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经商之道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https://img.taocdn.com/s3/m/db6460eaf61fb7360b4c65c7.png)
营国巨商——吕不韦作者:来源:《商业文化》2016年第04期吕不韦(公元前292~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滑县)人。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史记》中亦有明确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
出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
他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生意就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有史以来的最大投机家,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他的一生经历,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他的权术、公关手段、自我炒作的广告宣传等做法,仍然是比较前卫的,是梦想成功的人士学习的楷模。
吕不韦绝对是一个千古奇人,古今中外第一的风险投资商。
囤积居奇、贩贱卖贵——赵国巨富战国时代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私营商业日益兴盛,商人十分活跃。
此时的赵国,疆域在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以及陕西东北角一带,是各诸侯国的交通要道,在地理上处于六国直接面对强秦的桥头堡,战国的政治风云变幻,使邯郸发展成为各国进行情报活动和合纵连横的重要基地。
在这里,各国使节和商贾名人云集,经济比较发达。
外交的繁荣和各国使节的聚集吸引了大批来此淘金的商人,于是吕不韦来到了赵国,打算在赵国经商。
吕不韦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深知经商之道,作为商人,仅仅囤积货物是不行的,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卖出去,才能获利。
吕不韦善于贱进贵出,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他为了自己经商的需要,还与赵国的达官贵人来往密切,不但能抬高自己的身价,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做生意的好机会。
在邯郸经商不久,就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吕不韦经商时特别留心观察商情,分析影响生意的各种因素,以便确保决策准确无误。
吕不韦
![吕不韦](https://img.taocdn.com/s3/m/26a042270722192e4536f6bd.png)
一代传奇之吕不韦战国时期是群雄并起的时代,也是豪杰辈出的时代,他们的出现,使战国的历史更加辉煌壮观,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吕不韦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不仅促秦国一统六国的步伐,而且也是成就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关键人物。
吕不韦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有敏锐的商业眼光,他腰缠万贯,是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不被人所看起,吕不韦不干现状,要改变这种命运,而且也在积极的寻找机会。
他为了改变命运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有幸结识赢异人,并慧眼识珠,认为奇货可居。
这是吕不韦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也是走出了成功的的第一步。
吕不韦的眼光很独到,他在赵国经商时,首先认识了在赵国作人质的嬴异人,发现了他的价值,并主动去求见赢异人。
很自信的说:“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且自大子之门,而乃大吾之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之门大也。
”吕不韦的话说完之后,异人也看出吕不韦也不是等闲之辈,邀请就坐,与之长谈。
吕不韦给赢异人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其一、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已老矣,这就意味着他的国王当不时间长。
其二、秦国的大太子早逝,而二儿子安国君就捡了大便宜,成了太子,而赢异人正好是安国君的儿子,先不说受不受宠,是皇子不假,就有为太子的机会。
其三、安国君宠爱的妃子华阳夫人,无子。
其四、赢异人作为赵国的人质,没有钱来包装自己,去结识诸侯和英才。
赢异人叹息曰:“为之奈何。
”吕不韦曰:“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嗣。
不管吕不韦能不能真的帮助赢异人当上国君,这话听了让身为人质的嬴异人是大为感激呀,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子楚这话很具有杀伤力的,分半个国家给吕不韦,是多大的诱惑呀。
其二、吕不韦开始为自己和赢异人的大业而向秦积极奔走。
吕不韦首先给赢异人500金,来包装自己,结交兵客。
然后拿重金西去秦国。
吕不韦不知是商业的精英,也是政坛的精英,不但善于谋略,而且也很善于外交。
商界奇才的养成之路!看吕不韦是如何实现“小投资,大回报”的?
![商界奇才的养成之路!看吕不韦是如何实现“小投资,大回报”的?](https://img.taocdn.com/s3/m/0c4e29f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9.png)
商界奇才的养成之路!看吕不韦是如何实现“小投资,大回报”的?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人,年轻时颇有商业头脑,经常往来于各国之间做买卖,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式赚取利润,慢慢地,他积累了千金家财。
吕不韦善于识人观相,喜好结交,为人又慷慨大方,所以身边的朋友非常多。
商业奇才吕不韦有一次,他去赵国邯郸做生意,路途中看见一个人,生的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虽然衣着残破神态落寞,但隐隐让人感觉有王贵之气。
吕不韦感到很惊奇,于是就问周围这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异人。
异人历史剧形象异人是秦昭王的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因为母亲夏姬不得宠,异人就被安国君送到赵国作人质,以求两国百年之好。
然而现在秦赵两国交恶,赵王迁怒于异人,几次想要杀掉他,他的生活也日渐窘困。
安国君在位仅三天吕不韦知道这是秦王的孙子后感到十分欣喜,他回到濮阳老家后私下对父亲说:“我在邯郸看见了奇货,我要发财了。
”父亲不解。
吕不韦又说:“拼命耕地最终能获利多少呢?”父亲答曰:“十倍。
”吕不韦接着问:“贩卖珠宝美玉能获利多少呢?”父亲答道:“百倍。
”吕不韦洋洋得意的又问:“那么帮助一个人坐上国君之位,又能获利多少呢?”父亲回答:“帮助一个人当上君主,就可掌握山河,可获利无数啊!”吕不韦笑着说:“对,我要做第三种买卖。
”确定了要做的事后,吕不韦就开始步步为营实施自己的计划。
