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折叠问题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概述2.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和方法3.如何应用技巧和方法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4.总结正文(篇1)一、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概述四边形折叠问题是指在四边形上选择若干个点,将这些点折叠起来,使得四边形的形状发生变化。
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中学数学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和推理能力。
二、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和方法1.找到关键点:确定需要折叠的点,这些点通常具有特殊的几何性质,如对称中心或对角线交点等。
找到这些关键点是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第一步。
2.连接关键线段:连接关键点之间的线段,这些线段通常是关键点保持不变的。
通过这些线段,可以推断出其他点的位置。
3.运用几何定理:根据几何定理,如全等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等,推断出点的位置和形状。
三、如何应用技巧和方法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1.确定关键点:首先确定需要折叠的点,通常可以通过四边形的性质或特殊点来寻找。
2.连接关键线段:连接关键点之间的线段,这些线段通常是关键点保持不变的。
通过这些线段,可以推断出其他点的位置。
3.运用几何定理:根据几何定理,如全等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等,推断出点的位置和形状。
四、总结四边形折叠问题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和推理能力。
目录(篇2)1.引言2.折叠问题技巧介绍3.折叠问题技巧的应用4.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在初二数学的学习中,四边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四边形折叠问题作为四边形学习中的难点,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折叠问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
二、折叠问题技巧介绍1.观察图形特征:在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图形的特征,包括边长、角度、对角线等。
通过观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运用对称性:四边形具有对称性,可以利用对称性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从而解决问题。
初二数学矩形折叠问题专题讲解,只需三步就能搞定!
例1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6,BC=10,则CE的长为多少?分析:根据折叠可知:△ADE≌△AFE⇒AD=AF=BC=10,DE=EF.在Rt△ABF中,AB=6,AF=10,根据勾股定理,得BF==8,所以CF=10-8=2.设CE的长为x,则DE=EF=6-x.在Rt△CEF中,CF=2,CE=x,EF=6-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的长.例2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若AB=3,AD=4,你能求折痕EF的长吗?分析:连接AC交EF与点O,由翻折可得到FE垂直平分AC,那么AF=FC,易证△AEO≌△CFO.那么求出OF长,乘2后就是EF长,利用直角三角形ABF求解即可.总结矩形折叠问题解题技巧和关键步骤(1)折叠确定全等等量线段转移(2)求出线段长度(3)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关系建立方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快快整理笔记在笔记本上,找题目练练哦!题目已经给你们准备好啦专题小练一.选择题1.(2018•牡丹江)如图,E为矩形ABCD的边AB上一点,将矩形沿CE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ED上的点F处,若BE=1,BC=3,则CD的长为( )A.6 B.5C.4 D.32.(2019•辽阳)如图,直线EF是矩形ABCD的对称轴,点P在CD边上,将△BCP沿BP 折叠,点C恰好落在线段AP与EF的交点Q处,BC=4,则线段AB的长是( )3.(2019•桂林)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E,EG,FG为折痕,若顶点A,C,D都落在点O处,且点B,O,G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O,F在另一条直线上,则的值为( )4.(2018•朝阳)如图,在矩形ABCD中,BC=8,CD=6,E为AD上一点,将△ABE沿BE折叠,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F处,则折线BE的长为( )5.(2018•毕节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AD=3,M是CD上的一点,将△ADM沿直线AM对折得到△ANM,若AN平分∠MAB,则折痕AM的长为( )二.填空题(共4小题)6.(2019•盘锦)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纸片,将△BCD沿BD折叠,得到△BED,BE交AD于点F,AB=3.AF:FD=1:2,则AF= .7.(2019•西藏)如图,把一张长为4,宽为2的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8.(2019•长春)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8,AD=6.先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D落在边AB上,点D落在点E处,折痕为AF;再将△AEF沿EF翻折,AF与BC 相交于点G,则△GCF的周长为 .9.(2019•青岛)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E是CD的中点,将正方形纸片折叠,点B落在线段AE上的点G处,折痕为AF.若AD=4cm,则CF的长为 cm.三.解答题10.(2019•滨州)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 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角形折叠问题初二
三角形折叠问题初二一、将一个等腰三角形沿其高折叠,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面积变小B. 周长变小(答案)C. 角度改变D. 形状改变二、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沿其一条直角边折叠,若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则该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答案)D.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将一个等边三角形沿其一条中线折叠,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面积不变B. 周长不变C. 角度不变D. 形状改变(答案)四、将一个任意三角形沿其一条高折叠,折叠后的图形中,与原三角形不重合的部分是一个:A. 三角形B. 四边形(答案)C. 五边形D. 六边形五、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沿其斜边上的高折叠,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B. 周长不变C. 有一个角变为原来的一半(答案)D. 形状改变六、将一个等边三角形沿过其一个顶点且将该顶点对边平分的直线折叠,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面积不变,但形状改变B. 周长不变,但面积改变C. 面积和周长都不变,但形状改变(答案)D. 面积、周长和形状都不变七、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沿其斜边上的中线折叠,折叠后的图形是:A. 两个直角三角形B. 两个等腰三角形(答案)C. 两个等边三角形D. 两个任意三角形八、将一个任意三角形沿其一条中位线折叠,折叠后的图形中,与原三角形重合的部分是一个: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与原三角形形状相同的三角形(答案)D. 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九、将一个等腰三角形沿其底边上的高折叠,若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则该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A. 30°B. 60°(答案)C. 90°D. 120°十、将一个任意三角形沿过其一个顶点且平行于对边的直线折叠,折叠后的图形中,与原三角形不重合的部分是一个:A. 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答案)C. 梯形D. 菱形。
初二上-数学折叠问题
A.15° B.20° C.25° D.30°
A. 5cm B. 3cm
C. cm
D. 4cm
2.如图,将边⻓为 16cm 的正方形 ABCD 折叠,使点 D 落在 BC 边的中点 E 处,点 A 落在点பைடு நூலகம்F 处,折痕为 MN,则线段 CN 的⻓是( )
A. 6cm B. 8cm C . 10cm D. 12cm
3.如图,将⻓方形纸片 ABCD 折叠,使点 B 与点 D 重合,折 痕为 EF,已知 AB=6cm,BC=18cm,则 Rt△CDF 的面积是( ) A. 8cm2 B. 6cm2 C. 48cm2 D. 24cm2
二⻓方形中的折叠
D A
例 2:如图,折叠⻓方形的一边 AD,点 D 落在 BC 边
的点 F 处,AE 为折痕。已知 AB=CD=8cm,BC=AD=10cm,
E
求 EC 的⻓。
B
FC
练习 1
练习 2
折叠矩形纸片先折出折痕对⻆线 BD,在绕点 D 折叠,使点 A 落在 BD 的 E 处,
折痕 DG,若 AB=12,BC=5,则 AG=______
D
C
E
A
G
B
三等你来挑战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BC=8,CD=4,将 矩形沿 BD 折叠,点 A 落在 A′处,求重叠部 分△BFD 的面积。
四随堂小考.
