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骨髓瘤诊治指南完整版

中国骨髓瘤诊治指南完整版
诊断标准 —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
血清M蛋白达到骨髓瘤水平(>30g/L),和(或) 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10% 无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和组织损害(CRAB)或骨髓瘤相关症状
MM的临床分型
1
2
MM的临床分型
分型
特点
IgG型骨髓瘤
约占MM的半数以上,并分为IgG1-IgG4亚类。该型易发生感染,但淀粉样变和高钙血症少见。IgG3亚类易导致高粘滞综合征。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MM的治疗原则
无症状骨髓瘤或Durie-Salmon分期Ⅰ期患者不建议化疗(除非进行临床试验),至少每3个月复查相关指标,直至出现症状后再治疗 有症状的MM患者应积极治疗 年龄≤65岁,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避免使用烷化剂和亚硝基脲类药物 所有适合临床试验者,应优先考虑进入临床试验
VTP(n=130)
ORR
80%
81%
CR IF-
20%
27%
CR IF+
12%
10%
PR
48%
46%
中位至首次获得缓解的时间(月)
1.6
1.6
中位至获得CR的时间(月)
4.4
4.9
Mateos et al. Blood 2009 ; 114: Abstract 3 (Oral)
诱导治疗: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治疗MM患者能够获得更高的缓解率
MM的治疗
症状性骨髓瘤的治疗
目录
诱导治疗 原发耐药MM的治疗 MM复发的治疗 巩固治疗 维持治疗 自体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支持治疗
诱导治疗:年龄≤65岁或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
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 DVD: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 BTD: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B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TAD:沙利度胺+阿霉素+地塞米松 TD: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VAD±T: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临床表现MM 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二、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综合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冒烟型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和活动性MM(active multiple myeloma,aMM)的诊断标准如表2。

如无特殊标注,下文简称的MM 是指需要治疗的aMM。

其中高危SMM是指SMM中符合以下3条中2 条及以上:血清单克隆M 蛋白≥20 g/L;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20%;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20者。

(三)分型依照M 蛋白类型分为:IgG 型、IgA 型、IgD 型、IgM 型、IgE 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进一步可根据M 蛋白的轻链型别分为kappa(κ)型和lamda(λ)型。

其中部分罕见类型临床特点如下:1.IgD型骨髓瘤:1%~8%,我国患者发病率略高于国外报道,具有发病年龄轻、起病重,合并髓外浸润、肾功能不全、淀粉样变性等临床特征,95% 为IgD lamda型。

骨癌诊治指南

骨癌诊治指南

骨癌诊治指南疾病简介:骨癌(Bone cancer)是指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犯及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疾病简介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产生人类牵扯行动之重要组织。

虽然骨头占了身体重要部份,每张X光片上几乎都可见到骨头,但很少骨癌会在无意中发现。

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的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侵犯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其他的肿瘤可来自骨骼的肌肉神经、血管与脂肪组织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

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在电视剧《新不了情》中的女主角刘敏就是患此病去世。

) 发病原因可能与骨骼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内血液回流不顺畅及放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

病人之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对骨瘤之良性与恶性之鉴别诊断很有帮忙。

骨癌易发生在12~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以原发性骨瘤为常见,次为50~60岁者,则以转移性骨癌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较多。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1.骨癌患者早期会在骨的表面出现一个硬的肿块,有痛或不痛的症状。

2.骨癌患者早期会出现骨和关节疼痛或肿胀,经常在夜间疼痛感加强且不一定与活动有关;疼痛可以是持续钝痛或只在受压时感到疼痛。

3.骨癌患者早期会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变形。

4.骨癌患者早期会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疲劳和活动能力下降,这种状况有时发生于晚期骨癌,而良性骨癌通常无疼痛症状。

5.骨癌患者早期有持续且难以解释的背痛,可能只是患背部疾病或背痛。

6.骨癌患者早期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无明显原因,在骨折被治疗后应检查有无骨肉瘤或骨质疏松症。

