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生理学课件 第七章 消化
生理学消化共108张PPT
唾液的成分与功能
02
唾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有机物等组成,具有润滑口腔、溶
解食物、清洁口腔、抗菌等作用。
唾液分泌的调节
03
唾液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如食物刺激、味觉刺激
、情绪变化等。
10
食管的蠕动和排空
食管的解剖结构
食管是一根细长的管道,连接咽 和胃,具有输送食物和液体的功
能。
食管的蠕动机制
胃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与遗传、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 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餐后饱胀、早饱感 等,无器质性病变。
15
04 小肠的生理功能 及疾病
2024/1/28
16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小肠的结构
小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有大量 的绒毛结构,增加了吸收面积。
2024/1/28
代谢营养物质
将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转化为可被身体利用的 形式。
解毒作用
将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或外来毒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 体外。
26
常见肝脏疾病及其生理机制
肝炎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 炎症,表现为肝细胞损
伤和肝功能异常。
2024/1/28
脂肪肝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 ,与肥胖、酒精摄入等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食管将 食物运送至胃。
2024/1/28
6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小肠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食物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含有多种消 化酶,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 通过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生理学课件:消化
(四)膽汁分泌和排出的調節 1.神經調節 膽汁分泌增加、膽囊收縮 2.體液調節 1)胃泌素 2)胰泌素:引起膽汁中H20和HCO3的增加 3)膽囊收縮素 4)膽鹽的腸肝迴圈 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後,其中的膽鹽由回 腸重吸收入血,由門靜脈再回到肝臟的過程
三.小腸液的分泌
2)是迷走-迷走長反射(肽類纖維)
3)意義:大量食物攝入,而胃內壓保持不變
胃(9)-8,9(s)
2.胃蠕動: 食物進入胃5分鐘出現;由胃的中部開始,到達幽門需1
分鐘;頻率為3次/分鐘。
作用:① 使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於化學性消化
② 磨碎食物 (即機械性消化) ③ 推進食糜 (胃排空)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定義:食物由胃排入12指腸的過程。 2.胃排空動力
(二)唾液的作用
濕潤食物利於消化、水解澱粉、殺菌、排泄
(三)唾液分泌的調節
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口(2)
二.咀嚼
定義: 咀嚼是通過咀嚼肌協調而有序的舒縮活 動,使下頜向上頜方向反復運動的反射 性動作。
作用:機械性消化食物並使食物與唾液混合。
口(3)2,3(m )
三.吞咽
(一)吞咽分期
1.口腔—咽:隨意運動 2.咽—食管上段:反射 3.食管上段—胃:食管蠕動
食物進入胃
胃運動 幽門括約肌舒張
胃內壓>12指腸內壓
食物進入12指腸
3、影響胃排空的因素
1)食物的理化性質
糖>蛋白>脂肪 稀、細、等滲 ── 快
(反之則慢)
2)胃內因素促進胃排空
胃
食物機械刺激胃 迷走—迷走反射
胃運動加強
排 空
加
《消化和吸收生理学》PPT课件
促进胃肠运
促胰液素 十二指肠空肠 刺激胰液及胆汁中水和HCO3
的分泌,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
缩胆囊 素 十二指肠空肠 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抑胃肽
十二指肠空肠 抑制胃液的分泌和胃排空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脑-肠肽: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 P物质 生长抑素 生理意义:
调节胃肠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 调节代谢 调节摄食活动 ④ 调节免疫功能 ⑤ 细胞保护作用
3)蠕动 是由一些稳定向前推进的收缩波引起。 集团蠕动:一种运动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每天
可发生 3--4次,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 2. 排便
一种反射活动。
第二节 吸收
• 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 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一. 吸收的部位
47
感谢下 载
生理意义:使胃容纳,储存食物,胃随着胃内容物的增加而扩张,而胃内压不会明显增 高。
2) 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称为 紧张性收缩。
生理意义: 保持胃一定的位置和形态。 使胃内维持一定的压力,使胃液渗
入食糜中,利于化学性消化。 协助胃一定的位置和形状。 ④ 紧张性收缩是胃的其他运动形式的
二. 体液调节
在胃肠道粘膜内散在分布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 数量多 他们能合成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统称胃肠激 素 (一) 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
(二)主要的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生理作用
促胃液素 胃窦十二指肠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三) 小肠液分泌