一,与合伙人谈论商业计划,小笔资金投入吕不韦找到自己的好友公孙乾,让他帮忙引荐异人,三人在一起喝酒谈天说地,公孙乾上厕所时,吕不韦低声对异人说:“秦王已老,您的父亲安国君日后必定继承王位,您兄弟有二十人之多,日后必定会争夺太子之位。
您又远离秦国,宫中无人可以依靠,倘若以后秦赵开战,您必定会有杀身之祸啊!”异人和吕不韦相识异人听后满面愁容,但又无可奈何。
吕不韦接着又说:“我可以帮助您脱离困境。
”异人急忙问有什么办法。
吕不韦说:“我听闻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膝下无子,您若能依靠她登上太子之位,那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eb91fd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b.png)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商人。
他最出名的就是通过卖草鞋而累积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除此之外,吕不韦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商业经验和成功秘诀。
吕不韦在做生意方面具有极强的商业头脑和洞察力。
他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和消费需求,不断地发掘新的商机。
比如他发现没有人销售草鞋,就决定尝试生产和销售这种鞋子。
结果草鞋成为吕不韦的经济支柱,成为他财富的主要来源。
在经营草鞋生意的过程中,吕不韦还采取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策略。
他通过制定价格政策,让他的产品在市场上得以更好地竞争。
比如,当时市场上的草鞋都是4个贯一双,吕不韦决定每双卖5个贯。
这虽然价格稍高,但由于吕不韦的草鞋质量更好、更耐穿、更舒适,因此受到了市场欢迎。
吕不韦还采用了独特的营销策略。
他不仅仅是通过广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是通过赠送礼物来提高销售。
他会把一些有用的物品,比如它人买之,赠送一些昂贵的礼品,例如华美的木质衣柜。
这样一来,他的赠品不仅起到了宣传作用,还能增加他的草鞋销售量。
除了以上这些策略,吕不韦在做生意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秘诀。
首先,他非常重视质量,始终坚持做出优质的产品。
他的草鞋是用新鲜的草制成,而且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来加强它们的耐用性。
其次,吕不韦重视品牌形象和信誉度。
他经常自带一批客人到自己的工厂参观,从而增加客户对其产品的信任和信心。
最后,吕不韦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商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学习各种管理技巧和贸易知识。
他也努力与其他商业领袖保持联系,以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吕不韦曾经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请教如何管理国家,而那位老人就用蚂蚁的生活来解释。
这种精神展现了吕不韦处事的谦虚品质和永不停止学习的态度。
综上所述,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的典范。
他不仅具有商业头脑和洞察力,还善于制定策略和营销,并始终努力提高自己的商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此外,他还注重质量和品牌形象,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吕不韦的经营管理之道
![吕不韦的经营管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cb4e4bd876a20029bd642ddc.png)
吕不韦的商场绝招二
高屋建瓴﹢把握信息﹢科学部署
•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 就会滚滚而来。这个法则意思即你能得到多 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这个法则强调了收集和分析信息情报的重要 性。这一点吕不韦就做得很好。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 不足以谋一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华商经营管理之道
第四讲
——吕不韦的经营管理之道
主讲: 曹光求
商业奇才 吕不韦
吕不韦,约公元前 290~公元前235年, 卫国濮阳人(今河南 濮阳西南) “吕不韦者,阳翟大 贾人也。往来贩贱卖 贵,家累千金。” ——《史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风险投资家——吕不韦
奇货可居
吕不韦出生之时,卫国已经日渐衰败。秦国 的王孙嬴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吕不韦经过 多方探听,把嬴异人的身世、家庭关系、目 前处境等了解得一清二楚。当他见到这位落 魄的王孙时,凭他多年的经商经验,一眼便 看出:多方寻觅的宝贝就在这里!所以,他 不由得脱口而出,留下了一句经商名言:此 奇货可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吕不韦的商场绝招三
杰出的策略﹢杰出的执行
•格瑞斯特定理: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 的执行才能奏效。 •只有策略而没有行之有效的执行,策略将 永远只是纸上谈兵的空谈,变不成现实。执 行是一门大学问,需要高超的行政能力和高 明的公关手腕。而吕不韦在执行自己预定方 案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超的公关能力尤其 值得我们借鉴。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吕不韦的商场绝招四
健全激励机制﹢注重唯才是举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 •”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 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吕氏春秋. 求人》 •“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 司马 迁《史记》
商立木建信文言文翻译
![商立木建信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39883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02.png)
商立木建信,盖商贾之道,诚信为本,信誉至上。
商者,国之血脉,民之生计。
商立木建信,即商人以诚信立身,以信誉经营,使商道久远,国富民安。
昔者,吾国商贾,多怀商立木建信之心。
如范蠡、吕不韦、白圭等,皆以诚信为本,经商有道。
范蠡,吴越之际,辅佐勾践,成就霸业。
后弃官从商,以诚信经营,富甲天下。
吕不韦,战国之时,经商致富,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
白圭,西汉之际,经商致富,名扬四海。
此三人,皆以诚信为本,商立木建信,成为后世商人楷模。
商立木建信,其义有三:一曰诚信。
商人以诚信为本,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者,商人之灵魂,信誉之基石。
如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商者,无信,何以立?二曰信誉。
