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学案练习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方山子传 苏轼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文研究的治学类型大概可分三种:一是职业的;二是事业的;三是趣味的。
在这里,只分析其中两种(职业的和事业的)。
职业的研究,这类学者一般有学院学术训练背景,专业基础扎实,对于各种新潮理论运用自如。
职业化有其必要,但也常使研究蜕变为一种批量制作,困于“套路”:首先“资料见底”,即穷搜冥索,收集、整理、甄别、归纳所有材料,(),最后在材料和理论的配置中提出些观点和看法。
不乏识见,却也易为成见、俗见,久而久之,难免思想贫乏,言之无物。
事业的研究则是将治学视为全身心投入的名山之业。
这类学者往往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苦行深学,视学术为生命;既高屋建锐,把握全面,又一砖一石,扎实筑基。
其突出者孜孜于学科体系的学理性建构,独创一格,指迷导悟,前贤后彦,学脉绵长,从中可以感受到真切的时代文化命脉的搏动,其事业之发达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职业的和事业的)”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B.我常常认为(生在)百代之后,未必是不幸,为什么呢?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凶凶(汹汹)地向他走来。
D.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2)结构;(3)意义。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借助一定理论把材料重新装置、分配、知识化,这是其次B.把材料重新借助一定理论装置、分配、知识化,这是其次C.其次借助一定理论把材料重新装置、分配、知识化D.其次把材料重新借助一定理论装置、分配、知识化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中可以感受到真切搏动的时代文化命脉,其事业之发达与否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B.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时代文化命脉的搏动,其事业之发达与否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C.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时代文化命脉的搏动,其事业之发达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D.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文化真切搏动的命脉,其事业之发达与否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方山子传复习学案 .6.14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一轮复习检测学案《方山子传》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关系)3.拓展文言阅读,概括与分析文意,准确判断句读和翻译文言句子【自学质疑】任务一:有声诵读....课文,边读边重拾记忆....文中已标注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任务二:浏览..课下注释,记忆..其中的重点知识解读任务三:读一读...,记一记...,落实《学案导学》P87“识记”部分【训练展示】1.重点词语⑴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⑵闾里之侠皆宗.之⑶稍壮,折节..读书⑷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⑸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⑹过岐亭,适.见焉⑺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⑻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⑼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⑽①使.酒好剑②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③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⑾方山子傥.见之与2.通假字⑴往往阳狂污垢 ⑵方山子倘见之与⑶前十有九年 ⑷犹见于眉间3.古今异义⑴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⑵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⑷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4.词类活用(先指出活用,再解释)⑴岁.得帛千匹 ⑵见方山子从.两骑⑶余既耸然异.之5.特殊句式⑴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⑵亦足以富乐⑶鹊起于前⑷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⑸何为而在此?6.一词多义因:小结:“因”的意义和用法(1)因谓之方山子(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3)相如因持璧却立(4)不如因而厚遇之(5)因击沛公于坐(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7)蒙故业,因遗策(8)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而:小结:“而”的意义和用法(1)俯而不答,仰而笑(2)使骑逐而射之(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吾尝终日而思矣(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9)某所,而母立于兹7.重点语句翻译(先划出得分点,再翻译)(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4.07方山子传[马杰]【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分析独特的“隐士”形象;2、探究“隐”及“隐士”的文化内涵。
2学情分析由于高中二年级对“隐”和“隐士”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初中学习过《五柳先生传》,高中学习过《归去来兮辞》,但对“隐”和“隐士”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于是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在“探究独特的隐士形象”的基础上“初探“隐”和“隐士”文化内涵”。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分析独特的“隐士”形象;学习难点:探究“隐”及“隐士”的文化内涵。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播放终南山隐士生活的视频)有这样一座山,叫终南山;有这样一群人叫隐士,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挫折后过着像视频中行于青山、汲取清泉、青竹为伴、清茶一杯、清香萦绕,清音幽远的生活。
现在有隐士,古代更多,隐士文化也绵延不绝。
他们为什么在这深幽静谧,云烟缭绕的山中做隐士呢?隐的背后有哪些文化内涵呢?今天让我们走入《方山子传》来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来读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二、预习反馈,你问我答(一) 字词解释:1、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2、晚乃遁于光、黄间:隐居3、见其所著帽:穿戴4、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留下来的样子5、方山子亦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6、余既耸然异之:惊奇的样子7、方山子怒马独出:使马怒,奔马 8、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9、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二)文句翻译: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际遇。
2、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中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4、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于是就在马上和我谈论起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方山子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方山子传》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方山子虽身处逆境但仍超然物外的旷达精神。
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
二、导读(1)作者生平: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2)背景介绍: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怀才不遇,与方山子遭遇相似。
