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组建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野战军),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来,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
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其中,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习仲勋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张云逸任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
但进入1949年1月,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队损失殆尽,偌大的北中国实际已成为共产党的天下,蒋介石100余万残军纷纷退守长江以南。
这样,我各野战军的作战范围必将突破地域的界限,扫平南中国、从根本上推翻蒋家王朝已是指日可待。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战军番号已不合时宜。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O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7、第8、第9、第1O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解放战争最能打的10个纵队,新四军占了4个
解放战争最能打的10个纵队,新四军占了4个⼀野(西北野战军)⼀纵张宗逊上将,120师的班底,第358旅和独⽴第⼀旅。
⼀野⼀纵作为全军序列的排头兵,战⽃⼒⾃然不会差。
被编为1军。
⼆野(中原野战军)三纵陈锡联上将,129师队伍,第7、第8、第 9旅合编为3纵。
⽆论是出击陇海,还是在鄄城、滑县、巨⾦鱼,总是冲在前⾯,战功赫赫。
被编为11军。
陈赓⼤将,129师队伍,386旅、⼭西决死第1总队、第212旅等组建四纵。
解放战争中,⼀直独⽴作战。
⼀九四六年开始,接连发起闻(喜)夏(县)、同蒲、临浮战役、发起吕梁、汾孝战役。
被编为13军和14军。
⼆野(中原野战军)六纵王宏坤上将,129师部队,底⼦是红25军75师⼀部,辖第16、第17、第18旅。
中野很多恶仗、硬仗、如在定陶战役中,顽强的扛起了作战难度⼤的苦差事,结果是出⾊的完成了任务。
⼀九四七年⼋⽉挺进中原时,六纵浴⾎搏击,强突汝河。
⼀九四⼋年七⽉,⼀举攻下了铁打的襄阳古城。
被编为12军。
叶飞(原名叶启亨)上将,新四军,长江南北的⼀师队伍组建。
宿北战役,击败了⼗⼀师,歼灭了六⼗九师。
后编为第20军。
6三野(华东野战军)四纵陶勇(原名张道庸)中将,新四军第1师第3旅班底。
在苏中战役中,参加宣家堡、如(皋)南、丁堰、林样等战⽃。
北上鲁南,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陇海路破击战,平汉路破击战,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后编为第23军。
7三野(华东野战军)六纵王必成中将,包括新四军苏中、苏浙部队和第7师部队。
苏中战役中⾸战,参加莱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2万余⼈。
孟良崮战役,穿插在敌后,奇兵完成包围圈,参加南⿇、临朐战役、沙⼟集战役,淮海战役。
后编为第24军。
8三野(华东野战军)九纵许世友上将,115师和胶东抗⽇武装组建⽽成的。
九纵是⼭东⼋路军的班底,⼭东第⼀主⼒,在孟良固战役中,最终攻上⼭顶,济南战役中,活捉了抗⽇名将王耀武。
后编为第27军。
9四野(东北野战军)⼆纵刘震上将,抗战中⼋路军115师南下部队,新四军三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我军战功显赫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歼灭了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两个半,是歼敌最多的野战军。
其战旗下的八支英雄部队,是三野的杰出代表——三野头等主力师一、20军第58师第58师的前身是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10月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合编仍称挺进纵队,40年7月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1旅,同年4月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45年3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同年4月23日调入新四军苏浙军区为第4纵队,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1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四军老部队,是新四军的十一个甲等旅之一,所辖团队中新四军主力第1团和苏中军区特2团为师主力团,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
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
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曾在豫东战役中激战一夜,将区兵团一分为二,为全歼该兵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该师战斗力强劲,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头等主力师,亦是陈粟首长极喜爱的部队,有百旅之杰的美称。
是陈粟首长直接指挥时间最长的三个师之一。
二、21军第61师第61师的前身是35年2月3日再建的红28军,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44年6月免兼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
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撤退两淮苏中战役之后,华中我军主力一部包围海安,一部进行休整。
9月4日,淮北地区敌军部署进攻淮阴,整编74师和整编69师进至睢宁、宿迁一线,桂系7军进至泗阳以北洋河、凌河一线。
陈毅、宋时轮没有识破敌军东犯的意图,以为敌军是意图我沭阳,在致电中央军委和华中军区的电文中提出山东野战军的3个方案,北移沭阳、出击洋河、泗阳待机,并告知山野倾向于第1个方案。
9月5日,邓子恢复电,认为山野应以“泗阳待机”为上策。
同日粟裕一针见血地指出:“敌占宿迁、洋河之线,有犯两淮(淮阴、淮安)之极大可能,来直捣我华中心脏与截断华中与山东之联系”,“以山野目前之布置似乎让敌过运河以东再与敌决战,如决战顺利两淮当无问题,否则华中局是将受极大影响”。
后来敌我态势的发展果然如粟裕所料,撤退两淮被粟裕不幸言中。
9月6日张鼎丞和邓子恢致电中央并山野陈宋,华野粟谭,再次指出敌有夹击两淮之势,陈、宋所提方案只有第3案可行,请陈、宋速调叶飞之1纵南下,或调粟、谭主力北上。
也正是这一天,中央电告山东和华中领导人,准备派徐向前来山东。
两淮是我华中首府,毛泽东在这一年的3月曾向张治中公开表示国民政府委员会改组以后,中共中央将移居两淮。
此时,周恩来仍在南京谈判,两淮如失,政治影响很大。
粟裕已经敏锐地看到敌军东犯是佯动,兵锋实际指向两淮,9月7日他与谭震林致电陈毅、宋时轮和中央军委,“我们请求山野必须在淮泗地区打几仗,以挫敌锐,否则两淮不保”,提出“我们当于攻占海安后,暂时放弃苏中之较有利局面,而转移主力于淮泗”。
第1次向陈毅并中央军委主动提出调整华中野战军的作战方向改西进为北上。
