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四个配套问题,分别是:购物问题、速度问题、利润问题和工程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解法的步骤。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四个配套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word、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配套问题1.某车间每天能制作甲种零件400只,或者制作乙种零件200只,1只甲种零件需要和3只乙种零件配成一套.现要在49天内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则甲乙两种零件各应制作多少天.2.某车间28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一个螺栓需要两个螺母与之配套,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让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设若x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余工人生产螺母,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__.3.某车间有技术工人56人,平均每天每人可加工甲种部件18个或乙种部件15个,2个甲种部件和3个乙种部件配成一套,问加工甲、乙两种部件各安排多少人才能使每天加工的两种部件刚好配套?并求出加工了多少套?4.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31m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312m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5.某车间有150名工人,每人每天加工螺栓15个或螺母20个,要使每天加工的螺栓和螺母刚好配套(一个螺栓套两个螺母),应如何分配加工螺栓.螺母的工人?6.某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7.某车间有27个工人,生产甲、乙两种零件,已知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甲种零件22个或乙种零件16个,应分配多少人生产甲种零件,多少人生产乙种零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甲种零件和乙种零件刚好配套?(每2个甲种零件和1个乙种零件配成一套)8.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6 个或制盒底43 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50 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9.一家眼镜厂,有28个工人加工镜架和镜片,每人每天可加工镜架68副或镜片102副.为了使每天加工的镜架和镜片成套,应如何分配工种人数?10.有一个专项加工茶杯车间,一个工人每小时平均可以加工杯身12个,或者加工杯盖15个,车间共有90人,应怎样分配人力,才能使生产的杯身和杯盖正好配套?11.某车间28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恰好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求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生产螺母?12.在军运会期间,七年级1班志愿者小组准备利用午休时间把校门口的自行车摆放整齐,小组长进行分工时(小组长也参与摆放)发现:如果每人摆放10辆自行车,则还剩6辆自行车需要最后再摆;如果每人摆放12辆自行车,则有一名同学少摆放6辆自行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4.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元素较为敏感。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在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列出方程及求解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后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计划。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策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后习题4、5,每组选一道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4.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实际问题,撰写一篇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小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短文内容需包括:问题背景、一元一次方程的列出、求解过程及心得体会。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这类行程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过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通过行程问题,讲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
-以行程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的一个综合性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找到等量关系,确定方程的解法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够将其转化为方程。
2.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确定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用了4小时到达B地,问乙用了多少小时到达B地?2.呈现(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释方程的来源。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什么?如何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例如,实际问题中有多个未知数时,如何解决?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引导方式还有待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讲解知识,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配套问题: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入配套问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例如:某一个乙产品需要4个A零件和1个B零件。若工厂现有A零件20个,B零件18个,求甲、乙两种产品各能生产多少个?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能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用更多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深入思考。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但从实验结果来看,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这可能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实践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配套问题及工程问题
20 20 12
20 20 12
3.(2017南开期末)某小组几名同学准备到图书馆整理一批图书,若一名同学单独做要
40 h完成.现在该小组全体同学一起先做8 h后,有2名同学因故离开,剩下的同学再做4
h,正好完成这项工作.假设每名同学的工作效率相同,问该小组共有多
少名同学?若设该小组共有x名同学,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8x 40
4
x 40
2
. 1
4.(2017双城期末)某车间有技术工人85人,平均每天每人可加工甲种部件16个或乙种 部件10个.2个甲种部件和3个乙种部件配成一套,问加工甲乙部件各安排多少人才能 使每天加工的甲、乙两种部件刚好配套?
解:设安排x人加工甲部件,则安排(85-x)人加工乙部件,由题意,得3×16x= 2×10×(85-x), 解得x=25,所以85-25=60(人). 所以安排25人加工甲部件,安排60人加工乙部件.
5.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其中甲、乙是进水管,丙是排水管,单开甲管 16分钟可以将水池注满,单开乙管10分钟可以将水池注满,单开丙管20分钟可以将全 池水放完,现在先开甲、乙两管,4分钟后关上甲管开丙管,问再经过几分钟才能将水 池注满?
