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4、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谷物和丝麻”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问题2、 明、清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 的对外政策而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背景: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 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 祖下令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背景: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问题3、 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 的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
萌芽发展。
5、评价
积极 消极
促进农业发展; 巩固封建国家经济基础;
维护政治稳定。
破坏工商业发展; 强化小农经济;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抑制社会经济活力,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 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 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 人。——《中国古代史》
鲁国“初税亩”: 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
秦商鞅变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问题5: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影响是什么?
土地所有制关系(公有
私有)
阶级关系 (奴隶主 地主;奴隶 农民)
交税方式 (交纳贡赋
交纳地租)
问题6: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几种形式?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对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在()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北魏至唐前期朝D.明清时期2.西周中期,大贵族矩伯以其部分封地作价,与下级官员裘卫交换朝觐用的物品;贵族格伯则用部分封地以换取马匹。
由此可见,当时()A.传统礼制有所松动B.贵族阶层瓦解C.私有土地开始流转D.商品经济发达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影响是()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并不拥有土地D.均田制下禁止土地买卖,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6.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
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7.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其中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据此可推知,唐代两税制改革()A.承认了土地兼并现实B.导致藩镇割据形成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8.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
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倭寇 (1)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危及
海禁 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________”。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______,对外贸易只能 互市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原始积累 (2)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了_____________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2.(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段考)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 述,正确的是( ) ②土地兼并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③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
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禁止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 A。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及明代 皇帝带头兼并土地,故④项说法错误。
【针对练习】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 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 的不景气状况 )
1.“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
一、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它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内容是: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铁农具和牛 耕的使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文档
1、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是首要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4、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5、《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已贫贱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6、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7、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8、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 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B.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C. 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D. 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9、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而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单选题1.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C.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2.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3.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
凡此皆靡费无益。
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此举根本目的是()A.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B.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C.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D.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4.“鬻者兼赢,求着不匮……五都货殖,既迁既引。
商旅联槅,隐隐展展。
冠带交错,方辕接轸……”张衡在《二京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汉代洛阳的全景式丹青长卷从材料中你能看到()①汉代洛阳商品种类繁多,店铺林立②商品交易频繁,商人获利丰厚③洛阳交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④政府支持商业贸易,商业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5.关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 其目的是抑制资本主义萌芽B. 适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C.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 造成了中国商业发展落后6.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题一、单选题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郭沫若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指()A.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 井田制被初税亩完全代替3.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4.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而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
这说明( )A. 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佛寺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 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5.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
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
宋代租佃制()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6.根据史料记载,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匠户沦为国家奴隶),明政府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济南高一检测)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代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
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兴起推广,排除B、D两项;A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
答案:C2.(2018·昆明高一模拟)《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诸侯权力增强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解析:初税亩承认土地的私有,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是在初税亩实行后,又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了一些规定,因此这实质上表明土地私有权在当时获得认可。
答案:D3.(2018·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由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选B项。
答案:B4.(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不固定,故选D项。
答案:D5.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 ) A.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B.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C.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D.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解析:本题考查这一时期土地所有制的演化趋势。
A项是战国以前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过程,C项是耕作方式的表现,D 项是小农经济的组织形式,B项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 政策
原因
重农抑商
出现及发展 影响
原因 “海禁”与 “闭关锁国” 影响
2.出现和发展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籴,则多 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 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秦孝公用商鞅,……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影响
合作探究:比较战国、西汉、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 异同点。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
(明)永乐二年,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 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 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违者死无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 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期的 广州商馆区
2.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谈 谈你对该项政策实施的影响有什么看法。
本课知识结构
问题情景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 治私事。 ──《孟子》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 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 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 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 结果如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课时训练,包含答案)
第4课同步课时训练1、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至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
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
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D.铁犁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2、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
齐国“履亩而税”、鲁国推行“初税亩”。
这些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推动齐国和鲁国成为霸主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标志着井田制在各国崩溃3、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租佃关系占据社会主导地位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4、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D.宋代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5、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
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
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B.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6、有学者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精编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基础达标]1.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答案 C解析A、B、D三项实质上是支持重农抑商政策;C项中认为工商为末是不切实际的妄加抑制,实质是支持商业发展,与题干观点不一致,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选项。
2.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禁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答案 C解析材料“禁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体现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即为重农抑商政策。
C项正确。
3.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
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B.抑商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答案 B解析材料“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体现的是抑商政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②③的出现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①④则体现了政治权力对经济的干预。
5.《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
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答案 B解析材料讲对于田宅产业等先在亲邻中买卖,说明买卖范围非常小,人们不敢扩大买卖范围,其原因主要是官府的控制,故B项正确。
6.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单选题
1.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 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
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 .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C .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 .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2.有学者著文指出,16 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
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 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
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 16 世纪前后的中国(
)
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
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
千成群。
凡此皆靡费无益。
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此
举根本目的是(
)
A .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
B .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 .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 .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4.“鬻者兼赢,求着不匮……五都货殖,既迁既引。
商旅联槅,隐隐展展。
冠带交错,方辕
接轸……”张衡在《二京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汉代洛阳的全景式丹青长卷从材料中你能看
到(
)
①汉代洛阳商品种类繁多,店铺林立
②商品交易频繁,商人获利丰厚
③洛阳交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④政府支持商业贸易,商业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关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
”
A. 其目的是抑制资本主义萌芽
B. 适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
C.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造成了中国商业发展落后
6.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
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
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 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 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 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 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7.“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
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B. “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 “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D.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8.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
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制度致使(
)
A.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B. 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 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9.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
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
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10.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
①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将徭役、丁税和土地税合并②加重了小土地所有者的负担,农民大
量破产③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取消了人头税,按田亩
征收银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
“ “ ( ;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12.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
A. 闭关锁国的政策
B. 重农抑商的政策
C. 文化专制的政策
D. 腐朽的封建制度
13.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
治
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
”商鞅意在强调(
)
A.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C.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D.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14.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 偶然官
府在街上过”。
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
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
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 那富
的人,怕的是见官。
” )
A.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 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C.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 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15.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6.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题文)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
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
(
“ ” “
C. 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 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8.“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但
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 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
”材料
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A. 自然经济占主导
B. 封建制度的落后
C. 机户们不守信用
D. 地方官府的勒索
19.汉景帝说: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据此可知汉景帝时
期(
)
A. 官僚贵族思想保守,没有经济头脑
B. 商品经济水平低,商品货币关系落后
C. 普通百姓家庭拥有大量黄金珠玉
D. 人地矛盾较突出,粮食严重短缺
20.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继而
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 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 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 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二、非选择题
21.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
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
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
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
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答案
1.B2.B3.D4.B5.C6.D7.C8.A9.B10.D11.C12.D13.C14.D15.A16.B17.D
18.D19.B20.C
21.(1)中国:强化了小农经济,稳定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
西欧:大力扶植工商业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