次日又提出“我苏中主力决心放弃围攻海安,求得10天左右之休整,逐渐转回淮泗地区”。
9月9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
如果华野主力立即北上,两淮撤退或可避免。
但陈毅、宋时轮却在复电中指示:“仍以打下海安,争取休整,相继转移为好”。
华中军区的张鼎丞、邓子恢也发电主张先攻占海安,“以免功亏一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序列1949年2月9日由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称,华东野司机关6月与华东军区机关合并。
中共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陈毅委员:粟裕谭震林唐亮刘瑞龙1949年6月以后的三野前委:书记:粟裕副书记:唐亮委员:钟期光周骏鸣邝任农张爱萍宋裕和第三野战军机关: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陈毅(兼)副司令员粟裕第一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兼)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王德军政处处长张怀忠第二局局长胡立教通信局局长曹丹辉通联处处长李景瑞行政处处长刘瑞李家益(后)招待处处长滕少峰政治部秘书处处长谭肇之组织部部长王文轩胡立教(后)宣传部部长陈其五保卫部部长龙潜联络部部长吴宪军法处处长唐亮(兼)总务处处长刘希泌新华社分社社长康茅召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刘瑞龙政治委员刘瑞龙(兼)副司令员喻缦云李厚坤副政治委员谢胜坤参谋长伊文政治部主任谢胜坤(兼)供给部部长胡弼亮政治委员李芳远卫生部部长李振湘政治委员王仲良运输部部长王公道政治委员王诚军需部部长白辛夫政治委员李树关兵工部部长汪道涵政治委员罗湘涛军械部部长伊文李仲麟(后)政治委员梅少卿第七兵团(1949年2月由山东兵团改称)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谭启龙代政治委员王建安(后)副司令员王必成副政治委员姬鹏飞(吉洛)参谋长李迎希政治部主任姬鹏飞(吉洛,兼)副参谋长陈铁君后勤部部长任一力政治委员阎世印第二十一军(由原第二纵队整编而成)军长膝海清政治委员康志强副军长高志荣参谋长吴咏湘政治部主任邓逸凡上静敏(后)第六十一师(由原第四师整编而成)师长胡炜政治委员王静敏胡炜(后,兼)第六十二师(由原第五师整编而成)师长周纯麟政治委员周世忠第六十三师(由原第六师整编而成)师长吴华夺叶太清(后)政治委员谢锡玉王绍渊(后)第二十二军(由原第三纵队整编而成)军长孙继先政治委员丁秋生副军长彭德清张秀龙(后)参谋长来光祖政治部主任刘春王六生(后)后勤部部长董鸣春第六十四师(由原第八师第二十四团与胶东军区南海独立团组成)代理师长马冠三政治委员李荆山第六十五师(由原第八师整编而成)师长陈士法政治委员王六生第六十六师(由原第九师整编而成)师长谢斌王明礼(后)政治委员刘伟第二十三军(由原第四纵队整编而成)军长陶勇政治委员卢胜副军长梅嘉生彭德清(后)副政治委员刘文学参谋长梅嘉生(兼)政治部主任谢云晖副主任符确坚后勤部部长王秩然第六十七师(由原第十师整编而成)师长杜屏政治委员李彬山第六十八师(由原第十一师整编而成)师长张三龙政治委员陈茂辉第六十九师(由原第十二师整编而成)师长谭知耕政治委员伍洪祥张孤梅(后)第三十五军(1949年2月由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与鲁中南纵队合编成立)军长吴化文政治委员何克希副军长杨友伯胡大荣副政治委员张雄参谋长张荣湘政治部主任孔繁彬第一○三师师长于怀安政治委员彭胜标第一○四师师长方明胜政治委员严政第一○五师师长何志斌政治委员顾复生宋献章(后)第八兵团(1949年2月组成,7月兵团机关大部改为华东军政大学校部和南京警备司令部机关)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袁仲贤副政治委员江渭清参谋长何以祥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兼)后勤部部长陆慕云陈扬(后)政治委员张潮夫第二十四军(由原第六纵队整编而成)军长王必成政治委员廖海光副军长皮定均梁金华(后)参谋长赵俊政治部主任蓝荣玉彭柏山(后)第七十师(由原第十六师整编而成)师长陈仁洪政治委员谢立全第七十一师(由原第十七师整编而成)师长梁金华黄玉庭(后)政治委员陈伟达崔文彬(后)第七十二师(由原第十八师整编而成)师长康林政治委员张闯初陈云飞(后)第二十五军(由原第七纵队整编而成)军长成钧政治委员黄火星詹化雨(后)副军长詹化雨熊应堂副政治委员邓少东参谋长熊应堂张怀忠(后)政治部主任邓少东(兼)萧学林(后)后勤部部长方中林第七十三师(由原第十九师整编而成)师长王培臣政治委员萧学林李正清(后)第七十四师(由原第二十师整编而成)师长张怀忠宋文(后)欧治委员邓清和第七十五师(由原第二十一师整编而成)师长谢锐政治委员何志远第二十六军(由原第八纵队整编而成)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王一平李耀文(后)副军长钟国楚参谋长陈宏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刘伟(后)后勤部部长钟羽一第七十六师(由原第二十二师整编而成)师长高文然政治委员曹普南第七十七师(由原第二十三师整编而成)师长王建青政治委员董超第七十八师(1949年2月组建)师长陈忠梅政治委员张健第三十四军(由原江淮军区第三十四旅、独立旅与淮海战役起义的何基沣部整编成立)军长何基沣政治委员赵启民何以祥(后)(1949年8月)第一副军长饶子健第二副军长过家芳副政治委员吴宪参谋长张秀龙政治部主任王德贵第一○○师(由起义的何基沣部改编)师长孙名泉政治委员王学武第一○一师(由江淮军区独立旅为主组成)师长叶道友政治委员杨汉林第一○二师(由第三十四旅为主组成)师长李木生政治委员廖成美第九兵团(1949年2月组建)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参谋长覃健(壮族)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后勤部部长廖原官宗礼(后)政治委员黎同新第二十军(由原第一纵队整编而成)军长刘飞张翼翔(后)政治委员陈时夫王一平(后)副军长张翼翔参谋长廖政国政治部主任汤光恢(兼)谭佑铭(后)第五十八师(由原第一师整编而成)师长曾如清黄朝天(后)政治委员曾如清(兼)张雍耿(后)第五十九师(由原第二师整编而成)师长程业棠政治委员张文碧第六十师(由原第三师整编而成)师长陈挺俞炳辉(后)政治委员邱相田第二十七军(由原第九纵队整编而成)军长聂凤智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贺敏学参谋长贺敏学(兼)政治部主任仲曦东副参谋长李元后勤部部长侯青久第七十九师(由原第二十五师整编而成)师长萧镜海第八十师(由原第二十六师一部整编而成)师长张■秀政治委员张少虹第八十一师(由原第二十六师一部整编而成)师长孙瑞夫政治委员罗维道第三十军(由原第十二纵队整编而成)军长谢振华政治委员李干辉谢立全(后)副军长饶守坤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刘仲华后勤部部长翟盛第八十八师(由原第三十四旅整编而成)师长吴大林第八十九师(由原第三十五旅整编而成)师长余光茂政治委员王直第九十师(由原第三十六师整编而成)师长朱国华政治委员郑友生第三十三军(由原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军改编组成)军长张克侠政治委员韩念龙第一副军长张震球第二副军长孟绍濂政治部主任欧阳平副参谋长黄径深第九十七师师长朱鹤云(壮族)杨干三(后)政治委员王忡第九十八师师长崔振伦曾旭清(后,兼)政治委员曾旭清第九十九师师长傅继泽政治委员秦化龙第十兵团(1949年1月15日组成)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壮族)张鼎丞(后增加)副司令员成钧副政治委员刘培善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兼)萧望东(后)副参谋长陈玉生周文在