性质和特点: 弱碱性,pH7.6--8.0,分泌量大,每 天分泌1--3L,含多种消化酶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中和胃酸,保 护肠黏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
常见小肠疾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小肠疾病
包括急性肠炎、慢性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体检和肠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疾 病。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与食管的生理功能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小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大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肝脏与胆囊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负责食物的摄取、运 输、消化和吸收。
免疫功能
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 ,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水
约占胆汁总量的97%。
胆盐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卵磷脂
01
降低胆汁表面张力,防止胆汁中胆固醇析出。
胆固醇
02
参与脂肪代谢。
无机盐
03
维持胆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1 2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结构特点
小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有大量的绒毛和微 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功能特点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分泌、运动和免疫等多种功能。
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
小肠液成分
主要包括肠液、胆汁和胰液,其中肠 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胆汁含有胆盐和 胆固醇,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和碳酸 氢盐。
《生理学之消化系统》课件
02
口腔消化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结构
口腔包括唇、颊、腭、舌、牙和口 腔腺等部分,是消化道的起始部。
口腔功能
口腔具有咀嚼、味觉、吞咽、发音 和言语等功能,其中咀嚼和味觉是 最主要的功能。
唾液的成分与作用
唾液成分
唾液主要由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 泌,含有水、电解质、黏蛋统保健措施与建议
01
02
03
04
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避免
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规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消化系统体检,及时 发现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07
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的途径与特点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消化系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中副交感神经 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将消化道的感受信息传入中枢,传出神经则将中枢的调节 信息传至效应器官。
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精确、短暂,对消化系统的分泌和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 作用。
胃液的成分与作用
成分
胃液主要由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组成。
作用
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为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黏液 具有润滑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内因子能与维生素B12结合,促进其吸收。
胃的运动与排空
运动
胃的运动形式包括容受性舒张、蠕动和移行性复合运动。容受性舒张使胃能容纳大量食物;蠕动将食物与 胃液充分混合并推向幽门;移行性复合运动有助于清除胃内残留食物和防止细菌过度生长。
生理学课件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课件消化与吸收生理学课件:消化与吸收摘要:消化与吸收是人体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消化系统完成。
本文将详细阐述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包括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以及消化酶、胆汁、胰岛素等物质的作用。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消化与吸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和预防方法。
一、引言消化与吸收是人体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消化系统完成。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出未消化的残渣。
消化与吸收的正常进行,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消化过程1.口腔消化消化过程从口腔开始,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混合唾液,形成食糜。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糖类。
唾液还具有润滑作用,有助于食物的吞咽。
2.胃消化食糜进入胃后,胃壁肌肉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原、胃酸等物质,可以分解蛋白质,杀死细菌。
胃消化过程大约需要2-4小时。
3.小肠消化食糜进入小肠后,胰腺分泌胰液,肝脏分泌胆汁,共同参与消化过程。
