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年山西省农业区划中心

合集下载

3.1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3.1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3.1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青蒿是草本植物,忌干旱、怕渍水,喜湿润、光热要求充足。

重庆酉阳(下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重庆酉阳种植青蒿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①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①地势起伏大,利于雨季排涝①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耕地“非粮化”是指利用耕地从事除种植粮食之外的活动,以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

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下图示意2008—2020年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非粮化”率变化程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江苏省2008—2020年耕地和粮食生产状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全省耕地面积有所减少B.苏北耕地面积有所扩大C.全省粮食生产重心北移D.苏南粮食产量大幅下降3.影响江苏省耕地“非粮化”内部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农业自然条件B.经济发展水平C.政府政策导向D.交通通达状况4.关于该省为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规范“非粮化”逐利行为②调控蔬菜、瓜果价格③推进耕地规模经营④大力发展特色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图为以色列节水农业景观图,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塑料板覆盖,塑料板外高内低,可以收集露水和雨水。

该塑料板还具有除草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塑料板底部( )A.土壤温度低B.水分含量少C.光照条件差D.昼夜温差小粮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某研究团队构建的青藏高原三级粮食储备体系由2个一级节点、15个二级节点以及114个三级节点构成。

下图示意该团队绘制的青藏地区一级粮食储备库选址及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同等规模下,青藏高原粮食储备体系中储备成本最高的粮食种类是( )A.青稞B.燕麦C.小麦D.水稻7.青藏地区一级节点分别选址拉萨和西宁的主要原因有( )①当地多商品粮基地,粮源供应稳较定①人口分布较密集,粮食安全风险高①城市行政级别高,社会协作条件好①交通便捷程度高,服务范围较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同时也是传统的名贵食材。

2019年度山西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2019年度山西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2019年度山西十大科学传播事件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34期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落地山西晋中和江苏南京。

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太谷县,总面积106.4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11平方公里。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示范区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农业提质增效、做大特优农产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9年12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有关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方案》覆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分类评价”这条主线将“三评”工作组成有机整体。

同时,文件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对科研人员反映在项目指南、评审过程、评审专家、成果验收、人才评价标准、人才流动、机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都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含金量的改革措施。

2019年12月13日,2019山西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峰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

此次峰会由山西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指导,省互联网协会主办,以“融合创新、智联未来”为主题,围绕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结合网络强省、数字山西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充分展示山西省工业互联网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积极助推山西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峰会期间,相关行业大咖云聚一堂,围绕工业互联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和5G)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激活5G商业价值等方面进行主题演讲,传递工业互联网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极具价值的创新思想。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3.01•【文号】农办农[2010]23号•【施行日期】2010.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的通知(农办农〔2010〕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厅(委、局):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我部决定成立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见附件),明确了专家组的职责任务、工作机制和人员组成,确保专家指导组工作顺利开展。

地方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在技术把关、参谋咨询、调研指导方面的支撑作用,支持配合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开展工作。

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要按照我部工作安排,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切实为各地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附件: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二○一○年三月一日附件: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为充分发挥专家的科技支撑作用,明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的职责任务、工作机制和人员构成,确保专家指导组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职责任务专家指导组主要为各级农业部门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工作支撑、信息咨询。

(一)指导服务。

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安排,开展全国性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及其他技术服务活动。

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帮助解决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太原市介绍

太原市介绍

太原市,简称并(拼音:bīng,注音:ㄅㄧㄥ,南京官话:bin,中古拟音:),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省会,位于山西省中部。

市境东北界阳泉市,东南邻晋中市,西连吕梁市,北接忻州市。

地处太原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东为太行山,西为吕梁山,北为系舟山、云中山。

汾河自西北入境,贯穿城区并于南部出境。

全市总面积6,909平方公里,人口438.1万,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

太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称为“龍城”。

它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历史太原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中国著名历史古都之一,赵国、前秦、东魏、北齐、北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都曾在此定都。

这使得其成为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周朝建立的晋祠,为纪念周成王弟叔虞1.1秦朝以前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太原地区始入于中原晋国版图。

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建城池,为晋阳城,城周四里,高四丈。

前455年,智伯联合韩、魏瑶攻打赵氏,以汾水淹灌晋阳城。

后来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史称晋阳之战。

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七十二年之久,赵国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25年,赵献子由晋阳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

