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4 烛之武退秦师 作品背景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0张PPT)
晋
军
秦
军
国危矣
秦晋围郑形势图
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
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 铺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 成功分化埋下伏笔。说秦的便利性。
阅读第三段
▪ 1、人们在评价烛之武时,有的说他是 一个“志士”,有的称赞他是一个 “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 “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 的特点。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烛之武退秦师
关于《左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 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 明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 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 传》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 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 战争经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 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 所识非所愿
2、郑伯 作为当权者做得如何?从中要汲 取怎样的教训?
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的嫉妒
教训: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 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3、佚之狐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他自己为什么不 去说秦而举荐了烛之武呢?
▪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为什么到现在才举荐呢? 他这 是一种什么心理?
勇敢无畏
说退秦师: 夜縋而出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说退秦师: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
烛之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志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4、烛之武是怎样劝说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和离间计策,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 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 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2、烛之武的推脱之辞以及郑伯听后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是,即使是在“无能为也已 ”的情况下,仍被委以重任,其才识已可想而知了。面对烛之武的牢骚,聪明的 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安慰和许诺,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 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从谏如流,情意真切 。他的一番诚意感动了烛之武。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
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 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 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左丘明是中国 传统史学的创始人,他的《左氏春秋》(左传)和 《国语》两部史学巨著,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 始资料。由于所写作品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他被 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 地到别的地方)
一词多义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表原因) (1)以
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连词,来)
且贰于楚也(连词,又) (2)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况且)
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永远的烛之武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
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
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
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
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
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
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
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
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
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
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培养古文句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作文素材(完整版)
一、《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 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
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 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 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 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思维激活
(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 思考,换个角度
当烛之武坚定的脚步踏在通往秦营的道路上时,秦穆公已端坐在营 帐之中,摆开了咄咄逼人的架势。
假如烛之武开口便是“郑国怎么怎么重要”,“郑人如何如何勇 敢,不畏强敌”,那么遗留下的将是他殷红的鲜血和郑国在诸侯版图上 的消失。但是,烛之武没有那样,他换了一个角度。他大度地站到了秦 国的立场上,处处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仅使自己化险为夷,更是在黑 云压城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使郑国在战争的风暴之中得以保全。烛之 武用勇敢的行动向我们再一次表明:换一个角度思考,你将得到一片崭 新的天地。
想到这里,荆轲微马前行,急忙赶路。
三、《鸿门宴》
●素材开发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却败在了“无赖”刘三的手下,鸿门宴
不能不说是一个转折点。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之言,不从亚父之计, 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放虎归山,导致楚的大好局势葬送;而刘邦却能 听从张良的计策,尊重项伯的安排,甚至还采纳樊哙的建议,依靠众人 的力量成功脱身,这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思辨议论型——
秦国雄师挥戈东向,他们一举扫灭了韩国、魏国、赵国,一时间, 秦国的兵锋直指弱小的燕国。燕国地处塞北,兵弱民穷,难于抵御秦国 的虎狼之师,一战之后,燕王率师仓皇而逃。太子丹一腔热血发誓救 国,他携重金求到自己门下,一掷千金,赠良田,赐美姬,声泪俱下, 痛陈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新课件
结 说退秦师 (高潮) 构 晋师撤离 (结局)
讨论: 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
分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深明大义,有捍卫国 家主权的使命感和责 任感
善于辞令,才智过人
写作特色:
①伏笔与照应得当。 ②情节波澜起伏。 ③叙事详略得当。
补充:
《左传》别名《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它和《公羊传》 《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 而作的,所以被称作“春秋三 传”。《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 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 著名的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四)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
古义:出行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 的主人;今义:招待客人的主人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④无能为也已
