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2015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三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小车的运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探究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掌握简单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理解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小车、直尺、计时器、滑轮、绳子、斜面等。
学生准备:直尺、计时器、小车、滑轮、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不同大小的力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距离。
(2)学生讨论: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小车运动的轨迹、速度。
(2)学生理解:运动轨迹、速度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用小车、滑轮、绳子等探究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4. 探究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方法(1)教师示范:用直尺、计时器测量小车运动速度。
(2)学生操作:分组测量小车在不同用力下的运动速度。
5. 数据分析(1)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
(2)学生分析:小车运动速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小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2. 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3. 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计时器测量小车的运动速度。
(2)分析小车运动速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2. 答案:(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运动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物体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说课稿2、了解相对运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3、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与环境和谐相处;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行科学探究;2、学会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3、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2、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5分钟)1、出示一张小车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小车的运动特点。
2、提出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15分钟)1、学生整理数据,进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讨论结论的合理性。
四、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的其他问题,如小车的转弯、加速等。
2、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实验。
五、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乐趣。
以上就是本人对《小车的运动》这一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素有关?”二)、以实验探究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引出问题之后,我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假设,选择不同的因素进行探究。
例如,有的学生会想到利用不同重量的沙子来观察小车的运动快慢;有的学生会想到利用不同长度的细绳来观察小车的运动快慢;有的学生会想到利用不同数量的螺母来观察小车的运动快慢。
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同时也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验中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2、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苏教小学科学4年级下册《3.4.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1)
(苏教版)4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4.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式: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做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式搜集证据;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下册教材第36—39页的内容老师准备: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与建议: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咱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孩子自由说)2.老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孩子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老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二观察并提出假设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孩子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孩子作假设,老师适当板书:(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5)与车型有关……(6)与轮胎有关………… …… ……(注意:此处让孩子自行假设,孩子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老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三实验验证假设1.师:咱们采用什么方式来验证咱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孩子讨论交流)2.集体交流,老师指导(注意:老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孩子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孩子畅所欲言,老师加以方式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孩子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老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孩子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车运动现象。
讨论小车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1.3 教学活动展示各种小车运动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车运动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车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第二章:小车运动的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原理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包括动力、摩擦力、重力等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车运动的原理,讲解相关科学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原理。
第三章:小车运动的设计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稳定性、速度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一辆小车,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四章:小车运动的比赛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引导学生进行小车比赛,并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4.3 教学活动展示小车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比赛的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小车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遵守比赛规则。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5.2 教学内容给出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教学活动分享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资源或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探究小车运动的能量转换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中的能量转换现象,培养学生的能量观念。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科学四下册的一节内容,教材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小车运动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小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停止运动等。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教材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力和运动关系方面,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掌握小车运动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和思考,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的现象。
2.新课导入:介绍小车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运动的现象。
4.交流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和思考的心得。
