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为人师表”
论陶行知先生的师德观
论陶行知先生的师德观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以“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宏大理想,毕生致力于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当代为后代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他强调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
通过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尤其是有关师德方面的论述,使我认识到师德修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根本标准,只有树立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会到:“苦得其所,苦中快乐。
”一、陶行知的师德素质1.胸怀大志,锲而不舍陶行知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他在青少年时期,立下大志,决心为探求中国教育新路子,使全国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一光荣事业奋斗终身。
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他甘愿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去农村、去最贫困的山区,开辟一个又一个新教育的基地,为改革旧教育作出了示范,为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陶行知不仅说得出,而且做得到,这正是其师德素质的可贵之处。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克服了各种困难,披荆斩棘,锲而不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永往直前的高贵品质。
2.献身教育、“甘当骆驼”在陶行知的师德素质中,献身精神显得尤为突出。
陶行知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象是劳苦大众。
他深知,要真正为劳苦群众办实事,必须有最彻底的献身精神。
为此,他视名利为粪土,处处以多为劳动人民做好事为乐。
他把母亲死后的人寿保险金拿出来办山海工学团。
为了创办育才学校,他卖学、卖文,还把当参政员的每月360元车马费全部献出。
而自己,却始终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按例,像他这样留过洋、有大学问的人,应该去追求升官发财,可他从不那样想过。
2023年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_1
2023年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2023年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1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
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
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
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
教育家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故事
教育家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故事
那我给你讲个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吧。
陶行知啊,他可是个特别了不起的教育家。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砸同学,这可不得了啊。
陶行知就赶忙把那男生叫住,让他到办公室去。
但是呢,陶行知没直接训斥他,而是先给了他一块糖,说:“这糖啊,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停手,你就很听话地停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那男生都懵了,心想我打人还能得糖?
接着,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说:“这块糖呢,也是给你的,因为我了解了,你打人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生,你这是有正义感呢。
”这时候那男生就更摸不着头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我刚刚去调查了,你砸人的时候啊,是用的小块砖头,这说明你很有分寸,知道要是用大石头会把人砸得更严重呢。
”这男生听了啊,就特别不好意思了,“哇”地一下哭了起来,说:“陶校长,我错了,我再怎么也不应该打人啊。
”
陶行知最后拿出一块糖说:“这块糖啊,奖励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好了,我的糖发完了,咱们的事儿也完了,以后可别再动手打人啦。
”你看,陶行知先生就这样以身作则,用一种很独特、很人性化的方式教育学生,既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真的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啊。
学习陶行知的伟大精神当一名“四有”好老师
学习陶行知的伟大精神当一名“四有”好老师发布时间:2022-08-26T02:38:23.17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期作者:林华翁泽岚[导读] 2021年是陶行知先生130周年诞辰。
陶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林华翁泽岚福州金山小学福州仓山区第七中心小学2021年是陶行知先生130周年诞辰。
陶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中国人民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的光辉篇章。
今天我们纪念、缅怀陶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的伟大精神,发扬他的教育思想。
做行知式“四有”好老师,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使命。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行知式“四有”好老师呢?笔者提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做行知式“四有”好老师的重要性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国家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吹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要保证我们国家永不变色,要保证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就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天的老师正是新时代教育的耕耘者,肩负着民族复兴、教育强国的重任。
培养一支行知式“四有”的教师队伍是时代的呼唤、民族复兴的需要。
要做一个好老师则是每一个教师的本分,也就是最起码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就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一个好老师,他必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
好老师才能教育出好学生。
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就是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
她40余年扎根贫困地区,身患10余种疾病,仍然坚守教育教学岗位,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为人师表铸就师德之魂——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
为人师表铸就师德之魂——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摘要】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师德建设则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了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
