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 陶渊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_高考满分作文_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做文学家也罢,做普通人也罢,人品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终其一身,无非是在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品和人品满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吧作文】文品和人品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大学蒙曼教授做客央视,和外国朋友谈中国诗歌。
当说到岳飞的《满江红》时,蒙曼教授补充了一句:根据有关史料,岳飞的《满江红》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换言之,这首词很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之作;再说,岳飞一生戎马倥偬,且又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来支撑,《满江红》很有可能不是岳飞的作品。
在场的外国留学生大惑不解: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坚持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呢?蒙曼教授因势利导,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中国老百姓从心底里认定,如此壮怀激烈、气干云霄的词句,只有岳飞才能写的出来,如此洒脱豪迈、气势恢宏的书法,也才能配得上岳飞!现场一片掌声。
2020高考作文素材:25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论
【导语】很多同学们都感觉自己写作文没有内容可写,写作没文采。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25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论,掌握了不愁写作没素材啦。
1,成吉思汗中国历,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
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
2,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3,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
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毛泽东。
4,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5,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
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
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
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
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陶渊明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
高考套话作文三巨头屈原陶渊明苏轼
⾼考套话作⽂三巨头屈原陶渊明苏轼 作⽂课浙江⼤学中⽂系教授陈建新 近⽇,浙江省写作学会在杭⾼举办30周年庆典,邀请了全省会员听课评课,提⾼教学和写作⽔平。
写作学会秘书长、浙江⼤学中⽂系教授陈建新,做了⼗多年⾼考语⽂阅卷⼯作。
他上了⼀节公开课,主讲2012年⾼考作⽂阅卷的代表性问题,其中“套话”问题最严重。
考⽣常事先准备些材料,以屈原、苏轼和陶渊明的⽣平事迹写得最多,被称为“套话三巨头”。
陈教授还透露,⾼考作⽂⾥,议论⽂的地位越来越重,写得好容易拿⾼分,近三年的⾼考作⽂题就是例⼦。
以下是部分讲座内容。
套话作⽂三巨头屈原、陶渊明、苏轼 ⾼考是应试作⽂,不少学⽣会事先准备材料,碰到相关题材,就随意套⽤,从⽽形成“套话作⽂”,这也是现在⾼考作⽂中的⼤问题。
⼀般来说,套话作⽂有⼏个特点: ⼀、题材总是选⽤历史⽂化(⽂学)名⼈; ⼆、⽂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三段左右的历史⽂化名⼈的事迹做⽂章主体,再加个开头和结尾; 三、作⽂主题局限在浅显的平⾯上,不做深⼊开拓。
也就是说,作⽂的材料熟烂、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化,是“套话作⽂”的三要素。
根据近⼏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这类“套话”作⽂中出现频率最⾼的是屈原、陶渊明、苏轼。
其他常见的还有庄⼦、项⽻、司马迁、嵇康、王维、李⽩、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
⽆论作⽂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众还是建设精神⽂明,考⽣都可⽤上述材料。
举个例⼦:这是今年作⽂的⼀篇样卷,被认为是套话作⽂。
我⼀路掌声相伴 伴着掌声,将最深刻的脚印留在最泥泞的道路上!题记 有⼈说,⽣活应当平淡。
平平淡淡才是真。
多给⼈⼀些掌声,⾃⼰看着便好。
有⼈说,⽣活应当忙碌。
忙碌的⽣活才会充满快乐。
⼈就应该这样踏踏实实地过⼀辈⼦! 我说,⽣活应当拒绝平庸!奔跑在⼈⽣的道路上,即便是⼀路泥泞,⼀路坑洼,不必害怕,勇往直前!⾃会有激昂的掌声为你⽽响彻全场! ⼈⽣,如同⼀叶茶叶,总在沸⽔中浮浮沉沉,舒展叶⽚,释放⽣命的激情! 我爱阅读《史记》。
2020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 苏轼
语文:2020高考作文技法: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人。
苏轼具有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广博的历史知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丰的人生阅历,为历代文人所称许。
他21岁考中进士,开始了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
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未固执于任何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取舍,从而形成了他较为复杂的思想和性格。
