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梳理】一、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1、会议召开的背景: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前提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3、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116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抛弃了“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单元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单元测
专题突破·热点探究 专题一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 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 2.列宁的主张: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设想由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921年,又实行新经济政策,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 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立足于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改革内容
内容预Biblioteka 涉及农村、城市和 整个经济体制
无产阶级掌握经济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
命脉的条件下,在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 度前提下,克服计

性质
一定限度内恢复资 私有制的前提下, 划经济体制的弊 本主义,发展商品 实施缓和矛盾、恢 端,改革生产关系 生产,恢复国民经 复经济的措施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
同 之

展的环节

实施
巩固了工农联盟, 有利于经济恢复,
减轻了经济危机对 美国经济的严重破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中国具体实际相
成就
使苏维埃政权得到 巩固
坏,巩固了资本主 义统治
结合的创举,使中 国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
相 背景
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同 目的
都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之 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 改革开放前,“文

背景
被粉碎,“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已经 过时,一些地方发
沉重打击,阶级矛 盾尖锐,经济受损

高三一轮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课时+真题+专题整合(4份打包)第

高三一轮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课时+真题+专题整合(4份打包)第

必修2 第2单元第18讲真题体验1.(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

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初”。

材料描述的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来的手工纺织已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也应运而生。

英国在社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变化。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轻工业领域开始的。

故应选A项。

2.(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综合材料,其核心是指出了大工业的作用,而大工业是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也就是体现了工业革命的作用,只有B项体现了这个方面的含义。

A、C、D三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3.(2014·广东文综·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牛顿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C.蒸汽机D.计算机[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1782年,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改良,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开始以煤炭作为动力的主要来源。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 必修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  必修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快 发展
1指9统36治年者结展凭束“借国混国民战家经;权济国建民设政运府动开”;快产发总展值;逐年国增民长生
6、
力获得的沦资陷本区,:这日种军的破坏和 抗资战本爆通常吞是并在半殖民
官僚资本膨胀,
沉重 地半封建国社统会区中:产国生民政府实行 民族资本日益萎
打击
发和后发展起战来时的体。制,官僚资本的 压榨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短暂春天 初步发展
较快发展 迅速萧条
夹缝产生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清政府 北洋政府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国民政府
阶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影响
1、注 目 源1纪意 的 ,9六: 在 而世清于非((的政扩鼓12))刺自外府大励激然 商的税民经 企济 业开 丰始 厚瓦 利解 润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 素有哪些? 答案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主要因素。②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③动荡不安的时局,使近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4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概念阐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
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含义就是中国民间资本
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地位和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 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 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课件人民版必修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课件人民版必修二

二、英国
1.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
(1)、地理优势: 大西洋航路中心
(2)、政治制度先进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 (3)、军事后盾: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国内圈地运动发展资本
(4)、资本主义发展:主义租地农场
(5) 政策优势:“重商主义”政策
什么是《航海条例》?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始出现。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2)对欧洲:①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 沿岸。
•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 张
•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 响)
• 2、殖民扩张的表现:
• ①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和西 印度公司。
• 荷兰垄断性贸易公司的权力有:贸易垄断权、 建立武装、管理殖民地。
• ②袭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只,抢掠其财物。
• ③积极探索新航路,抢占殖民地。
• (方式:发展贸易;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是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1602年 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487 葡萄牙 里斯本
哥伦布向西出航四次,发 现了中美洲地峡和南美洲 大陆。
洪都拉斯
1492年 欧洲——美洲
葡萄牙 里斯本
马林迪
好望角
卡里库特
达·伽马
• 英国不断地向海外扩张,首先与当时拥有 世界殖民航运霸权的荷兰发生冲突。为了 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国首先进行大规 模的海军建设。军事准备有头绪之后,英 国国会从1651年起颁布了好几项《航海条 例》。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 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 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 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 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单元测试)全套资料65份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单元测试)全套资料65份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①时间:1945 年。 ②宗旨:成立初期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 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美国取得的权益 (1)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世界银行绝对的控制权。 (2)《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 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 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意义 (1)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重点聚焦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关系 1.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布雷顿森林协定》 的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货币体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其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特殊任务,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世 界银行则是欧洲国家与美国之间相妥协的产物,即美国帮助欧洲国家 复兴经济,欧洲国家接受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世界银行和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因而,布雷顿森林体系 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
知识点二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背景: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 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 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签署:1947 年,美国、中国等 23 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 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 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 济的发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传说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2全套学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2全套学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2全套学案
本学案旨在为高中历史必修1-2课程的一轮复提供全套研究计划,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研究历史知识,提高复效率。

第一章:秦汉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本章重点介绍秦国的崛起与秦始皇的建立,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本章提供了细致的思维导图和重点详解内容,并配有丰富的例证和练。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 本章重点介绍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 为了深入理解封建制度和时代背景,本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解析和历史事件分析,并配有例题和答案进行巩固练。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 本章重点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以及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代背景和重要事件,本章提供了详细的历史材料和英文翻译配套,同时配有题和答案进行复巩固。

