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_长沙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沁园春 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 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今天教完了《沁园春长沙》,感觉不如意。

首先是觉得不能实践新课标的理念,与过去教学没有什么区别:老师讲得过多,学生活动不充分,不知道学生在学过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握意象,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入后让学生说词中哪能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说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引发诗人毛泽东的这一追问,有学生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就进一步地引导思考学生“万类”是哪些,“竞自由”的表现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预习题“词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给人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最后总结出了:词的上片写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正是这壮丽的秋景让毛泽东心潮澎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哲理追问。

这里回忆起来思路很清晰,线条很流畅,但在教学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主要是老师讲解过多,比如对意象特点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师讲解的老习惯。

讲完上片就快下课了,对下片只提出了问题:上片所问“谁主沉浮”,下片作出了回答吗?学生回答:“同学少年。

”便下课了。

下片的教学法用了三十分钟的样子,其余时间让学生做练习。

本来用一课时教完的,结果却用了两课时,还有一个原因是导入用得时间过长,我从章士钊评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帝王气象”说起,说到了朱元璋的《咏鸡鸣》、黄巢的《题菊花》然后说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实也有帝王气象,问“哪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的帝王气象”,由于所引用的诗学生不熟悉,我在黑板上板书,用时较多,所以花多了时间。

我一上课叫学生朗读,有一个学生就说那女生的朗读声音太小不能表现毛泽东的伟大政治抱负,其实我本该揪住这“伟大政治抱负”提问的,但当时就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备课内容,造成时间浪费。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篇13月20日下午,按区继教中心的安排,我在所带教学班,上了《沁园春·雪》这节课。

为了上这节课,我虽然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为了保证这节课的“原生态”,我既没有在本班提前预演,也没有在平行班级进行试讲。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课前的教学设计在推进,也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教学设计往往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的调动不尽人意。

因为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录课,考虑到学生的精神状态可能不会太好,因此,我特意在上课之前,换上平时不爱穿的本装,一走进教室,就听到学生的一阵惊呼,加之平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我以为学生会因此而亢奋,在教学过程中会有积极的表现。

但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尽人意。

我想除了因为学生没有见过这种架式有些胆怯外,可能还另外的原因:一是问题的设计,二是学生的活动设计。

在设计问题时,我注意到尽可能只设计一些对学生体悟诗词感情的问题,而且尽可能使问题指向明确,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的回答却与我的问题相去甚远,我想这也许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所致。

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设计得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思考或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显得有点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篇2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的讲授有余,学生的活动不足;理解、分析内容和含义等逻辑思维有余,而体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维不足。

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2)(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2)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5、提问:上阕后三句的含义及与前面内容的关系是什么?明确:⑴这三句的大意是: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⑵前面内容是即景,后三句是抒情。

即景采用“赋”的手法。

同时由于“赋”手法的运用,使词句连贯直下,气势非凡,也为下文的“兴”作铺垫,为抒情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结合“思考练习一”讲解]7、提问:“忆”字领起下阕哪几句这几句的内涵是什么明确:⑴领起“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⑵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

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

8、提问:最后几句的含义及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明确:⑴这几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⑵作用: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9、归纳下阕的含义: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10、总结归纳⑴作品的结构特点[详见教材分析三]。

⑵借景抒情的特点[详见教材分析四]。

五、背诵[约四分钟]1、再听一次朗读录音,听时要求学生跟着试背。

2、学生默背数遍。

3、齐背。

六、作业布置[约一分钟]根据本词上阕“看”引出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

七、下课[附板书]沁园春•长沙上阕:即景抒情[提出问题]写景:山、林、江、舸、鹰、鱼、万类抒情:怅、问下阕:回忆抒情[巧妙作答]总结:1、思路清晰构思巧妙2、用词精当意境深远[教学后记]诗歌教学,重在教会学生鉴赏,最高境界是使学生能领会作品的意境,品味作品的内涵,也即把握住作品的“魂”。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2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2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精选2篇(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作品之一,是一首热爱家乡长沙、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祖国前途的美好愿景的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和教学改进。

