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向:惊险的赌局
永乐电器之所以成为一个标志性案例,不仅因为身为行业第三被行业老大吞并所造成的轰动性,更因为这是中国商界第一个因创始人与资本方对赌失败而失去企业的案例。
同样是私募融资,同样是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对赌,甚至对赌的资本方都同为摩根士丹利,但是中国动向与永乐电器的结局却截然不同。相较于永乐电器创始人陈晓的惨淡收场,中国动向创始人陈义红最终笑到了最后。
为了清晰的理解整个对赌的过程,让我们把镜头拉回2002年前后的李宁公司
开山元老,转身创业
2001年,陈义红在董事长李宁的要求下,从李宁公司的CEO岗位上退了下来,转任仅有虚名的法人代表。这一岗位变动背后的原因是,李宁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连续4年无法突破10亿元的门槛。
跟随李宁已经10年之久的陈义红,此时心灰意冷,甚至有了辞职单干的念头。但李宁却并不愿意这个创业伙伴如此离开,他似乎觉得对陈义红有所亏欠,于是,李宁对陈义红表示:“你先不要出去。”
此时,李宁公司刚与意大利品怕Kappa谈妥,获得后者在中国内地和澳门的品牌特许经营权,期限5年。为了专门大力这项业务,2002年4月,李宁公司旗下一个新的子公司“北京动向”得以成立,并且从李宁公司继承了Kappa的特许经营权,而李宁则将这家公司交给了陈义红打理,此外,陈义红私人控制的“上海雷德”,甚至获得了北京动向20%的股权。
2005年,李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以481万元的总价格(含债权620万元),将北京动向剩余80%的股权出让给陈义红等人,所有款项于协议签订后14日内现金付清。
对于这笔股权转让,有人公开嘲弄李宁贱卖资产(因为80%的股权的实际价格仅为800余万元)。其实,李宁是有深层次思考的,他曾表示:“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也不会拦住他去发展,就像当初没有人拦住我发展一样。”李宁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他当初遭遇运动生涯的滑铁卢时,是健力宝的李经纬收留了他。而且是在李经纬的支持之下,他的李宁公司才得以发展岂不。现在,他也希望通过某种形式帮扶陈义红一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价格高低无需那么在意了。
为了筹集这笔股权交易的资金,陈义红将他所持有的李宁公司1300余万股全部套现,才得以完全支付这笔接近4500万元的现金。至此,陈义红由李宁的职业经理人,变身成了中国动向的创业者。
引进资本,收购商标
后来的一系列偶发事件,或许多少会让李宁心存一些懊恼。因为当初把股权转让给陈义红时,李宁预估北京动向充其量不过是个铜矿,而这件偶发事件,让陈义红有机会将铜矿升级成为金矿。
这件偶发事件便是,Kappa品牌的所有者意大利basicnet公司,在2006年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为了缓解危机,他们最终决定出手Kappa品牌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权益。陈义红便借机购得了Kappa品牌在中国内地及澳门的商标所有权,成为Kappa在中国内地和澳
门的品牌拥有者。
如果没有这一偶然事件的发生,北京动向充其量不过是Kappa品牌的一个区域代理商,假若合约期满品牌商不再续约,则北京动向完全是替人做了嫁衣。这也是李宁低估其价值,并且愿意出让股权给陈义红的另一个潜在原因。
2006年3月26日,陈义红与意大利方达成协议,陈义红将通过私人拥有的离岸公司damond king,以3500万美元购得Kappa品牌在中国内地及澳门的全部商标权益。
3500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大约3亿元人民币。这笔巨额的收购款,当时的陈义红显然是无力支付的。根据当时的财报,2005年北京动向的净利润才3781万元,而陈义红拥有李宁公司股票,早已套现用于收购北京动向的股权。那么,陈义红该到哪里去筹集这笔巨额资金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作为财务投资者介入进来。2006年5月10日,陈义红与摩根士丹利正式达成协议,摩根士丹利投资3800万美元,彻底解决了收购资金问题。陈义红之所以能够接触到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国际资本,也是得益于其在李宁公司的经历。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国际投行。而陈义红作为当时李宁公司的高管之一,显然与他们有着密切的交往,并且得以熟悉国际资本的规则。
估值分歧,对赌解决
摩根士丹利之所以愿意对陈义红投资,主要是基于北京动向的盈利增长迅速(2004年盈利约为450万元,2005年盈利约为3800万元,增长近10倍),以及对陈义红团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在摩根士丹利看来,把品牌所有权购买下来之后,这家企业的永续经营问题得以解决,其潜在价值就变得非常值得期待。
有意思的是,摩根士丹利的这笔投资,不是直接的“股权投资”,而是“可转债”投资。摩根士丹利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基于投资安全考虑。因为只有彻底完成了商标知识产权在国内及澳门的转移注册事项,动向公司才算真正拥有了Kappa品牌权益。而在此之前,企业未来依然存在很大变数。显然,摩根士丹利不愿意“押宝”一家前景不明的企业。
因而,摩根士丹利提出,这笔投资先期以“债权”的方式进行。如果动向公司最终未能获得Kappa品牌权益,则该笔资债权于2007年5月30日到期,且动向公司须以15%的回报率想摩根士丹利“还本付息“;如果动向公司最终获得品牌权益,则该笔债权转化成股权。
如果该笔债权转化为股权,又牵扯出一个问题:3800万美元可以折合成多少股权比例?在这点上,陈义红和摩根士丹利产生了重大分歧。如果按照市盈率估值法,根据北京动向前一年(2005年)财报,其净利润大约3800万元,即使按照10倍市盈率的估值,企业总价值也不过3.8亿元,那么摩根士丹利投入的38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几乎就得占去50%的股权;而如果按照净资产估值法,以当时动向公司4300万元净资产来折算,摩根士丹利的3800万美元更是要占去接近90%的股权。
显然,无论采取哪种估值方式,陈义红都不会接受如此大比例的股权出让。陈义红给出的底线是:最多出让20%的股权给投资方。
为了化解分歧,双方之间的“对赌条款”应运而生。双方的对赌,在摩根士丹利占股20%的基础上进行。即摩根士丹利同意其投资额转股时暂定20%的股权比例,然后再依据动向公司2006年和2008年的净利润额,确定最终的股权比例。具体条款如下:第一,如果2006年和2008年的净利润目标,分别达到2240万美元及4970万美元,则摩根士丹利的股权比例最终确定为20%。(如果2006年目标实现,摩根士丹力相当于以8.5倍的市盈率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