1.2秦汉南北朝时期秦始皇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朝设并州,为全国十三州之一,太原也因此称为“并州”,西汉初曾将并州和雁门郡合并,设立代国,国都晋阳,汉文帝、汉景帝即位前均受封于代国。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思想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省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规划与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指导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全省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综合、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综合、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进行区划时,必须用综合性、系统性、多层面的复合指标,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区域单位整体特征,视其相似和差异程度来划分区域、确定界线,以正确地反映区域分异情况;生态功能区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衔接。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并保证各生态功能区的功能独特性。

山西省沁水县以文化振兴为导向的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

山西省沁水县以文化振兴为导向的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9期19“三 农” 论 坛山西省沁水县以文化振兴为导向的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李乐宁(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 030001)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如何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实现文化振兴的重中之重。

该文基于乡村传统文化的现实境遇,以文化振兴为导向,提出保护与挖掘传统文化、恢复重塑“乡愁空间”、打造乡村文创产品、推动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四大策略,并结合塘坪村实践,探讨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具体措施,以期为同类型村庄实施文化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振兴;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文旅产业;乡村文创产品李乐宁. 山西省沁水县以文化振兴为导向的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6):19.随着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度提出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发布实施,乡村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乡村传统文化现实境遇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受到了巨大影响,乡村传统文化生命力逐渐消解。

突出表现为有形文化遗存破坏现象严重、无形文化遗产传承濒临危机两个方面。

二、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策略基于乡村传统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要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底蕴、精神和价值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产业,变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发挥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1、保护与挖掘传统文化古老建筑是乡村传统文化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在对乡村现存古老建筑及其街巷格局进行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研究与乡村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名人,进一步丰富完善乡村传统文化内容,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1]。

2、恢复重塑“乡愁空间”乡村旅游是“乡愁空间”重塑的重要驱动力,将乡村旅游注入传统文化的灵魂,可以从景观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三个方面进行重塑。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一、综述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

介于东经110°4‟—114°33‟、北纬34°34‟一40°43‟之间。

土地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

1987年底全省总人口2717万,其中,农业人口2118万,总劳动力822.8万。

全省辖6个地区、5个省辖市、118个县(区、中)、[其中109个农业县(区)]、1928个乡(镇)、32370个村民委员会。

1987年全省社会总产值462.8亿元,农村社会总产值163.7亿元,其中,村办工业、建筑、运输和商业总产值占到62.5 %。

主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326.8亿元,农业总产值49.1亿元,其中,林、牧、副、渔总产值占28.1%。

粮食总产量71.25亿公斤,棉花总产量7785万公斤,油料总产量30812万公斤。

(一)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山西省在地貌上属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东部和西部为山区和丘陵,中部为断陷盆地。

海拔平均高度在1000米以上,五台山顶最高3058米,晋南垣曲黄河滩最低245米,相对高差2800多米。

全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0.3%,平原仅占19.7%。

山西省河流东部、北部属海河水系,主要有桑干河、滹沱河和漳河等。

西部和南部属黄河水系,主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和昕水河。

山西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境内以恒山为界,北部属中温带,南部属暖温带。

全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日照充足,有利于多种农作物、林木和果树的生长栽培。

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是:1.水资源缺乏据水资源初步分析,全省多年平均河川迳流114 亿立方米,地下水27.7亿立方米,人均只有524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工农业用水十分紧张。

全省年均降水量40(vkoo毫米,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

水、热资源分布不够协调。

2.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省总土地面积为2.35亿亩。

土地利用构成为:农耕地占37%,园地占0.69%,林业用地占19.9%,牧草地占9.3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3.37%,交通用地占147%,水域占2.5%,未利用地占25.7%。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

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组织完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

评价以全国20.23亿亩耕地为基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 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表1),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

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

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障碍因素不明显,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

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

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

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

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二、 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情况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兼顾土壤类型、农业生产条件、行政区划等因素,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九个区,形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区划图》(图1)。

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一)东北区。

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共划分为兴安岭林区、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长白山地林农区、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等4个二级区。

总耕地面积4.49亿亩,平均等级为3.59等。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2.34亿亩,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52.01%。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04•【字号】晋政办发[2009]140号•【施行日期】2009.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4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山西省农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九年九月四日山西省农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晋发〔2009〕13号),设立山西省农业厅(挂中共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牌子,以下简称省农业厅),正厅级建制,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国务院及省人民政府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农村村务公开职责划转省民政厅。

