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变化照片背后的故事
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64e3d3ec281e53a5802ff46.png)
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篇一:照片背后的故事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多变化。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说现在的日子在过去式连想也不敢想的,那过年拜访亲戚来说,这样的自行车是他们那个年代最好的交通工具。
而且实在路途遥远的就用写信的方式给家人拜年。
而到了爸爸那个时候就通上了这样的公交汽车,新年拜访亲戚就可以乘汽车去了,省时省力。
过于远的亲戚也可以打一通电话去拜年,比爷爷那时候先进多了。
我们现在呢,虽然距老家很远可还是隔三差五的回去看望老人,正是因为私家车的普及。
它能带我们去很多很多的地方。
而且现在拜年的方式既不是写信也不流行打电话了。
二十变成了省钱省力的qq群发和电子邮件了。
篇二:照片背后的故事(策划)照片背后的故事------主题演讲比赛策划一、活动背景荏苒时光,总会让人遗忘些什么。
所以,我们学会记录,按下快门,定格住不愿丢失的美好。
小小的镜头,其实承载着对于永远的莫大渴求。
将那些相片精心收藏,却也经不住岁月流转,和那些故事一起,被尘封在某个角落。
但有那么一天,相册被不经意打开,曾经青涩的笑容,朋友相聚时的放肆,彼时美好的远方,已经擦肩而过的TA……一切的一切,让回忆汹涌而至。
当时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照片背后究竟折射了怎样的心情?来,和我们说说照片的故事吧。
二、活动主题:“照片,静止的光阴故事”三、活动目的:1、通过本次演讲,提高参赛选手的演讲能力2、用积极向上的故事,配以生动的演讲,震撼大家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3、扩展心理部的影响力,方便学院心理工作的展开4、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积极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与信心。
并了解到只要敢想就有可能实现的意义。
四、活动时间初赛:2012年4月23日、24日晚上(暂定)决赛:2012年5月8日下午(暂定)五、活动地点初赛:公共教学楼决赛:学术报告厅六、活动组织机构1、活动主办方:工程经济学院心理部2、活动参与者:工程经济学院全体大一班级3、活动评委:初赛:工程经济学院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及主席团决赛:学生干事XX老师心理部指导老师XX老师4、活动策划人:XXX5、活动负责人:XXX、XX6、工作人员:工程经济学院心理部全体成员七、活动形式:以一张或多张照片为背景,以主题演讲的形式讲述此照片背后的故事,及演讲者对故事的思考。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员被捕前后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员被捕前后](https://img.taocdn.com/s3/m/07e9844477232f60ddcca190.png)
宪兵包 围,在场 的奉天特委负责人吴 天星以及张子和 、
黄 哲 焕 、张 俊 芝 等被 捕 。 由于 黄哲 焕 被 捕后 叛 变 ,致 使
李君镐 、柳顺 春 、尹 昌燮等 同志被捕 ,中共奉天特委遭
到 严重 破 坏 。
成员 到 各地 组 建 义 勇军 队伍 ,或直 接 加 入 已组 织起 来 的
义勇军 中活动 ,有 的则打入伪军中开展工作 。特委还有
计 划地 组 织 工 人 义 勇 军 、农 民 自卫 团 、义 勇 军 后 备 队 , 在 义勇 军 中加强 工作 。1 9 3 2年 6 月 ,中共新 民特 支 了解
在 狱 中 ,敌 人 对 张 俊 芝 施 以 种 种 毒 刑 ,并 连 续 逼 供 ,但他 矢 口否认 自己是 共 产 党员 ,一 口咬定 自己事 先 编好 的 “ 供词 ” : “ 我是做小买卖 的。因母亲闹 眼睛 ,
张子 和 、黄哲 焕 、尹 昌燮 、李君 镐 。 照片前排右起第 四人叫张俊芝 ,1 9 7 4年 离
休 。据 他 回忆 ,1 9 3 2年 1 0月 6日 ,他 接 到 上 级 指 示 , 到 沈 阳小 西 关 马泡 子 沿 胡 同 2 0 号 民乐 铁 工 厂 ( 特 委 秘 密 活 动地 点 ) 开 会 。下 午 3时 2 0 分 ,会 场 突 然 被 H本
众为争得 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斗争 ,并将斗争逐渐发展为 抗 H武装斗争 。1 9 3 2 年 2月 2 9日,中共奉天特委发动 英美烟草公司 1 0 0 0多名工人举 行罢工斗争 ,斗争坚持
了 5天 ,最 后取 得 胜利 。奉 天兵 工 厂 是 当时 全 国最 大 的
前 ,按惯例给每个犯人胸前戴~个 “ 共产党嫌疑” 的标
兵 ,怕 惹 是 非 ,躲 到 这家 铁 工 厂里 去 ,没 想 到一 起 被 抓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https://img.taocdn.com/s3/m/092cdf2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3.png)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见证茅台与瑞蚨祥的红色印记国内众多老字号历史久远,它们之中既有红色时代的见证者,也有当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茅台酒三个字,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茅台镇也因此享有“第一酒镇”之誉。
在八十六年前,小镇上还留下过中国工农红军的足迹。
1935年3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茅台镇。
他们疲惫不堪,但肩负重要任务——准备三渡赤水。
红三军团11团率先到达茅台镇。
团政委王平再三叮嘱士兵:“酒好喝,但红军的纪律和作风绝不能丢!”当酒馆老板接到红军付的四个大洋时,顿时惊呆了:“当兵的喝酒还给钱?我活了40多岁,还是头一回见!”一传十、十传百,红军因优良的军纪作风受到百姓拥护。
