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
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
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
为保障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制定以下通用准则:
一、质量要求
(一)微生物肥料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二)微生物肥料应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方设计,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土壤类型的需求。
(三)微生物肥料的标签必须完整、清晰、准确,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成分含量、用途等信息。
(四)微生物肥料必须经过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确保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符合要求。
二、安全要求
(一)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要求。
(二)微生物肥料应符合无公害、无残留、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
(三)微生物肥料应符合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安全的要求。
(四)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微生物肥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
三、评价要求
(一)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机制,对产品质量原材料、生产过程、检测手段、检测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二)对微生物肥料产品应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估,包括对产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有害物质含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对微生物肥料的基础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进行评价,以准确反映微生物肥料的性质和特点。
以上是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希望对相关企业和个人有所帮助。
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
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一、微生物种类复合微生物肥料中应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种类,这些微生物应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防治植物病虫害等作用。
微生物种类应明确标注,并提供生产商的证明材料。
二、微生物活性复合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快速繁殖并发挥其作用。
生产商应提供微生物活性的检测报告,以确保微生物的活性达到标准要求。
三、营养元素含量复合微生物肥料中应含有适量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营养元素的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并应在产品标识中明确标注。
四、重金属限量复合微生物肥料中重金属的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
生产商应提供重金属检测报告,以证明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五、安全性要求复合微生物肥料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要求,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生产商应提供相关安全性检测报告,以证明产品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六、标识与包装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标识和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商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等信息。
包装应密封性好,防止潮湿和污染。
七、检验方法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检验方法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包括微生物种类、微生物活性、营养元素含量、重金属限量等方面的检测。
检验机构应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验收规则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验收规则应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验收程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验收时应核对产品的标识、质量证书、检验报告等信息,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
对于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退货或换货。
九、保质期规定复合微生物肥料应有明确的保质期,一般为出厂之日起6个月至2年不等。
在保质期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应符合标准要求。
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得销售和使用。
生产商应在产品标识中明确标注保质期,并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告知用户。
十、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指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作物营养、提高作物产量为主要功能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特殊的肥料,它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土壤肥力的目的。
根据微生物肥料的组成和作用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单一微生物肥料:以一种微生物菌种为基础,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和助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钾细菌肥等。
复合微生物肥料: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菌种为基础,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和助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根瘤菌-固氮菌肥、根瘤菌-磷细菌肥等。
生物有机肥:以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肥料。
例如堆肥、腐殖酸肥等。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以微生物菌种和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土壤改良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生物炭、生物腐植酸等。
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提高作物产量: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和提供营养物质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减少化肥使用量:微生物肥料可以替代部分化肥,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污染,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抗逆性: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旱、抗寒能力,有利于作物的生产和品质。
根瘤菌肥:根瘤菌肥是利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
施用方法是在豆科植物播种时将其与种子一起撒入土壤中。
固氮菌肥:固氮菌肥是利用固氮菌种制成的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施用方法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将其与水一起浇灌到土壤中。
磷细菌肥:磷细菌肥是利用磷细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的分解和利用。
施用方法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将其与水一起浇灌到土壤中。
钾细菌肥:钾细菌肥是利用钾细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钾的分解和利用。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有机物质降解和转化的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
为了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肥料标准。
首先,微生物肥料的菌种成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菌种应具有一定的菌群组成,包括有益微生物和有利于土壤改良的微生物。
同时,菌种应具有一定的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发挥作用。
其次,微生物肥料的有机物质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有机物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微生物肥料的肥效,因此有机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要求有机物质的来源应为天然有机物,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物质。
另外,微生物肥料的菌群活性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菌群活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因此菌群活性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菌群活性的稳定性。
此外,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的重要内容。
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微生物菌剂的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无污染。
同时,质量控制要求严格,对产品的外观、菌种含量、有机物质含量、菌群活性等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最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的一部分。
使用方法应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和土壤条件等因素科学施用微生物肥料,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导致的问题。
综上所述,微生物肥料标准涉及到微生物菌剂的菌种成分、有机物质含量、菌群活性、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微生物肥料标准进行生产和使用,才能保证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微生物肥料标准,推动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
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一种新型肥料。
为了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其质量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