商者,以信誉立身,以信誉经营。
信誉者,商人之招牌,经营之保障。
古人云:“商者,信为先。
”商立木建信,方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
三曰义利兼顾。
商者,以利为本,以义为辅。
经商之道,义利兼顾,方能长久。
如《礼记》云:“利者,所以利民;义者,所以利国。
”商立木建信,既可获利,又可传世。
商立木建信,实为经商之至理。
然后世商人,往往利欲熏心,忘却诚信,致使商道沦丧。
故有识之士,呼吁商人重拾诚信,商立木建信,以正商道。
今日之商立木建信,犹昔时之范蠡、吕不韦、白圭。
商人当以此为楷模,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经商有道。
如此,方能使商道久远,国富民安。
夫商立木建信,非一日之功,需商人持之以恒,方能见成效。
如《论语》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商人当以此为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坚守诚信,商立木建信。
总之,商立木建信,乃经商之要义。
商人当以此为准则,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经商有道。
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传世流芳。
愿后世商人,以此为鉴,商立木建信,共创美好未来。
吕不韦经商之道
![吕不韦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9eb571e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0.png)
吕不韦经商之道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一位大商人,他的经商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诚信为本:吕不韦非常注重诚信,他认为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
他在经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不欺骗客户,不做假冒伪劣产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
2. 勇于创新:吕不韦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不断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法。
他在经商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如代理、连锁、加盟等,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3. 善于用人:吕不韦非常善于用人,他善于发现人才,并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他在经商过程中,聘请了一批有才华的人为他工作,如李斯、韩非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秦国的重要官员。
4. 精打细算:吕不韦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他在经商过程中,始终注重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
他善于计算成本和利润,善于把握市场的变化和商机,从而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5. 善于合作:吕不韦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他善于与其他人合作,共同实现商业目标。
他在经商过程中,与其他商人、官员、贵族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总之,吕不韦的经商之道主要是以诚信为本、勇于创新、善于用人、精打细算、善于合作等方面,这些经商之道对后世的商人和企业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吕不韦经商之道的成功与失败
![吕不韦经商之道的成功与失败](https://img.taocdn.com/s3/m/5d48f1d6f7ec4afe05a1df22.png)
此书谨献于企业界所有创业者——谢改成◎著第六章销售(节选)吕不韦经商之道的成功与失败——读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有感(一)故事概述——吕不韦,是卫国的大商人,买贱卖贵,累集千金。
他到赵国首都邯郸做生意,发现秦国人质子楚非常喜欢,曰:“奇货可居”。
子楚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
安国君是个老太子,他父亲秦昭王还在位上,他五十多了,还没有即位。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子楚排行中间,加之子楚母亲夏姬也在安国君身边不得宠,所以子楚被送到赵国当人质。
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坐的车破旧,花钱拮据,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拜见子楚,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
”子楚笑:“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而后再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我的门庭要等您的门庭光大才能光大。
”子楚让吕不韦深谈。
吕不韦说:“秦王老了,立安国君为太子,你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中间,又不受秦王疼爱,在赵国当人质,即使安国君即位,你也不可能和你们兄弟在一起生活或争太子之位。
”子楚说,“那怎么办?”吕不韦说:“听说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能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但她却无儿子。
我想拿千金去秦国为您游说,让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你为太子。
”子楚说:“若实现您的计划,我愿分秦国土地与你共享。
”吕不韦先拿五百金给子楚,让他生活和交友用。
又拿五百金买珍奇玩物,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宝物送到华阳夫人手里,说子楚聪明贤能,宾朋遍天下。
并把夫人比作天,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华阳夫人高兴。
吕不韦又让其姐劝说华阳夫人:“你现在有色被宠,一旦色衰,宠爱也减,你没有儿子,到时色衰了,就没有人尊重了,不如从安国君儿子中结交一个孝顺且有才能的人做安国君的继承人,像亲儿子对他。
等你丈夫死了,自己立的儿子继承王位,自己永久得势,这叫‘一言而万事之利’。
你如果现在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根基,等色衰失宠再和太子说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子楚贤能,但排行中间,其母又不得宠,自己主动攀附你,你如果提拔他为安国君的继承人,那么你一生在秦国都会受到尊宠。
奇货可居-吕不韦
![奇货可居-吕不韦](https://img.taocdn.com/s3/m/cd7fc7c6240c844769eaee35.png)
奇货可居——吕不韦的经营之道作为政治的投机家,吕不韦可将奇货可居演绎得惟妙惟肖。
