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名家之王佐良21页PPT

合集下载

王佐良翻译

王佐良翻译

王佐良翻译王佐良(Wang ZuoLiang)王佐良,出生在中国,现为知名翻译家和语言学者。

他自小对外语学习感兴趣,并通过自学掌握了多种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德语和日语等。

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展示出卓越的翻译天赋,被认为是未来翻译界的一颗新星。

王佐良在大学期间专攻翻译学,并获得了交叉文化传播的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翻译团队,并被任命为团队负责人。

他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问题十分熟悉,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精髓。

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为他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王佐良进入了一家国际翻译公司工作,从事商务和法律领域的翻译工作。

他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和专业知识。

他以其准确和流畅的翻译风格而著名,被客户称赞为“最佳的沟通桥梁”。

王佐良翻译的项目涉及了各个领域,包括商业、法律、医学和科技等。

他的客户包括许多国际知名公司和组织,如谷歌、苹果、世界卫生组织等。

他以其高质量的翻译作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成为了他们长期合作的首选翻译家之一。

除了翻译工作,王佐良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

他担任多家高校的翻译课程讲师,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他也经常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并与其他翻译家和语言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他的学术贡献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赞赏。

王佐良是一个积极进取和富有创造力的人。

他不断学习和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和理解的桥梁,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方式,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至关重要。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世界的多元化和和谐发挥自己的作用。

总结起来,王佐良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和语言学者,以其准确和流畅的翻译风格而著名。

他在翻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方面也有很大建树。

他为翻译行业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统编版《上图书馆》精讲课件PPT

统编版《上图书馆》精讲课件PPT

• (2)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 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 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 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请你将柯灵 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明确: 关键的地方要写得满篇生色; 结尾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点拨:理解此类句子时,特别要注意运用修 辞的句子。特别是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句子, 要从本体入手思考。
• 问题3:归纳两篇文章的主旨:
主旨
• 【明确】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 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 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 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表现出对图书馆的礼赞和对知识的崇敬之 情,给予人读书意义的思考。
问题4:文章结构分析:
• 提示:从课文内容入手,在内容的基础上 分析结构特点。
文章结构上:首尾呼应,总分总的关系。
• 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指出“上图 书馆”是快乐的。
• 第二部分:(4-9)回顾了自己“上图书馆” 的阅读经历,其中包括自己在不同阶段所 读书籍的选择、读书时的感受、以及所带 来的思考,阐述了读书的乐趣,表达出对 读书的热爱。
• 第三部分:(10)再次强调读书是有奇趣 的。
•六、对比阅读:
• 1.黑塞在文中说他们“在舞池中消磨许多 时光”,王佐良也说“那个下午却是消磨 得很愉快的”,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这两 处“消磨”的表达效果是否一致?为什么?
明确:
• (1)黑塞在文中用“泡”“消磨”,指出当 今世界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做法。他 们宁可“挤出时间一星期去去泡6次咖啡馆, “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也不会埋头苦读。 这里的“消磨”是贬义词,指的是虚度时光。 与作者观点对比。
作品: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 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 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等。

王佐良PPT

王佐良PPT


《雷雨》
一、文化意识、‚神似‛

朴: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 ——鲁贵像是个很 不老实的人。 ZHOU: On the contrary. You don’t seem to have altered much in temperature —— Lu Gui strikes me as being rather a shifty character.
王佐良
王佐良(1916年-1995年)



中国现代诗人 翻译家 教授 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生平简介
1916—1995,浙江上虞人。 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 学外语系),留校任教。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 生。 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 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王佐良并没有采用直译的方式把“不是” 译为“no” ,而是翻译成一连串的稍 的词句: “ No! I’m not!”和”No, I’m not his mother, no mo re than I’ m Zhou Puyuan’ s w ife!” 这样, 译文虽然失去了原文的形式, 但却变得更为流畅和紧凑 对于英语观众来说, 译文很生动, 并且保持了原文的节奏。
“甜甜的”与第一句的“红红的”都使用了叠音,而“曲子” 则是口语词,使人通俗易懂,整体上这首爱情诗保留了原文 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原文的方言特点。
雅俗共之‚雅‛译



