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04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创新与 特色
基于岗位能力的跨专业培养模式
01
跨学科知识融合
02
岗位能力为导向
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不同专 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实现跨学科 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职业 能力。
以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 实际工作场景引入课程中,使学生能 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 力。
岗位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 的综合表现。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或相关的专业组成的集合,具有教学资源共享、专业岗 位群集中、职业素质共通等特点。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促进就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实证案例介绍
实施效果
经过实践检验,该课程体系有效提 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就业率
与薪资待遇均有明显提升。
案例二
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实 施
背景介绍
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 旨在培养具有岗位职业能力的电子
商务人才。
实证案例介绍
开发过程
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意义
通过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 整合教学资源,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 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符合 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02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 群课程体系开发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明确专业群定位
对相关岗位进行详细调研,明确专业群的培 养目标和定位,以便确定所需的专业核心技 能和职业素养。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3期一直以来,专业建设研究始终是中职院校的工作重点,专业的竞争力决定了学校发展前途。
近年来,专业群建设概念的提出,给中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
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充分调研市场产业链、岗位群对员工职业能力素养要求的基础上,整合优化相关专业,形成一个实训设备共用、师资力量共享、专业知识互通的专业群,将极大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各个专业的发展走向新的台阶。
同时,专业群的建设离不开科学、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为之保驾护航。
一、专业群构群原则根据现有的财经商贸类专业的理论研究分析,结合博罗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并于2021年成功立项,确立了电子商务专业群的专业组群原则。
1.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学科交融为基础社会的行业发展趋势是中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风向标,专业群的组建也应该以行业发展为导向。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有关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发布,“互联网+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电子商务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会计事务专业同属财经商贸类学科体系,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学科基础都有很好的交融性。
基于以上原因,博罗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协同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事务两个专业。
服务现代商贸服务产业,为产业链中的营销推广、商务运营、交付服务三个环节培养对口人才。
2.以服务职业岗位群为宗旨,做到精准培养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特别是学校所在周边地区的职业岗位群的分布情况,研究职业能力标准,力求做到精准培养。
博罗中专电子商务专业群在建群之前进行了专业群多维调研,根据调研数据进行了电子商务专业群内各专业与岗位关联分析,专业群内组群专业的选择考虑关联岗位广度,做到全覆盖。
3.以满足产业链人才需求为主线,优化专业组合电子商务行业特别是农村电商近年来蓬勃发展,产业链覆盖面广,就业带动力强。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应运而生。
一、背景介绍高职教育作为连接中等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的桥梁,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因此,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迫在眉睫。
二、平台建设平台是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它是一个高品质的教学资源库,整合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为了实现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目标,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平台,包括在线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实验室等。
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师资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模块设计模块是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单位,每个模块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要求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设计出一系列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模块。
这些模块可以按照知识的层次和专业方向进行划分,每个模块都应该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方向选择方向是高职课程体系的核心,它与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密切相关。
在进行方向选择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不断调整和优化方向设置,以与时俱进。
五、课程体系开发的挑战与解决课程体系开发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不足,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
其次是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调整,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行业需求。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教学机会和实习机会。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
建是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下面将针对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讨论。
要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就业率高的专
门人才,因此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明确每个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在IT 专业群中,可以划分为软件开发、网络管理、数据库开发等不同方向,并明确每个方向的
培养目标。
要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要根据行业需求和培养目标,设计符合实
际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应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三个层次。
专业
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训课程则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可以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形式,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要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
实际能力。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注重实践
教学环节,以及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培养出适应社
