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解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教学课件ppt
0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实验技术
实验设计
1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如元素定量分析和定性 分析。
实验原理
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包括基本概 念、原子能级、跃迁等。
3
实验方案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包括样 品制备、仪器设备与试剂选择、实验步骤等。
样品制备与测量
样品制备
干扰校正
对谱图中存在的干扰和重叠进行校 正,以提高元素识别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写
数据统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 归纳,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
结果评估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如准确 性、重复性、灵敏度等,以反 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报告编写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
控制方法
针对不同的干扰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如光谱干扰校正、基体干扰校正等 。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解析
数据处理
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如数据平滑、背景扣 除、谱线识别等。
数据解析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谱线识别和定量分析计算, 得出元素含量结果。
结果表示与评价
介绍实验结果表示方法,如谱线强度与元素含量 的关系、定量分析结果的误差与置信区间等。
定义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发 射出的光辐射进行元素分析的方法。
特点
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选择性强、适用范 围广等优点。
发展历程
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的初步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的仪器和样品制备 技术的不断改进阶 段
20世纪20年代至50 年代的原子发射光 谱分析法的开创和 发展阶段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ES)
光学分析概论: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 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1854年,阿尔特提出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
焰色反应及离子的鉴定: Cu2+Ba2+ Sr2+ 猩红
辐射跃迁:
X * X E(h ) : 光谱的记录
E=E2 E1 h h c 或= hc
E
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c 为光速(2.997925×1010cm/s)
① 量子化———— 线光谱 ② 光谱选律———— 元素的特征性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
方法:(1)看谱分析法 (2) 摄谱分析法 (3)光电直读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4、仪器装置
光谱分析仪组成: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摄谱仪、检测系 统。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一、光源
1、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和 激发跃迁而产生电磁辐射。
2、对光源的要求:光源常常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灵敏度 及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光源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有足够的激发温度,适合不同含量的元素分析。高灵敏 度的保证; B、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度的保证; C、光谱背景浅,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耐用,适应性 强。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 分析过程
1、 样品的蒸发(原子化)与激发 2、 光谱的获得和记录 (1)分光: 将激发态原子所产生的光辐射经过色散,得到
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2) 摄谱: 将获得的光谱记录在相谱上。 3、 光谱的检测
光学分析概论: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 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1854年,阿尔特提出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
焰色反应及离子的鉴定: Cu2+Ba2+ Sr2+ 猩红
辐射跃迁:
X * X E(h ) : 光谱的记录
E=E2 E1 h h c 或= hc
E
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c 为光速(2.997925×1010cm/s)
① 量子化———— 线光谱 ② 光谱选律———— 元素的特征性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
方法:(1)看谱分析法 (2) 摄谱分析法 (3)光电直读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4、仪器装置
光谱分析仪组成: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摄谱仪、检测系 统。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一、光源
1、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和 激发跃迁而产生电磁辐射。
2、对光源的要求:光源常常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灵敏度 及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光源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有足够的激发温度,适合不同含量的元素分析。高灵敏 度的保证; B、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度的保证; C、光谱背景浅,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耐用,适应性 强。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 分析过程
1、 样品的蒸发(原子化)与激发 2、 光谱的获得和记录 (1)分光: 将激发态原子所产生的光辐射经过色散,得到
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2) 摄谱: 将获得的光谱记录在相谱上。 3、 光谱的检测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知识分享
Aij —两个能级间跃迁概率; νij —发射谱线的频率; T—激发温度(T);
