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街巷背后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老街巷背后的故事

南京老街巷背后的故事

苏南俗人12-05-04

1。历经沧桑绒庄街

初来南京的人会发现,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很多大街小巷都有一个怪怪的名字,比如三步两桥、螺丝转弯等就足以让外地人云里雾里地晕上一阵。殊不知,这些看似古怪的地名其实正是南京人的骄傲。这每一个街名背后都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些古老街巷上的一砖一瓦都记载着千百年来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生活轨迹,不少街道名字的变化还折射着历史的变迁。从今天开始,本报特别开设专栏《老街巷背后的故事》,为您介绍南京的大街小巷。

“刘长兴”这个百年老字号,在南京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据说刘长兴早年就住在绒庄街。虽然这些名人的遗迹如今在绒庄街已经荡然无存,但是走在这个饱经历史沧桑的老街巷上,入眼尽是古老的建筑,还是感觉到这条街巷的久远历史。

据南京市地名委的工作人员介绍,南京很多地名的来源与当地所从事的行业有关。《南京地名起源》记载,绒庄街在明代叫帽儿行,是专门加工和出售帽子的街道。南京地区的幼儿常常喜欢用“没没”表示“没有”这个意思,“帽”和

“没”二字在南京的方言中读音极近,故“帽儿行”常被喊走了音,变成了“没儿行”。古人思想非常保守,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来传宗接代自然是最严重的大事。因此人们十分忌讳这与“没儿行”十分相近的街名。这条街原有一个非常大的绒庄,供应做帽子的原料。当时,仅这家绒庄就占了大半条街。于是这条街上的人们就将这条街改为“绒庄”街。绒庄的老板刘万丰觉得以他的店名为街名,当然十分欢喜。就这样,绒庄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昨天,记者顺着中山南路一路找下去,经鸽子桥终于找到了这条有了百余年历史的老街。狭长的街巷两侧,是古朴的典型江南老房子。这些历尽沧桑的旧房子墙壁已经斑驳剥落。在一幢旧屋前,记者见到了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侯荣福老人。老人说,他在这条街巷已经居住了70多年。在他最初住进来时,这里还有不少织缎的小作坊,不少作坊都会织云锦。但是现在已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不少房子都是50年前翻修过的,其中一些房子用的还是老城墙的城砖。

记者发现,整个街巷保存最完整的是58号院,这也是老街上颇具特点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侯荣福老人说,70年前,那里还是一家镖局,记得当时里面还摆放着刀、枪等兵器。当时这家镖局装饰得非常气派,厚重的黑漆木门,雕刻着精美图腾花案的门头,在这条街上显得非常醒目。

不过,这些雕花在文革中都被当做“四旧”除掉了,现在看到的只是平整的门檐和油漆斑驳紧紧关闭着的木门。

侯老先生57岁的儿子侯建存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这里只剩下一个大的织锦厂了。从前,这条街后面还有一家名叫朴园的私人花园,又被称为周家花园。那里有假山有水有花有树,以前巷子里的孩子都会在园里玩耍。后来,这园子就荒废了,园子里的假山石一部分被运到了瞻园,用于瞻园的修缮;另外一部分运到了玄武湖,用于玄武湖风景区的建造。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绒庄街周边的古老街巷逐渐消失。现在,周围林立的高楼早已将花园的遗迹掩去。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衬托下,绒庄街显得更加不起眼了。

据当地居民说,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绒庄街已列入政府的拆迁计划。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些古老的建筑就会被拆除。但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目前南京还很少见到有完整的镖局展览,希望有关部门在拆迁过程中,将镖局遗址保留下来。如果能够将这个镖局好好地修缮一下,恢复旧貌,我们的后代就可以不仅仅从武打小说中了解镖局了。

2。行将消逝的裱画廊

明清时期,裱画作为一个独特行业在南京红极一时,至今还有不少老南京人家中藏有古旧字画。古南京城中大裱画

店聚集地——裱画廊,今年已被列入拆迁范围,一个月后,裱画廊的古旧建筑将不复存在。

位于三山街东北的裱画廊西起中华路,东经承恩寺通往建康路,是一条在一般的南京地图上都难觅其踪的小巷子。而它其实颇有历史。据《金陵野史》等记载:明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在某些行业集中的街道两旁建“官廊”,百姓在廊下买卖货物,既可以遮阳又可以避雨,所以明代起,行业集中的小街都称为“廊”。据说,裱画廊就是明朝以来裱画店的集中地,更因清代此处有几家大裱画店而得名。

昨天,记者好不容易找到裱画廊,发现小巷长不过百米,大约有几十户人家。窄小的巷子两边是古朴的老式房屋,但已经没有裱画店了。个别房子已被拆了一半,不少院子里已经无人居住。墙壁上用白色涂料刷的“拆”字格外刺眼。

住在裱画廊8号的朱金陵先生已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他说,裱画廊一带的老房子在他父辈们上世纪50年代初刚搬来时就有了,当时都是典型的南京旧居。记者看到,这些房子的窗户都是雕花木窗,房子一般都有阁楼。朱先生说,当初这些房子家家都相通,他记得不少人家的阁楼里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装满古画的筐,还有一些用来裱画的框。那些画估计应该是当年的裱画店留下来的。只是当初他们对这些破旧的东西不太在意,有的顽童会拿出那

些旧画轴卷来玩耍。后来,这些旧画都在文革中流失了,如今再也寻不到那些古画的踪迹了。他们已经接到通知,这一带全部要拆迁,听说要建一个大型商贸中心,到8月份这里可能就是一片平地了。

与裱画廊一巷之隔的李老太在这里已经居住了70多年。她告诉记者,当初这里的居民还不是很多,大家都从边上的双眼井中取水做饭洗衣。在水井边上还有人家建了一个烧水炉,周围的居民都是从这里打开水。后来,这里通了自来水,可还有不少人用井水洗衣、洗菜。20年前,有关部门将双眼井保护起来。记者看到,双眼井上已经盖上了厚厚的石板,还上了锁,井旁长满了青苔。从水井旁的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看,这口双眼井是清代挖掘的,在1983年被南京市白下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离开时,一位居民这样说,再过一个月,裱画廊可能连地名都不存在了,可能只有这口双眼井能幸存下来。裱画廊曾有的盛况,人们也只能在传说中追忆了。3。乌衣巷:夕阳还在,旧燕不归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千年乌衣巷见证了六朝古都的风风雨雨,用脚一跺,这条老街似乎都会弥漫出历史沧桑的味道。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文德桥附近,西与钞库街、大石坝街相交接,东面直通白鹭洲公园,全长五六百米。据《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