本文将对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生产者和使用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产品质量要求。
1. 菌种活力指标,微生物肥料中的菌种活力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菌种活力的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2. 营养成分含量,微生物肥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产品能够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3. 杂质含量,微生物肥料中的杂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二、生产工艺要求。
1. 菌种培养技术,生产微生物肥料的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菌种培养技术,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2. 发酵工艺,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发酵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 生产设备,生产微生物肥料的企业应具备适用的生产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三、使用方法要求。
1. 使用剂量,使用者在施用微生物肥料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施用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使用。
2. 施用时间,使用者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提高施肥效果。
3. 施用技术,使用者应选择适当的施肥技术,确保微生物肥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四、质量监督检验。
1. 监督抽检,相关部门应对市场上的微生物肥料进行定期的监督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质量标识,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应在产品包装上标注清晰的质量标识,包括菌种活力、营养成分含量、生产日期等信息。
3. 质量投诉处理,对于质量投诉,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处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结: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肥料,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严格执行微生物肥料的执行标准,不仅可以保障产品质量,还可以提高施肥效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
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1. 介绍复合微生物肥(ny-798)是一种新型有机肥料,经过专业工艺加工,充分利用了微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功能。
在我国,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标准体系,其制定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有利于提升有机肥料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标准内容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主要包括产品的基本要求、质量指标、试验方法、使用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其中,产品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产品的命名、分类、规格及型号、技术要求等内容;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pH值、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试验方法则包括产品质量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操作规程;使用方法主要指导用户合理使用产品的方法和原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则规范了产品的标识和包装方式,以及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 评估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评估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首先要考虑其与传统肥料的区别和优势。
相比于化学合成肥料和单一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ny-798)在保持肥效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生态友好性和环境适应性。
要考虑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复合微生物肥(ny-798)在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下的试验与应用,可以全面了解其在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逆性等方面的表现。
要考虑其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标准的制定应当具有可行性,并通过实际调研和试点推广来验证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个人观点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的制定是有益的,不仅有助于规范有机肥料的生产和使用,还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水平。
复合微生物肥(ny-798)的生产和应用也需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复合微生物肥(ny-798)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菌种,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改良土壤结构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的标准是指对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质量、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以保证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鉴定。
微生物肥料的品质关键在于所含微生物菌种的种类和数量。
因此,微生物肥料标准应明确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鉴定标准,包括菌种的纯度、活性、稳定性等指标。
只有经过严格筛选和鉴定的微生物菌种才能够确保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
二、微生物菌种的添加量和使用方法。
微生物肥料标准还应规定微生物菌种的添加量和使用方法。
合理的添加量和使用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生物菌种的作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
同时,标准化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减少微生物肥料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三、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检测。
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微生物肥料质量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肥料标准应规定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包括微生物菌种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才能够确保微生物肥料的质量稳定,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和储存。
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和储存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需要考虑的内容。
合理的包装和储存可以保护微生物肥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微生物菌种的有效存活期,保证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
因此,微生物肥料标准应规定微生物肥料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和储存条件等内容。
五、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评价。
微生物肥料标准还应规定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肥料使用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微生物肥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微生物肥料的质量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之,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
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复合微生物肥料是一种结合了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料的新型肥料,具有促进土壤生态平衡、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为了规范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制定了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
一、原料选择。
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原料应选用优质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秸秆、菜渣等,同时需要添加优质活性微生物菌剂。
原料应经过腐熟处理,保证无害化和杀菌,同时要求原料中微生物菌剂的活性不能低于一定标准。
二、生产工艺。
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发酵工艺,保证微生物菌剂的活性和数量不受损失。
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产品质量。
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外观、气味、菌剂活性、营养成分含量等指标。
产品包装应符合卫生要求,保证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四、使用方法。
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应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进行合理施用,遵循科学施肥原则,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作物生长异常。
同时,要加强对施肥过程中微生物菌剂的保护,避免外界环境对其活性的影响。
五、效果评价。
使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后,应对作物产量、品质、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施肥效果。
同时也要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行监测,评估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六、安全生产。
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做好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措施,保障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七、环保要求。