大体说来,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历年的考场作文中,考生大多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
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
高中语文课本上苏轼的《赤壁》等作品,也都是很重要的作文资源。
●考场作文常用的苏轼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说明:人有情,所以按约而来;但往事已如缥渺云烟。
人面不知何处去,此等失落情绪,所在多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说明:人有聚散悲欢,正如月亮有阴晴圆缺,这是残酷的规律。
残缺的世间,本无圆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说明: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啊!苏轼在《赤壁赋》中说,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与此意思相近。
)多情却被无情恼。
(说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人类心灵能够共鸣的时刻是很稀少的,所以知音难遇,所以“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堪称无量宏愿。
)天涯何处无芳草。
(说明:这是旷达之辞。
也是自我安慰之辞。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明:风风雨雨,晴晴好好,都是人生过程中暂时的经历。
当一切成为过去,风也好,雨也好,终归寂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明:人若不能相逢,相守,但只要能彼此平安,相互想念,就能够证明: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温暖的。
)不识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选 - 识深德高心静,千古伯乐第一
识深德高心静,千古伯乐第一濮阳外国语学校张俊杰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识深,德高,心静,千古伯乐第一”。
重读“管鲍之交”的故事,我深有感触。
相对于心胸大度、重用贤才的齐桓公,腹有良谋、忠心事主的管仲,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知人善荐、甘居其下的鲍叔。
韩愈曾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鲍叔,就是这难得的伯乐。
慧眼识才,知人善荐,识之深也。
齐桓公即位,鲍叔进言:“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世间不乏英雄和贤才,如果不是对管仲深有了解,如果没有将管仲和其他人比较权衡,鲍叔定然不敢用“非管仲不可”的语气来举荐。
鲍叔不仅深识管仲的才识和能力,还深知桓公的抱负和雅量,所以才敢向桓公举荐曾用箭射中桓公的管仲。
公叔痤临终前曾向魏惠王举荐商鞅,见惠王嘿然不应,又劝惠王如果不能任用商鞅,一定要杀了他,勿让他逃走为他国所用。
两相对比,鲍叔见识之深,虑事之周,非公叔痤所能比。
公而无私,主动让贤,德之高也。
缪贤向赵惠文王举荐蔺相如,内心深处难免会有巩固自己地位的小算盘;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则是出于老母被曹操劫到曹营,不能为刘备效力的一种弥补。
即便是和“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相比,鲍叔举荐管仲的行为也更为高尚。
因为鲍叔多年追随桓公四处漂泊,一直都是桓公的谋臣,桓公登基后,鲍叔顺理成章要成为国相。
然而他为国家前途计,为桓公大业谋,退出高位,主动让贤,其一心为公、坦荡无私之品德,皎然若日月,照彻古今。
为而不恃,甘居其下,心之静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更难能可贵的还有功成弗居,甘居管仲之下,共同辅佐桓公成就霸业的平静心态。
若没有超脱功利的高尚境界,没有参透世事的达观心态,建功立业后谁的心湖能不兴起一点波澜?谁的言行能不流露一点自得?放眼当今,居功自傲者多矣。
做出一点功绩,就将其当成自己永久的资本,时时显摆,处处炫耀,唯恐天下不知。
高考作文之有关陶渊明的高考满分作文
有关陶渊明的高考满分作文【篇一: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开平市第一中学】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陶渊明【人物简介】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
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
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
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
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
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
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
曾奉命使都。
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
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8月,他出任彭泽令。
在官80余日。
11月,辞官回家。
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
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
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
此后,生活日益贫困。
躬耕未废,饥寒不免。
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
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
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
作文素材1
十里洋场的意乱神迷中,清醒着一处清幽,她是一枝气质媚人的蕙兰。她用敏感的笔触,红色的激情,喷涌出闺阁的意味、洋房的欲望,抒写了一个个淋漓的灵魂后,乘着它们渐行渐远,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20、冰心一片在玉壶:冰心
好的名字亲切、优雅,她的文笔朦胧、潇洒。她那圣洁的言辞像母的手抚尉着每个读者的心房,她是天地间最美的兰朵!