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
3、实施专业群建设
(2)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 能。
3、实施专业群建设
(3)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 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以提升 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职院校如何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 培养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演示将探讨高职院校 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并以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寻求创新 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一、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的 内涵
一、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内涵
“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通用平台与多个专业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内涵
1、通用平台: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通用素质和基本技能,实现宽口径就业。 2、专业模块: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设计多个专业模块,使学生获得 针对性的专业知识。
四、结论
四、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模块”专 业群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施 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 能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
然而,高职院校在实施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 如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 质和教学能力;如何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等。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摘要:课程体系及其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专业群聚集与扩散效应充分发挥的前提。
“平台+模块+方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以系统论和成组技术理论为基础,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性和衔接性统一、职业化与差异化配置原则。
按照岗位群分析、课程体系总体设计、项目化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策略、建设课程资源的整体框架流程开展。
需要集约化教育教学管理、组合课程团队、建设“大综合+小项目”实训资源支持体系作为保障。
关键词: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群;资源集成;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群集约化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及其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专业群聚集与扩散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支撑专业与龙头专业的关联度不高,而且群内专业缺乏资源要素共享基础。
条块分割导致专业群内各专业资源自成体系,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校内校外资源“两张皮”的情况也相当严重。
在资源配置方面,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和课程资源的统筹建设刚刚起步,专业群相关人才培养课程供给各自为政。
课程体系的创新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只有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产业高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而由于课程开发理论和开发工具的落后,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课程开发理念来说,专业群课程开发应该以全面能力本位思想和系统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理念,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应重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和课程资源开发,要突出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同时贯穿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绿色技能培养,形成服务于专业群培养目标的课程架构和资源支撑体系。
一、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以“平台+模块+方向”方式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成组技术理论。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
构建高职专业群平台支撑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究
基 于 学 科体 系 的高 职 课 程 结 构 , 按 照 学 科 体 系 编排 课 程 内容 , 重 知 识 的 系 统性 , 在 理 论 知 识 与 实 践 知 识 分 是 侧 存
割 的倾 向 。从课 程实 施 模 式 来 看 , 数 高 职 院 校 主 要还 是 以课 堂 教 学 为 主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模 式 受 到 多 种 因 素 的 制 多 而
市 区及 滨 海 新 区 的 制 造 业 。
收 稿 I :1 7— 1 —0 B期 2) 0 1 6
基 金 项 目 : 津 市 教 育科 学“ 一 五 ” 划课 题 《 天 十 规 高职 机 电类 专 业课 程 体 系 建设 的研 究》 助 , 号 :0 6 资 编 C 6 作 者 简 介 : 锐 (9 5 . , 津 市 人 . 津 机 电职 业技 术 学 院 副 教 授 , 要 从 事 数 控 技 术 应 用 教 学 与 研 娄 1 5 一) 女 天 天 主 究 ; 红 英 ( 90 , , 津 市 人 , 津 机 电 职 业技 术 学 院 院 长助 理 , 徐 17 一) 女 天 天 副教 授 , 事 数 学 电 子技 术研 究 。 从
( ) 一 高职教 育要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高 职 教 育 的 人才 培 养 不 能 脱 离 社 会需 求 的 实 际 . 能 脱 离 学 生 的 实 际 。 目前 , 职 院 校 毕 业 生 的 岗 位 操 作 能 力 不 高 和技 术 水 平 , 已成 为 制 约 职业 教 育 服 务 能 力 的 一 个 主要 瓶 颈 , 当 前 国家 急 需 大量 的 高 素 质 、 技 能 人 才 的 社 会 需 求 与 高 相 矛盾 。因 此 , 等 教 育 要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须 要 摈 弃 过 去 那 种 以学 科 为 主体 的 “ 高 必 本科 压 缩 型 ” 统 模 式 。 据 高 传 根 职 教 育 的 职 业特 性 , 把增 强学 生 的 职 业 岗位 能 力 作 为人 才 培 养 的核 心 任 务 。 以服 务 为 宗 旨,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产 学 结 走 合 发 展 道 路 , 是 要 强 调 高 职 教育 的 岗位 针 对 性 . 点 培 养 学 生 面 对 职 业 生 涯 的 综 合 能 力 , 好 的 培 养 出生 产 、 设 、 就 重 更 建 服 务 和 管 理 第 一线 需 要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摘要专业群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专业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构建面向专业群特定服务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内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面向塑料产品制造领域塑料助剂生产核心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以构建“公共平台课+工程基础课程群+塑料助剂合成课程群+专业群互选模块”的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构建。
关键词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群;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推动下,专业群成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常用名称[1]。
构建由群内各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是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专业群概念及内涵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仍有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契合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这种矛盾的日益凸显,使得高职教育专业群概念应运而生。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2]。