7.骨癌患者早期的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因压迫神经血管。

2020NCCN骨癌中文版指南2020v1修订

2020NCCN骨癌中文版指南2020v1修订
增加达沙替尼为全身治疗药物 2.脊索瘤
拉帕替尼,对于 EGFR 阳性的脊索瘤从 2B 类推荐改为 2A 类推荐。 增加达沙替尼为全身治疗的药物
3.尤因肉瘤 · 删除下列脚注“化疗应该包括生长因子持续”。 · “VAC”和“VAdriaC”变为“VDC”。
NCCN 指南——骨癌 2020.V1
· VIDE 现在为 1 类推荐 4.骨肉瘤 ·因为其毒性索拉非尼+依维莫司的治疗选择被删除。 十二、BONE-C 1 of 6 骨癌放射治疗原则 1.软骨肉瘤 一般原则进行如下修改 ·专业的技术如 IMRT;粒子束放疗联合碳离子,质子,或其他重离子;立体定位放疗;或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在为了允许高剂量治疗的同时最大化保留正 常组织。
十五、ST-2 1.删除手术分期系统
NCCN 指南——骨癌 2020.V1
2018.v2 版骨癌 较 2018.v1 版的更新要点 1. MS-1 讨论区更新算法改动。
放疗原则: 2.BONE-C(1 of 6) 在软骨肉瘤以及脊索瘤下所列的放疗剂量是传统的每日 1.8 到 2.0gy 剂量外照射疗法的推荐总剂量。对于某种特定的放疗(例如:立体定向放疗外科,分 次立体定向放疗,离子治疗如质子、碳离子)需要制定相应的放疗计划。
· 在软骨肉瘤以及脊索瘤下所列的放疗剂量是传统的每日 1.8 到 2.0gy 剂量外照射疗法的推荐总剂量。 ·对于其他特定的放疗(例如:立体定向放疗外科,分次立体定向放疗,离子治疗如质子、碳离子如 SRS 和 SBRT)来说需要制定相应的放射计划。 2.一般治疗和剂量-软骨肉瘤 · 可切除的,增加第三个子栏目:“R0 切除不需要放疗,术前及术后皆不需要”。 3.颅骨(颅底)这部分的内容被移除,包括以下部分。 · 可切除:R1/R2 切除后,考虑术后放疗(>70Gy) ·不可切除:考虑放疗(>70Gy) 十三、BONE-C 3 of 6 1.尤因肉瘤 根治性放疗 ·第一个栏目修改:应该以 12 周的 VAC/IE 放疗或 18 周的 VIDE 化疗开始,而且应该给与同期化疗,根据 womer 协议应不给与蒽环类药物。 十四、BONE-C 4 of 6 1.远处转移的治疗 · 第一个栏目修改:“对于肺部转移的疾病,在完成转移灶切除术/化疗后可考虑全肺照射(3 类)”。 2.骨巨细胞瘤原发部位和远处转移的治疗 · 第一个栏目修改:“对于连续栓塞、地诺单抗、IFN、FEG IFN 或其他治疗无效的不可切除/进展/复发疾病考虑放疗(50-60Gy)” 3.骨肉瘤 原发肿瘤的治疗 · 第一个栏目修改:“对于阳性切缘(R1)或大块残留(R2)或不可切除疾病考虑放疗”。

骨肿瘤治疗指南

骨肿瘤治疗指南

骨肿瘤(bone tumour)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

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

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流行病学骨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01%。

在骨肿瘤中:良性占50%,恶性占40%,肿瘤样病变占10%左右。

良性骨肿瘤以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软骨瘤较为多见;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为多见。

由于骨组织来源于中胚层组织,发生在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医生们都称之为“肉瘤”,不能称为“骨癌”.骨肿瘤以大腿骨和小腿骨发生最多,如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等。

发生躯体肿瘤较少,如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及软骨肉瘤等。

脊索瘤以脊椎为特发部位,尤以骶椎最多,软骨瘤多发生于手足各骨。

骨肿瘤多发生于男性,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等。

男女之比约为1.5:1。

从发病的年龄上看,有两个高峰阶段,第一个高峰是在10-20岁,第二个高峰是壮年以后,后者主要是转移性骨肿瘤。

二分之一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人发生在10-20岁,尤其是骨肉瘤病人,三分之二发生在这个年龄组内,说明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危害较大。

