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合集下载

方程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意义教学反思方程意义教学反思汇编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方程意义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程意义教学反思1《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这节课我重视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这节课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下面就结合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一、猜数字游戏导入,激趣揭题课开始前,先来做一个抽扑克牌猜数字的游戏,老师通过了解学生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先乘2,再加上3,用所得的和乘5,最后减去25”得出的结果是50,很快猜出学生抽到的扑克牌是6。

此时学生表现的很惊奇,此时,老师问“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准这么快吗?是数学王国的“方程”帮了老师的忙。

你想知道什么是方程吗?咱们就先从它(出示天平)学起。

”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方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本课最后一环节的“游戏揭密”不仅沟通了数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更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方程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通过天平的演示: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低视的动手能力,注意了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这个方面给学困生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天平,起码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许多式子。

让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式子进行分类,得出等式的概念,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15篇

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15篇

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1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根据它在初中数学函数在教学中的地位,细心地准备《二次函数》的教学,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根据反思备课过程和讲课效果,感受颇深,有收获,也有不足。

本章的教学是我对选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有实际意义。

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分析。

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次函数的概念,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的研究出发,通过建立函数解析式,归纳解析式特点,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建立了二次函数概念后,再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的概念,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接下来教学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并帮助学生总结性的去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

这部分内容就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容易混淆,还需掌握方法,加强记忆,强调必须利用图形去分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建模思想、图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初步方法。

本章中二次函数上下左右的平移是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动态的展示了二次函数的平移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很形象,便于记忆。

二次函数中含有三个字母系数,因此确定其解析式要三个独立的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学习确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即的形式,这方面,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方法没有问题,计算能力还有待加强。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方程的意义》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概念教学。

对于概念的学习来说,如何理解定义是重要的,方程的意义不在于方程概念本身,而是方程更为丰富的内涵。

就本节课反思如下:1.埋新知伏笔等式的认识是学习方程的一个前概念,因此,在认识方程之前,我先安排了一个关于“等号”意义话题的讨论。

出示如:2+3=57+2=4+5,这两个题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3=5这个题中“=”表示计算结果,而7+2=4+5表示是一种关系,让学生对等号的认识实现一种转变,从而为建立方程埋下伏笔,也体现了思考问题着眼点的变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临时改变思路,根据课件天平左盘放着20千克和50千克的物体,右盘放着70千克的物体,学生列出算式20+50=70,我就问这个等号表示什么意思?由于这个算式有了天平具体的直观形象,学生一下子过渡到等号表示一种关系。

我想让学生体会等号从表示一种过程过渡到表示一种关系,但课后我反思没有必要,以前学生已经知道等号表示一种过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等号还表示一种关系,为建立方程打下基础,所以,当学生已经在天平直观形象中认识到等号表示一种关系,就可以往下进行。

所以,这个环节浪费了时间,同时我认识到课前每个环节都要慎思。

2.导概念实质。

新授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我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讲解每幅图的意思,让学生经历认识方程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深刻的思考中,体验方程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

从而列出方程并认识方程。

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还要对方程的内涵和外延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于是我安排了以下4道习题:第1题:下面这些式子是方程吗?X×2-5=100y-2=35()+3=5苹果+50=300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是任何字母,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物体或者画括号等。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教材P53页_P5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会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翘翘板吗?生:玩过,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翘翘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的意义。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2、课题质疑:师:有关方程的意义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师有重点的板书生1:什么是方程?生2:方程的意义有什么特点?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师:玩翘翘板有趣吗?生:有趣师:怎么有趣?生1:如果两个人一样重,翘翘板平衡,生2:如果一人重(胖),一人轻(瘦),跷跷板就一头高,一头低,上下摆动,不平衡,玩起来很有趣师:如果数学老师和徐老师坐在跷跷板的两端,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生:可能平衡,因为你们看起来一样重。

师:如果数学老师和校长坐在翘翘板的两端,猜猜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生1:校长上天,你入地。

生2:一头高,一头低,不平衡师:看来校长很苗条,数学老师该减减肥了是吗?学生会意的点点头都笑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义)1、猜一猜:师:那请同学猜一猜等式的意义和跷跷板有相似之处吗?生1;可能有,如果方程不平衡,方程可能就一头高,一头低生2:如果方程左右两边一样重,方程可能平衡(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唤起学生玩跷跷板时的情景,并联想方程可能会出现的情景,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方程的意义在头脑里有了进一步的感知)2、验证猜想:师:你们猜的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