赵国遇子楚,到华阳夫人协太子。
再到后来出任秦相,为始皇:“仲父”吕不韦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一步一步地计划着自己的经营之道。
将利益最大化。
就像能够运用政治头脑为自己服务的资本家。
资本是发家之源。
因为有资本所以能接触到上层人物,因为有资本,所以对上层社会的礼法、做人态度都了如指掌。
五百金送子楚,五百金买奇珍玩物,足以见得。
子楚虽然只是个排行继承人候选靠后的赵国人质。
但当时王子的贵族身份,也值得让牟利的商人投资,攀附。
所以,吕氏的经营之本是“原始资本”。
吕不韦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商人,将经商理念运用到政治中。
凡事不讲情面,只比较利益。
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邯郸献姬”这段佳话。
庄襄王要自己真爱吕不韦固然生气,但转念一想,已为子楚破费大量财产,放长线钓大鱼。
虽心生百般不情愿,但为了能更好得“捞上一笔”最后还是献上姬。
大多数人认为吕不韦不过是一个投机的商人,靠投机的手段赢得政治上的新生命,从而飞黄腾达。
但在当时“重农抑商”的时代里。
从一个士大夫阶层都瞧不起的濮阳小商人。
奋斗至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令历史记载的仲父,还是值得我们肯定与学习的;超强的战略眼光:从异人入手,弃上从政,摆脱了从商收人歧视的局面;锐敏的政治头脑:若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秦国又岂能在仲父手上蒸蒸日上?吕不韦对秦国有着定国立军的特殊功绩。
吕不韦的经营之道,正如郭老所言:“一个朝代的歪曲谬穿,到二千年后的今天要有一个合适的公论可谓难矣!”向吕不韦致敬。
吕不韦的故事有哪些
![吕不韦的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810395f561252d381eb6e2a.png)
吕不韦的故事有哪些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
吕不韦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吕不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吕不韦是濮阳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开拓“国际贸易”第一人。
在经商方面,吕不韦比“商业之祖”范蠡更有本领,他白手起家,年纪不大就离开家乡濮阳,到拥有丰富木材和药材资源的阳翟去经商,以“贩贱卖贵”的经商手段,逐渐成了“家累万金”的阳翟首富。
接着他到楚国发展,没有成功。
又到赵国首都邯郸经商,很快就成为赵国的首富,甚至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吕不韦是卫国人。
卫国是个小国,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
但他有独到的经济眼光,他走出“国”门,搞起了“国际贸易”。
从这个角度讲,吕不韦是濮阳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开拓“国际贸易”第一人。
吕不韦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挖到的,至今尚无法考证。
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学家、经济史学者认可的吕不韦的经商理论:一是“贩贱卖贵”,二是“奇货可居”。
其实还有第三,就是“官商勾结”,这是他能够迅速成为巨富的法宝,使他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名。
在阳翟,他是一邑首富,到了邯郸很快成为一国首富。
吕不韦在商业上的主要才能,表现在官商勾结方面。
他首先善于包装自己,把自己的商业行为做到了顶峰。
在赵国,他和上层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吕府迎来送往的大多是达官贵人、各国使节,这使他的商业与官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商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他开创的商人与官场合作的经商之道,至今仍然被一些商人视为成功的首选。
吕不韦“贩贱卖贵”的经商理念,是一般商人都知道的最起码知识,单靠这一点是难以发大财的,“奇货可居”理论才是他发家的关键。
他到邯郸以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奇货可居”运用得十分娴熟。
战国末期赵国的所谓“奇货”,主要是珠宝、私盐、铁等物资。
吕不韦适时猎取,待价而沽,然后抓住机遇,赚得巨额利润。
吕不韦60句富有哲理的名言,道出了很多人成功的方法,值得借鉴!
![吕不韦60句富有哲理的名言,道出了很多人成功的方法,值得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3362ac1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7.png)
吕不韦60句富有哲理的名言,道出了很多人成功的方法,值得借鉴!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值得大写特写,他就是生活在战国末期的吕不韦。
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投资人、最大的投机家,他经商的智谋与手段,即便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吕不韦富有哲理的名言:1、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2、苦之,以验其志。
3、孰能无为,故能使众为也。
4、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5、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6、目之见也借于照,心之智也借于理。
7、事随心,心随欲。
欲无度者,其心无度。
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8、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9、天锨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1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11、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1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13、得言不可以不察。
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14、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败莫败于不自知。
15、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16、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其短。
17、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
18、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19、乐之务在于心和,和心在于行之适。
20、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为民纪纲者何也?21、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