解:由题意得,甲水管进水的速度为 1 ,乙水管进水的速度为 1 ,丙水管出水的速度为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量
1
1 4
甲
10
4
10
1 15
乙
x+4
1 x 4
15
等量 关系
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1
解:设还需 x 天完成,根据题意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在前两节中,我们着重探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几种方法,这几种解法包括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等.这几个课时我们着重探讨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问题1 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刚好配成1套,那么需要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思考:①若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有___名工人加工小齿轮.②x名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_个大齿轮,加工小齿轮的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个小齿轮.③按题中的配套方法,你是否可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呢?问题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思考:①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②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教学说明】提出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进行思考.教师可根据上面所列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1是配套问题,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生产的大齿轮数量的3倍与小齿轮数量的2倍相等.题①、(85-x)、16x、10(85-x).依次我们可列得方程为3×16x=2×\[10×(85-x)\].②依次填:问题2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解决与工作量相关的应用题,这类题求解时一般都需要去分母.所以这类题可看作是与去分母解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知道“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该题中第①问是不对的,第②问依次应填120,112,x20,x12,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稍作思考后作答.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教材第100页例1.【分析】(1)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表示什么意思?(2)刚好配套,说明螺钉和螺母个数一样多吗?(3)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数量恰好为螺钉数量的_______.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有人生产螺母,一天共生产螺钉个,螺母_______个.问题: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学说明】众所周知,理解题意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本例通过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便于学生找出相等关系.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演示,有效分解教学难点,从而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此外,前面栏目中的问题也有利于解答本题.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或实物演示使学生深入理解螺钉的数量是螺母数量的二分之一,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二倍,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刚好配套”,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在配套的情况下相等关系应为:螺钉的数量×2=螺母的数量;而不是:螺母的数量×2=螺钉的数量.试一试教材第101页练习第1题.探究2 教材第100~101页例2.【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作1.请填空:人均效率(一个人1h完成的工作量)为.由x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为.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h,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教学说明】前面问题1 和问题2为本题作了铺垫,所以学生比较好理解.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中的空,上面的空依次应填:1/40,4x/40, 8(x+2)/40,4x/40+8(x+2)/40,填完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板演此题.随后师生一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具体可参见教材第101页的相关表述.试一试教材第101页练习第2题.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白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8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分析】这是一个“配套”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上一栏目中的“配套”问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本题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做盒身的白铁皮张数+做盒底的白铁皮张数=100;用白铁皮做盒身的总个数×2=用白铁皮做盒底的总个数.解:设用x张制盒身,则用(100-x)张制盒底.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16x=48×(100-x).去括号,得32x=4800-48x.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80x=4800.系数化为1,得x=60.制盒底的铁皮数:100-60=40.答:用60张制盒身,40张制盒底.例2 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花60小时,现先由一部分人用一小时整理,随后增加15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小时,恰好完成整理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多少人?【分析】本题中含有一些基本等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总体“1”.解:设先安排整理的人员为x人,根据题意得解此方程,得x=10.答: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10人.例3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30天,由乙单独做需50天,现由甲、乙共同完成这项工程且施工期间乙要休息14天,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几天?【分析】把全部工作量看成1,则甲的效率为1/30,乙的效率为1/50.若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则甲的工作量为1/30x,乙的工作量为1/50(x-14),由此列出方程.解: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由题意,得1/30x+1/50(x-14)=1.去分母,得5x+3(x-14)=150.去括号,得5x+3x-42=15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192.系数化为1,得x=24.答: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4天.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车间90名工人生产凳子面和凳子腿,每人每天平均生产凳子面10个或凳子腿50个,一个凳子面要配四个凳子腿.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凳子面,多少名工人生产凳子腿?2.一本稿件,甲打字员单独打20小时可以完成,甲、乙两打字员合打,12小时可以完成.现由两人合打7小时,余下部分由乙完成,还需多少小时?3.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单独开放甲管5h可注满一池水;甲、乙两管齐放,2h可注满一池水;甲、丙两管齐开放,3h可注满一池水.现把三管一齐开放,过了一段时间后甲管因故障停开,停开后2h水池注满,问三管齐开放了多少小时水?【教学说明】上面前两道题分别是与本课时所学应用题相对应的,第1题为配套问题,可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凳子面,(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由题意分析可知其中的相等关系为:x名工人一天生产凳子面的4倍=(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的数量,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这个等量关系.第2题为工作量问题,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找到本题关键点:由乙单独完成需要几小时.在对这两题进行分析后,教师可让学生上台板演.第3题综合性强,题较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提示,此题是一个工程问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个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将注满一池水的工作量设为1,设三管齐开放了xh,可列表如下:如若教师在进行上面的提示之后,学生仍无法动手,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不必要求学生上台板演.【答案】1.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凳子面,(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依题意可列方程,得:4×10x=(90-x)×50去括号,得40x=4500-50x移项,得40x+50x=4500合并同类项,得90x=4500系数化为1,得x=50所以90-x=40答:应分配50名工人生产凳子面,40名工人生产凳子腿.2.