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可以分解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胆汁则有助于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
4.大肠消化未被小肠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和残渣的排泄。
大肠内有益生菌,可以帮助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纤维素,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
三、吸收过程1.小肠吸收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壁有大量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等。
吸收过程中,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使用。
2.大肠吸收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将消化残渣浓缩成粪便。
大肠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短链脂肪酸等物质。
四、消化与吸收过程中的疾病及预防1.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
《生理学之消化系统》课件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养分以 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本课件将带领你深入了解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消化系统概述
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道、 胃、小肠和大肠等。
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颗粒, 吸收其中的养分,并排出不需要的废物。
解剖结构概览
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是学习其功能的重要 基础。
消化过程的分步
消化过程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步 骤。
口腔和咽喉
口腔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是消化过程的起点,它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 腺。
咽喉的结构和功能
咽喉连接口腔和食道,同时也是呼吸和消化过程的 协调点。
食道和胃
1
食道的结构和功能
食道是将食物从咽喉传输到胃的管道,
小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
小肠黏膜通过细微结构增加吸收表面积,以便 更高效地吸收养分。
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黏膜通过细胞摄取和扩散将养分吸收进血 液循环。
大肠和Hale Waihona Puke 化系统的调节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储存废弃物,同时也与肠 道菌群有着重要关系。
消化系统的神经和荷尔蒙调节
消化过程受到神经和荷尔蒙的复杂调节,确保其正 常运作。
消化系统疾病和治疗
常见疾病表现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包 括胃痛、腹泻、便秘和消化 不良等。
大肠菌群的重要性
大肠中存在大量有益细菌, 它们对消化系统的健康起着 重要作用。
常见治疗方法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 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改 变饮食习惯等。
结束语
消化系统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需关注饮食习惯,并遵循消化系统健康 的建议与常识。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进食后才出现,与基本电节律有关。
十二指肠11次/分,回肠8次/分
蠕动: 0.5~2cm/s 小肠近端蠕动速度大于远端 作用:将食糜向前推进一步
蠕动冲: 2~25cm/s 是一种行进速度快、传播远的蠕动。 将食糜从小肠始端推进末端,以至大肠
小肠运动的调节
小肠液的分泌
分为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
1 - 3 L/d,pH 7.6,等渗 成分:肠激酶,脱落细胞中有寡糖酶和肽 酶 作用:中和、稀释 调节:局部机械和化学刺激、促胃液素、促 胰液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均促进分泌
小肠的运动
移行性复合波起源于胃,可扩布至回肠。
紧张性收缩 分节运动: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运动,
2.胃期:占分泌量60%,酸度高,胃蛋白酶 原比头期少
迷走神经
食物化学刺激
扩张
壁内神经丛 G细胞 促胃液素
3.肠期:占分泌量10%,由体液机制调节
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盐酸:
盐酸--------- G细胞 促胃液素↓ 盐酸↓
D细胞 生长抑素↑ 迷走-迷走反射、球抑胃素、肠抑胃素 脂肪 高张溶液:肠胃反射
大肠的运动
袋状往返运动 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蠕动
集团蠕动是一种行进快、传播远的蠕动。 始于横结肠,将肠内容物推降结肠,以至 乙状结肠,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
排便
产生便意
粪 刺激直肠 盆神经 骶髓排 便 肠壁感受器 腹下神经 便中枢
大脑 皮质
盆神经传出
阴部神经传出↓
降结肠、乙状结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膈肌
粘膜下层 粘膜下神经丛
环肌层 壁内神经丛
肌间神经丛
纵肌层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生理学消化吸收》课件
01
02
03
机械消化
通过咀嚼和胃、肠道的蠕 动,将食物破碎成小块和 液体。
化学消化
通过胃酸、酶和其他消化 液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 可吸收的小分子。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 质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 血液或淋巴系统,供全身 利用。
02
消化系统的消化
口腔消化
咀嚼和吞咽
咀嚼食物,将大块食物破 碎成小块,便于吞咽。吞 咽动作将食物从口腔送入 食道。
小肠和大肠消化
小肠吸收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吸收食 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
萄糖和脂肪酸。
大肠的分泌
