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生态学PPT精选文档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ppt课件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97564214791711cc7917df.png)
Frequency
Human-mediated invasions
Natural invasions
Spatial scale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为什么能够入侵? 符合哪些假说?
中国人口分布
胡 焕 庸 线
中国人口分布VS影响人类入侵的因素
青
荒漠、沙漠、草原
藏
高
原
青藏高原
隆
亚热带森林
起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 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有关,常称为 k-选择,脊椎动物和木本植物接近K对策生物。
➢ 非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无关,常称 为r-选择,昆虫、各种微生物、藻类、草本植物接近r对策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会朝着两种不同的进化方向r-选择和k选择发展。这种 选择的结果,使一部分特征与r-选择结合,使另一部分特征为k选择结合,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史策略类型,即r-对策和k对策。
繁殖体压力假说
建 立 种 群 的 可 能 性
繁殖体数量/引入次数
Simberloff, 2009
Propagule Pressure an繁d C殖o体lon压iza力tio假n P说ressure
随机性影响小 随机性影响大
红火蚁
红火蚁
Asunce et al. (2011), Science
中国人口分布VS影响人类入侵的因素
青 藏 高 原 隆 起
9
影响人类种群密度的因素:年均温
影 响 种 群 密 度 : 降 水
中 国 铁 路 分 布
近两千年来中国人口变化 哪些因素影响人口波动?
种内竞争、气候、食物
生物入侵
局域入侵群落的形成和 维持机制? 1) 随机过程(物种库 大小,更新限制扩散限 制) 2) 确定性过程(环境 和种间相互作用)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课件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591f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6.png)
和保护意识。
03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
中国入侵物种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中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超过660种 ,其中植物超过370种,动物超过 270种,涉及多个生态系统。
分布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 海地区,但随着物流和交通的发展, 其分布范围逐渐向内陆扩展。
损失,影响经济发展。
全球生物入侵的挑战与危机
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目前全球范围内缺乏有效的预 防措施来遏制生物入侵的问题
。
缺乏国际合作
各国之间在应对生物入侵问题 上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难以 形成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缺乏科学研究
关于生物入侵的科学研究仍显 不足,无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 供足够的科学依据。
缺乏公众意识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ppt课件
目录
• 生物入侵概述 • 全球生物入侵现状 •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 • 生物入侵的防控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生物入侵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非自 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并 对新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过程。
特点
生物入侵具有隐蔽性、长期性、 全球性等特点,对入侵地的生态 系统、物种多样性、人类健康等 方面造成严重威胁。
生物入侵的危害
01
02
03
破坏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可能会成为入侵 地的优势种,排挤本地物 种,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 系统失衡。
危害人类健康
外来物种可能携带病原体 或毒素,对人类造成危害 。
影响经济发展
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农业、 林业、渔业等产业造成巨 大损失,影响经济发展。
生物入侵的途径与方式
《生物入侵者》公开课ppt课件
![《生物入侵者》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ac15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b.png)
查和防治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防治中作
06
用
信息共享和数据库建设
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全球性的生物入侵信息共享 平台,各国及时上报、更新生物 入侵相关数据,以便全球范围内 共同应对。
数据库建设
构建生物入侵数据库,整合全球 生物入侵案例、防治措施、研究 成果等信息,为防治工作提供数 据支持。
对本地物种竞争压力增加
资源争夺
生物入侵者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 力,能够迅速占领生态位并大量 繁殖,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水
源和栖息地等资源。
捕食与被捕食
入侵物种可能成为本地物种的天 敌或竞争对手,通过捕食或竞争 排除作用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
杂交与基因污染
一些入侵物种可能与本地物种发 生杂交,导致基因污染和本地物
种遗传特性的改变。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
食物链扰乱
生物入侵者可能打破原有的食物链结构,对各级消费者和生产者 造成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生态位替代
入侵物种可能替代本地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生物入侵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 传递等受到破坏,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公众意识提高和教育普及
加强宣传教育
01
通过媒体、宣传册、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生物入侵的
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开展科普活动
02
组织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开展生物入侵科普活动,让公众更加
深入地了解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工作。
鼓励公众参与
03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生物入侵的监测、调
警惕生物入侵(共17张PPT)
![警惕生物入侵(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3540a977232f60dccca150.png)
纤弱 婀娜 滇池 谨防
、“非法移民” “大地医生” 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生物入侵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16页,共17页。
第四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园
谢谢观看!
