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一、古代货币

(一)古代货币的起源

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班固《汉书·食货志》也记载。“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初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等等。类似的记载很多,说法不一,但都大体属石器时代,那时候是不可能产生货币的,因为还没有产生货币的条件。

1、古代货币形成的条件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

(1)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铜器的使用,到了商代,我国社会已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手工业内部又分成许多门类,各门类又分成许多专业,各专业内部又有很细的分工。这种细致的分工,必然引起广泛的交换活动,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

(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交换的便利,必然要求有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漫长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

2、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

贝壳充当货币,有以下优点:

(1)它有光泽,有光花纹,当时是名贵的装饰品;

(2)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

(3)坚固耐用,不易磨损;

(4)便于携带。

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贝。

3、仿制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古代货币的早期发展

古代货币到了春秋战国,进入了早期发展时期。

1、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布币:是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基本形状如铲,在此基础上变化多端,按具体形状又分若干种。它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

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的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但也标明重量的,如“一两”、“十二朱”、“朱”、“两”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早的铢两货币。

刀币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是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如今日之大刀。

环钱大概是由纺轮演变而来,圆形、中心有孔。孔又有圆形和方形,故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

孔的区别,内外边缘又有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环钱多数都有文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环钱是铜钱的原型。

蚁鼻钱专指楚国的铜贝,又称为“鬼脸钱”。

2、黄金、郢爰

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此时黄金作为货币,还是称量货币,按重量行使,它有两个单位,一个是斤,一斤合16两;另一个是镒,一镒合20两。

郢爰是楚国的货币。

3、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

(1)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

(2)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3)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三)秦始皇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四)汉武帝改革币制

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2、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

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

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3、评价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五)唐高祖改革币制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1)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

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2)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3)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六)宋朝的币制与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宋朝货币制度的特点

第一,宋朝的币制以钱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

第二,货币流通的区域性,有的地方专用铜钱,有的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二者兼用。这些钱币在一个地区流通,不准运钱出境。

第三,流通混乱。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通无序。2、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2)纸币产生的过程

大约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这就是最初的纸币。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

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兑现,引起诉讼。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这是政府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3)称提之术

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其内容主要是3年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设置发行准备;限制最高发行额。

(4)银会子

南宋初年,还发行过一种代替白银流通的银会子,以钱为单位,面额分为1钱和半钱两种,每年换发一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银本位制纸币,但只限于一些地区使用,没有在全国流通。

(七)元朝的纸币及其管理

1、元世祖统一纸币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这样,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

2、元朝的纸币管理制度

元朝初年,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作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关于发行方面的规定:

(1)交钞、宝钞为法偿货币,严禁金、银、铜钱的流通和使用。

(2)设立发行准备金。

(3)中统钞、至元钞均分为不同面额、两种钞票并用。

(4)百姓随时可以用旧钞换新钞,用破钞换好钞,并收取一定手续费;有阻碍和刁难者,定罪。

关于流通方面的规定有:

(1)交钞、宝钞不限年月,通行流转。

(2)各地设立平准行用库,负责买卖金银,平准钞法,维持钞值。

(3)严禁私自买卖金银,违者治罪,告发者赏。

(4)严禁伪造交钞宝钞,伪造者死,告发者重赏。

(八)明朝的纸币制度

明朝建立初始,推行铜钱,后因数量不敷,改行纸币。1375年(洪武八年)设立钞局发行纸币,是为大明宝钞。大明宝钞由户部印制,地方不得印制。明朝的纸币制度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明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即使后来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

2、大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过,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九)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行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实为在法律上准许用银,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清朝承袭明朝的币制,仍用白银和铜钱,但以白银为主,也是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成为一种主要货币。白银的单位仍然是两,清朝习惯上将银和两合用,称银两,银两就成为清朝白银的单位。银两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分成实银两和虚银两。实银两是交易时收授的现银,虚银两则是记账的单位。

二、古代信用

(一)信用的发生

信用就是借贷行为。早期的信用形式是实物和货币的借贷。借贷行为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它的产生有两个条件:(1)有了私有财产;(2)社会出现两极分化,贫穷的氏族因某种需要,向富裕的氏族借贷,信用就发生了。可见信用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它的发生并不以货币存在为前提,其历史早于货币。

最初的借贷是实物借贷,粮食、农具等生活和生产必需品。食物借贷有很多局限,要受贷出对象、实物种类、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货币产生以后,货币借贷突破了实物借贷的局限,对借方来说,他可以用货币购买所需要的实物;对于贷方来说,货币既可作为财富储藏,又可用于购买另外的物品。所以,货币产生以后,借贷扩大了,货币借贷成为早期信用的另一种形式。