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3)传记人物传记是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为自己写的传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为他人写的传叫别传。
本文是一篇颇具艺术匠心的别传。
三、导思1、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看看方山子与常人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4、文中还有一处细节,在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时,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5、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资料?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6、“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7、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8、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四、导练【跟踪试题】1.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方山子传》全文。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对方山子的生平背景进行了解和探究。
3.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方山子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方山子坚定信仰、忠诚友谊的崇敬之情。
2. 培养学生对方山子面对困境时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的欣赏之情。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方山子传》全文。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2 教学难点1. 对方山子生平背景的探究和理解。
2. 对文中对方山子形象深入剖析的能力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方山子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方山子的兴趣。
2. 简介方山子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对方山子产生探究的欲望。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让学生讨论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文讲解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5 课堂练习1.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或写段练习。
2. 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课件
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
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
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
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
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
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 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 所能支配,所以不应成为人生的主要目 标。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对一切外在遭际 的态度。内在生活充实的人仿佛有另一 个更高的自我,能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 对变故和挫折持适当态度,心境不受尘 世祸福沉浮的扰乱。
苏轼为方山子立传,为 何把方山子放在与自己 的交往中来浇自己块垒。
通过这篇传记,你感受到苏轼对 方山子的人生选择与人生境界 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仰慕、赞赏
夫风无雌雄之异,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
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苏轼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 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 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 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
使酒:纵性喝酒
骑,挟二矢,游西山,鹊
有:同“又”
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 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
从:使动用法
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 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
见:同“现”
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 山中之人:隐居山中的人 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
作业(任选其一)
1、探究隐士文化,找出两个隐士,写出简 短评论; 2、把今天我们研讨涉及的内容提炼积累成 作文素材。
推荐课外阅读
《终南隐士》史飞翔 《隐没的贵族——当年隐士也疯狂》李靖岩
谢谢, 再见!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方山子传
苏轼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析独特的“隐士”形象; 2、初探“隐”及“隐士”的文化内涵。
预习反馈 你问我答
1.闾里之侠皆宗之: 尊奉
2.晚乃遁于光、黄间: 隐居
3.见其所著帽:
戴
4.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遗留下来的样子
5.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 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寞沙洲冷。
拓展研讨 你评我析
这篇人物传记的特点是什么?与史 书人物传记有何不同?
(提示:请关注所有
1、这篇传记加入了苏轼的活动和情感态 度,史书传记往往客观记叙传主生平事 迹; 2、这篇传记按照方山子的特点选择主要 事件来写,而史书传记往往按照人物姓 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的顺序介 绍。
背景介绍
1080年,以王安石为核心的推行变法的 新党制造的“乌台诗案”将苏轼置于皇家监 狱四十几天,竟至于濒死之境地,苏轼并因 此被贬黄州。他在贬谪生活中咀嚼着孤独、 窘困、凄苦等各种况味,芒鞋竹杖,与渔樵 为伍,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但 在佛老哲学中他找到了超越悲哀命运的思想 武器并坚持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于是他感受 到了所到之处皆受黎民百姓的欢迎;酒醉饭 饱后看白云青江的惬意……
小结延伸 我结你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发生了活用, 解释该词语,翻译整个句子。
❖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 为不朽之人也。
(2012天津卷)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可翻译成“救活”
翻译: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 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 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直击高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 D.第三自然段段运用倒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 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指出下面两句话中涉及到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2014年福建卷第5题) 判断句,被动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翻译: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是区区者,何难之有?