后勤部部长宋季文李厚坤(后,牺牲)第二十八军(由原第十纵队整编而成)军长朱绍清政治委员刘培善陈美藻(后)副军卡萧锋副政治委员张闯初参谋长吴肃萧锋(后,兼)政治部主任吴嘉民李曼村(后)副主任张缉光第八十二师(由原第二十八师整编而成)师长钟贤文政治委员王若杰第八十三师(由原第二十九师整编而成)师长朱耀华政治委员李曼村丁士采(后)第八十四师(由原第三十师整编而成)师长冯鼎三毛会义(后)政治委员王敬群第二十九军(由原第十一纵队整编而成)政治委员张藩黄火星(后)副军长段焕兢参谋长梁灵光政治部主任惠浴字刘毓标(后)第八十五师(由原第三十一旅整编而成)师长朱云谦政治委员朱云谦(兼)第八十六师(由原第三十二旅整编而成)师长张宜友政治委员刘毓标许家屯(后)第八十七师(由原第三十三旅整编而成)师长张强生政治委员许家屯王义勋(后)第三十一军(由原第十三纵队整编而成)军长周志坚政治委员陈华堂副军长姚运良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方中铎第九十一师(原第三十七师整编而成)师长高锐政治委员张英勃第九十二师(由原第三十八师整编而成)师长徐体山政治委员张英(黄文荃)第九十三师(由原第三十九师整编而成)师长傅绍甫政治委员余明特种兵纵队(兼炮兵司令部)司令员陈锐霆政治委员张凯何克希(后)副政治委员刘述周刘春参谋长叶超政治部主任喻新华刘春(后,兼)后勤部部长顾寒星华东海军(1949年4月由华东教导师与苏北军区海防纵队等部组成)司令员张爱萍政治委员张爱萍(兼)副司令员林遵赵启民袁也烈参谋长袁也烈(兼)政治部主任康志强后勤部部长陈玉生第一纵队(由苏北军区海防纵队改编)司令员张元培政治委员高立忠第三十二军(1949年春由胶东军区武装基干团组成,归野战军直辖)军长谭希林刘涌(后)政治委员彭林副军长刘涌赵一萍副政治委员仲曦东(后)参谋长赵一萍(兼)政治部主任彭林(兼)仲曦东(后,兼)第九十四师师长邬兰亭(后)政治委员熊飞第九十五师师长陈奇政治委员阙中一第九十六师师长刘琳政治委员郭卓辛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第三野战军战斗序列
第三野战军战斗序列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
野战部队的纵队改称军,军以上设兵团、野战军两级,军以下各级一般按三三制编组。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各野战军改为按序数排列,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
淮海战役结束后,第三野战军转入整训,2月9日实施统一整编,部队编成4个兵团、15个军、1个特种兵纵队,以及教导师等。
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陈毅(兼),副司令员粟裕,第一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兼),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后勤部部长刘瑞龙,政治委员刘瑞龙(兼)。
教导师1949年2月组建,师长冯文华,政治委员卢富贵,副政治委员汪大漠,政治部主任汪大漠(兼)。
特种兵纵队(兼炮兵司令部)司令员陈锐霆,政治委员张凯,副政治委员刘述周,参谋长叶超,政治部主任俞新华,副参谋长董尧卿。
一、第七兵团1949年1月22日由原山东兵团改称,辖4个军。
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谭启龙,副政治委员姬鹏飞,参谋长李迎希,政治部主任姬鹏飞(兼),副参谋长陈铁君。
第二十一军1949年1月由原第二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康志强,副军长高志荣,参谋长吴咏湘,政治部主任邓逸凡。
第六十一师由原第四师改称。
师长胡炜,政治委员王静敏,副师长叶太清,参谋长李挽伦,政治部主任李清泉。
第六十二师由原第五师改称。
师长周纯麟,政治委员周世忠,副师长沙风,参谋长姜仕安,政治部主任宋治民。
第六十三师由原第六师改称。
师长吴华夺,政治委员谢锡玉,副师长闻盛森,参谋长李光军,政治部主任王绍渊。
第二十二军1949年2月由原第三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孙继先,政治委员丁秋生,副军长彭德清,参谋长来光祖,政治部主任刘春。
第六十四师1949年2月16日由原第八师第二十四团和胶东军区南海独立团编成。
师长马冠三(代),政治委员李荆山,政治部主任李明刚。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战斗序列
政治委员 张仲良
副军长 孙超群 高锦纯
副政治委员 朱辉照
参谋长 张文舟
政治部主任 朱辉照(兼)
后勤部部长 王国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师 (由原警备第一旅为主组成)
师长 高锦纯 政治委员 左 爱
第十一师 (由原警备第三旅改称)
师长 郭炳坤 政治委员 高维嵩
第十二师 (由原警备第四旅与骑兵第六师合编成立)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七师 (由原新编第四旅改称)
师长 程悦长 政治委员 黄振棠(兼)
第十八师 (1949 年 5 月由晋南军区部队组成)
师长 张树芝 政治委员 景明远
第八军 (1949 年 2 月由原第八纵队改称, 5 月 29 日与绥蒙军区合并成立绥远军区,划归华北军区建制。)
军长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政治委员 杨秀山(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五师 (由原第三五九旅改称)
师长 徐国贤 政治委员 李铨
第六师 (由原独立第六旅改称)
师长 张仲瀚 政治委员 曾涤
第七军 (1949 年 2 月由原第七纵队改称)
军长
彭绍辉
政治委员 罗贵波 冼恒汉(壮族,后)
参谋长 何辉燕
政治部主任 侯维煌 黄忠学(后)
政治部副主任 钟汉华
后勤部部长 刘清 胥光义(后)
第十军 (由原第二纵队改称)
军长
杜义德(兼)
政治委员 王维纲
副军长 范朝利
参谋长 高厚良
政治部主任 许梦侠
供给部部长 陈三纪
卫生部部长 孙毅华
第二十八师 (由原第四旅改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56 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h?uid=1095811611 第 11 页
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
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山东、华中野战军番号撤销),初辖12个纵队,计27.5万人(不含第十一、第十二纵队)。
后增至16个纵队。
司令员陈毅(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任命陈毅为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粟裕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
)、粟裕(代),政治委员陈毅(兼)、粟裕(代),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1948年5月任第一副政治委员),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兼),第三副政治委员宋任穷(兼),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刘先胜、张元寿、刘瑞龙、张震,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一、纵队第一纵队1947年1月21日,由原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称,辖4个师。