5.总结提升: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车运动的规律,深化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6.巩固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小车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小车运动规律:1.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3.停止运动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运动方向2.改变运动速度3.使物体停止运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小车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苏教四年级下册3单元物体的运动《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切都在运动中”的第4课。
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知识基础上,对小车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然后针对问题,做出各种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在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4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没有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五、教学准备视频、课件PPT、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垫圈。
六、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两个车辆运动的视频。
2、师:看了这两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可能说赛车跑得快,货车跑得很慢......3、师:我们经常看到车辆行驶有的快,有的慢,是怎么回事?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来探究小车的运动,板书课题。
(二)大胆猜想,提出假设1、提问:那么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学生大胆猜想,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进行自主操作和观察。
但是,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小车运动的特点,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小车运动的原理,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尺子等。
2.教学课件和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车运动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调整斜面角度、滑轮数量等条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器人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力和运动》,详细内容围绕“小车的运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运动和速度等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测量和比较速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合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运动和速度的关系。
难点:实验操作中如何准确测量和比较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计时器、尺子、弹簧测力计。
2. 学具:小车、斜面、计时器、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小车在不同斜面上滑行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速度的含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例题讲解:(1) 如何测量小车滑行的速度?(2) 如何比较不同斜面下小车的速度?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和比较小车在不同斜面下的速度。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测量速度:使用计时器、尺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玩具小车的速度,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速度。
2. 拓展题目:思考如何使小车滑行得更快?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掌握了测量速度的方法?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是否有学生对拓展题目进行了深入思考?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中如何准确测量和比较速度。
2.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3. 作业设计中,学生如何在家中自行测量小车速度。
一、实验操作中准确测量和比较速度1. 测量速度的方法:(1) 使用尺子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4. 小车的运动》教案3
《4. 小车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经验能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3、能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4、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学生感悟科学的真实性,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器材:小汽车垫圈直尺计时表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家有车吗?有车的请举手。
在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车了。
这一节我们来研究车的问题——小车的运动,(幻灯片)汽车在奔跑中有时快、有时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帮老师想一想,怎样让汽车跑得快一点?(学生小组讨论)预设:1、汽车不拉货跑得快。
(小汽车的快慢与载重量有关)2、车轮多跑得快。
(小汽车的快慢与车轮数有关)3、路面好跑得快。
(——与路面好坏有关)4、马力大跑得快。
加油门跑得快。
师:加油门烧油多,拉力就大。
汽车的拉力大,跑得快。
师:汽车拉力小呢?预设、汽车跑得慢。
师:小汽车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2、积极思考,大胆假设,设计实验。
师:同学们假设了多种原因,现在我们就先验证“汽车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这一假设。
认为车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无关的请举手。
认为与拉力的大小有关的举手,如果车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那么拉力大,车走得快还是慢?师:根据这种假设,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小汽车的运动》实验记录表预设:保持不变的是小汽车、路程。
(或者起点、终点)师: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预设:拉力的大小。
(垫圈的数量)师:根据假设,在实验中我们用什么做拉力呢?(用垫圈的重力。
)师:加大拉力就需要——预设:加大拉力就加垫圈。
师:怎么能看出小车行驶得快还是慢?比如赛跑等。
预设:确定起点和终点。
师:小组讨论一下怎样做试验。
(学生讨论交流试验方法)。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4)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4)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3.4 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1. 掌握小车的运动原理和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2. 了解小车运动的四个基本方向:直线运动、转圈运动、曲线运动、运动方向改变。
3. 能够观察分析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小车运动的四个基本方向。
2. 能够观察分析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小车模型、运动轨道。
2. 白板、彩色粉笔。
3.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告诉学生们今天的课程将学习小车的运动。
2. 老师拿出一辆小车模型,并让学生们观察它的外形和构造。
3. 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小车是怎样运动的?它的运动方向有哪些呢?二、呈现新知(20分钟)1. 老师将小车放在运动轨道上,让学生们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2. 老师通过观察记录表,让学生们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包括直线运动、转圈运动、曲线运动和运动方向改变。
3. 老师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老师让学生们到操场上观察实际的车辆运动,特别是在急转弯时的情况。
2. 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车辆在急转弯时会发生侧滑现象?怎样才能减少侧滑现象的发生?3. 老师组织学生们讨论,总结出减少侧滑现象发生的方法,并将结论记录在黑板上。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2. 老师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适时鼓励和表扬。
扩展拓展:1. 让学生们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小车模型,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2. 给学生们布置小车运动实验任务,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并形成实验报告。
3. 鼓励学生们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展示他们对小车运动的理解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五篇材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五篇材料]第一篇:[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车的运动教材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四课,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