(三)将原省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划入省农业厅。

(四)增加承担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许可和饲料生产企业设立条件审查和动物源性饲料安全卫生审查的职责。

(五)加强农产品产需调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总量平衡、结构合理。

(六)强化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加强对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生物质产业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职责(一)拟定全省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化、农垦等农业各产业(以下简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参与涉农的财税、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政策制定,组织起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二)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阴省长楼阳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个指引、两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决策部署,以“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为牵引,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增长6.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8%,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9%,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达到55.7万人和4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8%。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国考劣V 类水体断面虽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但已取得明显改善,其他约束性指标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有效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以转型项目促进有效投资,深入开展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一批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50亿元。

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转型项目投资占比达到62.1%。

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出台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商贸服务提质扩容,加快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新零售企业快速发展,太原成为全国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省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7.6%。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扎实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力度,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17.8%。

我国乡村振兴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乡村振兴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乡村振兴若干问题思考罗其友;伦闰琪;杨亚东;马力阳;刘子萱;高明杰【摘要】[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问题、规划落地问题进行综合系统探究,对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和学术研究前沿,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系统探讨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结果]目前,我国乡村振兴理论准备不足,概念、标准、动力等尚不明晰;乡村振兴路径谋划不足,地区功能定位、主导产业配置、发展模式趋同;县域镇域村域的乡村振兴系统规划不足,存在对上位或其他地区规划文件的简单模仿;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广价值不足,“锦上添花”式布局建设较为普遍;乡村振兴制度保障不足,人、地、资本等资源要素潜能亟待激活释放.[结论]乡村振兴是魅力上与城市无差距的等值发展状态,动力是城市田园化和乡村城镇化“双轮”驱动,突破口是“两园一体”,标准是“六大魅力指数”全面提升;科学确立乡村振兴优先序,优化城乡布局结构;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系统谋划乡村振兴落地方案;分区分类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创新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乡村振兴;动力;标准;路径;规划【作者】罗其友;伦闰琪;杨亚东;马力阳;刘子萱;高明杰【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0 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

山西省财政收入与旅游人数脱钩关系分析

山西省财政收入与旅游人数脱钩关系分析

收汇和入境旅游人数 、 入境旅 游与经济增长 的关 系等方面来进 行。 如尚林 、 刘红爱 的《 中国入境旅游收汇和入境旅游人数关 系 研究》 2 0 对 0 1年 3月至 2 0 年 8月入境旅游人数 和入境旅游 06 收汇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 析 ;】 f 庞丽的《 国入 境旅游和经 我 济增长关系分析 》 分析 了入境旅 游和各 区域经济增 长之间存在 的关系 。 本文试 图引入脱钩概念 , 19 - 2 1 对 9 8 0 0年山西省旅 游人数和财政收入数 据进行脱钩分析 ,找出两者之 间的关 系 。 从 而找出能够使旅游人数 和经济增长互相促 进 、 向共 赢的办 双