专业群中的相关专业由同一大类中的相近专业或按行业相关性跨类组合,每个专业群原则上涵盖3~5个专业。
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体制、课程体系、实训体系、信息化教学资源、双师团队、专业群体制和运行机制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二、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长三角”地区塑料加工行业发达,塑料产品制造企业众多。
如“十一五”期间,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组建涵盖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产品造型设计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塑料产品制造领域,培养塑料助剂与树脂生产、塑料材料与加工工艺实施、塑料产品设计和塑料产品成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双证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3]。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平台+模块”课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平台+模块”课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作者:陈佩娜饶敏强巫兴宏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2年第05期摘要:专业群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
中职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群对接汽车制造产业链,群内遵循优势互补、融合共生、高度共享原则,通过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方式厘清专业群组群逻辑。
文章通过多维调研,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课程开发模式,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融入1+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和素养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平台+模块”课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中职专业群一、构建背景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達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1]根据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粤府办〔2019〕4号)等文件精神,广东省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手段,推动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
当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制造业沿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道路不断发展。
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单一专业技能人才提高到多元化和复合化人才,因此,单一专业建设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2]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意在聚焦产业发展的人才诉求,建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中高职衔接培养之间的平衡关系。
[2]二、基于产业链的组群逻辑专业群是一组结构有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集合。
专业群的组群模式一般有“对接职业岗位群组群”和“对接产业链组群”两种。
(一)基于汽车制造产业链组建专业群汽车制造产业链可分为“设计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售后市场”四部分。
高职专业群共享的“专业平台课程”基本定位与开发策略
①基金项目:2017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程统整理念下高职专业群共享的‘专业平台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7CZY010)。
作者简介:吴路漫(1982—),建筑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建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
高职专业群共享的“专业平台课程”基本定位与开发策略①吴路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81)[摘要]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的定位与开发是专业群课程建设的核心,将原来传统的单一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群相关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专业群课程建设要求进行重构开发形成的专业群“专业平台课程”,能够充分整合资源,高效地满足相近行业、企业岗位群的共享技能要求,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专业群;专业平台课程;定位;开发[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0-0116-02一、专业群专业课程体系的组织架构按照《关于实施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组织架构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
其中,“底层共享”是针对高职学生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平台”课程群,由公共素质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组成,这里的“专业平台课程”主要指培养适应高职专业群各专业的基础性技术技能与核心素养的课程;“中层独立”针对各个专业的特殊岗位能力培养目标设置“分层递进”的“模块化课程”,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高层互选”指在掌握扎实专业理论及核心(方向)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拓展通用能力,确定顶层互选课程。
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为例。
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按照“建筑美术与表现、建筑制图与识图、空间构成与设计、建筑人文与历史”等专业基础相通,“空间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技术、设计成果表达”等技术领域相近,“建筑设计师助理(含绘图员)、规划设计师助理(含绘图员)、景观设计师助理(含绘图员)、室内装饰设计员(含绘图员)”等职业岗位相关,“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共享原则,构建以建筑制图与构造基础、建筑表现与美术基础、建筑构成与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建筑历史等5门专业基础共享课程和居住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材料选型与构造设计、BIM 技术基础等4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群共享为主要特点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专业群为基础构建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
等教育 的专业 是 以学科 为基础 ,其 专业 结构是 建 立 在学科 结构 基础之 上 。 目前 我 国实施 的本科 教 育专 业 目录共 设 l 个 学科 门类 ,2 9种专 业 。一 1 4 级学 科下 的二级 学科 体系被 称 为学科 群 。从专业 目录 的学科 分类 体系看 ,所 谓 “ 学科群 ”是 指若
的针对 性 问题 。
的所有 学 习活 动和 学 习过程 。 因此 ,广义 的课 程包
含 三个 要 素 ;① 所 有课 程 都是 为某 一 目的的具 体形
式 ; 课 程是 一 个有 组织 、 预定排 列 顺序 的体 系 , ② 有 而 非随 机发 生或 杂 乱无 章 的 ;⑧ 课 程涵 盖 了所 有教 学 内容 及有 意义 的教育 活动 。 上 述课 程 的 “ 体系 ”观 念 ,是我 们 进行 多元 化 课程 设 置 的依据 。因此 ,所 谓学 分制 课程 体 系是 指 与学 分制 要 求相 适应 、若 干 相互 关联 的课 程 的组 织 或结 构 ,是确 定 各 门类课 程 在课 程 目标体 系 中 的分 工 和配 合 关系 ,包括 各 门类课 程 的 内容量 、课 时安 排 和课 程 顺序 ,是相 关教 育 内容 、环 节 、过程 和 结
专业 是学 校长 期办 学过程 中,依托 某一 学科基 础较 强 的专 业逐 步发 展形 成 的一类专 业 ,各专 业具 有相
同 的学科基 础 。
专业群 建设 思想在 2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就 已
出现 , 为一些职 业 院校 白发地研 究与 实践 。 0 6 并 2 0
年 ,国家示 范性 高职 院校 建 设 明确 提 出了专业 群