Holy Willie was a rather oldish bachelor elder,in the parish of Mauchline,and much and justly famed for that polemical chattering,which ends in tippling orthodoxy,and for that spiritualized bawdry which refines to liquorish devotion. ——《威利长老的祈祷》 1959 年版:威利是摩希林地方教堂的长老,一个上了年纪的单 身汉,他喜欢与人争论,以此出名,终于成为正统卫道之士 。但因贪杯,所卫的道也就常发酒疯; 又喜欢同女人鬼混, 虽然道貌岸然,信教似乎极诚,其实只是酒色之徒。 1985 年版:威利是摩希林地方教堂的长老,一个上了年纪的单 身汉,喜与人争,喋喋不休,以此出名,终成正统,然贪杯 如故;又以好色著,虽经净化,貌似虔诚,实仍多欲。

王佐良

王佐良

王佐良一、生平简介: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

1916年2月12日生于浙江上虞县。

1922年就学汉口宁波小学。

1928年入武昌文华中学学习。

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爆发后,随校迁往云南昆明,即西南联大。

1939年-1946年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教员、讲师。

1946年秋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讲师。

1947年秋考取庚款公费留学,入英国牛津大学,成为茂登学院研究生,师从英国文艺复兴学者威尔逊教授,获B.LITT学位。

1949年9月回到北京。

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直至1995年1月19日去世。

二、翻译思想:1、胸怀两种文化王佐良认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

“不是说一个大概的了解,而是要了解使用这一语言的人民的过去与现在,这就包括了历史、动态、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技成就、政治和社会组织,等等。

”(王佐良1984:18)究其原因,王佐良认为译者如果不了解语言所处的文化,就无法理解原文。

“译者的第一个困难是对原文的了解。

不论怎么难的原文,总有理解的可能,因为人类有很多共同的东西,这才使翻译成为可能;同时,原文尽管很容易,也总含有若干外国人不易了解的东西,这又使深入了解外国文化成为十分必要。

”(王佐良1984:18-19)翻译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任何人也不能忽视翻译。

“这不仅是因为翻译者的辛勤劳动才使得一国的文化遗产能为全世界的人所用,还因为译者做的文化比较远比一般细致,深入。

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王佐良1984:19)王佐良进一步提出,“译者还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

他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

”(王佐良1984:19)译者要深入原语与目标语所处的文化,以尽量接近对等。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上图书馆 王佐良 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上图书馆 王佐良 教学课件

学习资源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 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 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 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6
内容索引

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
XUE XI REN WU YI
YUE DU YU JIAN SHANG

学习任务二 整合与拓展
XUE XI REN WU ER
ZHENG HE YU TUO ZHAN

XUE XI REN WU YI YUE DU YU JIAN SHANG
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
13
2.写法指导 寓情于事手法“两特点”
寓情于事,就是依附事件抒情,即把抽象的感情,融入具体的 叙述、描写之中,让感情通过事件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教育。作者的情感往往委婉、曲折地 蕴涵在人物、事件的叙述之中。这种抒情方式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4
寓情于事手法的特点: (1)寓情于事中的叙事与一般的叙事方式不同。一般的叙事要求 事件的完整、精细;而寓情于事中的叙事不要求再现事物的整个发 展过程,只要求有个粗略的轮廓即可。叙事是抒情的工具、手段, 洋溢着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2)寓情于事的文字比较质朴、平淡,不见浪花的飞溅,不见火 星的迸射,没有华美的辞藻。但读者定会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厚 谊,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感人肺腑的深情。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上图书馆
任务活动一 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①~④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王佐良

王佐良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 王佐 良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 廖运范
学习可以作为消遣,作为装点,也可以增进才能。 --- 孙有中
•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 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 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es.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 人。---王佐良 假若一个人拙于辨别差异,就让他去请教那些演绎派 的大师们,因为他们正是剖析毫发的人。---廖运范 假若他的智慧不足以辨别差异,那就让他学习经院哲 学家,因为他们善于吹毛求疵。---孙有中
• 具体到翻译, 他认为, 译者的第一个困难是对原 文的了解。虽然人类有很多共同的东西, 无论怎 样难的原文, 总有了解的可能, 这也使翻译成为 可能, 但原文中也总含有若干外国人不易了解的 东西, 这又使深人了解外国文化成为十分必要。 • 不仅如此, 他还指出,作为译者, 仅仅了解外国
文化仍然不够, 还必须深人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2.戏剧《雷雨》第三幕 部分 Thunderstorm Act Three, excerpts