第17页,共17页。
第6页,共17页。
➢ 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叙述得形象生动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
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 科学知识。
亚洲鲤鱼美国泛滥
第1页,共17页。
中国大闸蟹德国泛滥
第2页,共17页。
第四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园
引种乃至做任何事都需符合自然规律
第四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园
警惕生物入侵 第四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园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了
生物入侵PPT课件
![生物入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39ea740b4c2e3f5727636d.png)
8
•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危害。生物入侵可在个体、遗传、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上产生影响, 造成物种濒危、灭绝, 生物多样性 丧失, 并严重影响原有生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的结构和功能。
•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 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引 自澳大利亚而入侵中国海南岛和 雷州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 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 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 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 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 如紫茎泽兰(图一),薇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图二)都是靠自然因 素而入侵中国的。
5
• 2、无意引进
•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 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 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生物入侵
1
章节
•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 二·生物入侵的渠道 • 三·生物入侵的生态影响及其危害的原因 • 四·生物入侵的对策 • 五·生物入侵案例 • 六·结语
2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 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 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 的过程。
9
• 2、生物入侵的原因 •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 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 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 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建 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 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 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 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 占有了优势。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ea60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e.png)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和普及,提高公众的 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的处罚机制 ,对故意或过失引进 外来物种的行为进行 严厉处罚。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 入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认识。
鼓励公众积极举报违规行为,建 立举报奖励制度。
加强对国际物流和贸易的监管, 防止外来物种隐匿进入我国。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生物入侵者概述 • 生物入侵的危害和影响 • 防止生物入侵的措施和方法 • 生物入侵的案例分析 • 总结和展望
01
生物入侵者概述
生物入侵者的定义
01
生物入侵者是指那些通过自然或 人为途径被引入到非原生环境并 繁殖、扩散的生物物种。
02
这些入侵者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 统、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等造 成负面影响。
无意引进是指在贸易、旅游等活动中 ,某些物种被无意间带入到新的环境 。
02
生物入侵的危害和影响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者往往具有强大的繁殖 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会迅速占 领新的生态环境,破坏原有的生 态平衡,导致本土物种的消失和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威胁生物多样性
入侵物种会与本土物种竞争资源 和空间,导致本土物种的生存受 到威胁,进一步威胁到生物多样
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活动,提 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04
生物入侵的案例分析
空心莲子草的入侵
生物种类
空心莲子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已 广泛传播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
入侵原因
空心莲子草具有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传播速度快等特 点,同时我国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导致其迅速扩散。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完美版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14eb8e1a37f111f1855bb5.png)
咬断鱼杆
食人鱼,原产于亚马逊河,2002年引进到我国供人观赏,外表妖艳, 性情残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于自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 物吃掉。现流入了江河鱼塘,大量地“屠杀” 其它的鱼类,给当 地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亚马孙河流域, 人们过河时,常常要先向河里投掷牛肉等把食人鲳诱开。在巴西的 一个州里,每年约有1200头牛被它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 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取相应的措施
理清说明顺序
一、“生物入侵者”的定义
(1-2段)
生态学生物入侵PPT
![生态学生物入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bb977702768e9951e738be.png)
• 维多利亚湖被一种外来的 水生风信子覆盖,致使土 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该湖 的大部分地区也因此而不 能通航。虽然在两年前当 局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希望 根除这种植物。但是不久 风信子卷土重来,再次占 据了大部分湖面。
• 在20世纪70年代初, 一种原产于尼罗河的 河鲈(一种大型淡水 肉食鱼类)在维多利 亚湖疯狂繁殖,该湖 的原产鱼类几乎绝迹。
•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 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 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 原产在美国,后传入法国、 荷兰、瑞士、德国、西班 牙、葡萄牙、意大利、东 欧、美洲一些国家,是中 国外检对象。寄主主要是 茄科植物,大部分是茄属, 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 寄主,此外还可为害番茄、 茄子、辣椒、烟草等。
•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 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 础。伴随者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 保护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 全力拯救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当是我们 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过去两年中,美国佛罗里达州受到两个物 种入侵,但是没有造成大的破坏。2000年, 一种性情温和的黑鱼在佛罗里达南部水域 被发现,并且已经在那缓慢发展。但是这 种黑鱼不能在低于摄氏10度的水域中生存。 一种亚洲沼泽鳗鱼也已经在佛罗里达的水 道中被发现,并且可能已经传到沼泽地区。