1 如图,有一个直⻆三⻆形纸片,两直⻆边 AC=6cm,BC=8cm,现将直⻆边 AC 沿直线 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 AB 上,且与 AE 重合,则 DE 的⻓为( )cm.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数学中的几何形状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边形作为一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其折叠问题技巧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初二数学中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一、矩形的折叠问题技巧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其两对边相等且平行。
在处理矩形的折叠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 折叠对角线:将一个矩形沿对角线方向折叠,可以得到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矩形面积、周长等问题时很有用。
2. 平行线折叠:我们还可以将矩形沿其中一对平行边折叠,使得另外一对平行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来矩形相似且大小相等的矩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矩形相似性质的问题时很有帮助。
二、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在处理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1. 对折: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两对平行边分别对折,使得两对对折线上的点重合。
这样可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 平移: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平移,使得相邻两边重合,从而得到一个与原平行四边形相似的形状。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平行四边形相似或面积问题时很有用。
三、菱形的折叠问题技巧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四条边相等且对角线垂直。
在折叠菱形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1. 中点折叠:可以将菱形沿对角线方向折叠,使得两个对角线的中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菱形相似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对称折叠:可以将菱形沿其中一条对称轴折叠,使得两个顶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菱形相似的小菱形。
四、梯形的折叠问题技巧梯形是一种具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在折叠梯形时,有如下技巧可用。
1. 平行线折叠:可以将梯形沿长边折叠,使得两个平行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梯形相似的矩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梯形相似性质的问题时很有帮助。
2. 对称折叠:可以将梯形沿对称轴折叠,使得两个底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梯形相似的小梯形。
八年级初二数学 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含答案
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6,则BC的长为()A.1 B.2 C.2D.122.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S△BCE:S△BDE等于()A.2:5 B.14:25 C.16:25 D.4:213.如图①,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如图②,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EF为折痕,则∠ACE的正弦值为()A.B.C.D.4.图1为一张三角形ABC纸片,点P在BC上,将A折至P时,出现折痕BD,其中点D在AC上,如图2所示,若△ABC的面积为80,△ABD的面积为30,则AB与PC的长度之比为()A.3:2 B.5:3 C.8:5 D.13:85.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折纸,下面结论正确的个数()①∠2=90°;②∠1=∠AEC;③△ABE∽△ECF;④∠BAE=∠3.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AED′=40°,则∠EFB等于()A.70°B.65°C.80°D.35°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A.3 B.4 C.3.5 D.68.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4,AD=3,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 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则DF的长是()A.B.C.D.9.张萌和小平两人打算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两人作法如下:张萌:如图1,将纸片对折得到折痕EF,沿点B翻折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M处,连接CM,△BCM即为所求;小平:如图2,将纸片对折得到折痕EF,沿点B翻折纸片,使点C落在EF上的点M处,连接BM,△BCM 即为所求,对于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平的作法正确,张萌的作法不正确B.两人的作法都不正确C.张萌的作法正确,小平的作法不正确D.两人的作法都正确10.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8,BC=10,则△CEF的周长为()A.12 B.16 C.18 D.24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在边CD上,连接BE,将△BCE 沿BE折叠,若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则CE的长为()A.B.C.D.12.如图,在△ABC中,∠C=90°,AB=5cm,AC=4cm,点D在AC上,将△BCD 沿着BD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则DC的长为()A.cm B.cm C.2cm D.cm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B(3,0),连接AB,将△AOB 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x轴上的点A′处,折痕所在的直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C,则直线BC的解析式为()A.y=﹣B.y=﹣x+C.y=﹣D.y=﹣2x+14.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则直线DE的解析式为()A.y=x+5 B.y=x+5 C.y=x+5 D.y=x+515.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且DE∥BC,当DE=2时,BC的长为()A.3 B.4 C.5 D.616.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落在点E处,且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CE交AD于点F,连接E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F=B.四边形ACDE是矩形C.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D.图中有4个等腰三角形17.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边AB=6,AC=10,∠ABC=90°,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C与点B重合,则四边形ABDE的周长为()A.16 B.17 C.18 D.1918.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DBC=45°,点E在BC上,点F在AB上,将梯形ABCD沿直线EF翻折,使得点B与点D重合.如果,那么的值是()A.B.C.D.19.如图,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则BG的长为()A.5 B.4 C.3 D.2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3),C(﹣3,1).将△ABC沿y轴翻折得到△A′B′C′,则点B′的坐标为()A.(2,1)B.(2,3)C.(4,1)D.(0,2)21.如图,△ABC周长为36cm,把其边AC对折,使点C、A重合,折痕交BC 边于点D,交AC边于点E,连结AD,若AE=6cm,则△ABD的周长是()A.24cm B.26cm C.28cm D.30cm22.如图,矩形ABCD中,AB=8,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若AF=,则AD的长为()A.3 B.4 C.5 D.623.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AB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ABC沿BD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再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延长线上的点A′处,若图中,∠A=30°,BC=5cm,则折痕DE的长为()A.B.2C.2D.24.如图一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2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26.如图,矩形ABCD中,AB=3,AD=9,将此矩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27.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2,BC=,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A.B.C.1 D.28.如图所示,折叠平行四边形的一边AD,使点A落在DC边上的点E处,已知AB=6,BC=4,则EC的长为()A.1 B.2 C.3 D.1.529.如图,正方形ABCD中,AB=12,点E在边BC上,BE=EC,将△DCE沿DE对折至△DFE,延长EF交边AB于点G,连接DG、BF,给出以下结论:①△DAG≌△DFG;②BG=2AG;③S△DGF=120;④S△BEF=.