著名翻译家王佐良_简介

著名翻译家王佐良_简介

参考文献
• [1] 王佐良.论诗的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 • [2]王佐良.英国诗文选译集[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 1980.2. • [3]王佐良.王佐良文集[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1997.523;17;524;490. •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 1997.54. • [5]王佐良.文学间的契合[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2005. • [6]Bassnett, S. & A.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冬天,想起了王佐良
小组成员:杨阿雷 杜学贤 吕杉 王金源
《秋天,想起了王佐良》
张中载教授曾在《秋天,想起了王佐良》一文中回忆到: “40多年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时,最爱听王先生讲课。培根的 随笔,英诗和莎剧……他让我们爱上了英国文学,也让我们领 略到了他横溢的才华。‘智者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 也。’他上课,有时带讲稿,有时空手而来,在讲台站定,从 西装口袋掏出两三张卡片,放在桌上,却也往往是‘不屑一 顾’,就如数家珍似地讲起来。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不依赖文 本,能成段引用英诗和莎剧。”
王佐良生平简介
• 王佐良,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浙江上虞人。 • 1916年2月12日。 • 1922年就学汉口宁波小学。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 文华中学(武汉市第三十三中学)读书。 • 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爆发后,随校 迁往云南昆明,即西南联大。 • 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 留校任助教、教员、讲师。 • 1947年秋考取公费留学,入英国牛津大学,成为茂登 学院研究生,师从英国文艺复兴学者威尔逊教授,获 B.LITT(副博士)学位。 • 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 任、副院长。 • 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从培根论读书和王佐良译本中看英汉翻译技巧PPT课件

从培根论读书和王佐良译本中看英汉翻译技巧PPT课件
社, 1980.8 [5] 王守仁. 英国文学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5
第17页/共19页
谢谢观赏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19页/共19页
例如:(1)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great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
resent wit: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例如:(3) If he be not apt to beat over matters, and to call up one thing to prove and illustrate another, let him study the lawyers' cases.
译文: 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
译文: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第15页/共19页
结语 • 王佐良的译文则浓淡相宜,简洁明快,富于文采,在整篇风格 上与原文和谐一致,符合培根“善写警句,文字紧,又有点古奥” 的特点,其用词精到传神,不过分炫耀,如怡情、长才、高谈阔 论、纵观统筹等。
• 在译文中王佐良还运用了很多本文中没有提到的翻译技 巧,这值得我们慢慢研究和思考。
philosophy (maketh men) deep; moral (maketh men) grave;
第9页/共19页
• 例如:(2)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中国翻译名家》课件

《中国翻译名家》课件

1 杨宪益的流畅可读性
杨宪益的翻译作品通顺、 流畅,让读者能够融入其 中,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2 鲁迅的犀利而精准
鲁迅的翻译作品犀利而精 准,能够准确地钱锺书的翻译作品博大精 深,能够通过恰当的词语 和句式,传达出原文的深 意。
总结和展望
通过这个PPT课件的学习,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翻译名家的贡献和影响, 为我们今后的翻译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翻译名家》PPT课 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中国翻译界的名家们,通过他们的简介、 作品展示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来了解他们的翻译理念和风格。
绪论
翻译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等方面扮演着重 要角色。本节将介绍翻译的定义和重要性。
翻译名家简介
杨宪益
杨宪益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翻 译家,他以其卓越的翻译技 巧和对文学的深入理解而著 称。
鲁迅的散文翻译
鲁迅先生通过其准确而生动的翻 译,使中国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西 方文学的精髓。
钱锺书的文化经典翻译
钱锺书先生通过其独到的翻译眼 光,为中国读者带来了许多西方 文化经典的翻译版本。
翻译名家的成就和贡献
推动文化交流
翻译名家通过将外国文学作品 引入中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外 文化交流与理解。
拓宽视野
翻译名家的作品让中国读者能 够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思想、文 化和艺术,从而拓宽了他们的 视野。
培养翻译人才
翻译名家通过自身的成就和教 学,为培养并激励了一代又一 代的中国翻译人才。
翻译名家的翻译理念
翻译名家们秉承着翻译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注重忠实于原文的表达,同时 注入自己的理解和艺术创造。
翻译名家的翻译风格
鲁迅
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 家和思想家,他的翻译作品 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 远影响。

