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宜州市第四小学韦美元

“读书是个人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强国,教育为先。为了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为了使每一位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在同一蓝天下茁壮成长,我觉得要把爱心传递给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份爱心,一份关怀,足以点燃一个孩子一生的希望!在这里我鼓励学生积极地尝试“你给予别人的是幸福,自己收获的是快乐。爱心一旦彼此拥有,真情定会天长地久!”所说明的真实含义。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

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学习问题、品德问题孩子对立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建立深厚的情谊。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要建立深厚的情感也需要爱。这里最有效的是平等和谐的友爱,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的爱。这是由品德问题孩子特殊的心理所决定的。作为品德问题孩子,往往对教师的好意也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怀疑教师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认为对我好只不过是为了控制我。因此要建立特殊的感情纽带,就需要消除这种戒备。友爱——一种朋友式的爱——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与品德

问题孩子交朋友而产生的爱,可以消除品德问题的戒备。

我在乡下支教任教的两个班级中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后进生。我先调查清楚他们的基本情况爱好等,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打球,因为我还上这两个班的体育,有时我特意调课让两个年级的体育课同时上,在体育课上我特意让班里同学选他们本班的篮球精英进行比赛,在其他同学的呐喊助威下他们完成了比赛,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同学们没有孤立他们,老师重视他们,课外还经常与他们玩玩、打打球、聊聊天等,因为我初到乡下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我就经常向他们了解村里及周边的情况,有时还给钱他们去村里帮老师买一些菜等日常用品,使他们觉得不仅是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也可以帮助老师,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融洽气氛中建立了特殊的感情纽带。有一次星期一我在开车到半路时不小心摔了,伤并不严重但在嘴角、手上还是看见肿块,而我还是坚持到支教的学校上课,学生看见了老师的伤都很安静听话,这几个后进中有个学生中午就拿了一小半瓶的药酒给我,当时我很感动地摸了摸他的头。因此我们无论多忙也应该与孩子多交流、一起活动,与孩子多交朋友。只有你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你才可能影响孩子,教育才能启动。

二、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个班集体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

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1.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对于“学困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如在我支教那时所带的五年级的那个班中,有一个叫小龙的男同学成绩

叫差,在班里是最后一名因为成绩较差,所以较自卑,只跟几个同学来往,每天来学校都是最后一个进教室,无心学习,上课不是搞小动作就是睡觉,但我发现他每次见老师都很热情很有礼貌的叫老师并让路让老师先过,我抓住这个“闪光点”在班里进行表扬,课上容易的问题让他回答容易的题目让他板演,及时给予肯定,课余耐心指导他学习,并进行谈话和家访,在家长的配合下,并及时肯定了他的成绩,他在学习上逐渐有了好转,与此同时,我与其家长商量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看到努力的方向。经过多方长期多方的共同努力,一年后这个学生在期末测试中,数学取到了九十多分,而语文也上到了八十分,在我离开后听说其家长为了奖励他,给他买了一台电脑。

2.发展个性特别的学生: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学习语文,有的喜欢学习数学,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喜欢画画……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正当

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

3.宽容犯错误的学生: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和发展观点想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我所带的班级在二年级时一次我放在班里已久的红笔不易而飞了,我当时并没有恼火马上查学生书包,而是不动声色的,事情过去些日子,我还没有发现笔还回来就在班里说:“我们班里有的同学特别爱老师,怕老师累坏了故意把老师红笔收起来让老师休息休息,老师真的很想对他说声谢谢,但老师每天确实又需要用它。”第二天我到教室已经有部分学生来了,我一看笔已经回到讲台下了,我欣慰的笑了,这样的事在班里发生了两次(一次是红花印),我都用这样的方法去处理,其实在学生听到老师的话后叽叽喳喳中我已经知道谁做的了但我并

没有拿那个学生来责骂,如果身为人师者爱斤斤计较,喜欢小题大做,你的学生又怎么会是一个宽容的人呢?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

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三、以心交心学会做人。

“教无定法”,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但做为斑主人也好教师也好,要注重的是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在班里提醒学生该注意哪些方面,然后课间在与学生交流中找学生耐心谈话,我常常通过书信的形式进行笔谈,以心交心。如我上学期接的这个六年级班里特殊家庭的孩子占一小部分,有一个叫小丽的女孩,其父吸毒在戒毒所,其母下广东打工,她与叔叔婶婶一起居住,我在接班后了解到她有自暴自弃的思想,并存在自虐现象,如不做作业时其亲人讲她就拿头撞墙、打自己等等,我通过谈话交流、班里表扬、作业激励性的评语及书信笔谈等形式,让她懂得珍爱自己找回自信努力学习,成绩从五年级的及格60分上升到了116分。平时我也愿意很真诚地和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心得,把自己的做法和看到的一些文章,受到的一些感触和学

生交流,让他们从我身上看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如尊老爱幼、真诚待人等的榜样,并从小学会感恩。在我的眼里他们每一个人和我都是平等的,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我探讨,只要学生能够信赖我。在家长会上我就请求各位家长多关注自己的孩子,不要以分数肯定或否定孩子的一切,现在正是他们需要鼓励和帮助的时候,家长要充分理解自己的孩子,并给予帮助。我尽量让自己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让自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信赖我,他们也很喜欢上我的课,听我的教育。

总而言之,要懂得教育孩子首先必须爱孩子,爱孩子更要了解孩子,而要了解孩子,就必须蹲下身来和他们平等地交流。现在的学生部分是盲目反抗、不诚实、容易冲动、有很强大攻击性、小皇帝脾气,但也有部分学生很懂事的,也是很理性的,我们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耐心,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当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悦和轻松,能够在和谐的情景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此教师也亟待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神奇和乐趣,让我们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能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一片蓝天,绿化一片沃土,这是我们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职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