Ei—激发电位(J或eV)。
Iij
gi g0
AijhijN0ekEiT
原子发射光谱 法定量的依据
基态原子密度(N0):Iij正比于N0,N0正比于浓度。
激发电位(Excitation potential)
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成负指数关系。在温度一定时,激发 电位越高,处于该能量状态的原子数越少,谱线强度越小。 激发电位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线。
目前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DC arc)、交流电 弧(AC arc)、高压火花(electric spark)及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ICP)。
1. 直流电弧
优点:电极头温度相对比较高(4000至7000K,与 其它光源比),蒸发能力强、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
缺点:放电不稳定,且弧较厚,自吸现象严重,故 不适宜用于高含量定量分析,但可很好地应用于矿石 等的定性、半定量及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微波光谱法
4×10-7~4×10-10 核磁共振波谱法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核能级跃迁 X射线 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
(10nm-1000 μm)
紫外光 可见光
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红外光 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2.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就称光谱。
光谱区域 γ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光 可见光 学 近红外光 区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波长 5~140pm 10-3~10nm 10~200nm 200~380nm 380~780nm 0.78~2.5μm 2.5~50μm
Ei—激发电位(J或eV)。
Iij
gi g0
AijhijN0ekEiT
原子发射光谱 法定量的依据
基态原子密度(N0):Iij正比于N0,N0正比于浓度。
激发电位(Excitation potential)
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成负指数关系。在温度一定时,激发 电位越高,处于该能量状态的原子数越少,谱线强度越小。 激发电位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线。
目前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DC arc)、交流电 弧(AC arc)、高压火花(electric spark)及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ICP)。
1. 直流电弧
优点:电极头温度相对比较高(4000至7000K,与 其它光源比),蒸发能力强、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
缺点:放电不稳定,且弧较厚,自吸现象严重,故 不适宜用于高含量定量分析,但可很好地应用于矿石 等的定性、半定量及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微波光谱法
4×10-7~4×10-10 核磁共振波谱法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核能级跃迁 X射线 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
(10nm-1000 μm)
紫外光 可见光
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红外光 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2.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就称光谱。
光谱区域 γ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光 可见光 学 近红外光 区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波长 5~140pm 10-3~10nm 10~200nm 200~380nm 380~780nm 0.78~2.5μm 2.5~50μm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 由于原子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的多,谱线重叠的概率就小的多,空 心阴极灯一般不发射临近波长的辐射线,因而其他辐射线干扰较小,故原 子吸收法选择性高,干扰小且易于克服。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法 )与可 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 对光选择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光学分析法。
2010年1月25日1时53分
组成:阳极(吸气金属)、空心圆筒形(使待测原子集中)阴极(W+ 待测元素)、低压惰性气体(谱线简单、背景小)。
工作过程:高压直流电(300V)---阴极电子---撞击隋性原子---电离(二 次电子维持放电)---正离子---轰击阴极---待测原子溅射----聚集空 心阴极内被激发----待测元素特征共振发射线。
? 自然宽度(约在10-5nm数量级)。
?
?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 由于多普勒效应而导致的谱线 变宽。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 其宽度约为 10-3nm数量级。
?3.压力变宽:由于同类原子或 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电子等)相互碰撞而造成的吸收 谱线变宽。其宽度也约为 10-3nm 数量级。
区别: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吸光物质 是溶液中被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光的选择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法吸光物质是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 光的选择吸收,这种光是由待测元素制成的空心阴 极灯(称元素灯)作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过程:
A元素含量测定----- A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 --------试样在原子化器中变为气态的基态原子-------吸收空心 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减弱-----产生吸光度------元素定量分析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子吸收线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法 )与可 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 对光选择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光学分析法。
2010年1月25日1时53分
组成:阳极(吸气金属)、空心圆筒形(使待测原子集中)阴极(W+ 待测元素)、低压惰性气体(谱线简单、背景小)。
工作过程:高压直流电(300V)---阴极电子---撞击隋性原子---电离(二 次电子维持放电)---正离子---轰击阴极---待测原子溅射----聚集空 心阴极内被激发----待测元素特征共振发射线。
? 自然宽度(约在10-5nm数量级)。
?
