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设计(3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具体章节内容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
2. 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更多名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章节内容梳理: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章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批判封建礼教的。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人物形象及其特点: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特点见教材。
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方式:讽刺、对比、揭露等。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湛江市第二中学麦晓敏 2016年11月5日【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30秒)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5分钟)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生谈阅读方法)后出示(PPT1:)名著基本的阅读方法:(一)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了。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概括大意,抄名言,作评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三、阅读《朝花夕拾》(5分钟)师:我们也借鉴以上方法来读读《朝花夕拾》。
(一)作者介绍(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后出示 PPT2)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在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46岁了。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朝花夕拾》选文,详细内容为《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经典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隐喻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狗·猫·鼠》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藤野先生》进行文本分析,锻炼批判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2. 板书内容:(1)鲁迅先生简介(2)经典篇目:《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文学风格:讽刺、幽默、深刻(4)隐喻手法:象征、借代、讽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篇目,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XXX在《朝花夕拾》中描绘了许多人物,其中哪个人物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2.学生自由提问: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或不解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教师进行解答: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提高文学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阅读整本书,提高阅读能力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阅读整本书时,你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方法可以克服?(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分发《朝花夕拾》的部分篇章,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简单的赏析评价。
3.学生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1.XXX在47岁时出版了《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
这部作品不仅是怀念过去,还有其他目的。
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有疑问,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解决。
2.在介绍《朝花夕拾》时,学生可以介绍XXX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老师也可以补充一些信息。
3.《朝花夕拾》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又有对一些问题的理性批判。
通过了解XXX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
4.在《朝花夕拾》中,XXX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
学生可以分享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的理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长妈妈的性格特点,包括她的愚昧迷信和朴实善良的爱。
通过分析长妈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
5.在课堂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收获,回顾研究过程,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6.布置作业:细读《五猖会》,完成研究任务。
《朝花夕拾》第3课时
《五猖会》中小鲁迅对于看戏以及神神鬼鬼之事十分感兴 趣,但是在他满怀期待地去看迎神赛会的时候,他的父亲却要求 鲁迅拿出自己的书--一本极深奥晦涩的《鉴略》。那时鲁迅才七 岁,并不懂这些书。父亲读一句鲁迅跟着读一句,最后父亲要求 背书,如果背不出的话,就不许去看会。小鲁迅硬着头皮死记硬 背,将父亲要求记的句子背了下来,但是最终对于迎神赛会也失 去了任何兴趣。如果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来看父亲,那么这是一位 极其不合格的教师。首先他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而并非发 自内心的喜欢,使得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其次,他并不了解学生 的需求,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这种机械的方法导致若 干年后,鲁迅只记得“粤自盘古,生于太荒”几句。这位老师对于 学生的态度也过于严苛,并不顾鲁迅心中的想法。
②《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 举一个情节。
【答案】 ①阿长 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
②如:《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 嘟”,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无常》一文 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 刻。
【答案】①朝花夕拾 ②仙台 ③弃医从文
——201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薈湛江市第二中学麦晓敏 2016年11月5日莆【教学目的】蚃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螇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蚅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螄【教学重点】莂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袇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肆【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蒆【教学过程】膁一、导入(30秒)膁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蒇(板书:朝花夕拾鲁迅)羃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5分钟)膄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芁(生谈阅读方法)后出示(PPT1:)羈名著基本的阅读方法:蚅(一)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了。
羂(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莁(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概括大意,抄名言,作评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莈(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膃三、阅读《朝花夕拾》(5分钟)螁师:我们也借鉴以上方法来读读《朝花夕拾》。
(一)(二)蒁作者介绍蒅(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后出示 PPT2)袅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设计(3课时)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丨鲁迅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1、同学们,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鲁迅。
(板书:鲁迅)3、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
”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
”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匕首,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锋利的尖刀。
提问:那么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吗?说明你的理由。
鲁迅是。
——学生回答:鲁迅是战士、落红、树、鬼……小结:有人称他为魔,有人称他为神,有人称他为狼,甚至有人称他为鬼,可是他就不是“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鲁迅先生当作“人”,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审视。