大肠分泌粘液,保护肠壁并帮助 形成粪便。
肠道菌群
肠道内的菌群对食物的消化和营 养物质的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肝胆胰的消化功能
胆汁分泌
肝脏分泌胆汁,有助于分解和吸收脂肪。
肝脏代谢
肝脏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合成重要的 生物活性物质。
部位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其他部 位如口腔、胃、大肠等也有一定 的吸收功能。
方式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绒毛和微 绒毛进入细胞,再通过细胞膜进 入血液循环。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
01
消化后的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用于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
肪和氨基酸。
脂肪的吸收和利用
02
消化后的脂肪酸和甘油被吸收,用于合成脂肪、磷脂等生物分
胰腺的酶分泌
胰腺分泌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 肪酶,帮助分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03
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的机制和过程
扩散
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能量。
生理学课件:消化系统
③促胃液素
2.体液调节
④胆盐
(1)促胃液素(2)促胰液素 (3)CCK
3.调节特点
促胰液素促胆汁的水、HCO3分泌增加而胆盐不增加。
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袋状往返运动, 集团运动,蠕动。
集团蠕动 通常始于横结肠,快
速蠕动至降结肠或乙状结 肠,产生便意。多在早餐 或进食后发生,每日发生 3~4次。
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 为粘液和碳酸氢盐(pH8.3~8.4)。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 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
迷走神经
• 腺体:布氏腺 李氏腺 • 小肠液:弱碱性液体,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 成分:淀粉酶、脂肪酶、肠致活酶 • 黏液:保护肠黏膜 • 调节因素: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 代谢功能: 1. 糖的代谢 2. 脂质代谢 3. 蛋白质代谢 4. 维生素代谢
胆汁
(一)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刚分泌的透明澄清,黄绿色、偏碱性,固体成分较少;胆囊的胆汁颜色 变深,呈弱酸性。
(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1.胆盐 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 促脂肪吸收: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肠--肝循环 2.胆固醇: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胆固醇↑→胆 石症。 3.胆色素
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
1.神经调节
食物→迷走→肝细胞分泌和
胆囊收缩。 迷走→促胃液素释放
消化系统
• 消化 • 吸收 • 机械性消化 • 化学性消化 • 细胞内消化 • 细胞外消化 • 微生物消化
下丘脑
• 胃运动的调节 • 神经调节:
– 感受器 – 食物中枢 内在神经系统 –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
• 体液调节
– 促胃液素 – 肠抑胃素
生理学消化系统课件
消化系统将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的食物残渣和代 谢废物排出体外,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胃
咽和食管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食 管是连接咽和胃的管道,通过食 管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呈囊状结构,内壁覆盖有胃黏膜 ,分泌胃液,含有胃酸和胃蛋白 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口腔
结构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 官,由肝小叶组成,内含丰富 的血管、胆管和肝细胞等。
解毒功能
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 物质,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 外。
储存功能
储存维生素、矿物质和糖原等 。
胆汁的分泌与调节
胆汁的成分
胆汁主要由水、胆盐、卵磷脂、胆固 醇和胆色素等组成。
胆汁的调节
胆汁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如迷走神经、缩胆囊素和促胃液素 等。
胆汁的分泌
肝细胞合成胆汁后,通过胆小管、肝 管和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常见肝胆疾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肝胆疾病
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胆结石、胆囊炎等。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和情绪波动。
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和治疗肝胆疾病 ,防止病情恶化。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等疾 病。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05
大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
大肠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四部分,是消化道的最后 一段。
功能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 便。同时,大肠内还有大量的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B族和K 族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大便的形成与排泄