?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 由于多普勒效应而导致的谱线 变宽。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 其宽度约为 10-3nm数量级。
?3.压力变宽:由于同类原子或 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电子等)相互碰撞而造成的吸收 谱线变宽。其宽度也约为 10-3nm 数量级。
区别: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吸光物质 是溶液中被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光的选择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法吸光物质是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 光的选择吸收,这种光是由待测元素制成的空心阴 极灯(称元素灯)作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过程:
A元素含量测定----- A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 --------试样在原子化器中变为气态的基态原子-------吸收空心 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减弱-----产生吸光度------元素定量分析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子吸收线
仪器分析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摄谱法原理 ⑴ 摄谱步骤
安装感光板在摄谱仪的焦面上
激发试样,产生光谱而感光
显影,定影,制成谱板 特征波长—定性分析 特征波长下的谱线强度—定量分析
⑵ 感光板 玻璃板为支持体,涂抹感光乳剂(AgBr+明胶+增感剂) 感光:
2AgX+2hυ→ Ag(形成潜影中心)+X2
OH
O
显影: 对苯二酚
乳剂特性曲线:
感光板的反衬度
以黑度S与曝光量的对数lgH作图 在正常曝光部分:
γ
S lg H lg H i lg H i
α
乳 剂 特 性 曲 线
S lg( It ) i
Hi为感光板的惰延量
谱线黑度与辐射强度的关系:
S lg( It ) i
定量分析中,更主要是采用 内标法,测量分析线对的相 对强度
磁辐射,通过测定其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不涉及能级跃迁,物质与辐射作用,使其传播方 向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利用这些改变进行分析 的方法
光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圆 折 二 射 色 法 性 法
X 射 干 线 涉 衍 法 射 法
原子光谱分析法 旋 光 法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分子光谱分析法
分 子 荧 光 光 谱 法 分 子 磷 光 光 谱 法 核 磁 共 振 波 谱 法
e. 波长尽可能靠近
(3) 摄谱法中的内标法基本关系式
• 摄谱法中谱线黑度S与辐射强度、浓度、曝光时间 、感光板的乳剂性质及显影条件有关,固定其他 条件不变,则感光板上谱线的黑度仅与照射在感 光板上的辐射强度有关
i0 S lg i
i0 未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i 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课件
食品安全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可用于食 品中微元素的检测,确保 食品安全和质量。
发展历程和趋势
历史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起源于19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 和改进,成为现代化的分析技术。
未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将在元素分析 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 性。
总结和结束语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了解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重要性和原理,以及 其在化学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将在未来产生更大的应用前景。
3
样品进样
将样品注入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加热或
光谱分析
4
电离样品以激发原子。
测量样品发射的特定波长光线,并根据 光谱曲线确定元素含量。
技术应用场景和优势
化学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被广泛应 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用于分 析金属元素的含量。
环境监测
该技术可用于检测土壤、水 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为环 境保护提供重要数据。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重要性、原理和实验过程,并展示该 技术的应用场景、优势以及发展历程和趋势,最后进行总结和结束。
什么是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元素组成的重要技术。通过激发样品 中的原子,测量其发射的特定波长光线,可以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原理和原理说明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于原子在能级跃迁时释放特定的光线的原理。通过将样品加热或电离,使其原子激发到高 能级并发射光线,测量光线的波长和强度来分析元素含量。
实验过程和图示
1
样品准备
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合分析的形式,如
光谱仪设置
《原子发射光谱》课件
不同的样品类型和测量方法对样品制备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
样品溶解
样品溶解是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待 测样品中的目标元素充分溶解
在合适的溶剂中。
常用的溶剂有酸、碱、盐等 ,根据待测元素和样品的性
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 、压力、搅拌速度等条件,以 保证目标元素能够充分溶解在
归一化法
通过比较不同元素谱线强度的比例,消除基体效 应和物理干扰的影响。
Part
06
原子发射光谱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新技术应用
01
02
03
激光技术
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和高精 度特性,提高原子发射光 谱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
微纳加工技术
将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小型 化、集成化,便于携带和 移动检测。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原子 发射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 解析,提高分析准确性和 效率。
仪器改进与优化
高性能探测器
研发更灵敏、更快速响应的探测器,提高光谱信号的采集和解析能 力。
高效能光源
优化光源的稳定性和寿命,提高光谱信号的强度和可靠性。
自动化与智能化
实现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降低人为误差和操作 复杂度。
高温条件下可实现元素的完全蒸发和激发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需要使用高温电热丝,设备成本较高,且 对某些元素的分析效果不佳。
火花/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理 通过电火花或电弧产生的高温使 待测元素激发为光谱状态,通过 测量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
缺点 分析速度较慢,设备成本较高, 且对某些元素的分析效果不佳。
应用范围
样品溶解
样品溶解是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待 测样品中的目标元素充分溶解
在合适的溶剂中。
常用的溶剂有酸、碱、盐等 ,根据待测元素和样品的性
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 、压力、搅拌速度等条件,以 保证目标元素能够充分溶解在
归一化法