翻译名家之王佐良

翻译名家之王佐良

王佐良谈英语学习方法
* 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 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 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 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 互相促进的。 * 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 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
• 中学就读于教会学校,该校几乎所有课 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这使他在中学时 代就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 学生时代的王佐良已显露出不凡的文学 才华,他从中学时代起即已开始了写作 生涯。
• 在牛津大学期间,广泛涉猎了英国古典 与现代文学的方方面面,大量英文版原 著,尤其对英国诗歌和诗剧感兴趣,这 为他日后的英国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他还特别强调翻译中应注意处理好全文和细节之间的关系并谈了自己的体会如果译者掌握了整个作品的意境气氛和效果他有时会发现某些细节并不直接促成总的效果他就根据所译语言的特点作蹼变通这样就取得了一种新的自由使他能振奋精神敢于创新他将感到文学翻译不是机械乏味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努力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 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 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王佐良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退隐的 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 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 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廖运范 学习可以作为消遣,作为装点,也可以增进才能。 其为消遣之用,主在独处、归休之时;为装点,则 在高谈阔论之中;为才能,则在明辨是非、深谋远 虑之间。 ------孙有中

王佐良

王佐良

人生小评 Nhomakorabea王佐良先生学生时期就写诗,并有英文诗发表,又有 中篇小说《昆明居》为世人所知。五十年代起以双向翻 译从事文化交流和文学研究, 把中国戏剧文学名著《雷 雨》等作品译成英文,把英诗多种移译为中文,主张以 诗译诗,存原诗风貌;研究英国文学,主要以文艺复兴 时期和现代诗歌两个领域为主。集诗人、翻译家、研究 工作者于一身。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 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他为新中国英语教育和英语 翻译所做出的贡献,已有不少文章做过回忆和论述。
王佐良
个人简介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 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95 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王佐良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 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 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 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 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 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学术兼职

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 第一届副会长,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
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 长, 《外国文学》主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 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著作以及获奖情况

《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获“北京市首届哲社与 政策研究成果荣誉奖”和 “全国比较文学荣誉奖” 以及“教委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 《英语文体学引论》(与丁往道合著)获“北京市 第二届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 “第二届全国高校 优秀教材优秀奖”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获“北京市第三届哲社优 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著作及获奖情况

名家翻译分析 Of Study

名家翻译分析 Of Study

名家翻译分析Of Study
黄佳艺11
王佐良的译文整体具有文言色彩,简洁明晰,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译文与原文大致句句对应。

王运用直译与意译,将原作的形、意之美展现地淋漓尽致。

黄宏煦的译文虽缺少文学性,但通俗易懂,易被大众所接受,也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内容。

不足的是句子有长有短,缺少工整性对称性。

张和声版译文也为白话版译文,语言简单通俗,衔接自然,但缺少语言美感。

译文多采用意译的手法,便于读者理解,但缺少了一些“信”,不够严谨。

译文中,王佐良将三个“for”都译为”足以“,与原文句式保持相同;黄宏煦将其译为”可供“、”可供”、“可以增长”,未能体现原文的排比,缺少文学观赏性;张和声将整句译为“读书乃人生一乐,他能陶冶性情,增长才干”,着重汉语的意合,符合中国人的逻辑。

王佐良的译文与黄、张的译文风格差异较大,他对用词的准确与精妙远胜与其他两位。

译文的文学古典韵味也与原文的时代、风格相契合,王的译文应是三家之最。

当然,对于翻译的初学者来说,黄、张的译文更易于理解与学习模仿。

三家翻译都值得我们仔细研读。

中国翻译名家PPT课件

中国翻译名家PPT课件

-
25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26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tr Xu Yuanchong许渊冲, 1997
4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公元244—413年),
天竺(即印度)人,在东晋苻
秦时代应道安之邀来华,译经
300余卷,其中有《金刚经》、
《法华经》、《维摩诘经》等。
他的译作颇 “天然西施之趣”,为世人所称道。
现在人们公认,他的这些译作为我国的翻译文
学奠定了基础。
-
5
真谛
真谛(公元499—569年) 亦为印度学者,南北时期 来华,译经、论29部,其 中对我国佛教思想影响最 大的是〈摄大乘论〉。
中国翻译史及翻译名家
-
1
一、翻译的历史
人类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可以说,在人类的语言产生 的同时,就有了翻译活动。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特别 是操着不同方言或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少不了 翻译这个媒介。
-
2
中国翻译史上有影响的大家
1、鸠摩罗什、真 谛、玄 奘 2、徐光启、 严 复、 林 纾 3、鲁 迅、朱生豪、梁实秋、林语堂 4、傅 雷、杨宪益、钱钟书、许渊冲、草 婴
-
12
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 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15卷《傅雷译文集》 ,共五百多万字,是中国翻译史上空前的巨著 。“傅雷体华文语言”。
-
13
-
14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对 翻译理论有独道见解,提出化境说。 提出以诗 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