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的角度,通过解读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来解读他的生命轨迹。
(板书:鲁迅与《朝花夕拾》)二、背景简介: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其间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苏教九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3篇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10-01-10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课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
肺病,55岁。
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一共10篇。
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
基本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
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小引》§4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③《狗·猫·鼠》§9(喜欢小动物)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的背景、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及创作背景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鲁迅生平与创作风格2.1 鲁迅生平简介介绍鲁迅的生平和重要经历,使学生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为理解其作品奠定基础。
2.2 鲁迅的创作风格分析鲁迅作品的独特风格,如尖锐的讽刺、深沉的反思、平实的语言等,帮助学生认识鲁迅文学艺术的特点。
2.3 作品欣赏选取鲁迅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
第三章:《朝花夕拾》的故事梗概3.1 作品简介概述《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3.3 故事情节分析对作品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四章:《朝花夕拾》的主题探讨4.1 作品主题探讨《朝花夕拾》所反映的主题,如对童年的怀念、对人性的剖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3 主题写作第五章:阅读与欣赏5.1 自主阅读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全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2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欣赏,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六章:作品解析6.1 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包括引子、和尾声等部分,帮助学生了解鲁迅的布局技巧。
6.2 写作技巧解析探讨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抒情等,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的艺术表现力。
6.3 语言特色解析分析《朝花夕拾》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等,使学生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朝花夕拾》的精选篇章,具体包括《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章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篇章中的精彩描写、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文学语言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讲解: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语句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文本分析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精选篇章及主要内容3. 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4. 作品主题及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狗·猫·鼠》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思考。
(2)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语句,阐述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结合《社戏》,谈谈你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绘猫的虚伪、阴险、凶残等形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通过对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善良品质的向往。
《朝花夕拾》名师教案3(第3课时)
朗读评价标准
标准一
内容的准确性
(内容与书中相关的语段一致吗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可得☆☆☆☆☆
小组评语:
标准二
朗读的语气语调与朗读内容的匹配性
(朗读的效果听起来与鲁迅先生在书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态度一致吗)
可得☆☆☆☆☆
小组评语:
标准三
朗读的流畅性
(读起来有没有磕磕绊绊是意思没有理解还是语言比较陌生)
2.运用书信体给他写一封信,主要谈谈你对他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理解和体会,与他交流你对童年的看法。
《朝花夕拾》画中游
活动要点:
1.再翻看一遍《朝花夕拾》,其中有许多好玩的场景:孩子在充满生机的百草园中流连忘返;热闹非凡的迎神赛会上有好看的花灯;三味书屋里的同学们一起做盔甲套,兴味十足……在脑海中想象一番,它应该是什么样的画面
2.请将人物评述以“书中事迹十我的评价”的思路写下来,先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再作修改,最后展示出来。
《朝花夕拾》中的儿童教育观
1.在本书中,《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等文章都透露出了鲁迅先生对儿童教育的观念,从你和同学的成长经历来看,哪些想法时至今日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把它们找出来,结合实际,加以评述。
2.爱好绘画的你,请走进小鲁迅的世界吧,拿起笔把它们画出来,旁边再抄写《朝花夕拾》的相关片段,一张张漂亮又生动的名著插图就做成了。
活动三:《朝花夕拾》我评述
人物印象谈
活动要点:
1.《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范爱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沿着鲁迅先生在回忆中对他们的描述,从人物性格、交往经历等角度出发,点评这些书中的人物,感受鲁迅对他们的情感。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课题: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导读课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何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在本单元的经度课文中有此文集中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共包括小引、十篇散文和后记。
十篇散文中前两篇写于北平,中三篇为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
该书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
作者虽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但却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文章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亦有对某些问题的理性批判。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投课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曾经学过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也曾经读过整本书,如《草房子》,但以往所学所读都比较浅显易懂。
《朝花夕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整部作品,其所描述的时代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时代相差甚远,作品中部分词语晦涩,表达寓含深意,学生阅读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激增,很多学生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阅读经典,他们更习惯“快餐式”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l.教法:激发兴趣、依标导学、问题引领、全员参与、游戏、漫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
2.学法:自主阅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汇报提升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难点:指导学生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语:激趣导入1.同学们,能过五关斩六将的你们认为是什么人?(武功高强、高手、英雄)2.今天你们也能成为英勇,阅读高手,阅读方面的英雄。
(课件出示)1.指名学生读:作者知多少背景我知道方法要记牢朝花夕拾妙读书计划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了解本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做到学习有目标。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整本阅读,提高学生精读细读能力,感知文本内容。
2.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赏析其它文本。
3.通过文本阅读,帮助学生知人论世,感受鲁迅人生经历,消除与经典隔膜。
4.通过帮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与模式。
二、教学重难点:1.指导并提升学生整本阅读能力,深入名著,加强对作者背景及文本思想的了解。