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叶飞(兼),副司令员何克希、张翼翔,副政治委员谭启龙、陈时夫,参谋长张翼翔,政治部主任汤光恢,副参谋长张俊升,政治部副主任汤光恢。
第一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一旅改称。
师长廖政国,政治委员曾如清,副师长陈挺,参谋长余江茂,政治部主任陈伟达、张孤梅。
第二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二旅改称。
师长刘飞、何克希(兼),政治委员张文碧,副师长程业棠,参谋长张宜爱、彭辉,政治部主任张雍耿。
第三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三旅改称。
师长刘亨云、陈挺(代),政治委员杨思一,副师长谢忠良,副政治委员邱相田,参谋长洪隆,政治部主任邱相田(兼)、汪大铭。
独立师由中原转移至华东之原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改称。
1947年12月,拨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师长方升普,政治委员徐子荣,副师长曹玉清,副政治委员郭林祥,参谋长张介民,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兼)。
第二纵队1947年2月由原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与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一部编成,辖3个师。
1948年3月调归苏北兵团建制。
司令员韦国清,政治委员韦国清(兼),副司令员张震,副政治委员康志强,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主任邓逸凡,副参谋长吴华夺,政治部副主任徐海珊。
华东野战军王牌 粟裕麾下战功赫赫的八大主力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华东野战军王牌粟裕麾下战功赫赫的八大主力师
导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纵横捭阖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带,战功显赫屡战屡胜,歼敌总数达246万。
三野是我军歼敌数量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纵横捭阖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带,战功显赫屡战屡胜,歼敌总数达246万。
三野是我军歼敌数量最多的战略集团,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中两个半是被三野所消灭。
其战旗下的八支英雄部队,是三野的杰出代表--三野头等主力师。
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这八支雄师劲旅......
20军58师
20军58师的前身是19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10月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合编称挺进纵队,1940年7月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1旅,同年4月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1945年3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同年4月23日调入新四军苏浙军区为第4纵队,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1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辖172、173、174团。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4军老部队,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
该是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
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头等主力师。
生活常识分享。
1945-1947华东野战军序列
山东野战军合计7万余人。此时,山东军区所属5个军区又进行了整编。以上各军区所属部队合计20余万人。
成立华中军区,组建华中野战军:
1945年10月25日,华中军区正式成立,11月组建华中野战军。
华中军区,由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治委员,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其所属部队序列是: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治委员陈丕显。下辖第1、第2军分区以及独立旅、直属炮兵团、特务团。淮南军区,司令员周骏鸣,政治委员肖望东。下辖第3、第4军分区。由华中军区直接管辖的军分区有第5、第6、第7、第8军分区。直属华中军区的部队还有:海防总队,政治委员王治平。解放第1军(由伪军起义的部队改编),军长钟剑魂。解放第2军(1945年10月由起义的伪军第18师改编),军长杜新民。解放第4军,军长戴心宽。华中民主联军(1946年1月由起义的伪军第6路军改编,后叛变),总司令郝鹏举。
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27.5万余人(不包括第11、第12纵队)。
山东军区部队整编后,所属5个军区序列是: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罗舜初。下辖5个军分区。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治委员王麓水。下辖3个军分区和1个独立支队。滨海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下辖东海、北海、西海、南海、中海军分区。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治委员景晓村。下辖5个军分区。
华中野战军兵力4万余人,地方部队12万余人,总兵力16万余人。
1947年第一季度,山东与华中我军进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1947年第一季度,山东与华中我军进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粟裕任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辖第1纵队(含第1、第2、第3师和独立师),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2纵队(含第4、第5、第6师),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3纵队(含第7、第8、第9师),何以祥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含第10、第11、第12师),陶勇任司令员,王集成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含第16、第17、第18师),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第7纵队(含第19、第20、第21师),成钧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治委员;第8纵队(含第22、第23、第24师),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第9纵队(含第25、第26、第27师),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含第28、第29师),宋时轮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张潘任政治委员。