一般来讲年龄越小,恶性骨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由于在治疗上尚未有重大突破,故预后较差。

好发部位骨肿瘤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肿瘤其好发部位也不尽相同,如骨瘤和骨血管瘤多发于颅骨和颌骨;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多见于胫骨;软骨瘤多见于手骨;一般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生在四肢的长骨,如骨肉瘤、尤文氏肉瘤都好发生在膝关节的上下,即股骨的下端或胫骨的上端;脊索瘤多发生在骶骨;骨髓瘤多发生在颅骨和脊柱; 继发性骨肿瘤多见于骨盆、脊柱和股骨等。

NCCN骨癌中文版指南 2019 V1

NCCN骨癌中文版指南 2019 V1
1.局部疾病:改变排序并且给地诺单抗和串行栓塞后增加“首选”。 2.脚注 f 修改:放疗与恶性转移增加风险相 关 十、BONE-A 骨癌管理原则 1.活检下增加新的栏目:“考虑到采取合适的活检前影像学检查,活检前应该与外科医生商议”
NCCN 指南——骨癌 2019.V1
十一、BONE B 1 of 3 全身治疗药物 1.软骨肉瘤
1.监测 · 第二个栏目修改:“有临床指征时考虑手术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如,x-ray,增强 CT±增强 MRI)直到术后十年。”
·第四个栏目删除:“每年进行腹部和盆腔 CT”。 八、EW-1 尤因肉瘤 1.检查 · 第五个栏目修改“考虑”骨髓活检和/或脊柱和骨盆 MRI。 ·脚注 d 更新参考文献 九、GCTB-2 骨巨细胞瘤
NCCN 指南——骨癌 2019.V1
·第一个栏目修改:应该以 12 周的 VAC/IE 放疗或 18 周的 VIDE 化疗开始,而且应该给与同期化疗,根据 womer 协议应不给与蒽环类药物。 十四、BONE-C 4 of 6 1.远处转移的治疗 · 第一个栏目修改:“对于肺部转移的疾病,在完成转移灶切除术/化疗后可考虑全肺照射(3 类)”。 2.骨巨细胞瘤原发部位和远处转移的治疗 · 第一个栏目修改:“对于连续栓塞、地诺单抗、IFN、FEG IFN 或其他治疗无效的不可切除/进展/复发疾病考虑放疗(50-60Gy)” 3.骨肉瘤 原发肿瘤的治疗 ·第一个栏目修改:“对于阳性切缘(R1)或大块残留(R2)或不可切除疾病考虑放疗”。 十五、ST-2 1.删除手术分期系统
尤因肉瘤 5.EW-1
NCCN 指南——骨癌 2019.V1
·检查,第四条强调 PET/CT 需“(从头到脚)” ·治疗“在局部治疗前,至少 12 周的多药化疗 f(1 类)”修改为为“9 周” ·将再分期的两类合并为 1 类 6.EW-2 ·“初始治疗有效的稳定/改善疾病”修改为“初始治疗后的稳定/改善疾病” ·新增脚注“m”:对于边缘可切除的病灶考虑术前 RT · 删除脚注“g”:在初次诊断时使用相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监测第三条“每 2-3 月胸部 CT”修改为“每 2-3 月胸部影像学检查(X 线或 CT)”

2024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要点(附图表)

2024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要点(附图表)

2024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要点(附图表)骨是肺癌常见转移部位,肺癌骨转移约占肺癌转移患者的30%-40%,骨转移常预示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存期缩短的不良预后。

及时有效治疗、预防病理性骨折、增加功能和活动能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千此,«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近期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发布。

该指南在«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的基础上修订并升级为指南,采用GRADE方法评价证据质量、GRADE推荐作为推荐强度分级标准,针对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提出12条推荐意见,以期规范日益发展的骨改良治疗,提升肺癌骨转移综合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医脉通特邀共识主编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支修益教授进行解读。