22、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4、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
25、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
26、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27、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28、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29、夫乐有适,心亦有适。
30、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
31、以私胜公,衰国之政。
32、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33、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吕不韦的经商之道(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吕不韦的经商之道(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https://img.taocdn.com/s3/m/ab4a72fef5335a8102d220f8.png)
吕不韦的经商之道范蠡虽然经商有道被看作是富人的象征,一直被后人视为是商人的老祖宗,但范蠡在经商之前是越王勾践的大将军,隐退后一定会有相当可观的金银作为经商的资本,因此范蠡经商的成功,是有客观条件的;反观吕不韦却是白手起家,小小的年纪就成了赵国首都邯郸的首富,相比而言把吕不韦作为商人的鼻祖窃以为更加合适。
白手起家的吕不韦,第一桶金是如何挖到的至今尚无法考证,但在尚未婚取的年龄就成为一国首富,绝对不是靠贩卖青菜,卖几个肉包子就能实现的;结合历史及当时赵国的地理位置,分析吕不韦的生财之道,就是对当代的人也很有启示;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经商的天才,也不愧商人之鼻祖的称号。
1.奇货可居理论:吕不韦善于贱进贵出,这是商业上的最起码理论,单纯靠这一点是难以发家的;他的奇货可居理论,才是他发家的关键。
他能把一个人(安国君的儿子,即后来的秦庄襄王。
当时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被称为质子异人。
)作为货物囤积,还什么样的事情干不出来?这里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吕不韦的原始资本积累,一定是靠见不得人的买卖来积累的。
是否有过非法融资尚待考证,但相信那些贩卖私盐、走私珠宝的买卖少不了他,因为在当时的赵国,这都是奇货。
2.国际贸易第一人: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韩国人,但韩国是小国,经济不发达,于是他把商品贸易发展到了赵国,并且把公司总部也建在赵国。
当时赵国是各诸侯国的交通要道,各国的名人云集,经济比较发达;走出国门的吕不韦选择赵国作为自己的出口贸易国家,不但使吕不韦成为了历史上开拓国际贸的第一人,也足以看出他独到的经济眼光。
3.官商勾结的开创者:善于包装自己的吕不韦,为了把自己的商业达到顶峰,与达官贵族联系密切,吕府迎来送往的大多数是赵国的高官贵人,各国的外交使节也是吕府的常客,这就使他的商业与官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商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良机。
他开创的商人与官场合作的经商之道,至今仍然被很多成功商人视为成功的首选之道。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aeda6c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e.png)
关于吕不韦做⽣意的故事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着名商⼈、政治家、思想家,官⾄秦国丞相。
他怎么会去做⽣意呢?下⾯我们就来看看吧! 吕不韦做⽣意 吕不韦是濮阳⼈,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
所以,以国籍⽽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
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座孤城,政治腐败,前景黯淡。
国内⽆望,吕不韦于是出国寻求发展的道路。
由于家业的关系,他最先选择的事业是经商,从事国际贸易。
吕不韦离开卫国以后,在韩国的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县)⼤获成功,成为天下数⼀数⼆的豪商,被称为阳翟⼤贾,⽤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阳翟为总部的商界⼤鳄。
阳翟⼤贾时代的吕不韦,⼤概也就三⼗岁左右,家累千⾦,富可敌国,往来⾏商于各国之间,贱买贵卖,事业蒸蒸⽇上,前途⼀⽚光明。
⼤约是在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五年的这⼀年,吕不韦为⽣意上的事情来到邯郸,偶然结识了⼦异。
⼦异的⾝世处境,⽴刻引起了他的兴趣。
史书记载了吕不韦初次见到⼦异时的感慨。
这个感慨只有⼀句话,就是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奇货可居”。
奇货,稀少珍奇的货物;可居,可以进货囤积。
“奇货可居”,就是现在投资购进稀缺的商品,留待将来⾼价出售。
吕不韦不愧是国际级的⼤商⼈,他将⼦异作为投资对象审视,精明地察觉出⼦异作为商品的价值。
吕不韦是⽼谋深算的投资⼤家,他认准⽬标以后,⾏动⾮常慎重。
在邯郸初见⼦异时,他声⾊不露,只是在⼼中审度盘算。
回到阳翟,他先做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定出⼀个⼤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的全部资产,投资到⼦异的升值空间中去。
由于事关重⼤,他觉得需要同⽗亲商量。
吕不韦专程从阳翟回到濮阳⽼家,就拟定的计划征求⽗亲的意见。
在《战国策·秦策》⾥,留下了吕不韦与⽗亲谈话的⽚段。
这段谈话的⼤意是这样的,吕不韦问⽗亲说:“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倍的利润?”⽗亲答道:“⼗倍。
经国巨贾吕不韦:商以载道道驭天下
![经国巨贾吕不韦:商以载道道驭天下](https://img.taocdn.com/s3/m/7480be9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b.png)
经国巨贾吕不韦:商以载道道驭天下义利信观,既是吕不韦成功的商旅之道,也是吕不韦治理秦国的政道。
对于先秦历史,吕不韦是当代中国人所熟悉的极少数人物之一。
由于司马迁重史轻政的传奇笔法,由于后世治史儒生在文化霸权式的叙说中刻意扭曲,由于当代庸俗史谈书籍与庸俗电视剧的猎奇渲染,吕不韦的历史真面目,已经被涂抹成了一部荒诞不经的奸商发迹史、宫闱色情史。
吕不韦的治国功业与对中国政治文明的特殊贡献,被长期地遮蔽了。
两千余年之后,以高端文明的视野重新审视中国文明历史的长卷,我们蓦然发现,吕不韦的深邃与伟大,在于他的吕氏学派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群的一座奇峰;吕不韦的历史地位,更重要的方面,在于他的吕氏学派对中国政治文明的独有贡献。
春秋时代,是中国文明孕育新潮的时代。
战国时代,是中国文明大爆炸的时代。
秦帝国时代,是中国文明大整合的时代。
这三个时代,构成了中国统一文明正源伟大的生成历史,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万流生发的巍巍高原。