的课 程 体 系 ,适 合采 用 “ 台+ 组 ”式 的模 式构 平 模 建 。“ 台 ”是 根 据专 业群 对 高 等技 术应 用 性人 才 平 所 必 备 的共 同基 础 知 识和 基 本技 能 , 以及 各 专业 技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而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谈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经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的高端技术人才,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实际应用技能。
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使高职院校的课程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1. 贴合市场需求: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并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2.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实践,因此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 突出创新精神:面对快速变革的社会,创新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施策略1. 确定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结构:根据不同专业群的特点,确定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侧重点,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2. 注重横向和纵向的衔接:专业群课程体系应该注重横向和纵向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形成完整的学习路径。
横向衔接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专业中进行知识的交互学习,纵向衔接可以形成专业知识的递进和深化。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4.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倡导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理念。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了构建课程体系的紧迫性。
分析了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强调了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阐述了框架设计和具体实施步骤,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构建课程体系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构建课程体系的意义,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如加强师资培训、推动教学改革等。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案例研究,为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群、基本理念、目标、原则、框架设计、实施步骤、案例分析、意义、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在于为高职院校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好的办学方向和发展定位,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不仅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科之间缺乏协同、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来完善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种植类专业群的“平台+模块”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 国内外 职业 教育 的课 程 体 系模式 , 主要有 以 下三 种 :知识 本位 ” “ “ 、 能力 本位 ” “ 和 人格 本位 ” 式 。 模 所谓“ 知识 本 位 ” 式 , 以学 科 课 程 为 主 , 重理 论 模 是 偏 知识 的 完整 性 、 系统 性 和严 密 性 , 比较 轻 视 理论 知 识 的实用性 和实践性 。其课 程结构 的典 型模 式 , 就是“ 基 础课—— 专业 基 础课— — 专业 技 术课 ” 的三段 式 。所 谓 的“ 能力 本位 ” 模式 , 指 以某一 职业 或 职业 群所 需 是 的知 识 、 能为 目标 的课 程组 合形 态 。它 以某 一社 会 技 职业 岗位 的要求 为 目标取 向 . 使受 训 者具 备从 事该 职 业 的职业 资格 。“ 格本位 ” 人 模式所 培养 的学 生不仅 应
te d v l p n f l n igs e il y go p w ih s se mp a ie i n u d t n o re n n a cn c i ia bl y h e eo me t a t p ca i r u , h c y t m e h sz sr s gf n a i g c u s sa d e h n ig t h nc l i t. op n t a i o o e a i T i c riu u y tm e ei t e l e t eta h n e x l i t n a d st ae e c ig fr n , n k n h t rc in hs ur lm s s c e b n f ra i e c ig i mse p o t i n i td ta h n mig a d ma ig t e i ea t to z h t ao u o n o b t e n ted v l p n f p c ai r u n a h n se a dc riu u s se c ryo t c o d n emo d e ew e e eo me t e il y g p a d t c i gs tm n u c l m t m ar u c r igt t u l . h os t o e y y a oh
高职院校“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探讨和实践
2016年第9期课程设计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启动了“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工作,其中指出:高职高专重点专业群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并代表着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1]专业群建设既可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又可实现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更高能力培养,这就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从而满足了社会需求。
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群,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构建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该专业群被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
专业群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师团队、教学资源库等多方面内容,其中,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实施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载体,体现了学校专业办学的定位,其内容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模式。
[2]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及路径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号)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专业群课程体系要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以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块”课程为主要形式,按照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分级别开发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
基于职业技术领域专业群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
基于职业技术领域专业群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基于职业技术领域专业群框架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构实践,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个教学体系的清晰结构,提出了三个体系在教学中融通实施的探索性实践方法。
关键词:专业群;课程体系;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6年开始启动新一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在2006年底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通过三年的改革与建设实践,最终完成了学院专业层面上的顶层设计,形成了基于职业技术领域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框架、教学标准及其相应的规范。
一、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思路1.基于职业技术领域专业群框架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对于高职教育中的专业群概念,目前有多种认识和理解。
我院在建构课程体系时,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就业中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或岗位群),提出了“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框架模式。