诊断推荐l:对千确诊肺癌患者且有骨转移高危因素,初筛应首选放射性核素骨显像(BS),特别是有骨转移的高危人群(如骨痛、高钙血症、高碱性磷酸酶、脊髓压迫症状等)(lA)。

推荐2:对于初筛BS阳性的肺癌患者,有必要行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或骨活检进一步评估转移病灶,进一步明确诊断(2A)。

推荐3:肺癌如仅出现孤立性骨破坏病灶,应积极行病灶骨活检;如确诊肺癌,伴全身多发骨破坏,则不必进行骨活检(lA)。

.肺癌确诊.什轧移,岱危患行.I BS图1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流程治疗推荐4:确诊检杏凡限妫灶.MRI/PET/CT/骨组织沾检广泛病灶l'ET/C'f/X线/MRI对确诊肺癌骨转移患者,推荐MDT,个体化制定综合治疗方案(lA)。

对确诊肺癌骨转移患者,如无禁忌证,均推荐应用骨改良药物治疗(lA),但不推荐常规使用骨改良药物作为预防性治疗(2B)。

推荐6:如无禁忌,推荐双脱酸盐或RANKL抑制剂降低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相关事件(SREs)风险(lA)。

NCCN指南解读骨癌NCCN指南

NCCN指南解读骨癌NCCN指南

NCCN指南解读骨癌NCCN指南NCCN指南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所制定的,由来自美国各大癌症中心的专家组成。

其目的是提供最新的、基于证据的肿瘤治疗的指导,以帮助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份指南不仅包含了对骨癌的诊断和治疗的详细介绍,还提供了各种决策流程和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对于骨癌的诊断,NCCN指南建议根据病理学和影像学的发现进行。

一旦确诊为骨肉瘤或骨肉瘤概率大的病灶,患者应该接受外科手术和辅助治疗。

对于其他更罕见的骨癌类型,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和纤维肉瘤,NCCN指南则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准则和治疗建议。

在骨癌的治疗方面,NCCN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性。

这样的团队应该包括骨肉瘤专家、骨科外科医生、放射肿瘤学家、放射科医生、病理学家、影像学专家、医学肿瘤学家和护理人员等。

这样的团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根据NCCN指南,骨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早期骨癌来说,手术可以是完全切除瘤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骨癌,手术往往是为了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放疗可以用于辅助手术,以减小瘤体的大小,并降低复发的风险。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杀灭癌细胞或阻断肿瘤生长的信号通路来治疗骨癌。

NCCN指南还提供了对于复发和转移性骨癌的治疗建议。

对于复发的骨癌,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瘤体,并结合放疗和药物治疗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转移性骨癌,药物治疗往往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靶向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手术和放疗可以用于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治愈疾病。

总之,NCCN指南提供了对骨癌诊断和治疗的详细指导。

它对于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医生仍然需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骨肿瘤的治疗指南

骨肿瘤的治疗指南
临床特点
如果没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早期诊断骨转移癌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临床医生应当熟悉 骨转移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生理学特点,随时警惕中老年骨科病人中的骨转移癌病例, 缩短骨转移癌由怀疑到明确的时间。同时应认真鉴别除外肉瘤、骨髓瘤、淋巴瘤、老年性骨 质疏松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骨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40 岁以上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约为 3:1,原发灶常在 骨转移癌被诊断以后查出,部分患者早年有肿瘤手术病史。有时原发肿瘤非常隐蔽,骨转移 癌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应用现代仪器仍无法发现原发肿瘤。
硬膜外脊髓压迫(metastatic 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MESCC)可造成感 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可有脊髓症状(长传导束受压)或神经根症状或两者同时发生。另外, 还可能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已经证实,就诊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尤其是 运动功能的受损情况与脊髓受压患者的预后相关。因此在运动功能受损之前就确立诊断,并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 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癌,少数为 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尸检结果显示总体发病率 为 32.5%,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五种肿 瘤类型。骨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 35-40 倍,因此骨肿瘤医生面临着艰 巨的诊治任务。
综合治疗
1、系统治疗(全身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2、手术治疗 3、放射治疗 4、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 5、核素治疗 6、疼痛治疗 7、免疫治疗 8、营养支持治疗