通过比较不同元素谱线强度的比例,消除基体效 应和物理干扰的影响。
Part
06
原子发射光谱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新技术应用
01
02
03
激光技术
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和高精 度特性,提高原子发射光 谱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
微纳加工技术
将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小型 化、集成化,便于携带和 移动检测。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原子 发射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 解析,提高分析准确性和 效率。
仪器改进与优化
高性能探测器
研发更灵敏、更快速响应的探测器,提高光谱信号的采集和解析能 力。
高效能光源
优化光源的稳定性和寿命,提高光谱信号的强度和可靠性。
自动化与智能化
实现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降低人为误差和操作 复杂度。
高温条件下可实现元素的完全蒸发和激发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需要使用高温电热丝,设备成本较高,且 对某些元素的分析效果不佳。
火花/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理 通过电火花或电弧产生的高温使 待测元素激发为光谱状态,通过 测量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
缺点 分析速度较慢,设备成本较高, 且对某些元素的分析效果不佳。
应用范围
高教版仪器分析第七章.原子发射.ppt
7.3 光谱定性分析
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 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
灵敏线 最后线 共振线 分析线
谱线表,r:自吸;R:自蚀;
标准样品比较法--定性方法一
只要检查出某种元素两条以上的灵敏线,就 可判断该元素是否存在。
对测定复杂组分以及进行光谱定性全分 析--定性方法二
铁的光谱谱线比较法。
②光电法
作业: P224 第3、5、10题。
7.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 原理
基态
中外层的电子: 激发态(原子的激发电位,
电子伏1eV=1.602×10-19J )
电离(离子的激发电位) 失去一个电子,一次电离:一级电离电位 失去二个电子,二次电离:二级电离电位 失去三个电子,三次电离:三级电离电位
Mg元素能级图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 在极短的时间内(约 10-8s )便跃迁至基态 或其它较低的能级上,其辐射的能量可用 下式表示:
①棱镜摄谱仪
②光栅摄谱仪 主要部件: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投影系统。
3.检测器
Ⅰ感光板
△将感光板置于摄诺仪的焦面上,接受被分析试样的光 谱的作用而感光,再经过显影、定影等过程后,制得光 谱底片(谱片)。
谱线的黑度:
H=I·t
Ⅱ映谱仪 放大约20倍的谱线的像
Ⅲ黑度计(测微光度计) 测量谱片上谱线的黑度
光谱发射分析的基本依据
从识别这些元素的特征光谱来鉴别元 素的存在(定性分析), 可利用这些谱线的 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一般步骤
试样→外界能量→气态原子→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激发 至较高的能级上→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极不稳定→跃迁到基态或较低能级→ 发射出特征光谱线→ 光(摄)谱仪→色散成光谱→ 检测器对光谱线进行检测(感光板) →光谱图 。
第07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光谱的产生(formation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a) 1.基态:在正常的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是
最低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 2.激发态:当原子受到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原
到分析间隙G的击穿电压时, G的空气绝缘被击穿(空气电 离),产生高频正当放电, L2-C1-G。 d.当G的空气绝缘被击穿(空 气电离)时,电源的低压部 分便沿着已造成的电离气体 通道,通过G进行弧光放电, 放电回路为R2-L2-G。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交流电弧
e.电当弧C熄1两灭端。的在电交压流降电低另至半维周持,电G弧重放新电被所击需穿要,的如最此低反数复值。时, ②. 特点:交流电弧是介于直流电弧和电火花之间的一种光源,
3.根据所得光谱图进行定性鉴定或定量分析。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波长,故根据这些元素的特征
光谱就可以准确无误的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
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
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第三节 光谱分析仪器
主要由光源、分光系统(光谱仪)及观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 高压电弧工作电压达2000~4000V,很少使用。
• 低压交流电弧工作电压一般为110~220V,设备简 单,应用较多。
交流电弧采用高频引燃装置引燃,电流密度比直流 电弧大,弧温略高于4000~7000K,光谱中出现的 离子线也稍多些。
a.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 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b. 分子光谱法:是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 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 光谱。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
一、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optical analys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 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电磁辐射范围:射线~无线电波所有范围;
相互作用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等; 光分析法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方 法不可取代的地位;
或不同的荧光辐射,在与光源成90度的方向上,测定荧光强度进行 定量分析的方法。
4.分子荧光分析法
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 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5. 分子磷光分析法
处于第一最低单重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弛豫方式进入第一三重激发
态,再跃迁返回基态发出磷光。测定磷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而裂分为磁量 子数不同的磁能级,吸收微波辐射后产生能级跃迁,根据吸收光谱可进行 结构分析 。
12.旋光法
溶液的旋光性与分子的非对称结构有密切关系,可利用旋光法研究 某些天然产物及配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旋光计测定糖的含量。
13.衍射法
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结构,不同晶体具有不同衍射图。 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研究物质的内部组织 结构。
三个基本过程:
(1)能源提供能量; (2)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产生信号。
基本特点: (1)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
(2)选择性测量,不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