9、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兰亭己矣,永不逝去的的《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
10、把酒东篱: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运用思路】
爱国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民族,不爱祖国,也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不管她是强大还是落后,也不管她是富饶还是贫瘠,都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
【精彩素材1】
爱国将领吉鸿昌
1895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18岁他便报名参军。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9o18事变发生后,他"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
高考作文备考-历史文化名人之陶渊明
高考作文备考:经典材料百变通一一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之陶渊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1-29岁:乡村生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9- 41 :仕隐选择29岁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36岁入桓玄军幕:“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40岁刘裕参军:“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41岁彭泽县令:“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41—63:归隐田园,农耕写作概述陶渊明是中国土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或厌倦了官场之时,往往回会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抚慰自己。
比方因新井诗而被贬江州司马却恬然自安的白居易,比方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却不惧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比方被南宋投降派排斥仕途坎坷而写诗著文的爱国诗人陆游等等莫不如此。
于是, 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追求。
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不仅成为他个人品节的象征,而且成为高情远致的文学意象及土人的象征。
阮籍饮酒有以醉逃避祸端和借酒浇愁的意味,陶渊明那么是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陶渊明写菊的诗其实并不多,一共六处,但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陶渊明生前是孤独的,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
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的这两句诗,用在陶渊明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为何誉为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外表上看只是作者隐居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实际上也是作者高尚情怀的写照,中国古人历来就有以花喻人的传统,菊花是清雅高洁的象征,所以这一句要从字面意思和隐含的意思两方面加以理解。
“悠然见南山”更是作者“心远”的形象画面,作者所陶醉、所神往的是那远方的青山,而并非官场,并非人事。
您告诉我,在污浊社会也不能随波逐流;您告诉我,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您告诉我,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做那个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诉我,“真”,永生不灭……仿佛是灵魂回到内心,我猛地惊醒,窗外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而我心中,却多了几分坦然,几分宁静……隐者颂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栏栅,你认清斗米中的昏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后的衣裳踏着落英缤纷,你寻寻觅觅桃源梦境追着尧舜足迹,你隐隐匿匿南山菊影没了罗绮华服,你披起晚霞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没了轻车香马,你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勇于放弃敢于清高于是你笑了,笑声中你双眸闪亮,眼神滑过一丝哀伤隐者,不就是一个隐匿疼痛,愿意被遗忘的勇者吗?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陶渊明篇]
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十)陶渊明:孤标傲世偕谁隐独向田园觅超然一、作家简介◆人物导语提到“魏晋风度”,古代士人那高旷雅逸的风貌的确令人心驰神往。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份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
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格的万世楷模。
带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抑或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理解陶渊明,才干真正理解中国文人,体悟其“清高”之三味。
