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主旨】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解析】B错误,应是: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
《饮酒》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代表着车马的喧闹声,世俗的交往。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远”指无追名逐利之心。
该句转换叙事角度,用设问自问自答的方式写出诗人超然世外的原因。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改为“望”好不好?答:“见”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之间漫不经心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与全诗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一致。
如果改用“望”字,就显得故意、做作了,不仅使“悠然”的情态丧失无遗,而且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5、真意指生活的真谛和自然之趣。
“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6、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情。
《春望》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炼字赏析答: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满目凄凉。
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绘画面:感伤时事,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伤流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赏析:诗人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通过写花、鸟使人落泪、心惊。
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感时伤怀的深沉情感。
3这两句表达的情感?答:“感时”表现了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感,“恨别”表现了诗人感伤离别的情感,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家人离散,久盼家人音信而不至的焦急心情,极言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深切思念之情。
5、春【望】的含义:观望: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愿望:朝廷早日平定叛乱;盼望:盼望能与亲人团聚《雁门太守行》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答:A修辞上: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把将士们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选择题】【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第26课《赤壁》《雁门太守行》《渔家傲》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炼字:“嗟”字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谩”字显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一是空有才华,二是 慨叹自己身逢乱世,表达了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 不遇的愤懑。 “路长”“日暮”反应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赤壁: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 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赤鼻矶,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周郎:即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孙权、孙策手下的重要将领。曾 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
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手法:借物起兴。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英雄人 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为后两句的议论抒怀作铺垫。 炼字:“将、磨、洗、认”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 出作者的兴奋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心,为下文的议论 抒情做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 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手法: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命运, 把胜利归为偶然的东风,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 功都有某种机遇,反应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抑郁不平之气。
小组合作: 1.多角度赏析名句。 2.探讨诗歌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继承 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 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域,在中唐诗坛 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李白、李商隐三 人并称唐代“三李”。人称 “奇才”“鬼才”,被人称 为“诗鬼” ,著有《李长吉歌行》。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背景链接
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 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 的威胁。本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此诗写 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知识链接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 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唐人的 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 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 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背景链接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 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 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 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这首诗是杜牧经 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想起了赤壁这个著名的 古战场,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而写的怀古咏史之作。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 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海中的神山上去。
【下片】写自己的苦闷及词人与天帝的对答。
环境描写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 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 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1、怎样理解“接”、“连”、“转”、“舞” 的含义?
铠甲迎着太阳 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城,城墙仿佛就要坍塌。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 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
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1、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第26课《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课件 (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 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解 (zé) 锰 (měng) 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里提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周瑜能用 火攻战胜了曹军,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 起了强劲的东风。
但诗人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 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又不直接铺叙政治 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 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以小见大,作者借历史来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唐代晚期 咏史诗一度非常流行 杜牧的咏史诗更是其中翘楚
对历史的追怀
其实是对显示的喟叹 怀古伤今是不敢沉沦的社会责任感
以及内心抱负的表现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 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而守城战士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 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 妙无比。
诗中的黑云和日光,相互映衬,形成了色彩 鲜明的画面,营造了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悲 壮气氛。时值深秋,本应是美丽的景色,但开展的号角 声却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静美与残酷,两种反差极大 的画面形成对比,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雄浑壮阔的美。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选择题
24.诗词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解析】B错误,应是: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3、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解析】B 尔,是指这样,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4、关于《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B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一、重点1. 了解诗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包含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一、赏析《雁门太守行》1. 走近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也被人称为“诗鬼”。
2. 理解词语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军中号角胭脂,色深红。
形容战场血迹。
指宝剑。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逼近,到,临近。
3. 鉴赏诗句(1)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明确:写景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前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大兵压境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后句写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开”是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情状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与“摧”照应),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迎击。
(2)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明确: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
“塞上”泛指我国北边地区或长城附近。
“燕脂”,即胭脂,形容边塞土地的颜色。
“夜紫”指紫色的晚霞。
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
赤壁 雁门太守行 渔家傲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三、《雁门太守行》(李贺)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四、赤壁(杜牧)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3、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露)(李清照)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八年级语文上册
陶渊明之“悠然”: 淡泊名利, 清高自守,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赏“悠然”之景
选择了归隐之后,陶渊明的“人境”是怎样的?找出描绘田园 生活的诗句和意象,用诗意的语言将这一幅田园美景描绘出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意象: 菊,东篱 南山,山气 夕阳,飞鸟
画面:在庭院篱边随意地采摘一束菊花,不经意 抬头,那远处的南山如一幅写意画,映入眼帘。日暮 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 而飞,归向山林。此刻,有花,有鸟,有山,何等惬 意,何其悠然!
