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基于皮部理论浅析皮内针疗法之应用

基于皮部理论浅析皮内针疗法之应用

基于皮部理论浅析皮内针疗法之应用皮内针疗法在临床上主要运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各类慢性疾病的治疗,对各种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尤为适宜。

文章从皮部相关理论出发,对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基础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标签:皮部理论;皮内针;浅刺法古代虽没有皮内针的明确提法,但有关皮内针这一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早在《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就有“静以久留”的刺法;而《灵枢·官针》篇所记载的“十二刺”记载有“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则是可追溯到的有关于“浮刺”的较早文献记录[1]。

而后,人们把浮刺与久留针相结合,加之于针具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逐步发展成为今日形式多样的皮内针法。

皮内针疗法是指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也常被称之为埋针疗法[2]。

文章从皮部理论、皮下浅刺法对皮内针疗法临床应用的基础进行探讨。

1 皮部理论与皮下浅刺法《内经》将人体层次划分为皮、肉、筋、骨四层,其中皮部位于人体的最浅层,是人体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强调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全力阻止疾病向里传变,否则”不与而生大病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言,“善治者治皮毛”,在人体皮部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皮部的生理作用,实际是基于分散在全身皮部的卫气。

《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中云:“卫者……卫护周身,在于皮毛之间也……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充分的表明了卫气行于皮部之中,具有屏障与护卫功能。

浅刺针法主要作用部位就在于皮部,皮部乃是卫气循行和留存的部位,卫气则通过标本根结、气街构成了与机体的全方位的联系,发挥其抵御外邪、防护机体的作用[3]。

皮内针疗法作为浅刺针法中的重要代表,其理论根基就在于激发人体表层之卫气的“卫护周身”功效,从而抗御病邪,防病治病。

关于浅刺法,相关记载主要集中在《灵枢官针》中。

皮内针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皮内针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定 , 般 痛 止 即可 起 针 ) 疼 痛 已告 痊 愈 。 一 ,
性 疾病和经 常发作 的疼痛性疾病 。近年来我们 临
证 应 用 皮 内 针 疗 法 治 疗 多 种 疾病 , 获 良效 , 每 现举
例如下 。
1 面 肌 痉 挛
按 : 枕 是 指 急 性 、 纯 性 的颈 项 强 直 、 痛 、 落 单 疼 活 动 受 限 为 主 的 病 症 。 多 由 睡 眠 姿 势 不 当 , 头 枕 高 低 不 适 , 颈 部 肌 肉 长 时 间 过 分 牵 拉 发 生 痉 挛 致 所 致 ; 有 因 颈 部 扭 伤 , 受 风 寒 湿 邪 , 局 部 气 亦 感 致 血 经 脉 阻滞 而 成 者 。 临 床 治 疗 落 枕 , 法 虽 多 , 方 但
方法 叩打 , “ 发点 ” 其 触 或另 变 一处 , 或仍 在原 处 , 按其 反应 点再埋皮 内针 。5次 为 1 个疗 程 。患者
经 用 皮 内针 治 疗 1 后 , 部 痉 挛 有 明 显 减 轻 , 次 面 3 次后 痉 挛 已 基 本 停 止 。为 巩 固 疗 效 , 治 疗 2次 又
次 性 治 愈 率 低 。 笔 者 用 皮 内埋 针 治 疗 落 枕 , 多
为 一 次 即 告 痊 愈 , 效 甚 捷 。治 疗 时 一 般 遵 循 在 获
痛 点 埋 针 的原 则 , 情 况 可 在 局 部 或 远 端 关 联 穴 视 位 加 埋 2~3针 。
3 小 儿 遗 尿
眼睑附近及 鼻翼侧旁 ) 。在该处进行 常规消毒 , 将
消 毒 过 的皮 内 针 ( 针 型 ) 揿 1支 埋 人 该 点 , 不 痛 、 以 无 不 适 感 为 宜 , 后 以胶 布 固定 覆 盖 。 3日后 ( 然 冬 天 可 埋 针 时 间 稍 长 至 5日) 去 掉 皮 内针 , 前 述 , 如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皮内针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注射工具,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注射不痛、
不费时、不留疤痕等。

本文将介绍皮内针的优势病种以及未来的运用前景。

首先,皮内针非常适合注射一些需要精准、快速、隐蔽的药物,尤其是对于一些生命
威胁性较大的药品。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皮内注射胰岛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注射方式可能会导致剂量不准确、注射部位易感染等问题,而皮内针的优势则在于
它能够在不伤及皮下组织的基础上,将药物注入真皮层,从而实现更高的精准度和效果。

其次,皮内针适用于一些需要常规注射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患者等。

由于这类患者需要经常注射药物,传统的注射方式可能会带来大量的不适和痛苦,而皮内
针注射则可以达到减轻注射痛苦、增加注射效果等优点。

此外,由于皮内针注射对于瘢痕
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在某些部位长期使用注射药物的患者,也能有效地减少瘢痕和疤痕
的形成。