解:设还需x小时完成,依题意列方程得:去分母,得35+2x=60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2x=25系数化为1,得x=12.5答:还需12.5小时完成.3.设三管齐开放注水xh,根据题意得去分母,得6x+9x+18+4x+8=30.移项,得6x+9x+4x=30-8-18.合并同类项,得19x=4.系数化为1,得x=4/19.答:三管齐开放了4/19h水.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在解决应用问题方面你获得了哪些经验?这些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什么特点?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应注意找出等量关系,因为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考虑到这是第1课时,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养成规范化解题和答题的习惯.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2.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弄清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前一课时我们初步探讨了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归纳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一般方法.本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的探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先来看下面5个问题:1.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______;2.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3%以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______元;3.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4.8元,则原价是______;4.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______;5.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2011年涨价30%后,2013年降价70%至a元,则这种药品在2011年涨价前价格为______元.【教学说明】安排这一组生活中的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和疑问,老师可适当引导、分步提示,试着让学生自己作答.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销售中的盈亏(教材第102页探究1)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欣赏图片,自主读题并思考.学生分析:(1)利润=售价-成本;(2)售价=成本+成本×利润率.教师:解释利润、利润率等含义.【教学说明】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下面通过设问的形式将问题逐步深入下去,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设问1:若一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如果卖出后盈利25%,那么商品利润是多少?若卖出后亏损25%,那么利润又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可以适当提出问题、点拨,但要以学生为主体.解:盈利25%时,利润是40×25%=10(元);亏损25%时,利润是40×(-25%)=-10(元).设问2:你能否求出探究问题中的两件物品的进价吗?解:设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它的商品利润就是0.25x元.根据进价与利润的和等于售价,可以得到方程x+0.25x=60.由此得x=48.类似地,设另一件衣服的进价为y元,它的商品利润是-25%y元,可以得到方程y-0.25y=60.解得:y=80.设问3:你能分析总的亏损情况吗?分析可知,两件衣服的进价是x+y=128(元),而两件衣服的售价是120元,进价大于售价,由此可以知道卖这两件衣服总的盈亏是亏损8元.试一试教材第106页练习第1题.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某市百货商场元月一日搞促销活动,购物不超过200元不给优惠;超过200元,而不足500元优惠10%;超过500元其中500元按9折优惠,超过部分按8折优惠,某人两次购物分别用了134元和466元,问:(1)此人两次购物其物品如果不打折,值多少钱?(2)在此次活动中,他节省了多少钱?(3)若此人将两次购物的钱合起来购相同的商品是更节省还是亏损?说明你的理由.【分析】该题给出的优惠标准实质是:200元以上给予优惠,且分两个等级.(1)中首先应判定134元的商品是否给予优惠.因为200×90%=180>134,所以购134元的商品并未优惠.其次是466元的商品是如何优惠的?(3)中应计算买相同商品其付款数为多少,然后再与600元进行比较,问题得以解决.解:(1)∵200×90%>134,故购134元的商品未优惠,又500×0.9=450<466,故购466元的商品有两次优惠,设其售价为x元,依题意得:500×0.9+(x-500)×0.8=466,x=520.∴商品如果不打折分别值134元和520元,共654元;(2)节省654-600=54(元);(3)654元的商品优惠价为:500×0.9+(654-500)×0.8=573.2(元).故节省600-573.2=26.8(元).所以若买相同的商品,合起来购买更节省,节省26.8元.【教学说明】上面的例题稍有点复杂,教师可按“分析”对学生进行提示,然后让学生上台板演.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为1500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商店可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2.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价是400元,销售价为510元,本季度销售了m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在降低销售价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经过市场调研,预测下季度这种产品每件销售价降低4%,销售量将提高10%,要使销售利润(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的成本应降低多少元?【教学说明】上面两题中,第1题比较基础,可让学生上台板演,第2题稍难,教师应给予充分提示,然后师生共同完成.【答案】1.解:设商店可降x元出售此商品,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00×(1+5%)=1500-x1050=1500-xx=450.答:商店可降450元出售此商品.2.解:由题意可知未降价前的利润为(510-400)m元,若设每件成本降低x 元,则降价后的利润为\[510×(1-4%)-(400-x)\]×m(1+10%),再利用“销售利润保持不变”这一条件可列方程得:(510-400)m=[510×(1-4%)-(400-x)]×m(1+10%)由此得110=(89.6+x)×1.1.x=10.4.答:该产品每件的成本应降低10.4元.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时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销售问题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商品销售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可以紧密联系实际,用切身的体会与经历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商品销售中的“进价”、“标价”、“成本”及“利润”是理解题意的关键点,教师应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用方程计算球赛积分一类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球赛积分的算法.2.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弄清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上一课时我们探究了有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了有关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本课时我们继续探讨有关球赛积分表的问题,先来看一个问题: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了9场,得分17分.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2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球赛积分表问题(教材第103~104页探究2)设问1:通过观察积分榜,你能选择出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吗?进而你能得到胜一场积几分吗?【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或课件中的积分表进行思考.观察积分榜,从最下面一行数据可以看出:负一场积1分;设胜一场积x 分,从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求出x的值,如可以从第一行列方程10x +4=24.由此得x=2.即: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设问2:你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队胜m场,则负(14-m)场,胜场积分2m 分,负场积分(14-m)分,总积分为2m+(14-m)=m+14.设问3: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设一个队胜了x场,则负了(14-x)场.如果这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则得方程2x-(14-x)=0.由此得x=14/3.由于x的值必须是整数,所以x=143不符合实际,因此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教学说明】以上探究中,教师通过逐层提出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解题思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渗透特殊值法、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一份试卷共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求学生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扣1分,如果一个学生得90分,那么他选对几题?现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有得83分的同学吗?