明“悠然”之因
陶渊明为什么能如此“悠然”?
社会背景: 陶渊明生活于东晋后期,当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
他的祖上虽然做过大官,但到他时,家境早已没落。陶渊明在少年时受到 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但在这样一 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生活环境: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真意人生”的最高境界: 远离世俗的轻松 寄情山水的愉悦 回归真我的自得
悟“真意”人生
真意人生
比较陶渊明与王绩的隐居生活的不同。
பைடு நூலக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24.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解析】B错误,应是: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解析】B错误,应是: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雁门太守行》及《渔家傲》诗词阅读附答案
《雁门太守行》及《渔家傲》诗词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渔家傲》阅读附答案【原文】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题】1、《渔家傲》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军中所作,词的上阙写( )下阙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 )A“衡阳雁去”是说“大雁从衡阳飞走了”而并不是“大雁向衡阳飞去了”B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们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塞虽寒冷,但有羌管奏乐,生活并不艰苦,也很热闹。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明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参考答案】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2、B3、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边塞的悲凉。
《雁门太守行》阅读附答案【原文】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
(3分)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1分)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1分)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
(1分)示例②: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1分)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1分)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主旨】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雁门太守行》李贺【原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点1. 了解诗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包含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一、赏析《雁门太守行》1. 走近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也被人称为“诗鬼”。
2. 理解词语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军中号角胭脂,色深红。
形容战场血迹。
指宝剑。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逼近,到,临近。
3. 鉴赏诗句(1)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明确:写景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前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大兵压境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后句写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开”是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情状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与“摧”照应),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迎击。
(2)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明确: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
“塞上”泛指我国北边地区或长城附近。
“燕脂”,即胭脂,形容边塞土地的颜色。
“夜紫”指紫色的晚霞。
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 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3)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明确:叙事写景,偷袭敌人。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鼓声不起,主将誓死。
(4)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明确: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奇士。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寸土必争,奋死抗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 体会感情雁门太守行李贺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侧面)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用典,主旨)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后四句写支援部队的活动。
《雁门太守行》写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的战争场面,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二、赏析《赤壁》1. 走近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 了解背景(1)赤壁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2)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3. 理解词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 鉴赏诗句(1)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明确: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诗人由沉沙之折戟引发对历史的感慨和评价。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明确:议论,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 体会感情《赤壁》一诗中,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讽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赏析《渔家傲》1. 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
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 理解词语《渔家傲》是一首记梦之作。
全词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 鉴赏诗句(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
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
词人用“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舞”将人在风浪中乘船颠簸前行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四个动词“接、连、转、舞”用得十分巧妙。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归何处”一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
上阕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谩有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这句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
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
(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的大鹏高飞之志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
4. 体会感情《渔家傲》通过对梦境的描述,借用典故,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乙)雁门太守行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收取关山五十州②?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若个④书生万户侯?[注释]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
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
④若个:哪个。
1. 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的妙处。
2. 李贺,人称“奇才”“鬼才”,虽一生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但从这两首诗中依然可以看到他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
3. 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
(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参考答案:1. “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状况,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