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婴幼儿营养素补充知识汇总
婴幼儿营养知识点

婴幼儿营养知识点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来说,营养摄入至关重要。
以下是婴幼儿营养知识的几个重点:1. 婴幼儿经常需要的宝宝食品是母乳或配方奶。
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品,其中包含了大部分婴儿所需的营养素。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配方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2. 婴儿所需的主要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营养素是婴幼儿健康发育所不可或缺的。
3. 婴幼儿的能量需求比较高,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蛋白质是建立和修复组织所必需的。
合理搭配这些营养素有助于满足婴幼儿的能量需求。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也非常重要。
维生素A、C、D和铁是重要的营养素,有助于促进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和骨骼发育。
二、婴幼儿的饮食规律和饮食建议1. 婴幼儿从出生到4-6个月的前期,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食。
婴儿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喂养,通常每天喂养8-12次,每次喂养的量也会随着宝宝的生长不断变化。
2. 从4-6个月开始,逐渐加入辅食。
初始时,可以给婴儿喂一些米粉、米糊或细面条。
随着婴儿的逐渐适应,可以逐渐添加其他食物,如果泥、蔬菜泥和磨碎的肉类。
3. 6个月后,婴儿可以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
建议饮食包括碾碎的熟食、软糊状的食物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在引入新食物时要逐渐添加,以免过敏或消化不良。
4. 婴儿的饮食应该多样化,包括不同种类的食物。
在喂养过程中,可以逐渐引导婴儿接受各种口味和质地的食物,以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
5. 避免给婴儿添加食盐和糖分。
过多的盐和糖摄入可能会对婴儿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患上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
6. 喂养婴儿时应当注意食物的温度,以防止烫伤。
食物和饮水必须适当温热。
三、婴幼儿喂养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 食物过敏:有些婴幼儿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
为了预防过敏反应,应将一种新食物逐渐引入,观察宝宝的反应。
如果出现食物过敏症状,如呕吐、腹泻或皮疹,应立即停止喂食并就医。
婴幼儿六大营养素知识框架

婴幼儿六大营养素知识框架我们都知道,宝宝的成长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想想看,从一个只会吃奶的“小粽子”,到能蹒跚学步、叽叽喳喳说话的小机灵鬼,这中间可少不了六大营养素的鼎力相助哦。
嗯,别急,先别看你手里那些七八本育儿书,今天咱们就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来聊聊这六大营养素,看看它们到底怎么帮助宝宝成长的吧。
咱们得提的就是最基本的——蛋白质。
你知道吗?蛋白质可是构成宝宝身体的基石哦。
想象一下,宝宝就像一个刚刚搭建的房子,而蛋白质就是那些坚固的砖块,把宝宝的身体结构一点一滴地搭建起来。
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头、甚至皮肤上的每一寸细胞,蛋白质都在默默地做着工作。
所以说,宝宝每天都得吃到足够的蛋白质,这可是事关长高长壮的关键!如果你觉得蛋白质就只是肉类,错啦!豆腐、鸡蛋、鱼肉,都是蛋白质的好来源,怎么吃都能让宝宝长得又高又壮,听着是不是觉得超级有安全感?说到宝宝的脂肪,我们常常第一反应可能是:“脂肪?那不就是让人发胖的东西吗?”其实不然。
脂肪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超级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大脑发育来说。
你想,宝宝的大脑可是一天一个样,发展得飞快呀,得靠脂肪来帮忙。
脂肪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能量,还能保护宝宝的小脑袋,让他们思维更加灵活、机敏。
所以,别看脂肪和“胖”有点关系,它和宝宝的智力可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哦。
给宝宝准备点牛油果、鱼肝油这些天然的脂肪来源,宝宝不但脑袋聪明,身体也更结实。
然后,咱们得聊聊碳水化合物了。
别急着摇头,碳水化合物不仅是我们成年人日常生活的“燃料”,对于宝宝来说,这更是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
宝宝活泼好动,跑来跑去的,总得有点能量支持吧?这时候,碳水化合物就是宝宝体内的“动力包”,它让宝宝有力气爬、走、玩,不至于一会儿就没劲了。
所以,不管是米饭、面条、还是水果蔬菜,它们都含有宝宝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你可能会说:“我家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别急,有的宝宝对粥类、汤类更感兴趣,你可以换个花样,让宝宝既能吃饱,又能吸收到足够的能量。
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

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婴幼儿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及其重要性。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婴幼儿体内组织的重要营养素,包括肌肉、骨骼、器官和皮肤等。
婴幼儿需要的蛋白质量较大,因为他们的身体正在快速增长和发育。
母乳和配方奶都含有足够的蛋白质,供应婴幼儿所需。
2.脂肪脂肪是婴幼儿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有助于脑部发育和营养吸收。