最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皮内针的运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相信未来会
有更多的疾病和药物可以利用皮内注射来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治疗方式。

例如,
一些免疫疗法、生物技术药物等,都可能成为未来皮内注射的重点领域。

此外,随着人口
老龄化和慢病增多,皮内注射也将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皮内针(操作规范)

皮内针(操作规范)

皮内针(埋针法)一、概念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皮内针刺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并固定于穴位皮内或皮下,较长时间埋藏的治疗方法,与古代“静以久留”的意义相似,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

二、针具皮内针是以不锈钢丝制成的小针,有颗粒型和揿钉型两种。

(一)颗粒型(麦粒型):针身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二)揿钉型(图钉型):针身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三、操作方法(一)颗粒型皮内针法步骤1:常规皮肤消毒,以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位皮肤撑开固定;步骤2: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

针刺方向一般与经脉循行方向呈十字形交叉;步骤3:针刺入皮内后,露在外面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贴小块胶布,再用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以免因活动而致针具移动或丢失。

(二)揿钉型皮内针方法1:皮肤消毒,用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入;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

方法2:将针柄放在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上粘住,使用时将胶布连针直接刺入穴位。

此法多用于面部、耳部穴位。

皮内针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小针,有图钉型和麦粒型两种。

图钉型也称揿钉型。

针身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麦粒型也称颗粒型。

针身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三)图钉型皮内针法皮肤消毒,用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入;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

也可将针柄放在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上粘住,使用时将胶布连针直接刺入穴位。

此法多用于面部、耳部穴位。

(四)麦粒型皮内针法常规皮肤消毒,以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位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

针刺方向一般与经脉循行方向呈十字形交叉;针刺入皮内后,露在外面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贴小块胶布,再用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以免因活动而致针具移动或丢失。

皮内针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皮内针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皮内针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 图钉型和麦粒型针具) 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1 ]。

具体来说,其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皮内针法由《灵枢· 官针》篇中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而来。

“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皮内针不仅具有普通毫针的针刺作用,还具有作用时间长、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临床运用较广,尤其适宜各种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适宜,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2 ]。

1 针具分型皮内针是一种特制的小型针具[3 ]常见类型。

其中麦粒型皮内针,一般长 1 cm,针柄形似麦粒,针身与针柄呈一直线。

图钉形皮内针,长 0. 2 ~ 0. 3 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垂直; 留针固定,一般可留针 1 ~ 3 日。

近年来,也有皮内电针[4 ]用皮内针接上一定的电流而成。

2 皮内针疗法的特点2. 1 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皮内针疗法取穴简单,阿是穴针刺即可得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阿是穴是中医针灸疗法最常用的穴位,找到正确的病痛处,取穴越准,疗效越好,临床多用于局部疼痛性病症。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皮内针疗法疗效可靠,起效迅速,特别是对疼痛性疾患可达针到痛减之效,如软组织损伤、劳损、无菌性炎症等,若适当留针还可预防疼痛的发作[4 ]。

2. 2 刺法安全,易于接受皮内针疗法是一种较为简便安全的针刺方法。

本法只及皮下不达深层,针体极细且短,不会直接刺激痛觉神经末梢产生痛觉,更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

且不同于传统体针针刺法,对医师的指力、手法均有较高要求,皮内针只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医师与护士均可完成。

况且留针期间对患者的姿势、体位没有特殊要求,避免了体针固定单一姿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便于患者接受。

揿针的临床应用概述

揿针的临床应用概述

揿针的临床应用概述摘要:揿针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室,在巩固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从四个科室的分类角度简述目前揿针在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揿针;临床应用;综述作者简介:李瑶琴,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皮内针临床效应与机理研究。

Tel:181****1671;E-mail:*******************.1揿针的起源及特点揿针即皮内埋针,又称皮内针,将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其结合中国古典医籍中的“浅刺法”、“浮刺”、《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中“静以久留”演变而来,针身短,紧贴于穴位,通过长时间留针,增加穴位刺激量,激发机体的卫外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

1950年日本赤羽幸兵卫首创揿针,承淡安先生将其推广到我国[1]。

揿针具有针刺浅,疼痛小,易操作等简便效的特点[3]。

其治疗特点可归纳为三点,一是“浅刺”,二是“安全性高”,三是“久留针”。

因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4],值得推广。

2揿针的应用2.1揿针在内科中的应用揿针可治疗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内科病。

根据阅读文献发现,徐丽丽[5]等选取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胶囊,观察组循经雷火灸加揿针治疗。

结果雷火灸加揿针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刘志国[6]等将24例肝火犯肺型难治性咳嗽的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揿针治疗,对照组用安慰针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咳嗽程度及咳嗽频率明显减轻,在治疗中安全有效。

吴桂燕[7]等用揿针对38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

主穴选取双侧安眠、神门,配穴随证加减。

结果临床治愈34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

李永聪[8]等将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揿针联合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对3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未来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有望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皮内针,隔姜灸,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并发症,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渐增高。