我们需要认识师德的内涵,了解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倡导师德的重要性,师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践行师德的具体方式包括言传身教,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
培育学生的师德意识同样重要,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提升教育品质与水平,师德建设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其中扮演着重要指导作用,只有身体力行,做到为人师表,才能真正铸就师德之魂。
【关键词】教育事业、师德建设、陶行知教育思想、师德内涵、倡导、践行、培育学生、教育品质、师德意识、身体力行、必要性、指导作用、为人师表。
1. 引言1.1 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影响力的事业。
它不仅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和培育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
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是人才的摇篮。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而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教育,人才得以蓬勃发展,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教育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提升文明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
民族振兴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而这些人才正是通过教育培养和造就出来的。
教育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桥梁和载体。
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族振兴、实现国家繁荣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支撑。
只有重视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1.2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于,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1捧读《陶行知文集》,总能感到似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
教育,是我们教师的使命;教育,是我们每天的工作。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
“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
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陶行知先生提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
”他认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
”“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当今班主任的工作仍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下面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一、深入了解学生,搭好师生沟通的桥梁。
深入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勤写、善观等方法。
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首先向学生询问有什么新的打算,能否适应新老师、新环境,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学习是否跟得上,以此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消除学生对我的陌生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今后的进一步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征求家长对我工作上的意见。
最后我还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该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师生的沟通、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小事做起、注重榜样的激励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通过此次寒假期间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人民教育家先进事迹 师德师风笔记
人民教育家先进事迹师德师风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民教育家先进事迹师德师风笔记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教育家们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榜样和楷模。
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广大教师们学习的典范。
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些人民教育家的先进事迹,谈谈对师德师风的理解和思考。
人民教育家的先进事迹,往往反映了他们高尚的师德。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坚持“礼仪之邦,礼仪之家,礼仪之学校”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为人师表,为人师表。
他在教育教学中,温和耐心,乐善好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爱戴。
他曾说:“一个教师,如果想教好学生,首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爱”。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待学生的真诚和细致,也体现了他高尚的师德情怀。
人民教育家的先进事迹也体现了他们的师风风采。
比如我国著名教育家聂耳,他将自己60年的青春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坚守着正确的教育理念,执着于教书育人的事业。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社会中,聂耳都以身作则,严守师德师风,为人师表。
他的一生,都在行走教育之路,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师风建设的典范。
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做到像人民教育家那样高尚的师德和风采呢?要坚守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忘为人师表的责任和担当。
要注重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素养,积极践行“教书育人”的理念,让师德和风采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和提升。
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品德高尚,师风优良的优秀教师。
第二篇示例:人民教育家先进事迹师德师风笔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中,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弟子眼中的陶先生——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
学陶师陶弟子眼中的陶先生——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文/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李【摘要】陶行知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弟子,在其弟子眼中,陶行知有着损己利人,不畏艰难,积极乐观,谦虚好学,节约简朴的高尚为人之道;有着身教重于言传,重视实践,爱满天下,亦师亦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民主为师之道。
这些精神与理论实践影响着其弟子们的一生,指导着他们前进。
【关键词】弟子;陶行知;为人;为师当前教育越来越趋向于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不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弟子。