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八、监督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生产企业和农户的指导和培训,确保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安全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商品微生物肥料标准
中国商品微生物肥料标准:
狭义的微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如传统的固氮、解磷、解钾细菌。
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有以下三类:
(1)农用微生物菌剂,执行标准 GB 20287-2006;
(2)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 NY/T 798-2015;
(3)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 884-2012 。
生物肥料(菌肥)需要区别于生物有机肥料。
微生物肥料也就是生物菌肥,但是其本质不是肥,只是通过一些工厂的手段培养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类。
菌种分类
1、有固氮作用的菌肥:包括根瘤菌、固氮菌、固氮蓝藻等;
2、分解土壤有机物的菌肥:包括有机磷细菌和复合细菌等;
3、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矿物的菌肥:包括硅酸盐细菌、无机磷细菌等;
4、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利用的菌肥:包括菌根菌等;
5、抗病及刺激作物生长的菌肥:包括抗生菌、增产菌等。
菌肥特点
三种以上多种复合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抗土传病害效果远远大于单一菌种。
有益菌群相互协同,共同作用,能使作物达到高产丰产的效果。
1、提高作物产量
2、改善作物品质
3、增强作物抗逆性
4、提高化肥利用率
5、改善土壤环境
不同品种具有的功能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功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复土壤功能。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微生物菌种,经过特殊处理后,用于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对环境友好,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肥料产品。
为了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肥料标准。
一、微生物肥料的菌种要求。
微生物肥料的菌种应当是对植物有益的微生物,如固氮菌、磷解菌、植物生长促进菌等。
这些菌种应当是纯种,活性高,数量充足,且对环境无害。
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菌种的质量,确保其活性和数量达到标准要求。
二、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要求。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当符合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条件,包括菌种的培养、发酵、提取等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避免对菌种的损伤,保证菌种的活性和数量。
同时,生产过程中应当避免对环境的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废弃物的处理,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指标。
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指标包括菌种活性、含量、杂质等多个方面。
菌种活性是衡量微生物肥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活性高的菌种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此外,微生物肥料中的含量和杂质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四、微生物肥料的使用要求。
在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当根据作物的种类、生长期和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施用。
同时,应当避免与化学肥料混用,以免影响微生物肥料的活性。
在施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五、微生物肥料的监督管理。
为了保障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微生物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
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肥料应当及时予以整改或淘汰,确保市场上的微生物肥料都符合标准要求。
六、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为了促进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应当加强对微生物肥料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对微生物肥料的认识和了解。
标准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798—200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复合微生物肥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 有机肥料3术语和定义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4要求4.1菌种使用的微生物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须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以及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获准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4.2成品技术指标4.2.1外观(感官):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型。
粉剂产品应松散;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具有吸水性。
4.2.2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项目剂型液体粉剂颗粒有效活菌数(cfu)a ,亿/g(mL) ≥ 0.50 0.20 0.20总养分(N+P2O5+K2O),% ≥ 4.0 6.0 6.0杂菌率,% ≤15.0 30.0 30.0水分,% ≤— 35.0 20.0pH值 3.0~8.0 5.0~8.0 5.0~8.0细度,% ≥ — 80.0 80.0有效期b,月≥ 3 6 6a 含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每一种有效菌的数量不得少于0.01亿/g(mL);b 此项仅在监督部门或仲裁双方认为有必要时才检测。
微生物肥料产品检验规程(NY2321-2013)
微生物肥料产品检验规程(NY2321-201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样品要求、试样制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肥料产品的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9524.1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 有机肥料NY/T 1113 微生物肥料术语NY/T 1736 微生物肥料菌种鉴定技术规范NY/T 1978 肥料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NY/T 2066 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的鉴别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3 术语和定义NY/T 11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NY/T 1113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微生物肥料 microbial fertilizer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微生物肥料包含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3.2有效菌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 effective microorganism样品中的目的微生物群体。
3.3有效[活]菌数 number of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有效菌的数量。
3.4杂菌 contaminated microorganism1样品中有效菌以外的其它菌。
3.5杂菌数 number of contaminated microorganism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有效菌以外的其它菌的数量。
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
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二、分类复合微生物肥料分为无机复合微生物肥料和有机复合微生物肥料两大类。
三、技术要求1. 营养物质含量:无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氮、磷、钾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40%。
2. 微生物含量: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菌群要充足,其中应包含不少于3种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微生物,如固氮菌、磷解菌、植物生长激素产生菌等。
3. 其他物质含量:复合微生物肥料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微生物菌剂不能含有人、畜、禽粪便等污染物。
4. 使用方法:复合微生物肥料应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施用,避免高温、寒冷、干旱等极端天气时使用。
四、检验方法1. 营养物质含量及微生物菌群含量的检测方法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
2. 其他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
3. 微生物菌剂的检测方法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
五、标志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容器上应有以下标志:1. 产品名称、注册证号和生产日期。
2. 营养物质含量和微生物菌群含量。
3. 生产企业名称、生产地址和联系方式。
六、包装复合微生物肥料应采用自封口袋或塑料桶等密封性好的包装,避免受潮、变质。
七、运输和贮存复合微生物肥料应储存在通风干燥、防潮防晒条件良好的场所,避免长时间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存放和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棕化、压碎和混装。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渗漏,防止对货物造成污染和损害。
八、效应评估对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效果应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植株生长情况、产量、营养物质含量等指标。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到生产企业,用于指导生产和改进产品。
九、参考文献GB 17094 复合肥料GB/T 25465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分解有机物质,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证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肥料标准,以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
首先,微生物肥料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原材料应来源于合法渠道,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作为原料。