●作家档案陶渊明:365 年——427 年字号: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时代:东晋籍贯: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仕途: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 (393 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蔑,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 (400 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
元兴三年 (404 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入幕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
于是就辞职隐居,后又于义熙元年 (405 年) 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
同年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
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便愤然辞职。
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至此结束。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作品:著作有《闲情赋》、《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咏荆轲》、《有会而作》、《挽歌诗三首》、《感士不遇赋》、《自祭文》等。
名望: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大辞赋家和大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202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目及考场优秀作文点评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目及考场优秀作文点评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作文】正视落差,走好人生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我们的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可是,我们很难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的步伐,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当出现落差时,我们需要正视落差,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理性看待落差,正视自我。
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在不断为梦想努力。
实现梦想固然值得高兴,但当现实与梦想产生落差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落差,正视自我,反思自我。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在人生年华最好的21岁因腿疾再也没有站起来,本是追梦的年纪却突然失去双腿,这种落差对于任何人都是巨大的痛苦。
面對这种突然降临的意外,他想到过死,但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正视自己失去双腿的现实,他知道在轮椅上也一样能生活,于是不再消沉,而是用笔杆写下激励青年的文字。
正如邓晓芒说的那样: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
史铁生坚强面对不幸,理性看待落差,正视自我活出了自我。
化落差为动力,成就自我。
面对落差,除了正视,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化落差为动力,成就自我。
1969年,史泰龙回到美国并进入迈阿密大学学习戏剧。
原本想着学好戏剧来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史泰龙因为差三分从迈阿密大学退学,只好来到纽约。
面对这样的落差,史泰龙没有堕落,而是在星相家母亲的建议下,开始创作剧本。
2020年高考语文 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8 意蕴丰厚
意蕴丰厚镶嵌名句,意蕴丰厚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如果我们能够自然地把久经岁月磨炼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诗文名句镶嵌在高考作文当中,就定能增加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文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巧妙地运用言简意赅的名句作为文章标题,能让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心志当凌云”“不畏浮云遮望眼”为题,远比以“谈志气”“人要有远见”等题目更形象,更具韵味。
如2020年高考:《一横长城,一点茉莉香》、《予我洗礼翼彼新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2020年高考:《腹有诗书气自华》,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闲敲棋子落灯花》《点亮万家灯火》《上善若水任方圆》,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善行如月,照破山河》等都是引用名句为题。
2.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开篇便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箴言睿语或诗人的丽词名句,使文章有一种神完气足之感,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令读者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例如:“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扬州啊,你为何苍老了容颜?“春风十里扬州路,最美烟花三月天。
”扬州啊,你的烟花怎么未开?也许,这由不得你,你只有含着眼泪承受铁骑的践踏,只有用残垣断壁控诉那些忘记自己的人。
(河南考生《扬州,别哭》)引用名言,将古诗意境融入篇中,以浓郁的情感打动读者,极具感染力。
3.用名句议论,形象深刻。