母乳和配方奶中含有足够的脂肪,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应该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因为这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婴幼儿主要的能量来源。
母乳和配方奶中含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但在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后,应该选择一些富含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
4.维生素维生素对于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其中,维生素A有助于眼睛的正常发育,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正常发育,维生素C 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母乳和配方奶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但随着辅食的添加,需要注意给婴幼儿提供富含各类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
5.矿物质矿物质在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钙、铁、锌和碘是最为关键的矿物质。
钙有助于骨骼的健康发育,铁有助于红细胞的正常生产,锌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碘有助于脑部的正常发育。
除母乳和配方奶外,婴幼儿可以从鸡蛋、肉类、奶酪、鱼类、谷类等食物中获得这些矿物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应该摄入过量的矿物质,因为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总的来说,婴幼儿需要的各类营养素是十分丰富的,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母乳和配方奶中已经含有足够的营养素,但随着辅食的添加,需要注意给婴幼儿提供富含各类营养素的食物,以确保其健康的生长发育。
育儿营养知识点总结大全

育儿营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新生儿的营养需求1.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包含了所有新生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母乳中含有抗体和免疫物质,可以保护婴儿免受疾病侵害。
2. 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宝宝,应选择配方奶粉,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宝宝的生长和发育需要。
3. 新生儿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每一种都必不可少。
二、宝宝辅食营养需求1. 宝宝开始进入辅食阶段后,需要摄入更多的铁、钙等矿物质,以支持宝宝的长高发育。
2. 食物的来源要多样化,包括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鱼类等,以确保宝宝摄取各种营养成分。
3. 宝宝辅食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情况来选择,且要逐渐增加营养摄取量。
三、儿童青少年的营养需求1. 儿童青少年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额外摄取蛋白质、钙、铁、锌等营养物质,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 需要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以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3. 儿童青少年期要避免过度摄取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防止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四、孕妇的营养需求1. 怀孕期间,孕妇需要增加摄取蛋白质、叶酸、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2. 孕妇要保证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以预防便秘和消化问题的发生。
3. 孕妇要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含铅食物,以免影响胎儿的健康。
五、老年人的营养需求1. 老年人需增加摄取蛋白质、钙、维生素D,以维持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2. 老年人要适当减少摄取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膳食的多样化,以确保摄取多种营养成分,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功能。
六、饮食安全知识1. 营养食品的选购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食用次品或假劣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等安全问题。
2. 食品加工、准备、存储要符合卫生标准,避免食品污染引发食物中毒。
3. 食品新鲜度和质量是保证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应避免过期食品或变质食品的食用。
婴幼儿营养基础总结

婴幼儿营养基础
(一)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
1.基础代谢:婴幼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1岁以内婴儿约需55kcal/(kg.d)。
2.生长发育所需:小儿所特有。
婴儿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30~40kcal/(kg.d),占总能量的25~30%。
增加1g体重需能量5kcal。
(特有)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分别使代谢增加30%,4%和6%。