骨癌 病情说明指导书

骨癌 病情说明指导书

骨癌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骨癌概述骨癌,又称骨恶性肿瘤,是一种生长在骨骼及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块或关节肿胀,随肿瘤增大还会压迫其它组织和器官,并出现相应症状。

后期还可有骨折、行走困难,伴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器官衰竭等。

原发性骨癌发展迅速,治疗效果不佳,少数患者可致残,死亡率较高。

继发性骨癌的治疗效果与原发疾病有关,少数患者的原发病治愈后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骨恶性肿瘤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类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发病部位:骨骼常见症状:局部疼痛、肿块或关节肿胀、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行走困难、肌肉萎缩、瘫痪、排便或排尿困难主要病因:继发性骨癌主要是由于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的癌细胞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侵犯到骨骼而导致的,而原发性骨癌的主要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由遗传、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毒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X 线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纤维镜检查重要提醒:原发性骨癌发展迅速,治疗效果不佳,少数患者可致残,死亡率也较高。

临床分类:1、根据发病的位置不同可以分:(1)原发性骨癌::多发生于10~20岁生长发育旺盛的青少年,其中尤文氏肉瘤的发病年龄较骨肉瘤的更为年轻,多发于5~30岁人群。

(2)继发性骨癌:是由良性骨瘤转变而来,或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导致。

骨转移瘤常发生于脊柱和骨盆。

2、根据临床特点不同可分为:(1)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其特点是肿瘤产生骨样基质。

多发于10~20岁阶段的年轻人,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

(2)软骨肉瘤:是软骨分化的恶性肿瘤,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软骨,常出现黏液样变、钙化和骨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癌诊治指南疾病简介:骨癌(Bone cancer)是指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犯及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疾病简介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产生人类牵扯行动之重要组织。

虽然骨头占了身体重要部份,每张X光片上几乎都可见到骨头,但很少骨癌会在无意中发现。

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的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侵犯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其他的肿瘤可来自骨骼的肌肉神经、血管与脂肪组织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

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在电视剧《新不了情》中的女主角刘敏就是患此病去世。

) 发病原因可能与骨骼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内血液回流不顺畅及放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

病人之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对骨瘤之良性与恶性之鉴别诊断很有帮忙。

骨癌易发生在12~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以原发性骨瘤为常见,次为50~60岁者,则以转移性骨癌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较多。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1.骨癌患者早期会在骨的表面出现一个硬的肿块,有痛或不痛的症状。

2.骨癌患者早期会出现骨和关节疼痛或肿胀,经常在夜间疼痛感加强且不一定与活动有关;疼痛可以是持续钝痛或只在受压时感到疼痛。

3.骨癌患者早期会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变形。

4.骨癌患者早期会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疲劳和活动能力下降,这种状况有时发生于晚期骨癌,而良性骨癌通常无疼痛症状。

5.骨癌患者早期有持续且难以解释的背痛,可能只是患背部疾病或背痛。

6.骨癌患者早期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无明显原因,在骨折被治疗后应检查有无骨肉瘤或骨质疏松症。

7.骨癌患者早期的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因压迫神经血管。

临床症状一般症状与其他癌症患者一样有食欲减低、体重减轻、发烧等症状。

患部疼痛,关节与肢体有局部肿块及肿胀。

1、患部之关节与肢体运动受限制;2、患部皮肤溃烂;3、患部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因压迫神经血管;4、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变形;5、骨癌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显的骨痛时,更需特别注意。

诊断鉴别检查检验放射科检查:对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摄影、血管摄影、淋巴血管摄影等检查,可依照片所显像性质作恶性与良性骨瘤之鉴别诊断,其可靠性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可达90%,尤其电脑断层摄影核磁共振摄影,血管摄影及核子医学骨骼同位素扫描等检查,其正确性更快更方便。