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科学知识:1、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3、学会尊重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教学准备:带线绳的小车、螺母和垫圈(每小组各4个)、秒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播放生活视频,激发兴趣师:(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看视频,想一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板书: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二、以活动展开,获取新知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假设师:谁能来说一说,小车的运动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1:可能与车轮的大小有关系。
生2:可能与车子的自身的重量。
生3:可能与拉力的大小有关系。
师:(在每位同学回答后及时追问)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导生进一步猜测。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资源准备:视频、课件PPT、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3、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很多车,在小的时候一定玩过许多玩具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辆玩具车,看看谁会玩,给大家展示一下,生:到台前玩玩具车。
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玩具车比赛,其他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生:汇报观察发现。
师问: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小车的运动)师:有了问题,大家来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吧。
生1:可能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生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可能小车越重,运动的速度越慢。
生3:可能与风向有关,如果顶风的话,小车运动就慢,如果是顺风,小车运动就快。
生4:可能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就行驶得快。
生5:可能小车的外型有关,流线型的车子可能滑出去的距离比较远。
生6:可能与车轮的多少有关,车轮越少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生7:可能与车轮和小车的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大了小车速度就慢。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板书:与风向有关、与路面的好坏有关、与载重有关、与外型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有关、与车轮的多少有关等各种假设。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对小车运动的快慢产生影响。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干什么?生1:动手进行实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小车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教材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生活在城市中,相当多的家庭也拥有汽车,学生坐车的机会很多,对于车辆比较熟悉,所以,关于载重卡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许多如:发动机、路面、驾驶技术、天气、载重多少、轮胎气足等相关因素的假设,并能进行一定的研究,这是教学本课的基础。
但本课是学生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开始,如何探究变量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重点进行指导。
另外,学生用秒表进行时间的测量时,准确度也不是很高,应加强此方面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照“提出问题——假设猜想——方案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五、教学准备:小车、绳子、挂钩,垫圈、铁架台底座、胶带、秒表、计算器、实验记录单、笔、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播放课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看一看,视频中的物体是什么?(运动的载重汽车)。
载重汽车同学们比较熟悉,请同学们思考:一辆载重汽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板书)3.谈话: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有关影响载重汽车运动快慢的因素,这样的因素可能还有很多(板书:……)。
4.教师演示:大家的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能用真正的载重汽车在我们的实验室进行验证吗?但我们可以用实验室里的小车做实验来进行研究这些问题。
最新苏教版春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最新苏教版2015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最新苏教版2015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此篇《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由本站小编搜集整理,仅供参考!一、教材内容分析:•课题是《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堂科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单元的第4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
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
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班级中男生比较多,因此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反应也很好,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听课,对于提出的问题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还不是很好,必须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做好分工,让他们很好的合作。
对于个别比较少发言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多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忽视这一部分学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导学流程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 …… ……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Hale Waihona Puke 型有关……(6)与轮胎有关……
………………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导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演示实验,能够对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提出假设。
2. 经历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能做“影响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此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实验报告。
3. 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提高小组分工合作效率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经历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能做“影响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此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引发新知。
师:通过电视或网络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赛车节目,激烈的比赛让我们热血沸腾。
今天在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一场赛车活动。
[来源:Z。
X。
X。
K]这是我们的跑道。
(课件展示),放在讲桌上。
找两组同学上台,谁想参加?带着你的赛车装置上来。
既然要比赛,两辆小车的运动距离要怎样?(一致),而且还要同时开始。
为了让比赛更加公平精确,我需要找两位同学上来计时,一位喊开始。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现在这两辆小车的状态如图(课件展示),下边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谁会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一个为空车,两个螺帽。
另一个为载重一个钩码,一个螺帽。
生上台游戏。
我们看到,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不一样,也就是什么不一样?(快慢-速度)。
提出问题:那么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呢?(预设:拉力的大小-学生可能会说垫圈的个数不同,老师要及时引导,个数不同重量就不同,那么拉动小车的力就不同,也就是拉力不同。
小车的载重、……引导说出说出因素如何具体影响快慢。
如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慢等。
)(二)实验探究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们各自的猜想呢?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猜测讨论,然后班内交流,明确各自实验方案。
以拉力为例。
如果我们想验证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运动的越快;拉力越小,运动的越慢。
根据提供器材如何设计方案呢?(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但是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下面大家就发挥团队的力量,看看能不能设计出方案。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一辆载重小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验证。
3、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按照“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秒表、小车、尺子、垫圈、细线、计算器一、复习导入1、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途中发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得很慢,一辆开得很快,老师把它们录了下来。
请同学看这段(视频)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交流猜想3、那么,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研究员,研究研究小车的运动(板书课题)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择重板书。