在验证之前,(1)我们先来看下列各题,请在()里填上>、<或=(2)观察后并进行分类3 × 6()194 × 9()2 × 64 × 6()3 × 8 3 × 6()2 × 93、汇报交流、引出等式:师:像4 × 6(=)3 × 8 和3 × 6(=)2 × 9我们称为等式,那么什么是等式呢请同桌合作,讨论、汇报交流生总结:使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板书)4、举例说明什么是等式(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分类、归纳并总结,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等式,为后面学习方程的意义埋下了伏笔。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这一节讲完了,反思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方程的意义,希望能够帮到您!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一今天的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方程的意义》一课,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的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

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设置情景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执教中通过天平的演示: 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

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

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62、p6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数量关系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进一步探究方程知识的乐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简单的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幼儿园时的生活吗?师:谁能来说一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师:出示天平,引入30+20=50师:像30+20=50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

你能试着说出几个等式吗?(强调“互相等于”,动作演示左边等于右边,右边等于左边)师:今天,我们将给同学来学习方程,学好方程至关重要,所以,这节课非常重要,我相信大家会认真学习,积极投入的。

师:来看我们今天的课题“方程”,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觉得这节课要研究关于方程的什么知识?(得出重点研究什么是方程,怎么列方程)二、探究研讨,以书为本1、读书本例题四幅连环画,领悟方程的意义师:刚才我们玩了跷跷板,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跷跷板相类似的物体吗?师:是的,利用跷跷板的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

你知道天平是用来称量什么物体的吗?其实天平也可以称很重的物体。

请看大屏(课件出示各种天平)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就是这种在实验室中用的托盘天平(课件出示托盘天平)师:在学习方程时,编写教材的老师特别编写了一组连环画,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有关联的。

(让学生生说每幅画的意义)师:下面我们来称量这个水杯的重量(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托盘天平,然后再出示一个水杯)。

我应该把水杯放在哪?(课件演示:把水杯放在左盘,而且天平左高右低)然后呢?(在右盘放砝码)老师在右盘放了100克砝码,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一个杯子重100克)师:那么一杯水重多少千克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往杯子里倒水),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不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杯子和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如果老师要想称量这杯水的重量怎么办?(接着放砝码)请大家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这时你发现了什么?(天平还是不平衡)哪边高?哪边低?这说明了什么?(杯子+水>200克)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x+100>200)师:如果想继续称量怎么办?(接着放砝码)好,请同学们接着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左高右低了)这说明了什么?(杯子+水<300克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现象吗?(板书:x+100<300)师:通过刚才两次称量,你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的质量大于200克,小于300克)你能猜猜杯子和水的质量是多少吗?那么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得接着称量。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七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七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七篇)推举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举)一1.本课主要对解方程进展了解题练习。

通过抢夺小红花等嬉戏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兴趣!2、通过本课的作业检测,有少量学生还是对本课的内容练习不是很到位。

需要教师在课下不断的指导。

3、学生对于方程的书写格式把握的很好,这一点很让人欣喜.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解方程是数学领域里一个关键的学问,在实际中,拥有方程的解法之后,许多人不会算式解题,但是能用方程解题,足以见得方程可以做到一些算式无法超越的力量。

而如今五年级的学生开头学习解方程,作为教师的我更应当让学生吃透这方程,突破这重难点。

在教这单元之前,我始终困惑解方程要采纳初中的“移项解题,还是运用书本的“等式性质解题,面对困惑,向老教师请教,原来还有第三种老教材的“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题,方法多了,学生该汲取那种方法呢?困惑,学生该如何下手,运用“移项解题,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或许不会系统清楚,但是“等式性质解题时,在遇到a-x=b 和a÷x=b此类的方程,学生能如何下手,“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老教材的方式转变,必有他的理由,能用吗?困惑!我先了解改革的缘由(摘自教学参考书):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

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根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

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把握得越坚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

因此,现在依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根本性质,并以此为根底导出解方程的方法。

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开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连接。

从这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教学解方程的方法保持全都,是此次改革的主要缘由。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出老教材的方法并无错误,而且能让学生清晰精确地把握实际解题,面对题目不会盲目,而采纳等式根本性质给学生带来的是局部的连接,而存在局部对学生会更困难,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前展示了一架天*,从学生认识天__衡的特性导入新课,在新事物面前,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提出疑问,顺利掌握了方程的定义。