(2014年重庆卷第11题) 宾语前置句 翻译: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
自主学习
重温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 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 书画家,与父 苏洵 ,弟苏辙 并称“ 三苏 ”。
元丰年间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 苏轼到任湖州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 法,以“网织文字诽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 狱,史称“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后,被贬黄 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 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课堂小结
❖ 1.通过这节课,我们需掌握运用语法分析法判 定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 2.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学习方山子做个有理 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并为之不懈努力,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我们不可碌碌无为,不 可消极避世,不可怀宝迷邦,人生在世,当志 存高远,持之以恒,善始善终,为国家和民族 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主学 习
❖自主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
16-17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9传状 方山子传 含解
*方山子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方山子传[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 .折.节读书 折:改变 C .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 D .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解析】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答案】 C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蟹六跪而.二螯 B.⎩⎪⎨⎪⎧ 余既耸然.异之河内凶亦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师不必贤于.弟子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 A 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
B 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 项,于:介词,在/介词,比。
D 项,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之推荐作品方山子传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课堂训练大全Word解析版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之推荐作品方山子传1.诵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写人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苏轼见第二单元“推荐作品”作者介绍。
2.了解背景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与陈慥不期而遇。
发现这位当年“使酒好剑”、有五陵年少作风的豪侠,如今竟成了“庵居蔬食”的隐士,苏轼“耸然异之”之余,乃为之作传。
文中借方山子有才而“终不遇”,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既把陈慥写得形神俱出,更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旨意。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闾.(lǘ)里庵.(ān)居谪.(zhé)居陈慥.(zào)矍.(jué)然奴婢.(bì)挟.(xié)矢 傥.(tǎnɡ)见 2.掌握通假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3.一词多义 (一)虚词(1)而⎩⎪⎨⎪⎧①方耸而.高 表并列关系,不译②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表转折关系,然而③使骑逐而.射之 表修饰关系(2)故⎩⎪⎨⎪⎧①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旧②余告之故.缘故(二)实词(1)异⎩⎪⎨⎪⎧①余既耸然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异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奇特,独特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同④成述其异. 奇特本领(2)适⎩⎪⎨⎪⎧①适.见焉 恰好,正巧②适.得府君书 刚才③处分适.兄意 适合④与长子迈舟行适.临汝 到……去⑤始适.还家门 出嫁 4.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2)见方山子从.两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5.特殊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判断句) (3)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句) (4)鹊起于前。
(状语后置句)(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第①段介绍了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解答】(1)方山子的生平: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使用年级: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一、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号,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
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
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
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及练习
1. “①弃,冠服A. ①guàn帽子C.①guàn戴着帽子2. “① 里之侠皆宗之A. ①祖宗②食品《方山子》教案② 其所著帽”加点字的音和解正确的一是()②zhù戴 B. ①guān帽子②zhuó戴②zhù穿的衣服 D.①guān戴着帽子②zhuó穿的衣服②庵居蔬食”句中加点字的正确是()B. ①尊敬②吃C.①同宗②粮食D.①宗族② ⋯⋯吃3. 以下句中加点的解有的一是()A.稍壮,折(改过去的理想和行)B.堵(房子的院)然,而老婆奴婢C.独念方山子少,使酒(因酒使性)好,用如土D.余光、黄多异人,常常佯狂(假装)垢,不行得而4.以下句中加点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 里之侠皆宗(尊敬)之B. 稍壮,折(改志、行)C. 方山子(或)之欤D. 欲以此(奔跑)当世5.以下加点的意和用法解的一是()A. 庵(在小草屋)居蔬食B. 余既然异(感觉诧异)之C. 方山子从(跟从)两D.(每年)得帛千匹7.以下每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用法同样的一是()A. ① 其所著帽,方而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①余既然异之②他植者否则C.①晚乃遁于光、黄② 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也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8.以下每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用法同样的一是()A.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②使从事于期,今已B. ①余既然异之②余光、黄多异人C.①使从事于期,今已②使逐而射之,不D.①欲以此当世②亦足以富9.方山子的一世能够用“侠”“ ”两个字来,下边各句四,均能表其“侠”的特色的一是()① 里之侠皆宗之②弃,冠服,徒步来往山中③从两,挟二矢,游西山④怒独出,一得之⑤干练之色犹于眉⑥皆弃不取,独来山中A. ①③④⑤B. 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 . ②③⑤⑥10. 下边四中全都是详细描绘方山子“ ”的生活、思想和行的一()①使酒好,用如土②弃,冠服,徒步来往山中③从两,挟二矢,游西山④ 堵然,而老婆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11.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A 欲以此驰骋当世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C 而老婆奴婢皆有自得之意D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13. 比较以下句中“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然终不遇②余既屹然异之③环堵萧然④此岂无得而然哉A. ①与④不一样,②与③不一样B. ①与④不一样,②与③同样C.①与④同样,②与③同样D.①与④同样,②与③不一样14.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A.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B. ①因与余立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徐公何能及君也C.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②万钟于我何加焉D.