另外,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辖第31、第32旅和三个军分区),管文蔚任司令员,吉洛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兼苏北军区(辖第34、第35旅和三个军分区),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荻秋任政治委员。
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27.5万余人(不包括第11、第12纵队)。
华东野战军引向蒋管区战略方针1947年8月,遵照党中央关于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方针,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确定:以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及特种兵纵队组成外线兵团,由陈毅和粟裕率领,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以第2、第7、第9纵队和新组建的第13纵队(由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组成内线兵团,由许世友和谭震林率领,担负山东内线作战任务;以第11、第12纵队和各军区武装继续坚持敌后斗争,配合外线和内线兵团作战。
解放军王牌军功勋榜之第三野战军
解放军王牌军功勋榜之第三野战军2019-08-21第三野战军精悍强⼤,是⼀⽀雄风浩荡,⽓势如虹,善打敌王牌的威猛常胜之师。
其前⾝是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和⼭东⼋路军,这两⽀队伍交会融合,在⾎与⽕中迅猛成长。
三野在中原逐⿅,纵横驰骋,苏中七战七捷,速胜宿北,鏖兵莱芜,扬威孟良崮,⼤胜豫东,⼒克济南,涌现出了、粟裕、张云逸、谭震林、陈⼠榘、许世友、王建安、叶飞、韦国清、王必成、陶勇、聂凤智、周志坚、张仁初、⽪定均、张震、孙继先、滕海清、刘飞、张翼翔等众多声名显赫的将帅。
第三野战军主⼒中的战将,在华东战场的主要对⼿是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汤恩伯,具体对⼿是杜⾀明、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刘汝明、黄维、胡琏、李延年、、区寿年、李默庵、王耀武、欧震、王敬久、李⽟堂、李天霞、霍守义、李仙洲等⾼级将领。
综观解放战争史,第三野战军涌现出的王牌军分别为第⼆⼗七、第⼆⼗、第⼆⼗三、第⼆⼗四、第⼆⼗⼋、第⼆⼗六、第⼆⼗⼀、第⼆⼗⼆、第⼆⼗五军,后起之秀为第三⼗⼀军。
聂凤智中将与胶东顶尖第⼆⼗七军第⼆⼗七军前⾝部队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是在抗⽇战争时期创建并发展起来的⼀⽀劲旅。
第九纵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临战役、胶东保卫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著名⼤战、恶战,以打硬仗著称,勇冠三军,被誉为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麾下“进攻能⼒⽆敌”的王牌军。
第⼆⼗七军的源头是⼋路军胶东军区部队。
1947年3⽉,以胶东军区第五、第六师和警备第三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各师旅分别改为第⼆⼗五、第⼆⼗六、第⼆⼗七师。
1949年2⽉,第九纵队改称第⼆⼗七军,属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各师分别改为第七⼗九、第⼋⼗、第⼋⼗⼀师。
聂凤智最初是红四⽅⾯军第三⼗⼀军第九⼗三师第⼆七⼀团政治委员,抗战前期,先后担任抗⼤总校第三团副团长、⼀分校胶东⽀校校长;抗战后期,任胶东军区第⼗三团(即著名的⽼⼗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第一野战军序列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阎揆要下辖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兵团一兵团二十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下辖军: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副政委:白天、桂绍彬参谋长:邓士俊军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下辖师:一七八师一七九师一八O师一七八师师长:温先星政委:刘聚奎一七九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一八O师师长:郑其贵政委:王观朝六十一军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林祥军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下辖师:一八一师一八二师一八三师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张子意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军:一军二军七军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政委:余秋里冼恒汉副军长:王尚荣参谋长:陈外欧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一师二师三师一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兴中政委:曹光琳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政委:副军长:顿星云军政治部主任:左齐下辖师:四师五师六师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副军长:参谋长:何辉燕军政治部主任:候维-下辖师:一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一九师师长:朱绍田政委:孙鸿志二十师师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二十一师师长:范忠祥政委:李建良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司令:副政委: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下辖军:三军四军六军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副政委:朱辉照副军长:唐金龙参谋长:朱文清军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七师八师九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赤军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伸良副政委:副军长:张超群军政治部主任:下辖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师师长:高锦纯政委:左爱十一师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十二师师长:郭宝珊政委:李宗贵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副军长:张贤约参谋长:唐子奇军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下辖师:一六师一七师十八师一六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一七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一八师师长:陈刚政委:萧头生5军军长刘思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 (后由顿星云接任)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第二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6:07 | By: 逛逛看看 ]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名军排座次之华东野战军(转帖)