为什么?【教学说明】本题要注意其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这题可让学生板演后再讲解.【答案】一个学生得90分,他选对23题;若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不可能有得83分的同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小结:(1)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2)由学生说说在积分问题中有哪些基本等量关系?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积分问题的解题思路告诉我们:表格数据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解题信息,而利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求得具体数值,而且还可以进行推理判断.另外,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检验.由于本课时的学习有了上一课时作为基础,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合作交流,而教师仅起引导作用.第4课时分段计费与最优方案问题【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旅游、选灯、用电、水费、用气、电信等问题的方案设计,弄清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掌握用方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用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设计出各类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学难点】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生活中,有许多问题的解决有多种多样的方案,而这些方案中有的较好、有的欠佳,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从中找出最佳方案.本课时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下面我们给出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讨论,并在10分钟后,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发言.问题1 电价问题据我们调查,我市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为每天7时到23时每度0.47元,每天23时到第二天7时每度0.25元.请根据你家每月用电情况,设计出用电的最佳方案.问题2水费问题我市为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10吨部分按0.45元/吨收费,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部分按0.8元/吨收费,超过20吨部分按1.3元/吨收费,某月甲户比乙户多交水费3.75元,已知乙户交水费3.15元.问:(1)甲、乙两户该月各用水多少吨?(自来水按整吨收费)(2)根据你家用水情况,设计出最佳用水方案.问题3用气问题某市按下列规定收取每月的煤气费:用煤气如果不超过60m3,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超过60m3,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怎样用气最节约?请设计出方案来.【教学说明】以上三个问题均是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发言肯定有所欠缺,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加以补充,只要学生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这种意识并能大致说出方案即可.因为下面的栏目中将具体探讨选择方案的问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电话计费问题(教材第104~105页探究3)【教学说明】在和学生共同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应事先向学生普及一下电话计费方面的问题,如什么叫“月使用费”、“主叫”或“被叫”,电话计费目前怎么操作的,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深入.设问1:观察表格,你认为电话计费与什么有关?学生对此作出回答,教师予以点明:电话计费与主叫时间有关.设问2:当一个月内通话150分钟和350分钟时,按两种计费方法各需多少元?教师让两个学生分别作答,教师给予点拨:当t=150时,按方式一应交58元,按方式二应交88元.当t=350时,按方式一[58+0.25×(350-150)],应交108元,按方式二应交88元.【教学说明】此处讲解时,教师可画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设问3:当t小于150、t大于150且小于350或t大于350时,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多少元?教师可结合图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学生互动.当t小于150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应分别交58元、88元.当t大于150且小于350时,按方式一应交58+0.25(t-150)元,按方式二应交88元.当t大于350时,按方式一应交58+0.25(t-150)元,按方式二应交88+0.19(t-350)元.设问4:有没有一个时间点,按两种方式交费都是一样的?此处教师应让学生找出这个时间点,然后解这个方程.即58+0.25(t-150)=88.解得t=270.注意如有学生认为当t大于350时交费一样,教师可让学生先解这个方程,然后从实际角度回答这是不可能的.设问5:你知道如何选择方案最省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问4让学生回答:当t<270时,选择方式一省钱;当t=270时,选择方式一和方式二是一样的;当t>270时,选择方案二省钱.【教学说明】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有关按照实际问题选择最佳方案的思路,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某地上网有两种收费方法,用户可以任选其一:A计时制:1元/小时,B包月制:80元/月,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加收通讯费0.1元/小时.(1)某用户每月上网40小时,选用哪种上网方式比较合算?(2)某用户每月有100元钱用于上网,选用哪种上网方式比较合算?(3)请你为用户设计一个方案,使用户能合理地选择上网方式.【分析】(1)分别计算出两种上网方式上网40小时的消费额,进行比较;(2)分别计算出两种方式下的上网时间,进行比较;(3)设每月上网m小时两种上网方式的消费额相等,再进行分析.解:(1)如果用户每月上网40小时,则选择A需支付40×(1+0.1)=44(元),选择B需支付80+40×0.1=84(元).因为44<84,所以选用A方式比较合算.(2)设用户选择A方式用100元可以上网x小时,选择B方式用100元可以上网y小时.由题意,得(1+0.1)x=100,80+0.1y=100.解得x=100011,y=20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把总重量设为1,则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由x人先做4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任务,两段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之和为多少?
或1
解:设安排x人先做4 h.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题”问和“工程问题”
3、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
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难点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温
故
知
新
,
导
入
新
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
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练习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学生独自完成
课
堂
小
结
1、解配套问题的方法规律:
2、怎样解决有关工程问题
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系列(人教版)
3.4.1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 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4.1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 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内容包括: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这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简易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材,也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所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都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类似,所以这一节又是整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学生从这些联系中看问题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基础.在能力方面,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本单元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理解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背景.(2)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3)分清有关数量关系,能正确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掌握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提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并能作出相应的选择.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很有效的数学模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中体现出趣味性和切近生活的原则.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他们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中,如何找等量关系.