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发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发劲
陈式太极拳的发劲
中華武術豐富多采,雖各有風格特點並自成體系,但"攻防"二字是各家共有的。
防者多用柔,攻者多用剛。
何謂剛?在發勁時,內外和一,意氣風發,將自己的力量發出擊點乃為剛。
能將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發到出擊點就是剛勁的最高標準。
陳氏太極拳的發勁也有其獨到之處,它不僅拳、肘、肩、腳、膝、稍節和主要關節發勁,而且要求周身各個部位都能發勁。
拳譜中說:" 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遭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
" 當然能做到這一點非一日之功可見,拳術水平練到高級境界,不僅周身處處都能發出勁來,並且是勁由內換,連化帶發自然順遂。
太極拳是剛柔並用之拳。
發勁只是太極拳中剛的一面,太極拳練好,勁自然就能發得好。
因此,欲練好發勁須從練拳入手。
練習陳氏太極拳分兩個階段
其一,以外形動作引動內氣
其二,以內氣催外形
一、以外形動作引動內氣
內氣和動作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的,外形動作可以導致內氣活動,內氣活動又能催動外形初學時,要按其具體要求力爭動作合度,就是遵循陳氏太極拳對各個部位的要求。
運動規律和逐漸
的運動標準,尋求和進一步掌握內氣運行的方法。
先在定勢時(如預備式,單鞭等)思想專一地按照陳氏太極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來對照。
目前出版的一些太極拳書中對此都有詳細介紹,這裏就不在詳述。
其中介紹的雖然比較具體,就是尺度較難掌握。
例如;松肩,究竟怎樣鬆?鬆到什麼程度;含胸,究竟怎樣含?含胸過了影響塌腰,含多少為過?這不是像木工,指出準確的尺寸。
在古拳譜中說:“只可神會不可言傳”。
說明對於這些細節用文字和語言無法表達,需要身教口授,可是多數太極拳愛好者沒有理想的條件。
因此我們須用辨證的態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為什為陳氏太極拳對身體的各個部位都作了具體的規定?目的是“心氣下降,氣沈丹田”。
明確了這一點,定勢時體會一下,如果感到“心氣下降,氣沈丹田”,就說明,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已合格。
如果感到重心不穩,氣向上浮,便可以檢查一下,看是哪個部位做得不合格影響了氣沈丹田。
然後調整一下,以達到氣沈丹田為止。
用這種方法做自我校正,掌握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則較為容易了。
在定勢時掌握了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能使“心氣下降,氣沈丹田”。
運動時再按照陳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以腰為軸節節貫串,周身骨節依次排開)及其對身法的具體要求和手足運行的路線進行練習,可以導致內氣出入丹田,按照具體不同的動作變化,動如流水地循行周身。
陳氏太極拳的要求比較嚴密,初學者往往會顧身不顧手,動作不協調,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用太極拳的術語來說:就是動作中產生了"丟"和 "頂" (過者為頂,不過者為丟)。
陳氏太極拳
要求按其運動規律"不丟不頂,圓轉自如",運動中產生了丟和頂,就直接影響了內氣的運行。
所謂下功夫,就是不辭勞苦地走拳架,細心揣摩,對照遵循法則,逐漸縮小運動當中的"誤差"。
運動誤差越縮小,內氣的流量就越能增大。
並且受到的阻力減小,動作能夠按其法則基本協調,內氣既可以貫通了。
二、以內氣催外形
動作基本協調,內氣能夠貫通,運動則產生了質量的變化,即從以“外形引內氣”階段過度到以“內氣催外形”的階段。
古拳譜中說:“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氣不動,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
”意識指揮,內氣貫通使肢體較為系統的運動體系,一處動,百骸皆隨,一處靜,全體皆靜。
到此階段,練習陳氏太極拳一些要求和法則已經是不思而得,不會出現明顯的顧此失彼的現象和運動誤差。
但這種體系在技擊當中還不能完全適應,受到外界的影響,容易亂套,因而在此基礎上應繼續下功夫鞏固其運動體系,使其在任何干擾下,都能順應客觀條件的變化,成為“撞之而不開,破之而不散,渾然一圓”的運動體系,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
內氣與肌肉的關係
內氣源於臟腑,行於經絡,布流周身,這是人體的自然生理現象。
練習陳氏太極拳要維護、掌握和利用這種規律。
內氣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動作中出現丟和頂,內氣便受阻。
內氣輸送到經絡,由經絡滲透傳導到肌肉,肌肉,就是採用陳氏太極拳的鍛煉方法,使臟腑產生的內氣才能充分的發揮其作用。
否則,練習時不明其理,不知道遵循法則、克服丟頂的弊病,仍用拙力。
輕者
練習感到彆扭,影響內氣的貫通,拳術水平不能進益;重者將會導致內氣回流,使器官負載,影響臟腑的正常活動。
有人練習後感到胸悶倒飽,皆為內氣回流所致。
古拳譜中說:"意氣君來、骨肉臣。
"內氣與肌肉的關係如同雷管與炸藥的關係。
雷管本身沒有多大爆發力、爆炸的主要力量是炸藥、可是炸藥沒有雷管來引爆不行、不按適當的比例也不能充分發揮炸藥的作用。
練太極拳時出現丟頂、肢體互相矛盾、力量互相抵消、內氣不貫通、發出來的勁為零斷勁、就如雷管和炸藥的比例不適當、炸藥不能完全引爆。
陈式太极拳怎樣發勁
古拳譜中說:“身如弓弦、手如箭”,“勁起腳跟行於腿,主宰于腰發於梢”(這裏的“手”和“梢”並非局限於“手”和“四梢”,而是指擊點,因為太極拳要求周身各個部位都能發勁)。
例如:掩手肱拳,腰向左轉、往上貫穿背、肩、臂、右拳隨著腰的旋轉向右前發出;往下貫穿胯、腿、足,足踏在地面上產生反作用力,使其先由腰傳導到足,再由腳向上通過腿、胯、腰、背、臂,發於右拳。
重心快速前移產生慣性,摧動右拳向前發。
只有意識指揮,內氣貫通,才能在發勁的一瞬間彙聚全身的力量發在右拳,(發右拳時左肘尖向後發勁與右拳對稱,保持八面支撐的身法)。
如果右肘發勁,屈住右小臂,突出右肘;右肩發勁,放下右臂突出右肩;右胸發勁,松下肩臂,突出右胸。
發勁是彙聚周身之力突出在出擊點上。
在對抗技擊當中,對發勁的時機和部位決不可忽視。
在順應客觀條件的變化,因勢利導、得機得勢,將勁在最適當的時機、
發在對方最要緊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