首先,要注重背景知识的讲解。

由于这首诗是毛泽东在法国留学时写的,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背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解中国近代史、法国留学生活等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这首诗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意象描写、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和理解能力。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挖掘其中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好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赏戏剧、赏析绘画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审美领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背景知识、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沁园春·长沙》这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作者对长沙的热爱和思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唐代的政治社会环境。

2. 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沁园春长沙》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

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升华。

学生对于这首词上下阕的衔接掌握不够。

教师还需多方面引导。

2、学生对“结合诗句试分析全诗是怎样情景交融的”分析能力弱。

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

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学生对于特定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变化掌握不够,还不能深刻理解毛泽东这首词的特定文化。

沁园春·长沙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的背景知识。

分析并欣赏《沁园春·长沙》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1.2 教学内容毛泽东生平简介《沁园春·长沙》的文学背景诗词的字词解析诗词的意境分析和欣赏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时代意义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

阅读:学生自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解析:讲解诗词的字词含义,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时代意义。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思考题目。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色。

阅读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词的能力。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实践法:通过写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沁园春·长沙》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时代意义。

学生的文学理解和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诗词的字词解析和意境分析。

学生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和独立鉴赏。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教材:《沁园春·长沙》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4.2 教学材料课文:《沁园春·长沙》原文。

注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

赏析:相关的诗词赏析和解读文章。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

学生的文学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5.2 教学反思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改进。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材料的选择的反思和改进。

《沁园春 长沙》教学反思(7篇)

《沁园春 长沙》教学反思(7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7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精选7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篇1通过《沁园春·长沙》的教学,我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作一个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让学生更好学习。

从学生来说,这部分需要学生有浪漫思维,和锻炼相应大胆想象的能力,鉴于以前有接触过类似的词的形式,学生上课很有激情,鉴于我本着上诗词时教师应当充当学生朗读的教练,而不仅只是传授知识的先生,所以学生尤其以课堂诵读最为值得赞扬。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

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

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设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学。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

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3、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

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

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虽然问题的解决较多地借助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

再从课本上来说的话,有几点反思: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

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2、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点,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

沁(qìn) 湘(xiāng) 碧(bì) 舸(gě) 击(jī) 霜(shuāng) 廓(kuò) 浮(fú) 遒(qiú)3、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品”的论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上课后经过我的认真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使用幻灯片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朗读,效果更好!2、抓住职高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提前预习,在上课时可以充分跳动他们的积极性。

3、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应该给学生再长一点的朗读时间,争取能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好当堂完成背诵的任务,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信。

2、今后应多思考一下该如何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效果。

3、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有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无法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我应该使他们懂得提高对文学鉴赏的能力比应试更重要。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张芳
在开学后,我没有正式上新课。

因为根据经验,高一新生一个普遍特征是有热情,对什么都感到很新鲜,但同时又非常盲目。

特别是语文学习,头绪很多,如果直接上新。

2024年《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_1

2024年《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_1

2024年《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2024年《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上课后经过我的认真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使用幻灯片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朗读,效果更好!2、抓住职高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提前预习,在上课时可以充分跳动他们的积极性。

3、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应该给学生再长一点的朗读时间,争取能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好当堂完成背诵的任务,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信。

2、今后应多思考一下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效果。

3、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有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无法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我应该使他们懂得提高对文学鉴赏的能力比应试更重要。

2024年《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2作为公开课,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比较新颖,但也应该考虑学生是不是真有收获。

1、从老师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这一块看,感觉不太现实,疑是作秀,与日常的教学课相距太遥远。

2、在老师设置的“答辩”这一环节中,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有越俎代庖之感。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且不说学生的提问质量高低与否,学生能主动提问,觉得老师还是很成功的。