泉府是周朝时的国家财政金融机关,泉府的赊贷是中国最早的政府信用。

(二)两汉的放款市场

两汉的信用以货币借贷为主要形式,而且主要是由私人办理。汉代放款的人,有商人、地方、王公贵族,还有子钱家。子钱家是专门从事放款收息的人,实际同商人、地主、王侯一样,都是高利贷者。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结合,是封建经济条件下私人信用的特点。放款的对象,除了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平民外,也有王公贵族、官僚地主,甚至有朝庭重臣。贵族官僚借债是为了维持其奢侈淫靡的生活;朝庭借债是因财政不济急需。

私人信用以外,汉政府也曾提供过国家信用,但似乎规模不大。汉武帝曾派人出访各地,对

无力谋生的人发放贷款,用于购买种子、农具等,无息或低息,国家要收回。

(三)典质的产生

典质是产生于南北朝的专门经营放款的金融机构。典质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南北朝时,佛教深得统治阶级的信仰,寺庙遍布全国。寺庙因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受到免役、免税等特殊优待,自帝王至平民又对寺庙大量施舍土地钱财。因此,寺庙十分富有,遂凭借其优厚的财力发放贷款,进行高利盘剥。官僚地主达官贵人也将其私蓄委托于寺庙贷放营利。所以,那时的寺庙成了办理存放款的高利贷场所。

(四)唐朝信用事业的发展

1、放款

唐朝的放款有私人放款和政府放款。

私人放款大致分为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供给放款的人主要是富商;中外商人都有,还有皇亲国戚和官吏,放款的对象除普通商民外,也有官吏。抵押放款除动产外,还有不动产,房屋、田地都可以抵押。办理抵押放款的机构是质库,它是一种独立的放款机构。开设质库的主要是商人、官吏、贵族,他们以此牟利。

2、存款

唐朝时期,商业发达,商人经常携带大量现钱到市场买卖货物,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于是便存入商店,由商店代为保管,也有存入药店或外国人开的波斯店的,这便是最早的存款和保管业务。在这些商店、药店中,有一种接近于专门办理存款业务的机构,就是寄附铺,还在柜坊。寄附铺以办理存款为主要业务,兼营商业,这是最早的存款机构。

由于存款业务的扩大,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产生了。这就是书贴。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支票,它是存户向寄附铺或柜坊发出的要求付款的通知书,上面写有付款数量、收款人姓名、出贴人姓名、出贴日期等项。

3、汇兑

汇兑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商业发展,铜钱携带很不方便,又因钱币缺乏,有的地方禁止钱币出境,于是便发生了汇兑的办法。

唐朝的汇兑叫飞钱,又叫便换。唐代各道的地方政府都在京城设有进奏院,各军、使也设有办事机构,专司同中央政府的联络。商人在京出卖货物后,如果不愿或不能带现钱回家,就将钱交给本道的进奏院,进奏院开出一张票券,各持一半。商人回到本地后到相应的机关合券核对,如果无误,便可领回现款,汇兑就这样产生了。

4、货币兑换

兑换是金、银、钱之间的兑换。唐朝的币制是钱帛本位制,金主要充作保值手段,白银已开始作为货币流通。因此,金、银、钱就有相互兑换的需要,兑换业务便由此产生。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机构是金银铺。

(五)宋朝的国家信用

宋朝的国家信用主要体现在王安石的信用政策上,反映在王安石制定的市易法和青苗法中。

市易法是政府向民间提供的抵押信用。市易法规定:人民向地方政府赊贷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作抵押,没有抵押物的可由5人担保;年息2分,逾期不返,每月罚息2%;商人在货物滞销时将货物卖给政府,待市场需要时,又可以分期付款形式购回贩卖,半年付清者认息1分,一年付清者认息2分。

青苗法是政府向农民提供的农业贷款。规定:农民每年可两次自愿向政府请贷,贷钱贷粮均可,一次是正月三十日以前,随夏收归还;一次是五月三十日前,随秋收归还;利率每次2分;贷款数额根据户等而定,头等户不超过15贯,末等户1.5贯;贷款按照借款时约定的谷物价格折合粮食归还,如归还时谷价上涨,农民不愿交纳实物,可酌量照市价较低的价

格交纳现钱,但不得超过贷款额的30%,其余部分仍需交纳实物。

(六)典当业的发展

典当业俗称当铺,南北朝的典质,唐朝的质库,宋朝的解质,都可称为当铺,都是一种高利贷资本,经营以物品抵押的个人放款。到了清代,典当业更加发达,1664年(康熙三年),全国有大小当铺2万多家,其中山西省有4695家,广东有2688家。当铺的业务已不限于经营抵押放款,也经营信用放款、存款和货币兑换等业务,大当铺还签发银票、钱票。经营当铺的除私人外,还有地方政府,用公款开设当铺牟利。