2.通过细节品味,文本鉴赏,帮助学习学习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学会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批注式阅读四、课前演讲:我眼中的鲁迅五、课时设计:3课时六、教学设计:1课时(一)课程导入:在中学学习阶段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鲁迅作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大都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因而被称作“无花的蔷薇”,在这蔷薇丛中唯一盛开的花则是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既然同学们已经阅读完了文本,那么我们来做一个课前文本知识的练习。
(二)、课程设计:1.《朝花夕拾》全书篇10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2.《朝花夕拾》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与呈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记叙了鲁迅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3.通过背景知识我们已经知道,文本主要记叙了鲁迅成长的三个时期的相关往事,那这诗篇散文具体如何划分呢?哪些是童年往事?哪些是少年经历?(PPT呈现书本目录)童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少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青年:《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补充: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新人教版
《朝花夕拾》名著(míngzhù)导读一、导读(dǎo dú)目的: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xuéxí)、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sīxiǎng)内容。
二、难点:了解(liǎojiě)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课时:2四、导读过程:两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三股势力。
一、导入1、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体“一”字。
(出示画像)他是谁?(生答:鲁迅)2、对,他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介绍,幻灯片出示)师补充介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电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精神的觉醒。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3、在人们的记忆(jìyì)中,鲁迅似乎总是一位“怒目(nùmù)金刚”似的英雄人物,一位总是在向着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冲锋陷阵的斗士。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带附加条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2.阅读并理解《朝花夕拾》中的主要篇目,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价值和成长问题。
二、教学内容1.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10篇散文,反映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经历和见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3.主要篇目: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4.主题思想:《朝花夕拾》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批判了旧道德、旧礼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5.艺术特色:作品以散文的形式,运用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社会风貌。
作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丑恶现象的讽刺和批判。
6.人物形象: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善良质朴的阿长、正直勇敢的藤野先生、孤傲清高的范爱农等。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立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教学安排1.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主要篇目,了解作品内容。
3.作品分析: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进行课堂分享。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学习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25篇文章,其中更多的篇目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
《朝花夕拾》是一部颇受词人、散文家喜爱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也是一本必读的名著之一。
如何将《朝花夕拾》更好地引入课程教学并浅析教学设计,是本文着重探讨和探索的问题。
一、《朝花夕拾》的特点和价值《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散文的代表作,它通过对人生的回忆和感悟,从一个更为微观的角度深入探讨社会问题。
《朝花夕拾》所包含的记忆,发人深省的思想,以及对我们的历史与时代的反思,都是书中的亮点之一。
《朝花夕拾》以传统文化精华为主旨,探索人性的深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案例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主要以“人的记忆和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品味散文,开阔思维,培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情怀。
教学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并描述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了解人的记忆和传统文化,从而建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提供一些有益的阅读技巧,如朗读等;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文化保护的话题;2)课内阅读:进行朗读,引导他们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内容架构和重点要素,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散文的阅读感受,分析作品主题和文化内涵。
4)个性写作:让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结合自己的想法,体验散文的感受,并从中学到如何写出优秀的散文。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开展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播放器2. 演讲设备:麦克风3.白板、黑板和粉笔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文献资料和作文的批改,意见反馈等多种方式,能够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反省,提高学习动力和效率。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会与他人合作,开展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2)感受作者关爱弱势群体、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2)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掌握《朝花夕拾》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第2课时:梳理《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第3课时: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4. 第4课时: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第5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章节,注意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梳理作品脉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三、教学策略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导语: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丨鲁迅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1、同学们,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
——鲁迅。
(板书:鲁迅)
3、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
”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
”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匕首,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锋利的尖刀。
提问:那么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吗?说明你的理由。
鲁迅是。
——学生回答:鲁迅是战士、落红、树、鬼……
小结:有人称他为魔,有人称他为神,有人称他为狼,甚至有人称他为鬼,可是他就不是“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鲁迅先生当作“人”,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审视。
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的角度,通过解读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来解读他的生命轨迹。
(板书:鲁迅与《朝花夕拾》)
二、背景简介: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其间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出示《朝花夕拾》目录)由学生学过的篇目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浏览目录,你会发现这里有几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三、研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