而后,当中央纵队到达小镇时,茅台镇的百姓抬了三只肥猪,一大坛茅台酒送到总政治部慰劳红军;百姓纷纷拿出了家中的茅台陈酿相赠。
士兵们舍不得喝茅台酒,他们拿着搪瓷碗小口小口地抿,慢慢咂巴其中滋味,并用悉心保存下的酒擦拭未愈的伤口和因跋山涉水而溃烂的脚。
茅台镇见证了红军的优良作风,茅台酒也因治病扶伤而多了一份别样的绵柔与厚重。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赎买、接管等方式将茅台镇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正式成立中国贵州茅台酒厂。
1997 年改制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簡称茅台集团)。
如今的茅台集团已闪耀在国际舞台。
2017年,茅台集团首度举办“香遇非洲——文化茅台一带一路系列推介活动”,先后访问南非、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三国。
在非洲11个国家发展了共计13家经销商。
2020年,茅台发布四款“一带一路”纪念酒——“走进智利”“走进坦桑尼亚”“走进意大利”“走进俄罗斯”,它们因味道醇香,包装具有当地特色而广受好评。
“作为中国传统行业的企业,茅台(集团)有责任与更多同行一道,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借鉴国际一流品牌建设的经验与智慧,进一步增强品牌活力。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表示。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从一组老照片挖掘出一座新闻“金矿”--《“时光切片”见证一个家
![从一组老照片挖掘出一座新闻“金矿”--《“时光切片”见证一个家](https://img.taocdn.com/s3/m/be413302b0717fd5370cdc66.png)
2410 Oct 2019CPNresearch特别策划 | Te Bie Ce Hua在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历程中,无论岗位如何转换,我始终以一名战士的心态冲锋在新闻一线,时刻保持对新闻的敏感。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面对这一重大主题宣传,我带领团队及早策划,围绕40年社会变迁,从一人、一事、一物说起,以小见大,反映定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半年多时间里,虽然我们搞了大量采访报道,但始终没有产生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新闻稿件。
时间很快进入2018年底,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不经意间浮出水面。
在一次联合采访中,我从同行口中得知定西市委党校一位退休老干部拍摄过一组很有价值的老照片。
经多方打听,我找到了这位退休老干部,88岁高龄的他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而且性格开朗、十分健谈。
据老人家讲,他一生爱好摄影,拍摄过很多照片,如果用编年体展览出来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的定西社会发展史。
在一沓如同邮票大小的黑白照片中,老人将其中几张摊开放在茶几上,娓娓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老人记忆力惊人,照片中40多年前的场景和人物记忆犹新。
这组照片共有12张,记录了上世纪70年代定西农村一个家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苦生活。
其中一张照片目不忍视,三个女孩光着脚丫站在天寒地冻的荒野,年龄最大的一个穿着一件明显不合身的破烂棉袄,年龄稍小一点的穿着满是补丁的单薄衣裳,年龄最小的一个连一条遮羞蔽体的裤子都没有,细瘦的双腿勉强支撑起羸弱的身体。
其实,这些照片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作为记者,我在各种展览中时常遇见它们,只是没有意识到它们会有“故事”。
时逢改革开放40周年,这组老照片给了我启发和灵感。
40多年过去了,寻访照片中的当事人还是费了很大力气,也耗费了一些时间,所幸最终还是找到了照片中男主人公(已逝)的大女儿。
看着四十多年前照片中熟悉的场景,她极度震惊和痛苦,泪水抑制不住地顺着眼角往下流。
可能小时候饥寒交迫的日子给她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所以非常抗拒回忆,采访进行得并不顺利。
赵辉:用镜头讲中国故事
![赵辉:用镜头讲中国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78ac229af45b307e87197ee.png)
一
个城市相 比也许 是发展最 快的城市之一 ,
但一 定不是 最理 想的城 市, 而且建筑 文化和 服 饰 文化 所表 现 出的 弱智 和 文化断 层让 人
痛 心。
如 何 从建 筑 的表现 上体 现 出艺 术感 , 体 现 出文化 感 , 现 出社 会 进 步 呢 ?现今 体
人物
P OP E E L
赵辉 《 中国故事)展在布 鲁塞尔欧盟委 员会总部一楼大厅举办开幕式
赵辉 : 用镜 头讲 中国故事
赵 辉 的作 品生 动 、 人 、 及 人 的灵魂 , 一 张 照 片 背后 都 有一 个 故事 , 感 触 每 而且 是一个能体现中国文化和历史特点的故事。
文 陶红
事) ) 又一轮世 界巡 回展览的序 幕。
各 机构 定制收 藏 , 作为 国宾礼 品赠 予各 国首脑 。 0 8 并 2 0
年 , 国驻华 大 使馆 定制 ( 美 ( 中国故事 画 册 作为布 什总 统访华 代表 团的贵 宾礼 品, 画册深 得布什总 统夫 妇喜爱
从镜头看 中国的变化
过去 西方人对 中国人的 印象 , 多数 是 从西 方人拍 摄
中国的 文化 表现 上 。 辉说 :“ 的镜头 不 赵 我
成 两 文 沟和 往 媒 。 为 种 明 通 交 的 介
讨 好 任 何人 , 不 会考 虑 受 众 是西 方人还 更
是 中国人 。 为艺术 家 ,从创意 、 思 到作 作 构
品, 我关 心的 是 : 我想 说什 么?我 要表 达什 么?最重 要 的是 艺 术家 的 思 想表 现 和 感情