(七)钱庄的兴起

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以此为业,开起钱铺来,这就是最早的钱庄。到了明末,钱庄已成为重要的信用机关,不仅从事金、银、钱、纸币间的兑换,还办理放款、存款和汇兑。

(八)票号的产生

票号是清代重要的信用机构,初始以汇兑为主,又为山西人首创,所以又有票庄、山西票庄、山西票号等称谓。

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六次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b]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b]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b]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b]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b]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b]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b]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b]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b]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b]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b]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侧身于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中国古代货币的变迁

中国古代货币的变迁 12文遗郭嘉祺 201224142247 先秦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秦汉钱币 秦代最重要的货币当属“半两”钱,秦始皇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刀、布等旧钱,将“半两”定为法定货币。半两钱的出现将先秦时期各种原始形态的货币统一在方孔圆钱之下。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 汉初,因政府无力掌控,允许明间私铸钱币,于是郡国诸侯,地方豪强便纷纷私铸,形制各异的榆荚钱风行于世,随后导致通货膨胀及后来的七国之乱。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废除一切旧币铸造五铢钱,并在上林苑设立负责铸钱的机构,称作“上林三官”。颁布严刑峻法:“盗铸诸金钱罪皆死,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从此五铢钱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独步于大汉王朝的五铢钱又一次迎来了重大钱币史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汉末王莽时期的铸钱,它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铸材众多,形状各异,堪称一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隋唐钱币 隋王朝统一中国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迈向它的顶峰,经济上这时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隋文帝改革币制,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在各地设关卡置样。历史进入唐代,正如同唐代灿烂而辉煌的历史,唐代货币发展,同样迈上了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顶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改币制,废五铢,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1-7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 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 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 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 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 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辅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 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繁举。现仅按货币的不同形式种类,分述如下。 一、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简陋的生活。那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 了交换的需要。开始时,氏族与氏族之间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扩大到部落之间互通有 无,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各自的公共财物。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个人之间的交换也愈来愈多 了,而且逐渐占居了优势。古书曾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1)“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2)据说这是四、五千年以前神农、唐尧时的 情形,是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 生产日益发展,物品愈来愈丰富,交换也就愈频繁。人们为了交换方便,就先把手中的

简述中国钱币发展史

简述中国钱币发展史 序 早在公元前21世纪,还是原始时代的我国先祖就有了自己的钱币。那时的钱币就是一个小贝壳(目前的鉴别方法就是看它的风化程度)。西周时期的一个小器皿上的铭文对此作有记载。我国的钱币萌芽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发展过程是汉武始铸五铢到隋,大唐通宝开新篇,五代钱币较稀少,出土不多价格高,泉珍最多是大宋,皇帝来把御书题,开创御书钱先河,古今铸币最精属宋徽,辽,夏,金,元,虽然是外族,但铸币工艺不逊色于汉人,这个时期的钱币也是中国古钱币最贵的古钱币,通宝就这样一直用到大清末年。洋务运动兴起造西式钱,古钱币自此淹没。中国的钱币不仅产生的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了一种货币文化。我中华4000来历朝历代铸币之丰,有贝,骨,铜,铁,金,银,纸币等材料。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中国古钱币当中,大多字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中国的货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对钱币的记载,《管子》曰:汤以基山之金铸币……司马迁说:高辛氏以前就有龟币,金币,刀币,班固言:神农氏时就有金刀龟币,郑樵称,太昊氏谓之金,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周人谓之布,齐莒人谓之刀……目前这些说法还要我们近一步考证。说到对钱币的研究,我国南北朝就有了《刘氏钱制》和《顾恒钱谱》,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对钱币研究的资料之一。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货币发展过程 第一章 中国古钱币 今天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而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是贝币,原始贝币是天然的海贝,它产于南海得之不易,光洁美丽,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又是天然成形,夏商时代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早货币。当时计算贝的单位是“朋”,十贝为一朋。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起源及分类 古代货币的发展 古代信用的发展 古代信用的发展 中国货币史上的六大演变特征 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关系: 可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功能时是商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称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两种形态: 实物货币:货币发展形式中最原始的形式。例如,羊、斧头、贝壳等。 金属货币:典型的足值货币。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大量小、耐久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复习进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史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 作为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历史悠久、变化无穷、形式多样的古币。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中国古币大都具有以铜为主、方孔圆形状,主要采用铸造工艺制币和含有丰富的书法艺术内容等共同特征。中国货币至少经历了从贝币到“半两”到“五铢”到“通宝”乃至现今流通的纸币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形成一种极具中国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与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贝的国家之一。至于我国何时以海贝作为货币,有人认为是夏朝,但大多数人认为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海贝已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商代商业是较繁荣的,商人以经商为荣,为致富捷径,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也许与殷商时商业繁荣有关吧。李亚农先生指出,那个佩戴着贝串起来项链的人,就是带着贝币去作生意的商人。如此看来,海贝在当时具有饰物与货币的双重职能。 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伟大的青铜时代,一种青铜仿制的海贝--原始的金属铸币诞生了。由于铜金属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奠定了在以后很长时间内,铜钱始终是中国货币流通的主流。到西周时,这种金属货币被熔铸成条块形,切割成一定大小,通过称量其重量和鉴定成色来确定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行使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不具有面额价值,成为中国后来普遍使用的“称量货币”。后来其材料逐渐发展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韩、赵等中原地区的货币形状源于农具铲,称为布币;北部燕地和东部齐地的货币形状源于工具刀削,称为刀币;南部楚地的货币形状源于青铜贝,称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状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此外,由于古代将金属分为黄(黄金)、白(白银)、赤(青铜)三大类,货币流通的形式也以这三类为基准出现。 中国古代的货币在秦汉时得以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统一为方孔钱。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一直由秦朝沿用到清末。汉承秦制,并允许民间自铸。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但重量与名称渐渐地不符了。西汉的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和新朝统治时期,托古改制,十余年间就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王莽钱名目等级繁杂,其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相似。蜀汉和东吴多实行大钱。属币主要有:直百五铢、直百等。吴币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相传是吴兴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十六国期间的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