形成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水分被逐渐吸收,残渣逐渐浓缩形成粪便。 同时,大肠内的细菌对食物残渣进行发酵和腐败作用,产生气体和短链脂肪酸 等物质。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七章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道运动及 其调节
第二节 消化道运动及其调节
二、胃的运动
1.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容纳
(1)紧张性收缩 作用:增强胃内压,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和 促进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状和位置,不 致出现胃下垂。
(2)容受性舒张
混合
(进食时,迷走—迷走反射,递质:VIP,NO)
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防食糜过早
2. 慢波(基本电节律):Slow wave, basic electrical rhythm
特点:在RP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化; 起源:胃部的环形肌和纵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起搏细胞); 离子机制:受Cajal细胞钠泵的周期性减弱和恢复的电紧张影响; 作用:使RP接近于AP的阈电位,是控制胃肠运动的起步电位。
壁细胞
胃腔
食后碱潮
碳酸酐酶
质子泵
壁细胞
食后碱潮
质子泵: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酸分泌的最后通路,选择性抑制质子泵 的
药物(如奥美拉唑又叫洛赛克)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
(2)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来源:主细胞为主 作用:分解蛋白为肽; 对疏水对疏水氨基酸之间的肽
键水解效率
特点: • 最适pH=2.0,pH>5.0失活: pH>6.0不可逆变性。
Ach
Ach NE
三、胃肠激素
消化道-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 分散分黏布膜层于胃
刺激
肠道上皮;
• 多数为黏肽膜下类层 激素 (胃肠肽 脑肠肽);
化学感受器
主要激素
• 作用:肌层 消化液的分泌; 消化道浆运膜 动; 营养作用; 调节其它激素的 释放。
神经支配 激素影响
旁分泌 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胰液
1-2L/日、无色、无味、 碱性、Ph7.8-8.4
2.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
•
提供消化酶活动的最适环境。
(2)蛋白酶原
肠肽酶 (enteropeptidase )
trypsinogen
chymotrypsinogen
阻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 增强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可加强回肠末端的运动,增加 食靡通过回盲括约肌的速度,此反应为胃-回肠反射。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运动 副交感神经(+)--运动 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 运动
体液调节 : 促进小肠运动:胃肠道的内容物、乙酰胆碱、5—羟色胺、 P物质、 促胃液素、CCK。
第一节 概
述
消化道: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胆囊
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 Digestion :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的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二、消化的方式
(一)机械消化
作用:粉碎:粗→细 ─┐ 搅拌:混合消化液 │形变 推进:推送食糜 ─┘
3.上皮后屏障
药物性溃疡的原因:
抑制粘液和HCO3-的分泌,破坏胃粘膜屏障; 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引起组织胺的释放;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等
(三) 胃液分泌的调控
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Ach、组织胺和胃泌素是胃液分泌的生理刺激物。
乙酰胆碱
组胺
胃泌素
腺苷酸
Properties of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一、一般特性
自动节律性: 自动节律性兴奋→收缩。肌源性,节律慢, 无固定节律点。
富有伸展性: 容纳性舒张,无明显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 无肌小节和Z线,粗细肌丝均较长。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ATP酶活性低、钙泵少。 持续的紧张性:持续而微弱的收缩,肌源性。维持中腔器
官形态、位置及基础压力。 特异的敏感性: 对电和锐性刺激不敏感,对化学(如ACh、
酸碱)、物理(如牵拉)刺激较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静息电位(RP): 特点:不稳定 -50 --- -60mv 形成:K+平衡电位和生电性钠泵
基本电节律 Basal electric rhythm(慢波Slow wave):
性质:无色酸性:pH0.9-1.5 (体内pH最低的液体)
成人分泌量:1.5-2.5L/日,
1.盐酸
来源:壁细胞分泌,耗能、逆浓度差的主动过程。
形式:游离酸:30u─┐ │总酸125-165 mmol/L
结合酸:12u─┘
分泌量: 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约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
(二)化学消化
作用:稀释:高渗→等渗─利吸收─┐
调PH:提供酶适宜环境
│质变
水解:复杂→简单
─┘
(三)功能侧重:
口:机械消化为主+化学消化+吸收(硝酸甘油、毒品) 胃:容纳食物+机械、化学消化+吸收(酒精) 小肠:化学消化与吸收为主+机械消化 大肠:浓缩残渣+吸收(水)
第二节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分节运动 Segmentation motility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环行肌为主
主要作用: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