认 窗 看到 呈 事 苎 刨 扇 让外界 中国,看到 中国人的 警
,
西 方人的 喜好。 是赵 辉 不这 么认 为, 可 赵辉
以照片背后的故事为话题的作文4篇
![以照片背后的故事为话题的作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544e5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b.png)
以照片背后的故事为话题的作文4篇在每一张老照片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下面是第一带给大家的高中优秀话题《照片背后的故事》,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天飘着小雨,我喜欢这种时候翻翻相册,回忆过去的岁月。
谈不上惬意,只是觉得那滴滴雨水正像过去的往事,在记忆的长空中飘飞,让人重温过去的酸甜苦辣。
翻开相册,众多照片都呈现在我眼前,每一张都令人感到温暖。
翻着,其中有一张我记忆特别深,在众多照片中,或许没有人能发现他的不同,而我觉得他与众不同,是因为他有一个令我感动的爱情故事。
他们从相知,相识到相爱漫长的岁月里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周围朋友眼中的最正确恋人。
午后,慵懒的阳光洒落在地面上,纵长的道路上,我姐和姐夫在缓慢的走着,共同约定了一个诺言:不管以后我到底走多远,我都会带着你往前走。
直到高中毕业典礼那一天,他们去了一家婚纱店。
他指着一套婚纱,有点忧郁,然后他轻声告诉她:“等你嫁给我那一天,我把它买给你。
”和所有恋人一样,他们一起逛街,一起去看电影,人虽然,爱情世界里的光辉是一样的,他和她,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爱了。
当他们大学毕业之后,我姐带他去见我的爸爸,由于他的,我爸始终不同意他们结婚,当那天我爸把他撵出去以后,我姐就准备行李和他私奔,最后,我姐被我爸带回来了,把她打了一顿,可还是阻挡不了他爱她的心,最后终于用他们的行动感化了爸爸。
时光飞逝,终于迎来了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在这一刻,他们讲述了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最后终于用他们的行动实证了诺言。
照片虽小,内涵却大。
照片是爱留下的足迹,一切都在那里,不要放大也不要缩小,我只能说十年之后再翻开这张照片时,依然放射着爱的光辉。
每当我翻开相册的时候,第一张照片会呈现在我眼前、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一张可以令我回忆起童年时代美好的照片。
——它就是我的小学毕业照。
照毕业照那一天,有的同学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有的同学脸上带着依依不舍的情怀。
那一天太阳公公似手毫不留情,大大的太阳爆晒在我们脸上。
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
![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3b03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c.png)
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穷,生活简朴,但是在我的心里却有着一些珍贵的小宝贝。
其中之一,便是一张藏在抽屉里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大红袍的老人,站在山路边,手里拄着拐杖,背着一个旅行袋,满面风霜之色,微笑着看着镜头。
这张照片背后,是一个老人的奋斗史。
他叫黄旭年,1931年生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黄旭年年轻时,为了给穷苦的家里减轻负担,他毅然立志考入工艺美术师范学校。
黄旭年学习非常刻苦,到毕业时已经成为了一名精通农村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的艺术家。
1957年,黄旭年前往革命老区北部工作。
他在那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深刻领悟到了贫困山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他独自组建了第一个剧团,借助戏剧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为农村百姓带去欢乐与知识。
但是,黄旭年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他不止一次地生病住院,但他总是挺过来。
1989年,他患上严重的心脏病,不得不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时,他向医生表示想继续为山区文化事业奋斗。
1993年,他在经过长期抗争后,终于如愿成立了苏北文化保护研究会。
2002年,他在国庆节前夕,获得了“中国文化名人”称号。
2006年,因病去世,享年75岁。
这样的一个老人,他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过上舒适的生活。
他偏偏要远离家人,深入贫困山区,用艺术唤醒百姓,传播红色文化。
这张照片,记录了黄旭年在苏北山村的工作成果。
这张照片背后,是他30多年来对山区文化事业的一份坚定的执着与探索精神。
这份执着,既是对自己艺术事业的追求,也是对中国民间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当我时常看着那张照片发呆的时候,我不禁思考,那张照片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什么。
首先,这张照片启发我思考做人的意义。
在黄旭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职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艺术家不只是为了艺术而艺术,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力量,去传递正面的能量。