其中公共技术平台模块面向职业技术领域,培养目标定位侧重于职业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某一岗位群相关职业通用技术与技能的教育,这一阶段着眼于奠定发展后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在专业建设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内涵;专业方向模块则依据市场就业情况灵活设置,注重面向从业岗位的专项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就业适应性的定向教育,其出发点是让受教育者掌握从事第一个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专业群框架模式,为解决长期困扰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中所遇到的“高职生就业市场‘动态需求’与专业内涵建设‘长期积累’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
2.按照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个系统相互融合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我院自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建立中华职业学校之始,九十多年来长期坚持“做学合一”的教学传统,坚持“敬业乐群”的教育理念。
在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中,我们建立了知识学习、实践训练和素质养成三个循序渐进的、独立清晰的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角度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角度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遵循具体的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高职教育专业群课程本身具有基础性、可操作性和专业性,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
关键词:专业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原则1.1 适应性及多样性原则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界教育。
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满足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成长为人才的需求。
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需求,科学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不管是对大学生成长的需要,还是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都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希望成为管理、技术、工程人才。
对企业而言,市场营销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从适应原则和满足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即满足岗位生的各种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
1.2 针对性及能力导向原则在培养方向上,要考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
例如,培训对象是大型国有企业,重点培训营销、工程和研发人才。
以民营中小企业为目标,重点培养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框架和能力导向原则,根据目标导向的不同层次,确定职业教育的目标导向。
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准确定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规范涉及各行业的岗位要求,明确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
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2.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是教育的根本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许多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培养出大量的技术型人才。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目标日益明确,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重新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
不同组群模式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不同组群模&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夏学文(湖%科技职业学*湖%武汉430073)摘要:专业群组建有两种模式,一是对接职业岗位群组群,二是对接产业链组群。
在专业群中+根据课程性质、作用的不同,将课程分为六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拓展选修课、专业群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两种不同组群模式在六类课程具体设置上存在差别,应根据不同组群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4-0044-05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由培养单一技能适应特定岗位的人才需求,转而增强了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职业教育应对这一变化的举措是由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转为构建专业群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实现“一专多能、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基于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组建课程群,其复杂程度远超过单一专业的课程建设。
近几年,高职界对基于专业群的课程群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框架,而各高职进行探索。
为推进专业群建设,对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很有必要。
-、专业组群模式选择(一)课程体系与组群模式课程是构成专业的要素,专业是由若干课程结构化的聚合。
课程体系是指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之间而的不同结构o课程体系结构在高职教育课程有着要的,为课程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的知识和能结构[1]o专业群是一组结构有、、共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集合。
专业群内,不同课程,而的结构体系,就构成了专业群的课程体系。
专业群是由若干专业一的组建而,专业群的组了专业的,的专业群有同的建设模式[$]"专业群组建,其的服务会,其课程结构会有异,由此构建的课程体系。
如有的专业群是业而组建,、、,需要专业技术,这的专业组群,其课程设是、、产后相关职业岗位而设,群专业技术而技术性强,群专业通用性课程较少。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课程模块、能力模块和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出基于岗位和能力本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进一步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模块化;课程体系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现状和原因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网页设计与多媒体处理、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这些学生的就业前景应该非常广阔。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的工作岗位。
从总体的就业市场看,一方面用人单位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来之即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应聘的学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扎实,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实用性的要求。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因此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概念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定义模块化课程体系就是对专业岗位群分析,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明确专业基本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将专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设计为“基本素质模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为“专业基础模块”,再将各个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为“职业定向模块”。