将一系列形象而富有意蕴的诗句引入议论,可在丰富文章文化底蕴的同时,赋内容以深刻性。
例如: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规律做事,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日。
正如康德说:“既然我已经踏上了这条路,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
”人生之路,坎坷挫折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面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勇敢地向前走。
2020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 孔子
语文:2020高考作文技法:语文:2020高考作文技法: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孔子孔子,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而有点熟悉。
他是圣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知识渊博精奥而又诲人不倦的教师。
我与孔子有两千五百余年的时间距离,但孔与我们又十分贴近,他就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或身边,并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月在天,月印万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孔子。
孔子是中国文化中最大的神话,他是个完人,是个通人,是个圣人。
孔子以其伟岸的历史身影和丰富的历史姿态,为考场作文提供了广泛运用的可能性。
尤其在积极追求、执著理想、热爱生活等方面,孔子的例子特别典型。
●考场作文常用的孔子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说明:学习与思考,是学问之车的两个轮子,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知其可也。
(说明:人必须诚信。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说明:说的好听,做的难看,这种人值得信任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说明:求学理应如此。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说明: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足道。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说明:孔子承认追求富贵的正当性,他说这是符合人性的,但必须以正当的手段获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说明:要广泛地学习。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仁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说明:智的人,不会糊涂;仁厚的人,不会忧惧;勇敢的人,不会胆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说明:如果你看不到明天将是什么样子,那么,你连今天的处境都会看不见。
人,必须有远见,有预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明: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例如,你不想饿肚皮,就不要让别人饿肚皮;你不想吃亏,也就不要让别人吃亏。
)小不忍则乱大谋。
(说明:忍耐是必要的。
大丈夫能屈能伸。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说明:人应该坦荡。
忧虑是不要的,我们得坦然地面对现实。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2020届绍兴县齐贤镇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绍兴县齐贤镇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文学境界,蕴藏着中华民族思想、人生的根柢,从时间维度而言,不外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其发轫者,非《诗经》莫属。
这是华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生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我在《追逐生命的火焰———梅尔诗的一种文本解读》中写道:以“诗”为“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生命的萌动开篇,是人类历史总结的大智慧。
只要人类还存在,只要生命还在延续,诗歌之花就一定灿烂。
诗人从宇宙洪荒与自然景观的混沌中窥见了生命的秘密,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融合中窥见了生命的真谛。
诗的目的何在?众说纷纭,而其中“诗言志”“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有广泛的基础。
进一步,则如孔子教导子贡的,“告诸往而知来者”。
一“往”一“来”,倒也是诗的精神之精妙内涵所在。
诚圣人言也。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要解决思想、精神、价值等问题。
这个标准和坐标在哪里呢?庄子宣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空间、时间、周边的一切,都是可取可用的。
而从诗歌“风、雅、颂”“赋、比、兴”看来,理解“文史、文哲、文政”一体化的文化底蕴,深入“做人”与“做文”的深刻思辨,通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体悟,似可理会“诗心”之所依。
在中华文化体系里,儒家侧重于解决人与人的问题,道家侧重于解决人与自身的问题,而佛家则侧重于解决人与内心的问题。
“三家”皆博大精深,自有其说,浩浩荡荡,数千年不绝。
对于诗歌创作、诗歌作品,动观之,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诗学;静观之,翠竹黄花,清池皓月,诗性盎然。
溯源至极,恐怕诗人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成为延展性最强的一个答案。