正如黄旭年所说:“文化传承是一种责任,一种共同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精神负起责任,去践行职业价值。
徐冰:「背后的故事」
![徐冰:「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f2f20c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b.png)
徐冰:「背后的故事」徐冰《背后的故事-1》 184cm×367cm 柏林国家东亚美术馆,柏林,德国,2004。
原画出处:1.戴进(1388-1462)《松柏贺寿》画卷 2.⽇本画家Kano Eitoku(1543-1590)的⼭川风景画 3.佚名画家的六扇屏风绘画,皆为东亚美术馆丢失古画。
《背后的故事》是徐冰做了⼗⼏年的⼀个系列作品,它的创作始於2004年。
当时徐冰在柏林做在驻艺术家,受到了德国国家东亚美术馆做个⼈回顾展的邀请。
⼆战时期,苏联红军将东亚美术馆内85%的藏品(5400件)挪到了苏联,部分作品如今藏于圣彼得堡博物馆的地下室内,⽽留在美术馆⾥的只剩下那些丢失的艺术品的照⽚。
徐冰想要做⼀件可以结合柏林的历史、东亚美术馆的历史以及他本⼈的⽂化历史的新作品,于是在馆藏资料⾥选了三张照⽚作为素材,以装置艺术的表现⼿法还原了古画的内容,《背后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诞⽣在了柏林。
这件作品的灵感来⾃于徐冰经西班⽛转机时在机场办公区看到⽑玻璃后⾯透出的⼀盆植物的剪影。
ーー它很像⼀副⽔墨画。
这让徐冰想起来郑板桥“依⽵影画⽵”的典故,他想到了柏林东亚美术馆的展柜⾥那些⾝在异地他乡的艺术品们,以及他历来运⽤光影的经验和关于中国⼭⽔画的知识,由此,他开始了这件作品的构思。
清⽯涛《⽔容侵古岸》局部“化作⼀缕青烟”和“仙雾缭绕”这样写意的浪漫,⼤概只有以⽔和墨作画的中国⼈最可了解与想像了。
只看我们的画——⼤量的留⽩,墨在宣纸上像丝绸⼀样细腻,⼜像蝉翼⼀样薄,像烟雾⼀样轻盈。
画⾥的⼭⽔、⼈物、树⽊、茅屋、亭台,万物都像是由⼀股⽓凝起来的,从⽆到有,⼜化为⽆。
和道家的“道法即⾃然,诸相皆空相”的意境⼗分贴合。
明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原作局部明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原作局部徐冰《背后的故事:烟江叠嶂图》台北市⽴美术馆,台湾,2014在古代,要画⽔墨画,⾸先必要的⾃然是“笔墨纸砚”,这也决定了没有读过书,学过写字的那批⼈同时也被剥夺了绘画的权利和能⼒。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600字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0dab87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c.png)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600字•相关推荐色的,可后来是彩色照片,这个就很明显,那时的房子都是农民房矮矮的,现在我们住的房子都是高楼大厦,这又可以看出来,还有人们都是穿的破破破烂烂的衣服,这个时代的人都是穿名牌衣服的,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真是不可相比。
我家乡的变化也是如此之大。
以前我们街上的马路是很窄的,只能一辆车通行,晴天的时候,车辆开过,灰尘都满天飞,司机身上像扑了一层灰。
雨天的时候,马路都是水洼,车开过去了,就溅起一片水花,行人的衣服上都是水珠。
人们感到马路实在太难走了。
现在,人们已经把马路修的又平整又宽敞,三辆车都能通行。
在我家,无论我上街买东西,逛马路,去学校,都要经过许多街道。
沿途的商店,橱窗,马路,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听妈妈说,南门山以上就没有街道,过去是冷冷清清的,路上行人稀少,没有像样的商店。
到了夜晚,道路两旁的灯光昏暗,街边的房子都是低于4层楼的矮平房,门窗很破旧,风吹过,窗纸哗哗作响。
改革开放以来,南门山的面貌日新月异,变化真大!你看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
商店里各式各样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南门山夜景也是一绝!每当夜幕降临,南门山灯火辉煌,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霓虹灯,拱形灯,广告灯,争相辉印,万紫千红。
与乌江二桥、长江三桥的灯光交织在一起,简直就像仙境一般。
灯光如同颗颗璀璨的明珠,把南门山装扮得如同天上的琼楼玉宇,分外妖娆。
再看看我们周围的男女老少身穿各色衣裳,休闲购物,散步聊天,玩耍嬉戏,每个人都挂着幸福的微笑。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600字篇2推开房门,我就看见奶奶坐在床边,轻轻翻开一本厚厚的相册。
我走近了些,老照片边角微微泛黄,奶奶一张张取出仔细端详,又一张张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照片上的人是谁呀?真漂亮!”我问奶奶。
奶奶稍稍愣了一下,记忆的隧道在几十年前铺开:“哦!那时我还很年轻,刚二十出头,跟你爷爷还没结婚呢……”奶奶开始絮絮叨叨起来,我静静听着,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中国老照片的故事
![中国老照片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c255af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5.png)
中国老照片的故事在中国的家庭相册里,藏着无数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着一段独特的故事,就像一个个被时间封印的小宝藏。
我爷爷家有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爷爷穿着一身中山装,站在一辆老式自行车旁边,那姿势别提多神气了。
爷爷总是得意地跟我们讲这照片的来历。
那时候,自行车可是个稀罕物件儿,就像现在的豪车一样。
爷爷为了买这辆自行车,省吃俭用了好久好久。
他说,当时骑着这辆车走在街上,那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百,就感觉自己是整个镇上最时髦、最酷的小伙子。