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17. 对“此岂无得而然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这大体是没有获得官做才这样的吧?B. 这大体是没有获得知己才这样的吧?C. 这莫非是一个没有怡然自得的人能够这样吗?D. 这莫非是一个没有得道的人能够这样吗?18. 文中说“余既屹然异之”,作者这样说的原由是()A.“少时慕朱家、郭角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B.“稍壮,折节念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C.“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而老婆奴婢皆有自得之意”D.“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1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弘愿,晚乃归隐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折节念书,欲以此驰骋当世③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④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⑤所著帽,方屋而高⑥弃车马,毁冠服,徒步来往山中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⑧干练之色,犹见于眉间A. ①⑤B. ②③C.④⑥D.⑦⑧21.以下表达不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方山子世有勋阀,能够当官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着奇异,“所著帽,方屋而高”,所以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B.方山子少时慕游侠,他人也把他当游侠对待;壮时折节念书,欲发挥志向,但是终不遇时,致使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C.听到作者被贬黄州的缘由后,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委婉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怜悯,以及对排斥苏轼的奸邪小人的歧视D.方山子弃荣华而就贫贱,弃功名而甘孤独的难得质量,对正遭贬谪的苏轼触动很大本文寄托了作者的出身之感和对友人的知己之情24.翻译以下句子①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致者译文:②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③环堵萧然,而老婆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译文:④因与余立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译文:⑤稍壮,折节念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译文。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8课 方山子传 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整体探究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方山子的“异”的?体现了方山子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情感倾向:对方山子??庵居蔬食独特的人???生活态度?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生道路选异???择与超脱 ?所著帽,方屋而高?待人接物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的人生价值观的赏?家庭情况:世有勋阀,园宅壮丽,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识。
??行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2.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二段写道:“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这一次邂逅,既表现了方山子对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怪,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作者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第三段写道:“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豪气冲天,初生牛犊不怕虎!与第二次邂逅所见深谙世故的方山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
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推崇.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逃跑.C.余谪居于黄谪:贬官.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妻子和儿女..【解析】遁:隐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自主探究学案
一、趣味链接
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
隐居龙丘。
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
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
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自学目标
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三、自学任务
1、通读文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少.时()著.帽()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要求:不参考资料,利用推断法)
犹见.于眉间阳.狂垢污傥.见之光、黄间.隐人
稍壮.驰骋
..当世弃车
马,毁冠服
..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从两骑使.酒好剑
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独来穷.山中
而.其家在洛阳庵.居蔬.食所著.帽
方山子怒.马独出环堵萧然
..
总结归纳在上面的题目中,你运用了什么推断法:
3、重点语句翻译(要求:圈出重点词,注意句式,语意通顺)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4、阅读与探讨
(1)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作者对此是什么样的态度。
(2)文章通过细节突出了方山子的不同常人,列举两三处细节,并作简要分析。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人物形象的?
四、自学检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 ) ②前十有九年
( )
③往往阳狂垢污( )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3)指出下划线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
之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
匹
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
出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过岐亭,适见焉方屋而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何为而在此?
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而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使骑逐而射之
(5)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
⑤庵居蔬食
五、课外链接
苏轼记叙类散文中的“杂体”传记,能够写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这与他主张文学作品“神似”、反对“形似”有关。
如《方山子传》。
此文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为贵公子陈慥所作的人物传记,确乎不同于一般“杂体”传记的写法,更不同于正史中传记的写法。
第一段先概括叙述陈慥其人,并点出名方山子的原因。
以下重点叙描方山子甘守清贫和任侠、隐居二三事。
最后点出方山子家世有勋阀,可凭门荫得官,而且家资富饶。
之后,宕开一笔,以“光、黄间多异人”、“不可得见”结束。
全文用力叙描方山子的精神面貌,人物神态毕现,不愧是“传神”之笔。
文章详
略得当,如行云流水,体现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
同类作品,还有《书刘庭式》等。
——(张梦新:《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答案
2(1)【参考答案】(有,通“又”;见,通“现”显现;阳,通“佯”假装,与通“欤”语气词吧)
(2)【参考答案】(①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今义:指纵马奔跑
③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⑤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3)【参考答案】①宗,名词动用,尊奉。
②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从,使动用法,使……跟从④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⑤使动用法,使……富足快乐⑥使动用法,使……愤怒。
(4)【参考答案】恰好,副词;适应,动词;到、往,动词;顺从,动词
(5)【参考答案】①和,并列连词②却,③然而,转折连词④并、接着,表承接连词(6)【参考答案】①判断句②判断句、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省略句⑤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