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材料.4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材料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2、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1)、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街道实际情况,我们在选择实验的课程内容时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1)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①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③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学习领域,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④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2)非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除了《指导纲要》上的指定领域外,其余的生活领域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③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④与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或现代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⑤与学校队活动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此外,还有学校组织的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等。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4、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以弹性课时原则,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结合,使学生在开放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地发展,增长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我街道小学集中课时这样安排: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三节,信息技术课一节,劳动技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一节。同时也要注意开发节假日等课外时间。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分段目标

1、小学中年级目标(3-4年级)

①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②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③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④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小学高年级目标(5-6年级)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①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②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①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②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③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