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7~8%。
4.活动所需:婴儿每日所需15~20kcal/kg。
5.排泄损失能量: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进食食物量的10%,每日损失能量8~11kcal/kg。
1岁以内婴儿总能量约需110kcal/(kg.d),每三岁减去10kcal简单估计。
12~15%来自蛋白质,30~35%来自脂肪,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
(二)蛋白质:乳类和蛋类蛋白质具有最适合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其生理价值最高。
(三)脂肪: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主要供能营养素,储能、保暖、隔热和保护脏器、关节等组织的功能。
婴幼儿脂肪需要量4~6g/(kg.d)。
(四)碳水化合物:糖类所供给的的能量为总能量的45%(婴儿)~60%(年长儿),一般占50%。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水溶性(B族和C)。
(六)水: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
内生水,混合膳食约100kcal产生水12ml。
育儿知识婴幼儿营养基础

育儿知识婴幼儿营养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婴幼儿营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婴幼儿营养基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了解正确的育儿知识以及合理的饮食配方对于父母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营养需求出发,介绍一些有关婴幼儿营养基础的知识,帮助父母正确地照顾宝宝的成长。
一.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婴幼儿是指出生后到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宝宝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快速发育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宝宝的各项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善,对于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
1. 生长发育阶段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宝宝每个月的体重增长都非常显著,要比后续的生长发育阶段快得多。
这就要求父母在喂养过程中要合理搭配宝宝的饮食,以满足宝宝不断增长的需求。
2. 牙齿的生长和换牙期6个月左右,宝宝的乳牙开始生长,一直到2岁左右才会全部长齐。
在这个时期,宝宝的食物需要加以考虑,过硬或者过粘的食物都不适合宝宝食用,以免对宝宝的牙齿造成伤害。
二. 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以下将分别介绍婴幼儿的宏观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
1. 宏观营养素(1)蛋白质:婴幼儿的蛋白质需求相对较高,是宝宝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
母乳是最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则需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来满足宝宝的蛋白质需求。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婴幼儿主要的能量来源,能够提供宝宝所需的热量。
宝宝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主要来自于乳类、谷类等。
(3)脂肪:脂肪是宝宝重要的能量来源,并且有助于宝宝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母乳和配方奶粉都含有足够的脂肪,但是需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生长情况来确定摄入量。
(4)水分:婴幼儿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喂奶的同时也要给宝宝适量的白开水,以满足宝宝的水分需求。
2. 微量营养素(1)维生素:维生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母乳和配方奶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是在辅食引进后,需要注入宝宝补充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等。
婴幼儿必须的营养素

婴幼儿必须的营养素营养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对于婴幼儿来说,获得足够的营养对于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婴幼儿必须的营养素。
1. 蛋白质:蛋白质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它是构建婴幼儿身体组织的基础,对于肌肉、器官和骨骼的发育至关重要。
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奶类、肉类、鱼类等食物来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婴幼儿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它们提供给婴幼儿的身体所需的能量,帮助他们进行日常活动和生长发育。
米饭、面食、面包和谷类等食物都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来源。
3. 脂肪:脂肪是婴幼儿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之一。
脂肪对于婴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
同时,脂肪还帮助婴幼儿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
婴幼儿可以从母乳、奶粉、植物油和动物油中获得脂肪。