名军排座次之华东野战军(转帖)
一:1纵(20军)。
和华北、中原野战军比起来,华野的1纵才是真正的第一纵队。
从历史看,1纵的前身是红军留在中央苏区的游击队。
其1师前身是新四军1师1旅,主力1团是新四军大名鼎鼎的老六团。
新四军早期的八个主力团,单数番号的基本都损失在皖南事变了,而双数番号的却基本都成为后来华野的主力团,其中最有名的又是陈粟带到苏南去的老六团。
1团绝对是整个新四军的头号主力团(三师的几个老牌红军团我觉得在新四军时期的抗战战绩不如1团),后来又是1纵的头号主力团,战斗力极强,以至于47年1纵其余8个团都以1团当榜样来学习。
后来这个团又出了朝鲜战场唯一的两个特级英雄之一杨根思(另外一个是黄继光)。
正是1团的英勇使整个1师不仅稳居1纵头号主力师的位置,在整个华野也是头号主力师。
华野主力师我认为一共有6个:58师、65师、69师、70师、79师和82师。
其中堪称头号主力师的只有58师和79师。
2师前身是新四军6师18旅,历史再往前推则是洋澄湖的新江抗。
所以2师历来被称为沙家浜部队。
但是新四军6师是整个新四军最弱的,而2师战斗力也是1纵最弱的。
3师前身是抗战时活跃在浙江天目山的游击队。
3个师在47年合编为华野1纵(皮旅改称独立师归1纵建制,由此可见华野从来不打算将皮旅归自己,否则要是改称10纵30师,我不信老聂还能再厚着脸皮在一年后千里迢迢的要回去。
而且要回去也应该是归中野,我不知道老聂怎么好意思),很快就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第三野战军编制
第三野战军编制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 年10月,由进到山东的新四军主力和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主力,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
1946 年 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纵队和第7、第8师;1945年11月,留在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
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二纵队。
1949 年1月15日,华东野战军改称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4个兵团:第七兵团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三十五军;第八兵团辖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三十四军;第九兵团辖第二十、第二十七、第三十、第三十三军;第十兵团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军。
另1个特种兵纵队。
从1946 年6月以后,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的胜利;1947 年8月,主力挺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内线作战部队在此期间,也取得了胶东、潍县、兖州等战役的胜利;1948 年9月,主力部队先后取得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
1949 年4月,与第二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了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了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接着,进军福建。
至1949年10月,全部解放华东大陆及其沿海大部岛屿。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在战斗中,第三野战军官兵牺牲11万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95人。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1947年第一季度,山东与华中我军进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粟裕任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辖第1纵队(含第1、第2、第3师和独立师),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2纵队(含第4、第5、第6师),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3纵队(含第7、第8、第9师),何以祥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含第10、第11、第12师),陶勇任司令员,王集成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含第16、第17、第18师),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第7纵队(含第19、第20、第21师),成钧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治委员;第8纵队(含第22、第23、第24师),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第9纵队(含第25、第26、第27师),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含第28、第29师),宋时轮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张潘任政治委员。
另外,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辖第31、第32旅和三个军分区),管文蔚任司令员,吉洛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兼苏北军区(辖第34、第35旅和三个军分区),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荻秋任政治委员。
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27.5万余人(不包括第11、第12纵队)。