BPH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需要长期服用,而手术治疗存在出血风险和术后恢复周期长的缺点。

在国内外研究者的探索下,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BPH的临床疗效逐渐得到认可。

目前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本次研究,探讨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皮内针结合隔姜灸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旨在验证该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缓病情发展方面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推广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可靠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助力提升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治疗易有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手术治疗则存在着术后并发症和恢复周期长的问题。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针刺类—皮内针技术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针刺类—皮内针技术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针刺类—皮内针技术皮内针技术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技术,临床上主要包括揿钉型皮内针(又称图钉型皮内针)和颗粒型皮内针(又称麦粒型皮内针)两种针具。

具有作用时间长、操作方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类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头痛、痛经、失眠、焦虑症等。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针具1.揿钉式皮内针(见图1):针身长2~2.5mm,针身直径0.28~0.30mm(30~32号),针柄呈圆形,其直径4mm,针身与针柄垂直。

临床以针身长度为2mm和针身粗细为直径0.28mm(32号)者最常用。

多用于面部及耳穴等须垂直浅刺的部位,也可用于皮肤屈伸度较大的部位。

图1 揿钉式皮内针2.颗粒式皮内针(见图2):针身长5mm,针身直径0.28mm (32号),针柄呈圆形,其直径3mm,针身与针柄在同一平面。

可应用于身体大部分皮肤平坦、屈伸度不大的部位,头颈背部及四肢均可埋针。

图2 颗粒式皮内针(二)基本操作方法1.定位根据不同的疾病部位,选取不同的穴位。

对于痛症,一般以局部取穴为主;对于各类慢性疾病,可取相应的背俞穴。

2.消毒无菌操作,局部常规消毒。

3.进针方法(1)揿钉式皮内针操作用镊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刺入,然后以1.0cm×1.0cm胶布将针柄固定于皮肤,要求圆环平整地贴在皮肤上,并用指腹按压,无刺痛即可。

(2)颗粒式皮内针操作以左手拇示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镊子的尖端夹持皮内针圆环中之针体,对准腧穴与皮肤成15°角横刺入皮内5~7mm,皮内针之方向与经脉走向成“十”字交叉,循行是自上而下,针则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的横刺。

皮内针刺入皮内后,在露出皮外部分粘贴一块小方形(1.0cm×1.0cm)胶布,再用一条较前稍大的胶布固定,皮肤过敏者,可选用特殊材质的防过敏胶布,然后用指腹轻轻按压皮内针,以检查是否有刺痛,如有刺痛可剥去胶布,用镊子把皮内针退出少许,再用指腹按压是否还有刺痛,如无刺痛,则胶布如前固定。

皮内针疗法——精选推荐

皮内针疗法——精选推荐

皮内针疗法→→→ 疼痛指南昨天点击蓝色↑关注我们!皮内针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

又称埋针法。

临床需作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可采用本法。

皮内针针具皮内针是用不锈钢特制的小针。

有颗粒型、揿钉型两种:颗粒型(麦粒型):一般针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揿钉型(图钉型):针身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特点:①因针体直径极细、针长极短的揿针不会刺及内脏和深部组织,故治疗时特别安全。

②因皮下的神经及毛细血管极其丰富,是针刺产生最佳电化学效应的部位,故皮下是针刺疗效最佳的部位。

③由于揿针埋针作用时间长,且在埋针时随着运动又增加了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增加了血循修复,因此大大增加了针灸对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使其能收到极佳的疗效。

皮内针针刺方法针刺前针具和皮肤(穴位)均进行常规消毒。

(1)颗粒型皮内针操作方法:刺入操作: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

针刺方向:采取与经脉成十字型交叉状,例如肺俞(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经线循行是自上而下,针则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的横刺,使针与经线成十字交叉型。

根据病情选取穴位。

埋藏固定:皮内针刺入皮内后,在露出皮外部分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贴一块小方形(1.0*1.0cm)胶布,然后再用一条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

这样就可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不致因运动的影响而使针具移动或丢失。

(2)揿钉型皮内针:多用于面部及耳穴等须垂直浅刺的部位。

用时以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选定的穴位,轻轻刺入,然后以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

另外,也可以用小镊子夹针,将针柄放在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上粘住,手执胶布将其连针贴刺在选定的穴位上。

埋针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情决定,一般1-2天,多者可埋6-7天,暑热天埋针不宜超过2天,以防止感染。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

通过对3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现,患者普遍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皮内针和隔姜灸相结合,治疗周期为4周。

治疗效果评价显示,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前列腺指数下降明显。

安全性分析表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临床病例分析展示了具体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本研究认为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皮内针, 隔姜灸, 良性,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临床特征, 疗法, 研究结论, 临床意义1. 引言1.1 疾病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尽、尿滴沾裤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传统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其中皮内针结合隔姜灸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适当的穴位进行皮内针灸,结合隔姜灸的热力刺激,可以促进前列腺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通过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总结治疗经验,评价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治疗现状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症状,如α1受体拮抗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手术治疗包括TURP、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等;物理治疗则主要是通过微创手术或射频治疗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揿针疗法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揿针疗法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揿针疗法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揿针疗法只及皮下,能给予患者持续且稳定的刺激,具有安全、简便、见效快等特点,可以运用在临床治疗各类疾病。