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 本章重点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就。

- 为了更加全面地复历史知识,本章提供了大量的思维导图和重难点解析,以及历史图表和统计数据解读。

本学案分四个章节,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1-2课程的全套学习计划,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复习指导和巩固练习。

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科学的复习方法,扩大知识面,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轮复习

史料研习二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
——《世界史》
材料四: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 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 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型期……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 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 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 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 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 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 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 要上网,除了连网线,或者用无线wifi,还有 什么办法?电灯!只要有灯光就能连接上网!
从英国扩展到多国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公司制 (垄断资本主义)
蒸汽时代
现代工厂制 (自由资本主义)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 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 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十六大报告》
纺织业等轻工业 英国 来源于实践经验,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70S—20C初)
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
科学家、工程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一轮复习提纲共2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一轮复习提纲共27页
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政治史(教师备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政治史(教师备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史(教师备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解析:C A项错在“全面崩溃”,B项错在“荡然无存”,D项是汉初制度,从材料的“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判断C项正确。

2.(2012安徽联考)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 15% 4% 17.2% 24.5% 46.1%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解析:D 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大,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因此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有关,D项说法错误。

3.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C. 选官制度D. 监察制度解析:B 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平三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分封制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解析: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权制度”,中国古代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体现集体决策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单元总结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单元总结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单元总结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知识结构单元探究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背景:①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②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①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②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特点:①时间早。

②规模大。

③次数多。

④贸易性质:前者是封建国家朝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的贸易。

(4)影响和后果:①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②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5)形成差异的原因: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6)郑和下西洋废止原因及其启示:①原因: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耗费浩繁,国库枯竭;明末的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

②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

2.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1)原因:欧洲列强之所以进行殖民扩张,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阶段:一是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的,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财富为主要手段的早期阶段;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拓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二是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中期阶段;中期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是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的帝国主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后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1)由十二生肖的图片导入新课。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2)第一目“‘神农’的传说”,主要从“神农”传说和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两方面阐明远古时代已经存在农耕。

在讲述中可利用幻灯片打出“神农氏”的画像和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

(3)第二目“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出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的具体经过。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耜、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出设问: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由此引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4)“泰半之赋”和“沉重的力役”两目内容主要阐述古代中国农民承担着赋税和徭役,在讲授中只需要使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处于社会的低层即可。

(5)第五目“贫者无立锥之地”,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补充介绍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土地制度。

在讲述“土地兼并”问题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几个相关的例子,切身感受古代农民受到地主的沉重盘剥,由此引导出土地兼并严重必然会导致王朝动乱。

(6)第六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只需要按照教材介绍,可以补充大禹、都江堰等图片资料。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建议:(1)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关于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知识有哪些?例如,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然后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和古代手工业主要内容(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

(2)“田庄手工业”一目,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首先需要使学生明白“自然经济”的含义,然后结合教材中几个实例,理解庄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其处于辅助性地位,是副业。

(3)“工官”制度一目,主要介绍了官营手工业。

学生除了解官营手工业产生的原因、特点外,重点理解官营手工业存在哪些弊端。

(4)“织女的劳绩”一目,主要以朝代为序叙述了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与成就。

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适当增加古诗词中的史料,如《诗经》、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等一些关于蚕桑生产和丝织业发展的史料情景,使学生认识蚕桑丝织技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5)“攻金之工”一目,主要讲述我国古代冶铜和冶铁技术的发展。

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有关青铜器、冶炼厂、铁器等有关实物和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情景的再现;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冶铜技术、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内容,认识到铁农具的推广与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6)“夺得千峰翠色来”一目,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陶瓷业的成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古代精美的陶器和瓷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参观景德镇或当地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及瓷窑建设史,撰写一篇考察报告。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及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建议:(1)由《乔家大院》剧照,引出明清时代的晋商,引入本节内容。

(2)“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一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乡村的商业活动和古代商人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四民月令》中内容,使学生明白在乡村中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

对于“古代商人的活动”这部分内容,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让学生阅读教材后,整理出古代商人的活动。

(4)第三目主要讲述了古代“市”的发展。

需要按照教材顺序整理出从秦代到明清“市”的发展过程。

在讲述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市”的繁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5)“商人重利轻离别”一目,主要讲到商人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发达的古代商运,以及客商的风险三部分内容。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现有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商人的奔波、艰苦的生活。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与商人生活相关名著,激发学生的兴趣。

(6)“商业都会的崛起”一目,主要介绍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

需要按照教材顺序,介绍从战国到清代商业都市的发展情况。

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清《盛世滋生图》”,向学生介绍清代苏州城的商业繁荣情况。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