山西省接 待 的旅 游 人数 与财 政收 入情 况
( ) 一 山西 省 接 待 的 旅 游 人 数 情 况 1山 西省 接 待 的入 境 旅 游人 数 情 况 ( 图 1 . 见 )
如图 2所示 , 山西省接待 的国内旅游者 除 了 2 0 0 3年外 , 呈 线性增长 。山西 省接待 国内旅游者人数 增长率 19 - 2 0 9 9 0 2年 在 2 %左右 波动 ,0 3年 由于 国际上非典 型性肺炎 的蔓延 , 0 20 极 端下降 ,0 4年 随着旅 游 的回暖又急剧增 长 ,0 5 2 0 20 2 0 - 0 8年增 ∞ ∞∞ ∞ 加 0 长率不断下降 ,0 9 2 1 2 0 - 0 0又有 所回升。 F ( ) 西 省 财}廿 入糖疆 ( 图 3 二 山 瓣 { 收 情 况 陬 政 见 )
阳人 , 中国农业科 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 区划研究所助理研 究员, 究方 向: 研 土地规划 。
如图 3显示 ,山西省财政收 入从 19 —2 1 9 8 0 0年来 稳步上 政 收 入 脱 钩 关 系 。 从 表 3可 以看 到 ,来 山 西 省 的 国 内 人 数 从 升, 围绕线性 波动 , 中 20 - 20 其 0 1 0 5年在平均线下 波动 。财政 1 9- 2 1 9 8 0 0年一直在 波动增长 ,9 8 20 19- 04年 , 山西省 的国 来 收入增长率呈不稳定 的趋势 ,波动上升或下降 ,9 9 2 0 年 内旅游人数增长率持 续波动增长 ,而从 2 0- 2 1 19 - 0 1 0 5 0 0年来 山西 增长率 急剧一 ,0 2年增长率下 降明显 ,0 3 20 卜升 20 20 - 0 4年恢复 省 国内旅游人数 增长率开始波动降 低。 表 2 山西省入境旅游人数与财政收入脱钩关 系( 9 8 2 1 1 9 - 0 0) 增 长趋势 ,0 4年 、0 5年增 长率持续 稳定 ,0 6 2 1 20 20 20 - 0 0年 的 增 长 率 极 端 不 稳 定 ,0 7 2 1 呈 波 浪 线 递 增 递 减 。 2 0- 0 0年 年份 憾 人数 财政 万 元 变 化率, % ( ) 省 接 待 旅 游 人数 与 财政 收入 关 系分 析 三 山西 个地 区旅游业的发展 ,与本地 区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 03 4 绝对 脱 钩 7 l 7 相对 脱钩 旅游 业的发展 , 够 增加一 个地 区的财政收 入 , 一个 地区经 能 而 2 5 52 扩 张耦 舍 济的发展 , 又能够促进本地区旅游 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旅游大环 2 0O1 相对 脱 钩 2 0 98 负 向耦舍 境的改善 , 使得旅游业更一步的发展 。 4I 7 2

中国甘甜红薯之乡——忻府区

中国甘甜红薯之乡——忻府区

Issue8 2019CHINA GLOBAL AUGUST. 2019 CHINA GLOBAL BUSINESS1032019年9月30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印发《关于命名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为“中国甘甜红薯之乡”的决定》,正式命名忻府区为“中国甘甜红薯之乡”。

从此,“杂粮之都”忻州又多了一个“国字号”品牌。

426年前,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籍商人陈振龙历尽千辛万苦,将原产于美洲的番薯从吕宋(菲律宾)引入家乡福建。

此后,陈家几代人身体力行劝种番薯,加之朝廷也大力宣传推广,到清乾隆年间,番薯已广植大江南北。

因其“广种耐瘠、生熟可食”,成为中国亿万农民度过荒年的恩物。

因为来自海外,故名“番”薯。

在几百年的演进过程中,各地百姓赋予其不同的称呼:山芋、地瓜、红苕、白薯……在北方地区,人们则称其为红薯。

困难年代,农民不得不“瓜菜半年粮”,吃红薯是无奈的选择。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才发现红薯原来是一种营养齐全而丰富的天然滋补食品——富含蛋白质、钙、钾、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其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7倍,维生素A的含量是马铃薯的100倍。

红薯脂肪含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十分丰富,因此是公认的天然减肥食品。

食用红薯能迅速中和米、面、肉、蛋等食品在人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血液弱碱平衡,因而红薯又有“长寿食品”的美称。

为什么是忻府区?忻府区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区,也是红薯的主要产地。

解放初期,为缓解粮食短缺问题,地方政府大量引入红薯推广种植。

忻府区的气候、土壤、降水特别适宜红薯生长,所产红薯甘甜可口、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元素,因此成为全省红薯的主要种植基地,红薯品质、产量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忻府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红薯产业发展,形成了合索乡、奇村镇、高城乡、曹张乡、董村镇、西张乡等6个红薯集中种植区。

