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资源保障不足
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保障,如师资力量、教材开发、 教学设施等,部分地区存在资源保障不足的问题。
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的评 价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传统观念的制约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课程改革持有疑 虑态度,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
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课程内容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需要及 时更新,以反映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课程内容的优化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提高课程 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
课程内容的实施和评价
课程内容的实施
课程内容的实施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 学习方式。
动态调整
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对课程设置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课 程的活力和适应性。
03
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 求以及学科的发展需求,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内 在联系和结构,建立起各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
丰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 备等,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求。
优化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室布置、师生关系等,以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习效率。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 经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xxxx年正式实施。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目标、内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改革目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改革纲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优化课程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精简课程内容和增加选修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2. 强调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能力培养。

改革纲要鼓励学校和教师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并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

3.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改革纲要支持教师参与课程研发和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二、改革内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课程改革:优化主干课程,精简课程内容,减少重复学习和无效的知识点。

同时增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从注重学科成绩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

4. 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

改革纲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发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影响与挑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教师培训不平衡:改革纲要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培训不够完善,导致教育质量的差异。

2. 学生负担问题:尽管改革纲要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学术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于2022年正式开始实施。

此举旨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就该纲要的目标、内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优化在课程设置上,将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课程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入更多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相关的内容,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此外,还将鼓励学校开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将更多地发挥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3. 教材更新教材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加快教材的更新与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内容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 考试评价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推动考试评价的改革,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方法将更加多样化,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综合性评价活动,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三、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学生方面,他们将获得更为全面的教育,培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该纲要试行的解读要点进行归纳。

一、突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要求,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魄、美感、劳动等各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纲要试行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英语素养、信息技术素养、艺术素养等。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推进课程的科学编排纲要试行强调课程编排应科学合理,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通过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实际运用和人文情怀的熏陶。

四、注重学科整合与跨学科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学科整合和跨学科学习。

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

五、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纲要试行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培养。

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培养路径,鼓励学生发展多种能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适应新课程纲要的要求,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七、建立评价体系和改革机制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改革机制。

评价要突出多元化和综合性,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再侧重传统的分数评定。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一项积极举措。

通过重视素质教育、强化核心素养、推进科学编排、注重学科整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建立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近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首次全面梳理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要点进行解读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二、总体目标该纲要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课程改革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原则,其中包括突出素质教育导向、坚持德育为基础、强调全人发展、注重能力培养、落实因材施教、推进常态化评价等。

这些原则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四、核心课程改革为了推动核心课程的改革,纲要提出了教育内容的优化、学科体系的调整、教材教辅的创新以及教师队伍的培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核心课程的改革,旨在增强学科的融合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五、综合实践活动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强调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同时,纲要还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推动学校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六、评价改革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强调课程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减少对分数的过分依赖。

七、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纲要强调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这份纲要试行的目标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传统的知识导向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此,教育部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主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1. 课程结构调整纲要试行要求对学科进行科学安排,杜绝过度灌输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合理调整各学科的比重,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2. 跨学科课程设置鼓励学校设置跨学科课程,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培养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3. 选修课程设置纲要试行提出鼓励设置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其专长和兴趣。

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学校特长和学生兴趣等因素来确定。

4.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社团、实践实习和社会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对我国基础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1. 适应社会需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和设置选修课程,试行纲要使得基础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行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艺术、体育、审美和人文素养。