●●
古义:不能; 今义:没有能力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古义:那人;
②夜缒而出 ● 名作状,在晚上,当晚
③臣之壮也
●
形作名, 壮年
④共其乏困
●●
形作名,缺少的东西
⑤越国以鄙远
●●
鄙:名作动,把……当 作边邑
远:形作名,边远的地方
(三)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辞曰:“臣之壮也……” 夜缒而出 敢以烦执事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介宾短语后置
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⑥亦去之
●
古焉
请指正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
秦
郑
楚
春秋形势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作者简介】《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
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译文】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作文素材:《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作文素材:《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第一篇:作文素材:《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作文素材:《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适用话题】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运用示例】1.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作文素材:《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2.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武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3.人参是人间极品,人参也是越老越珍贵的。
年轻的时候没人要,让它在土壤中默默生长,积蓄了一生的能量,只为在年老出土时释放出来。
烛之武就像是一个人间极品,大半生都被埋没的人参。
人参是植物中最特别的一种,就如烛之武,不然郑伯怎么会把国家的安危托在烛之武身上呢?人参也是极好的补品,对人的作用很大,烛之武便是如此,一席精辟的话,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抓住秦伯的心理弱点,达到了劝退的目的。
4.当今社会,最缺的是人才,最不缺的也是人才。
有一句话叫“人比人,气死人”。
将竞争之激烈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
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
《烛之武退秦师》高一语文上册
烛之武退秦师一、背景介绍《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一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古代文学作品,作者不详。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将军烛之武受到秦国的围攻,最终以智慧和勇气打败了强大的秦军,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二、内容概述1. 背景设定在战国时期,中国大陆分裂成七个国家。
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统一思想的统治,逐渐成为兼并其他国家的霸主。
楚国是秦国的最大对手之一,两国经常发生冲突。
2. 烛之武的困境烛之武是楚国的将军,他聪明勇敢,备受楚王信任。
然而,他却被秦国包围在城内,几乎无法逃脱。
秦国的军队强大而且团结,他们向楚国发起了连番攻击,烛之武感到前路一片黑暗。
3. 烛之武的智谋面对困境,烛之武决定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对抗秦军。
他发现秦军采取了夜袭的策略,每晚点亮成千上万的营火,制造空前的火势照亮整个营地。
烛之武决定利用这一点来引起秦军的注意。
4. 烛之武的计划烛之武安排部下在城墙上点亮数十万的灯火,仿佛楚军已经被增援。
在深夜,楚军将营地点亮如白昼,为秦军提供了一个心理上的打击,让他们误以为面对一个强大而迅猛的敌人。
5. 烛之武的胜利在烛之武的计划下,楚军利用假象,瞬间发动袭击。
秦军混乱中,不知所措,被楚军一举击败。
烛之武趁势追击秦军,最终成功的解围,取得了胜利。
三、故事意义《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并非只是讲述了一位将军的勇敢和智慧,更是体现了对抗强者的勇气和智慧应对困境的能力。
1. 勇气与智慧烛之武面对秦国的围攻,没有惊惶失措,相反,他冷静地思考并制定了一套完备的计划。
他敢于冒险,以己身冒险,最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这表明在面对困境时,勇气和智慧的结合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 对抗强者的勇气秦国作为当时的霸主,军事实力强大,很多国家只能低头臣服。
然而,烛之武并没有畏惧秦国,而是选择与之抗衡。
这种对抗强者的勇气代表了楚国人民对自主和自由的追求。
3. 智慧应对困境烛之武在众敌环伺之中找到了应对之策,他充分利用了对手的心理,让秦军以为楚军统一并增援,最终制造了一次完美的反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4 烛之武退秦师 作品出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4 烛之武退秦师作品出处素材新人教
版必修1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旧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撰,清代经今文学家认为系西汉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古各国史料编成。
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同《公羊传》、《谷梁传》用义理解释有异。
《左传》起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终于公元前464年(鲁悼公四年),比《春秋》多出17年,其叙事更至于公元前454年(鲁悼公十四年)为止。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为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该书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
《左传》较权威传世版本有西晋杜预《春秋左氏传经集解》、唐代孔颖达等《春秋左传正义》、清代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未完成,止于襄公五年正),另有宋尧叟注,常与杜预注合刊。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课件:4烛之武退秦师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省略句 ) 译文:_如__果__您__放__弃__围__攻__郑__国__而__把__它__作__为__东__方___道__路__上__(招___待_ _过__客__)的__主__人__。____
作品
《左传》《国语》
评价
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背景解读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 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 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第二次是公元前632年晋、楚 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的失败 告终。后郑国虽然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动 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 【提示】结合文言文第1段相关内容作答。
【答案】①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 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攻方 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 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其二,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还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 权,均需要向外扩张。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 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 必然了。
知识链接
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 为注释,《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所 以它又被称为《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形象及作品背景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形象及作品背景分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形象及作品背景分析烛之武有能力,言语率直,识大体,顾大局,爱祖国,切中要害,分析问题,阐明利弊,言辞恳切。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文言文吧。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译文及注释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4 烛之武退秦师作品背景素材新人教
版必修1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加上可以去“捞上一把”(实质这战争与秦国几乎没有关系),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