通过复习大量相关文献,本文分别从其不同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总结揿针疗法在不同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建词:揿针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揿针[1]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揿针刺法是以揿针刺入表皮较浅部位并长时间固定埋藏的方法,能长时间的产生持续性的微弱刺激,属浅疗法范畴,在临床的应用广泛。

揿针疗法对于疼痛性疾病见效快,通过长时间的埋针,有效的治疗慢性疾病,巩固疾病的治疗效果,针对性的治疗每日不能接受的患者。

揿针治疗范围高达166个病种[2-3]。

1 妇产科疾病的治疗陈敏[4]选原发性痛经患者75 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揿针+药物组、假针+药物组,每组各25 例。

10d 为1 疗程,3 组均治疗3 个月经周期。

比较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2%、76%,3 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4.8%、30.4%、68.4%。

结果显示揿针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缓解患者痛经症状,且复发率较低。

黄诗蔚[5]将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8 例。

治疗7 天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1.6%和89.5%。

治疗率分别为28.9%和52.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和7.9%。

结果显示用揿针配合穴位按压能治疗妊娠剧吐患者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疗程,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

左桂秋[6]选取宫缩痛有镇痛要求的产妇60 例,随机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各30 例。

对照组在宫缩痛时给予常规按摩与热敷。

揿针组在产后2 小时内选取中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进行穴位埋针,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减埋针数量。

治疗后血清泌乳素分泌量296.9±142.1ng/mL,优于对照组250.8±132.2ng/mL。

揿针组在治疗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近10年皮内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概况

近10年皮内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概况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此病发病率高,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安眠药物治疗,而应用精神类药物治疗失眠易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

《黄帝内经》中指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可见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与否与睡眠关系密切,因此,从中医角度治疗失眠宜从阴阳大法入手。

《黄帝内经》中记载皮内针“深纳而久留,以治顽疾”,即于固定位置埋针,通过手压按针或机体活动产生刺激,在一定时间内给机体弱而长久的刺激。

皮内针疗法现主要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以及一些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常用皮内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相互配合来治疗失眠等疾病,均疗效显著。

本文收集了近10年来皮内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报道文献并加以归纳整理,现综述如下。

1单纯应用皮内针治疗失眠1.1耳穴埋针治疗失眠耳穴是埋针常选的部位。

耳穴主要分布在耳郭上,耳郭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郭、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

根据临床报道来看,最常选用的耳穴是神门,其次是心、皮质下,其他如心、肾、失眠等耳穴也常被选用,重在对五脏及全身自主功能的调节。

例如,路绍祖等[1]取耳穴以心、神门、皮质下为主穴,以脾、胃、肝、肾、交感、三焦等穴为配穴治疗失眠,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王君秀[2]以耳穴心、肾、缘中、神门、皮质下为主,以胃、肝、枕、脾为备用结合埋针治疗重症失眠,结果总有效率达85.7%。

高淑芳等[3]用皮内针针刺耳穴治疗原发性失眠,以神门、失眠、垂前、皮质下、枕为主穴,心、胃、肝、胆、脾、肾为配穴,总有效率达86.4%。

陆克艳等[4]以耳穴埋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取交感、皮质下、神门、心、肝、胆、肾,每次单耳取穴,两耳交替。

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为73.33%。

通过以上文献可以看出,耳穴神门因具有较强的镇静安神作用,被认为是宁心安神的首选要穴。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作者:柏林杨洋吕姝婷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10期【摘要】本文主要对揿针疗法的应用机制、应用方法、特征及临床应用的范围进行综述,以期為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揿针;应用;皮内针;技术【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mechanism, application methods,characteristics and scop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putum acupuncture therap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putum acupuncture.【Key words】 Press needle; Application; Intradermal needle; Technology1 揿针类型及操作方法揿针又叫揿钉型皮内针,其针尾呈环形且垂直于针身,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内针。

皮内针刺技术又被称为“埋针法”,其操作原理主要是用独特的小型针具刺入皮下,并将其固定在人体腧穴皮下或皮内,针具可以较长时间地在人体埋藏,有“静以久留”之意,治疗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给人体某些部位比较微弱且时间较长的刺激作用,以此预防疾病。

皮内针在使用时要求无菌使用,否则不仅没有应有的效果,还会发生其他并发症状。

当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揿针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麦粒型皮内针,其针长多为1 cm,针柄形状酷似麦粒,针身和针柄直接连接为直线样式[1]。