华东野战军引向蒋管区战略方针1947年8月,遵照党中央关于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方针,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确定:以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及特种兵纵队组成外线兵团,由陈毅和粟裕率领,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以第2、第7、第9纵队和新组建的第13纵队(由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组成内线兵团,由许世友和谭震林率领,担负山东内线作战任务;以第11、第12纵队和各军区武装继续坚持敌后斗争,配合外线和内线兵团作战。
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
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山东、华中野战军番号撤销),初辖12个纵队,计27.5万人(不含第十一、第十二纵队)。
后增至16个纵队。
司令员陈毅(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任命陈毅为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粟裕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
)、粟裕(代),政治委员陈毅(兼)、粟裕(代),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1948年5月任第一副政治委员),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兼),第三副政治委员宋任穷(兼),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刘先胜、张元寿、刘瑞龙、张震,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一、纵队第一纵队1947年1月21日,由原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称,辖4个师。
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叶飞(兼),副司令员何克希、张翼翔,副政治委员谭启龙、陈时夫,参谋长张翼翔,政治部主任汤光恢,副参谋长张俊升,政治部副主任汤光恢。
第一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一旅改称。
师长廖政国,政治委员曾如清,副师长陈挺,参谋长余江茂,政治部主任陈伟达、张孤梅。
第二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二旅改称。
师长刘飞、何克希(兼),政治委员张文碧,副师长程业棠,参谋长张宜爱、彭辉,政治部主任张雍耿。
第三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三旅改称。
师长刘亨云、陈挺(代),政治委员杨思一,副师长谢忠良,副政治委员邱相田,参谋长洪隆,政治部主任邱相田(兼)、汪大铭。
独立师由中原转移至华东之原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改称。
1947年12月,拨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师长方升普,政治委员徐子荣,副师长曹玉清,副政治委员郭林祥,参谋长张介民,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兼)。
第二纵队1947年2月由原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与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一部编成,辖3个师。
1948年3月调归苏北兵团建制。
司令员韦国清,政治委员韦国清(兼),副司令员张震,副政治委员康志强,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主任邓逸凡,副参谋长吴华夺,政治部副主任徐海珊。
孟良崮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一览表:
孟良崮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一览表:孟良崮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一览表:一、中国共产党方面参战军队为华东野战军10个纵队。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
1.第1纵队司令部:司令员叶飞,辖:第1师,师长廖政国;第2师,师长刘飞;第3师,师长刘亨云;独立师,师长方升普。
2.第2纵队司令部:司令员韦国清,辖:第4师,师长朱绍清;第5师,师长姚运良;第6师,师长滕海清。
3.第3纵队司令部:司令员何以祥,辖:第7师,师长贺健;第8师,师长王吉文;第9师,师长郭廷万。
4.第4纵队司令部:司令员陶勇,辖:第10师,师长张震东;第11师,师长谭知耕;第12师,师长彭德清。
5.第6纵队司令部:司令员王必成,辖:第16师,师长张云龙;第17师,师长梁金华;第18师,师长饶守坤。
6.第7纵队司令部:司令员成钧,辖:第19师,师长熊应堂;第20师,师长殷绍礼;第21师,师长谢锐。
7.第8纵队司令部:司令员王建安,辖:第22师,师长孙继先;第23师,师长陈宏;第24师,师长周长胜。
8.第9纵队司令部:司令员许世友,辖:第25师,师长聂凤智;第26师,师长刘涌;第27师,师长孙瑞夫。
9.第10纵队司令部:司令员宋时轮,辖:第28师,师长王德贵;第29师,师长肖锋。
10.特种兵纵队司令部:司令员陈锐霆,辖:1个榴弹炮团与1个野炮团。
二、中国国民党方面参战军队为3个兵团与2个绥靖区集团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司令部(徐州地区):总司令兼郑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参谋总长陈诚,作战署署长徐志勗。
1.第1兵团司令部:司令员汤恩伯,辖:第1、2、3、4纵队。
(1)第1纵队司令部:司令员李天霞,辖整编第83师,师长由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霞兼任。
整编第83师辖:第19旅(旅长杨萌)、第44旅(旅长不详)、第63旅(旅长徐志勖)。
(2)第2纵队司令部:司令员李良荣,辖:整编第28师,师长由第2纵队司令员李良荣兼任;整编第57师,师长段茂霖。
第三野战军16个军长,后来10个是中将,3个是少将,3个没有军衔
第三野战军16个军长,后来10个是中将,3个是少将,3个没有军衔1949年2月,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之后不久,为顺利发起渡江南下作战,以及便于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华东野战军改编为了第三野战军。
从华东野战军到第三野战军,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纵队改编为了军,当时第三野战军战斗序列之下,总共改编形成了16个军级作战单位,分别隶属于四个兵团。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第三野战军16个军长都是谁?后来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让我们兵团序列接着往下看。
滕海清中将首先,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序列之下有4个军,分别是第21军(原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22军(原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23军(原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和第35军(原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与一部分起义部队)。