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 B.3 C.2 D.13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D点与BC边的中点D重合,若BC=8,CD=6,则CF的长为()A.B.C.2 D.1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6,则BC的长为()A.1 B.2C.2D.1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菱形AECF,得∠FCO=∠ECO,再利用∠ECO=∠ECB,可通过折叠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菱形AECF,AB=6,∴假设BE=x,∴AE=6﹣x,∴CE=6﹣x,∵四边形AECF是菱形,∴∠FCO=∠ECO,∵∠ECO=∠ECB,∴∠ECO=∠ECB=∠FCO=30°,2BE=CE,∴CE=2x,∴2x=6﹣x,解得:x=2,∴CE=4,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2+BE2=EC2,BC===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2.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S△BCE:S△BDE等于()A.2:5 B.14:25 C.16:25 D.4:21【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在Rt△BE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1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D=BD=5,EA=EB,设AE=x,则BE=x,EC=8﹣x,在Rt△BEC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x=,则EC=8﹣=,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S△BCE=BC•CE=×6×=,在Rt△BED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ED==,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S△BDE=BD•DE=×5×=,然后求出两面积的比.【解答】解:在Rt△BAC中,BC=6,AC=8,∴AB==10,∵把△ABC沿DE使A与B重合,∴AD=BD,EA=EB,∴BD=AB=5,设AE=x,则BE=x,EC=8﹣x,在Rt△BEC中,∵BE2=EC2+BC2,即x2=(8﹣x)2+62,∴x=,∴EC=8﹣x=8﹣=,∴S△BCE=BC•CE=×6×=,在Rt△BED中,∵BE2=ED2+BD2,∴ED==,∴S△BDE=BD•DE=×5×=,∴S△BCE:S△BDE=:=14: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3.如图①,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如图②,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EF为折痕,则∠ACE的正弦值为()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在Rt△ABC中,设AB=2a,已知∠ACB=90°,∠CAB=30°,即可求得AB、AC的值,由折叠的性质知:DE=CE,可设出DE、CE的长,然后表示出AE的长,进而可在Rt△AE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E、CE的值,即可求∠ACE 的正弦值.【解答】解:∵△ABC中,∠ACB=90°,∠BAC=30°,设AB=2a,∴AC=a,BC=a;∵△ABD是等边三角形,∴AD=AB=2a;设DE=EC=x,则AE=2a﹣x;在Rt△AEC中,由勾股定理,得:(2a﹣x)2+3a2=x2,解得x=;∴AE=,EC=,∴sin∠ACE==.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图1为一张三角形ABC纸片,点P在BC上,将A折至P时,出现折痕BD,其中点D在AC上,如图2所示,若△ABC的面积为80,△ABD的面积为30,则AB与PC的长度之比为()A.3:2 B.5:3 C.8:5 D.13:8【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如图,作辅助线;首先求出△BDP的面积,进而求出△DPC的面积;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值;由旋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B=P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由题意得:S△ABD=S△PBD=30,∴S△DPC=80﹣30﹣30=20,∴=,由题意得:AB=BP,∴AB:PC=3:2,故选A.【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方法是作高线,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5.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折纸,下面结论正确的个数()①∠2=90°;②∠1=∠AEC;③△ABE∽△ECF;④∠BAE=∠3.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EB+∠FEC=×180°=90°,则∠AEF=90°,即∠2=90°,①正确;由图形可知,∠1<∠AEC,②错误;∵∠2=90°,∴∠1+∠3=90°,又∠1+∠BAE=90°,∴∠BAE=∠3,④正确;∵∠BAE=∠3,∠B=∠C=90°,∴△ABE∽△ECF,③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翻折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6.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AED′=40°,则∠EFB等于()A.70°B.65°C.80°D.3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平角的知识可求出∠DED′的度数,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出∠D′EF=∠DEF=∠DED′,从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EFB的度数.【解答】解:∵∠AED′=40°,∴∠DED′=180°﹣40°=140°,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F=∠DEF=∠DED′,∴∠DEF=70°,又∵AD∥BC,∴∠EFB=7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EF=∠DEF=∠DED′,难度一般.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A.3 B.4 C.3.5 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到∠1=∠CFE=60°,由折叠可得∠2=60°,从而求得∠4的度数,得到AE=EC,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EC的长度,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矩形ABCD,∴BC∥AD,∴∠1=∠CFE=60°,∵EF为折痕,∴∠2=∠1=60°,AE=EC,∴∠3=180°﹣60°﹣60°=60°,Rt△CDE中,∠4=90°﹣60°=30°,∴EC=2×DE=2×1=2,∴BC=AE+ED=EC+ED=2+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问题;由折叠得到角相等,得到AE=EC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4,AD=3,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 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则DF的长是()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与△AEC由△ABC翻折得到,AD=CE,∠ADF=∠CEF,由AAS证得△ADF≌△CEF,的长FA=FC,设DF=x,则FA=4﹣x,由勾股定理得:DA2+DF2=AF2,即可求出DF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DC=4,∠ADF=90°,∵△AEC由△ABC翻折得到,∴BC=EC,∠CEF=∠ABC=90°,∴AD=CE,∠ADF=∠CEF,在△ADF与△CEF中,,∴△ADF≌△CEF(AAS),∴FA=FC,设DF=x,则FA=FC=DC﹣DF=4﹣x,在Rt△DFA中,由勾股定理得:DA2+DF2=AF2,即32+x2=(4﹣x)2,解得:x=,即DF的长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得到相等的线段与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张萌和小平两人打算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两人作法如下:张萌:如图1,将纸片对折得到折痕EF,沿点B翻折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M处,连接CM,△BCM即为所求;小平:如图2,将纸片对折得到折痕EF,沿点B翻折纸片,使点C落在EF上的点M处,连接BM,△BCM 即为所求,对于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平的作法正确,张萌的作法不正确B.两人的作法都不正确C.张萌的作法正确,小平的作法不正确D.两人的作法都正确【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在图1中,由BM=2BF推出∠BMF=30°,所以∠MBF=6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在图2中,证明方法类似.【解答】解:图1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AE=ED=BF=FC,AB=BM,∴BM=2BF,∵∠MFB=90°,∴∠BMF=30°,∴∠MBF=90°﹣∠BMF=60°,∵MB=MC,∴△MBC是等边三角形,∴张萌的作法正确.在图2中,∵BM=BC=2BF,∠MFB=90°,∴∠BMF=30°,∴∠MBF=90°﹣∠BMF=60°,∵MB=MC∴△MBC是等边三角形,∴小平的作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翻折不变性、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是直角边的两倍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度.10.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8,BC=10,则△CEF的周长为()A.12 B.16 C.18 D.24【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D=BC=10,AB=CD=8,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10,EF=DE,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6,则CF=BC ﹣BF=4,易得△CEF的周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10,AB=CD=8,∵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AF=AD=10,EF=DE,在Rt△ABF中,∵BF==6,∴CF=BC﹣BF=10﹣6=4,∴△CEF的周长为:CE+EF+CF=CE+DE+CF=CD+CF=8+4=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得CF的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在边CD上,连接BE,将△BCE 沿BE折叠,若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则CE的长为()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设CE=x,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5,CD=AB=3,∠A=∠D=90°.