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自学导航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的比是3:4:5,最短的边比最长边短4,则三边各是多少?解:设最短边为3x,则最长边为____,根据题意,列得方程____________.2.铅笔每支1元,钢笔每支8元. 小明买回铅笔钢笔共8支,用了22元. 问小明买了铅笔钢笔各多少支?解:设小明买了x支铅笔,则买了_______支钢笔,根据题意,列得方程______________.3.甲队有32人,乙队有40人,现在从乙队抽调x 人到甲队,使得甲队的人数是乙队人数的2倍,根据题意,列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二)情境引入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进行配套的问题,如课桌和凳子、螺钉和螺母、电扇叶片和电机等,大家能举出生活中配套问题的例子吗?(三)考点解析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提示:这类问题中配套的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这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分析:每天生产的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2倍时,它们刚好配套.螺母总量=螺钉总量×2列表分析: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应是螺钉数量的2倍,列出方程2000(22-x)=2×1200x .解方程,得x=10.所以22-x=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思考: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母,怎样列方程?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母,(22-x)名工人生产螺钉.根据螺母数量应是螺钉数量的2倍,列出方程2×1200(22-x)=2000x解方程,得x=12所以22-x=10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思考:本题还有其他做法吗?分析:从螺钉的角度来看,螺钉数等于套数;从螺母的角度来看,螺母数等于套数的2倍.可以根据生产的套数是一样的建立方程解决.列表分析:解:设应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2000(22-)1200.2x x 解方程,得 x =10.所以 2-x =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方法归纳】解决配套问题的思路:物品之间具有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套数不变作为列方程的依据.例2.某服装厂要生产一批校服,已知每3m 的布料可以做2件上衣或3条裤子,要求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配一套,现有1008m 的布料,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做尽可能多的成套校服?校服有多少套?解:设用x m 布料做上衣,则用(1008-x)m 布料做裤子.由题意,得23x×2=1008-x , 解得x=432.所以1008-x=576,23x=288.答:用432m 布料做上衣,576m 布料做裤子,刚好能做288套校服.【迁移应用】1.某防护服厂有54人,每人每天可加工防护服8件或防护面罩10个,已知一件防护服配一个防护面罩,为了使每天生产的防护服与防护面罩正好配套,需要安排多少人生产防护服?解:设需要安排x 人生产防护服,则安排(54-x)人生产防护面罩.由题意,得8x=10(54-x),解得x=30.答:需要安排30人生产防护服.2.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m3木料可以做50个桌面或300条桌腿,现有5m3木料,要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应用多少木料来做桌面?能配成多少张方桌?解:设应用xm3木料做桌面,则用(5-x)m3木料做桌腿.根据题意得50x×4=300(5-x),解得x=3.则能配成方桌50×3=150(张).答:应用3m3木料做桌面,能配成150张方桌.(四)自学导航做某件工作,甲单独做要8时才能完成,乙单独做要12时才能完成,问:①甲做1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①乙做1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①甲、乙合做1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①甲做x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①甲、乙合做x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①甲先做2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乙后做3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甲、乙再合做x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三次共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_______;结果完成了工作,则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五)考点解析例3.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作1;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人均效率(一人做1h完成工作量)为( )x人1h完成的工作量( )x人4h完成的工作量( )增加2人后再做8h,完成工作量为()这两个工作量之和为( ).解:设安排x人先做4h. 根据先后两个时段的工作量之和应等于总工作量,列出方程48(2)14040x x ++= 解方程,得 4x+8(x+2)=404x+8x+16=4012x=24x=2答:应安排2人先做4h.【总结提升】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1. 三个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 相等关系:工作总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1) 按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各时间段的工作量之和;(2) 按工作者,工作总量=各工作者的工作量之和.3. 通常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把工作总量看作“1”.例4.某村经济合作社决定把22t 竹笋加工后再上市销售,刚开始每天加工3t ,后来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指导下改进加工方法,每天加工5t ,前后共用6天完成全部加工任务,问该合作社改进加工方法前后各用了多少天?分析:相等关系:改进方法前的工作量+改进方法后的工作量=22t.解:设改进加工方法前用了x 天,则改进加工方法后用了(6-x)天.根据题意,得3x+5(6-x)=22,解得x=4.所以6-x=2答:改进加工方法前用了4天,改进加工方法后用了2天.【迁移应用】1.将一段长为1.2km 的河道的整治任务交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接力完成,共用时60天.已知甲队每天整治24m ,乙队每天整治16m ,则甲队整治河道_______m ,乙队整治河道_______m.2.有一段长为146m 的山体隧道贯穿工程由甲乙两个工程队负责施工.甲工程队独立工作2天后,乙工程队加入,两工程队又联合工作了1天,这3天共掘进26m.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比乙工程队多掘进2m ,按此速度施工,甲、乙两个工程队还需联合工作______天.例5.?解:设甲做了xh ,则乙做了(x+2)h.x 根据题意,得140+x+330=1,解得x=16.答:甲做了16h.【迁移应用】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现甲队先做2天,余下的工程由两队共同做x 天刚好可以完成,则由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2.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做要100h 完成,现计划由若干人先做2h ,再增加5人与他们一起做9h ,可完成这项工作的3950.假设这些人50的工作效率相同,先做2h 的有多少人? 解:设先做2h 的有x 人.根据题意,得x 100×2+(x+5)100×9=3950. 解得x=3.答:先做2h 的有3人.例6.【分类讨论思想】某玩具公司要生产若干件高级玩具,现有甲、乙两个加工厂都想加工这批玩具,已知甲厂单独加工这批玩具比乙厂单独加工这批玩具多用20天,甲厂每天可加工16 件玩具,乙厂每天可加工24件玩具,玩具公司每天需付给甲厂800元加工费,每天需付给乙厂1200元加工费.(1)这个玩具公司要生产多少件高级玩具?(2)在加工过程中(无论单独加工,还是两厂合作),玩具公司需派一名技术员每天给加工厂提供指导,并为该技术员提供每天20元的额外补助,玩具公司制订玩具加工方案如下:可由一个厂单独加工完成,也可由两厂合作完成请你帮助玩具公司选择一种既省钱又省时的加工方案.解:(1)设这个玩具公司要生产x 件高级玩具.由题意,得x 16-x 24=20,解得x=960.答:这个玩具公司要生产960件高级玩具.(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甲厂单独加工:耗时96016=60(天),费用为60×(20+800)=49200(元);①乙厂单独加工:耗时96024=40(天),费用为40×(1200+20)=48800(元);9①两厂共同加工:耗时96016+24=24(天),费用为24×(800+1200+20)=48480(元).所以由两厂合作完成时,既省钱又省时.【迁移应用】为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各地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某公司计划建设一座光伏发电站,若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3周,每周耗资8万元,若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6周,每周耗资3万元.(1)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需要几周完成?共需耗资多少万元?(2)若需要最迟4周完成工程,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既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又最大限度节省资金.(时间按整周计算)解:(1)设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需要x 周完成.根据题意,得(13+16)x=1, 解得x=2.所以(8+3)×2=22(万元).答: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需要2周完成,共需耗资22万元.(2)因为乙工程队每周耗资较少,为最大限度节省资金,则乙工程队应尽可能多做.设先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y 周,剩下的工作量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根据题意,得(13+16)y+4−y 6=1,解得y=1.