3. 推动教育公平通过合理设置课程比重和选修课程,试行纲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机会,提高了教育公平性,减少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受教育者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常常做他极不愿意做的事的人, 受教育者是常常做他极不愿意做的事的人 , 最需要睡眠 可往往睡眠最不足的群体;对老师必恭必敬中, 可往往睡眠最不足的群体 ; 对老师必恭必敬中 , 又想方设法 给老师找茬;高喊“高分未必高才”, 又整日为高分而废寝 给老师找茬; 高喊“ 高分未必高才” 忘食;还没有上岗,却整日被灌输下岗危机的人; 忘食 ; 还没有上岗 , 却整日被灌输下岗危机的人 ; 考试后发 誓一定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一周后照玩不误的人; 誓一定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 , 一周后照玩不误的人 ; 最不为 生活苦恼却整日说生活怎么这么苦、这么累的人; 生活苦恼却整日说生活怎么这么苦 、 这么累的人 ; 苦学时觉 得对不起自己,玩的时候又有极大负债心理的人。 得对不起自己,玩的时候又有极大负债心理的人。
(三)我县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思想需进一步端正 办学思想需进一步端正 2.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3.现有评价制度不适应改革 现有评价制度不适应改革 4.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5.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6.课程改革发展不均衡 课程改革发展不均衡 7.德育工作成效不大 德育工
(二)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不公平 发展不均衡 应试教育 评价制度错误导向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基本境遇
● ● ● ●
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什么? 教科书是什么? 教科书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鸟笼,是学知识的地方,是不许乱玩的地方; 学校是鸟笼,是学知识的地方,是不许乱玩的地方;是 爸妈管不到的地方,是整天担惊受怕的地方, 爸妈管不到的地方,是整天担惊受怕的地方,是冷酷无情的 场所;学校是监狱,是强调循规蹈矩的地方,是受罪的地方, 场所; 学校是监狱, 是强调循规蹈矩的地方, 是受罪的地方, 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学校是满汉全席上的一道菜, 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学校是满汉全席上的一道菜, 在教 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内部上演着人性的丑恶, 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内部上演着人性的丑恶, 对内 一套,对外一套,一面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一套,对外一套,一面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一面又制定 各种框框约束他们; 各种框框约束他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面将对其要点进行归纳解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那就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包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基础教育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关键阶段,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等。

因此,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必要的,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所在。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标准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更新课程标准。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课程,使其更贴合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 学科融合与交叉该纲要鼓励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3. 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才能和潜力。

4. 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纲要提倡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5. 教师培养和发展课程改革也涉及到教师培养和发展。

教师应具备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展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改革需要时间和投入,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其次,改革需要各方共识,要充分听取和尊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未来,我们有理由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满信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课程改革方面。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小学校程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内容。

该纲要试行分为“目标原则和改革方向”、“完善核心素养课程”、“优化学科课程设置”和“推进教材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四个方面。

在“目标原则和改革方向”部分,纲要试行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相结合。

在“完善核心素养课程”方面,纲要试行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素养、数学素养、外语素养、体育健康素养、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等。

此外,纲要试行还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方面,纲要试行提出了减负和兼顾发展的原则。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合理安排学科课程。

同时,纲要试行还鼓励学校加强跨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

在“推进教材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纲要试行提出了更新教材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同时,教学模式要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行内容包括了核心素养课程、学科课程的优化设置、教材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

那么这一政策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首先,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实行核心素养课程和优化学科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深入解读。

一、学科体系调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学科体系调整作为关键一环。

新纲要强调“课程实质性减负,素质内涵性拓展”,旨在推动学科体系从传统的内容型向能力型转变。

传统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核心素养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新纲要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调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在语文方面,新纲要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数学方面,新纲要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强调数学思想的实际运用。

在英语方面,新纲要要求强化口语和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被弃用,新纲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评价体系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

新纲要要求以能力为核心,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评价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纲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问题,教育改革成为了国家的重头戏。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出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对该纲要进行解读。

一、改革目的及背景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推动教育体制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让学生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缺乏灵活创新能力。

因此,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改革内容概述1. 转变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从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转变。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再仅仅追求升学率,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 课程分类优化改革纲要试行将课程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拓展课程。

必修课程是核心课程,包括国语、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这样的设置有利于释放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3. 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体育课程和运动设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地方特色课程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地方特色课程。

比如,农业区域可以开设农业科技课程,旅游区域可以开设旅游管理课程等。

通过地方特色课程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地教育资源和特长。

三、改革带来的影响1. 学生受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学生从繁重的功课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到更好的尊重和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教师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管理班级,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2022年,中国基础教育将实施一项重要的改革纲要,该纲要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均衡的教育课程。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探讨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并分析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一、目标与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制定旨在解决当前教育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

旧有的课程安排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过于强调应试,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

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灵活性的教育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二、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课程结构调整:将原有的“学科+选修课”模式转变为“学科+素质拓展课”。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课程内容改革: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重视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同时,减少传统课堂教学,增加实践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评价方式创新:推动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发展潜能和能力的评价。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和实践成果,实行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三、试行计划与措施为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教育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改革纲要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计划,确保改革步骤合理和可行。