4. 钙:钙是婴幼儿骨骼和牙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
它是构建婴幼儿骨骼的主要成分,对于骨骼的健康和强壮至关重要。
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奶类、豆类、鱼类和绿叶蔬菜等食物来获得足够的钙。
5. 铁:铁是婴幼儿身体所需的重要矿物质之一。
它对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氧气运输至关重要,有助于婴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肉类、鱼类、蔬菜和全麦食物等来获得足够的铁。
6. 维生素:维生素是婴幼儿身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营养素。
维生素A有助于婴幼儿的视力发育;维生素C有助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维生素D有助于婴幼儿的骨骼发育;维生素E有助于婴幼儿的细胞保护;维生素K有助于婴幼儿的血液凝固。
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水果、蔬菜、奶类和鱼类等食物来获得多种维生素。
7. 水:水是婴幼儿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
它对于婴幼儿的体温调节、消化和代谢至关重要。
婴幼儿需要足够的水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可以通过母乳、奶粉、水果汁和适量的水来获得水分。
以上是婴幼儿必须的营养素,每一种营养素都对婴幼儿的健康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婴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父母需要给予他们多样化、均衡的饮食,同时也需要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以确保婴幼儿获得适合其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营养。
幼儿的营养需求知识点总结

幼儿的营养需求知识点总结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因此营养需求也是最为重要的。
良好的营养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体质,促进智力的发育,预防疾病的发生。
那么,幼儿的营养需求都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来总结一下。
一、主要营养素1.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主要来自于奶类、肉类、蛋类和豆类食物。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幼儿能量的主要来源,能够提供大脑和肌肉的能量。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保持幼儿的活力和健康。
3. 脂肪:脂肪是维持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但是,幼儿要选择好的脂肪来源,避免摄入过多的不健康脂肪,如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4. 维生素:维生素是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
幼儿需要适量摄入各种维生素,以维持免疫力、促进骨骼发育等。
5. 矿物质:矿物质也是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钙等。
适量摄入各种矿物质可以帮助维持幼儿的健康和发育。
二、营养需求量1. 蛋白质:对于1-3岁的幼儿来说,每天的蛋白质需求量大约在13-16克,对于4-6岁的幼儿来说,每天的蛋白质需求量大约在16-28克。
2. 碳水化合物:幼儿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45%-65%。
3. 脂肪:幼儿每天所需的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5%-35%,其中应包括不饱和脂肪酸。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幼儿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长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来合理摄入。
三、营养需求时期1. 婴幼儿期: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此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钙质来支持骨骼的发育。
因此,婴幼儿期需要注重奶类、鸡蛋、豆类的摄入。
2. 幼儿期:幼儿期是适应固体食物的过渡期,此时需要引导幼儿逐渐适应膳食结构的多样性,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以及动植物蛋白质。
3. 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要注重营养搭配和膳食结构的合理性,以满足成长发育和学习活动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素才能保证其正常发育。
根据儿童保健门诊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以及有关儿童营养研究专家发表的材料,认为婴幼儿阶段易缺乏下列营养素。
(一)维生素D2岁以下经幼儿可因日光照射不足,喂养不当,食物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而使钙、磷的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胳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使小儿患佝偻病。
因生长发育过程不同,在3个月时,易发生颅骨软化(乒乓头),即顶骨与枕骨中央部分用手按压时稍有凹陷,并有颅缝加宽,6个月时,可发生肋骨串珠和肋骨外翻,开始学走时,可有"o"型腿或"x"型腿,这些婴幼儿,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滞,以及出牙推迟,约在10个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就注意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并供给富含维生宏D与钙磷的食物。