所以4-y=3.答:先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1周,再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了周,既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又最大限度节省资金.(六)小结梳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审清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设:设未知数,设其中某个未知量为x.列: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解方程.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 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教案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我们将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进行配套的问题,如课桌和凳子、螺钉和螺母、电扇叶片和电机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配套问题的例子吗?【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这一情景的导入,让学生认识到配套问题无处不在.建议: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配套问题.●悬念激趣 展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市面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正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工人叔叔们在盖房子、修建公路的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某市内要修一条公路,公路大约长120 km.有两个工程队找到了局长,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30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20天就完成”.如果你是局长,会怎么办呢?【教学与建议】教学:展示工程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命题角度1 产品配套问题此类问题中的配套的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例1】某车间有28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桌子12张或椅子18把.设有x 名工人生产桌子,其他工人生产椅子,每天生产的桌子和椅子按1∶2配套,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D)A .12x =18(28-x )B .18x =12(28-x )C .2×18x =12(28-x )D .2×12x =18(28-x )【例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白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在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白铁皮制盒身,多少张白铁皮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而无余料?若设用x 张白铁皮制盒身,则所列的方程应该是__2×16x =43(150-x )__.*命题角度2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它们的关系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例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若先由甲队单独做5天,剩下的部分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则还需要的天数是(A)A .9B .10C .12D .15【例4】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用30 h ,现先安排一部分人做1 h ,随后又增加6人和他们一起做了2 h ,恰好完成这项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解:设应先安排x 人工作.根据题意,得x 30 +x +630 ×2=1,解得x =6.答:应先安排6人工作.*命题角度3 人员调配问题解决人员调配问题,理清调配前后的等量关系,恰当设出未知数,正确列出方程.【例5】某班同学参加平整土地劳动,运土人数比挖土人数的一半多2人.若从挖土人员中抽出7人去运土,则两者人数相等.求原来运土和挖土的各有多少人.解:设原来挖土的有x 人,则原来运土的有⎝⎛⎭⎫12x +2 人. 根据题意,得x -7=12 x +2+7,解得x =32.则12 x +2=18.答:原来运土的有18人,挖土的有32人.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熟练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方法,抓住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犍.2.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活动1 新课导入48位大学生暑假到水利工地做义工,若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 m 3或运土3 m 3,他们如何配合,才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若设其中x 人挖土,则运土的人数为__(48-x )__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__5x =3(48-x )__.◆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 100 例1.提出问题:(1)“1个螺钉配2个螺母”隐含着什么等量关系?(2)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3)如果设x 名工人生产螺母,怎样列方程?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 100 例2.提出问题:(1)题目中把什么看作1?(2)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分别是什么?(3)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4)列出的方程是什么?(5)由此你能归纳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配套问题:关键是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工程问题:常把总工作量看作1,再利用“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1)审清题意,找__等量关系__;(2)设__未知数__,一般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作答.◆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某生产车间有60名工人生产太阳镜,1名工人每天可生产镜片200片或镜架50个,该如何分配工人生产镜片和镜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配套?解:设安排x 名工人生产镜片,则有(60-x )名工人生产镜架.由题意,得200x 2 =50(60-x ),解得x =20,则60-x =40.答:安排20名工人生产镜片,40名工人生产镜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配套.例2 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人做需80 h 完成,现在计划先由一些人做2 h ,再增加5人做8 h ,完成这项工作的34 ,应该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解:设开始安排x 人做.依题意,得2×180 x +8×180 (x +5)=34 ,解得x =2.答:应该先安排2人做2 h 后,再增加5人做8 h .例3 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3,且比百位上的数字小1,三个数字之和的50倍比这个三位数小2,求这个三位数.解:设十位数字为x ,则个位数字为x -3,百位数字为x +1,这个三位数为100(x +1)+10x +x -3. 根据题意,得50(x +x -3+x +1)=100(x +1)+10x +x -3-2,解得x =5.则这个三位数为100×(5+1)+10×5+5-3=652.练习1.教材P 101 练习第1,2题.2.教室里有40套桌椅(一把椅子配一张桌子),总价值2 800元,每把椅子20元,则每张桌子多少元?设每张桌子x元,可列方程为(B)A.40x+20=2 800 B.40x+40×20=2 800C.40(x-20)=2 800 D.40x+20(40-x)=2 8003.一项工作中,甲单独做需要10 h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 h完成,那么甲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__110__,乙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__115__.若设甲、乙合作需要x h完成,则可列方程为__x10+x15=1__,解得x=__6__.4.某配件厂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产品,改进技术后,工作效率提高了20%,这样不仅提前5天完成了生产任务,并且比原计划多生产了48件产品,求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件产品.解:设原计划要生产x件产品.根据题意,得x60-x+4860×(1+20%)=5,解得x=2 040.答:原计划要生产2 040件产品.◆活动5课堂小结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产品配套问题.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1.作业布置(1)教材P106习题3.4第2,3,4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劳动力调配与工程问题 )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产品配套问题填一填:1.某厂欲制作一些方桌和椅子,1张方桌与4把椅子刚好配成一套,为了使桌椅刚好配套,商家应制作椅子的数量是桌子数量的倍. 方桌与椅子的数量之比是.2.一个油桶由两个圆形铁片和一个长方形铁片相配套.某车间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者长方形铁片80片.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圆形铁片,可使圆形铁片和长方形铁片刚好配套,请填写下表:人数每小时生产铁片的数量生产的套数生产圆形铁片x生产长方形铁片等量关系:(1)每小时生产的圆形铁片=_____×每小时生产的长方形铁片.(2)生产的套数相等.方法总结:生产调配问题通常从调配后各量之间的倍、分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配套问题的思路:1.利用配套问题中物品之间具有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2.利用配套问题中的套数不变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典型例题例1: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针对训练1.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小时平均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应如何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一个螺栓配两个螺母)?2.包装厂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长方形铁片80片,将两张圆形铁片与和一张可配套成一个密封圆桶,问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或长方形铁片能合理地将铁片配套?3.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作盒身25个,或40个盒底,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盒。