其操作方法为:使用消毒后无菌的镊子尖端夹住皮内针圆环上的针体,将其对准腧穴,使其与皮肤呈45°刺入皮内,刺入深度控制在皮下5~7 mm,再使用胶布将其固定住,针埋好后,轻按埋针处会有酸胀感,留针可以在体内保持3~4 d,取针时,用镊子夹住皮下有针体一端的胶布,而后向另一方向剥离针体,皮内针方能取出。

皮内针治疗痛症临床运用概况

皮内针治疗痛症临床运用概况
关 键 词 : 内针 ; 症 ; 皮 痛 临床
中图分类号 : 25 3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2—10 (0 7 0 — 0 6一 2 R 4.1 B 10 18 20 ) 1 0 3 O 皮内针是一种特制的小型针 具… , 常见 类型 。有 麦粒 型皮 内针 , 一般长 1m, e 针柄形似 麦粒 , 针身 与针柄 呈一 直
15 痹证 .
朱 氏 皮 内针加艾灸治疗风寒湿痹 型类风湿
12 足跟痛 .
胡 氏 运用皮 内针 治疗 足跟 痛 2 , 风 O例 取
性关节炎 2 8例 , 治疗组 选 用 2组 穴位 : 元 、 肾俞 为一 关 左
府穴埋皮 内针 , 5天换针一次 ,O天为一个疗程 , 3— 1 可酌情
组, 气海 、 肾俞为另一组 , 右 2组穴位 隔 日交替使用 , 以揿针 型皮 内 针 刺 人 所 选 穴 位。对 照 组 予 芬 必 得 口服 , 次 每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1期
贵 阳中医学院学报
J GC1 M ℃
No Vo 9 .1 L2
3 ・ 6
20 0 7年 1月
Jn ay 2 0 a u r 0 7
皮 内针 治疗 痛瘟 临床 运 用概 况
彭科 志 指导老师 : 向开 维
lm, e 针柄用胶布固定。嘱患者 留针期 间 , 4— h按压针 每 5 身两分钟。每次留针 2— 5天 , 针后 , 取 休息 1天 , 继续 下 1 次治 疗 , 累计埋针时间 1 , 5天 治疗结果 :3例患者 中 , 5 治愈 3 1例 , 5 . % ; 占 8 5 显效 1 , 3 % : 转 4例 , 7 5 ; 7例 占 2 好 占 .%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皮内针是一种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的注射技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皮下,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率,还可以减少注射疼痛和药物浪费。

它的优势在于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皮内针的优势在于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肌注和皮下注射,皮内针能够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真皮层,这一层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脂肪组织,能够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率。

对于那些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如急救药物、抗过敏药物等,皮内针是更好的选择。

皮内针还可以用于密集监测或注射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可以减少注射频率和病人的不适感。

皮内针可以减少注射疼痛和药物浪费。

传统的注射方式会造成疼痛和不适感,而皮内针相对较小的刺激力可以减轻这些不良感受。

皮内针注射药物时,由于定位准确,注射的药物可以更好地被吸收,减少了药物浪费和副作用的可能性。

皮内针的优势在于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

皮内针适用于许多需要药物治疗的疾病,如各类感染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期且频繁的药物治疗,而皮内针可以提供方便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感染性疾病中,如敏感肺炎、淋巴结结核等,皮内注射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皮内针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注射疗法的需求增加,皮内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上市,越来越多的药物将会采用皮内针进行注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皮内针可以提供更为精确和定制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皮内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部正中间痛的临床观察

皮内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部正中间痛的临床观察

皮内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部正中间痛的临床观察腰正中间痛是腰痛的一种,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

笔者认为临床中腰正中间痛很大一部分都为软组织损伤引起,包括腰大肌损伤、腹直肌损伤、臀部肌肉、竖棘肌、脊上韧带损伤等都可以引起腰正中间痛。

近年来笔者采用皮内针治疗此类病人30例,并与推拿手法治疗此类疾病30例相比较。

而癌症转移性腰痛、脊柱结核类腰痛以及强制性脊柱炎等炎症免疫系统疾病腰痛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腰正中间痛主要症状有腰部局部酸胀疼痛、活动受限、例如弯腰痛、咳嗽痛、翻身痛、抬腿活动疼痛加重、无法完成仰卧起坐、站立、走路时也会疼痛等。

【关键词】皮内针; 阿是穴;腰正中间痛【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053-02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定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进行长时间埋针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埋针法。

该疗法最大特点操作简单,无痛,起效快,不影响患者活动。

操作:用镊子的尖端夹持皮内针圆环,圆环的圈型朝上,医生的左手拇指和食指把治疗处的皮肤绷紧,对准腧穴或治疗点与皮肤成15°角刺入皮肤2mm,再平推进到治疗处的皮肤内,(类似护士做皮试,保证针必须扎在皮内)皮内针针尖方向指向患处,最后用一寸创口贴固定,然后用指腹轻轻按压皮内针,问患者是否有刺痛,如果有刺痛剥去创口贴重新拔针,换旁边重新刺入。