• 一种原产于加勒比海的巨型粉红色水母已 经蔓延到墨西哥湾,并且正在不断捕食当 地普通水母。这种粉红色水母最大可达直 径3英尺,他们的触须能到达70英尺(21米)。 粉红色水母最早在2000年9月被发现,蔓延 地区从佛罗里达州西海岸到路易斯安娜州 西部。据科学家估算,墨西哥湾一些海区 的粉红色水母数量已经高达每平方英里数 千个。
入侵生态学
![入侵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3e611ea8114431b90dd832.png)
入侵生物生态学1、入侵的最基本特征:(1) 进入新环境(2) 有害有机体2、入侵过程涉及两个最基本的方面(1) 入侵物种(2) 被入侵的生境和群落或生态系统理解这两个方面需要进攻性与抵抗性测定入侵植物的一系列特征、扩散、影响测定被入侵地的一系列特征3、为什么生物入侵成为研究热点(1)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可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发生。
全球化进程使得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生物入侵过程及其危害受到利益增加的关注。
在此意义上,生物入侵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一方面。
因此,应加强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入侵关系的研究。
(2)新千年评估突出人类福利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的主要目的,一是综合评估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二是分析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方面的可行对策。
(3)经济发展与生物入侵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全球化,自由贸易和经济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人与物资日益增长的跨国界活动,这不可避免会引进更多的生物入侵。
然而,并非所有的入侵都是意外的。
(4)环境恶化与生物入侵有些植物的引种和发展(如改良的农作物、牧草、观赏植物等)还要继续,而且在经济上很重要。
(5)生态学理论发展与生物入侵对生物入侵过程的研究,形成了对群落形成机制、中性理论、多样性与功能的更深刻地认识。
(6)生态学理论与实践在对生物入侵加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系统管理,制定适应性的管理策略,可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人类福利为主导的价值观增强了生物入侵的研究4、基本概念生物地理格局:生物有机体过去和现在的地理分布格局。
生境:具体生物所处的具体环境。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入侵生物: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定地域或一定空间内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特定的栖息环境中,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4
6
7
植物入侵
原产地
入侵地
8
入侵的最基本特征 •进入新环境 •有害有机体
9
入侵过程涉及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1) 入侵物种 (2) 被入侵的生境和群落或生态系统
理解这两个方面需要
进攻性与抵抗性
测定入侵植物的一系列特征、扩散、影响 测定被入侵地的一系列特征
10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2 基本概念 3 生物入侵研究的过去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5 生物入侵研究的将来
22
内容 2 基本概念
2.3 生物入侵与入侵生物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
23
内容 2 基本概念 2.4 入侵性与可入侵性
24
内容 2 基本概念
2.5 本地与非本地 入侵与非入侵
25
内容 2 基本概念
2.6 杂草 人类不需要的所有植物 本地、非本地、有害、无害的植物都有可能成为侵 2 基本概念 3 生物入侵研究的过去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5 生物入侵研究的将来
总之,人类福利为主导的价值观 增强了生物入侵的研究
19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2 基本概念 3 生物入侵研究的过去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5 生物入侵研究的将来
20
内容 2 基本概念
2.1 物种与分布区/分布范围 生物地理格局
21
内容 2 基本概念 2.2 源生境与入侵生境 生物地理方法研究入侵生物
11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1.1 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
12
13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1.2 新千年评估突出人类福利
(well-beings)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 2001-2005 来自95个国家的1 360专家
14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No.species Percent
Fish
Mammal
37
Percent (%)
60
50 39.6
40
30 20
10 0 Intentional Introduction
49.3
8 3.1
Unintentional Natural dispersion Introduction
Unknown
38
32
33
Mark Williamson34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2 基本概念 3 生物入侵研究的过去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5 生物入侵研究的将来
35
内容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4.1 中国入侵生物现状
36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MicroorganismAquatic plaTnet rrestriaAl qpulaanttic inveTreterrbersattreial inveArtmebprhaitbeian and reptile
43
内容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4.4 研究方法
尺度
44
内容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4.4.1 野外调查 环境特征 生活史特征 群落特征
45
内容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4.4.2 控制实验 野外实验(如围栏、添加、去除等) 实验园实验 温室实验
46
内容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4.4.3 模型模拟 经验模型 机理模型
1.3 经济发展与生物入侵
15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1.4 环境恶化与生物入侵 经济作物 娱乐活动
16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1.5 生态学理论发展与生物入侵 群落形成机制 中性理论 多样性与功能
17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1.6 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生态系统管理
18
内容 1 为什么关注生物入侵
40
内容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4.2 分布格局
41
Provincial distribution of 126 invasive non-native plant species in China
内容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4.3 理论框架
三个必需阶段 从起始环境进入新环境
定居和种群增长 扩散 四个制约要素 资源 天敌 自然环境 种间关系
27
内容 3 生物入侵研究的过去
3.1 生物入侵的简史 Darwin, 1859.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Williams, 1954.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 Elton, 1958. The Ecology of Invasions by
Percent (%)
70.0 59.1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Farmlands
13.7
12.5
7.2
Forests Coast/ocean Wetlands
7.5 Buildings
39
19847.6
16.59%
83.41%
Indirect
99814.1 Direct
47
内容 4 生物入侵研究的现在
Animals and Plants
28
内容 3 生物入侵研究的过去
3.2 专门的期刊 Biological Invasions Weed Research Weed Science Weed Biology and Management Biological Control ……
29
内容 3 生物入侵研究的过去
3.3 专门的会议
30
内容 3 生物入侵研究的过去
3.4 专门机构
31
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vasive Species Science
•National invasive species information system •Pathway and vector analysis •National early detection network • Rapid assessment of new invaders •Survey and “smart” monitoring methods •Mapping & Forecasting Service •Control and restoration methods •Technical assistance for public land managers • Outreach (web-based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