这是当时写的主要几点,现在回过头来看,又有了不同的意见。

曾经研读过王荣生老师的《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出发的评课标准》,很受启发,但具体操作起来感觉有难度,有一位老师说这是专业性的评课标准。

也许,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下面的评课思路我们更容易掌握。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以及他所代表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诗歌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通过展示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引发学生对毛泽东和他的诗歌创作的兴趣。

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标题、体裁和韵律,理解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接着,我逐句解读诗歌的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最后,我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思考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对于社会的影响。

此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呈现诗歌的形象和声音,增加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兴趣。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由于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较为细致,导致教学进度较慢,部分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其次是课堂氛围的营造上,由于对诗歌的解读较为严肃,缺乏足够的活动和趣味性,导致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高。

再次是评价与引导的平衡上,我在课堂结束时没有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充分的评价和引导,导致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方向。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沁园春·长沙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沁园春·长沙》是中国著名诗人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以其华丽的词藻、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象而广为流传。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并分析《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味毛泽东在文艺创作中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针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

二、教学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能够读懂《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抒发的情感;3.发展学生的诗歌鉴赏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介绍;2.诗歌分析和意象解读;3.学生诵读和朗诵;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介绍《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兴趣。

步骤二:诗歌分析通过诗歌分析和意象解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步骤三:诵读与朗诵让学生进行诵读和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诵读和表演,展示诗歌中的情感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分析和解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学生们对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朗诵和表演,学生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本次教学中,对于诗歌意象的解读部分,学生们的参与度不够高,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另外,在诵读和朗诵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可以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总体而言,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所写,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下面是与大家分享的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通过《沁园春·长沙》的教学,我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作一个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让学生更好学习。

从学生来说,这部分需要学生有浪漫思维,和锻炼相应大胆想象的能力,鉴于以前有接触过类似的词的形式,学生上课很有激情,鉴于我本着上诗词时教师应当充当学生朗读的教练,而不仅只是传授知识的先生,所以学生尤其以课堂诵读最为值得赞扬。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

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

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设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学。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

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3、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

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

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虽然问题的解决较多地借助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

再从课本上来说的话,有几点反思: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_1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_1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上课后经过我的认真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

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2、抓住职高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提前预习,在上课时可以充分跳动他们的积极性。

3、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应该给学生再长一点的朗读时间,争取能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好当堂完成背诵的任务,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信。

2、今后应多思考一下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效果。

3、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有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无法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对于学生,应该使他们懂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比应试更重要。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2上课时,我介绍完背景后,饱含激情地朗读了一遍,没想到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还的的同学说:“老师再读一遍!”于是我又读了一遍。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许多学生竟然也煞有介事的跟着读了起来!本来我打算读完后接着讲解、赏析,然后再读,看到同学们读的激情已被我激发起来,我放弃了原来的思路,先教学生读,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节奏的处理引导学生“读中悟情,以清带读”,使学生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感受加领悟。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5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1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词,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毛泽东博大的胸襟与革命的豪情,这节课的重点也就是要激起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因而在设计《沁园春·长沙》的教学目标时,即尽力体现这一点:1、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并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的胸襟。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通过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3、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4、了解词的某些知识,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这样能让学生在感受诗文美的同时,体会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襟,让同样热血沸腾的学生们在这一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备课最关键的是要备学生,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让他们在自我探究中领悟文章的真谛,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我的这堂课中虽然有学生的参与讨论,但由于自己没能很好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课堂的提问几乎成了自问自答,课堂气氛显得有些沉闷,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自己有些紧张,使得课程进度太快,在课文进行到三十四分钟的时候基本内容已经讲完。

剩下的时间,自己提前做了预备,虽没出现课堂停顿的'现象,但这十一分钟成了课堂的“垃圾时间”,没能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如何把握教材,从中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而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这是一个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但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多的欠缺,还没能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依然停留在自己读懂的层面上,没能深入课堂,找到师生的共通点,这将是我今后教学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文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时,只做了浅层次的分析,如果能再做深入的探讨,就更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胸襟与气概。