第21军的军长是滕海清,他是安徽金寨人,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第22军的军长是孙继先,他是山东曹县人,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第23军的军长是陶勇,他是安徽六安人,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第35军的军长是吴化文,他是山东莱州人,是一位起义将领,后来没有军衔。
王必成中将其次,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序列之下有4个军,分别是第24军(原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25军(原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6军(原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和第34军(原华东军区江淮军区部队与一部分起义部队)。
第24军的军长是王必成,他是湖北麻城人,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第25军的军长是成钧,他是湖北石首人,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第26军的军长是张仁初,他是湖北红安人,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第34军的军长是何基沣,他是河北藁城人,是一位起义将领,后来没有军衔。
刘飞中将然后,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序列之下有4个军,分别是第20军(原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27军(原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30军(原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3军(原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与一部分起义部队)。
第20军的军长是刘飞,他是湖北红安人,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第27军的军长是聂凤智,他是湖北红安人,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第30军的军长是谢振华,他是江西崇义人,后来被授予了少将军衔;第33军的军长是张克侠,他是河北献县人,是一位起义将领,后来没有军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
1947年第一季度,山东与华中我军进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
36.6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粟裕任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辖第1纵队(含第
1、第
2、第3师和独立师),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2纵队(含第
4、第
5、第6师),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3纵队(含第
7、第
8、第9师),何以祥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含第
10、第
11、第12师),陶勇任司令员,王集成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含第
16、第
17、第18师),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第7纵队(含第
19、第
20、第21师),成钧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治委员;第8纵队(含第
22、第
23、第24师),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第9纵队(含第
25、第
26、第27师),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含第
28、第29师),宋时轮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
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张潘任政治委员。
另外,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辖第
31、第32旅和三个军分区),管文蔚任司令员,吉洛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兼苏北军区(辖第
34、第35旅和三个军分区),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荻秋任政治委员。
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
27.5万余人(不包括第
11、第12纵队)。
华东野战军引向蒋管区战略方针1947年8月,遵照党中央关于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方针,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确定:
以第
1、第
3、第
4、第
6、第
8、第10纵队及特种兵纵队组成外线兵团,由陈毅和粟裕率领,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
以第
2、第
7、第9纵队和新组建的第13纵队(由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治委员)
组成内线兵团,由许世友和谭震林率领,担负山东内线作战任务;
以第
11、第12纵队和各军区武装继续坚持敌后斗争,配合外线和内线兵团作战。
华东野战军整编后开辟华南战局1948年1月-3月,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先后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随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华东野战军以第
1、第
4、第6纵队组成第1兵团(亦称粟裕兵团),粟裕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金明任第二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准备挺进江南,担负开辟华南战局的任务(后该兵团奉命仍留中原作战);许谭兵团留守
以第
7、第
9、第13纵队及渤海纵队(
1948年2月组建的,袁也烈任司令员)组成第2兵团(亦称山东兵团和许谭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兵团继续留在山东执行内线作战任务;
陈唐兵团归统一指挥
以第
3、第
8、第10纵队组成第3兵团(亦称陈唐兵团),陈士榘兼司令员,唐亮兼政治委员,兵团归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
抽调原内线兵团之第2纵队南下华中,会同原在华中的第l
1、第12纵队组成第4兵团(亦称苏北兵团和韦吉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后未随兵团行动),吉洛任副政治委员,兵团留苏北地区执行进一步开展华中战局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