因此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若干个职业定向模块构成,由于技能性强,我们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模块化课程的特点模块化课程设置是基于对每个岗位的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岗位需求,开发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它更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
“岗课证赛融通”的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PGSD能力分析模型
摘要:外贸企业对复合型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呈暴发式增长。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缓解我国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矛盾。
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专业为例,基于PG SD 能力分析模型,提出从“职业岗位群→典型职业活动→工作任务→PG SD 能力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竞赛→课程”的路径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岗课证赛融通”综合育人,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关键词:跨境电商专业;PG SD 能力分析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岗课证赛融通;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 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04-0121-05———基于P G S D 能力分析模型欧阳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1483)收稿日期:2022-08-01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2022J X G G 129);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J G 12)作者简介:欧阳悦(1989-),女,江西赣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统计,中国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2021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1]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 CEP )正式生效,我国跨境电商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广东省跨境电商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广东省是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强省。
2020年,广东省位列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第一,且总额远超过其他省份。
[2]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式,广东省不断推动和引领全国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2年2月,在广东省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达32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商务部《“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到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4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17亿万元,相关从业人数达7000万人,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5万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摘要:课程体系及其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专业群聚集与扩散效应充分发挥的前提。
“平台+模块+方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以系统论和成组技术理论为基础,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性和衔接性统一、职业化与差异化配置原则。
按照岗位群分析、课程体系总体设计、项目化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策略、建设课程资源的整体框架流程开展。
需要集约化教育教学管理、组合课程团队、建设“大综合+小项目”实训资源支持体系作为保障。
关键词: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群;资源集成;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群集约化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及其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专业群聚集与扩散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支撑专业与龙头专业的关联度不高,而且群内专业缺乏资源要素共享基础。
条块分割导致专业群内各专业资源自成体系,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校内校外资源“两张皮”的情况也相当严重。
在资源配置方面,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和课程资源的统筹建设刚刚起步,专业群相关人才培养课程供给各自为政。
课程体系的创新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只有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产业高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而由于课程开发理论和开发工具的落后,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课程开发理念来说,专业群课程开发应该以全面能力本位思想和系统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理念,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应重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和课程资源开发,要突出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同时贯穿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绿色技能培养,形成服务于专业群培养目标的课程架构和资源支撑体系。
一、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以“平台+模块+方向”方式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成组技术理论。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
专业群作为一个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系统,在专业资源数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导致不同的整体运行效益,专业群内不同课程资源的组合也将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的特定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而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工程对象是相同的,其典型职业的工作过程是相似的,由此导致课程结构的相似性。
成组技术理论认为,由于机械零件几何结构的相似性,派生出其制造工艺的相似性。
专业群内各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相似性,导致了其设备设施、课程结构、师资队伍的相似性和融通性。
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统一各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与素质标准,增强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同时对课程平台进行适当的模块化和方向化,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
显然,“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是解决专业群建设瓶颈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以专业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迁移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载体进行课程系统设计。
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或单元应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学生参与的条件,体现学生参与的要求。
针对性和衔接性统一原则。
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以产业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要对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展课程体系重构。