上完这节课我的主要收获如下:1、用天*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

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

通过天__衡或者不*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通过不断比较,总结特点,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在对比总结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在得到相关式子时,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别总结出各自的特征,最后我把方程的式子全部圈了出来,告诉学生,在数学上把这样的关系式叫做方程,让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方程的概念,学生们很自然就归纳出这一类式子的特征,总结出了方程的概念,在自己的脑海里建立起方程的.数学模型。

3、数学要以学生的错误为资源,让学生在反思中加深认识在学生总结出方程的意义之后,自己列方程,并同桌互相检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偏差和用字母表示数含糊的知识都暴露了出来,通过指名学生发言,学生在争论中逐步明白了相关知识,以前没问题的学生也在讨论中深化了认识。

4、数学应联系生活,强化概念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我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等题型,体现了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学生参与的很积极,也觉得很有趣。

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1、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突出得不够。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15篇)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15篇)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1《方程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

难点是区分“等式”和“方程”,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这样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前进行三分钟口算。

上课开始进行简单的小游戏:把粗细均匀的直尺横放在手指上,使直尺平衡。

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平衡和不平衡,以此使学生能明白在方程意义教学过程中什么是相等关系,天平中的平衡的情况是当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时(食指位天直尺中央),紧接着引入了天平的演示,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分边放置20+30的两只正方体、50的砝码,并根据平衡关系列出了一个等式,20+30=50;接着把其中一个30只转换了一个方向,但是30的标记是一个“?”天平仍是平衡状态。

得出另一个等式20+?=50,标有?的再转换一个方向后上面标的是x,天平仍保持平衡状态,由此又可以写出一个等式20+x=50。

整个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由浅入深,分层推进,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虽然整个教学任务是完成了。

但从学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还是没有真正弄清。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

教学中教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多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研究。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篇1《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一、生活引入,注重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方程的意义》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因此在课始,采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跷跷板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类似于天平的“相等”和“不等”。

这样在结合天平感受这种关系以及最终体会到方程中“相等”的关系时,学生就会感受水到渠成。

二、自主学习,辨析完善。

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了高年级,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的。

所以,认识方程中,我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

并给出了一定的自学提纲:(1)是方程,我的例子还有。

(2)不是方程(可以举例)。

(3)我还知道。

这里学生自学时是带着自己例子进行思辨性的自学,所以感觉学生理解的还是比较的透彻的,在交流哪些不是方程时,学生理解了等式、不等式、方程之间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等式一定不是方程等等。

三、结合实际、理解关系。

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同时,这点也是后续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基础。

所以在出示实际问题列出方程时,我总是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感受到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列出方程的前提条件。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和反思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和反思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能够应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纸和笔。

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教师将黑板上的方程2x + 3 = 9写出来,提问学生:在这
个等式中,未知数x代表什么?方程的意义是什么?
2.讲解(10分钟)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方程中的未知数x代表一个数,而
方程的意义是等式两边的值相等。

接着,教师解释简单方程的概念,并给出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示范(15分钟)教师解释并演示如何用逆运算法解2x + 3 = 9这个方程,详细介绍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然后,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在纸上操作,跟随教师的步骤解一道简单的方程练习题。

4.练习(20分钟)独立或分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巡查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更复杂的方程题目,鼓励学生思考并解答。

此环
节可以通过小组或全班合作的形式进行。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重
要性。

鼓励学生通过多练习来巩固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解简易方程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并应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拓展环节,可以再设置一些复杂一点的问题,以挑战学生的解题能力。

此外,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解方程的概念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识有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铺垫搭桥,以旧引新,方程是表达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开课伊始我结合与学生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出示了一组题,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这些题的出现即能让学生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用式子表示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开课很实际,很干脆,也很有用。

二、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

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教学中的不足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

但是,学生利用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对列方程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2、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含有未知数的数量关系表示时,存在困难。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2篇)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2篇)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而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方程的意义》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

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用直观手法向抽象过渡,用递进形式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尽可能让他们用语言表达描述出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最后形成新的知识脉络。

下面就结合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一、复习导入,激趣揭题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识有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铺垫搭桥,以旧引新,方程是表达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开课伊始我结合与学生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出示了一组题,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这些题的出现即能让学生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用式子表示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开课很实际,很干脆,也很有用。

二、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景,感知等式1、出示天平: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生: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重量的。

