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核心知识复习提纲(按课整理,全面!).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核心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列举我国在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等方面思考)
(1)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一一石刀石犁石斧;商周一一少量青铜,大量耒耦;春秋战国一一铁犁牛耕;
两汉一一耦犁(西汉赵过推广),出现犁壁,楼车;隋唐一一曲辕犁。
(2)耕作技术:
原始社会一一刀耕火种;商周一一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泯制肥料、治虫灭害;
春秋战国一一垄作法;两汉一一代田法(赵过),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一一耕耙(糖)技术;宋以后——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3)农作物:
原始社会水稻和粟(南稻北粟);商周粟、稻、黍、稷、麦、麻、桑等;
明清一一引进玉米、花生、辣椒、甘薯和马铃薯等
(4)水利灌溉(包括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春秋战国一一都江堰;两汉一一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一一翻车;
隋唐一一筒车;宋一一高转筒车;明清一一风力水车;
2、简述早期农业的影响?
(1)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2)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
(1)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小农经济的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简述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单位;(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自足;(4)精耕细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题参考答案集(一)
【⼈教版】⾼中历史必修⼆课后题参考答案集(⼀)
第⼀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答:1、他们向往⾃给⾃⾜的、⾃由的⽣活。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家⼀户为单位,男耕⼥织、⾃给⾃⾜的特点。
【本课测评】中国古代以农业⽴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1、从时间上讲,中国农业起源早、独⽴发展、⾃成体系。并且农业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 2、从农业技术上讲,中国农业强调精耕细作。对于⽣产⼯具、耕作⽅法不断改进,为农业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从耕作⽅式上讲,中国农业以⼀家⼀户为单位。男耕⼥织、⾃给⾃⾜是
我国农业⽣产的基本模式。
学习延伸
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活产⽣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答案提⽰:开发边际⼟地是由于⼈⼝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
么多⼈⼝,只能采取垦荒的⽅式。垦荒导致了⽔⼟流失、环境恶化。我们今天⼀是要控制⼈⼝
的增长,⼆是要提⾼农业发展的科技⽔平。
第⼆课古代⼿⼯业的进步(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答:其基本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出⼒”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本课测评】中国古代⼿⼯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官营⼿⼯业发达,基⾦雄厚、技术⾼超、产品精美。例如:我国出⼟了⼤量精美的青
铜器,表明我过得冶⾦业长期领先世界。⼆、民间⼿⼯业经营艰难但有所发展。例如:元朝黄
道婆推⼴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些⼿⼯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三、中
国古代⼿⼯业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欧许多国家,⼴受赞誉。例如:西汉开始开通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3含解析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1.《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田里不鬻(yù,卖)”说的是土地不能买卖,这应是在土地私有制出现之前的。而土地私有制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正确的选项的时间应在春秋之前。所以选A项,BCD项时间不符合。
【答案】A
2.右侧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围剿公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对井田制的破坏
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
C.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解析】材料中“围剿公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开始瓦解。由于铁犁和牛耕的使用,生产效率提高,大量私有荒地被开垦,原来公田即井田出现荒芜现象。当时农民阶级没有出现,A不正确;井田制属于国家土地,不存在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故B不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井田制瓦解之后,故D不正确。
【答案】B
3.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A.土地兼并严重B.小农经济的弱化
C.商品经济发达D.井田制得以恢复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解析】井田制是以国家名义占有土地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民要集体耕种公田,但每人都自己的份地;而海瑞“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其直接目的是让农民有田地,则反映了当时农民失地情况严重,故A项正确;在明代,土地兼并后,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在()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北魏至唐前期朝D.明清时期
2.西周中期,大贵族矩伯以其部分封地作价,与下级官员裘卫交换朝觐用的物品;贵族格伯则用部分封地以换取马匹。由此可见,当时()
A.传统礼制有所松动B.贵族阶层瓦解
C.私有土地开始流转D.商品经济发达
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影响是()
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并不拥有土地
D.均田制下禁止土地买卖,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6.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
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
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
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
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
7.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其中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据此可推知,唐代两税制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 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 摇纺车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 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 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 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 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国际 市场
劳动力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家 政策
“重农抑商” 、 “海禁” 、“闭 关锁国”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
“重农抑 商”政策 专卖制度
阻碍 “海禁”与 “闭关锁国” “海禁” “闭关锁国”
官营手工业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缚阻碍社会进 步,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感悟历史: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 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 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 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感悟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2)土地兼并: ●概况 抑制措施 结 原 果 因 1.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2
井田制
瓦解的原因: ①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 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根本原因 ②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 进一步发展 ③由于战争频繁,在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一、土地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演变
第 ㈢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4 课 1.形成过程: 古 ( 1 )公元前 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 代 的 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经 (2)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 济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政 策
第 ㈠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4 课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 4 课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㈡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 小雅· 北山 》
井田制
第 4 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课 古 代 内容: 的 (1)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 经 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缴纳贡赋。 济 政 (2)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 策 着残酷的剥削和奴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汉武帝时规定:“商人财产每2 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 000钱抽一算;……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这个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富商大贾
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
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3.(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上的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4.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
A.和封建自然经济息息相关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保护了小农经济
D.最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入
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中国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6.“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 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3)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 国的原因。
【答案】(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政策: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危害:人为地割断了中国 与世界的联系,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
【针对练习】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 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 的不景气状况 )
1.“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
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商人富裕而农民贫
困,反映了汉初农民生活和商人生活之间的显著差别。联系各选 项,③④与所学不符。故答案为 A 项。
◆史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
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
【针对练习】
2.《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
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
在封建社会前期 和建朝初期促进 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封建社会末 期对生产力发展 起阻碍作用
有利于抵制外来 侵略,维护国家 主权;但限制了 中国与世界的交 流,导致中国的 落后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
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
焉。”上述材料反映出松江地区( )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2.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 荣;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 币很早就出现;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3.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名称
相同点
——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 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 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 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 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 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 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 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 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 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 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完美版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