由折叠的性质得出BF=BC=5,EF=CE=x,DE=CD﹣CE=3﹣x.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F的长度,进而求出DF的长度;然后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CE=x.∵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5,CD=AB=3,∠A=∠D=90°.∵将△BCE沿BE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BF=BC=5,EF=CE=x,DE=CD﹣CE=3﹣x.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F2=52﹣32=16,∴AF=4,DF=5﹣4=1.在Rt△DEF中,由勾股定理得:EF2=DE2+DF2,即x2=(3﹣x)2+12,解得: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方程思想等知识,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找准对应边.12.如图,在△ABC中,∠C=90°,AB=5cm,AC=4cm,点D在AC上,将△BCD 沿着BD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则DC的长为()A.cm B.cm C.2cm D.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出BC,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D=∠C=90°,BE=BC=3cm,得出AE=AB﹣BE=2cm,设DC=xcm,则DE=xcm,AD=(4﹣x)cm,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C=90°,AB=5cm,AC=4cm,∴BC==3cm,∵将△BCD沿着直线BD翻折,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BED≌△BCD,∴∠BED=∠C=90°,BE=BC=3cm,∴AE=AB﹣BE=2cm,设DC=xcm,则DE=xcm,AD=(4﹣x)cm,由勾股定理得:AE2+DE2=AD2,即22+x2=(4﹣x)2,解得:x=.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B(3,0),连接AB,将△AOB 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x轴上的点A′处,折痕所在的直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C,则直线BC的解析式为()A.y=﹣B.y=﹣x+C.y=﹣D.y=﹣2x+【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分析】由点A(0,4)、B(3,0),可求得AB的长,然后由折叠的性质,求得OA′的长,且△A′OC∽△AOB,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OC的长,继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解答】解:∵点A(0,4)、B(3,0),∴OA=4,OB=3,∴AB==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5,∠OA′C=∠OAB,∴OA′=A′B﹣OB=2,∵∠A′OC=∠AOB=90°,∴△A′OC∽△AOB,∴,即,解得:OC=,∴点C的坐标为:(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注意求得点C的坐标是解此题的关键.14.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则直线DE的解析式为()A.y=x+5 B.y=x+5 C.y=x+5 D.y=x+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分析】首先在RT△ABE中,求出EB,再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DE是由△ADO翻折,∴DE=DO,AO=AE=10,∵四边形OABC是矩形,∴OC=AB=8,AO=BC=10,∠B=∠BCO=∠BAO=90°,在RT△ABE中,∵AE=10,AB=8,∴EB===6,∴EC=4,设DO=DE=x,在RT△DCE中,∵CD2+CE2=DE2,∴(8﹣a)2+42=a2,∴a=5,∴点D(0,5),点E(4,8),设直线DE为y=kx+b,∴解得,∴直线DE为:y=+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巧妙利用勾股定理,用方程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且DE∥BC,当DE=2时,BC的长为()A.3 B.4 C.5 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由DE∥BC与折叠的性质,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BC,∴∠ADE=∠B,∠EDF=∠BF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E=∠EDF,AD=DF,∴∠B=∠BFD,∴BD=DF,∴AD=BD,同理:AE=EC,∴DE=BC,即BC=2DE=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注意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是关键.16.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落在点E处,且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CE交AD于点F,连接E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F=B.四边形ACDE是矩形C.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D.图中有4个等腰三角形【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CD,AB∥CD,AD=BC,由折叠的性质得到AB=AE,BC=CE,等量代换得到AE=CD,AD=CE,推出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于是得到AF=BC,四边形ACDE是矩形,故A,B 正确;根据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得到△ACD≌△ACE≌△CDE≌△ADE≌△ABC,于是得到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故C正确;推出△BCE是等腰三角形,△AEF,△ACF,△CDF,△DEF是等腰三角形,于是得到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D错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D=BC,由折叠的性质得到AB=AE,BC=CE,∴AE=CD,AD=CE,∵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AE∥CD,∴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AF=BC,四边形ACDE是矩形,故A,B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CDE是矩形,∴△ACD≌△ACE≌△CDE≌△ADE≌△ABC,∴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故C正确;∵BC=CE,∴△BCE是等腰三角形,∵四边形ACDE是矩形,∴AF=EF=CF=DF,∴△AEF,△ACF,△CDF,△DEF是等腰三角形,∴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等腰三角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17.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边AB=6,AC=10,∠ABC=90°,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C与点B重合,则四边形ABDE的周长为()A.16 B.17 C.18 D.19【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8,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D=CD=BC=4,DE⊥BC,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E=AB=3,AE=AC=5,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6,AC=10,∠ABC=90°,∴BC=8,∵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C与点B重合,∴BD=CD=BC=4,DE⊥BC,∵∠ABC=90°,∴DE∥AB,∴DE=AB=3,AE=AC=5,∴四边形ABDE的周长=AB+AE+DE+BD=6+5+3+4=18,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18.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DBC=45°,点E在BC上,点F在AB上,将梯形ABCD沿直线EF翻折,使得点B与点D重合.如果,那么的值是()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BFE≌△DFE,得到DE=BE.根据已知条件得到∠DEB=90°,设AD=1,BC=4,过A作AG⊥BC于G,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GE=AD=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G=EC=1.5,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CD==5,通过△BDC∽△DEF,得到,求出BF=,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EF是点B、D的对称轴,∴△BFE≌△DFE,∴DE=BE.∵在△BDE中,DE=BE,∠DBE=45°,∴∠BDE=∠DBE=45°.∴∠DEB=90°,∴DE⊥BC.在等腰梯形ABCD中,∵,∴设AD=1,BC=4,过A作AG⊥BC于G,∴四边形AGED是矩形.∴GE=AD=1,∵Rt△ABG≌Rt△DCE,∴BG=EC=1.5,∴AG=DE=BE=2.5∴AB=CD==5,∵∠ABC=∠C=∠FDE,∵∠CDE+∠C=90°,∴∠FDE+∠CDE=90°∴∠FDB+∠BDC+∠FDB=∠FDB+∠DFE=90°,∴∠BDC=∠DFE,∵∠DEF=∠DBC=45°,∴△BDC∽△DEF,∴,∴DF=,∴BF=,∴AF=AB﹣BF=,∴=.