“西呼延红薯”“游邀红薯”“西张红薯”“金山红薯”不仅在忻州、就是在全省来说也很有名气。

山西杂种榛子发展区划与主栽品种

山西杂种榛子发展区划与主栽品种
1)晋北果区(冷凉区)。 范围:雁门关以北,外长城以南,西至晋西北风 沙区丘陵边缘,东至太行山北段山区。 气候:年 均 温 6.0℃ ~7.0℃,≥10℃ 积 温 2500℃ ~3000℃,无霜期 120d~130d,年日照时 数 2800h~2900h;年降水量 370mm~400mm. 气候特点:冬季气温低(-25℃),风大。 主栽经济树种有沙果、苹果、梨、杏、李、葡萄等耐 寒果树;野生经济树种有沙棘、沙果、榛子(平榛)。 2)忻定果区(冷凉区)。 范围:南至晋中、太原,北至内长城,西至吕梁山 麓,东至太行山西侧。 县域:繁峙、定襄、五台、代县、宁武、原平、忻府 区、静乐、岚县。 气候:年 均 温 5.0℃ ~9.0℃,≥10℃ 积 温 2800℃ ~3700℃,无霜期 120d~180d,年日照时 数 2600h~2800h,年降水量 400mm~450mm.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秋季短促。 主栽 经 济 树 种 有 苹 果、梨、桃、杏、葡 萄、沙 果、 李、山楂、红枣、柿子、核桃等;野生经济树种有沙棘、 沙果、榛子 (平 榛 )。 除 平 川 丘 陵 区、黄 河 东 岸 部 分 县适宜栽植核桃、红枣外,大部分以梨、葡萄、杏(仁 用杏)、海棠、沙棘等耐寒果树为主。 3)晋西北果区(高寒、冷凉区)。 范围:南起吕梁山北麓,北靠蒙古,西至黄河东 岸,东至晋北果区。 县域:偏关、河曲、保德、左云、右玉、平鲁、神池、 五寨、岢岚。 气候:年 均 温 3.5℃ ~7.0℃,≥10℃ 积 温 2100℃ ~3000℃,无霜期 116d~150d,年日照时 数 2850h~2950h,年降水量 400mm~450mm. 气候特点:气候寒冷、多风。
各地种植杂种榛子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大同 市金沙滩 杂 种 榛 子 示 范 园 地 处 晋 北 风 沙 区,海 拔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批转《2019年度全省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批转《2019年度全省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批转《2019年度全省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9.09.20•【字号】晋人社厅函〔2019〕1182号•【施行日期】2019.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正文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批转《2019年度全省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晋人社厅函〔2019〕1182号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省直各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现将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山西省2019年度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安排意见》批转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9年9月20日山西省2019年度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安排意见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晋办发〔2017〕73号)和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晋办发〔2018〕26号)、《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人社部令第40号)、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晋人社厅函〔2019〕969号)精神,现就2019年度全省农业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一、组织管理2019年度全省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管理和指导下,由山西省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

二、评审范围全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组织中,从事农学、园艺、土肥、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牧、兽医、中兽医等技术应用推广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和经营管理工作,并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下列人员不得申报:1、国家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2、退休人员;3、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且在受处分期间的;4、中国共产党党员受到党纪处分且在处分期间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机构沿革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机构沿革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机构沿革(1934~1998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9年2月21日,其前身是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建院以来,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山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科学研究和各项事业都取得飞速的发展。

目前全院共设有24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分布在全省各主要农业生态区。

在编职工3762人,其中科技人员1705人。

全院共取得科研成果1500多项,(含审定品种和协作项目),其中750余项(含协作项目成果214项),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励,1973---1998年,共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281个,每年在本省种植面积就达2350万亩,累计增加社会效益100多亿元。

为山西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按照历史的渊源,从组织沿革的角度可将山西省农科院划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叙述。

一、解放前的农事试验场阶段(1934----1949年)二、解放初期的农业试验场和科学研究所阶段(1949---1958年)三、山西省农科院阶段(1959----1998年)一、解放前的农事实验场阶段(1934---1949年)山西省农事试验场是山西省农科院的前身,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