X射线:根据X线片表现,骨肉瘤病变周围梁膜或骨密度增加,并引起骨膜反应性成骨。

CT和MRI:由于判断肿瘤有无远处转移、跳跃转移,肿瘤对周围侵犯及延髓腔蔓延范围。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其方法可分三种:1针刺取样检查,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开取样检查;3切除或刮除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是由病理科医师依切片组织之病理变化作最后正确诊断。

诊断要点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摄片可获得有价值的诊断根据,如病史中的发病年龄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体检及X线表现中的发病部位对诊断亦有参考意义。

X线表现变化较多,故不能片面地以其为诊断依据。

病理组织学检查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诊断方法,但也并非绝对可靠,因为有多种因素可造成误诊如肿瘤在发展阶段中组织形态差别可能很大,采取的标本不能全面、代表性不够以及制作标本技术中的缺点等均可造成病理诊断的困难。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Jaffe所提出的三结合观点即临床、放射、病理三结合是非常正确的,通过三方面医师的共同慎重讨论才能作出确切的诊断。

疾病预防骨癌是重症,虽不是不治之症,可最好还是早早的预防骨癌治疗结果与细胞型态、分化与每一种肿瘤的宿主效应等因素有关。

如果骨癌长在四肢骨,由於较易发现,转移较慢及易於治疗,治疗效果应比长在躯干骨者好。

对于不可解释之骨痛,应尽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的可能性。

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并非可惜的事,失去宝贵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况义肢与复健的科技日益发达,义肢一样会陪你过快乐的人生。

通常预防骨癌的方法可以从生活习惯,饮食及心态等方面采取措施。

1、生活预防与调理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病毒感染。

⑵减少和避免放射性辐射,尤其在青少年骨骼发育时期。

⑶避免外伤,特别是青少年发育期的长骨骺部。

2、饮食预防与调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少吃或不吃亚硝酸盐浓度高的酸菜、咸鱼等。

少吃苯并芘含量高的烘烤熏制及油炸食品,少食带有较多黄霉曲素、发霉、发酵的食物。

3、精神调理:保持性格开朗,心情舒畅,遇事不怒。

以上都是预防骨癌的有效方法,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骨癌困扰。

全面护理1、骨癌的心理护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比如一般患者可能有悲观绝望、濒临死亡心理,离异患者有孤独、被遗弃感。

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如下措施:(1)创造融洽的气氛及舒适安全的环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感及安全感。

(2)适时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医疗进展,骨癌放疗及化学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做好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的思想工作,使单位领导和家属主动关心、支持、护理患者,从而消除患者孤独、绝望、被遗弃感,增强患者抗病能力。

2、骨癌的疼痛护理:骨癌患者疼痛的特点是局部固定的、持续性的钝痛,尤以夜间明显,且活动时(如改变体位,行走等)加重,休息时缓解。

故患者尽量减少患处活动,保持舒适体位,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避免触及痛处。

协助患者使用松弛术,如听音乐、默默数数,以分散注意力。

嘱患者晚餐少食、少水,睡前排空腹腔,热水泡脚;因疼痛影响睡眠者,遵医嘱应用镇静止痛药,促进睡眠。

并告诉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及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3、转移骨癌护理:骨转移患者不宜继续放化疗,因为免疫功能底下,抵抗力降低。

以免疫治疗为主。

不能过度运用麻醉药止疼。

会抑制胃肠蠕动。

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

恶心,呕吐。

4、营养与饮食健康护理:食物是癌症患者康复的物质基础,重视癌症患者的饮食,提供合理充足的营养,就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病人对治疗的耐受力,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促进康复。