而且啊,这辆自行车可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它还见证了爷爷和奶奶的爱情故事呢。
爷爷载着奶奶去看电影,去赶集,那一路的欢声笑语仿佛都被这张照片定格了。
还有一张老照片是我在姥姥家看到的,那是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的人都穿着灰扑扑的衣服,表情有点严肃。
姥姥指着照片说,那时候啊,能拍一张全家福可不容易。
大家都得提前好几天准备,把最好的衣服拿出来,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那些衣服很普通,但在当时那可是压箱底的好东西。
拍照那天,全家老小都早早地起床,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
姥姥还说,当时摄影师就像个大艺术家一样,摆弄着那台大相机,指挥着大家站好位置,还让大家都看着镜头笑。
可是大家都紧张得不行,笑起来都有点僵硬。
不过这张照片现在看起来却格外珍贵,因为照片里的有些人已经不在了,这张全家福就成了对他们思念的寄托。
我还见过一张老照片,是一群年轻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他们扛着锄头,脸上挂着汗珠,却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儿。
听老一辈人说,那时候大家都是集体劳动,一起干活儿,一起吃饭,虽然没有什么高科技的东西,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特别纯粹。
这张照片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记录着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照片就像是一扇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每次翻看它们,就像是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86288ca25c52cc58bd6bec7.png)
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颜野这张珍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滇南饯别合影纪念照,拍摄于1950年3月9日,时间跨度接近70年。
看到这张老照片,让人不由的想起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西南边疆战斗的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组建1949年7月,为加强党在滇桂黔边区的领导和对革命武装的发展建设,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经过酝酿准备,林李明、周楠、郑伯克等在云南省砚山县主持召开中共云南省工委、桂滇边工委合并扩大会议,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研究形势和配合野战军解放云南及边区的任务。
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成立,正式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任命庄田为司令员,林李明为政务,朱家璧为副司令员,郑伯克为副政委,黄景文为参谋长,张子斋为政治部主任。
按照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三结合原则,把当时全边区的人民武装5万余人,整编为12个支队、2个独立团,任命了各支队和独立团的主要领导人。
1949年6月下旬,岳世华、马仲明率桂滇黔边纵队第二支队第十二团到元江,与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挺进支队会师。
7月1日,在元江建立滇南支队,8月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改称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支队下辖两个主力团,共2500余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滇南饯别合影纪念照已经严重氧化,开始逐渐变色有些模糊不清,只有少部分人的面孔依稀可辨。
经笔者考证:照片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于一、何云峰、岳世华、周学义、马仲明,他们都为云南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合影(前排从左到右,依次是于一、何云峰、岳世华、周学义、马仲明)何云峰曾受毛泽东高度赞扬何云峰,1922年生于四川巴中,完全是个老红军,11岁时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3军政治部宣传员,后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神头岭,响堂铺战斗和“百团大战”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豫、鲁野战军四纵队第10旅21团政治处主任、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28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渡江、南昌、滇南等战役。
【六年级】中国的变化作文600字 照片背后的故事
![【六年级】中国的变化作文600字 照片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d124f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f.png)
【六年级】中国的变化作文600字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国的变化让我分享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我和我的父母在五年前游览北京故宫时拍摄的。