婴幼儿应注意不可单纯用乳类喂养,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品,在婴儿喂养中,要坚持除供给色肝油外还要供给含维生素D、钙丰富的鸡蛋、蛋黄、奶油、奶类及动物肝脏、小虾、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婴儿期,平时要多晒太阳,这也是补充维生素D、预防拘楼病的好方法。
(二)维生素A当婴幼儿的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意A或胡萝卜素时,会使婴幼儿患夜盲症、干眼病。
胎儿出生前其所需维生隶A均由母亲供给,孕妇应注意富含维生意A食物及脂肪的供给量,以确保胎儿维生意A的需要。
母乳喂养也应注意这一问题,以使婴儿由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
2-3个月以上的婴儿还可以补充胡萝卜水、西红柿汁和菠菜水等。
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喂养时应增加蛋黄、奶油、肝类和台胡萝卜素较多的水果及蔬菜,以预防型幼儿维生素A缺乏。
(三)铁铁是造血原料之一,婴儿出生后由母体获得的铁在体内贮存,可供生后3-4个月之需。
如果4个月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则会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据调查,6岁以下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约为30%左右。
患儿一般皮肤苍白,精神不佳,或有营养不良性水肿。
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生长发育障碍。
因此婴幼儿膳食中应补充肝、蛋类、肉类、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动物肝脏中及蛋黄中含铁尤多,故1岁左右的思儿每日可补充蛋黄1个,肝末20克左右、维生意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应给婴幼儿适当补充。
(四)锌哺乳母亲营养不足和末给婴儿按时增加辅助食品等均可造成锌缺乏。
小儿正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缺锌必然会对孩子的生长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缺锌的婴幼儿一般表现食欲差、生长慢、容易感冒,不少孩子还有反复的口腔溃疡和脂肪泻。
味觉敏感度测定发现锌缺乏的孩子,一半以上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觉都很不敏感,吃肉九就好像吃木屑一样谈而无味。
缺锌还会对免疫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缺锌的孩子容易发生咳嗽、发烧、腹泻、头疗等疾病。
预防缺锌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膳食。
乳品中一般锌含量不足,孕妇、哺乳母亲注意营养的全面供给以及按时为婴儿添加辅食、是预防婴儿缺锌的主要措施。
要保证肉、鱼、蛋类动物性食物、粗粮和蔬菜的供给。
发酵食品,如馒头、面包等能促进锌吸收,要鼓励孩子食用。
(五)维生素B1当婴幼儿膳食中维生素B1含量不足,或因消耗过多,吸收障碍等原因,会使小儿产生维生素B1缺乏。
患儿初期出现消化紊乱,如胃口不好、呕吐、腹泻或便秘,粪便呈绿黄色,面色蜡样苍白,烦躁,爱哭闹,小便短少,手足面部微肿,严重者手足冰冷,甚至可发生昏迷、惊厥及心力衰竭。
预防维生素B1缺乏要从母婴两方面入手。
对于婴儿期轻症患儿,如果母乳量充足,可继续用母乳喂养。
但母亲的膳食内,应补充大豆、红小豆、蚕豆、花生、酵母等维生索B1含量较高的食物,以满足娶儿维生素B1的需要,同时要增加辅食,以扩大维生意BI的来源。
对于幼儿期的患儿,应供给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豆类、肝脏、建肉、蛋类等。
(六)维生素B2维生素B2是最易缺乏的一种营养素。
较典型的维生意B2缺乏表现为角膜充血,以及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皮炎等。
导致维生意B2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缺少动物性食物、豆类和绿叶蔬菜,特别是缺少含维生素B2较高的动物肝、肾等内脏和奶类食物;同时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机体需要量较大,也容易引起缺乏。
对于维生意B2缺乏的婴幼儿膜食,应补充含维生素B2丰富的奶类、蛋类、动物肝脏、绿色蔬菜。
较大的婴幼儿可在不同季节,在膳食中加入菠菜、番茄和苹果。
(七)维生素C非母乳喂养养的婴儿易患坏血病。
患儿表现为倦怠乏力、无精打采、食欲极差,常伴有重度出血,易于感染,生长迟缓,发育受阻。
小儿在婴儿时应进行母乳喂养:而母亲又应多吃含维生素c 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非母乳喂养的小儿.都应从2-3个月起,就适当添加番茄水、菠菜水等含维生意c丰富的食物。
炒菜要急火快炒,忌熟煮(高温下维生素c易损失破坏)。
菜要先洗后切。
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得到保护,凉拌菜或秒菜时加些醋,即可使菜肴原料中的维生素c少受损失。
亲子指南:宝宝营养素补充4个真相说到宝宝的营养,常见到这样几种妈妈:“紧张型”妈妈,稍有“蛛丝马迹”,就会特别担心宝宝缺乏某种营养素;“多多益善型”妈妈,主张钙、铁、锌、锡、维生素都要大补而特补;“全托型”妈妈,将宝宝的营养均衡完全“拜托”给酸酸甜甜的营养素补剂……我们身在其中吗? 关于营养素补充,正确的做法又是怎样的呢?真相1“疑似”表现和指血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判断的根本依据很多妈妈发现宝宝爱哭闹、易出汗、有枕秃,或者有些食欲下降,马上就会联想到电视里的广告语,担心宝宝是不是缺钙、缺锌了。
其实,这些症状都并不是缺钙、缺锌的特有表现,其他原因也会引起这些症状,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这些症状就得出宝宝缺钙、缺锌的结论。
接下来再说一说指血检测。
通常我们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微量元素,都是通过指血检测来完成的。
很多父母在拿到结果后,如果发现宝宝一切正常,就大松一口气,而如果有某几项结果略微偏低,就会马上紧张起来,赶紧问医生:“我们的孩子需要吃什么补品呀?”其实,指血的检测结果同样不能作为判断宝宝营养素缺乏的根本依据。