(3)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二、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basic propertie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谱法可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a.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 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 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 光光谱法(A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等。
2020年9月28日
3
b. 分子光谱法:是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 的 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分子 荧光光谱法(MF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等。
新型光源: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直流等离子体喷焰、 微波感生等离子炬、空心阴极灯、辉光放电、激光探针等。
在正常的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是最 低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
当原子受到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原子由 于与高速运动的气态粒子和电子相互碰撞而获得了能量, 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处在 这种状态的原子称激发态。
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当外加的能量足够大时,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 缚力,使原子成为3; 黄绿
Li+ 浅红
K+ 紫色
Na+ 黄色
Sr2+ 猩红
1860年,Bunson和Kirechhoff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台光谱分
析使用的分光镜。
1926年,盖尔拉赫提出了“内标法”才为光谱的定量分析
奠定了基础。
2020年9月28日
1
2020年9月28日
2
(1)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测量辐射的波长及强度。这些光谱是由于物质的 原子或分子的特定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根据其特征光谱 的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而光谱的强度与物质的含量有关, 可进行定量分析。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ES)
光学分析概论: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 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1854年,阿尔特提出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
焰色反应及离子的鉴定: Cu2+蓝色
1.把试样在能量的作用下蒸发、原子化(转变成气态原子),并使气态 原子的外层电子激发至高能态。当从较高的能级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 原子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发射出特征谱线。这一过程称为蒸发、原子 化和激发,需借助于激发光源来实现。
2.把原子所产生的辐射进行色散分光,按波长顺序记录在感光板上,就 可呈现出有规则的光谱线条,即光谱图。系借助于摄谱仪器的分光和检测 装置来实现。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一 级电离电位。离子中的外层电子也能被激发,其所需的 能量即为相应离子的激发电位 。
2020年9月28日
6
基态元素M
热能、电能 E
激发态M*
特征辐射
2020年9月28日
7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 便跃迁至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上。当原子从较高能级跃 迁到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多余的能 量,这种能量是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 其辐射的能量可用下式表示:
2020年9月28日
9
二、 分析过程
1、 样品的蒸发(原子化)与激发 2、 光谱的获得和记录 (1)分光: 将激发态原子所产生的光辐射经过色散,得到
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2) 摄谱: 将获得的光谱记录在相谱上。 3、 光谱的检测
目的:(1) 检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定性 (2)测量谱线的强度——定量。
3.根据所得光谱图进行定性鉴定或定量分析。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当被激发后发射光谱线的波长不尽相同,
即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波长,故根据这些元素的特征光谱就可以准确无 误的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 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方法:(1)看谱分析法 (2) 摄谱分析法 (3)光电直读光谱法
2020年9月28日
10
4、仪器装置
光谱分析仪组成: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摄谱仪、检测系 统。
2020年9月28日
11
一、光源
1、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和 激发跃迁而产生电磁辐射。
2、对光源的要求:光源常常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灵敏度 及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光源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有足够的激发温度,适合不同含量的元素分析。高灵敏 度的保证; B、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度的保证; C、光谱背景浅,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耐用,适应性 强。
2020年9月28日
4
3、原子发射光谱定义:
根据物质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发射的光谱来测定物 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原子发射 光谱分析法,简称发射光谱分析或光谱分析法。
主要用于元素的分析: 谱线波长(λ)—— 定性分析 谱线强度(I)—— 定量分析
2020年9月28日
5
一、原子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020年9月28日
12
3、光源的种类
由于光谱分析任务的复杂性(如样品的种类不同,状 态的差别和待测元素的激发电位不同等各种情况),要想 使用一种光源满足各种不同的分析要求是困难的,因此, 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光源有很多种,且仍在不断地革新发展, 目前,光谱分析中的光源主要有:
火焰光源(最早使用); 电弧激发光源:直流电弧光 源(DCA);交流电弧光源(ACA); 高压火花光源
另根据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光谱方法又可分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等。
(2)非光谱分析法: 不涉及光谱的测定,即不涉及能级的跃迁,而主要是利
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引起电磁辐射在方向上的改 变或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利用这些改变可以进行分析。如折 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辐射跃迁:
X * X E(h ) : 光谱的记录
E=E2 E1 h h c 或= hc
E
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c 为光速(2.997925×1010cm/s)
① 量子化———— 线光谱 ② 光谱选律———— 元素的特征性