照片中,我和我的父母都穿着传统的中国服装,很开心地笑着。
当时,故宫的景区并没有现在这么现代化和繁忙。
我们可以轻松地欣赏古代文化遗产,而不必担心人群和噪音。
令人惊讶的是,五年后我们再次去故宫,却发现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故宫前的广场上人们络绎不绝,游客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入场。
进入故宫后,人们比五年前更加尊重文物,不再随意触摸展品。
现在还有许多互动展览,让人们更加了解古代文化。
同样,中国的城市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我记得五年前,我去上海的时候,感觉这个城市非常繁忙。
汽车、人群和高楼大厦无处不在。
最近,当我再次去上海时,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城市已经变得更加现代化和美丽。
高楼林立,大型购物中心和餐厅随处可见。
上海还建设了许多公园和绿化带,使城市更加宜居。
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也令人难以置信。
五年前,我刚刚开始接触电子产品。
那时,我们只有一台旧式电视,没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现在,人们几乎无处不在地使用智能手机,并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
在学校和家里,我也用平板电脑学习和娱乐。
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不仅在城市的面貌上看到了变化,还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上看到了变化。
我非常自豪能够成为中国人,身处改革开放的时代。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会继续迎来更多的变革和进步。
【六年级】中国的变化作文600字 照片背后的故事
![【六年级】中国的变化作文600字 照片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b7958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2.png)
【六年级】中国的变化作文600字照片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仅是经济的迅猛发展,还有人民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的不断提升。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乡还只是一个小城市,街道狭窄,房屋简陋。
而现在,城市已经扩大了好几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宽敞整洁,交通便利快捷。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购物中心、超市、娱乐设施随处可见。
这些变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还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科技的进步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还可以上网、玩游戏、拍照等等。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的信息,解决问题,方便了生活。
而且,科技的发展还带来了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新奇的科技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
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们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但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大量的绿化工程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许多工厂进行了环保改造,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垃圾分类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中国的变化之大让我感到惊讶和骄傲。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技的进步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视,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会继续得到改善和提高。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的妈妈拿出一张黄色的相片,对我说:“这是你爸爸和我结婚的照片,拍摄于20年前的今天。
”我看着相片上笑容灿烂的妈妈和爸爸,心中充满了好奇。
“这张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我问道。
妈妈笑了笑,拉着我坐到沙发上:“故事还得从我们相识的那一天说起。
当时,爸爸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建筑师,我则是一名实习记者。
我们都在一座小城市工作,但却从未见过对方。
有一天,我们单位接到了一个任务,要前往一个偏僻的村庄进行采访。
因为工作紧急,我们只好同行。
当我第一次见到爸爸的时候,他正认真地做着设计图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标记。
感动中国的感人故事
![感动中国的感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65697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a.png)
感动中国的感人故事