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翻折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注意结合图形,作出常用辅助线解决问题.19.如图,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则BG的长为()A.5 B.4 C.3 D.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利用翻折变换对应边关系得出AB=AF,∠B=∠AFG=90°,利用HL定理得出△ABG≌△AFG即可;利用勾股定理得出GE2=CG2+CE2,进而求出BG 即可;【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D=AB=BC=CD,∠D=∠B=∠BCD=90°,∵将△ADE沿AE对折至△AFE,∴AD=AF,DE=EF,∠D=∠AFE=90°,∴AB=AF,∠B=∠AFG=90°,又∵AG=AG,在Rt△ABG和Rt△AFG中,,∴Rt△ABG≌Rt△AFG(HL),∴BG=GF,∵E是边CD的中点,∴DE=CE=6,设BG=x,则CG=12﹣x,GE=x+6,∵GE2=CG2+CE2∴(x+6)2=(12﹣x)2+62,解得x=4∴BG=4.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以及翻折变换的性质,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线段相等是解题关键.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3),C(﹣3,1).将△ABC沿y轴翻折得到△A′B′C′,则点B′的坐标为()A.(2,1)B.(2,3)C.(4,1)D.(0,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点找到B',结合直角坐标系可得出点B′的坐标.【解答】解:∵将△ABC沿y轴翻折得到△A′B′C′,∴点B与点B′关于y轴对称,∴B′(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的关系,熟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如图,△ABC周长为36cm,把其边AC对折,使点C、A重合,折痕交BC 边于点D,交AC边于点E,连结AD,若AE=6cm,则△ABD的周长是()A.24cm B.26cm C.28cm D.30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AE=EC,AD=CD,然后求出△ABD的周长=AB+BC,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C的边AC对折顶点C和点A重合,∴AE=EC,AD=CD,∴△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AE=6cm,∴AC=AE+EC=6+6=12,∵△ABC的周长为36cm,∴AB+BC=36﹣12=24cm,∴△ABD的周长是24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得到相等的边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矩形ABCD中,AB=8,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若AF=,则AD的长为()A.3 B.4 C.5 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FD=FE,FA=FC,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DC∥AB,∴∠FCA=∠CAB,又∠FAC=∠CAB,∴∠FAC=∠FCA,∴FA=FC=,∴FD=FE,∵DC=AB=8,AF=,∴FD=FE=8﹣=,∴AD=BC=EC==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转变换的性质,翻转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3.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AB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ABC沿BD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再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延长线上的点A′处,若图中,∠A=30°,BC=5cm,则折痕DE的长为()A.B.2C.2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C=60°,翻折前后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可得∠BDC=∠BDC′,∠CBD=∠ABD=30°,∠ADE=∠A′DE,然后求出∠BDE=90°,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然后求出DE即可.【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30°,∴∠ABC=90°﹣30°=60°,∵将Rt△ABC沿BD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BDC=∠BDC′,∠CBD=∠ABD=∠ABC=30°,∵沿DE折叠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ADE=∠A′DE,∴∠BDE=∠ABD+∠A′DE=×180°=90°,在Rt△BCD中,BD=BC÷cos30°=5÷=cm,在Rt△BDE中,DE=BD•tan30°=×=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熟记性质并分别求出有一个角是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一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AED≌△ACD;进而得到AE=AC=6,DE=C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10;再次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线段CD的方程,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10,由题意得:△AED≌△ACD,∴AE=AC=6,DE=CD(设为x);∠AED=∠C=90°,∴BE=10﹣6=4,BD=8﹣x;由勾股定理得:(8﹣x)2=42+x2,解得:x=3(cm),故选B.【点评】该命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借助翻折变换的性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2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因为BC为AF边上的高,要求△AFC的面积,求得AF即可,求证△AFD′≌△CFB,得BF=D′F,设D′F=x,则在Rt△AFD′中,根据勾股定理求x,于是得到AF=AB﹣BF,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易证△AFD′≌△CFB,∴D′F=BF,设D′F=x,则AF=8﹣x,在Rt△AFD′中,(8﹣x)2=x2+42,解之得:x=3,∴AF=AB﹣FB=8﹣3=5,∴S△AFC=•AF•BC=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的正确运用,本题中设D′F=x,根据直角三角形AFD′中运用勾股定理求x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矩形ABCD中,AB=3,AD=9,将此矩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解答】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AE+DE=AE+BE=9.∴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BE2.解得AE=4.∴△ABE的面积为3×4÷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7.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2,BC=,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A.B.C.1 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2,BC=,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然后由折叠的性质,求得AE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C=90°,AC=2,BC=,∴AB==,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B=,∴CE=AE﹣AC=.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28.如图所示,折叠平行四边形的一边AD,使点A落在DC边上的点E处,已知AB=6,BC=4,则EC的长为()A.1 B.2 C.3 D.1.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到AD=BC=4,DC=AB=6,再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E=AD,由DC﹣DE求出EC的长即可.【解答】解:由折叠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E=AD=BC=4,DC=AB=6,则EC=DC﹣DE=6﹣4=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9.如图,正方形ABCD中,AB=12,点E在边BC上,BE=EC,将△DCE沿DE对折至△DFE,延长EF交边AB于点G,连接DG、BF,给出以下结论:。
初二复习折叠小专题
初二复习折叠小专题
班级姓名
题1、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C=6 cm ,BC=8 cm ,
(1)若沿着DE 折叠使点B 与点C 重合,求三角形ACE 的周长以及线段DE 的长度;
(2)若沿着DE 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B=36°,求三角形ACE 的周长、线段DE 的长度以及∠CAE 的度数;
(3)若点F 是AC 的中点,沿着DE 折叠使得点B 与点F 重合,∠B=36°,求三角形CEF 的周长、线段CE 的长度以及∠ADF+∠FEC 的度数;
思考:若AF :CF=1:2,你还能解答出上述问题吗?若AF :CF=a :b 呢?
(4)若沿着AD 折叠,使得点C 与点E 重合,求三角形BDE 的周长、线段DE 的长度以及BE 2=BD 2-CD 2;
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沿直线AE折叠(点E在边DC上),折叠后顶点D恰好
落在边OC上的点F处,点D的坐标为(10,8),
请你求出:
(1)三角形CEF的周长;
(2)点E的坐标;
(3)直线AE的函数关系式;
(4)点F到直线AE的距离;
练习:
1.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BC=16,把∆ABC折叠,使AB落在直线AC上,求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A落在平面上的F点处,DF交BC于点E.
(1)求证:△DCE≌△BFE;
(2)若CD=2,∠ADB=30°,求BE的长.