案
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
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
(1)一切土地属于,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 贡赋。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1)税制改革: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法律确认:秦国,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土地兼并问题 (1)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 分化。
(2)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 田亩多寡收税。
(3)影响: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轻巧
识记
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主干梳
理
知识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①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 。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知识点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的“海禁”
①原因: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4-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分层作业四
古代的经济政策
(2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解析】选B。题干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大意是上天下雨不仅要下到公田里,还要下到我的私田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春秋时期公田和私田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发展到后期,公田萎缩,私田大量增加,统治者为增加税收,使私田合法化,导致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故选B。
2.(2019·江苏学业考)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 ( )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
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
【解析】选B。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国时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属于地主私有土地,故选B。
3.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在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战国时期开始,封建政府推行 ( )
A.均田制
B.重农抑商
C.抑制兼并
D.盐铁官营
【解析】选B。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战国以后封建统治者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
4.《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四课,学习这课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形成的影响,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当今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与重要性,以及国家“三农”政策的历史渊源。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理论水平还很有限,仍出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对这些历史理论还不能透彻的理解。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理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重农抑商的评价的辩证方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时代特征。
运用:联系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富国强民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行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形式,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得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重要标准;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务;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及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评价。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45张PPT]
十七世纪的广州十三行及珠江景色
对外贸易
重 农 抑 商
商鞅
这三张图片 有什么联系 吗?
本课小结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小结)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社 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主
义
1950年土地改革
农
1956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民 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幸
福
2006年免除农业税
④各国的改革(直接原因)
(2)过程
①春秋时期各国税制改革(鲁国前 594年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衰征”)实际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②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废除井田制,以法 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春秋战国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 买卖。
──《汉书•食货志》
“依军功行宅田”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 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5)对策:限制土地兼并。
①北魏(485年)至唐中期实行
均田制,制定官民占地限额,
限制买卖。 ②明朝丈量土地,按照丁亩收 取赋税。
(明太祖时编“赋役黄册”和“鱼 鳞图册”)
(6)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
巩固统治。 ②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③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决定封建国家不能从
◎认知背景
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习题:4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国君的收入
B.承认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确立封建制度
D.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要求
||,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2.《吕氏春秋》中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故C项正确||。
3.《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汉代规定||,商人及其家属有单独的“市籍”||,不能拥有土地||,如果违规||,则没收其财产||,这样做的目的是“以便农”||,即限制商业发展保护小农经济||,选D项||。材料没有提及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A项错误;对商人的限制不利于增加赋税收入||,而且材料也没有提及||,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商人管理的目的在于“便农”||,C项不是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排除||。
4.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明朝的“鱼鳞图册”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和田主姓名||,并编制图册||。因所绘田亩图形很像鱼鳞||,所以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高中历史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各项政策的的发展演变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中国古代政策对近代社会的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单选题
1.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 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
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 .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C .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 .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2.有学者著文指出,16 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
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 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
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这主要说明 16 世纪前后的中国(
)
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
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
千成群。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此
举根本目的是(
)
A .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
B .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 .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 .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4.“鬻者兼赢,求着不匮……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
接轸……”张衡在《二京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汉代洛阳的全景式丹青长卷从材料中你能看
到(
)
①汉代洛阳商品种类繁多,店铺林立
②商品交易频繁,商人获利丰厚
③洛阳交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④政府支持商业贸易,商业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关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
”
A. 其目的是抑制资本主义萌芽
B. 适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
C.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造成了中国商业发展落后
6.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
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
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 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 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 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 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7.“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
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B. “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 “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D.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8.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
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
)
A.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B. 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 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9.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
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
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10.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
①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将徭役、丁税和土地税合并②加重了小土地所有者的负担,农民大
量破产③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取消了人头税,按田亩
征收银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
“ “ ( ;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12.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
A. 闭关锁国的政策
B. 重农抑商的政策
C. 文化专制的政策
D. 腐朽的封建制度
13.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
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
)
A.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C.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D.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14.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 偶然官
府在街上过”。
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
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 那富
的人,怕的是见官。” )
A.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 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C.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 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15.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6.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题文)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
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