2、鸡蛋天平图a、演示:平衡在左放两个鸡蛋,右放上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天平这时怎么呢?说明了什么?生:天平平衡了,说明这两个鸡蛋重100克。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生:50+50=100(板书:50 + 50 = 100或 50 × 2 = 90)师:谁来给这种式子起个名字吗?生:可以叫等式。

(板书:等式)b、演示:天平不平衡师:左边拿走一个鸡蛋,天平会怎样?说明了什么?生:天平就不平衡了,说明左右两边不相等。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呢?生:50<100(板书)师:这是等式吗?生:不是等式。

【反思】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现象,再独立的思考该如何解答?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随后出现的式子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来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饮料,糖果天平图a、演示:左边70克糖果,右边90克饮料,天平向右倾斜师:天平怎么了?说明什么?生:饮料比糖果重。

师:谁来用式子表示?生:70 < 90 (板书)b、如果在天平的左边加上x克的牙签。

师:这时天平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生一一说出“3种情况”师:你能分别用数学的式子表示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师:这几个式子同上面的式子比,有什么不同?生:它们含有未知数。

《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优秀4篇

《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优秀4篇

《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优秀4篇《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演示)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 板书:方程的意义二、新知探究(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20= 3x=150100+50 100+2X50×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学生可能会这样分:第一种: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20+30=50 20+X=100 50+X=100 3X=150) (50+2X100 802x 20=100+50 100+2X50×3)第二种: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3x=150 2x=50×3) ( 20+30=50 100+20100+50)2、比较辨析,概括概念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两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两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教学数学过程中,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方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题的答案,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进行了反思和探索,以提高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问题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学生对方程的意义理解不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义的狭隘理解许多学生只关注方程的解,而忽视了方程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们倾向于将方程视为一种求解工具,而忽略了方程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等式的命题。

这种狭隘理解导致了学生对方程运用的局限性。

学生对方程的应用能力不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把方程仅仅视为一种运算工具,而不具备把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能力。

他们缺乏将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方程模型的能力,导致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有限。

数学概念的薄弱基础进一步分析,我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牢固,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不熟悉代数运算的规则、未掌握线性方程的解的概念等。

教学策略与措施为了提高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与措施: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针对学生数学概念薄弱的问题,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重温基本数学概念和代数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本质在教学中,我将方程与等式的概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本质。

通过让学生分析方程的结构和特点,帮助他们理解方程是一种基于等式的命题,可以通过变换等式中的数或字母来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训练。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培养他们将问题抽象为方程的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小组讨论、示范演示、案例分析等。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方程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

难点是区分“等式”和“方程”,为打破这一难点我这样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结合详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p 、比拟,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

教学中老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程度,结合详细情境,引导学生分析^p 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屡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考虑和小组合作研究。

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数量关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数量变化情况等。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构造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构造,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集体思维,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将“等式”和“方程”进展直接比照。

以使学生理解和区分“等式”和“方程”。

口算题引入铺垫后,要再回过头来充分利用。

在讲完“等式”和“方程”后再回到口算题上,将口算题通过变化由等式到既是等式又是方程,这样进展比照使学生弄明白“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2本节课从两个学生比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对所列方程的观察,并与一元一次方程类比,自然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其相关的一些概念,既浸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又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络,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承受,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计过程中,不过于强调形式化的定义,也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能识别一些概念即可,最后出示的一个实际问题,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的重要性及实际价值,同时也为下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的学习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与才能。

《方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

《方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

《方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珍贵的动物。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请大家默读这些资料,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生:我们大家都应该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是的,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生2: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2004年有多少只白鳍豚?师:谁能口头回答这个问题?生:400-300=100师:用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算术法来解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看老师提出的问题(板书),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仔细观察信息中存在的数量(1980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哪一话可以看出?生:比2004年多300只。

师: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你能写出什么等量关系式?(3)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生:2004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生1:X+300=4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实录课题:“方程的意义”出处:第___册,第____单元第_____课第_____课时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3~54页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情景理解方程的意义——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的核心之一,即建模。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方程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教学准备:flash课件,天平,不同质量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儿有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1—13,你们从中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到,老师也能猜到你抽到的这张扑克牌是什课堂实录么,谁愿意试试?生: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见牌面)。