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保证原料不受污染,不受杂质的影响。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发酵工艺,保证微生物菌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确保微生物菌剂的数量和品质。
其次,微生物肥料的菌种应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作物的微生物菌种,确保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和作物的适应性和生物活性。
在菌种的选择上,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种类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不得盲目使用不适合的微生物菌种。
此外,菌种的添加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科学计算,不得过量或不足,以免影响土壤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再次,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和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级或药品级的要求,保证微生物菌剂的存活和活性。
同时,在包装上应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并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用户正确使用和储存微生物肥料。
最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用户在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不得超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以免对土壤和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用户在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肥料,以免对身体造成危害。
总之,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微生物肥料标准进行生产、包装、标识和使用,才能确保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宣传和执行,推动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主要营养物质的一种有机肥料,其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等诸多优点。
为了确保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肥料标准,以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
首先,微生物肥料的原料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原料应当来源于符合生产卫生标准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并经过科学堆肥处理。
原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只有选择优质的原料才能保证微生物肥料的有效成分和营养物质含量。
其次,微生物菌种的选用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中的重要环节。
菌种的选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菌种应当来源于经过鉴定和筛选的高效微生物菌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土壤中迅速繁殖并释放出有益的代谢产物,从而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和作物生长的增进。
此外,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的重要内容。
生产工艺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和比例,确保微生物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环境保护也应当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的重要内容。
包装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装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抗压性,能够有效保护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活性。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防止微生物肥料的菌种活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
总之,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微生物肥料标准,才能够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微生物肥料标准的执行,共同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它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利用率等优点。
由于微生物肥料的种类繁多,为了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肥料标准。
首先,微生物肥料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且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违禁添加剂。
原材料的选择应当符合植物生长的需求,且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循卫生规范,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其次,微生物肥料的菌种含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成分,不同的植物对菌种的需求也不同。
因此,微生物肥料的菌种含量应当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进行调整,确保其能够发挥最佳的促进生长效果。
另外,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指标应当明确。
包括菌种活力、菌种含量、细菌菌落数、细菌菌落形态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合格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微生物肥料的质量稳定性。
此外,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包装应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潮性,以保证微生物肥料的菌种活力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同时,包装上应当标明产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等信息,以便用户正确使用。
最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在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不得超量施用或者错误使用。
同时,应当注意与其他肥料的配合使用,避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植物生长。
总之,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包装和使用微生物肥料,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微生物菌肥的标准
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肥是依据土壤微生态学原理、植物营养学原理、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底子概念而研发出来的。
微生物菌肥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出产中运用肥料的一种。
正确施用微生物菌肥,能下降化肥用量、下降出成本、改善土壤结构、消除土壤板结、改善作物质量提升。
少化肥用量高达30%--60%微生物菌剂经再增殖后含有许多的固氮菌,可以前进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减少氮肥施用量;微生物菌剂一同含有有利微生物菌,增加土壤有机质,加快有机质降解转化为作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前进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
高达20%—60%,视作物不同。
改善作物和农产品的质量,使农民增收。
三重构健康的土壤,前进作物反抗病虫害1、改善土壤板结,激发土壤活力,提供额外的天然植物生长的激素和抗生素。
2、按捺土壤中的真菌和线虫及植物根部病虫害,从底子上减少了农药的运用量。
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前进抗逆才能多生根、保花、保果。
防治早衰,抗重荐、、抗倒伏、抗旱、抗寒。
五无毒、无害、无污染用于出产无公害、环保、绿色有机农作物。
微生物肥料还有一些其它肥料没有的特别效果一前进化肥运用率的效果。
化肥的许多运用,其运用率不断下降已是众所周知的现实。
这说明,仅靠许多增施化肥来前进作物产量是有限的,更何况还有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此各国科学家一直在极力探究前进化肥运用率到达平衡上肥、合理上肥以战胜其害处的途径。
微生物肥料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有独到的效果。
所以,依据我国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选用微生物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既能保证增产,又减少了化肥运用量,下降本钱,一同还能改善土壤及作物质量,减少污染。
二在绿色食品出产中的效果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前进,尤其是人们对生活质量前进的要求,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展绿色农业(生态有机农业)来出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出产绿色食品过程中要求不用或尽量少用(或定量运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Y 227—94 微生物肥料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能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又有刺激作用)的活体微生物肥料制品。
2 引用标准
GB 8172 蛔虫卵测定方法
GB 4789 大肠菌值测定方法
GB 7468 总汞测定方法
GB 7471 总镉测定方法
GB 7466 总铬测定方法
GB 7485 总砷测定方法
GB 7470 总铅测定方法
3 产品分类
3.1 根瘤菌肥料: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或茎瘤),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豆科植物的氮素营养。
用根瘤菌属(Rhizobium)或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的菌株制造。
3.2 固氮菌肥料:在土壤和很多作物根际中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作物氮素营养;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
用下列菌种之一制造。
固氮菌属(Azotobacter)
氮单胞菌属(Azomonas)
固氮根瘤菌属(Azorhizobium)
根际联合固氮菌: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ea)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固氮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这些菌主要特征是在含一种有机碳源的无氮培养基中能固定分子态氮。
3.3 磷细菌肥料:能把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以利用的有效磷,改善作物磷素营养。
用下列菌种之一制造。
分解有机磷化合物的细菌:
解磷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
解磷珊瑚红赛氏杆菌(Serratia carollera phosphaticum)
节杆菌属中的一些种(Arthrobacter sp.)