留1--3d。

取针时用镊子夹住针体的圆环,即可取出。

1 临床资料1.1资料60例腰痛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保康医院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按照(痹症)腰痛中医临床标准门诊流程以先后顺序治疗。

(腰痛)中医临床标准门诊流程以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

治疗组中男13例,女 17例;年龄最小 21 岁,最大 59 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 1 月,最长 6 月,平均(4.5±1.5)月。

对照组中男 12 例,女 18 例;年龄最小 23 岁,最大 60 岁,平均(42±4)岁;病程最短 1 月,最长 6 月,平均(3.9±2.1)月。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摘要本文论述揿针疗法的机制、操作方法、特点及临床应用范围,从而进一步推广揿针疗法在社区适宜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揿针皮内针技术揿针,又称为揿钉型皮内针,是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

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与古代的“静以久留”意义相似,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临床常用揿针类型有:①麦粒型皮内针,一般长1 cm,针柄形似麦粒,针身与针柄呈一直线;②图钉形皮内针,长0.2~0.3 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垂直,定部位皮下,留针固定。

皮内针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麦粒型皮内针操作:用镊子的尖端夹持皮内针圆环中之针体,对准腧穴与皮肤成15°横刺入皮内5~7 mm,用胶布固定,按之有酸胀感为宜,留针3~4 d,取针时用镊子夹住皮下有针体的一头胶布,并向另一头方向剥离,皮内针即能退出。

图钉型皮内针操作:用镊子夹持带有揿针的胶布,揿针针尖对准穴位,垂直慢慢按下,揿入皮内,要求圆环平整地贴在皮肤上,并用指腹按压,无刺痛即可,留3~4 d,取针时用镊子夹住胶布向外拉出。

揿针疗法常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以及一些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临床应用范围很广,可遍及内、外、妇、儿各科,通常按病变部位可分3大类。

脏腑病症刘冀东[1]取百会、印堂二穴,应用皮内针治疗不寐30例,总有效率90%。

徐立等[2]以次髂穴为主皮内埋针治疗4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总有效率为94%。

郑春雷等[3]应用常规针刺配合耳穴揿针埋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7例,总有效率为93.8%。

李淑华[4]在耳穴上应用揿针疗法治疗胆囊炎患者3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基本痊愈。

陶思攸[5]在耳穴上应用揿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68例,总有效率为100%。

李南安[6]用埋针法治疗遗尿114例,埋针1次治愈者26例,5次以内治愈者56例。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皮内针是一种疗法,在皮肤内注射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

与传统的皮下注射相比,皮
内针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皮内针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皮内针将药物直接注入真皮层,穿过表皮和角质层,
使药物能够迅速、高效地吸收。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皮内针注射更为舒适和方便。

与传统的皮下注射相比,皮内针注射更为浅表,刺激痛
觉神经较少,注射过程更为舒适。

皮内针不需要特别的注射技巧,患者也能够自行操作,
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了治疗的进行。

皮内针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皮内针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肝炎、肺炎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皮内针可以用于胰岛素的注射,使胰岛素更好地吸收,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对于肝炎或肺炎患者,皮内针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的注射,提高
药物的局部浓度,加快病毒的清除。