师:请将扑克牌代表的数先乘2,再加上3,再把所得的和乘5,最后减去25,看看结果是多少?生算后报出结果,教师利用列方程快速求出结果,报出牌面的数字。

待学生无限惊讶时,引导学生猜想:“老师怎么能这么快知道同学们手中的牌呢?”生:你一定是倒推的,将得数加上25,除以5,减去3,再除以2。

师:你知道其中的秘密了,真了不起!老师能这么快知道你们抽的是什么牌,是因为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帮了我的忙,今天我们就能认识它。

二、情景呈现,抽象模型1.师:老师这有一台简易天平。

关于天平.你们都了解些什么?生1:天平可以称物体的质量;生2: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借助天平边演示边问)在天平的左盘放上两袋100克的食物,右盘放上一个20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生:平衡了。

师:会不会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天平现在的状况?生:100+100=200。

师:这么个简单的式子,能表示天平现在的状况?生:能。

师: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表示的是什么?生:左边表示食物的质量,右边表示砝码的质量。

师:(指着算式说)正因为食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所以天平平衡了。

2.师:将左盘的食物换成两袋30克的食物,天平还平衡了吗?生:不平衡。

师:为什么?生:因为两盘物体质量不相等。

师:谁能用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这种不平衡?生:30+30<200。

3.师:是呀,因为两盘物体质量不相,所以天平就不平衡,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平衡呢?生1:可以在左盘加上一些物体。

生2:也可以换一个砝码。

师:你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什么?生:使左右两盘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这儿有一袋小豆,它的质量不知道,我们可以怎么表示?生:可以用字母表示、可以用x表示。

师将这袋x克的小豆加在轻的一端,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状态并用式子表示。

生:60+x=200。

师:60+x表示的是什么?200表示的是什么?生:60+x表示的是左盘物体的质量,200表示仍然是砝码的质量。

4.师出示一盒牛奶,告诉学生它的质量是275克,让学生猜想如果将它放在天平的左盘里会怎样?提示学生用式子表示(275>200),然后请一位同学将盒内的牛奶喝掉一些。

师:这盒学生奶被喝掉了多少克?生:不知道x克,a克……师:剩下的牛奶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生:(275-x)克。

师:如果将剩下的牛奶放回天平左盘,天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又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呢?生思维活跃,猜想出以下三种情况:可能平衡,用275-x=200表示;也可能是275-x>200,也就是说剩下的牛奶还是比砝码重。

还可能是剩下的牛奶轻些,可以用275-x<200来表示。

师:同学们都理解了这些式子两边的含义,并用正确的符号连接起来。

三、引导分类,构建概念1.师: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式子来描述天平的平衡情况。

你能按天平的平衡情况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生讨论,师巡视)组1:我们是按是否含有未知数来分的,将60+x =200,275-x=200,275-x=200,275-x<200分为一组,其余的分为一组。

组2:我们组将平衡的分为一类,大于200的分为一类,小于200的分为一类。

组3:我们和组2分的差不多,只是将平衡的分为一类,将不平衡的分为一类。

师拖放课件上的式子,按学生的汇报将不平衡的归到一起。

师:(指着含有等于号的式子)像这样的含有等于号的式子,数学上称之为等式。

(板书:等式)其它的式子我们都称之为不等式。

[评析:等式是一个冰冷的数学概念,由于儿童的思维特点,对等式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现实情境,如天平称物的状态。

而此处教师的处理没有沟通学生具体情境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难于体会等式的本质含义。

] 师:观察这些等式,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后两个含有字母。

师:这些字母表示——未知数。

(板书: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称之为方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研究方程的意义。

师:能说说什么叫方程?(生齐读概念)师:联系刚才的操作,说说你对方程的理解。

生1:方程就是表示平衡。

生2:方程表示两边相等。

生3:方程还要含有未知数。

生4:方程是等式。

师:那么,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等式包含了方程。

生2:方程一定是等式。

师:如果画这样一示等式,那方程应该画在哪里?生:应该画在里面。

四、形式判断,加深认识1.师:大家对方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刚才的情景中,我们列出了两个方程。

(指着黑板上已有的两个方程),下面,大家根据自己对方程的理解任意写几个方程吧!(生在练习纸上写,叫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写。

)2.师:同桌间互相检查一下,看大家列的都是方程吗?再看黑板上这几位同学写的。

都是方程吗?学生写的方程没有错误的,还出现了用不同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方程,师引导学生一一进行判断。

师:大头儿子也写了两个式子,可是不小心被墨水给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生:第一个一定是方程,第二个则不一定。