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培养,还包括教学语言表达的培养,爱默生说:“完美的表达=55%的面部表情+38%的语调+7%的言辞”。

只有这样的表达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愉悦,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点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身体力行,争取做一个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师。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合集10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合集10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合集10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合集10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沁园春·长沙》一词是毛泽东代表作之一,抒发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理想和抱负。

就教材而言,这首词是整本书中的第一篇课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就学生而言,同学们对毛泽东有崇敬之情,渴望了解毛泽东这个人,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是怎样的,因此对学习本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就知识掌握、能力培养而言,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鉴赏诗词的能力,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我的教学设想是:首先是从毛泽东生平事迹导入,引出高一新生来到新的环境前的志向,以及在新环境中的坚守。

其次是关于词这一文学样式的介绍。

重点教会学生读诗。

再次是把握诗歌的根本性问题:景物——特征——情感。

即景物、意象、意境的概念。

掌握诗歌鉴赏的两个根本原则理论:披文入情与知人论世。

最后是把握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方法:视角变化、动静结合、色彩对比、渲染烘托。

两节课下来,觉得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有一定的收获,美中不足的是我太注重课堂结构流程的完整,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后我经过反思认识到在诗歌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突出强化:一、学生自我体验的培养发掘。

诗是一种文学表达形式,鉴赏诗歌是对诗人创造的意象世界的再度描摹,从而让我们沉浸于“对描摹世界的再度体验之中”。

学生阶段,应该学会欣赏感悟,否则,会少了很多美的情感体验。

具体过程就是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可在学生再读和品读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身为革命者的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的感悟。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上课后经过我的认真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使用幻灯片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朗读,效果更好!2、抓住职高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提前预习,在上课时可以充分跳动他们的积极性。

3、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应该给学生再长一点的朗读时间,争取能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好当堂完成背诵的任务,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信。

2、今后应多思考一下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效果。

3、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有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无法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我应该使他们懂得提高对文学鉴赏的能力比应试更重要。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张芳在开学后,我没有正式上新课。

因为根据经验,高一新生一个普遍特征是有热情,对什么都感到很新鲜,但同时又非常盲目。

特别是语文学习,头绪很多,如果直接上新课,很多学生会仅仅停留在对一些细微的、具体的问题的解析上,而很难有语文学习的宏观把握。

因为是诗歌单元,所以我先找了一些比较经典的爱情诗,比如舒婷的《致橡树》、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等,并布置学生把这些诗改写成抒情散文,同时学生也尝试自己写写诗,因为是爱情诗,所以学生一下子就对诗歌产生了兴趣,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了。

接着我就把学生分成小组,收集有关描写秋的诗歌,然后过渡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与反思5、提问:上阕后三句的含义及与前面内容的关系是什么?明确:⑴这三句的大意是: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⑵前面内容是即景,后三句是抒情。

即景采用“赋”的手法。

同时由于“赋”手法的运用,使词句连贯直下,气势非凡,也为下文的“兴”作铺垫,为抒情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结合“思考练习一”讲解]7、提问:“忆”字领起下阕哪几句?这几句的内涵是什么?明确:⑴领起“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⑵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

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

8、提问:最后几句的含义及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明确:⑴这几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⑵作用: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9、归纳下阕的含义: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10、总结归纳⑴作品的结构特点[详见教材分析三]。

⑵借景抒情的特点[详见教材分析四]。

五、背诵 [约四分钟]1、再听一次朗读录音,听时要求学生跟着试背。

2、学生默背数遍。

3、齐背。

六、作业布置[约一分钟]根据本词上阕“看”引出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

七、下课[附板书]沁园春•长沙上阕:即景抒情[提出问题]写景:山、林、江、舸、鹰、鱼、万类抒情:怅、问下阕:回忆抒情[巧妙作答]总结:1、思路清晰构思巧妙2、用词精当意境深远[教学后记]诗歌教学,重在教会学生鉴赏,最高境界是使学生能领会作品的意境,品味作品的内涵,也即把握住作品的“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 长沙》教学反思 1 :
这堂课上得成功之处在于师生在对话教学中实现了互动。