2. 加强师资培训: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3.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提供教材、教辅材料和实验设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4. 强化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检查和评估改革试点学校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顺利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四、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试行将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摘要
19、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评价方式的具体建议:(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2)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4)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
第三部分 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1、课程标准的界定:1、是对学生进行一阶段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2、是规定的某一学段的基本要求3、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可达到的4、是教材的开发者5、涉及到三维目标。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A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B重建新的课程结构;C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D倡导建构的学习;E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F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A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B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C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体系。
2、课程结构的确定:(1)厘定各类课程或具体科目所具有的价值(2)需要审视既定的课程目标(3)要谋求课程价值与课程目标的对应与吻合。
3、课程结构的表现方式:(1)描述性方式(2)数量化方式(3)应用性方式
4、课程结构调整的三大原则:(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5、学习课程计划分别以综合性与分科性两种方式呈现出来。课程计划中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部署。

这是自2013年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教育领域的又一项重要改革。

改革实施试点全国范围内陆续推进,各地各校也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一、课程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中提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坚持课程本位、学生主体、综合育人、发展能力等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实现课程结构的调整。

课程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开展学科分类和综合实践活动。

取消分科考试,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全科考试。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科之间、学校内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交叉培养。

2、加强素养教育和技能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思维、实践、交流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精简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

避免过度套用标准化教材,促进课程内涵和教材更新,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需要有一个能够全面证明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机制。

与此同时,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也涉及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管理水平等多方面。

1、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评价。

以中考和高考为主的学业水平考试,需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模型,考虑学科能力、人文素养等不同方面,充分体现多元评价。

2、小学、初中阶段逐渐实行考查核心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初中要逐步淡化单纯的知识技能类考核,切实做好学生评价管理。

3、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评价制度和标准。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灵活多样、达到全面总体要求的评价标准。

三、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所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2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021年整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21年整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21年整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本文将对该纲要试行进行综合介绍和分析。

一、课程改革背景2019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施的阶段。

该纲要试行是对纲要的深入贯彻和落实,旨在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内容1. 课程目标更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课程目标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2. 课程内容调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加强了阅读技能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3. 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改革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同时也强调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试行效果评估1. 教师培训和支持为了保障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的重要举措。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研讨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学科成绩。

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力。

3.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课程改革试行也涉及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建议1.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教学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对能力。

2. 教材编写和选用课程改革需要有符合新纲要要求的教材编写和选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近年来,中国教育系统一直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为了推动这一改革步伐,教育部于某年某月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下面,我们将对该纲要的要点进行解读与归纳。

一、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制定,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这一改革的目标是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生。

二、核心理念与依据改革纲要试行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改革的依据则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具有先进经验的教育改革举措。

三、改革的内容与重点1. 课程内容的优化:摒弃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降低重点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负担,增加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比例。

2. 能力培养的强调:侧重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强调学生主体地、合作性地学习,提倡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如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考核评价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四、改革的实施措施与影响为了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顺利推进,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政策和措施。

包括教师培训、教材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措施将显著影响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

该纲要的试行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其强调了教育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2篇 《论语》十二章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②不亦君子..乎(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④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 ⑥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爱好) ⑧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粮。

水,冷水) ⑨人不堪.其忧(忍受) ⑩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⑪子在川.上曰(河,河流) ⑫不舍.昼夜(舍弃) ⑬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⑭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⑮切.问而近思(恳切) ❷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❸一词多义①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②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 ③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❹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时常地,按时今义:时间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④温故.而知新 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⑤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古义:优点、长处今义:善良 ⑥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❺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⑥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应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一)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要求。

①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

②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

③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①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

②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应体现均衡性,而绝不是平均分配。

③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体现均衡的原则。

(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结构应该在下列几方面有所突破。

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

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5.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设置农业技术教育课程,根据具体需要,可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

2、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3、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
1、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2、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

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综合:全面更新与评估人的智力素质的理论依据。

4、家庭、学校、社会共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

五、综观各国课程改革,当前课程改革体现如下的课程理念
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2、信息素养的养成
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六、各国课程改革的目标的共性: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基本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
4、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
七、发达国家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1、在目标的制订方面,要继续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

2、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3、在课程管理方面,要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

八、综合实践活动
1、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2、理念与目标:①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②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自用③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组织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自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关系。

4、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5、内容的选择原则: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②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③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④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6、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遵循的原则
①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②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③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④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⑤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⑥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九、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3、确立新的教学观
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①结论与过程的统一②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标准四、教学过程五、教材开发与管理六、课程评价七、课程管理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你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248252页
(研究性学习、动手活动、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小课题和长作业)
1、简要写出教师专一素质的内容。

2、说一说朱永新同志所向往的“理想学校”的内容。

3、说说你对生活及教育的理解。

4、举例说说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意义。

5、谈谈你读书的收获。

6、写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8、为什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9、你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