师:同意吗?为什么?生;从第一个没有被墨水弄脏的地方就可以看出它是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了,所以它一定是方程;而第二个则要看墨迹处的情况而定,如果墨迹处是未知数,则是方程,如果是6则只是一个等式。

师:(鼓掌)说得太好了!大家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3.师:看来,大家对方程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方程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方程“史话”) 方程历史的第一页是由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揭开的。

据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文献——埃及的林特草卷记载,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

中国人对方程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有专门以“方程”命名的一章,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这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

在很长时期内,方程没有专门的表达形式,而是使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来叙述它们。

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师:随着数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充,方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方程的类型也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发展。

但是,无论类型如何变化,各种各样的方程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很多以前用算术方法解起来很难的问题,用方程解起来就轻而易举呢。

1.师:下面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这是用电脑模拟的天平,请把天平下方的材料拖放到天平上,要求大家看到天平的状况就能列出一个方程来。

由于电脑操作的原因,学生尝试多次,天平未出现平衡。

师:你觉得要让大家能列出方程来,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让天平平衡。

师:别着急,再试试。

生操作后出现情况①:左盘两个x克,一个20克,右盘一个50克。

情况②:左盘两个x克,一个y克,一个50克,右盘z克。

师:能列出方程吗?师:你们列出的方程是?(2x+20=50,x+y+50=z)当学生列出方程后,师启发学生讲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表示什么?生:分别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

师:大家看,这个方程两边都含有未知数,这么复杂的方程都能列出来,大家真了不起。

2.师:其实,不单是天平的平衡问题,我们研究许多数学问题时,经常会发现其中的未知数不是孤立的,它们与一些已知数之间有相等的关系,可以列出方程。

师:你能根据下面这两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快速列出方程吗?生汇报:3x=36。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x表示的是三盒彩笔的总枝数,36也是表示的三盒彩笔的总枝数,所以我那样列。

师:有道理!第二幅图呢?生l:60+x=200。

师:说说你的想法1 60+x表示的是什么,200表示的是什么?生:60+x表示的是这条线段的长度,200也是表示这条线段的长度。

师:这个方程刚才出现过,(指黑板上已经列出的方程)同样一个方程.在这里表示的是长度相等,刚才表示的是什么?生:质量相等。

师:你们能不能再举个例子,让大家也能列出一个这样的方程来呢? 生:李师傅一天加工60个零件,王师傅一天加工x个零件,他们一天共加工200个零件。

师:60+x=200能表示这位同学所说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吗?生:能!师:这个方程又是表示什么相等?生:李师傅一天加T的零件个数加上王师傅一天加工的零件个数等于他们一天加工的零件总个数。

师:看来,只要是涉及未知数的等量关系,都可以用方程表示。

3.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说些什么,我们一起去听听!(播放课件)师:你能从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谈话中,选取一些信息列出方程吗?(师收集几张练习纸,投影展示。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列出了37-a=28这样一个方程,请这位同学说说你选择了哪几条信息,为什么这样列?生:我根据爸爸今年37岁,儿子今年a岁,他们俩相差28岁列出的这个方程。

爸爸的年龄减去儿子的年龄,就等于他们俩相差的年龄。

生:我想,a+28表示大头儿子的年龄加上28岁,也就是小头爸爸的年龄,而爸爸的年龄是37岁。

师:这里还有一位同学列的是a+28=37,37-28=a怎么想的?生2:我是把爸爸的年龄减去他们相差的年龄,就是儿子的年龄了。

师:有道理!大家看看,这三个方程都是根据这一组信息列出的,像37—28=a这样的方程,和我们以前学的算术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未知数没有参与运算,今后我们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不列这样的方程。

师:再看这位同学列出9-x=3这样一个方程。

能说说你的想吗?生1:9-x表示大头儿子给了爸爸x张扑克后自己有多少张,3就是爸爸的张数。

生2:我不同意,儿子给了爸爸x张后,爸爸应该增加了x张,不止3张了。

我列的是9-x=3+x。

师:9-和3似分别表示的是儿子给了爸爸x张后两人扑克牌的张数,这时他们的张数才是一样多的。

师:还记得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和你们玩的游戏吗?同学们第一次抽了一课堂实录张牌。

按照规定的方法计算后得到60,老师就是根据你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列出了一个方程(2x+3)×5-25---60,然后解出这个方程,从而快速判断出你们抽的牌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