在这一文明巨变的大黄金时代,吕不韦承前启后,总揽文明洪流,编定了《吕氏春秋》这部旷世经典,实在是中国文明之大幸运!吕不韦,以扎实的古典农耕经济的整体运行为根基,全面总结、深刻透视了这种整体运行所延伸出来的种种社会政治法则,使吕氏学说成为透视农耕社会,乃至透视整个古典政治文明运行本质的历史镜鉴,其永恒的抽象延伸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吕氏学派的政治学说,《吕氏春秋·审时》称为耕道,或农之道。
简单地说,就是农道,即整个农耕经济的运行法则。
如此,吕不韦这个人则可以称之为"道农"以农耕之道为政治文明之道的伟大政治哲学家。
吕不韦的农道,其基本面有六:其一,农道的生命力,基于天地万物之变化而生。
故此,农道的根本特点在于多元兼容,而不是排斥万象。
从农道兼容性出发,吕氏政治哲学生发出极为可贵的一系列国家治道:一则,就社会生存而言,农耕社会不能单一生存,而必须以农、工、商、士并重的综合经济形态的民生社会生存。
吕不韦的经商之道
![吕不韦的经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89f03c64f46527d3240ce02b.png)
吕不韦的经商之道出身于商人世家的吕不韦,自然明白“奇货可居”的道理。
而与其他商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野心除了经商赚钱外,还要流芳于世。
为了达到这一“宏愿”,吕不韦创造性的将他用于经商的理论用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事后证明,这确实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那究竟是什么生意呢?投资封建权力要投就投潜力股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有一天,吕不韦回家向他的父亲讨教如何赚钱:吕不韦:投资农业能获多少利?吕父:十倍吧。
吕不韦:那投资珠宝呢?吕父:一百倍。
吕不韦:如果培养一个王子登上王位,能赚多少钱?吕父:无数。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在经商路过赵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子楚。
关于这个人的介绍,《史记》中是这么说的:“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
子楚为秦质子于赵。
秦数侵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庶孽孙,质于诸侯,车骑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居中一子名为子楚,子楚的母亲是夏姬,安国君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
子楚作为人质留于赵国。
秦国数次入侵赵国,赵国便对子楚不甚礼遇。
作为楚王庶出的孙子,在诸侯国当人质,出行都没有车骑,居所也很穷困,很不得意。
安国君是当时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的二儿子,而子楚是安国君庶出的儿子,吕不韦遇到的就是这个被秦遗忘在他国的秦国王孙。
对于这个落难的皇子,吕不韦在感慨帮助之余,也发现了他身上的潜在价值,于是便有了如上他和父亲的对话。
而要挖掘这一价值,他也明白,无疑赌博。
但在“理想”的驱动下,他还是决定赌一把。
对于这笔账,他是这样算的,既然投资“封建权力”这门生意,就要投潜力股。
既然决定了,那说做就做。
吕不韦给子楚500金以做日常用度和游说费用,又以500金成功买通现任秦王的正室华阳夫人,让子楚拜其为嫡母。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姬妾,吕为了“大计”,忍痛将此女送给了他。
秦昭襄王去世后,他的大儿子也死了,安国君顺位继位,为秦孝文王,子楚为太子。
吕不韦:从他人的需求出发,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吕不韦:从他人的需求出发,来达成自己的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4cd9a3f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6.png)
吕不韦:从他人的需求出发,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提到吕不韦,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他是不是嬴政的生父问题,还有就是他和嬴政之母之间说不清理还乱的男女关系,但却忽视了吕不韦首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其次还是个极具政治眼光的政治家。
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从他人的需求出发,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吕不韦和商鞅、吴起一样都是卫国人。
他是卫国濮阳人,常年在韩国阳翟经商。
因为生财有道、经营有术,吕不韦积累了大量财富。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史记》有一次在赵国做生意的时候,吕不韦通过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秦国的宗室、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这个时候的异人身处异乡,爹爹不疼、妈妈不爱,谁都不待见他,在赵国和个路人甲没有什么分别,但是因为秦国经常讨伐赵国,两国关系紧张,因此赵人对异人不友善。
异人质于赵;秦数伐赵,赵人不礼之。
异人以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资治通鉴》异人又因为是秦王的庶孙,在赵国的车马用度也多有不足,因此一直郁郁而不得志。
这个在外人眼里的倒霉蛋异人,吕不韦却立刻意识到异人“奇货可居”,即投资这个失意王子有很有赚头的,这是一笔大买卖。
分析他人的需求,谋求自己的利益:把一个没有希望继承的人推上去,对华阳夫人最有利,吕不韦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一方面,异人的父亲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可是他最宠爱的妃子、来自楚国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子嗣,她最缺的是一个孝敬自己的儿子。
另外一方面,异人的出身并不占优势,他的母亲夏姬并不受宠;在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里,异人的年龄也不占优势,排位在中间,按照常理异人是没有机会继位的。
只有把一个没有希望继位的人推上去,这样才对华阳夫人最有利。
异人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吕不韦发现的商机就在于此。
首先,华阳夫人是决定可以立谁为接班人的关键人物,她有这个能力,可是她自己却没有孩子。
那么她会选谁呢?如果按照年龄大小顺序立太子,对于华阳夫人开说无利可图。
因为老大继位是自热继位,他继位后,华阳夫人还能不能得到尊重,这是很难说的。
吕不韦商品观
![吕不韦商品观](https://img.taocdn.com/s3/m/c29bcb938762caaedd33d42c.png)
吕不韦商品观吕不韦是一位奇人。
他是从商人到国父传奇的一生。
也是他,催生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创了绵延数千年中央集权制。
吕不韦经营观念,更为叫绝。
原文摘录如下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愿往事之。
”读上段话,这就是吕不韦经营观念。
赢利是经商是目标。
但他商品的独到的理介,也是给后绝大的启示。