因为手指血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会受到仪器、环境、实验室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检测规范,因此只能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供临床保健医生和家长参考。
那么,目前什么才能作为判断的根本依据呢?要想准确判断孩子是否缺乏某些营养素,需要由儿童保健或营养专业医生根据宝宝的日常饮食习惯仔细分析膳食营养摄入情况、评价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和精神状态、全身检查是否具有某些营养素缺乏的体征,再结合反应体内营养状况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如指血或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铁、铜、锌、钙、镁、血清铁蛋白、碱性磷酸酶、血清维生素A 等,取静脉血检查结果最为准确,新生儿可以取足跟血)才能进行综合判断。
真相2 营养素补充过量会有很多不良后果出于对宝宝的疼爱,有时候我们看到别的父母都在给宝宝补钙、补锌,自己心里也难免会痒痒的——要不也先给宝宝补着,管他缺不缺,反正都是保健品,吃多了也没什么害处。
在这里要提醒这些父母——赶紧打住!因为即使是“保健品”也并非多多益善,营养素补充过量会有很多不良后果,尤其是在不了解具体营养成分和剂量的情况下,同时服用多种营养素补充剂则危害更大。
在已被证实为人体所必需的20余种矿物质中,含量较高的如钙、镁、钾、钠等为常量元素,含量较低的如铁、锌、铜、碘等为微量元素。
由于大多数矿物质在体内的生理作用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因此一旦摄入过量与缺乏一样有害无益。
在与宝宝营养关系密切的各种维生素中,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如果摄入过多,可经尿液排出;而如果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则会出现中毒表现。
例如,维生素D 和钙摄入过量,可导致脏器组织钙化、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甚至可引发结石;维生素A 过量,可导致精神萎靡,甚至颅压升高、昏迷等表现。
由于宝宝的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即使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补充的营养素,也会加重宝宝机体的代谢负担。
因此,即使宝宝真的缺乏了某种营养素,补充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1~2 个月后,就应该到医院复查。
如果情况好转就可以停止营养素制剂的补充,代之以食补。
否则长期营养素制剂补充的结果也有可能造成营养素蓄积中毒。
真相3 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并非最棒的全能型选手“吃一样补N 样”的广告语确实有很强的诱惑力,让我们感觉这东东确实是非常经济的全能型选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多种营养素之间,特别是同为二价离子的钙、铁、锌之间由于在体内的吸收利用途径基本相同,一种营养素补多了,会影响另外两种营养素的吸收率。
因此,建议如果患有贫血,就单独补充铁剂; 如果同时有缺锌和缺钙的问题,那么在保证补充足量维生素D的基础上,最好分别单独补充锌和钙,服用间隔应不少于3小时。
真相4 均衡饮食才是保证营养素充足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内外儿童营养保健专家的一致意见是,均衡膳食是保证营养素充足的最佳途径。
对于身体健康的大多数宝宝而言,我们完全没必要把钱花在营养素补充剂上,期望靠吃营养素促使宝宝身强体壮,甚至提高智商和学习成绩都是不现实的。
有些广告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例如宣传“缺锌会导致智力低下”没有错,缺锌的孩子的确应该补锌,但对于不缺锌的孩子来说,补锌对于智力的提高则没有多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还是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为宝宝食补营养才更均衡、更高效上,平时应多了解不同食物中都富含哪些营养素,如何搭配好孩子的一日三餐与加餐,可以补充哪些健康的零食,尽早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荐的《中国0 ~ 6 岁儿童膳食指南》,希望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家长应注意以下方面:●对于6 个月内的宝宝,应积极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最适合宝宝吸收的营养物质。
●从6 个月开始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与数量,鼓励宝宝反复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
注意,添加辅食不能早于4 个月,并且最初添加的食物最好为强化了铁等营养素的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而不是蛋黄。
●对于纯母乳喂养和采用配方奶粉人工或混合喂养的足月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但应从出生半个月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10 微克(400I U),直到2 岁,以促进钙的吸收,如果日照充足,可在医生指导下酌减。
●对于1~3岁的幼儿,应从母乳或乳制品为主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化,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除母乳或乳制品外,还应包括谷类、蔬菜和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和油脂等,应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和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也不能暴饮暴食。
●对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应以谷类为主,食物多样,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饮食清淡,正确选择健康零食,并少喝含糖高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