疑问总是存在,争辩也不可能停歇。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追问始终牵扯着人们的思绪。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集粹--陶渊明
把酒东篱:陶渊明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
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
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
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高考作文优秀片段(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
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
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二)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三)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四)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审核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高三招生统一考试(仿真试卷Ⅱ)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9)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2064~20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素材「陶渊明」:全方位了解,找到新角度,一材多用,才是真水平
素材「陶渊明」:全方位了解,找到新角度,一材多用,才是真水平什么素材很旧?说起陶渊明,就是不与官场同流合污;说起苏轼,就是虽遭贬谪仍乐观豁达;还有爱迪生的灯泡,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优秀的人,善于从新的事物里看出玄机,能够从“旧”的人物身上找到新的角度。
前提都是,花了不少时间去阅读、积累、思索。
从大诗人陶渊明的身上,就可以找到新的角度。
一、陶渊明达观、洒脱首先,诗句恬淡、明媚。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其次,面对生死,乐观,坦然。
陶渊明为自己写下了《拟挽歌辞三首》,诗中,他假设了自己死后的情况,可以看出他的生死观。
他说: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他在《形影神·神释》诗的结尾处说:“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意思是,人生居天地之间如纵身大浪,沉浮无主,而自己却应以“不忧亦不惧”处之。
二、陶渊明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拥有了宁静与平和中华上下几千年,恐怕没有一个人的经历与陶渊明类似。
他多次辞别官场,一生寄情田园,他的灵魂从不曾游离。
他二十岁开始游宦生涯,出任过州祭酒、州主簿、镇军将军刘裕和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等小官职,期间,他心系一方自在,多次打算告别官场。
陶渊明说自己“日月遂往,机巧好疏”。
时间渐渐流逝,他还是没有学会官场的逢迎取巧,岁月漫长,他没有期待。
53岁时,为了生计,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两个多月后辞职,从此离开官场,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
此后,朝廷征召,官员提携,朋友劝说,他都没有出仕,如此决绝,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翰墨书香第二十三(高二第八季历史文化名人陶渊明+议论类文)
【温馨提示】每到写作文时,我们总有囊中羞涩,无米下锅的苦恼。
我们知道,写作的规律是,要厚积,才有薄发。
除了素材的积累,还要有思想的积淀。
所以,为了我们能痛快淋漓地表达我们的思想,为了下笔如有神,请继续阅读与摘抄,请继续阅读与写读后感吧(摘抄或写读后感)。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名人之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有《陶渊明集》。
他的曾祖陶侃(kǎn)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
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官。
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
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相关事迹】: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初次做官: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出仕的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可能与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早年抱负有关。
现在我们心目中的陶渊明往往是一个淡薄名利的隐士,这大体上不错,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颇有壮志,他的《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qiān)翮(hé)思远翥(zhù)”,而他的《拟古》则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yè)至幽州。
”表现一种任侠的精神。
第二,与亲老家贫有关。
这一点他诗文中并不讳言:“畴昔苦长饥,投耒(lěi)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说自己是由于生活困难,年近而立,不得已而出仕的。
但这次出仕时间并不长,不久即以不堪吏职而辞职,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薄,他也未就任。