在其弟子的眼中,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影响着他们一生,让他们终身信奉并不断的继续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致力于教育与社会的进步。
一、陶行知的为人之道(—)损己利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不仅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那一类的优秀人物。
而且是属干柔石一类'损己利人'的高尚人物。
”m陶行知的弟子张劲夫说道。
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学习陶行知损己利人的高尚精神》来纪念陶行知。
他敬佩陶行知果断抛弃优越的生活,为教育奉献所有的“不顾一切”,无论是乡村教育、工人教育还是平民教育,只要认定可以挽救国家,便不顾自己,以苦为乐。
其在《在和陶夫子相处的日子里》中回忆,陶行知为家母买了一份保险,每年交100,家母去世以后,陶行知将保险的费用取出,一分未动的全部用于山海工学团和新安旅行团,将对于母亲的爱奉献给予大众,却未想给自己添置一件衣裳。
还有一次陶行知写书得来一比较为可观的稿费,其妹妹想从中拿出一部分用作于家用,陶行知拒绝,表示现在平民教育事业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⑵陶行知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教育事业上,在心灵和行动上都做到了与广大工农百姓相结合,将国家与自己的生活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陶行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陶⾏知:学⾼为师,⾝正为范陶⾏知是20世纪中国伟⼤的⼈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章热情洋溢、通俗易懂、击中时弊⽽富含哲理,令⼈倍感亲切,妙不可⾔。
陶⾏知⼀⽣著述甚丰,从四川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陶⾏知全集》10卷看,已搜集到的论著就有500万字之多,这是学习和研究陶⾏知教育思想的丰富宝库。
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师德的⽂章,但他光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使⼈感到了⼈民教育家的伟⼤⼈格和崇⾼师德,他就是全⾯具有教师素养的典范,是我们教师的⾄尊⾄善的楷模、后⼈的万世师表。
学习陶⾏知先⽣的著作,可使我们对师德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教师遵此去修炼,师德建设⼀定会⼤有长进。
⼀、“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陶⾏知先⽣的师德⾸先表现在“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精神上,这种精神来⾃他对社会的⾼度责任⼼和对教育的事业⼼。
他认为:⼈⽣“为⼀⼤事来,做⼀⼤事去”,⽽“教育就是⼤事业,有⼤快乐”。
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是“教育乃最有效⼒之事业” 、“教育能改良个⼈之天性。
⼈之性情有善有恶……教育乃取恶性中之善分⼦,去善性中之恶分⼦。
如开矿然,泥内含⾦,⾦内亦杂有泥,开矿者取泥内之⾦,去⾦内之泥,然后成为贵品。
教育亦若是矣。
” “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古今名⼈莫不由研究教育⽽出” 。
他列举了达尔⽂、杜威、威尔诺刻等“皆有研究教育⽽出者也。
但须有决⼼、有坚志,则成事何难?” 陶⾏知在“师范⽣应有之观念”⼀⽂中,引⽤了“昔英⼥皇依⾥萨伯终⾝不嫁,⼈问之故,辄以英吉利即吾之夫⼀语以对;意相加富尔终⾝不娶,⼈问之故,辄以意⼤利即吾之妻⼀语以对。
” 的故事“告于诸君”:“男师范⽣应以教育为之妻,⼥师范⽣应以教育为之夫,有此定⼒,则赴汤蹈⽕,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后已。
……海可枯⽽吾之志不可枯,⽯可烂⽽吾之志不可烂。
” 陶⾏知明知“教育是⽆名⽆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丝毫名利尊荣之可⾔”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文章热情洋溢、通俗易懂、击中时弊而富含哲理,令人倍感亲切,妙不可言。
陶行知一生著述甚丰,从四川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陶行知全集》10卷看,已搜集到的论著就有500万字之多,这是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丰富宝库。
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师德的文章,但他光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使人感到了人民教育家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师德,他就是全面具有教师素养的典范,是我们教师的至尊至善的楷模、后人的万世师表。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可使我们对师德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教师遵此去修炼,师德建设一定会大有长进。
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师德首先表现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上,这种精神来自他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对教育的事业心。
他认为: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而“教育就是大事业,有大快乐”。
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是“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业” 、“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
人之性情有善有恶……教育乃取恶性中之善分子,去善性中之恶分子。
如开矿然,泥内含金,金内亦杂有泥,开矿者取泥内之金,去金内之泥,然后成为贵品。
教育亦若是矣。
” “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古今名人莫不由研究教育而出” 。
他列举了达尔文、杜威、威尔诺刻等“皆有研究教育而出者也。
但须有决心、有坚志,则成事何难?” 陶行知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一文中,引用了“昔英女皇依里萨伯终身不嫁,人问之故,辄以英吉利即吾之夫一语以对;意相加富尔终身不娶,人问之故,辄以意大利即吾之妻一语以对。
” 的故事“告于诸君”:“男师范生应以教育为之妻,女师范生应以教育为之夫,有此定力,则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海可枯而吾之志不可枯,石可烂而吾之志不可烂。
” 陶行知明知“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1.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
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
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
”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第三,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
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
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
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3.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
陶行知教育名言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教育名言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人从出生就开始接受教育,俗话说“生到老学到老”,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真正好的教育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的!好的教育其实不是一本死板硬套的书,在教育方面来看它要因人而定,在为人师外表前要从本身做起,教育是一门永远变化而又永不变化的学问,假如你还在为找不到怎样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那么当你认真的读完下面陶行知这段教育方法时,一定会受益匪浅!陶行知教育名言之为人师表: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教育名言之教书育人:“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仍然不失为个人完美开展之重要指标。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中小学生。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陶行知教育名言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岩寺小学叶秋华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