(二)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蠕动速慢,蠕动波弱,传播距离近 蠕动冲: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由于 进食时的吞咽动作、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 的作用而引起。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HCl 蛋白质
最适PH=2.0
30%消化成寡肽
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小肠作用为主)
3.内因子 Intrinsic factor
来源:壁细胞
成分:糖蛋白 A+VitB12→复合物:防水解酶破坏 B+识别结合受体:吸收VitB12
作用:促VitB12吸收(回肠末端) 缺乏→VitB12吸收↓→RBC的DNA合成障碍 →巨幼RBC贫血(恶性贫血)
迷走神经反射及壁内 神经丛控制
食管-胃括约肌: 在食管与贲门连接上方的一段长4-6cm高压
区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
第四节 胃 内 消 化
(一)胃运动的形式 1.容受性舒张 Receptive relaxation 2.紧张性收缩 Tonic contraction 3.蠕动 Peristalsis
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4.粘液 Mucus
来源: 胃腺颈部粘液颈细胞,胃表面上皮细胞。
成分:糖蛋白、HCO3-, PH值为弱碱性。
作用:见胃粘液屏障
(二)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1.胃粘液屏障 Gastric mucus barrier 组成:覆盖在胃粘膜表面的一层粘液凝胶层 作用:①润滑防机械损伤 ②中和胃酸(HCO3- + H+→H2CO3)
肠壁内Peyer’s集合淋巴结 粘膜和粘膜下的免疫细胞
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与食管的功能
Saliva
•来源:唾液腺 •性质: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 •成份:粘蛋白、氨基酸、唾液淀粉酶及溶菌酶等
舌下 腺
腮腺导 管 腮腺
咀嚼肌
颌下腺导 管 颌下腺
主要作用: ①湿润和溶解食物 ②清洁和保护口腔 ③分解淀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分泌调节:
(三)粘膜和绒毛的运动
粘膜肌层平均约每分钟3次不规则收缩,使粘膜皱褶形 状发生改变,使管腔食靡得到混合,使各部分粘膜表面 与新混合的食糜接触。小肠绒毛不规则收缩有助于中央 乳糜管的排空和肠淋巴液的流动。
(四)回盲括约肌Ileoceal sphincter 功能: 延长食糜在回肠停留时间,利于消化与吸收,
磷脂酰 环化酶
肌醇
cAMP
Ca2+
磷脂酰 肌醇 Ca2+
H+
海氏小胃和巴氏小胃
2、胃酸分泌的三个期:
特点:
头期:二长:潜伏期长(5-10min), 分泌时程长(2-4h);
三高:分泌量高 酸度高 消化力(胃蛋白酶量)高
胃期: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不如头期。
肠期:分泌量少,占分泌量的10%
完全为神经反射性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二、咀嚼与吞咽 Mastication and deglutition
咀嚼:
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活动,使下颌 向上颌方向反复运动的反射性动作。
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吞咽(3期): 由口腔到咽-随意运动 由咽到食管上端-反射 沿食管下行到胃-食管的蠕动
临床单位:中和100ml胃液所需0.1N NaOH 溶液的毫升数。
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蛋白质变性,利于其水解; ③抑制和杀死细菌; 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来源:主要由主细胞分泌 安静: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大量、迅速分泌
5)某些前列腺素类物质能抑制酸的分泌,并促进粘液和HCO3-的 分泌,有助于保护胃上皮。
2.胃 膜屏障 Gastric mucosal barrier
组成:胃 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脂蛋白层 )和细胞 间的紧密连接(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生理屏 障。
作用:脂溶性物质易通透,而离子难以通过,防H+内 扩,防Na+外扩,酒精、阿斯匹林可破坏此屏障。
肌间 N 丛:N节C(运动性N元为主)─┘
↓
肌肉腺体血管
组成: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作用:独立完成局部反射
递质:乙酰胆碱,脑啡肽,血管活性肠肽,生长
抑素, 三磷酸腺苷,P物质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在胃肠道的粘膜层内含有 多种内分泌细胞, 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① 分泌颗粒位于 核与基底之间
抑制小肠运动:促胰液素、肾上腺素。
(一)胰液 Pancreatic juice 1.胰液的性质和特点
。 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8.4) 渗透压约与血浆相等 间歇性分泌,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约为1-2L(自身重量 的10倍)。
胰腺
内分泌腺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外分泌腺
腺泡细胞:各种胰酶 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 HCO3—
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生长抑素( 胃窦腺体底部的D细胞分泌)是最重要的 生理性HCl分泌抑制物。
生长抑素直接抑制壁细胞分泌HCl,也能抑制G细胞释 放胃泌素和ECL细胞释放组胺。
胃泌素和胃腔中的H+能刺激生长抑素的分泌。
第五节 小 肠 内 消 化
Digestion in small intestine
促胰液素
小肠上部
五、胃肠免疫系统
gastro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胃肠道具免疫功能的细胞数几乎等于机体其它部位免 疫细胞总数。粘膜免疫系统在对某些食物抗原作出应 答时分泌抗体,发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作用。 但粘膜免疫系统可耐受(tolerant)大多数外源性的 食物蛋白。 胃肠免疫系统:肠系膜淋巴结细胞
贲门腺
外分泌腺 幽门腺
泌酸腺
粘液细胞:粘液 壁细胞:胃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腺体开口 上皮层
淋巴管 粘膜固有层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环肌层 纵肌层 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