中国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一提的:
1.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老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卖掉自己珍贵的老照片,以支付儿子的医疗费用。
这一地震时期的故事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
2. 《南五味子》:故事发生在云南边境的一个小山村,村民们在贫困中努力生活。
主人公是一位单身父亲,他通过种植南五味子为自己和孩子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这个故事传递出对坚持和希望的珍视。
3. 《樱桃的滋味》:故事发生在一所位于山区的乡村小学,一个孤儿因为失去了父母而倍受欺负。
然而,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渐渐走出了阴影,最终改变了自己和整个村庄的命运。
这个故事讲述了友爱和希望的力量。
这些故事正是因为其中所传递的感人情感和对人性的关注而感动了中国和全世界的观众。
它们揭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所展现出的坚强和善良的品质,让人们更加相信爱和希望的力量。
10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的文案
![10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的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cddf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2.png)
10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的文案10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的文案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用镜头记录下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这些照片,成为了一段段珍贵的回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变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10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探讨其中的深度和广度,感受时间的力量和人生的变迁。
一、照片背后的故事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一段时间的痕迹。
10年前的照片,或许是我们儿时的笑脸,或许是热情洋溢的旅行时光,亦或是那段曾经的心动与激情。
而现在的照片,则见证了我们成长的痕迹,人生的经历,以及岁月带来的变迁和沧桑。
二、时间的沉淀时间如流水,不停地推动着我们向前。
10年前的照片中,我们或许是稚气未脱的学生,或许是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或许是追逐梦想的年轻人。
而现在的照片,我们已经成为了更加沉稳成熟的自己。
这10年中,我们在工作上迎来了挑战和成功,在生活中面对了成长和困扰。
这些经历,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在照片中得以体现。
三、成长的烙印10年的光阴,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岁月的流转,更是内心的成长和磨砺。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成长的路上,我们不断地面对着挑战,在挫折中实现自我提升。
而照片则是见证这一过程的最好标志。
10年前的照片或许是稚嫩的表情,而现在的照片则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这种变化,是时间赋予我们的礼物,也是我们经历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四、生命的美好照片记录下了我们生命中的足迹,抓住了那一瞬间的美好。
无论是10年前还是现在,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我们的情感与记忆。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模样,也看到了那些与我们相伴相随的人和事。
10年前的照片是我们追逐梦想的记忆,现在的照片则是我们追求幸福的见证。
五、致敬过去,展望未来回顾10年前的照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变迁,也可以看到自己在时间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强大。
而现在的照片,对我们来说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展望未来的机会。
让我们珍惜现在,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期待,在照片中留下更多美好的瞬间。
体现学生爱国的照片
![体现学生爱国的照片](https://img.taocdn.com/s3/m/749ea9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3.png)
照片背后的故事:学生爱国的力量
这张照片是我们学校的一位学生拍摄的。
当时,我们正在进行一次特殊的爱国教育活动。
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了解到了祖国的伟大历史和辉煌成就,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在这张照片中,学生们身穿整齐的校服,面带微笑,昂首挺胸地站在学校的操场上。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自豪,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祖国!