正如宋庆龄对陶行知的题词:万世师表。
在这背后,隐藏的是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行动举止、言语行为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为人师表”让我想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教师能否做到以身作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爱戴。
反之,如果教师只是说得好听,而在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学生就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甚至言行不一,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同时也给我启示,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要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给学生做表率,做榜样。
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我认为:一、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作为人而存在,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只有其主体地位确立,主体作用才能发挥。
首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其次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更有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其三是相信学生,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像那些打骂、侮辱学生的老师,自己为师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面对今天对老师有那么重怨恨的学生,老师的教育就显得多么疮白无力。
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欢,才会主动去追求。
学生只有喜欢老师,老师的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具备像陶先生那样的胸襟和气魄,学习他给我们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经得起学生和家长的考验,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好教师。
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想想我们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不仅自问,学生现在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这是我们教师要努力观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问题……让我们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尊重的好教师吧,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鼓励、表扬声中,在真诚、友爱的环境中不断被老师、家长、同学认可;让学生在充满爱的课堂中,看到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感受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讲台,日复一日,似乎平淡,又很平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中体现出来。
让我们每个教师站稳这三尺讲坛,用今后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生命虽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将它传承到遥远的后世。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2近段时间,幼儿园组织了学习陶行知的活动,通过听陶视频、学习有关陶行知的理论等,唤起了我们“师陶、学陶、践陶,打造爱+智慧教师”决心和信心,也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除了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高尚人格外,在教育中还体现了“爱满天下”博爱精神,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民主教育也成了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关于师德的一些思考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
但是,现实中,真正具备这种品质的教师毕竟只是凤毛麟角。
几曾何时,不思上进、材料造假、排挤异己等“非道德”做法在教育界也猖獗起来。
教师在“非道德”行为面前,疲于奔命......当一种正确的政策被图解成虚伪的口号甚至成为权力的帮凶时,师德的考核就会失去原有的价值,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实,师德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时新的话题。
说它古老,自从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人们就在心目中对教师有客观的要求:德高为范、身正为师。
说它时新,因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师德”较之过去更为关注......事实上,大部分教师的师德不如“教育少数精英”人物那么高尚,也不似媒体披露的“问题”老师那般师德低劣。
受着世俗观念的冲击,教师也斤斤计较也勾心斗角也拉帮结派,生存的压力,心理的失衡,繁忙的工作......也可以影响老师的情绪,使师德处于“下滑”的境地!历来,师德教育定位过高:好象老师就意味着“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很多时候,这只是被拔高的理想期待。
(如果果真如此,也没有必要隔三岔五强调狠抓“师德”教育了。
)作为教师,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底线,自觉纠正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偏差,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
当然,管理教师的领导也应该本着“治病救人”的心态,沟通老师的思想,转变虚浮的作风,倾听老师的心声......这样,也会促进师德师风的好转。
的确,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的行业。
教师需要每天同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学生打交道,这就需要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
但是,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中形成了功利思想,对学生只重视文化知识的灌输,忽视对个体生命人格的尊重。
其实,真正的教育应该不仅重视文化的学习,更应该关注孩子善良心灵的塑造。
而且,目前学校的管理者只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考核老师的主要指标,也导致老师“师道尊严”陈旧观念的恶性膨胀,骨子里滋生出“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的意识......凡是听老师话的,就是好学生;否则,老师用过激手段,轻则辱骂,重则虐待体罚......于是,“师德”成了教育界最引人注目的不和谐的音符!尽管,老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家陶行知的“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的。
所谓师表,即指教育是受教育者的典范、楷模。
它体现于教师的一言一行。
宋代胡瑷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可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多么重要,在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中的作用多么伟大。