浅析中国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一)

浅析中国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发展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

xx货币发展简史 10级经济学 (2)xxxx10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发展演变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 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

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会计史》 期末考查论文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学生姓名高云 年级2014级 专业会计学 学号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一、货币在会计中的重要性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货币形式的重要性,首先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作为社会生产必然形式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等类型的生产单位,它们所生产的产品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不可能离开货币形式。只有当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成功地实现销售,体现为货币收入的时候,企业才能够生存下去。 其次,货币形式的重要性在于,在发达的或较发达的商品市场经济下,为货币类资产交易服务的各类社会主体,已经成了社会的一个生产部门。一方面,这意味着,这个相当特殊的生产部门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了其他生产部门如物质类商品生产部门能否正常运行的十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在其商业化经营过程中,将形成本部门的新增价值、新增利润。 二、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一)、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货币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而且手工业和商业显着发展。手工业分很多种,细致的分工引起了广泛的商品交换活动,加速了货币的产生。 (二)、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货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人阶级的出现,商业活动不再限于剩余生产物的偶然交换。商人阶级的出现,使产品发展成商品,这是经济方面的重大转折。铜铸币的发展极其广泛流通,又由于政治上各诸侯互相争雄,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因而各地区基于不同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铸造出各种不同的铜铸币,即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这四种货币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大小轻重都不一致。这个时期的货币虽然没有主币和辅币之分,货币单位已分等级,同时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而且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三)、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货币在秦汉时得以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实行金钱本位制,即黄金和铜钱并行。黄金按重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 3000-1122:贝壳从装饰品发展成支付手段。 1500-1122: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传说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1122:传说周武王克商,散鹿台之钱。 800-700:早期空首布产生。 700-600(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613-591: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叔敖谏止。 524: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521:(波斯金银币。) 480:战国开始。 403:晋分裂为、、三国。 386:田和称齐公,齐造邦刀或铸於此时。 361:迁都大梁,当寽币的铸造当在此以后。 336:惠文王行钱。(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90-200:(罗马铸重阿斯铜币。) 284-279: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278:楚迁都。 248:(安息铸银铜币。) 241-223:楚迁都寿春,铸等金币。 221: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半两,黄金以镒为单位。

204:西汉政权建立,半两开始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190:(罗马铸德纳留斯银币。) 186:半两减为八铢。楚民铸钱(?)。 182:半两减为二铢四,称五分钱。 175:铸四铢半两。又许民铸钱。 144:定铸钱伪黄金市律。 140:汉武帝铸三铢。 136:废三铢,复行半两。三朱、四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於此时。119: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铸五铢。 117:废白金。 115:行赤侧五铢,一当五。 114:颁布告缗令。 113: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於上林三官。 95:铸麟趾金。 [公元] 7: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栔刀和大泉。 9: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专用大小泉。 10: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採实货币制。 14: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玄(淮阳王)铸五铢。 30:公述铸铁钱。

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解读

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