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07[1].1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五)论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五)论述

(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五、论述题
(一)
1、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事物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代替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③要做到从实际出发,首先,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去作调查,掌握大量的、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材料一定要多,个别的少量的材料,不足以反映全面的情况。材料一定要真实,因为虚假的材料不仅不反映实际情况,甚至造成假象,使认识脱离实际。要第一手材料,因为第一手材料是从事实直接得来的,同实际最贴近,反映实际也最深刻。其次,对于收集来的材料还要作认真的研究,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进一步确定材料的真伪和价值;其二是从材料中引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和方法来,以便去指导人们的实践,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最后,要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还必须克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给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条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1)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并且要注意二者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累,新社会因素也会逐步增多。作出这样的判断,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已经改变,它很快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目前,它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同时.非爆发式质变形式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要完成这一转变,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6.试述辩证否定观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业中可以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假定剩余价值率相同,则农业部门比工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更多,从而使农产品的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就形成绝对地租。所以,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农业中的有限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后,别人无法再去拥有对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权,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7..试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点与差别
(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社会形态,它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①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公有制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属劳动者共同所有,并为社会公共的利益服务和使用。②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③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④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⑤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大差别: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生产力水平仍比较低,远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程度。②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本身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建立起单一的社会公有制。③社会主义社会存公有制范围内的个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是按需分配原则。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仍起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涮节。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劳动还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已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⑥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制度,但阶级和阶级差别在一定范同内还长期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同家仍须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则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将自行消亡。⑦社会主义社会虽已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意识彤态和道德观念,但仍

马原理论述题模板

马原理论述题模板

马原理论述题模板一、问题引入问题引入部分需要简要介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问题或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运动规律和解放方法,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

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论述题的写作技巧,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问题阐述在问题阐述部分,我们需要明确论述题的内容和要求,并简要描述解答问题所需要的论述步骤。

本题要求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解答论述题时,我们可以采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和理论体系,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在论述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论点的逻辑性、条理性和深度。

三、论述步骤1. 理论回顾和引用在论述步骤中,我们需要回顾和引用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明确论述的基本框架和依据。

2. 问题分析与解释在问题分析与解释部分,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内在联系和影响。

3. 观点论证和论点展开在观点论证和论点展开部分,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论点展开。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问题进行剖析,以增加论述的丰富性和深度。

4. 理论应用和实践联系在理论应用和实践联系部分,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

5. 结论总结和观点概括在结论总结和观点概括部分,我们需要对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明确回答问题或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四、举例说明以下是一个具体问题的论述题模板:问题:试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理论回顾和引用:回顾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方法。

2.问题分析与解释:分析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动因和目的,并解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观点论证和论点展开:提出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社会转型的深远影响,并进行论证和论点展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最新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答题、论述题题库

最新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答题、论述题题库

1·(P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Pm)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_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萌宝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P”)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答: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

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乃至崩溃。

一个人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P。

)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原考试论述题

马原考试论述题

马原考试论述题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高校政治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畴广泛,内容深奥,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中,论述题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马原考试论述题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了许多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实体,而意识则是物质的产物。

其次,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运动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个体的价值和发展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实践包括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践等各个方面。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之一,也是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根本区别。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论述题中常见的一个主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世界历史进程的辩证关系分析方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指导革命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为解决人类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论述题中常常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对于分析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找出根本解决办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探讨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问题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指出了资本主义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

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个性是指矛盾的性子、地位、办理方式的不同。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

P228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共同富裕。

(谈理解)这是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实任务和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联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二、(公)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三、(配)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

四、(政治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六、(人)以人为本,构建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及其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必然趋势?p205页与封建社会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科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论述题绪论: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但是它们又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完备而严密的有机整体。

第一,从体系结构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范畴和原理就会失去理论支撑;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归宿。

第二,从本质特征上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因为它自始至终都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观察和思考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实际上它自身就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

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共同逻辑起点和理论归宿,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第三,从发展历程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它们又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自我补充、完善和发展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又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它从诞生以来,就表现为一个过程统一体。

第四,在当代,破坏、割裂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否定其逻辑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它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把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看成是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理论拼盘”,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原理 论述题

马克思原理 论述题

马克思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等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还包括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无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通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原理还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旨在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整体,强调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和历史的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总之,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指导,它包括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论述题

1、扼要阐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主要的本质内容。

(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其一,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前提;其二,它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物质前提;其三,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其四,其变革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其五,它决定着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状况以及人口变化的特点。

(3)掌握这一原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只有懂得这一原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全面地、客观地说明人类社会发展中各个社会形态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性。