皮内针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风险。

由于皮内针使用的药物剂量较小,注射的深度较浅,其副作用和风险较低。

相比之下,其他注射方式如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可能会有更多的
副作用和风险,如血栓形成、出血或组织坏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针法灸法-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何玲(陕西中医学院针推系.咸阳’")#,*+作者简介!何玲("&$’/+.女.副教授0摘要1为了探讨如何以最小的痛苦以获取最大的疗效.本文论述了皮内针疗法的特点.各种操作方法.应用范围.机理探讨及皮内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2从而进一步推广皮内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20关键词1皮内针疗法3综述文献0中图分类号14)556&文献标识码1789:;<=>=?@<A B B <=?@C =D >D E F >C G @H :G I @<J ::H <:89:G @B K LM N O P Q R S T U V W X O Y P Z[T O P YZ \U Y ]^V \P ^._‘Y P X O S W a a \Q \W b^]Y Z O ^O W P Y a c ‘O P \d \V \Z O S O P \.e O Y P f Y P Q .’")#,*.c ‘O P Y0A g h C G @?C 1i jk l m n o p k q r p n s j t p jj u p r k lp s n u n o p n v v n w p t k p sp s n x n r o p y r k lr l zv {|p s n |y j y {x r |k }n p s n w x k l k w r x r y y x k w r p k j lj v k l p |r z n |~r x l n n z x n p s n |r y !.p s n r |p k w x n z n r x o t k p sp s n w s r |r w p n |k o p k w o .m r |k j {o y n |v j |~k l q ~n p s j z o .p s n r y y x !k l q |r l q n r l z p s n ~n w s r l k o ~j v p s n p s n |r y !.r l zy |n w r {p k j l o k lk p o w x k l k w r x r y y x k w r p k j l 60":K #D G H h 1$l p |r z n |~r x l n n z x n p s n |r y !3%k p n |r p {|n |n m k n t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无创痛疗法的前提下.如何以最小的痛苦获得最大的疗效乃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当重视和探讨的课题2在针灸实现完全无创痛医疗之前.笔者认为&皮内针疗法’则能接近达到或满足这一医患共同的需要.应当受到针灸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笔者在前人应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的体会概述如下2(6皮内针疗法的特点皮内针疗法是将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埋藏的一种针法2又称埋针法)皮下留针法.它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2当针刺入皮下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可以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皮内针法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起效迅速2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皮内针疗法疗效可靠.起效迅速.特别是对疼痛性疾患可达针到痛减之效2如软组织损伤)劳损)无菌性炎症等.一些脏腑如心绞痛)胆绞痛)胃痉挛等均可在短时期内取得良好疗效2若适当留针还可预防疼痛的发作2其二.安全无痛.此疗法要求无痛无感.无需得气.故本身无任何痛苦.不影响患者的活动2任何年龄)任何体质的患者均可接受2本法只及皮下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2其三.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大.凡体针的适应症均可采用皮内针治疗.而且操作简单.只需掌握要领.针入皮下.患者不痛即可2只要临床诊断)辨证)辨经正确.取穴得当准确.施术方法正确.任何术者都会获得较好效果2其四.方便运动.此法在运用过程中不影响患者的运动.避免了体针固定单一姿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令患者适当运动.按揉病痛之部位以加强疏通之力.提高疗效2如急性腰扭伤患者往往功能受限.若用体针卧床不动*#~k l .伤痛局部难以放松.自会感到强硬不舒.针刺镇痛效果难以发挥极至2而用皮内针不但可以立刻止痛.通过缓慢适当运动.使得经气疏通.气血流畅.痉挛解除.扭挫的肌肉或小关节在运动中恢复原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也随之恢复2如一女性患者晨练时扭伤腰部’s .只能斜靠于床上.双手撑床.功能完全受限.甚至不能大声讲话)咳嗽.更不能翻身2余在诊断后先为之取患侧踝针下$)下*区.疼痛立即减轻可站起.但仍不能弯腰.又为之取痛点皮三针后疼痛完全消失.可旋转弯腰.留针"s ."次而愈2+6操作方法皮内针疗法的应用依据临床需要可有多种操作方法2其一.纵刺法.依据经脉的循行路线进针埋藏2此法疏通经络之功颇强.一般用于四肢腧穴.可治疗经脉)脏腑)器官之疾患.但不宜用于关节部位2其二.横刺法.进针与经脉路线相垂直.视穴区形态选适当长短针具.除足底)手掌)眼睛外几乎可用于所有部位2其三.近刺法.在病痛局部针刺经穴.若无经穴可取阿是穴2此法要求阿是穴一定准确2找到正确的病痛处往往需要医生反复仔细探察.取穴越准.疗效越好2其四.远刺法.此法以辨经为基础.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为指导原则.