即商品的多样性,除了农耕生产,珠宝买卖,把政权也视作为商品,纳入了经商范畴。
如吕不韦经营论中的“立国家之主赢几倍”他把国家政权也看作为是商品。
这商品的价值与金钱投资作了换算,其比价或称效益为无穷大。
吕不韦商品观念,用现代词语表达。
即:凡人之间的交换“标的”就是商品。
(“标的”是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商品是伴隋私有制社会形成而兴起的。
在人与人之间,五花八门交易中,商品形式也是多样性的。
吕不韦商品观念正是这种现实社会客观反映。
如在战争中,用牛马,去赎取被俘的妇女。
在这一桩交易中,那牛,马,妇女都成了商品。
直到现代社会,人口,儿童贩卖屡禁不绝。
权力的交易也是当今不可否认的存在。
贪污腐败就是一次失败的金钱与权力的交易。
民主体制让金钱与权力交易“合法化”让吕不韦式的商人通过资本运作,来参与竞选。
商品多样性,隨社会发展在不断演变。
如今,只要有需求,有市埸,就会有相应商品产生。
点子公司,人才猎头公司,婚介公司,以及肖象权之争,域名都是商品交易。
吕不韦商品观超前意识,与之相比马克思的商品观,局限于“用于交换的劳动生产产品”;又把商品价值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
就彰显对商品理介何等浅浮。
用马的理论在对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价值是无法清楚;也无法解释社会各行各业所从事的劳动对社会的价值。
吕不韦的商道与官道
![吕不韦的商道与官道](https://img.taocdn.com/s3/m/2c7bed675901020207409cfb.png)
吕不韦的商道与官道商人从政,成功范例不多,也不可能太多,因为官和商毕竟各为一道,彼此独立,想要两下通吃,没那么容易。
公元前235年某日,洛阳文信侯官邸,秦国原丞相吕不韦喝下毒酒,悄然死去。
他明白,始皇帝盯上了自己,大限已到,命是肯定保不住了,与其被人押赴刑场,受尽羞辱,还不如自行了断,这多多少少还能保住一点面子。
一个成功商人为什么要挤进官场?吕不韦本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商人。
他性格坚定,目光独到,业务纯熟,早年往来各地,贱买贵卖,富甲一方。
如此这般地活着本也不错,赚钱在任何时代都是快乐的。
但他没有这样做。
现在看来,这个人不够本分,绝对是个另类。
公元前257年,他以秦国的一位落魄公子为标的,经过一番运作,成功实现了经营目标,由此脱胎换骨,肯入政界,当上了秦王朝的丞相,被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后又被尊为仲父。
也许是这种运作太过离谱,或者因为这种升迁不合常规,其结果毫无悬念,死于非命几成定局。
关于他的为官政绩,《资治通鉴》只字未提,这说明他的官场表现实在乏善可陈,也可证实司马光对他并无好感。
那么,一个成功商人为什么一定要挤进官场呢?原因应该有二:一个是利益使然。
商人重利,官场利益非寻常可比,吕不韦当然心向往之。
事实上,爬上高位也让他获得了超额利润,洛阳有十万户老百姓为他消费买单,家中有上万仆人为他服务。
如果仅是个商人,哪怕是全球首富,你也摆不起这么大的谱儿。
另一个是改变身份析渴望。
秦代社会,等级森严,仅平民百性,就有士农工商四个档次,商排在最后,商人也许有钱,但地位不高,就连种地砍柴的也可能对你施以白眼,吕不韦很要面子,哪受得了这个!此外,自商鞅变法以来,秦王朝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军功可改变命运,但商人远离战场,无缘军功,这让吕不韦十分不爽。
思来想去,他只能另辟蹊径,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去改变身份。
吕不韦善于抓住对方弱点,诱使他们积极合作。
吕不韦的运作堪称典范,其方法手段代代相传,被人反复借鉴,也屡有成功个案。
广开门路历史典故
![广开门路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6eaa0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2.png)
广开门路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的一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的一个富商吕不韦,他年轻时曾经到齐国拜访齐景公。
但是在那时,他因为穷困潦倒而没有见到齐景公,只好被人赶出了齐国。
后来,吕不韦经商发家后又到了齐国,但是他并没有对当初赶他出齐国的人进行报复,而是大力支持他们,广开门路,使得他们在生意上得到了发展。
最终,吕不韦因此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这个故事中的“广开门路”,就是指为别人创造机会,为别人打开道路。
吕不韦能够广开门路,给予别人机会和支持,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这个成语也因此成为了表扬人给予别人机会和帮助的一种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不韦的经商之道
出身于商人世家的吕不韦,自然明白“奇货可居”的道理。
而与其他商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野心除了经商赚钱外,还要流芳于世。
为了达到这一“宏愿”,吕不韦创造性的将他用于经商的理论用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事后证明,这确实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那究竟是什么生意呢?
投资封建权力要投就投潜力股
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有一天,吕不韦回家向他的父亲讨教如何赚钱:
吕不韦:投资农业能获多少利?
吕父:十倍吧。
吕不韦:那投资珠宝呢?
吕父:一百倍。
吕不韦:如果培养一个王子登上王位,能赚多少钱?
吕父:无数。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在经商路过赵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子楚。
关于这个人的介绍,《史记》中是这么说的:
“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
子楚为秦质子于赵。
秦数侵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庶孽孙,质于诸侯,车骑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居中一子名为子楚,子楚的母亲是夏姬,安国君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
子楚作为人质留于赵国。
秦国数次入侵赵国,赵国便对子楚不甚礼遇。
作为楚王庶出的孙子,在诸侯国当人质,出行都没有车骑,居所也很穷困,很不得意。
安国君是当时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的二儿子,而子楚是安国君庶出的儿子,吕不韦遇到的就是这个被秦遗忘在他国的秦国王孙。
对于这个落难的皇子,吕不韦在感慨帮助之余,也发现了他身上的潜在价值,于是便有了如上他和父亲的对话。
而要挖掘这一价值,他也明白,无疑赌博。
但在“理想”的驱动下,他还是决定赌一把。
对于这笔账,他是这样算的,既然投资“封建权力”这门生意,就要投潜力股。
既然决定了,那说做就做。
吕不韦给子楚500金以做日常用度和游说费用,又以500金成功买通现任秦王的正室华阳夫人,让子楚拜其为嫡母。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姬妾,吕为了“大计”,忍痛将此女送给了他。
秦昭襄王去世后,他的大儿子也死了,安国君顺位继位,为秦孝文王,子楚为太子。
结果安国君继位第三天即暴病身亡,这样子楚便继承了王位,史上为秦庄襄王。
作为第一大功臣,吕不韦毫无疑问的被拜为相国,并封文信侯。
此时,她献给子楚的姬妾,生的儿子也已经八岁了,他就是嬴政。
卖官一定是坏事?