转化无机磷化合物的细菌:
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Pseudomonas sp.)
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磷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有机磷细菌在含磷矿粉或卵磷脂的合成培养基上有一定解磷作用,在麦麸发酵液中都含刺激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物质。
无机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作用。
3.4 硅酸盐细菌肥料:能对土壤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的铝硅酸盐及磷灰石进行分解,释放出钾、磷与其他灰分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
本品的生产菌种为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ginosus) 的菌株及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硅酸盐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该菌在含钾长石粉的无氮培养基上有一定解钾作用,菌体内和发酵液中存在刺激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物质。
3.5 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上述(解磷、解钾、固氮微生物)或其他经过鉴定的两种以上互不拮抗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能增加作物营养供应量。
4 技术要求
4.1 成品技术指标1)
表1成品技术指标1)
注:
1)在产品标明的失效期前有效活菌数应符合指标要求,出厂时产品有效活菌数必须高出本指标30%以上。
4.2 成品无害化指标
表2 成品无害化指标
5 检测方法
5.1 外观
感观检验符合4.1成品技术指标。
5.2 有效活菌数和杂菌含量测定
5.2.1 试剂和溶液
a.无菌水、蒸馏水;
b.选择培养基(附录A);
c.刚果红染液(0.5%)。
5.2.2 仪器
a.显微镜1000×;
b.摇床旋转式200r/min;
c.恒温培养箱;
d.恒温烘干箱;
e.灭菌锅;
f.扭力天平(分度值0.01g);
g.玻璃仪器(灭菌的9cm平皿、10mL、5mL、1mL吸管、三角瓶、玻璃刮刀)。
5.2.3 测定步骤
5.2.3.1 采样应不少于500g,从中称取10~20g(精确0.01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200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10~20mL,加入90~180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min后在旋转式摇床上200r/min充分振荡30min,即成母液的菌悬液。
5.2.3.2 用无菌吸管吸取5mL上述母液的菌悬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混匀成1∶10稀释的菌悬液,这样依次稀释,分别得到1∶1×102,1∶1×103和1:1×104,1∶1×105等浓度(每个稀释度必须更换无菌吸管)。
5.2.3.3 用1mL无菌吸管分别吸取不同稀释度菌悬液0.1mL,加至直径为9cm平皿的琼脂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地涂于琼脂表面。
或取1mL不同稀释度菌悬液加入培养皿内,与琼脂培养基混匀。
每个样品取3个连续适宜稀释度,每一稀释度重复3次,同时加无菌水的空白对照,培养2~5d,每个稀释度取5~10个菌落的菌体,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识别后计数菌落。
5.2.4 计算公式:
统计算出同一稀释度三个平皿上菌落平均数。
根据式(1)和式(2)计算:
菌剂含菌数=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母液菌悬液的体积/菌剂数) (1)
杂菌率(%)=〔杂菌数/(有效菌数+杂菌数)〕×100 (2)
根据菌落特征判定,分别计算出制品中的特定微生物及杂菌数率。
固体(包括颗粒)菌剂含菌数以亿/g表示,液体菌剂含菌数以亿/mL表示。
5.2.5 菌落计数
5.2.5.1 以平板上出现30~300个菌落数的稀释度平板为计数标准。
5.2.5.2 当只有一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见表3例1)。
5.2.5.3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应按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
若其比例小于2应计数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计数其中稀释较小的菌落总数(见表3例2及例3)。
5.2.5.4 若三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见表3例4)。
5.2.5.5 若三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见表3例5)。
5.2.5.6 若三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见表3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