预设的问题:(1)、可能与小车的拉力有关(板书:拉力)(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板书:车子重量)(3)、可能与地面的好坏程度有关(板书:地面)(4)、可能与小车的轮子数目有关(板书:轮子)二、大胆假设,制定计划1、研究假设问题,并作出预测。
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运动得越慢。
2、设计实验方案:这是你们的假设,在科学上,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这种假设是否正确。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辆小汽车,作为研究对象。
(出示小车)那么,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验证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的假设,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
教师需点拨:保持不变的是载重量、距离;需要改变的是拉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整理出下表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讨论实验方法:怎样才能看出小车行驶得快还是慢?怎样进行实验?2、交流实验方法:预设:(用一根绳子,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系上重物,将重物悬吊在桌边,每一次实验都让这个重物拉动小车从起点运动到终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小车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探究小车运动的条件,分析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小车运动的条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物体运动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运动的条件,运动与力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滑轮、测力计、绳子、图钉、木板等。
学具:小车、斜面、滑轮、测力计、绳子、图钉、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辆小车,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车为什么会运动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物体运动的条件(2)运动与力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距离和速度,引导学生分析运动与力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物体运动的条件2. 运动与力的关系3. 实验现象及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分析其运动条件。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用力推门,门会打开。
2. 答案:(1)略。
(2)因为推门时,我们对门施加了一个力,使门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物体运动的条件有了深入理解,但对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小车运动得更快、更远?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标准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标准教案小车的运动一、课程标准:1.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明白得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关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刻的关系。
3.明白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依照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操纵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二)科学知识1.明白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明白“操纵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猎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三、学习成果:估量学生能够1.能够依照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明白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4.明白“操纵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5.能够使用“操纵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四、学习成果评判:(一)概念进展1.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不清晰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明白“操纵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明白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然而不明白“操纵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明白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白“操纵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二)探究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不能够依照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不能够使用“操纵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依照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然而不能够使用“操纵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原创】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小车的运动_苏教版
【原创】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小车的运动_苏教版小车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
本课分2课时,这节课对载重量与小车的运动快慢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然后针对问题,做出各种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在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前诊:“控制变量”是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对学生很难,此时就要扶学生一把,师生互动讨论,归纳梳理,再放手让学生去开展有效地探究活动,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经验提出作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能够依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二、科学知识:1、知道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的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的作用;3、学会尊重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教学准备:小车、秒表、尺子(或皮卷尺)、钩码、螺帽、毛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课件出示载重汽车,请同学们看大屏,你们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实物让学生观察一辆载着重物的汽车,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埋下伏笔,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你觉得这辆载重汽车运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2、生汇报假设。
(师板书:进行假设)(教师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板书:与路面有关、与风向有关、与坡度有关、与自重有关、与外型有关、与摆放的位置有关、与车轮大小有关等各种假设。
)之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汇报,在交流中就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论进行一定的阐述,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2015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此篇《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由本站小编搜集整理,仅供参考!一、教材内容分析:•课题是《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堂科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单元的第4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
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
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班级中男生比较多,因此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反应也很好,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听课,对于提出的问题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还不是很好,必须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做好分工,让他们很好的合作。
对于个别比较少发言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多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忽视这一部分学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课件展示、指导法、实验法、讨论法。
本课利用多媒体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自主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通过质疑、小组交流、设计方案、合作实验、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根据对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结合《新课程》中的“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等基本理念,教师应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