5、健康预防护理:肿瘤患者常有4种心理问题:角色紊乱、退化和依赖、焦虑及抑郁。

事实表明,癌症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克服癌魔的首要前提。

相反,如果在疾病面前精神颓废,则可反馈性地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使病情恶化。

所以骨肿瘤患者要克服以上心理。

6、制动与运动护理:骨肿瘤患者由于肿块发生在躯干四肢等负重部位,一旦确诊常需要限制肢体活动即制动。

骨肿瘤患者经过合理有效治疗,处于康复期时,可以适当增加活动,不过要量力而行,不宜过劳过累。

定期复查,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的康复锻炼。

术后护理骨肿瘤主要是由血路转移,软组织肿瘤则除血路外,也通过淋巴道转移。

部分分化高的软组织肉瘤,以局部复发为主,较少远处转移。

骨肿瘤要注意局部有无复发,肝脏及淋巴结有无肿大,并定期作胸部透视。

1年以内最好每隔2-3月摄胸片1次。

骨癌温馨提示骨转移患者不宜继续放化疗,因为免疫功能底下,抵抗力降低。

以免疫治疗为主。

不能过度运用麻醉药止疼。

会抑制胃肠蠕动。

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

恶心,呕吐。

骨转移癌和痛觉敏感骨转移癌是指骨外的原发癌转移到骨骼的一种继发恶性肿瘤。

大约15%的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多见于含红骨髓的骨骼,如头颅,椎体,肋骨,骨盆及骨关节,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病变发展过程中,均有骨转移发生的可能。

骨转移被认为是癌痛最为常见的原因,晚近研究发现,骨转移导致的癌痛机制涉及肿瘤细胞对骨或骨膜上伤害性感受器所施加的化学和机械刺激。

肿瘤导致的骨破坏、病理性骨折、肿瘤累及骨膜、神经侵润、及肿瘤释放的递质激活伤害感受器等均是引起癌痛的原因。

另外,持续性疼痛可以引起伤害性感受器的敏化(对伤害性或非伤害性刺激反应过度)。

骨转移的发展和预后不良,骨转移病变可以出现在脊椎椎体,导致椎体综合症。

严重的脊椎骨破坏可以造成骨折,使椎体移位压迫脊髓,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病人可以在病变的平面以下出现截瘫,在部分或完全性截瘫的病人,大约超过1/4的患者主诉截瘫平面以下感到烧灼样痛、麻木样刺痛、刀绞样痛、及抽搐样疼痛。

截瘫伴有疼痛的病人非常痛苦,往往疼痛的控制也较为困难。

肿瘤在侵润和破坏骨结构时,在局部产生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具有使神经敏化的作用,表现为患者的痛阈降低,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使轻微的痛刺激放大为剧烈疼痛。

非甾体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如醋氨酚(acetaminophen)、尼美舒利等)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了局部前列腺素水平,提高痛阈,达到镇痛目的。

这也是患者感到阿片类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提高止痛效果的道理。

因此,在治疗骨转移疼痛时,推荐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应用。

另外,肿瘤坏死因子(TNFa)作为一种化学递质,可以由不同类型的肿瘤分泌,可以引起异常性疼痛和异常烧灼感。

生长因子、白介素1、缓激肽等因子也是加重骨转移疼痛的因素。

所以,有效控制骨转移疼痛的方法应包括阻止骨破坏、降低神经敏感性和处理病理性骨折。

疾病预后骨癌治疗结果与细胞型态、分化,与每一种肿瘤的宿主效应等因素有关。

如果骨癌长在四肢骨,由于较易发现,转移较慢及易于治疗,治疗效果应比长在躯干骨者好。

由于医学的进步,病人、外科、放射科与病理科医师等四方面之通力合作,已经使恶性骨癌经治疗有五年以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对于不能解释之骨痛,应尽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可能性。

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并非可惜的事,失去宝贵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况义肢与复健的科技日益发达,义肢一样会陪着你过快乐的人生。

更多关于骨癌的知识:/guai/2013/0522/133416.html骨癌治疗流程手术治疗:良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以手术刮除或切除为主。

手术力求彻底,以免复发或引起恶变,但应尽量保留肢体功能。

对于恶性肿瘤劓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只有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才可考虑保留肢体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刮除术、切除术、截除术、骨瘤段肢体切除和远端再植术、截肢术、和关节离断术。

手术方式治疗细则一般适应症刮除术将包含肿瘤的骨壁切开,将其中的肿瘤组织刮除干净。

肿瘤刮除后所遗留的空腔可用植骨块充填。

适用于掌指骨的内生软骨瘤、骨囊肿、骨嗜伊红肉芽肿和范围较小的骨巨细胞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