
40
四、环境胁迫
药用植物对逆境的反应
逆境反应
指环境胁迫对 植物的生理过 程产生的即时 的不利的影响 。
驯化
植物个体在形 态和生理上的 调整,以补偿 逆境引起的生 长减慢。
适应
一种进化反应 ,它是群体内 遗传变化的结 果。
41
42
7
2013-11-14
K1 21.90±6.07b 20.88± 3.24a 2.48±0.37b 32.50±3.42b 3.50±0.93b 42.25±4.23b 9.31±10.02c 2.81±3.06b 24.28±18.47b 3.91±2.44b
生物量各指标比较
供钾水平越高,全钾与可溶性 蛋白质含量越高。
32
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特点
1. “全能性” 2. 多途径性和可调控性 3. 近缘种相似性 4. 广布性和特异性 5. 合成和积累部位的差异性 6. 积累与生长周期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