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作盒身,多少张制作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4.某车间加工机轴和轴承,一个工人每天平均可加工15个机轴或10个轴承。
该车间共有80人,一根机轴和两个轴承配成一套,问应分配多少个工人加工机轴或轴承,才能使每天生产的机轴和轴承正好配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与技能: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作业的设计既能够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工程问题部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学校图书馆书籍整理”的案例。案例中,学校图书馆有A、B两个书库,分别有300本和200本书。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决定将两个书库的书籍合并在一起,并按照书籍的分类重新整理。已知A书库的书籍数量是B书库的1.5倍,请问合并后,A书库和B书库分别有多少本书?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题策略,并共同完成练习题。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互补。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学生需要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同学之间相互反馈,共同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1.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分析并解决以下类型的问题:
a.比例分配问题
b.行程问题
c.数字问题
d.购物元一次方程。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依赖心理,等待其他同学给出答案。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互动性强、需要每位同学积极参与的活动,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和正确求解方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我会通过举例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模拟购物打折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来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c.方程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忽略等式性质的应用,如加减乘除的等式性质,导致解题错误。
d.检验答案:学生可能不重视或不知道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需要教师引导如何将解答代入原问题进行验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分配物品或计算价格的情况?”(如分水果、计算购物总价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奥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请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完成表格
单产量
人数
总量
螺钉
螺母
列方程:2X1200X= 2000(22-X)
解方程:X = 10
22-X= 12(人)
作答:
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举手回答
小组合作 完成,并请 一个小组 公布答案。
请一名学 生上黑板 完成
学生提炼
理清两个未知量之 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激发
学习热情。
2、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3、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 步骤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景
(播放动画)
动画对白:
观看PPT
以动画引入吸引同
学们的注意力,儿
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弓I导他们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
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重点:1、找到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2、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难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
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
问题2:岁末年尾,学校将开展为敬老院老人 送祝福活动,赠送学生制作的灯笼和书写的春联。 学校购买了600张大红纸,每张大红纸可以做4个灯笼或10张春联纸条,2个灯笼和3张春联纸 条配成一套,手工老师为了绿色环保不浪费纸张, 希望所制作的灯笼和春联正好配套,她该怎么分 配这些大红纸呢?
观看PPT
独立完成
3.4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零件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从配套的各量间的倍、分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教学难点:探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解一元一次方程:()()4--xx-x=4+31232【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解决配套问题,所列方程多带括号,故设置一题解方程,回顾旧知.二、探究新知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分析:①怎样设未知数?与哪句话有关?某车间有22名工人,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②怎样列与数量相关的代数式?与哪句话有关?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 Array表格分析:③怎样找相等关系?配套关系:1个螺钉配2个螺母,即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2倍.由此相等关系可列方程:()x=-2000⨯x1200222【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课题,有助于理解题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获取信息,是很有实用价值的能力。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这种能力.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x-22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列方程:()x=2000⨯-22x12002解方程,得:()x-5=x622110=-x65xx11011=x10=22=-x(名)=-221210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巩固练习]2、制作一张桌子要用1个桌面和4条桌腿,1 m3 木材可制作成20个桌面,或者400条桌腿,现有12 m3 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变式练习]3、某车间有技工85人,平均每天每人加工甲种零件16个或乙种零件10个,2个甲种零件和3个乙种零件刚好配成一套.问加工甲、乙零件各需要分配多少人才能使每天加工的甲、乙两种零件刚好配套?表格分析:解:设应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钉,()x -22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列方程:()x x 12002222000⨯=-解方程,得:()x x 6225=-x x 65110=-11011=x10=x12102222=-=-x (名)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小结:配套问题通常从配套各数量间的倍分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反馈练习]4、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中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0.05kg 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0.02kg 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 ,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三、归纳总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2、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四、课后作业:1.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3.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方桌?4.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仓库内存有这种布料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5.