当时规模甚微,仅有10余名员工和10亩土地,隶属于闫锡山国民党省政府的建设厅管理,场长栗树之。

1937年冬,日寇侵占太原后,隶属于日伪建设厅,期间曾于1940年由太原迁址太谷县(现山西农业大学)。

此时,场长是日本人,副场长为中国人王贯三,共有员工90余人。

下设机构有:农事试验室、气象室、园艺室、果树区、水稻试验场、农业传习所。

水稻试验场设在太原晋祠。

农业传习所主要是讲授农业生产知识,先后举办过2期,每期1年,参加学习人数为90余人。

1945年日寇投降后,农事试验场改名为山西省农场,由太谷县迁回太原,归属于闫锡山政府接管。

场长为乔凝祥,职工已发展到50多人,试验用地随之有所扩大,内设机构有:粮作区、经作区、蔬菜区、果树区、蚕桑区、气象科、总务室。

山西农产品区划

山西农产品区划

生猪1、区域布局(共26个县):依据生猪重点县地域分布的集中度,生产水平的先进性,充分考虑以集中连片形成产业优势等因素。

从南往北规划为三个优势发展区26个基地县。

南部发展区,包括高平、泽州、长治县、长治郊区、长子、屯留、襄垣、洪洞、襄汾、翼城、尧都区、临猗、芮城13县。

主要利用原种场、种猪扩繁场的基础配置优势,生产三元、四元、五元杂交高档优质瘦肉型猪和为中南部地区提供优质能繁母猪更新,推进规模化优质肉猪生产发展;中部发展区,包括太谷、榆次区、平遥、介休、汾阳、孝义、清徐、阳曲、平定9个县。

主要利用原种场、种猪扩繁场的基础配置,发展大型规模化养猪场、户,提高规模养殖份额;北部发展区,包括天镇、阳高、浑源、原平4个县。

利用马身猪、山西黑猪等品种资源,开发特色风味肉猪生产,发展多元化肉猪产业。

三大发展区猪肉产量2006年34万吨,占全省比重54%,到2010年计划达到52万吨,占全省比重达到55%,区域内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2%;到2015年产量达到120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将提高到75%左右。

奶业1、区域布局(共22个县):依据龙头加工企业的购销点布局和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居民消费水平因素。

重点规划北、中南部两大发展区22个基地县。

北部发展区,包括大同南郊、大同县、天镇、浑源,朔城、山阴、应县、怀仁,忻府、定襄10个县;中南部发展区,包括小店、晋源、清徐、阳曲、榆次、太谷、祁县、平遥、洪洞、翼城,长治郊区、盐湖区12个县。

两大发展区牛奶产量2006年67.6万吨,占全省83%;到2010年,牛奶产量达到112万吨,占全省比重达到93%;到2015年,牛奶产量达到175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将提高到98%左右。

发展重点是提高奶牛质量,奶牛单产由现在的4.15 吨提高到6 吨。

肉牛1、区域布局(共26个县):依据改良肉牛和地方良种分布的特点,重点规划发展雁门关、东山、晋南三个优势区26个基地县。

雁门关黄牛区。

包括五台、繁峙、五寨、应县、灵丘、交口6个县。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一、综述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

介于东经110°4‟—114°33‟、北纬34°34‟一40°43‟之间。

土地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

1987年底全省总人口2717万,其中,农业人口2118万,总劳动力822.8万。

全省辖6个地区、5个省辖市、118个县(区、中)、[其中109个农业县(区)]、1928个乡(镇)、32370个村民委员会。

1987年全省社会总产值462.8亿元,农村社会总产值163.7亿元,其中,村办工业、建筑、运输和商业总产值占到62.5 %。

主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326.8亿元,农业总产值49.1亿元,其中,林、牧、副、渔总产值占28.1%。

粮食总产量71.25亿公斤,棉花总产量7785万公斤,油料总产量30812万公斤。

(一)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山西省在地貌上属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东部和西部为山区和丘陵,中部为断陷盆地。

海拔平均高度在1000米以上,五台山顶最高3058米,晋南垣曲黄河滩最低245米,相对高差2800多米。

全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0.3%,平原仅占19.7%。

山西省河流东部、北部属海河水系,主要有桑干河、滹沱河和漳河等。

西部和南部属黄河水系,主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和昕水河。

山西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境内以恒山为界,北部属中温带,南部属暖温带。

全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日照充足,有利于多种农作物、林木和果树的生长栽培。

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是:1.水资源缺乏据水资源初步分析,全省多年平均河川迳流114 亿立方米,地下水27.7亿立方米,人均只有524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工农业用水十分紧张。

全省年均降水量40(vkoo毫米,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

水、热资源分布不够协调。

2.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省总土地面积为2.35亿亩。

土地利用构成为:农耕地占37%,园地占0.69%,林业用地占19.9%,牧草地占9.3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3.37%,交通用地占147%,水域占2.5%,未利用地占2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山西省农业区划中心
工作总结
2019年12月
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紧扣中心求转型,周到服务促跨越”的工作思路,立足“十二五”农业翻番宏伟蓝图,紧紧围绕厅党组确定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板块经济、八大工程、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