上图书馆完美统编课件

上图书馆完美统编课件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4.思考,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4.思考,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
4.思考,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6. 思考,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 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戏剧家的作品。
文华公书林
罗伯特·斯蒂文森(1850—1894) 苏格兰随笔作家、诗人、小说家、游记作家、新浪漫主义代表。斯蒂文森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早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他从学生时代起就酷爱文学,一生多病,但有旺盛的创作力。斯蒂文森的作品题材繁多,构思精巧,其探险小说和惊险小说更是富于独创性和戏剧性力量。代表作有《金银岛》《化身博士》《诱拐》等,斯蒂文森亦以之在读者中获得巨大声望。对他的诗人身份,一般读者并不了解。他逝世以后,长期被认为只是一位模仿他人风格的散文作家和儿童读物及通俗读物作家,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有识者推崇为具有独创性和才能的作家。
4.思考,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
5. 思考,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王佐良译青春PPT课件

王佐良译青春PPT课件

不图安逸、敢闯敢试。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 毅力若此,花甲多胜弱冠。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
第7页/共9页
对比
青春,并非年轻岁月,而是一种心态;青春的特征,并非粉颊、朱唇、柔肢,而 是毅力、激情、创意;青春是生命涌泉的清澈、激扬。
青春,是指超越怯懦、勇气如虹,不图安逸、敢闯敢试。毅力若此,花甲多胜弱 冠。年岁递增,非必老化;背弃理想,方陷残年。岁月留痕,只及肌肤;激情不 再,皱起心灵。忧惧自卑,终致身心佝偻、精神萎靡。
年岁递增,非必老化;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背弃理想,方陷残年。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
岁月留痕,只及肌肤;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 激情不再,皱起心灵。忧惧自卑,终致身心佝偻、
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接下来的进展及驰骋人生的欢乐。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
人人皆有心灵的感官,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课件7:第13课 上图书馆

课件7:第13课 上图书馆

• 生活在这个花园式的校园里的确是一种令人狂喜的享受,看着睿智勤勉的 人们奔走于图书馆内外更是一种让人痴醉的乐事,一想到大家在知识的殿 堂中穿梭不息便让人难以抑制欣喜,我的心中似乎有一种澎湃的激情在涌 动,要知道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仍旧有一群求知若渴、静心苦读的学 子,谁不会感慨如斯,思绪万千呢?一想到大家在默默地用各种知识武装 自己的头脑,谁不会联想到若干年后学子们用这些知识创造出令人惊叹的 成绩呢?看到图书馆矗立在那,谁不会激动地联想到国家兴盛的希望?谁 又能否定未来的某天这些学子们不会是社会的支柱和栋梁?图书馆像一眼 甘洌的泉,滋养着无数求知若渴的学子,用智慧赶走他们脑中的愚昧势力, 使文明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繁衍不止……
_多__变__化__。__句__中__指__变__化__,__应__该__为__“_千__变__万__化__”_。__________
4.今天的学者理解古文多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 )
牵强附会:_把__本__来__没__有__某__种__意__义__的__事__物__硬__说__成__有__某__种__意__义__。__也__指__把__不__相__关__联__的__ _事__物__牵__拉__在__一__起__,__贬__义__词__。_______
互动理解与分析
• 1.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上图书馆 公书林
清华图书馆 包德林图书馆
英国博物馆

①___愉__快___ ②__灿_烂_____ ③___豁_然__开_朗_____ ④__赞_美__热_爱______ 奇趣
• 2.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答: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上图书馆的经历,总结了自己在国内 和国外上图书馆的收获和感受,由此抒发了上图书馆之乐是一种奇趣 的感慨,并借此赞美人类的伟大,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抒发了作者 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