某车间有工有34人,平均每人每天可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又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要使每天生产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怎样分配工人?五、拓广探索1.(1)有20人抬土,则需要______条扁担;若有x人抬土,则需要______条扁担.(2)有x人挑土,则需要______条扁担,________个筐.20条扁担用来抬土,则需要_________个人,_________个筐. (3)有()x-2.某班同学参加学校运土劳动,一部分同学抬土,另一部分同学挑土.全班共用箩筐59个,扁担36根(无闲置不用的工具).问共有多少同学抬土,多少同学挑土?。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课时1一、教学目标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中,如何找等量关系.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边聆听边板书.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检验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起到一个基石的作用.(二)例题分析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1 个螺钉需要配2 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1 个螺钉配2 个螺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包含着什么等量关系?(2)本问题有哪些等量问题?1学生讨论后,独立尝试列方程.在本问题中“1 个螺钉配 2 个螺母”中包含的等量关系较 隐蔽,是本问题的难点,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然 后让学生打开教材,把自己的解法和教材上的相比较,看一看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修改 以后思考下面问题.你的解法与教材上是否相同?如果相同,你是否能换一种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 题?如果不同,请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比较两种方法间的异同点.解:设应安排 x 名工人生产螺钉,(22-x )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2 000(22-x )=2×1 200x .解方程,得:5(22-x )=6x ,110-5x =6x ,x =10.22-x =12.答:应安排 10 名工人生产螺钉,12 名工人生产螺母.另解:设应安排 x 名工人生产螺母,(22-x )名工人生产螺钉.依题意得:2×1 200(22-x )=2 000x .解方程,得:x =12.22-x =10.答:应安排 10 名工人生产螺钉,12 名工人生产螺母.例 2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 40 h 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 4 h ,然后增加 2 人与他们一起做 8 h ,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该先安排多少人工 作?师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探究讨论,教师可以点拨以下问题:(1)人均效率为________.(指一个人 1 小时的工作量).(2)若设先由 x 人做 4 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_.再增加 2 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 做 8 小时,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是________.师生共同完成本题的解答过程,教师要书写出规范完整的答案.教师点评: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工作时间,这是在此类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 解:设安排 x 人先做 4 h . 8 x +2 4x 依题意得: + 40=1. 40 2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配套与工程
子 x元,可列方程为( B ).
A 40x+20= 2800
B 40x+40×20= 2800
C 40(x—20)=2800
D 40.x+20(40—x)= 2800
2.一项工作,甲独做需18天,乙独做需24天,如果两人
合做8天后,余下的工作再由甲独做x天完成,那么所列方
程为
(1 18
1 ) 24
6
1
分析:单独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则每小时可成
1
6;
单独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则每小时可完成 8 ;单
独开丙管9小时可将满水池排空,则每小时可完成
1 9
.
课堂练习
解:设打开丙管后X小时可把水注满,由题意得
(1 1)2 (1 1 1)x 1
68
689
13 x 5
72 12
x 30 13
分析:设挖土的人数为x人,共挖土 5X 方; 则挖土的人数为 (40-X) 人,共运土 3(40-X) 方. 相等关系: 挖土的数量 = 运土的数量 可列方程: 5X= 3(40-X)
练一练
解:设每天派 x 人挖土,依题意,得: 5x=3(40-x) x=15
所以每天运土人数为: 40-x=25(人) 答:每天派15人挖土,25人运土,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 运走.
例题讲解
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计划由一部
分人先做4小时,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
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由于工作量不明确,可设工作量为1 ,则一个人的工作效
1
率量( 为14人x1,小增时加完2人成后的再工做作8量小)时为完成40工作,x人量先为做84(小x时 完2)成.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二
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母,(22-x)名工人生产螺钉母.
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 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 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 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该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把总重量设为1,则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依题意得:
解方程,得:4x+8(x+2)=40,
4x+8x+16=40,
12x=24,
x=2.
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先安排2人做4 h.
课
堂
练
习
教科书101页1、2题
练习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题”问和“工程问题”
3、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
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难点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22-x=12
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把总重量设为1,则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由x人先做4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任务,两段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之和为多少?
或1
解:设安排x人先做4 h.
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
(3)怎样找相等关系?
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
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
依题意得:2 000(22-x)=2×1 200x .
解方程,得:5(22-x)=6x,
110-5x=6x,
x=10.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骤:
(1)审(2)设(3)找(4)列
(5)解(6)验(7)答
课
外
作
业
教科书第106页习题1、2、3、4
板
书
设
计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骤:
(1)审(2)设(3)找(4)列
(5)解(6)验(7)答
2、例题1
3、例题2
想一想:(1)怎样设未知数?与哪句话有关?
(2)怎样列与数量关系相关的代数式?与哪句话有关?
(3)怎样找相等关系?
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障碍。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教师讲评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即螺钉数:螺母数=1:2.)
方法一
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
由x人先做4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任务,两段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之和为多少?
由学生解答教师讲评
(1)怎样设未知数?与哪句话有关?
某车间有22名工人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2)怎样列与数量关系相关的代数式?与哪句话有关?
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温
故
知
新
,
导
入
新
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
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练习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学生独自完成
课
堂
小
结
1、解配套问题的方法规律:
2、怎样解决有关工程问题
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配套问题通常从配套后各量间的倍、分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回答
1.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
3.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4.解:解这个方程
5.答:检验并答
例
题
教
学
,
巩
固
提
高
【例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