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4、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谷物和丝麻”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问题2、 明、清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 的对外政策而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背景: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 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 祖下令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背景: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问题3、 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 的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
萌芽发展。
5、评价
积极 消极
促进农业发展; 巩固封建国家经济基础;
维护政治稳定。
破坏工商业发展; 强化小农经济;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抑制社会经济活力,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 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 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 人。——《中国古代史》
鲁国“初税亩”: 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
秦商鞅变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问题5: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影响是什么?
土地所有制关系(公有
私有)
阶级关系 (奴隶主 地主;奴隶 农民)
交税方式 (交纳贡赋
交纳地租)
问题6: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几种形式?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对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在()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北魏至唐前期朝D.明清时期2.西周中期,大贵族矩伯以其部分封地作价,与下级官员裘卫交换朝觐用的物品;贵族格伯则用部分封地以换取马匹。

由此可见,当时()A.传统礼制有所松动B.贵族阶层瓦解C.私有土地开始流转D.商品经济发达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影响是()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并不拥有土地D.均田制下禁止土地买卖,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6.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

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7.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其中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据此可推知,唐代两税制改革()A.承认了土地兼并现实B.导致藩镇割据形成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8.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

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倭寇 (1)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危及
海禁 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________”。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______,对外贸易只能 互市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原始积累 (2)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了_____________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2.(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段考)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 述,正确的是( ) ②土地兼并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③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
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禁止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 A。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及明代 皇帝带头兼并土地,故④项说法错误。
【针对练习】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 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 的不景气状况 )
1.“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
一、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它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内容是: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铁农具和牛 耕的使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文档

1、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是首要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4、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5、《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已贫贱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6、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7、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8、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 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B.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C. 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D. 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9、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而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单选题1.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C.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2.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3.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

凡此皆靡费无益。

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此举根本目的是()A.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B.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C.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D.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4.“鬻者兼赢,求着不匮……五都货殖,既迁既引。

商旅联槅,隐隐展展。

冠带交错,方辕接轸……”张衡在《二京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汉代洛阳的全景式丹青长卷从材料中你能看到()①汉代洛阳商品种类繁多,店铺林立②商品交易频繁,商人获利丰厚③洛阳交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④政府支持商业贸易,商业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5.关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 其目的是抑制资本主义萌芽B. 适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C.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 造成了中国商业发展落后6.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一、单选题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郭沫若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指()A.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 井田制被初税亩完全代替3.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4.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而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

这说明( )A. 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佛寺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 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5.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

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

宋代租佃制()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6.根据史料记载,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匠户沦为国家奴隶),明政府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济南高一检测)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代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

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兴起推广,排除B、D两项;A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

答案:C2.(2018·昆明高一模拟)《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诸侯权力增强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解析:初税亩承认土地的私有,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是在初税亩实行后,又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了一些规定,因此这实质上表明土地私有权在当时获得认可。

答案:D3.(2018·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由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选B项。

答案:B4.(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不固定,故选D项。

答案:D5.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 ) A.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B.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C.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D.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解析:本题考查这一时期土地所有制的演化趋势。

A项是战国以前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过程,C项是耕作方式的表现,D 项是小农经济的组织形式,B项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
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土地制度的 演变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 原因 出现 出现的问题及 解决办法
古代的经济 政策
原因
重农抑商
出现及发展 影响
原因 “海禁”与 “闭关锁国” 影响
2.出现和发展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籴,则多 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 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秦孝公用商鞅,……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影响
合作探究:比较战国、西汉、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 异同点。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
(明)永乐二年,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 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 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违者死无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 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期的 广州商馆区
2.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谈 谈你对该项政策实施的影响有什么看法。
本课知识结构
问题情景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 治私事。 ──《孟子》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 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 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 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 结果如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课时训练,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课时训练,包含答案)

第4课同步课时训练1、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至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

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

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D.铁犁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2、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

齐国“履亩而税”、鲁国推行“初税亩”。

这些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推动齐国和鲁国成为霸主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标志着井田制在各国崩溃3、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租佃关系占据社会主导地位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4、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D.宋代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5、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

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

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B.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6、有学者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精编作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精编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基础达标]1.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答案 C解析A、B、D三项实质上是支持重农抑商政策;C项中认为工商为末是不切实际的妄加抑制,实质是支持商业发展,与题干观点不一致,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选项。

2.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禁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答案 C解析材料“禁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体现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即为重农抑商政策。

C项正确。

3.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

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B.抑商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答案 B解析材料“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体现的是抑商政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②③的出现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①④则体现了政治权力对经济的干预。

5.《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

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答案 B解析材料讲对于田宅产业等先在亲邻中买卖,说明买卖范围非常小,人们不敢扩大买卖范围,其原因主要是官府的控制,故B项正确。

6.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单选题
1.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 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 .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C .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 .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2.有学者著文指出,16 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
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 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
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 16 世纪前后的中国(

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
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
千成群。

凡此皆靡费无益。

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举根本目的是(

A .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
B .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 .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 .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4.“鬻者兼赢,求着不匮……五都货殖,既迁既引。

商旅联槅,隐隐展展。

冠带交错,方辕
接轸……”张衡在《二京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汉代洛阳的全景式丹青长卷从材料中你能看
到(

①汉代洛阳商品种类繁多,店铺林立
②商品交易频繁,商人获利丰厚
③洛阳交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④政府支持商业贸易,商业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关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其目的是抑制资本主义萌芽
B. 适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
C.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造成了中国商业发展落后
6.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
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
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 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 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 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 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7.“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
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B. “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 “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D.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8.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
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制度致使(

A.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B. 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 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9.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
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
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10.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①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将徭役、丁税和土地税合并②加重了小土地所有者的负担,农民大
量破产③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取消了人头税,按田亩
征收银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 “ ( ;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12.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A. 闭关锁国的政策
B. 重农抑商的政策
C. 文化专制的政策
D. 腐朽的封建制度
13.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


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

”商鞅意在强调(

A.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C.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D.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14.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 偶然官
府在街上过”。

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

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
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 那富
的人,怕的是见官。

” )
A.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 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C.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 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15.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6.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题文)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
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
(
“ ” “
C. 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 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8.“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 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

”材料
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 自然经济占主导
B. 封建制度的落后
C. 机户们不守信用
D. 地方官府的勒索
19.汉景帝说: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据此可知汉景帝时
期(

A. 官僚贵族思想保守,没有经济头脑
B. 商品经济水平低,商品货币关系落后
C. 普通百姓家庭拥有大量黄金珠玉
D. 人地矛盾较突出,粮食严重短缺
20.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继而
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 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 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 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二、非选择题
21.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
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
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
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
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答案
1.B2.B3.D4.B5.C6.D7.C8.A9.B10.D11.C12.D13.C14.D15.A16.B17.D
18.D19.B20.C
21.(1)中国:强化了小农经济,稳定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
西欧:大力扶植工商业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