第二次做官: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出仕到江陵,担任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2020高考作文技法: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了官场时,都会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游、辛弃疾等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追求。
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
阮籍饮酒有以醉逃祸和借酒浇愁的意味,陶渊明则是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陶渊明写菊的诗其实并不多,一共六处,但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陶渊明生前是孤独的,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
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的这两句诗,用在陶渊明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考场作文常用的陶渊明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说明:这是表现淡泊恬适的名句。
诗意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说明:人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往往会想念从前自由尚未被剥夺的生活状态。
广义地说,这就是“故乡情结”——“故乡”,是一个“早岁哪知世事艰”所感受到的而现在已经失落了的“精神家园”。
当然,这是一种消极的精神家园,陶渊明采取的是“向后看”的姿态。
积极的精神家园建立在“向前看”的基础上,通过直面现实的斗争,争取面向未来的自由。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说明:过去已经不在,因此面对未来才是具有建设性的。
假如你昨天犯了错误,不要紧,改正就是。
沉溺于过去之中,是不可取的。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说明:对物质的需求,不要太多。
快乐是一种心灵状态,从本质上说,与物质的多少没有关系。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说明:心灵的感悟最重要。
那些最深刻的感悟,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说明:精卫的执著意志,令人佩服。
衔微木以填沧海,其中有积少成多的道理,因为从理论上来讲是可能的,正如移山的愚公说,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移动不再增高的山是完全可能的一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常被作为证明陶渊明并不只是一味“悠然”“静穆”的证据。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说明:这是陶渊明告诉我们的学问之道。
有的人以为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是读书无需严谨,这是误解。
“疑义相与析”,这是陶渊明准备好了的一记耳光,“不求甚解”之徒,要谨防挨打。
)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说明:欧阳修有句诗是很好的注解:“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陶渊明”在高考中的“百变”运用心灵的选择【运用示例】我以为,所有的选择必然有其客观的背景,有其现实的因素。
没有一种选择,会完全单凭主观意愿,而不顾客观条件地做出。
如果确实有仅凭内心意愿的选择,那也只能是不明智的选择。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
他坐看行云轻起,眼逐桃花流水;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可这“隐”的背后便隐伏着一份巨大的酸涩?无奈。
他的“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可是,它真的是一种心灵的选择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与“达”的境遇,才是左右陶渊明选择的真正因素。
官场上既然难展飞鸿之志,那么就选择远离尘世喧嚣,专心种几枝菊花,随意赏一片山月吧!陶渊明隐士风范是在失败的土壤中植种,在无奈的荆棘中开辟。
其实陶渊明静坐草庐,手挥无弦,这一切建立的基础是一条为官之路的断绝。
假若这条路微光时显,前途隐约光明,那么蒲团上构筑桃源盛景的陶先生是否还会安然静坐呢?位置和价值【运用示例】价值并不取决于地位的高低。
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也能创造出永恒的价值。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在长满菊花的篱笆下饮酒,悠然远眺云雾之间的南山,感受时间清泉的汩汩流淌,开启了中国古典田园诗的先河。
若是身在官场,又怎能有如此纤尘不染的高洁?那些沉湎于声色犬马的贪官,在酒足饭饱之后,也许会讥笑陶渊明的傻与不识时务,但是今天,我们谁能一口说出那个时代宰相的名字?而“陶渊明”三个字,已伴随他留下的文字瑰宝深深地植根于后人心中,成为永恒的价值。
位卑的陶渊明,沿着清贫乐道、恬淡清高的人生取向,抵达了人生价值的峰顶。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运用示范】读书入仕历来为古之文人一生的追求,陶渊明也不例外。
他也曾十年寒窗,进德修业,入乎官场之中。
正基于他的“入”,让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于是他又选择了“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也正是开一代诗风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真实写照。
若无“入”,陶渊明又何来恬淡的心境;若无“出”,又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细细回味,陶渊明恰似一条虹,该入则入,该出则出,他摒弃了外在的浮华,坚守了自身的高洁。
“陶渊明”在“百变”运用中的拓展平淡和快乐【运用示例】喜欢陶渊明笔下的那种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份与世无争,那份从容淡定,可现实总是和理想有距离,在生活中想要保持一种淡然,总是不易。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不如意的事。
但只要拥有一份平淡的心情,知足常乐,其实快乐无处不在。