教师应该如何塑学生的灵魂,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呢?我在近二十年的教学
生涯中深刻地体会到: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师表作用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
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首先要求。
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家都倡导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品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思想进步,首先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在学生的心目中,尤其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老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
少年儿童具有“向师性”强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做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语到行动各个方面都首先做到最好,成为学生的真正楷模,给他们最佳影响。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必须坚决不做。
比如,《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提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怎样教育学生做到、做好这一条呢?单凭口头的说教行吗?不行。
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必须首先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学习,不断地刷新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气。
去年春季,我接了一班四年级。
这个班纪律松散,班风不好,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第一个学期在全乡学科竞赛中成绩倒数。
面对这样一个班级,着实令人发愁。
怎样才能把这个班级搞好,使同学们的成绩跃上去呢?我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同学,感染同学。
自接班之日起,我每天三次都是早早地赶到学校,到校后便一头扎进教室,为学生批改作业、备课、编写教案,闲暇之余还阅读一些有助于提高业务能力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聊天或做一些其他有益的活动。
由此以来,同学们慢慢和我贴近了,他们主动接触我,和我谈心,反映班里的一些情况,有时还向我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搞好班级工作出谋献策。
思想拉近了,感情融洽了,同学们也就听话了,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办,有些事情就是老师不说,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也就主动做了。
一位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
道:“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每天都来得那么早,一天到晚地忙碌着工作,为的什么?还不都是为的我们这帮孩子吗?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混下去了,我们要刻苦学习,决不让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白流啊!”多么动人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它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一位哲学家解说:“一两的身教重于一吨的言教。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了爱也就没了教育。
在中外的教育发展史上,有无数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过教师要热爱学生。
在我们国家当今的社会里,“热爱学生”已成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与精髓。
热爱学生就是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是社会伦理道德在师生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学活动不只是知识的输入输出,更是精神与血液的无私奉献。
在不断加强师德建设,逐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在某些老师身上依然存在着歧视后进生的严重错误。
他们对后进生往往采取讽刺、挖苦、冷落、甚至辱骂、驱赶、罚劳动等态度和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学习自信心,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和心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究其原因,这些教师的个人名利思想太重,他们眼睛只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心里只想着个人的教学资金,而置学生的人生于不顾。
大家记得这么一句名言吧:“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
试想这样的教师能教好学生吗?
记得我曾接过一个新班,也是四年级。
开学的第一天,就发现有几位同学表现异常。
课堂上,他们时而旁若无人地开小会,摆弄小动作,时而向老师投来不屑一顾的鄙夷的目光。
这一切非常令人生气,但良知使我始终压抑住心头的怒火,没有理会他们,更没有责备他们。
此后,我就对这些同学进行明察暗访,了解情况,弄清原委。
原来这几位同学在三年级时,由于学习成绩太差,被某些老师视为不可雕塑的朽木,冠以“笨蛋”的名号被放弃了,常常被拒之门外,有时还罚劳动。
这样一来,他们的成绩越来越低下,几乎成了白痴,以致使他们完全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与老师反目为仇,时常与老师冲撞,我行我素。
面对这种情况,我必须冷静态度,用一片真诚的关爱之心去温暖他们那颗已经冰冷的心,唤回他们的宝贵人生。
于是,我便常常主动热情地接触他们,和他们一起逗趣玩耍,谈古论今,说天道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消解疑团。
他们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我就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课余给他们补补课。
总之,凡是他们需要的我都尽力做到并且做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老师的爱心终于唤醒了学生们,他们主动接近老师了,对老师尊敬了,课堂听讲专心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有一位同学这样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老师是残酷的,现在您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善良和温柔。
”是的,这正像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
一团。
”由此可见,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对于教书育人多么重要。
教师是对人的培养教育为其专门职业的劳动者,他的劳动过程就是塑造学生整个身心,精神面貌和思想体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进行课内、课外的辅导,批改学生的作业,还是开展其他任何活动,都是教书育人的好时机。
教师要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抓住任何有利时机,因势诱导,使学生能够在愉悦中学得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思想,陶冶情操,又能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榜样作用。
我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在学生中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得到学生的尊重,建立起师生互尊互爱、平等相待的亲密关系,达到真正“身正为范、学高为品、德高为师”。
总之,我的感悟是虽然师爱无痕,但是我认为还是师爱伟大!那就让我们用爱来点亮童心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施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