取病变相应经脉的远端腧穴针刺.针尖指向病所即可2其五.远近结合.临床中有些病痛范围大.功能受限严重.病变实际部位不易寻找.则可先选相关经脉的远部穴位针刺.嘱患者活动患部.当痉挛解除.大部分疼痛消失后.真正的病变部位则显露出来.而且局限.再结合局部取穴.力强功专.即可一扫病痛2其六.长刺法.若病变部位大且平坦.可选用较长针具2如背腰部可用5#~~毫针横刺.有些皮肤科-,*-,s r l q s r k -.w {%~j /.0n u )##*.1j x)).2j ) 万方数据疾患如疔疮!带状疱疹等血分热毒郁积者"或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时可选用背部督脉或膀胱经穴用#$%%&’(%%毫针透刺法"一针透刺两个或两个以上穴位)其七"短针刺法"若病变部位较小"或局部凹凸不平"或在颜面部则使用特制的*%%&+,%%的小型皮内针"而不影响局部的功能活动或美观)其八"直刺法"以上针法均是沿皮横刺"而在应用于耳穴时"由于穴区小"穴形凹凸不平"可用图钉型针具直刺然后固定)其九"电针法"皮内针刺激量较轻"但对特殊病人"为加大刺激量可用电针)如一腰肌劳损’年患者"用皮内针疗效不显"故在局部施皮内针加电针用连续波"+个疗程而愈)另一患者在使用耳穴减肥时因腹部脂肪较厚要求减小腹围"故使用+$$%%毫针在腹部取大横透神阙"腹结斜透关元加电针"+个疗程后腹部明显缩小"患者非常满意)其十"针刺方向与补泻"一般选针刺方向有,个原则"一是针尖指向病所"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如治疗内脏!头面!躯干!颈肩部疾患取四肢的穴位治疗时"针尖均向上刺"治疗手足部疾患向下刺-再如"有人取大包治疗躯干任何部位的扭挫伤"针尖指向病所疗效甚佳)二是根据辨证!辨经"当脏腑经脉空虚时"顺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针刺"并适当运用插刺手法.拇指向前单方向捻转/&,圈"快速将针推进"力进针不进"以推进经气的运行"反复施术0次为一度"此为补法1)反之当脏腑经气病变为实证时"逆着经脉循行方向针刺"适当应用抽提手法.食指向前单方向捻转/&,圈"快速抽提针柄"力退针不退"以通经祛邪"反复施术*次为一度"此为泻法1)三是横刺法"一般短针用横刺法"在躯干关节处为不影响活动也用横刺法"另外不需要补泻手法的穴位可用横刺法"取平补平泻之意)除此之外"根据临床需要也可先直刺或斜刺"在行针得气或补泻手法之后将针提至皮下按所需要方向平卧进针"以留针"留针期间活动患部)23应用范围内皮针应用范围很广"可遍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患)按病变部位可分,大类).+1脏腑病症如呼吸系统疾患可取列缺向上刺"肺俞!定喘!中府横刺"膻中.实证向下刺"虚证向上刺1-心血管疾患可取内关向上刺"心俞!厥阴俞!膈俞横刺"膻中.实证向下刺"虚证向上刺1-消化系统疾患取足三里向上刺"中脘!脾俞!胃俞横刺-肝胆系统疾患取外关!阳陵泉向上刺"期门!日月!肝俞!胆俞横刺-泌尿系统疾患取三阴交向上刺"肾俞!膀胱俞横刺"虚证取关元"实证取中极向下刺"若需埋针时间长.带针活动1则改用横刺)其他辨证取穴或随症配穴皆可按上述原则使用)./1头面五官科疾患头部穴可顺经刺"可循经取穴"也可按头皮针取穴施治)面部穴位多横刺"长针可透刺.如面瘫的取穴"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等1"而面肌痉挛多用小型针具埋于痉挛的部位)远端肢体配穴向上刺.如阳明经病可配偏历"少阳经病可配外关"太阳经病可配支正1) .,1经络病病变局部取穴多横刺"远端循经配穴可向病所纵刺)如肩周炎"在肩痛点横刺"再根据功能受限及痛点辨经"可在相应的腕踝针上*个进针点处取穴"向上刺"然后嘱患者活动患肩,$%45"再将剩余痛点处针带电"痛甚者还可配合耳针肩锁穴向下刺"往往可提高疗效)如一肩周炎患者常规治疗+个疗程"疼痛有所减轻"但功能活动受限明显"后来采用此法加强锻炼+个疗程后疼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手足有病患者用腕踝针针尖向下刺)一关节炎患者双手肿胀各指关节均痛"以中指关节为甚"取双侧腕踝针上#!上(!上*均向手刺"并嘱做握拳伸掌活动"+次痛减"/次肿消" (次活动自如"+$次疼痛基本消失-皮肤科疾患多由风热毒邪流窜经络皮部所致)治疗时局部多采用围刺法"通调气血"攻除毒邪"全身调理可取远端相应腕踝针法"躯干用长针取大椎透身柱!肺俞透心俞!心俞透膈俞!神道透至阳以清心解毒"泻热凉血"祛风止痒"消肿止痛)63机理探讨皮内针疗法是皮部理论和腧穴理论相结合的具体运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既是机体卫外屏障又是针灸治疗的场所)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又是针灸施术之处"所以针刺皮部同样可以疏通经络之阻滞"调节气血之逆乱"平衡阴阳之偏颇"恢复脏腑之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从现代医学来看"人体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以体节为基础"其中神经节段将躯体与内脏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相通的"其治疗信息也是可以互达的)而皮内针疗法取穴或进针点和病变部位在节段的支配上大体是一致的"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可引起病灶部位的解痉"改善血液循环"而缓解症状"故皮内针进针后有些病痛即可减轻或消失"而有些病痛随着起针又再出现"留针可延长镇痛效应)对其脏腑功能的调节也可产生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说明皮内针疗法效应的取得不能排除体液因素的参与"但具体调节机理有待今后的研究)73注意事项.+1针具的选择应该根据穴位的形态及针刺方向选择适当长度的针具.如背部腧穴可用/(%%&#$%%毫针"纵刺可用#$%%&’(%%毫针)四肢纵刺可用#$%%毫针"横刺用+,%%毫针)面部埋针用*%%毫针"透刺用/(%%& ($%%毫针1)另外针具要弹性好"直径以$3,$%%&$3,( %%毫针为宜)./1针刺时注意避开表浅血管"尽量不要刺到血管)针刺的深度以能看到针体在皮下行进"但不引起皮肤的凹陷为宜.看不见针体太深"出现凹陷则太浅1)以患者无痛和不影响活动为原则).,1注意消毒"进针时常规消毒"埋针期间针处不能碰水"夏季埋针不得超过+8"防止感染).#1埋针后适当按压"并活动患处以提高疗效).(1体表毛细血管扩张密布者不宜用此法"因容易造成皮下出血)收稿日期/$$/9$*9/(:,:上海针灸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