平淡的生活和工作,自有一份恬适的快乐。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的脑子如果让世俗的东西占据太多的空间,那么诗意、浪漫便荡然无存。
我不想做那样世俗的人,我对名利从来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要快乐就好。
我梦想在陶渊明的田园里漫步,和陶渊明一起,在黄昏时分,去看桃花源的落日。
情怀【运用示例】世人记住了陶渊明,记住了陶渊明的菊花。
纵然他的生活清贫,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曾是多少人毕生的追求?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背影在千百年士人的心目中凝成永恒的风景。
历史是不会遗忘的,可人们已渐渐淡忘了悠然恬适的幸福究竟来自哪里。
人们像沙滩上的孩子在灰色的云朵下,建造没有灵魂的城市,将自己对幸福的憧憬放在这沙的城市里,拒绝看到时光的潮水,正慢慢漫过这无垠的黄沙。
没有精神的物质是冰冷的无机质,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它带不来幸福,带不来高质量的生活。
平淡【运用示例】平淡不是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淡不是人生兴味的淡漠,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不是超然事外的冷淡。
平淡是一场惊险搏击之后的小憩,是一次辉煌追求之后的回味;平淡是种子萌芽前的孕育,是山花盛开前的含蓄;平淡是告别无知的炫耀之后的成熟,是终止了浅薄的轻狂之后的沉思。
平淡就是生活。
孤独【运用示例】只有与世浮沉的人总在享受热闹;一切远离世俗的人,必然都有某种程度的孤独。
然而,孤独的人并不总是悲伤的。
孤独有时是无法比拟的诗意,是难以超越的高洁。
当陶渊明经历了官场的黑暗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当他一个人在南山种豆在清冷的月色下荷锄而归时,当他一边赏玩自己采来的菊花一边饮酒赋诗时,他是孤独的,却也是美丽的,那是一种独特的风景!平凡【运用示例】平凡,不是平庸。
陶渊明将恬淡平凡的生活酿成淡淡的酒,人们细细品尝,陶醉其中;沈从文将平凡的故事铺写纸上,人们为之悲,为之乐,回味无穷。
可见,平凡是水,无味乃真味也,无色乃本色也。
平凡,乃是绚烂之极致也。
艺术人生【运用示例】洒脱真率的陶渊明,在“仕”与“隐”的选择中终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他为后世崇尚自由的文人雅士筑起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我向往陶渊明的清高耿介,恬淡人生。
辞彭泽令对他而言,犹如清水划痕,了无印迹。
本就“少无适俗韵”的陶渊明,终究“羁鸟恋旧林”,开荒于南野之际,守拙于田亩之间。
他在骨子里已与天地万物化而为一。
在这种或玄或佛的艺术化境界中,陶渊明乐不知返,也让他之后千秋万世那些向往艺术人生的人们乐不知返。
理解【运用示例】那些隐士,真的是因消极才变得洒脱吗?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们不懂陶渊明的恬淡,不明白李叔同的离尘,也许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懂,不理解,可是,我们千万别因为自己的不理解而认定他们是在逃避,因为我们不知道当一个人看穿世事之后他的心境会是什么样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追名逐利之徒容易理解吗?想起了那句歌词:“荒唐的是你,看不懂却说我可怜……”古典的美【运用示例】像陶渊明笔下的菊花那样,晶莹而典雅,恬淡而素净,谦卑而矜持,每一片透明的温暖,都足以感动都市中每一个步履匆匆的过客。
在现实的盐碱地上,你像一棵执著于生长的树,用真诚、善良、勇敢发芽,开花。
这个时代开始拒绝经典,但我相信,当我垂垂老矣的时候,我依然会记得,陶渊明那一瓣菊花,曾经在我心灵深处,优雅地开放过。
心灵的家园(1)【运用示例】曾几何时,我对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恬淡悠然心驰神往。
我想象,那美丽的桃花源一定是阳光四照,纯香八溢?醉人醺醺,欢乐融融;顽皮孩童穿梭其间,撒野追逐,大人们则悠悠对弈,小口品酒;菊花艳放时节,有风声鸟声溪水声做伴……美得令人发呆。
然而举目四望,周围青灰色的居民楼,楼底下冷冰冰的铁栏杆,还能从楼缝中间看到的,便是那一只只日夜不息黑气冲天的烟囱了……这里是我的住所,但不是我的家园。
心灵的家园(2)【运用示例】想起了《归去来辞》。
陶渊明早期的隐居生活似乎颇为惬意。
他躬耕,望山,做诗,喝酒。
温饱不成问题,家中的孩子与他一样天真、幼稚而又可爱。
可是此后家中一场大火将他?家焚烧一空,家中光景每况愈下。
尽管终年辛劳,竟常常难以糊口。
但令人吃惊的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又一次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躲避政治和官场。
他的晚年既贫困又凄凉,有时甚至被迫乞讨度日。
但他仍然写诗,写他钟情的自然和田园,写那在晨曦雾霭中浮动的绿色,清新的空气,悠然自在的流水。
他对自己窘迫的生活际遇淡然处之;他对死亡与万物同样淡然处之。
在他看来,生与死只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意志无法加以改变与驾驭的过程,人只能顺应这个过程。
我是俗人,我不能完全像陶渊明那样超然,只是,我希望可以像他那六,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恬静,来让心灵栖息。
生活(人生)的辩证法【运用示例】即使是最负盛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一贯恬淡清静,他也有刚猛坚持的一面。
他的诗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不光人类是这样,世界万物皆如此。
正所谓“生活充满着辩证法”。
一味恬退隐忍、与世无争,与一味执著功名、急躁冒进一样,都不是中庸之道,都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平常心与敏感心【运用示例】保持一?平常心,不要因过敏而难以把持;保持心灵的敏感,不要让心灵麻木。
平常心和敏感心,一样也不能少。
我回到千年前的东晋,拜访五柳先生。
他身背素琴,采菊东篱;他“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他告诉我,官场的尔虞我诈,欺上瞒下令他不堪忍受,但他学会以平常心对待,不与之计较;而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他却积极地保持着敏感的内心,会因“木欣欣以向荣”而喜,会因“泉涓涓而始流”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