2020年9月28日
8
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
a.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 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 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 光光谱法(A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等。
2020年9月28日
3
b. 分子光谱法:是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 的 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分子 荧光光谱法(MF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等。
新型光源: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直流等离子体喷焰、 微波感生等离子炬、空心阴极灯、辉光放电、激光探针等。
在正常的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是最 低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
当原子受到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原子由 于与高速运动的气态粒子和电子相互碰撞而获得了能量, 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处在 这种状态的原子称激发态。
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当外加的能量足够大时,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 缚力,使原子成为3; 黄绿
Li+ 浅红
K+ 紫色
Na+ 黄色
Sr2+ 猩红
1860年,Bunson和Kirechhoff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台光谱分
析使用的分光镜。
1926年,盖尔拉赫提出了“内标法”才为光谱的定量分析
奠定了基础。
2020年9月28日
1
2020年9月28日
2
(1)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测量辐射的波长及强度。这些光谱是由于物质的 原子或分子的特定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根据其特征光谱 的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而光谱的强度与物质的含量有关, 可进行定量分析。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ES)
光学分析概论: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 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1854年,阿尔特提出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
焰色反应及离子的鉴定: Cu2+蓝色
1.把试样在能量的作用下蒸发、原子化(转变成气态原子),并使气态 原子的外层电子激发至高能态。当从较高的能级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 原子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发射出特征谱线。这一过程称为蒸发、原子 化和激发,需借助于激发光源来实现。
2.把原子所产生的辐射进行色散分光,按波长顺序记录在感光板上,就 可呈现出有规则的光谱线条,即光谱图。系借助于摄谱仪器的分光和检测 装置来实现。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一 级电离电位。离子中的外层电子也能被激发,其所需的 能量即为相应离子的激发电位 。
2020年9月28日
6
基态元素M
热能、电能 E
激发态M*
特征辐射
2020年9月28日
7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 便跃迁至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上。当原子从较高能级跃 迁到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多余的能 量,这种能量是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 其辐射的能量可用下式表示:
2020年9月28日
9
二、 分析过程
1、 样品的蒸发(原子化)与激发 2、 光谱的获得和记录 (1)分光: 将激发态原子所产生的光辐射经过色散,得到
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2) 摄谱: 将获得的光谱记录在相谱上。 3、 光谱的检测
目的:(1) 检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定性 (2)测量谱线的强度——定量。
3.根据所得光谱图进行定性鉴定或定量分析。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当被激发后发射光谱线的波长不尽相同,
即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波长,故根据这些元素的特征光谱就可以准确无 误的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 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方法:(1)看谱分析法 (2) 摄谱分析法 (3)光电直读光谱法
2020年9月28日
10
4、仪器装置
光谱分析仪组成: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摄谱仪、检测系 统。
2020年9月28日
11
一、光源
1、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和 激发跃迁而产生电磁辐射。
2、对光源的要求:光源常常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灵敏度 及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光源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有足够的激发温度,适合不同含量的元素分析。高灵敏 度的保证; B、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度的保证; C、光谱背景浅,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耐用,适应性 强。
2020年9月28日
4
3、原子发射光谱定义:
根据物质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发射的光谱来测定物 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原子发射 光谱分析法,简称发射光谱分析或光谱分析法。
主要用于元素的分析: 谱线波长(λ)—— 定性分析 谱线强度(I)—— 定量分析
2020年9月28日
5
一、原子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020年9月28日
12
3、光源的种类
由于光谱分析任务的复杂性(如样品的种类不同,状 态的差别和待测元素的激发电位不同等各种情况),要想 使用一种光源满足各种不同的分析要求是困难的,因此, 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光源有很多种,且仍在不断地革新发展, 目前,光谱分析中的光源主要有:
火焰光源(最早使用); 电弧激发光源:直流电弧光 源(DCA);交流电弧光源(ACA); 高压火花光源
另根据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光谱方法又可分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等。
(2)非光谱分析法: 不涉及光谱的测定,即不涉及能级的跃迁,而主要是利
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引起电磁辐射在方向上的改 变或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利用这些改变可以进行分析。如折 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辐射跃迁:
X * X E(h ) : 光谱的记录
E=E2 E1 h h c 或= hc
E
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c 为光速(2.997925×1010cm/s)
① 量子化———— 线光谱 ② 光谱选律———— 元素的特征性
2020年9月28日
8
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