教师授课紧扣文本,启发诱导,循循善诱;学生鉴赏诗词,由品味意象到体悟情感,再到感怀心志,循序渐进。

让人真正体会到了青年毛泽东所具有的革命英雄气概,胸怀着激浊扬清,改天换地的鸿鹄之志。

这堂课也有缺憾。

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织一张“网”,使之通过一首诗的学习鉴赏,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总结掌握一套阅读鉴赏方法,甚至要比单纯从一首诗词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更加重要,更具现实意义。

诗歌鉴赏方法:首先要分析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词格律方面的基本知识;其次在品评鉴赏诗词时通过读、想、补、调、猜等方法,逐步由形式到内容,由意象到意境,获取审美体验,享受审美愉悦。

《沁园春· 长沙》教学反思 2 :教学《沁园春· 长沙》之后,我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作一个完
整的回头看,以便发现长处或不足,有利于今后的教学能
收到更好的效果。

就本节课来说,有几点页 1 第还是令人满意的:
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

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2 、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品”的论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

具体操作过程也印发了有价值的比较阅读。

3、为了巩固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和毛泽东博大情怀、革命壮志的理解,我又找了一些题进行跟踪训练。

效果不错。

4、从学生来说,诗歌鉴赏需要学生有浪漫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鉴于以前有接触过毛泽东的词,同时我本着上诗词时教师应当充当学生朗读的教练,而不仅只是传授知识的先生,所以课堂诵读是我教学诗词所采用的重要方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几点不能令人满意: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这样学生的学习过多的还是依赖老师的非主动性学习。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
的研读的知识储备。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页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
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

而由
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3 、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

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强调合作
(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 的问答。

问题的解决较多地借助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学生的主体性反映的不够突出。

《沁园春· 长沙》教学反思 3 :从大处着手,要领略到这首词的豪迈风格。

其风格的体现,最重要的就是朗读。

从目前班级的朗读情况来看,做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我分析一下了原因,高中手之所以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以及更不愿意举手来朗读文章,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

主观方面,担心自己所读或者所回答的问题不够好,引起同学的哂笑。

伤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

客观方面,确实是不是太熟悉班级
同学,倘若熟悉了。

就可以放得开一点。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是我要求同学的点评,点评的同学说好话我会问好在哪里,说不好我要他示范,让他们有了畏惧心里。

于是乎,在
课堂互动这一块,就有点打不开。

但是目前主动举手的还有
几个。

页 3 第
从小处着手,对诗歌文本的分析来看,同学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实在是基础薄弱,不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确实也很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止步。

在文本分析的时候,学生还是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独立寒秋”之“独立”二字,教材分析中有三种意思,其一就是确实是一个人,第二,与下文的“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第三,就是表现了年轻革命家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

另外,从古代诗歌中的传统出发,例如杜甫的“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 ,金圣叹就点评“ 危虑深”。

但是在点到学生如何理解独立的时候,也有同学说道了毛泽东的心境的些许悲凉。

其理由就是毛泽东即将南下广州,离开生活学习工作达十三年之久的长沙,内心会有不舍,再加上一个人,怎能不悲凉呢?这个是学生发现的,这种说法我当即肯定,是啊,我离开三年之久的瑞安还那样依依不舍呢。

另外,由于湖南省长赵恒剔派兵逮捕毛泽东,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应该说是“独”字所包含在里面的。

我个人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在一大二大三大之后,陈独秀和毛泽东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好,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应该内心也有孤独感的。

不管后面的秋景描写多么壮观豪迈,不管多么有气势,有年轻革命家的伟大,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毛泽东细腻的情
感也不可忽略的页 4 第
页 5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