其次,此原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这一原理有什么实践意义?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的表现: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或能预见未来。

②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④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先进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意识阻碍社会发展,其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影响群众的深度和广度。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这一原理的意义:①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它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指导和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援,以及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能克服、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和泛滥,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母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这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为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学说?(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3.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4.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注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在这篇论述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其丰富的内容和具体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围绕实践、人的自由和解放、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进行论述;第三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它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并且对人类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认为历史不是单纯的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一定规律的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会随之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支配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它强调对事物的辩证分析和综合论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内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客观事物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

二、实践、人的自由和解放、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引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包括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

物质生产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满足自身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包括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

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是人类实践的最终目标。

通过实践,人类可以摆脱经济压迫、政治压迫和精神压迫,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doc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doc4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第一、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

其次,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

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第二、哲学内容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裂的状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备而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崭新阶段。

第三、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结束了旧哲学只是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哲学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作用,它不同于旧哲学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说明世界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解答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1.简述列宁的物质概念及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咱们的感觉而存在,为咱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完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

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份,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表此刻四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能够生存,首先必需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活动。

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人类的第一项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活动,形成其他的社会关系。

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必需采取特定的方式。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开始利用“机械人”,而且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有些人就以为,“机械人”也可以创造剩余价值,请分析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机械人”仍是一种机械,属于不变资本,是生产工具,在生产进程中只能将其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去,而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进程顶用劳动创造的,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那部份价值。

3.个别企业利用“机械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产生逾额剩余价值,整个社会普遍利用“机械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产生相对剩余价值,但逾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都仍然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而并非是“机械人”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部分

第一、二、三章论述题1、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直观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什么是社会实践及其对哲学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贡献就在于,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并把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革命的,又是科学的。

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其一,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它在对一切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而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变革旧世界创立新世界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首先是指它是完备的、彻底的、毫无片面性的唯物主义,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和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统一。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为基础的,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它通过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世纪,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这这一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它可以避免和减少失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试述在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性的关系。

(1)历史是人的自觉活动的结果,又是一个有其客观发展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们活动的关系是辩证的。

社会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

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不同,离开了人的自觉活动,就谈不到社会历史及其发展。

同时,人们的自觉活动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历史的发展,促进或延缓历史的进程。

正因为这样,历史发展地呈现出不相同的面貌,会涂上各种偶然性的色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07[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07[1].1

1、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意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又称之为意识的能动作用。

两者密切联系。

把握这一原理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出发点,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把握实情。

所以,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条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事求是是和解放思想紧密相联的。

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实际;提高主体素质;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何所指导意义?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相对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研究矛盾问题,重要的是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

这一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不可分割。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这种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是坚持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完整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意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又称之为意识的能动作用。

两者密切联系。

把握这一原理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出发点,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把握实情。

所以,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条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事求是是和解放思想紧密相联的。

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必须
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实际;提高主体素质;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何所指导意义?
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相对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研究矛盾问题,重要的是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

这一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不可分割。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这种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是坚持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
殊性相统一的完整体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从本本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而不是片面零碎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的概括。

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个“普遍真理”。

3、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何重要意义?
答: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否定是
事物的自我否定。

在前进的过程中,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环节。

任何现实存在的东西,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出来的。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任何新事物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旧事物发展来的。

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辩证否定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我们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它区分为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既不能一概否定,搞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搞复古主义。

对于国外文化也要采取分析的方法和批判的态度,决不能闭关锁国,一概排斥,但也不要照抄照搬,盲目引进。

要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创新、吸收与改造的关系。

总之,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要坚持科学的分析方法,从实际出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真理的绝对性,通常也称作绝对真理,它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指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第二,指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和逼近。

真理的相对性,通常又称作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它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指任何真理都是依赖于主体、依赖于人和人的主观形式,都是运用语言和逻辑对客观对象所作的正确反映。

第二,指每一真理都具有近似的、不完善的性质,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和有限程度上所作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虽然是相互区别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笥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的;第二,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同样都是错误的。

绝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相对性,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相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绝对性,抹煞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本段可有选择的部分回答)。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一百多年实践检验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我们必须坚持,对它的种种怀疑和反对都是缺乏根据的,因而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许多具体观点、具体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一定的时间、地点、
条件下作出的,它们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有的则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得到不断的修正。

因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活生生的学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我们只有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具有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回答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科学结论。

5、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本身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最终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在社会存在庙宇的限制范围之内,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有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

首先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其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在发展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上;最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也表现在它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先进的社会意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的变化的某种趋势。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无产阶级
政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长期的、自学的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同时要对社会主义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