3.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将△AOB沿直线AB翻折,
得△ACB.若C(8,4),则该一次幽数的解析式为.。
初二几何折叠问题
初二几何折叠问题在初二的数学课程中,几何折叠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还涉及到角度、边长、面积等几何元素的关联。
理解几何折叠问题的特点、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折叠形成的角度和边长关系、折叠与对称的关系以及折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折叠图形的特点折叠图形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图形,它可以通过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或曲线折叠,使图形的一部分折叠到另一部分下面,从而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折叠图形的特点包括:1.有一条折痕或折缝,将图形分为两个部分;2.折叠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3.折叠可以是一种对称操作,即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或曲线折叠,使图形的两部分相互对称。
二、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在折叠图形的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几何属性不会改变。
因此,通过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折叠前后的面积相等;2.折叠前后的周长相等;3.折叠前后的对称性不变。
三、折叠形成的角度和边长关系在折叠图形的过程中,角度和边长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一个三角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时,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都会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折叠形成的角度与原来图形的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性质来解释;2.折叠形成的边长与原来图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性质来解释;3.在折叠过程中,角度和边长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计算。
四、折叠与对称的关系折叠是一种特殊的对称操作,它可以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或曲线折叠成两个相互对称的部分。
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折叠是一种特殊的对称操作;2.通过折叠,可以将一个图形分成两个相互对称的部分;3.在折叠过程中,对称性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属性。
五、折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几何折叠问题不仅是一个纯数学问题,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初二折叠后必背三个题解法
初二折叠后必背三个题解法《初二折叠后必背三个题解法》哎呀,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超级有用的初二折叠问题的三个题解法呢。
这可都是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还有老师讲了好多遍我才搞懂的精华内容哦。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个题解法。
这就像是在走迷宫一样,折叠问题的图形就像那复杂的迷宫布局。
那这个解法就是要抓住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个关键。
比如说有一道题是一个矩形ABCD,沿着对角线AC折叠,让我们求某个角的度数。
那我们就得先找出哪些边和角在折叠前后是对应的。
这就好比在迷宫里找到那些标志性的路口一样重要。
我记得有一次我做这类型的题,我就在那傻愣愣地看,怎么看都觉得图形乱得像一团麻。
后来我就按照老师说的,把相等的边和角都标出来,哇,一下子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时候我就想,那些不认真找对应关系的同学,是不是就像在迷宫里乱撞的小蚂蚁,永远找不到出口呢?同学们,你们可不能这样呀。
再说说第二个题解法。
这个解法呢,就像是玩拼图游戏。
在折叠问题里,我们常常要利用勾股定理来解题。
比如说把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某条线折叠后,让我们求一条线段的长度。
那我们就得根据折叠后的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然后把已知的边长度标出来,再用勾股定理去计算未知的边。
这就跟拼图似的,一块一块地把条件拼起来,最后凑成完整的答案。
我有个同桌,他一遇到这种题就头疼。
有一回做练习的时候,他看着题唉声叹气的,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呀。
我就跟他说,你看啊,这就像拼图,你把这些条件当成拼图的小碎片,按照勾股定理这个规则来拼就好了。
他半信半疑地试了试,最后还真做出来了。
他可高兴了,就像中了大奖一样,还说原来这题也没那么可怕嘛。
最后就是第三个题解法啦。
这个解法有点像侦探破案呢。
在一些复杂的折叠问题中,我们要根据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关系来解题。
就像侦探要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一样,我们要从图形的面积变化中找到解题的关键。
比如说一个四边形折叠后一部分重叠了,让我们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摘要:1.引言2.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3.解题步骤与技巧4.常见题型分析5.总结与建议正文:【引言】四边形的折叠问题一直是初二数学中的热点和难点,很多同学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就可以变得不再神秘。
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助你轻松应对这类题目。
【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四边形折叠问题是指在平面几何中,将一个四边形通过折叠变换成为一个平面图形,并在此基础上求解相关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包括四边形的折叠、展开、切拼等操作,以及与这些操作相关的性质和定理。
【解题步骤与技巧】1.分析题意:首先要对题目进行仔细阅读,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2.画图辅助:对于复杂的题目,可以通过画图来辅助理解和解题。
画出四边形折叠后的图形,有助于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
3.寻找关系:分析题目中所给条件,找出四边形折叠前后的关系,如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4.运用定理和公式:根据找出的关系,运用相关定理和公式进行计算和证明。
5.归纳总结:在解题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以便在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常见题型分析】1.四边形折叠后的对边相等问题:根据折叠性质,折叠前后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以通过这一性质求解相关问题。
2.四边形折叠后的角度问题:根据折叠性质,折叠前后四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通过这一性质求解相关问题。
3.切拼四边形问题:通过对四边形进行切拼操作,将其变为已知图形,进而求解相关问题。
【总结与建议】四边形的折叠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要想掌握这类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熟练掌握相关定理和公式。
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和规律,提高解题速度。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摘要:
一、折叠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二、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
1.观察特殊图形法
2.相对面不相邻法
三、折叠问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
正文:
一、折叠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折叠问题是指将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折叠的方式,转变成另一个平面图形的问题。
它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折叠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出一个平面图形,要求在四个备选的图形中选出可以由左侧图形折叠而成的一个;另一类是给出一个立体图形,要求通过折叠将其变成一个平面图形。
二、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
1.观察特殊图形法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可以先观察题目所给出的目标图形中的特殊面,或者特殊图形连接的位置。
然后对比选项,与之不符的直接排除。
这样可以缩小答案范围,提高解题效率。
2.相对面不相邻法
空间折叠类题目要结合排除法解题,最常用的排除技巧是相对面不相邻原则。
即一定要抓住某两个相邻面或对立面的图形特征,从而可以利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
违背这些特征的,便是错误选项。
三、折叠问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折叠问题是我国中考数学判断推理的一个必考题型。
它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掌握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总之,折叠问题作为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题型,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解题技巧。
通过观察特殊图形法和相对面不相邻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折叠问题时更好地把握答案,提高解题正确率。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背景介绍2.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3.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方法和技巧4.总结正文(篇1)一、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背景介绍四边形折叠问题是初二数学几何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性质和几何变换。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1.确定折叠后图形的形状2.确定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3.利用几何变换的性质解决问题三、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方法和技巧1.确定折叠后图形的形状:首先,需要明确折叠后四边形的形状,可以通过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或通过几何变换得到。
