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黄鹤楼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黄鹤楼古诗鉴赏题及答案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句中有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及作用有何不同(2分)__________7.细读全诗,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7.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诗人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交融,那长江的浩浩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愁,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崔颢《黄鹤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
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
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
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答案】C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赏析习题及答案
《黄鹤楼》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施展阐发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心里感触感染,又展示出黄鹤楼景象万千的自然风景。
面临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但是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同,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
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宗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名句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黄鹤楼》崔颢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黄鹤楼》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诗中两个“空”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有何不同?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6.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7.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出现了三次,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不重复。
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8.尾联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崔颢《黄鹤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古诗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崔颢《黄鹤楼》鉴赏
【原文】《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
传说三国时费祎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住留于此,故名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远的意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草长得茂盛喜人。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汉阳,在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明末逐渐沉没。
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得名。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是作者借此以抒写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并感叹人在江湖无依的人生。
【古诗今译】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赏析】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
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历年中考真题教学内容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背景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早年为诗,情志浮艳。
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
《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诗词主题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诗词鉴赏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1)黄鹤楼: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寰宇记》上说:“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
”理解:1、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2、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1)悠悠:飘荡的样子。
理解:1、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黄鹤楼》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黄鹤楼》译文及注释二《黄鹤楼》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黄鹤楼》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黄鹤楼》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崔颢黄鹤楼赏析
崔颢黄鹤楼赏析【赏析】本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慷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题上头."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
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黄鹤楼古诗赏析【注释】①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②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③历历:清楚分明.④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⑥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译文】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赏析】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历年中考真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背景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早年为诗,情志浮艳。
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
《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诗词主题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诗词鉴赏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1)黄鹤楼: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寰宇记》上说:“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
”理解:1、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2、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1)悠悠:飘荡的样子。
理解:1、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古诗词赏析崔颢《黄鹤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二)(4分,每小题2分)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 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 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D. 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24.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案:
23. D
24. 示例一: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
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或: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示例三: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珍品。
下面是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请参考!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
晴川3历历4汉阳树,芳草萋萋5鹦鹉洲6。
日暮乡关7何处是?烟波8江上使人愁。
词语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龟山。
2.悠悠:飘荡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江面。
白话译文昔日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文学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黄鹤楼》名气就更大。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黄鹤楼》赏析习题及答案
《黄鹤楼》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
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名句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崔颢《黄鹤楼》全诗赏析答案《黄鹤楼》唐诗鉴赏
崔颢《黄鹤楼》全诗赏析答案《黄鹤楼》唐诗鉴赏《黄鹤楼》由崔颢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注解】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4.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5.萋萋(qi1):草盛貌。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黄鹤楼》【注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的骑鹤仙人。
已:已经。
乘:乘坐。
去:离去。
指离黄鹤楼而去。
此地:这个地方。
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
空:副词,只,仅。
余:剩下。
○即题叙事,起调平稳自然。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副词。
一旦,一经。
千载:千年。
悠悠: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
○即事抒怀,感叹宇宙无限。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
这里指汉水平原。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武汉三镇之一。
因在汉水北岸,故名。
树:树木。
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
芳草:香草。
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描绘登楼所见景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太阳将要落山。
乡关:故乡。
何处是:意思是在何处。
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
○寄寓故土之思。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2)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理解:
1、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2、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运用“历历”“萋萋”等叠音词,声音铿锵,富于音乐美。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B解析:“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作者、背景
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天已是傍晚,我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江上雾霭笼罩更加使人忧愁。
(1)乡关:故乡。
(2)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理解:
1、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2、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部编八上《黄鹤楼》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2题)
部编八上《黄鹤楼》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2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2.主旨、情感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①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之感叹;②烘托愁思,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3.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4. 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有“空空荡荡”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突出黄鹤楼的孤寂感,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自”“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渺远,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失落和惆怅,重在抒情。
两处“空”表面写景写物,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答:这两句是虚写。
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6. 用自己的话,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示的画面。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景物完整2分,语言生动1分。
)7.请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实写;以荣景显伤情(以乐景写哀情)。
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崔颢《黄鹤楼》中考题汇编「附答案」
崔颢《黄鹤楼》中考题汇编「附答案」崔颢《黄鹤楼》中考题【一】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诗歌大意从前的先人已乘着黄鹤杳然飞去,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仍在空中徒然浮荡。
那晴空下清晰入眼的是汉阳的远树,江心中青草茂盛之处便是著名的鹦鹉洲。
暮色苍茫,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呢?江面上烟波浩渺,直叫人倍添惆怅。
二、内容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化虚为实,以无作有,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抒发了一种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感以及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
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的乡愁。
其中: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可见、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景致之美,令人陶醉。
尾联:傍晚之时,太阳已下山,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不见家在何方,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
三、习题1、崔颢在《黄鹤楼》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5、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黄鹤楼》全诗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全诗赏析崔颢的《黄鹤楼》全诗赏析_唐代古诗《黄鹤楼》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妙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为了便利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细心预备了崔颢的黄鹤楼全诗赏析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黄鹤楼 / 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观察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射下的汉阳树木清楚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掩盖。
天色已晚,远眺远方,家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覆盖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解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奇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奇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漂浮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晰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密。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依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当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来宾,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渐被水冲没。
乡关:家乡。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奇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许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黄鹤楼》《萨蛮黄鹤楼》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黄鹤楼》《萨蛮黄鹤楼》含答案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菩萨蛮·黄鹤楼①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②滔滔,心潮逐浪高!注:①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
“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出路。
②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11.选出下列对《菩萨蛮·黄鹤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茫茫”、“沉沉”、“苍苍”叠音词突出景物广阔、沉郁的特点,勾勒出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传达了诗人低沉、苍凉的心绪。
B.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形象地描绘了龟山与蛇山夹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C.“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意境相似,但所传递的情感凸显了毛主席对革命前途的困惑与迷茫。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开篇从小处着笔,写景由近而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12.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写到登楼所见所想,但所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分别结合律诗的尾联和词的下阙分析作者的不同情感。
【答案】11.D 12.崔颢诗尾联通过描绘“日暮”“烟波”之景,表现了作者无尽的思乡之情和愁绪。
毛主席词下阕抒情,怀古思今,“心潮逐浪高”的“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隐喻汹涌澎湃的革命高潮,表达了作者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D.结合“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可知,开篇从大处着笔,“开篇从小处着笔”错误;故选D。
1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背景
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早年为诗,情志浮艳。
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
《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诗词主题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诗词鉴赏
首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1)黄鹤楼: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寰宇记》上说:“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
”理解:
1、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2、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1)悠悠:飘荡的样子。
理解:
1、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2、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译文:晴日里的平野,汉阳的碧树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木长得极其繁茂。
(1)川,平原、平野。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2)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理解:
1、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2、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运
用“历历”“萋萋”等叠音词,声音铿锵,富于音乐美。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译文:天已是傍晚,我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江上雾霭笼罩更加使人忧愁。
(1)乡关:故乡。
(2)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理解:
1、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2、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3、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4、诗人通过描写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世事苍茫、人生短暂的慨叹,表达了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念家乡的愁绪。
中考真题检测
1、【2018年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中考】
(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___________之感。
(1分)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2分)
【答案】(1)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
(2)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2、【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B解析:“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