教学中借助视频、课件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能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很好的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四、板书设计:小车的运动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的大小小车的重量路面的光滑程度…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资源准备:视频、课件PPT、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3、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玩过许多各种各样的玩具,是吧?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辆车,你们看请看视频,要注意观察哦,等会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看谁最仔细哦。
多媒体演示:两辆小车速度不一样的视频。
【设计说明:小车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就玩过小车。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对小车的运动的快慢进行研究。
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师: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两辆车一辆跑得快些,一辆慢些。
生:我看到车上的钩码不一样多,跑得快的,车上只有一个钩码,跑得慢的有两个。
生:我看到拉它们的钩码也不一样多,快的车拉的钩码有四个,慢的有两个生:我看到它们同时起跑的,而且终点都一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真棒。
师:其实这就是老师今天要跟同学们一起研究的问题——小车的运动。
(板书:小车的运动)师:你们认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板书: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师:提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假设,你认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可以先讨论一下,然后大胆说出你的假设,即使错了也没有什么,毕竟这只是一个假设!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1:可能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生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可能小车越重,运动的速度越慢。
生3:可能与风向有关,如果顶风的话,小车运动就慢,如果是顺风,小车运动就快。
生4:可能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就行驶得快。
生5:可能小车的外型有关,流线型的车子可能滑出去的距离比较远。
生6:可能与车轮的多少有关,车轮越少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生7:可能与车轮和小车的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大了小车速度就慢。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板书:与风向有关、与路面的好坏有关、与载重有关、与外型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有关、与车轮的多少有关等各种假设。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对小车运动的快慢产生影响。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干什么?生1:动手进行实验。
生2:用实验来证明。
生3:用事实说话。
师:如果这些假设都要我们现在全部证明的话,可能时间来不及,怎么办?生1: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假设进行研究。
师: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都对哪些假设比较感兴趣,同时又要能够便于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进行研究的问题?你们小组愿意研究哪一个因素可以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的意见告诉我!学生汇报并选择:可能与拉力大小及与车的重量有关这两个因素进行研究。
【设计说明:针对实验现象,大胆猜测,提出有关假设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提出各种假设,以假设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产生研究的欲望。
从而积极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依据假设,进行分析师:现在我们有了需要研究的问题,要证明你们的假设,请你们小组内根据记录单,设计实验,等会交流,汇报。
学生分组讨论。
师:你们研究的是什么?你认为可以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生1:在研究小车的拉力对小车运动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绳子的另一端增减钩码的数量改变拉力的大小进行实验,小车的重量和运动的距离保持不变。
师:你的思考很全面。
说出了在你们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和保持不变的条件。
这是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师:为什么实验中拉力的大小可以改变,而小车的重量和运动的距离不能改变呢?生:因为两辆同样的小车做距离不相同的运动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运动的距离和小车的重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在PPT上出示:可以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和运动的距离。
师:其他的同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1:实验必须要多做几次,一次实验可能还不能说明问题。
生2:在实验的过程中分工要明确。
谁记录,谁测量、谁实验。
生3:我觉得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快慢的时候,要有一个标准,所用的时间和运动距离的长短才算是小车运动的快慢。
师:你的意见非常好,你们觉得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生:定好起点和终点。
生1:小车运动的距离不能超过终点。
生2:小车运动的时候不能用力去推,应该让它自由运动。
生3:计时要从小车从起点运动开始,到达终点时停止。
生4:我们获得多个数据时,要取中间值或平均值。
师:真不错,大家都同意吗?好的,那接下来请研究小车的重量对小车运动快慢有影响的小组说说你们怎么做?生:保持不变的小车的拉力,运动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重量,第一次车上放一个钩码,第二次放两个钩码。
(其他注意的跟之前一样,不再重复)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希望大家在实验中能引起重视,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并完成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袋子,取出实验器材,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实验吧!【设计说明:通过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在交流中制定完善而科学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学会有效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小车的运动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的实验。
】(四)、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各自实验记录单。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
师:大家的实验完成的如何了?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生1:我们的研究的内容是: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
在实验中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也就是钩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载重量与运动的距离。
在实验中我们取的是它们的平均数,得到的数据是:第一次放2个钩码()秒、第二次放4个钩码()秒、第三次放6个钩码()秒。
我们的结论是:小车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请两个小组上台汇报。
师:还有哪些小组的实验和他们的一样,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数据会有一定的差错,但重点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进行研究,出现差错并没有什么,只要多做几次实验,找到错误的原因就行了。
师:另一个因素,哪个小组来汇报?生:我们的研究的内容是: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车重有关。
在实验中改变的是小车的重量,也就是车上钩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拉力与运动的距离。
在实验中我们取的是它们的平均数,得到的数据是:第一次放1个钩码()秒、第二次放2个钩码()秒、第三次放3个钩码()秒。
我们的结论是:小车的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重量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请两个小组上台汇报。
师:其他研究与他们一样的因素的小组,你们的结论一样吗?一样,好的,那我们来看,今天我们刚开始的预测经过实验验证都是正确的,真厉害,但是能不能说所有预测都是对的啊?是的,还是要通过实验等方法验证。
【设计说明:“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此教学环节中,将科学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给与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进行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同时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之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汇报,在交流中就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论进行一定的阐述,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五)、教师总结,进行评价师:在这节课中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非常高,研究的成果也非常好!你们对于小车的运动还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生1:我想研究小车的车轮大小对小车的运动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影响!生2:我想知道实际生活中路面太光滑是不是能使小车的运动越快?生3:我想知道是不是轮胎气足小车运动的速度就快,反之,小车运动的速度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