2.确定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在确定形状的基础上,需要找到折叠前后的边、角之间的关系。
可以利用全等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或通过几何变换得到。
3.利用几何变换的性质解决问题:在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时,可以利用几何变换的性质,如平移、旋转、对称等,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几何问题。
四、总结四边形折叠问题是初二数学几何知识中的难点,需要学生掌握几何变换的性质和对应边、角的关系。
目录(篇2)1.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概述2.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和方法3.运用技巧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总结正文(篇2)一、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概述四边形折叠问题是初二数学几何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该问题通过折叠四边形,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理解四边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和方法1.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四边形的形状和特点,分析其边长、角度和周长等几何性质。
2.归纳和演绎:通过对已知的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归纳,运用演绎法推导出新的结论。
3.归纳法:通过对大量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4.类比法:将已知的四边形折叠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进行类比,推导出新的结论。
初二数学折叠经典题型
初二数学折叠经典题型
初二数学折叠经典题型:
一、折线图问题
折线图是常考的试题,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类试题。
折线图一般由
坐标轴及其上的点组成,通过观察折线图能够清楚地了解关于某一特
征数据的变化规律。
有时,折线图中会带有该变化属性的数据,要求
求出某个特定点对应的数据。
在考查过程中,要注意时间连续性、跨
度大小、跨度的变化趋势等。
二、圆弧(圆周率)问题
圆弧问题,即求圆周率、圆面积、弦长、弦夹角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圆的概念都是以圆心为中心,而弦夹角一般是以原点(O)为参照物,
两点之间的夹角角α如果在第一象限,则α=OA1+A2O,如果在第四象限,则α=360-OA1+A2O。
三、函数的表示、求解及应用问题
函数的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在求解中却很复杂。
函数在学习中,可以
把函数理解为把某种特定的变化规律用一种简单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叫
函数,而函数的求解,就是对函数中的变量做出合理的特定值,使函
数满足某种给定的要求,而函数的应用,则是在理解函数形式和性质
的基础上,把函数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直线方程及课本问题
直线方程是一种统一的表达式,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变量直接的关系,
而课本问题则是一种特殊的直线方程应用,是用来探讨几何形体某一
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求出其特性的特定值。
初二平面图形折叠问题
初一数学中的折叠问题张文彩折叠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不仅在中考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初一初二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都是经常遇到的题目。
初一年级的折叠问题大多是与平行有关的问题,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有关角的度数问题,初二的折叠问题不仅与平行线有关,还和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相关的问题,初三的折叠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因为与初中阶段所学的各个知识点都有可能相关。
下面就从最简单的初一数学知识有关折叠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折叠矩形的一个角,求角的度数问题。
例1.在△ABC 中,∠A=60°,将△ABC 沿DE 翻折后,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如果∠A /EC=70°,那么∠A /DE= .四.折叠平行四边形,求角度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除了根据折叠性质之外还要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解决问题。
例10。
将平行四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若∠1=∠2=44°,则∠B=( )A .66°B .104°C .114°D .124°解析:∵DC ∥AB∴∠1=∠B /AB=44°, A /E D CB A根据折叠可知∠BAC=∠B/AC=∠B/AB的一半=22°∴∠B=180°-∠2-∠BAC=114°五.除了折叠之外还有三角板与矩形纸片的放置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也是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特殊角的问题来解决。
例11.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3=∠2;(2)∠3=∠4;(3)∠2+∠4=90°;(4)∠5-∠2=9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变式:如上图,若∠5=150°,则∠2=()例12.(2016安阳期末)如图a,ABCD是长方形纸带,∠DEF=26°,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_________°(2)若∠DEF=α,把图3中∠CFE用α表示.(3)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再继续折叠下去,直到不能折叠为止,那么先后一共折叠的次数是_____________.解析:(1)图a,因为AD∥BC,∠DEF=26°,所以∠DEF=∠BFE=26°,图b ∠AEG=180°-26°×2=128°=∠EGF=∠GFD图c ∠CFE=∠GFD-∠BFE=128°-26°=102°(2)图a,因为AD∥BC,∠DEF=α,所以∠DEF=∠BFE=α,图b ∠AEG=180°-α×2=180°-2α=∠EGF=∠GFD图c ∠CFE=∠GFD-∠BFE=180°-2α-α=180°-3α(初二)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1)试判断△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B=4,AD=8,求△BDE的面积.解析:(1)△BDE是等腰三角形.由折叠可知,∠CBD=∠EBD,∵AD∥BC,∴∠CBD=∠EDB,∴∠EBD=∠EDB,∴BE=DE,即△BDE是等腰三角形;(2)设DE=x,则BE=x,AE=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即42+(8-x)2=x2,解得:x=5,所以S△BDE=12DE×AB=12×5×4=10.2.如图,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AE 恰好过BC边中点,若AB=3,BC=6,则∠B的大小为()A.30°B.45°C.60°D.90°。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四边形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图形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其中一个有趣且常见的问题就是四边形的折叠问题。
本文将介绍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什么是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是指给定一个四边形,在保持边长不变的情况下,把它折叠成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段。
常见的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
这类问题常常涉及如何折叠和旋转四边形,并要求计算折叠后的形状、面积、体积等数值。
基本概念在解决四边形的折叠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1.边长:四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通常用a、b、c和d表示。
2.对角线:连接四边形的两个非相邻顶点的线段,通常用e和f表示。
3.高度:以顶点为基点,垂直于底边或顶边的线段的长度,通常用h表示。
4.面积:四边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通常用S表示。
折叠技巧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形状的变化和如何利用对称性质。
下面将介绍常见四边形的折叠技巧。
正方形折叠技巧正方形是最简单的四边形之一,它的所有边长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当折叠一个正方形时,我们可以沿着对角线折叠,从而使正方形折叠成一个边长等于对角线长度的等边三角形。
长方形折叠技巧长方形是另一种常见的四边形,它拥有两组相等的边长,且相邻边互相垂直。
当折叠一个长方形时,我们可以沿着较短的一组边折叠,从而使长方形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折叠技巧平行四边形具有两对平行边,对角线互相交叉,但长度不相等。
当折叠一个平行四边形时,我们可以选择沿着任意一条对角线折叠。
如果选择沿着短对角线折叠,平行四边形会折叠成一个与原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的直角梯形;如果选择沿着长对角线折叠,平行四边形会折叠成一个与原平行四边形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梯形折叠技巧梯形的特点是两边平行,而另外两边不平行。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5)——折叠问题(答案详解)
折叠问题(一)正方形内的十字架结构结论1:在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CD、BC、AD边上的点,若EF⊥GH,则GH=EF【例1】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CD的中点E处,折痕为FG,点F 在AD边,求折痕FG的长;【变式2】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1)求线段CN的长;(2)求以线段MN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3)求线段AM的长度.(二)折痕垂直于对称点的连线结论:折痕上的点到对应点距离相等【例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3,将矩形折叠使得点D 与BC 上的点E 重合,折痕分别交AB 、CD 于点G 、F ,若BE=1,求AG 的长.【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处,点A 对应点为A',且,则AM 的长是______________.【变式2】(2016年山东威海中考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 ,6BC = ,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点F 处,连接CF ,则CF 的长为( )A.95 B.125 C.165 D.185(三) 折叠中动点轨迹与最值【例3】(2015四川自贡)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 ,6AD = ,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 F ∆,连接'B D ,则'B D 的最小值是( )。