课程平台、课程模块和方向性课程要突破讲求学科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使课程整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衔接性。
职业化与差异化配置原则。
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面向和岗位发展需要,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课程体系。
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生成机制,主动响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要考虑特色发展方向,着力于配置区别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群的课程,以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获取专业群的快速发展。
持续改进和动态调整原则。
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探求课程生成和课程利用规律。
既要注重内在课程存量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又要注意外生性变量和增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组合。
跟踪课程资源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将课程资源管理摆在突出的位置。
要根据运行效率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程资源配置,以期获得课程整体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
三、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框架设计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框架设计建立在详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之上,并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体系到课程再到资源的严格流程。
(一)以岗位群分析为基础确立能力要求深入企业实际岗位(群)进行调研,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确定专业划分、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所覆盖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工作职责进行分析,以确定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对综合能力进一步放大和分解,得到最小的操作单元和单元内所有具体的职业活动,以确定职业所需要的专项能力。
(二)开展课程体系总体设计,形成“柔性化”课程结构“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是按照专业群进行整合的课程体系,以专业群所对接产业链的岗位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旨,着力提高课程资源共享度。
课程体系可由人文素质课程平台、职业领域课程平台和持续发展课程平台构成。
其中,人文素质课程平台属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均要开设的课程,可设置思想政治模块、身心修养模块、科技人文课程模块等。
职业领域课程平台主要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单独设置的实践课程,应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构建专业群内共享性课程。
职业领域课程平台可设置“专业工具与方法”“核心技能”“职业准备”“职业方向能力”等课程模块。
其中,“专业工具与方法”“核心技能”“职业准备”课程模块为专业群内共享课程。
以职业岗位面向各专业的工作领域分析为重点,依据工作内容构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专业方向课程平台,“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为群内特定专业(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将课程与职业标准紧密联系起来。
持续发展课程平台应设置“科学计算”“语言应用”“工程原理”等课程模块。
对课程模块进行课程化设计,即根据课程模块的属性开发相对独立的、多样化并可拓展的课程群。
作为课程体系的补充,将企业课程、企业工程实例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课程的内容予以模块化,使之能适应群内不同专业的需求。
同时,加强综合性项目的开发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范围扩大与岗位变换的要求。
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与职业素养、科学思维方法、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会贯通。
(三)开发项目化课程,落实教学载体根据课程目标,依据学科体系固有的逻辑关系确定人文素质课程和持续发展课程内容结构,依照“理论实践一体化为特征、以项目实施为主要载体”的原则定位职业领域课程内容结构,编制课程标准。
项目化课程开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对典型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据此准确划定工作职责和任务作为项目课程的开发依据,确保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要建立在严密的岗位针对性基础上,原则上该课程模块的项目化课程应覆盖毕业生第一就业岗位的全部知识、素质和技能要求;“专业工具与方法”课程应以小型化项目为载体;“职业领域拓展”课程模块中的课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项目设计要相对独立;项目化课程要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要将最新的工程实例和技术成果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
将职业领域中项目课程中的学习项目划分为若干有机的学习单元,并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就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进行周密设计。
将人文素质课程和持续发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细分,并确定该知识单元的目标。
(四)设计课程教学策略,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根据课程特点和目标要求,系统规划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策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激励创新策略和职业品质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等,确定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境,对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提出建议。
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教学做合一”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
同时,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
(五)丰富课程资源,增强教学保障能力围绕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益。
同时,系统开发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学项目开发文本、题库、企业案例库、视频库、动画库、图片库、课件库、元器件库、仿真实训平台、电子指导书等课程资源。
四、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的实施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对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团队和实习实训条件提出新的要求,实施“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需要实现专业群资源的“无界化”。
(一)实施集约化教育教学管理,实现资源统筹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建设组织运行构架。
专业群负责人组织课程开发及专业间的协调与联系,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负责专业和课程的方向把握并组织落实。
将行业企业作为课程开发的战略资源,使行业企业成为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和实施的主体。
建立校内、校外共享机制,实训基地可实行企业化管理以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促进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
(二)组合课程团队,促进专业化教学实施按照专业群的要求进行师资配备,淡化教学团队的专业“专属性”,以课程团队方式组建教学队伍。
如组建思想政治课程团队、身心修养模块课程团队和科技人文模块课程团队,分别承担人文素质课程平台内相应课程模块的开发、设计和实施。
以专业群为单元,可组建专业工具与方法模块课程团队、核心技能模块课程团队和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团队,专项负责相应模块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施。
由学校统一组建科学计算课程模块团队、语言应用课程模块团队,而工程原理课程模块团队一般可归属于相应的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