结果,子楚在王位上待了三年就死了,此时嬴政只有十一岁,秦国真正的主人是吕不韦。
故事到这里,吕不韦在政治投机这门生意上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但流芳于世的话,似乎还欠缺了什么,毕竟在历史上并不是所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都能青史留名。
对此,吕不韦也很清楚,要想留名,就要解决个大问题,而这个问题还得是只能他来解决,并且是可以对后世有长远有益影响的解决方案。
这说问题,问题就来了。
前面我们说了,商鞅穷兵黩武,把秦国的经济快要搞垮了不说,对于这个心腹大患,东方六国也已经是铁了心要摆平的,数次合纵功秦。
而秦国之内,四年内连丧三王,又发生了罕见的蝗灾。
“内忧外患”就是吕不韦面临的最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方可青史留名。
在解决方案的设置上,吕不韦商人的本质再一次凸现。
多年的商政经历,让吕不韦明白人的趋利性,而解决上面那些问题说白了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如果能让所有人感觉自己获利,那人们自然心甘情愿为国家贡献。
但怎样能让所有人感觉自己获利?这才是一大难题。
为此,他的祖师爷们展示了他们的做法,管仲选择用温和的宏观经济调控和隐蔽的垄断命脉行业手段作为稳定民心和财政创收的手段,获得了成功。
商鞅采用严酷的刑罚政策,将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国家机器,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看似空前强大集中,实则是缺乏物质与精神内涵的“虚胖”,色厉内荏而不堪一击。
尽管有前车之鉴,但作为商人的吕不韦终究还是想出了自己的办法,一个将政治变得具有商业特色的办法——卖官。
先卖官给有钱之人,然后再用卖官的收入去解决国内经济和蝗灾的问题。
这样的方法一定会被士大夫和卫道士们所不耻,况且人为的设置人才垂直流动障碍,这种腐败长时间来看会给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会造成可怕的影响。
但宏观经济学鼻祖凯恩斯说过:“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
吕不韦当然也知道这种卖官鬻爵的手段会带来的非议和损害,但为解燃眉之急,也顾不得这些了,而事实上这里的官大部分只是爵位,不是所有官都可以用钱来换。
而结果,也是各得其所,有钱买爵位的人满足了他们提升社会地位的愿望。
而吕不韦有了钱,也可以做接下来他要做的事了。
重农兼末=农业+商业+金融+文化情怀+公共服务员
如果说管仲的改革是“重农重商”,商鞅的是“重农抑商”,那吕不韦则是“重农兼末”。
这个“末”中不仅包括商业、金融业,也包括文化业和服务业。
但在农耕时代,这些“末业”总体还是要为农业服务的。
在商业改革方面,吕不韦作为商人出身,知道贸易是人们互通有无、维持生活的正常手段。
当然不会像商鞅那样禁绝粮食贸易,或者对贸易征收重税。
为了促进商品流通,吕不韦还取消了贸易税。
从事商业者也没有劳役,赚钱之后也可以买爵位。
所以,在秦国,商人总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金融上,吕不韦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叫“文信钱”。
中央铸钱的同时,也允许民间铸钱,重量比重文信钱。
文信钱
有了钱,吕不韦便去三晋地区购买粮食,并设立了“太平仓”。
简单地说,“太平仓”就是现在的“财政部+中央银行+农业部”:“太平仓”负责官方铸币,也监督民间铸币质量。
丰收之年,小农可以将自己的粮食卖给“太平仓”,同管仲收购粮食一样,价格很厚道,在歉收之年,小农可以在“太平仓”借到粮食,利息很低。
至于文化改革,吕不韦没有像商鞅那样,企图将文化禁绝,在他的《吕氏春秋》中讲:“败莫大于愚”——粗鄙的国民是最大的耻辱。
吕不韦认为:愚民不用脑子思考,既然能盲从于国君,当然也容易被征服。
统一中国,除了有发达的经济,还要有发达的文化,要想文化产业发达,第一要务就是放弃本身就特别愚蠢的愚民政策。
与后世杀人放火的焚书坑儒不一样,吕不韦统一思想的方法是集百家之长,诸家可以在秦国都城咸阳公开辩论,他自己也经常与门人辩论。
吕不韦也成为“杂家”的集大成者,通过“假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在他的《吕氏春秋》中可以看到,他不仅继承了儒家天下为公的思想,强调“民”的独立性,民绝不是“王”的“群氓”,治国必先“德政”、“仁义”、“爱民”;“杂家”又有黄老道家的清净,有道君王必需“虚静以待”,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左右臣下,更不能以个人标准断定忠奸。
最后一项改革是政务方面的,之前说了商鞅认为“国强民弱”国家才能强盛,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出现一批“张牙舞爪”的官僚。
与商鞅不同,在吕不韦看来,“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
因此,提出了与商截然不同的理论:官府不能与民众对立。
实践上,
在秦庄襄王继位后第一年,秦国便大赦天下,放掉了之前因一些无所谓的小罪抓来的很多“罪人”。
除以上这些,吕不韦还下令编撰了中国农学史上的四篇开篇之作——《上农》《任地》《辩土》和《审时》,完善了一部新历法《月历》,记载了每个月农民应该完成的农活。
各郡县长官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向农人宣讲耕田经验,根据每个月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情况,提醒农民安排农业生产。
举国郡县官僚成为农人的“服务员”,在秦国,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投资定律: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万事俱备,吕不韦离他最终青史留名也只剩一步了——统一中原。
公元前249年,东周王室合纵山东六国灭秦,吕不韦率兵攻灭东周,建立秦国的“东郡”。
……
总之,经过数次进攻和反进攻的胜利。
在六国中,秦国逐渐建立起了绝对的优势,统一中原也只是时间问题。
到这里,一代伟人的形象已经完整勾勒出来了。
但事情没有到最后,都可能会有变数。
吕不韦也不曾料到,他的两个错误最终将自己葬送。
第一个,把“大阴人”嫪毐送给了太后,也就是嬴政的母亲。
结果他们不仅私通生了两个儿子,居然还想让他们的私生子取代嬴政成为秦王。
最终虽被嬴政铲除,但这件事确是因吕不韦而起。
第二个,前面说了,吕不韦大兴文化事业,他自己也是一杂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学术成果,他集合门客编著了名著《吕氏春秋》。
不仅如此,也不知究竟是为了学术严谨,还是显示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权力,此书编著成功之后,吕不韦将它挂于城门悬赏,谁能改动一个字,即赏千金。
结果没有人改一个字。
嬴政不是子楚,可以任吕不韦说了算。
作为权力的忠实信徒,他的需求只是最高权力,至于什么方法,根本不需计较,这一点从他选择法家做治国方针也可略见一斑。
所以,吕不韦希望以治国的功劳和形势去压嬴政,是行不通的。
最终,吕不韦在流放的路上饮鸩自杀。
挥金而起,又饮鸩身亡。
吕不韦由倒卖权力实现了他的理想,但最终也死于这件事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的人生故事也说明了投资定律:收益越高,风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