继续以农业资源区划规划—监测评价—战略研究工作为主线,创新思维、开拓领域、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区划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业务工作
(一)积极拓展农业区划领域,推进农业功能区划成果应用
去年12月28日,国务院(国发[2010]46号)文件,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今年2月底,看到文件我们集中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结合农业功能区划成果应用,确定2019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实行三个结合:
一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与农业十二五规划以及其农业大型规划开发项目相结合,要从农业区划规划的规范性、科学性出发,对有关涉及到在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区的涉农项目进行指导。

二是与加工局、山西农业观光协会等部门配合,开展观光旅游农业实体普查研究,指导和促进山西农业休闲文化功能拓展。

到2010年底,我省观光农业点已发展到26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23家,省级示范点86家,省级农业观光点151家,清徐县是我省首家取得的唯一国家观光农业示范县。

目前,农业休闲文化、观光农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方面。

三是与农业厅有关职能部门配合,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农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
做好农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本职能。

2010年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的支持资助下,将《山西省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区域差异研究》列为部里委托研究重点课题,我中心组织农业厅、农科院、山西农大、山西大学等部门的研究力量,在广泛学习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和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文章基础上,选择六个地市,八个县(市)的三十六个村进行了典型调查,取得了九方面结果,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土地利用和流转研究。

2019年2月25日,组织专家对本课题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翔实可靠,对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三农”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加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围绕转型跨越战略提出课题并经农业部审定下达课题任务,现三个课题《山西省煤炭资源县“三化”同步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山西省盐碱地治理调查》《山西省农业资源数据采集及完善》都进入最后阶段,年底均可完成。

(三)继续做好农业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
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是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农业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做好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继续充实完善农业资源数据库,为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决策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推进资源区划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同时,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财政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市级数据库建设,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及信息的可视化和资源共享,促进信息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四)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遥感监测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全国《农业遥感监测工程建设规划》中关于地面样方网点县监测工作方案,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办、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统一安排部署,前三季度我省网点县监测按要求已经顺利完成18次,今后继续做好土壤墒情(持水量)、主要农作物长势、面积、产量,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工作,按要求每半月向农业部遥感中心监测站传输上报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

为指导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

围绕上述业务我中心年初向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计划司区划处、中国农业工程院遥感监测站、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汇报了2019年我省农业区划工作思路和重点,并得到了充分认可。

多次赴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去联系县和联系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赴上海参加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会并进行典型发言。

赴北京参加“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研讨会。

赴浙江参加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学会年会。

赴南京参加全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培训。

多次下乡地市检查指导共同探讨新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分批下乡至大同县、应县、临猗县、洪洞县等9个网点县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工作。

多次赴祁县谷村进行“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

受计划处委托起草并18次修改《农业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山西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录》,在董厅长的领导下最后定稿,7月13日赴农业部计划司汇报并听取意见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同时与水利厅有关部门商讨关于渔业的发展情况并加入备忘录中,10月经过厅领导审定,最后确定报送山西省政府的送审稿,现经过省长审阅已经向农业部报送,等待最后农业部定稿后双方协商签约。

二、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两学习两提高活动,集中学习了全国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并积极参加厅里组织的红歌赛、老区革命教育等各项集体活动。

积极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和“7、28”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干部大会精神上来。

同时加强学习政治理论、农业法律、法规等政策,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水平;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提高促进行业发展的业务能力;围绕山西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和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目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

积极建立建全中心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办事不推诿、不拖拉、不扯皮。

强化工作纪律,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提高效率。

根据厅里下发的《省农业厅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精神和要求,我中心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摆在首位,与业务工作、和谐文明单位建设、党建工作一同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三、年底工作安排
(一)自身建设
继续坚持“两学习、两提高、两调研”活动,继续加强党建廉建,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

(二)业务工作
一是立足新时期现代农业新特点,继续做好农业资源区划规划工作。

二是完成好农业部农业“三化”同步课题研究、数据库采集完善和盐碱地治理调查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遥感监测工作。

四是组织网点县工作人员参加南京全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培训班。

五是完成2019年区划中心目标责任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