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功利性的分析和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家庭教育中功利性的分析和指导

家庭教育中功利性的分析和指导誉为中国第一部教育学的《学记》,对教字的解释是:

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也。

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58--147)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教育的解释比较完整: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界也一致认为: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教育逐步发展为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育的功利性是教育的目的性在一定社会状态下的异化,由其阶级性而产生各种不同的需求。

教育者在教育理想和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权衡、把握是一种社会责任。

学生家长也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把握自己的孩子的未来,这就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所在。

当今社会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功利性表现分析:

(一)积极的方面从宏观的角度讲,家庭教育具有明确的功利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庭的夙愿。

我是家长我对孩子寄予希望,这再正常不过了。

1 / 6

正确的家庭教育所产生的积极的效应,能够推动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家庭教育功利性的积极一面。

从微观上讲,家庭教育却没有功利性。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

家庭教育亦如此,家长不能把教育孩子当作一种功利工具。

(二)消极的方面部分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主要表现在 4 方面。

一是重成才,轻成人。

家庭教育的本真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人,要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部分家长却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特长培养,轻全面发展;关注孩子能否成名成家,却忽视孩子走向社会后如何做人。

其结果是,家庭教育成了家庭智育,孩子发展成家长想要的的片面模印,终难成敢于负责任的社会人。

二是价值取向上,家长看重经济效益,轻孩子的学习质量。

花重金也要上营业性学校,一心为那些营业性办学机构赢利。

大到十余万的学费或择校费,小到百十元的书本费、学杂费、服装费、补课费、上机费等等。

结果是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实际上并没有促进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客观上使一些高素质孩子因此而流失于正常国家教育体制外。

---------------------------------------------------------------最新资料推荐------------------------------------------------------ 也不管孩子学习程度如何,只要有钱就去;不管教室大小、学生多少,只要能收就去。

结果因为太有钱,却牺牲自己孩子的学习质量。

三是教育行为上,背离教育规律,重结果,轻过程。

忽视了孩子是正处于成长中的人,无视孩子将来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正常社会交往需要和人生体验。

学习成了唯一,分数成了命根,孩子成了考试的机器,快乐与孩子绝缘。

再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幼儿提早学习小学知识技能,低年级提早学习高年级知识技能。

孩子在家长的要求和监督下,总是要完成远远超出自己年龄阶段的学习任务。

在孩子应该用心灵去体验世界和他人,应该快快乐乐地游戏的时候,童年与童真都被家长功利性的教育手段无情地剥夺了。

成绩好,一切都好,骄傲自满;成绩差,一切都差,悲观失望。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因家长不适宜的高要求不堪重负,扭曲心灵。

四是教育的途径上,进辅导班培训才艺成了唯一的途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被排除在外。

所有目标只为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

悠悠万事,分数第一。

3 / 6

一些学生家长只把考好分数看作是改变自己孩子命运的唯一手段,对社会,对人生却都是一片漠然。

结果使孩子高分低能,发展片面;既未成人,更未成才;厌恶劳动,追逐名利,一旦失败,自闭自弃。

家庭教育的功利性表现之所以如此泛滥,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利益追求的无限扩大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家长对金钱、名利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部分家长自身文化的限制,家庭教育也由一方净土成为家长追名逐利的所在。

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取向,使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

据《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显示:

超 30%的中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离开辅导班培训班,厌学情绪明显。

父母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不惜剥夺孩子的休息、娱乐、节假日时间,代之以各种课余学习,这让他们痛苦不堪。

另外,孩子读书的积极性应建立在学习兴趣和思想自觉的基础上,单靠功利的强制手段刺激,尤其是过度的强烈学习刺激,孩子缺少快乐的感受,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孩子的班主任,应当有意识地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功利性表现现状进行疏通和指导:

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新资料推荐------------------------------------------------------ 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以促进孩子成人成才为目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施以家长的亲子功效,把握方向去功利,真正体现家长是孩子发展的奠基人。

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信息刷新频次高;谁能站在科学知识的前沿,谁能掌握尖端的技术,谁就能富强发达,国家就领先于其他的国家和民族。

因此,所有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竞争的焦点,就在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

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能否给孩子一个心灵放飞的时间与空间。

对孩子的天真、稀奇古怪的想法,家长的倾听与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源泉。

如果没有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无私支持,哥伦布的计划无法实施,那又如何发现新大陆?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对孩子来说有家长支持就够了。

班主任应当提醒家长警惕对待几个误区:

1、错把学校教育当做家庭教育,孩子上学了就没有家长什么事了,自己当甩手家长,缺少家庭亲情的孩子,就变成没家的孩子。

家就是孩子的全部,父母的倾听、呵护、沟通、解释、鼓励、表扬、批评是对学校教育最好的诠释和延伸。

2、错把家长意识强行类比老师的教育行为,对孩子反映的在校

5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