这张照片背后,是学生们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坚定信仰。
他们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国情,深刻认识到了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
他们立志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还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制作国旗、演唱爱国歌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民族自豪感。
这张照片不仅是一张简单的照片,更是一份珍贵的记忆。
它记录了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信仰,也见证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情民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是一份珍贵的记忆和教育。
它告诉我们:爱国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精神力量。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投身到爱国事业中来,才能共同推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300字(精选17篇)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300字(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75fe0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3.png)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300字(精选1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300字(精选17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很喜欢拍照片,外出游玩时,过生日时,演出时……爸爸妈妈都会给我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我的照片装满了好几本影集。
这些照片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张去年拍的照片。
这张照片中的我画着谈谈的妆,头上扎着一条五彩丝线编成的丝带,身上穿着藏族服装,手里捧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
也许你要问了:你怎么变成了藏族小姑娘了?我来告诉你吧,那是去年冬天,天骄舞校在公路局礼堂举行汇报演出。
舞蹈老师给我们排练了一个藏族舞蹈《格桑花的祝福》,表演时,我们穿上藏族小朋友的服装,在宽敞、明亮,漂亮的舞台上跳着欢快的舞蹈。
台下的观众不停地鼓掌,我的心里也高兴极了。
表演结束时,我们把哈达献给了来宾,妈妈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想起那天快乐的情景。
在我的相册里,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天真幼稚的小男孩穿着黄衣服,手舞一面国旗,骑在爸爸的肩膀上,高唱国歌。
这,便是六岁时的我了。
那天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
这时的我正在北京游玩。
突然,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感到非常心酸,作为一名中国的孩子,我不能加入到救援的活动中去,实在太遗憾了。
过了七天,我偶然听到了一个消息,今天,在天安门广场上,要举行一个哀悼仪式。
我想:“我一定要去,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那些孩子们是我的兄弟姐妹,那些叔叔阿姨就是我的父母。
”想到这儿,我便拉着爸爸去了天安门广场。
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了,所有人都在高呼:“万众一心,抗震必胜”,默哀完毕后,所有的人都高唱国歌。
我也不例外,用我稚嫩的童音,大声的唱起了国歌。
正在这时,一个记者看到了这个画面,用照相机拍下了我高唱国歌的样子。
国家相册观后感
![国家相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95bee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d.png)
国家相册观后感
《国家相册》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纪录片。
通过展示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瞬间和珍贵照片,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感受最深的是照片中透露出的真实情感和故事。
这些照片有的记录了战争年代的血与火,有的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的喜悦,还有一些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场景。
这些照片不仅仅是一张张平面图像,而是记录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段,让观众对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此外,影片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与变化的轨迹。
从饥荒、战争年代到和平发展,中国经历了令人痛苦的历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照片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斗争意志,让人对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毅力充满敬佩。
《国家相册》还通过对照片的解读和背后故事的讲述,展现了作者对于这些照片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这些解读和见解不仅让照片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这些历史瞬间的背后故事和意义。
总的来说,观看《国家相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纪录片通过珍贵的照片和背后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变迁,让我对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这部纪录片将会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纪录,让人们永远铭记中国的历史和辛酸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变化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册、”照片,这些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每本相册中都记载着一件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每张照片都值得我们去回忆,去珍藏。
我奶奶今年六十多了,她经常翻出以前的老照片,给我讲述着那过去的往事。
这不,奶奶又开始回忆了她从房间里拿出一个小相框,坐在我身边,小心翼翼地取出相框里面的照片,用手轻轻抚摸着。
我仔细地看着那张照片,那是一张黑白照,已经有些年代了,听奶奶说是她为爸爸和姑姑拍的唯一一张照片图中的爸爸和姑姑还年少,差不多十、十一岁左右。
他们兄妹两站在一条小径上,姑姑扶着一辆小单车,则爸爸站在姑姑身边。
他们的背后是几座老房子和一片油菜花田。
奶奶看着这张黑白照很久很久,才缓缓开口说道”那个时候,我们大家都不富裕,吃任何东西用任何东西都十分节俭,平时要是吃上一口肉,你爸爸姑姑啊,那叫个开心,连衣服也只能在新年里换新的。
那时并不像现在,吃好的用好的........哎------奶奶看着照片,轻轻地抚摸着,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
我看着照片,听着奶奶的回忆,目光不由得转向茶几上的相框,这个相框里的照片变成了彩色的,是我们全家在南京拍的全家福照片中的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妈妈抱着年幼的妹妹,我和妹妹一边开心地笑着,一边摆出”V形手势。
从照片上看,我们这一家是多么得和谐温馨。
我看了看奶奶手中的老照片,又看了看现在的这张彩色照,心里思绪万千”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科技发达了,国家也进步了!现在的我
们不像以前那么苦了,生活也过得好了起来,现在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
两张照片的变化可真大!转眼间,时光飞逝,在这个新社会里,我们是有幸的,能享受到如此美好的生活。
不过,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得好好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