A. 2B. 6C. 2-D.4【变式】(2014成都)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60A ∠=︒ ,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 。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一、引言在初二数学的学习中,四边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又是四边形中的一个难点。
很多同学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就能轻松解决这类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技巧一:明确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在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
通常,折叠后会有折痕,而折叠前后的图形可以通过折痕进行重合。
因此,要仔细分析折叠前后的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技巧二:利用轴对称性解题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折叠问题通常可以利用轴对称性来解题。
通过分析折叠前后的图形,找出轴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四、技巧三:掌握常见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四边形的折叠问题通常有几种常见题型,如折叠后一个角的大小变化、折叠后四边形的形状变化等。
对于这些常见题型,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折叠后各角度的大小,来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可以通过比较折叠前后的边长关系,来判断折叠后是否重叠。
五、技巧四:善于运用辅助线在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时,有时候需要添加辅助线来帮助解题。
辅助线的添加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但只要善于运用,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六、例题解析通过以下例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上述技巧。
【例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点F在BD上,将四边形ABFC沿BD折叠,点A、C恰好落在点F处,已知∠ABC=60°,BD=8cm。
求:沿BD折叠后四边形ABFC的形状。
分析:首先需要明确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即BD是折痕。
根据题意可知,沿BD折叠后点A、C落在点F处,因此可以得出∠AFB=∠ABC=60°。
另外,根据已知条件可知BD=8cm,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各角度的大小来得出四边形ABFC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º,沿着B 点的一条直线BE 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 点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
当∠A 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 恰好是AB 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 为AB 中点。
2、将长方形ABCD 的纸片,沿EF 折成如图所示,延长C`E 交AD 于H ,连结GH 。
求证:GEHF 是菱形
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45º,把❒ADC 沿AD 对折,点C 落在点C'的位置,求BC'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
5、在梯形纸片
ABCD 中,AD BC ∥,AD CD >,将纸片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C 落在AD 上的点C '处,折痕DE 交BC 于点E ,连结C E '. (1)求证:四边形CDC E '是菱形;
(2)若BC CD AD =+,试判断四边形ABED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A
B
C
E D
A
B
C
D
C'
B
A D F E
D'
C'
G H
6、如图,将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先沿 折叠,点A 、B 分别落在 、 处,线段 与 交于点 ,再将纸条的另一部分 沿 折叠,点C 、D 分别落在 、 处,且使 经过点 . (1)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翻折角 度时,四边形是菱形.(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EMF=90o
C'
B’
D‘
B M C
E
A F D
7、现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 (如图),其中AB=4㎝,BC=6㎝,点E 是BC 的中点。
实施操作将直线AE 对折,使点B 落在梯形AECD 内,记为点B / (1)请用尺规,在图中作出 (保留作图痕迹); (2)试求B / 、C 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画出图形的基础上,根据轴对称变化的性质,可得3,4''====E B BE AB AB 。
根据等面积法,
通过求四边形
A AB
B '的面积,可求得=
'BB 5
12。
根据在三角形中,一边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则此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得'
CBB ∆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
5
122'
6-=C
B =
215
6
8、(如图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六次能得到几条折痕,n 次有几条折痕?
图1
分析:在这个折叠问题中对折方式不变,变化的是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折痕有规律的增加,情况如下表
对折次数 折痕 规律
n ... 2n -1
6 63 26-1 5 31 25-1 4 15 24-1 3
7 23-1 2 3 22-1 1 1 21-1
所以对折6次能得到63条折痕,对折n 次可得到( 2n -1 )条折痕。
9、将矩形纸片ABCD (如图7-1)对折,折痕为MN ,将AB 一边折起,使点A 落在MN 上点A ′处(如图7-2),求∠ABE 的度数?
A’
E
D M C
A N B
A N
B D M C
( 图7-1) ( 图7-2)
分析:矩形ABCD 沿MN 对折,点A 落在MN 上点A ′处, 则 AB =A ′B
因为 点N 为的AB 的中点,即NB =1∕2AB NB =1∕2A ′B
在Rt △A ′NB 中,∠NA ′B =30o ∠NBA ′=60o 在折叠过程中 △EAB ≌△E A ′B 所以 ∠ABE=30o
10、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EF 为折痕,∠BAE =30°,AB =3,折叠后,点C 落在AD 边上的C 1处,并且点B 落在EC 1边上的B 1处.则BC 的长为( ).
A 、3
B 、2
C 、3
D 、32 根据互余,图中三角形全部相似(包括全等)
11、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到点B ′的位置,AB ′与CD 交于点E. (1)试找出一个与△AED 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若AB=8,DE=3,P 为线段AC 上的任意一点,PG ⊥AE 于G ,PH ⊥EC 于H ,试求PG+PH 的值,并说明理由.
12、将两张宽度相等的矩形纸片叠放在一起得到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果两张矩形纸片的长都是8,宽都是2.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来;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如图①,将一组对边平行的纸条沿EF折叠,点A,B分别落在A′,B′处,线段FB′与AD交于点M.(1)试判断△M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将纸条的另一部分CFMD沿MN折叠,点C,D分别落在C′,D′处,且使MD′经过点F,试判断四边形MNF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当∠BFE= 度时,四边形MNFE是菱形.
(1)由AD∥BC,得∠MEF=∠EFB.由折叠的性质知∠MFE=∠EFB,所以∠MEF=∠MFE?ME=MF,即△MEF为等腰三角形.
(2)由(1)知ME=MF,同理NF=MF,∴ME=NF.即ME与NF平行且相等,故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
(3)若平行四边形MNFE是菱形,则等腰三角形△MEF应为等边三角形,故∠MEF=∠BFE=60度.(1)△MEF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AD∥BC,∴∠MEF=∠EFB.
∵∠MFE=∠EFB,∴∠MEF=∠MFE.
∴ME=MF,即△MEF为等腰三角形.
(2)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
证法一:∵ME=MF,同理NF=MF,∴ME=NF.
又∵ME∥NF,∴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
证法二:∵AD∥BC,∴∠EMF=∠MFN.
又∵∠MEF=∠MFE,∠FMN=∠FNM,∴∠FMN=∠MFE,∴MN∥EF.
∴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
注:其他正确证法同样得分.
(3)60.
一张长方形纸片宽AB=8cm,长BC=10cm,现将纸片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求EC的长.
从点对折:
①利用勾股定理EF2=CF2+CE2,而CF=BC-BF,而BF2=AF2-AB2
②利用相似三角形△ABF∽△CEF
③④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8,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落在边AD的E点上,折痕的一端G点在边BC上.
(1)如图(1),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B边上且AE=4时,求AF的长;
(2)如图(2),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D边上且BG=10时,求AF的长.
邻边对折(1)利用勾股定理AF2+AE2=EF2(或BF2)
对边对折(2)利用菱形BGDF+勾股定理△ABF
如图,把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点D处,点C落在C′处,折痕EF与BD交于点O,已知AB=16,AD=12,求折痕EF的长.
分析:连接BE,利用折叠的性质证明四边形BEDF为菱形,设DF=FB=x,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求BD,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求x,利用菱形计算面积的两种方法,建立等式求EF.也可勾股定理
已知:如图,矩形AOBC,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A坐标为(0,3),∠OAB=60º,以AB为轴对折后,使C点落在D点处,求D点坐标。
设AD,OB交点为E,则△AOE≌△BDE,至于D的坐标利用直角边之积=斜边高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